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时间:2023-03-05 18:08:11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5篇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

  本课是“乘法的初步认识”的第一课时,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由于是一节概念课,资料比较抽象,前面的教案设计已经研究到了这点,所以采用了很多趣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并经过拼摆小棒这样的操作活动,使学生在动中学,玩中学,然而,课上下来以后,有几点觉得还有待改善:

  1、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

  教学目标的设定研究到了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可是经过上课以后,发现这样的设计和学生的已有经验有偏差。原先教学中让学生用小棒摆图形,这样的拼摆活动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自我的聪明才智,摆出与众不一样的图形来,所以,课中,学生一般都没有连续地摆出相同的图形,他们都摆出了很复杂的、别人没有摆过的.图形,而我想经过学生摆图形进而出现每个加数都相同的算式的情景落空了。鉴于此,我觉得,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感悟相同加数相加的设计是好的,问题是如何引导好学生拼摆图形呢我觉得应当和上学期所学的找规律结合起来,让每位学生摆出富有规律的图形来,这样,学生必须会充分开动脑筋,从各种各样的图形排列中也必须会出现加数都相等的算式的图形排列。

  2、尊重学生的认知经验。

  在学生没学这课以前,其实有一部分学生对于乘法已有知晓,有的甚至能背出乘法口诀了,所以,在教学时,不能把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置于不顾,教师一味地讲解给学生听,而应当先让学生来说说看,象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还有没有其他的更简便的方法是什么方法如果有学生明白的话,那就要请他来介绍一下,如何把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如果学生说不清楚,能够请全班学生开动脑筋来试着写写看,最终再公布正确的写法。

  3、要重视学生从生活中找数学。

  数学资料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所以,在对乘法有了初步的接触后,能够请学生找找生活中的乘法素材,并把这些素材作为数学研究材料,使得学生感到数学亲切、真实,研究的就是身边的事,从而乐于参与到教学的活动中。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2

  认识“几个几”,是认识乘法的直接基础,也是以后解决“几个几”是多少实际问题的重要前提,因此认识“几个几”对于乘法学习十分重要,也影响以后的除法学习。但在学生的认识和经验里,对“几个几”的概念基本没有或十分缺乏,这是因为学生在生活里很少接触或注意过这种“几个几”的`具体情境,这是学生建立乘法概念和解决乘法简单实际问题的主要障碍之一。因此,创设的情境里让学生观察兔有几个2只,鸡有几个3只,接着边指图边依次数一数,具体感受“几个几”,对于认识“几个几”就有了重要的支点。接着,通过情境图引导学生列出加法算式,有“几个几”,把直观认识的“几个几”抽象成同数连加算式。所以认识乘法第一步,就是要学会数“几个几”,理解“几个几相加”得多少的含义,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乘法概念的建立和以后乘法应用的学习。

  教学过程中,我还通过摆一摆、数一数、填一填的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几个几”和“几个几相加”;让学生看,再说说怎样列算式,强化“几个几”的表象,深化认识,感受它们的特点,使接下来的认识乘法具有知识与经验的支撑。

  最后在认识乘法的设计中,我把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进行了对比,使孩子们的兴趣越来越浓厚。为了让孩子产生强烈的主动学习乘法的愿望,我又设计了让孩子们讨论“加法和乘法,你更喜欢用哪种方法?”。通过讨论,孩子们实实在在地看到了用乘法来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确实比加法快,想学习乘法的热情就会自然地迸发出来。这样,就有利于提高数学的有效性,让孩子对乘法的感受更深刻。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3

  1、教学的放与收做得不理想。学生摆小棒并列出许多相同加数的加法算式后,我没有及时引导学生观察算式的共同点,从而总结出相同加数,导致在后面讲两个因数的意义时很少学生回答准确,也不能准确列出乘法算式。就是在放开之后没有及时作一个小结,把知识收笼到重点难点上来。第二个地方做得不好的是:在回应课的开头时,我让学生看图提数学问题后,没有把很多的问题收笼到这节课的乘法问题上,使部分学生列出了加减算式。从这节课上使我认识到:放与收都应有个度,开放是一种形式,而不是我们追求的目的,放得太开不利于学生的探索,收得太紧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放与收之间,教师应恰当起好主导作用。

  2、教学难点把握不好。本课的.教学难点是识别相同加数,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而我在教学中只轻轻地点了一下,致使有很多中下生不能列出正确的乘法算式,影响了教学效果。

  这节课使我认识到:信任学生,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让学生自己去学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让学生自己去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讲的,让学生自己去讲。总之,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重组与激活教学内容、设计弹性化的教学结构、组织动态化的教学过程、实施激励性的教学评价旨在打破以“课堂中心”的封闭性的教学时空,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开放性;旨在打破以“教师中心”的灌输式,进行沟通与对话,真正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这就是当今教师所必须做到的。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4

  本节课在设计时主要是以贴近学生实际的游乐园情景导人,里面蕴含着丰富的“相同加数”的因素,为引入乘法做准备,之后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引导他们观察思考,体会乘法的意义,并进一步结合生活中的问题,巩固对乘法意义的理解与运用。

