《海伦·凯勒》教学反思

时间:2023-02-26 09:53:34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海伦·凯勒》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海伦·凯勒》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海伦·凯勒》教学反思

《海伦·凯勒》教学反思1

  《海伦凯勒》是一篇人物传记,本文以感人的笔触向我们介绍了一位与命运抗争的英雄——海伦凯勒。课文字里行间充满了爱的温馨,文章语言朴实感人,爸爸、妈妈、沙利文老师以及周围人们对海伦的关爱,唤起了海伦对生活的热爱;从不幸中站起来的海伦又把自己全部的爱倾注在其他残疾人身上。这是一篇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的好教材。这课的教学我是这样设计的,这篇课文的内容并不复杂,是典型的写人类的文章。但是海伦凯勒是一位不寻常的女性!基于对文本体裁的认识,我把教学重点放在凭借文本语言来感悟人物品质,领悟语言的表现手法。处于取舍的考虑,我舍去了老师教海伦学习、说话的故事,而集中精力品味表现海伦“不屈不挠”的段落。因为我觉得:文中教师教海伦学习、说话的故事虽然感人,也有助于理解人物品质,但这样的故事学生一读就懂,没有必要过多地精读,而要把时间花在重点段落上精品细读,做足文章。

  于是,根据文本内容,我设计了以“不屈不挠”这个点来辐射全文,带动深入理解,体会海伦凯勒不屈不饶的精神,学生拥有了自主阅读、批注的空间,通过关注重点词语、句子结合自己的生活比较、想象画面,然后有感情地朗读,通过设计这样的学习活动,学生的思想形成了碰撞,进而提升对于语言本身和人物形象的认识。

  (一)激情导课在激情导课环节,我让学生和我一起工工整整地书写这个曾经感动世界的名字海伦·凯勒。还让学生满怀尊敬地读这个名字,这个环节的设计,我想让学生在心里印下海伦凯勒是个非常了不起的人物,要读好并写好这个名字,然后让学生用一个词说出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海伦?从而引出“不屈不挠”这个词是课文结尾对海伦具有精神的概括,而且这个词本身也值得学生去细细品味。因为海伦﹒凯勒正是凭着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才创造了生命的奇迹。我设计了以“不屈不挠”这个点来辐射全文。

  (二)民主导学走进文本,深入对话。让孩子默读课文,在书上做批注,抓住课文中两段最能体现海伦“不屈不挠”的句子,渗透领悟。分别是“她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摸出了血”和“为使我的伙伴……练习、练习、练习”,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和海伦作比较,感悟体会海伦的“不屈不挠”,并随即进行朗读指导。

  (三)引导体悟,升华认识。通过学习最后一小节,引导学生体会爱给了海伦力量,海伦又把爱无私奉献给他人。接着进行适度的拓展,让学生介绍像海伦·凯勒这样身残志坚的人物事迹,给海伦凯勒写一段颁奖词,最后齐读“人能走多远,不要问双脚而要问志向;人能攀多高,不要问双手而要问毅力。”给学生以心灵上的震撼。课堂实施的过程中,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如“怎样让学生准确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如何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表达?”,希望各位老师提出宝贵的建议。

《海伦·凯勒》教学反思2

  一、创设情景,体会不幸

  只有深入了解海伦的不幸,才能很好地感悟她不屈不挠、热爱生活的精神。教学一开始,我设计了“你从哪里读到了海伦的不幸?"让学生走进文本;接着提出:“在我们看来,世界是有声有色的,你听过哪些美妙的声音?你又见过哪些美丽的色彩和景色?”我又引导学生亲身体验捂住耳朵装聋。

  学生身临其境,切身体会到海伦学习说话之艰难,对海伦的不幸感同身受。正是这样一位又盲又聋又哑的`不幸的姑娘,却创造了奇迹,怎能不令人敬佩?怎能不令人震撼?从而为顺利理解全篇课文做好铺垫。

  二、紧扣主线,感受不屈不挠

  文章就是通过海伦学习盲文,练习说话两个具体的事例来体现她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在教学中,我也紧紧围绕这一条线组织教学。

  在教学“学习盲文”时,我让学生找出课文描写海伦的不屈不挠的句子,读一读,说一说。引导学生抓住“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拼命摸、不停地写、如饥似渴、摸出了血”等词语体会海伦的不屈不挠的精神。除此之外,还让学生想象她如饥似渴地学习时的情景,来进一步体会。

  在教学“练习说话”时,同样先让学生找出反映海伦不屈不挠的具体句子。引导想象海伦练习说话怎样“夜以继日地努力”,“怎样每天坚持练习,练习,练习”特别为了让学生体会到海伦学习说话的困难程度有多难,我让学生思考认识到自己是靠听觉来学习说话的,体会到了完全靠触觉学习说话是很困难的。从而进一步体会海伦要学习说话的艰难,但她学会了说话,而且也和一般人没什么两样。可想而知海伦付出了多大的努力,从而让“不屈不挠”的海伦·凯勒的形象在学生的头脑中明析起来。

  三、文本拓展,感悟伟大。

  课中再现海伦的语言,补充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语段,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走出文本,阅读与之相关的背景材料,把积极的学习状态,渴求知识的心境带到课外,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书林漫步,徜徉于海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冲出黑暗》等作品中,学生沉浸其中,将情感付诸笔端,缓缓流淌于纸上且听来自孩子们心灵的话语。

《海伦·凯勒》教学反思3

  学习《海伦·凯勒》,不仅满足于讨论海伦·凯勒不向命运屈服的奋斗精神,更要深入研读文本,走进文本,真正成为文本的知音。为了更好达成这一教学目标,所以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贯穿教学始终的说话训练。

  在体会海伦不幸遭遇时,我引导学生说好:海伦在这无边无际的黑暗和死一般的沉寂之中,她不能……也不能……。在充分说话的基础上,学生的心灵之弦深受触动与震撼,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有了这部分情感的积淀,在体会海伦的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时更加的水到渠成了。并且我创造性地改编了刚刚的说话练习:

  海伦在这无边无际的黑暗和死一般的沉寂之中,她能……也能……

  海伦在这无边无际的黑暗和死一般的沉寂之中,她又能……又能……

  这样步步为营式的教学,学生的`生命被唤醒,被激活,敞开心扉,放飞思想。为海伦没有向命运低头及惊人的爆发力,顽强的精神所惊叹。这时我再让学生说说此时海伦面对的还是这无边无际的黑暗和死一般的沉寂吗?而是……此时此刻学生的回答精彩纷呈,成为文本的知音自然“雁去无痕”。

《海伦·凯勒》教学反思4

  前几天,春天的困倦感袭击着每一个人。我班的孩子也不例外,每次来到教室,看到的是一张张如同刚刚冬眠醒来的小青蛙的脸,他们半眯着眼睛,身子微微向前趴着,朗读课文的声音也是有气无力。偶尔,我提醒一下,声音也就大声一些。给他们上课,就像是拉着一辆破车在艰难地行走着。整个人感觉特别郁闷。可是,一个小小的环节却改变了这种状态。

  那天,是星期二的第四节课。我照例给学生上课,讲课的内容是《海伦凯勒》。我和学生们分析完第一自然段,了解了海伦所遭受到的不幸后。我们一起学习沙利文老师教海伦摸盲文,拼单词的一段,此时已经接近下课了,我让第一组的学生朗读“海伦猛然醒悟,原来‘水’就是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呀!她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喜悦,感到生命有了新的开始。”这两句话时,学生朗读的声音非常的小,更不用说读出感情了。我耐心地引导着,课效果却不是很好。正当这时,下课铃响了,下一节是“阳光体育”时间,我没有马上下课,让第三组的同学来试试。因为这一组有几位比较擅长朗读的'学生,所以读起来比第一组读得好。我说:“你们的朗读让我感到海伦发生了变化,你们可以下楼参加‘阳光体育’活动了。”话刚说完,其他小组的同学都高举着手,争先恐后地说:“我们会读了。”此时,我看到的是一张张充满激情的脸。与前面简直是判若两人。我请第四小组读。他们用“猛然醒悟”的语气,读出了前所未有的朗读效果。紧接着,我让一、二组读,效果一个比一个好。我说:“你们终于猛然醒悟过来了。可你们醒悟的是完成好学习任务后才就能参加体育活动。而海伦醒悟的是学习知识能给自己带来快乐。老师希望你们有一天也能像海伦一样,从贪玩中醒悟过来。请大家一起再读。”学生读的相当的投入。学生读完后,我说:“希望你们真的猛然醒悟过来了,请大家下楼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吧!”话音刚落,教室里就剩下我一个人了。

  望着空空的教室,我也猛然醒悟过来——教学也需要适当的刺激。

《海伦·凯勒》教学反思5

  《海伦·凯勒》这篇课文写的海伦在一岁半时失明失聪后,由沙利文老师教她学盲文,萨勒老师教她学说话,克服常人所无法想像的困难,最终考上大学,为残疾事业做出了许多贡献。为了让学生走近海伦,了解海伦一生的苦难,在开学初就推荐给学生《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名著。教学过程如下:

  一、让学生亲身体验,谈自己的内心感受

  在初读课文,大概了解了课文之后,让学生拿出提前准备的“红布条”蒙上双眼,亲自感受一下海伦在生活上面对的黑暗与孤寂。在体验中,虽然有保护的学生,讲清了路程,但还是有一个学生把鼻子碰流血了,一个学生的头碰到了墙,而其他学生一蒙上双眼之后,觉得路都走不成了,觉得眼前一片黑暗,无法判断方向……之后让学生谈自己要体验中的感受:

  许锰:刚才在体验中我把耳朵也塞上了,那时我听不到声音,看不到同学们和老师,心里真是着急,如果我是海伦,我都不知道我以后的生活会是什么样的?