  成功之处:

  我在教《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理解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就组织学生进行摆一摆、比一比的游戏活动,先让学生摆2个三角形。很多学生就会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一个一个的摆,而且他们知道一个三角形用3根小棒,学生就用原有的知识用加法来算3+3=6根。然后又提问:现在要你们摆9个三角形,也让学生去算,学生发现如果用加法3+3+3+3+3+3+3+3+3=27,很繁琐。这时候抓住机会引出乘法的学习。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获得了丰富的经验和表象,感悟出了如果加数相同时可以用乘法来计算的道理。

  存在问题:

  关注弱势群体不够。课堂上我看到这样的情况:在这热闹的背后又隐藏着许多被遗忘的`角落,总有一部分学生在成为观众和听众,可想而知,久而久之形成“差生”是必然的。

  针对这种状况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设计的学习活动一方面要具有一定的现实性、挑战性;但另一方面又不能以只有少数学生能解答的问题情境来作为普遍要求,而应该设计具有层次性和开放性的活动,使得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事可做,有事可想,都有收获,都有体验。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5

  今日,教学完《乘法的初步认识》后,有这样一道练习题,将6+6+6+6+4改写成乘法算式,大部分学生作出:(1)6╳4+4;(2)6╳5-2;出乎我意料的是有一个同学是7╳4;我立即表扬了他,并且惊叹于他的聪明,从这件事中,我们教育工作者难道就得不到一些启示吗?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从传统单一的,依靠性的学习方式,转向现代的学习方式,即要提倡学生进行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

  今后的社会,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已经不在重要,重要的是学生如何去掌握知识,就是学习知识的本事,作为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习的本事,而不是一味的研究如何把自我的或书本上的知识经验传授给学生,当一个新知识,新问题出现时,他们就会用自我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去分析、解决,并不是简单地被动理解。就如刚才那位学生,他根据今日所学将6+6+6+6+4直接改写成7╳4。所以,我作为教师要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用自我的学习方法和方式来学习新知,把新出现的知识或问题和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整合,从而拿出解决新问题的'方法,教师在此过程中起到的只是一个促进者、组织者的作用,我们学生的潜力的巨大的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6

  1、《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是二年级数学上册内容。本节课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要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义。培养团结合作精神,并在合作探索乘法算式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认识乘号,知道乘法算式的读法;最后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我在教学本课的时候,按照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创设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我利用课件出示一幅公园的情景图,然后和学生一起欣赏公园里的美景。学生发现公园里有小朋友在用小棒摆图案,看到他们创作的美丽的作品,联想到自己会摆的图案,激发学生也想摆一摆的愿望,进而让学生用小棒创作作品。让学生通过开展摆小棒游戏,提出问题并计算自己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从而列出许多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通过观察这些加法算式,并让学生想像:如果继续摆下去,摆 100个图案,所列的加法算式会怎么样?使学生充分感知到这种加法算式记录起来很麻烦,于是产生想要简化的愿望。在对加法有了充足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索一种简单的表示方法,然后我再根据学生研究探索的情况引导他们推出乘法的算式,而不是直接给学生灌输乘法的知识。学生在主动接受的情况下感知乘法的原始产生。这样设计使学生真正成为了数学学习的主人,充分体现出学生的思考、个性和创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愉悦。

  3、在自主探索加法的简便写法时,学生积极投入,思维非常活跃,展开了奇思妙想。小组活动中,有的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用合并加数的方法使原来的算式变得简短了,有的学生竟然摆出不同的图形,得出了不相同的加数,由此学生质疑:这组图形能用乘法计算吗?我适时引导学生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而加数不相同是不能用乘法计算的。如果让我再上这一课,我会在小组活动时明确每个小组的活动任务,要求学生摆出相同的图形,这样才能得出相同的加数,让学生充分感知乘法的真正含义,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4、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做到课前预想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提出问题后学生可能的答案,这样可以更好的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另外就是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训练学生用一句完整的话表述。在课后练习中充分开展动手操作等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注意练习的层次安排,力求做到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7

  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也是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经历乘法的产生过程,初步感知乘法的意义,同时通过简单实际问题的解决,感受乘法的应用价值。在教学设计上我力图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氛围,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自主探索、体验成功、主动发展和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使课堂有效性得以充分体现。反思以上的教例,我觉得有以下四点体会:

  一、充分发挥教具的作用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在二年级的数学课堂中,教师应该利用学生现成学具袋中的教具,让学生在课堂中借助实践操作来理解数学概念、数学算理等。学习认识乘法,我让学生边摆小棒边数出几个几相加,这样的操作能帮助学生很快说出乘法的结果,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即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在例2、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的教学中,我让学生用小棒代替小鸡、钢笔、花和圆片等等,让学生借助小棒先摆一摆,说一说几个几相加,再进行独立思考,并填写。我发现学生通过摆小棒操作,能熟练说出乘法算式的答案,学生尝试到操作的快乐,他们乐于通过实践操作进行数学练习活动。在一些数学练习中,经常碰到一些带有操作图示的题目,而有些学生解答这些题目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我们教师多提供加强让学生进行学具操作的机会,必要时进行学具方法的指导。