  谢龙龙:在黑暗中我走着走着就不知不觉碰到了墙,鼻子也流血了,我想海伦在生活中经常会发生这样的事,但是她没有放弃,而是坚强地练习下去,由于自己的努力,终于可以和正常的人一样生活了,我……我应该向海伦学习。

  王尚:老师,我一蒙上双眼,就觉得眼前的一片光明没了,好像进入了一个黑暗的社会,还不小心碰到头,不知她的一生是怎么过的?(王尚说着说着还双眼满含眼泪)

  ……

  二、想一想,谈一谈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

  现在的孩子真是太幸福了,让孩子畅所欲言说说自己每天所见到的美好事物,五彩的世界,并让他们说说自己在这样的环境中的真实感受。

  三、找一找,说一说,从读中体会海伦生活的不幸

  课文在讲海伦的不幸时,花费的笔墨不多,主要让学生在文中找出她的不幸,从多种形式的读中让学生体会到她的不幸。

  四、围绕本文的写法,来展开学习海伦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本文一个重要的写法就是采用总分的结构来写,围绕“一岁半的小海伦双耳失聪,双目失明,她就这样平凡地过了一生吗?是什么改变了她的命运,让学生默读课文第二三段,从文中找出来,读一读,并一点一点地展开来谈海伦在学盲文,学说话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班上有一个比海伦幸运的孩子——王亚飞(他小时候也是因为一场病而使听力下降,但是妈妈也为了他的成长,想了很多办法,让他学说话,后来让他带上了助听器,但是说话和平常人还是有区别的,有时候听得不太清楚)让他亲自来谈谈自己的感受,自己学习的过程,当这个和海伦有相似命运,比海伦幸运的孩子说自己在克服困难时,他流泪了,他流下了伤心的泪水,流下了委屈的.泪水……教室里没有了声响,都睁大双眼聆听一个孩子,一个残疾孩子的心里话。在学生深切感悟之后,再次来读课文时,学生就有了不同的领悟。

  五、写一写

  为了让学生更深切地明白海伦为了自己的目标而不断地付出常人无法想像的困难,也为让学生学习海伦那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让学生写一写,可以写自己想对海伦说的话;可以写如果自己是海伦会怎么做;也可以写课文读后感等

  反思:身边有一个和海伦一样有残疾的孩子,说出了自己在学说话时所付出的努力,道出了世人对残疾人的歧视,倾诉了自己潜藏已久的话语,学生也被感动着……但是在学的过程中读课文的时间不足。

《海伦·凯勒》教学反思6

  《海伦凯勒》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人物故事课文。本文以感人的笔触向我们介绍了一位与命运抗争的英雄——海伦·凯勒。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海伦·凯勒》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海伦 凯勒》这篇课文的内容,对教育学生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是最好不过的一篇课文了。因此,本文的“教”就最大限度地提升文本的震撼力,让学生感同身受,激起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并愿意主动的学习海伦凯勒那种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今天我进行的是本课第一课时的学习,教学目标是生字词的学习和课文整体情感基调的把握及第一自然段的学习。教学过程如下:

  一、导入

  因为孩子们提前已预习过课文,所以为调动听课积极性,我从美国大作家马克·吐温对海伦凯勒的一句评价“19世纪出现了两个杰出的人物:一个是华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引出本课人物。并通过展示人物地位,引出课文。

  二、初读课文

  1、 展示生字词

  本课共6个生字,通过请学生带读字、并组词的方式,检查预习效果,同时了解班内学生生字词认识度。

  2、 展示生词

  本次我一共出示了20个课文中的词语。先让学生齐读,然后以开火车的方式指名读,最后齐读。

  3、生字辨析。

  本节课我一共展示了两组生字辨析“躁、燥、澡、藻”和“绕、挠、晓”通过分析比较部首及部首所代表的含义,掌握形近字的辨析方法。

  4、初读课文

  课文一共八个自然段,指名8位同学分别朗读。然后简单点评。

  5、多音字学习

  展示文中多音字“扎”和“刹”。让学生随堂查字典,请最先查到的学生到黑板上书写读音并组词。全班齐读多音字,并读出每个读音后所表示的意思。

  三、再读课文

  1、请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给文章分段。指名回答,然后ppt 展示段落大意。

  2、教学第一自然段

  ⑴指名朗读第一段,要求感情充沛。

  ⑵听第一自然段朗读录音。

  ⑶提问:听完后,你们的心情如何?(学生答:沉重、低落)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指名答:因为她的遭遇很不幸,双目失明、双耳失聪。)

  ⑷出示课文第一段。通过ppt 图片(学生生活实际的照片)理解“有声有色”和“无边无际的黑暗”,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人物遭遇的不幸。

  因为孩子没有可供借鉴的生活经验和情感储备,对海伦“不幸”的命运,艰难的成长过程不易产生共鸣。因此,在教学中我又让学生闭上眼睛,塞住耳朵,让他们实地模拟一下,这样再进行教学,学生有了这些经验,更能走近海伦身边,走进海伦心灵,更能在自己的心灵上引起震动。

  ⑸品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走进海伦的内心世界。

  四、总结

  提问:假如你是凯伦,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本次课,是我在十里庙小学的`第一次观摩课,也是我校“推门听课”的冰山一角。本次课共有10位老师参与到观摩中来。程结束后,各位老师也对我的教学过程给出中肯评价,对“查字典,理解多音字”、“第一段教学过程”等环节给予肯定。同时也指出了教学中的不足之处,让我获益匪浅。现总结如下:

  优点:

  1、查字典环节的设置,指导学生学会使用工具书,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有重要意义。

  2、生字词辨析环节,讲解仔细,指导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基本素养。

  3、课文第一自然段教学,通过展示与学生实际生活贴近的图片理解词语。

  要改进的地方:

  1、教学用语应简洁明了,板书有序,字迹工整。

  2、导入语,以提问的方式切入主题,让学生来交流故事人物背景。让学生养成发问的习惯,带着问题学习课文。

  3、由于是教授五年级学生,生字词教学时间应适当,不可过长。并且,要挑出难写生字,进行范写,然后指导练习,同时注意纠正学生写作姿势。生字词要挑出重点词语,不可展示过多。

  4、学生分段朗读过后,应进行“生生评价”,把评价权留给学生。

  5、读中感悟,知识点应让学生自己把握,引导学生构建自己的阅读感受,教师不可一味灌输。

  6、把握好教学步骤和教学节奏,主次分明,环节有序。

  很荣幸能有这样的机会,同各位老师交流教学经验,倾听各位有经验的老师的指导意见。 让我更清楚知道自己的不足,更快成长起来。“怎样让学生准确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如何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表达?”,这都是我今后教学中应该思考的。

  课堂教学是一门充满智慧、充满创意的艺术,不知满足,不懈追求最美好的境界,是我们一起的目标。努力创设高潮迭起,真情涌动的课堂,需要我们多向思维,寻找课堂教学的最佳战略。不只是让学生学会了,还需要的是让学生激动了,陶醉了、感动了、成长了……正如李长红老师所说,“多考虑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教师指导作用。将每一节课当成同学精神与人格丰富、完善的新的起点,教师应不囿于已有的经验,多一些用心与开拓,站在同学的角度来预设我们的教学。经历一次次难忘的情感之旅,心灵之旅后,课堂才真正走向一个更美的境界。”

《海伦·凯勒》教学反思7

  由于事先自己认真研读了《海伦凯勒》一文,并且做了精心的备课,所以今天我是带着一身轻松和十足把握走进教室,准备教学《海伦凯勒》一课的。

  课的一开始,我按部就班地实施着我教学“预设”,学生也顺理成章地进入角色,课堂在平静中慢慢地消磨着时间。然而,我到底还是不能忍受这种平静——因为这不是我的追求。更重要的是像这样教下去的话,我即使领着孩子们学完《海伦凯勒》,又能给他们带来什么呢?他们能从这篇课文中、从海伦凯勒身上收获什么呢?我在头脑中极力地搜寻着答案。

  课文已经带领学生初步读了一遍,生字词学习了,文章的段落结构也理清了,难道下面就这样开始学习课文内容吗?这种学习实在不能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我知道在这样一中状态中,学生们根本不能积极主动地去和文本对话、去和主人公(海伦凯勒)对话。

  忽地,我的目光落在了我刚从图书室借来的那本书上——《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迅速地拿起那本书,对全班同学说:“同学们,课文学习到现在,我们对海伦凯勒已经有一些了解了。想不想更深入地了解她?”“想——”学生们不约而同地答道。“好,那就让我给大家介绍她写的一本书吧,”我举起书,指了指书名,继续说,“这就是——《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接着,我先介绍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的影响力——它的发行销售情况:“中宣部、新闻出版署等七部门联合推荐‘百种爱国主义教育图书’”、“中央九部委20xx年全民读书月‘我最喜爱的一本书’青少年读物排行榜第1名”、“20xx年度上海读书节‘我最喜爱的20本书’”、“20xx年度全国优秀畅销书奖”,等等。学生们听完这些,都显得十分惊诧,我明白他们开始对海伦凯勒有些刮目相看了,我的目的开始达成。但如果仅仅到此结束,还起不到应该的效果。我继续介绍,给孩子们读了封底上海伦凯勒的三句自白;

  ——我的身体虽然不自由,但我的心是自由的。

  ——身体上的不自由终究是一种缺憾。我不敢说从没有怨天尤人或沮丧的时候,但我更明白这样根本于事无补,因此我总是极力控制自己,使自己的脑子不要去钻这种牛角尖。

  ——“忘我就是快乐”。因而我要把别人眼睛所看见的光明当作我的太阳,别人耳朵所听见的音乐当作我的乐曲,别人嘴角的微笑当作我的快乐。

  读完这些,我发现全班学生都静静地端坐在那里,仿佛在思索着什么。我肯定此时此刻,所有的孩子心中都有一种情感在涌动——这股情感源自每个人的心灵深处,启于他们对海伦凯勒不平凡的生命的敬重。孩子们还小,他们也许还无法用语言来表述他们此刻心中的感受,但他们的`眼中所闪烁的一些晶亮的东西已经让我一览无遗了。

  我接着又读了马克吐温和罗斯福夫人对海伦凯勒的评价。当我读到马克吐温说“19世纪有两个奇人,一个是拿破伦,一个是海伦凯勒”时,学生当中有人不禁发出了赞叹声。

  下课铃声突然响起,但奇怪的是所有的学生竟没有往常的躁动。我想:对学生而言,这节课纵然没有使学生们得到多少语文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训练,但这节课一定会成为许多学生一生中难以忘怀的语文课之一。对我而言,这节课虽然没能继续按我的“预设”进行下去,但它却使我懂得了一条真理,那就是——情感永远是语文课堂的生命。

《海伦·凯勒》教学反思8

  《海伦·凯勒》这篇课文讲了海伦遭受了双目失明、双耳失聪的极大不幸之后在老师的鼓励和指导下刻苦地学习知识,表现出了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这篇课文关于海伦刻苦学习的句子,课文写得很精彩,课上我让学生反复读悟,从中感受她为了和人交流,花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心血。例如,在教学海伦学盲文时,我让学生自己读,找出描写刻苦地句子,写批注。在交流时,很多同学都找了这句——“她拼命摸读盲文,不停地书写单词和句子。她是这样地如饥似渴,以至小手指都摸出了血。”他们有的从“拼命”、“不停”、“如饥似渴”、“摸出血”等词体会到她花了常人难以想象地心血,作了常人难以做到的努力。有的从“如饥似渴”的原意来体会,她的学习就像“海绵吸水”,就像“渴极饿极的急需食物的人”;有的还联系自己,自愧不如……在此基础上,反复诵读,在诵读中,让学生为刻苦而感动,最终让感动化为自己学习的动力。

《海伦·凯勒》教学反思9

  《海伦凯勒》这篇课文讲了海伦遭受了双目失明、双耳失聪的极大不幸之后在老师的鼓励和指导下刻苦地学习知识,表现出了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文章就是通过海伦学习盲文,练习说话两个具体的事例来体现她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在教学中,我也紧紧围绕这一条线组织教学。

  不屈不挠之一——学习盲文。我让学生找出课文描写海伦的不屈不挠的句子,读一读,说一说。引导学生抓住“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拼命摸,不停地写,如饥似渴摸出了血”等词语体会海伦的不屈不挠的精神。除此之外,还让学生想象她如饥似渴地学习时的情景,来进一步体会。

  不屈不挠之二——练习说话。同样先让学生找出反映海伦不屈不挠的具体句子。引导想象海伦练习说话怎样“夜以继日地努力”,“怎样每天坚持练习,练习,练习……”。特别为了让学生体会到海伦学习说话的困难程度有多难,我让学生试着也摸摸口型和嘴唇颤动的情况来体会发音的'难度。学生自己体会到了就摸口型和嘴唇来了解意思是很困难的。从而进一步体会海伦要学习说话的艰难,但她学会了说话,而且也和一般人没什么两样。可想而知海伦付出了多大的努力,多么的不屈不挠。

《海伦·凯勒》教学反思10

  《海伦·凯勒》教学反思

  教完《海伦凯勒》,美国女学者海伦·凯勒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以及热爱生活、富有爱心的生活态度深深地感染了所有老师和同学们。在教学中,我紧紧围绕海伦学习盲文,练习说话两个具体的事例来体现她的不屈不挠的精神的。

  在开始读这篇课文时,我就被感动了。之后我读了一遍又一遍,很多问题不禁困扰了我:孩子们读完后,是否于我们有一样的强烈震撼?要知道对于海伦的一生,课文几乎都是些概括性的语言,虽然有些例子,但终究不具体,不够曲折,这是很难打动学生心的。因为孩子们没有经历太多的风风雨雨,也没有什么灾难发生,这可能使得他们无法真正从心灵上受到震撼。如何带领学生走进海伦呢?我阅读了海伦大量的作品,了解了海伦那富有传奇般色彩的人生。我带着对海伦的敬佩引领孩子们两次去读课题,当时我似乎已经感受到孩子们激情澎湃的心了。

  那海伦不屈不挠的精神又如何渗透到孩子们的心中呢?我想应该从具体的事例来进行教学。

  1、学习盲文。

  我让学生找出课文描写海伦的不屈不挠的句子,并圈画出关键词语,并写上旁批。引导学生抓住“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拼命摸,不停地写,摸出了血”等词语体会海伦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在此基础上通过朗读来加深自己的感受。除此之外,通过创设情境,在老师的叙述下让学生走近海伦的内心世界,想象她如饥似渴学习时的情景,来进一步体会海伦的不屈不挠。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认识海伦摸盲文、拼单词的情景,我引导孩子认识盲文,从而感受到她学习盲文时的勤奋刻苦和坚强。

  2、练习说话。

  引导学习“为使我的伙伴——即使是最亲密的伙伴——能听懂我的话,我夜以继日地努力,反复高声朗读某些词语获句子,有时甚至要读几个小时,直到自己觉得读对了为止。我每天坚持练习,练习,练习……”。这个重点段落先采用指名读让学生整体感悟,从而让他们说出感受?为了让学生体会到海伦学习说话的困难程度有多难,我让学生想象平时学英语时不但能看着老师发音时嘴形的变化,还能清楚地听到老师的声音,但很多同学还是要很长时间才能学会,而海伦却只能摸口型和嘴唇的颤动来学习说话,从而进一步体会海伦要学习说话的艰难,但她最终学会了说话,当她终于可以大声地呼唤“爸爸”“妈妈”的时,我想不仅感动了她的父母,我们在座的.每一位都被深深地感动了。同时要让孩子们读,要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反复读,读中悟,悟中读,能读好,就说明读懂了。

  仅仅靠情感熏陶就能让海伦深深的埋在孩子们的心底吗?可以通过小练笔,想起哪些名言或成语来展露孩子内心的那份崇高的敬意。此刻,孩子们已经置身在浓浓的情感氛围之中,这时通过齐读海伦的名言,孩子内心深处的情感被完全迸发出来了,他们此时此刻看到的不再是一位双目失明、双耳双耳失聪的残疾人,而是一个知识广博,令天下人尊敬的人。

  其实这节课失败的地方还是有的。如在教学 “海伦猛然醒悟,原来‘水’就是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呀!她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喜悦,感到生命有了新的开始。”这一段话时,设计不够深入,从学生的神情中我没有发现海伦那种“前所未有”的喜悦和生命的新开始。

  再如文字的品读不够精细等等,这些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用心去揣摩。

《海伦·凯勒》教学反思11

  穿过时空隧道,我们觅见十九世纪大洋彼岸美国的一位残疾女意,正以坚忍不拔的精神,孜孜不倦的态度,触摸盲文,敲击情感之弦。她,就是后来被大学破格录取的海伦·凯勒。从此,海伦的名字就与战胜自我连在一起,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年轻人。每每执教这篇课文的时候,孩子们的脸上总是流露出惊讶的神情。海伦,不仅成了美国人心中的一座强者女性的丰碑,而且成为中国人心中的战胜自我的楷模。当今,在新的'课程标准的感召下,执教《海伦·凯勒》,更令人反思多多。

  一、目标定位

  《海伦·凯勒》讲的是一位双目失明、双耳失聪的美国残疾儿童战胜自我、刻苦攻读的故事。在老师悉心指导下,海伦凭着顽强的毅力,如饥似渴学习盲文。居然考上了大学,创造了动人的奇迹。学习本文,无论是对学生品格的砥砺,还是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都有着积极的作用。海伦的事迹昭示人们:对自己有信心,是所有“信心”中最重要的部分。缺少了它,精神生活就会颓废,生命就会瘫痪。因此,本文的情感目标应定位于战胜自我和刻苦攻读方面。

  二、情感导引

  海伦战胜自我,百折不挠,刻苦学习的精神源于对生活的酷爱,对生命的珍视,对目标的执著追求。这里,有家庭对孩子的厚爱,有家教沙利文不倦的教诲,有学校老师萨勒的科学导引。

《海伦·凯勒》教学反思12

  按既定计划,今天教学了《海伦·凯勒》一课,效果应该说还行。课堂上孩子们理解到位,说得精彩,读得入情,基本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不过反思这两课时的教学,有这样几点值得推敲、思考。

  一、 作为老师,是否明白通过初读课文,孩子到底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获取哪些知识?

  以前的课堂教学,大家基本上都沿着这样的思路进行:细读课文,看看他或她是个什么样的人?也或说说这儿描写的东西怎么样,美不美,好看不好看?明白什么样的道理……说白了,就是用文字来推断人物的特点和文章表达的道理,而且这些大多都是放在第二课时进行教学。

  其实殊不知,这些东西根本不用老师多讲,学生在初读课文后是可以自行获得的.。就像在初读《海伦·凯勒》一课后,我问学生,通过初读课文,海伦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学生们说得很好,比如“海伦具有不屈不挠的精神”、“海伦勇敢、顽强”、“海伦身体残疾但心灵健康美好”……那么如果再把这些放在第二课时教学,岂不是带着学生兜圈圈浪费时间吗?

  至此,我想作为一名老师,首先要搞清楚孩子们初读课文后到底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获取哪些东西,这样才能决定第二课时要教学哪些东西。

  二、教语言转变到教言语。

  既然学生们一读都能知道海伦不怕困难,具有不屈不挠的精神,那么如果课堂上老师再让学生只为推断海伦所具有的品质而去读语言,关注语言,就是多余的。这时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获得的初步知识,再去细读课文,关注课文是如何言语的,也就是课文是如何写的。这样教学起来,感觉效果不错。

  三、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描写的情境至关重要。

  创设情境是一种方法,但那不是根本。根本的方法是教师能巧妙利用课文中的语言文字,让学生进入情境。跟着文字的转换,哭,则哭;笑,则笑。

  但如何利用好文本文字?怎样寻找引导孩子们入情入境的切入点,关键点。这,是我进行本课教学后想探究的问题之一。感觉课堂上在这方面处理得还不是很自信。

《海伦·凯勒》教学反思13

  《海伦·凯勒》是典型的写人的文章。我把教学重点放在凭借文本语言来感悟人物品质,领悟语言的表现手法。处于取舍的考虑,我舍去了老师教海伦学习、说话的故事,而集中精力品味表现海伦“不屈不挠”的段落。因为我觉得:文中教师教海伦学习、说话的故事虽然感人,也有助于理解人物品质,但这样的故事学生一读就懂,没有必要过多地纠缠,而要把时间花在重点段落上精品细读,做足文章。

  一、从学生学习的原点出发,设计自主学习的活动。

  学生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能认识到海伦的精神品质,但对于文章怎样表现海伦品质和海伦奋斗的艰辛历程没有更深刻的体验。于是,根据文本内容,我设计了以“不屈不挠”这个点来辐射全文,带动深入理解的教学策略。学生拥有了自主阅读、批注的空间,教师所要做的就是激发、引导和组织交流,形成对于海伦品质进行研讨的教学场。当然,海伦的.品质不难理解,关键是文章语言的表达,比如关注重点词语、重点句子,透过语言想象画面,反复有感情地诵读。通过设计这样的学习活动,学生的思想形成了碰撞,进而提升对于语言本身和人物形象的认识。

  二、从班级实际出发,创设展示才华的平台。

  孩子的认识需要表达,而展示需要教师精心搭建平台。在表达的过程中,学生会整合自己原有结构中的认识,进行创造性的描述,给更多的伙伴以启发。课上,我让学生把想对海伦说的话写在书中的空白处,学生有了与文本、与主人公的深入对话,有了对海伦·凯勒不屈不挠的深刻体验,在表达时也不由自主地沉浸其中了。

  三、注重激发学习的情趣,让学习语言和体验情感水乳交融。

  细读文本,我们不难发现,字里行间充盈着深沉的情感。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努力把这样的情感变成课堂的氛围,形成一种情境,使学生浸润其中,带动他们的朗读、理解,强化情感体验,语言学习达到高效内化的目标。当学生想象海伦学习盲文、学习说话的情境时,教师适当拓展诸如盲文的知识、殷殷鲜血滴下的场面、成千上万次练习使喉咙出现血泡等,以此来感染学生,激发学习的情感,引入文字所创设的情境中。当海伦学会说话高声喊父母的时候,泪水真的会湿润眼眶,教师告诉学生真实的感受,以情牵情,在充满情感的声声呼唤中,课堂上洋溢的真情令人动容。注重情感的激发,以情激趣,学生会徜徉在语言艺术和人文精神的世界里,流连忘返。在课堂实施的过程中,本人感觉还有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如“怎样让学生准确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如何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表达?”,这都是今后教学中应该思考的。

《海伦·凯勒》教学反思14

  《海伦·凯勒》这篇文章篇幅比较长,在一课时内精讲完这篇课文,必须要长文短教,就这篇课文而言我认为在教学时抓住三个要点:1、海伦·凯勒的不幸,2、海伦·凯勒的不屈不挠、坚持不懈的精神,3、海伦·凯勒学成后为残疾人事业服务,来组织教学。

  组织第一部分教学时,要让学生体会小海伦的双耳失聪、双眼失明,人所未有的不幸遭遇。单从文章的语言中学生是无法体验到的,为了突破教学的难点,我在上课的时候请四位同学用红领巾蒙住眼睛由别人拉着在教室里走两圈,让同学们体验一下双目失明的感受。可惜同学们把它当作是游戏,嘻嘻哈哈的,效果不是太好。过后请他们谈感受,有的说:“好害怕,好象要掉到万丈深渊。”还有的说;“恨不得马上把红领巾拿掉。”……然后再请同学读书上的语句,相信体会更深刻些。学生对海伦·凯勒不幸遭遇的`深切体会其实也是为下文学习海伦·凯勒摸盲文、学说话时表现出的不屈不挠的精神作铺垫。

  接着学习第二部分,这是文章的重点部分,要抓住重点语句来体会海伦的不屈不挠的精神。我在教学时主要抓住两段话:一段是海伦·凯勒如何摸盲文,拼单词?另一段是海伦·凯勒如何学说话的?如教学第一段话:“她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以至小手指都摸出了血。”先请学生自由读一下,读后请他们谈谈读后的感受,有的说:“海伦·凯勒在摸盲文时是如饥似渴的。”还有的说:“海伦·凯勒不分昼夜地拼命摸盲文,体现她的不屈不挠的精神。”然后请同学们把感受到的分层次地有感情地读出来。可能我班学生的朗读能力比较差,朗读的层次性体现不出来。为了节约时间,其它段落教师引读一下,学生读一遍就可以了。

  最后一段是海伦·凯勒学成后投身到残疾人的教育事业中去,学生理解上没有问题。主要是课内要向课外延伸,如:请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关于海伦·凯勒的补充资料,还可以向学生介绍海伦·凯勒写的著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兴趣的课后去阅读,将会使你受益匪浅。

《海伦·凯勒》教学反思15

  《海伦·凯勒》是苏教版语文第十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教学前,我细细研读了文本。本文主要从“不幸、抗争、奉献”三个方面向我们讲述了海伦·凯勒的动人事迹,从而让学生领会并学习她那种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教学中,我让学生充分朗读课文,然后让他们畅所欲言说说“海伦·凯勒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说海伦是“不幸的”、“不屈不挠的”、“坚强不屈的”、“善良的”、“有爱心”的人。在体会小海伦的不幸时,我让学生们仔细品读第一小节,抓住重点句子,词语,甚至是标点。孩子们静下来默读课文,边读边钩钩划划在书上写感受。在接下来的集体交流中,学生纷纷阐述自己的观点。我抓住“有声有色”这个词让孩子们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自己眼中“有声有色”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然后又让他们来对比想象生活在“无边的黑暗和死一般的寂静”中的小海伦的悲惨生活。

  交流中,有的学生说“海伦是一个爱发脾气的人。因为第一小节中有这样一句‘她变得暴躁起来,脾气越来越坏。’”课文虽然从整体上介绍了海伦·凯勒的生平,但还是太肤浅,不足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因此课前我精心备的课派上了用场。我引用海伦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的自述:“每次手语无法让别人了解我的意思时,我都要大发脾气,仿佛觉得有许多看不见的.魔爪在紧紧地抓我,我拼命的想挣脱他们。烈火在胸中燃烧,却又无法表达出来,只好疯狂地踢打哭闹,在地上翻滚吼叫,直到精疲力竭。”我引导孩子们换位思考:“假如你就是海伦,你不能和别人交流,你的苦恼无法倾诉,你甚至都不能叫一声‘妈妈’,你会怎样做呢?”从孩子们亮晶晶的眼眸中,我读出了他们对海伦的同情和理解了。

  在引导学生们理解海伦的爱心时,我又适时地告诉他们,虽然海伦的遭遇在常人的眼中是不幸的,但她没有抱怨,她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说:“上帝待我不薄……”。正是因为这种不抱怨,才有了她不屈不挠的奋斗,才写下了那么多感动世界的文字,才造就了一位曾经震撼了整个世界的人—海伦·凯勒。

  整节课,孩子们积极参与,情感得到了升华。但是因为仓促,所以在情感教育上没有让他们多说一说面对坎坷,面对厄运该怎么做。

【《海伦·凯勒》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海伦·凯勒的教案02-26

海伦·凯勒教案09-13

《海伦·凯勒》读书笔记300字03-03

海伦凯勒读书笔记15篇06-08

《海伦凯勒》读书笔记300字02-26

海伦凯勒读书日记300字(精选3篇)02-12

《海伦凯勒》读书日记300字(通用20篇)07-11

海伦凯勒读书笔记300字(精选3篇)02-13

海伦凯勒读书笔记300字(通用3篇)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