  二、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几个几”。

  首先组织学生按群数出鸡和兔的数量,列出连加算式,对几个相同数连加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再让学生人人动手操作圆片,将刚刚形成的感性认识加工成动态表象,在亲自操作中体验几个几;然后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花片,分别列式求数量,在比较中进一步理解几个几的实际含义。教学中,学生通过看图数数→操作体验→比较感知,在鲜活的具体情景中初步建立起“几个几”的表象。

  三、在强烈反差中感知求几个几用乘法写比较简便。

  由于学生是初次认识乘法,再加上未系统学习乘法口诀,学生暂时尚不能体验乘法计算的简便。教学时通过创设对比强烈的情境,从“4个2”到“8个2”,再到“100个2”,让学生实际列式并数一数、写一写,让学生在具体的数和写的过程中体会到求几个几是多少,有时用乘法写算式比较简便,为今后进一步感受学习乘法的必要性打下基础。

  四、在应用中培养学生的乘法意识。

  有效的数学教学应着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乘法意识作为数学意识的一种,在学生初步认识乘法时就应该进行培养。整堂课中,结合乘法知识的学习,始终注意培养学生自觉沟通几个几的生活经验和乘法的联系,让学生不断联系生活实际,用乘法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尤其是课末,让学生到生活中寻找乘法现象时,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展开丰富想象,说出了许多有趣的乘法现象。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乘法意识潜移默化地得到了培养。

  整节课,学生的活动基本上是在教案的预设中进行,但是从练习的情况来看,发现问题还是不少,如部分学生对乘法结果的由来比较混淆,有的同学甚至会把4乘2算成4加2,因此我们在处理这部分教学时,还是要引导学生考虑加法算式2+2+2+2=8,为了简便,我们把这样的4个2相加表示成乘法4乘2或2乘4,其加法和乘法的计算结果是一样的。还有一些比较后进的学生,看了图还是不能正确的写出图中有几个几,我就让他先在图的下面先写好有几个,在每个图的下面都写好数字,然后再来数一数有几个相同的加数,再来写出几个几。还有学生碰到《补充习题》第2页中的画几个几时,错的特别多,把2个5画成5个2,学生对于几个几还是没有理解,可以看出我们在备课时,对于教材的理解和学生的学情分析不够全面。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8

  1、初步感知

  通过学生动手摆学具,创设了一个动手操作的情境,由于学生喜好不同,摆出的堆

  数个数都不相同,由此引出“相同加数的和”,使学生初步感知存在着“相同加数的和”的数学问题,为学生理解乘法的含义做好铺垫.

  2、引导探究

  主要是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通过列连加算式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中,引导

  学生进行加法与乘法的比较,帮助学生体验乘法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参与“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几个几”、“乘法算式”等数学知识的“再创造”,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3、切身体会

  设计教学时让学生真正体验乘法的优越——简便.学生表面说加法不方便,是否真

  正体会了乘法的简便呢?其实不然,可以设计两个环节让学生体验:

  ①偏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学生一口气说算式很累,甚至说不清,书写时,师如果巧设障碍,忘了该写几个6;

  ②写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在说与写的活动中,学生亲身感受到相同加数连加用加法算式表示确实很麻烦.

  4、自主学习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我在学生体验到相同加数连加可以用几个几表示,从而写出乘法算式时是由我自己教学生,而不是由学生自己得出.从加法到乘法是学生认识上的一个飞跃应尊重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如果当时能让一位好学生来介绍乘法算式,教师进行鼓励,不仅能让这位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而且效果远比老师直接传授要好.

  虽然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值得深思和挖掘的问题,但这些更深、更全面的思考将会改进未来的教学.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9

  本节课,复习的主要内容是“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知识,其中的基础知识包括: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乘法算式的意义、相同加数连续相加的加法算式与成乘法算式之间相互转化的方法。

  本节课主要包括三个环节:

  一、知识梳理、建构网络;

  二、质疑问难、总结规律;

  三、综合训练、巩固提升。

  一、知识梳理、建构网络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帮助学生回忆基础知识,包括概念型的知识和方法型的知识,并将所学的零散知识建构成知识网络。从而让学生宏观把握知识框架。所以,在横向上,主要复习了乘法算式的写法、读法、意义以及各部分的名称,回忆对乘法的认识;在纵向上,通过与加法进行对比和转化,加深了对乘法的.理解。

  二、质疑问难、总结规律

  这一环节主要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总结规律和技巧等,来突破易错点和难点问题。通过平时的练习反馈,学生主要在相同加数连续相加的加法和乘法之间的转化上存在问题,这一知识点也确实是难点。如5+5+5+5,为了突出乘法的意义,要求在写出乘法算式时,第一个乘法算式必须写成5×4(相同加数×加数个数)的形式,然后再写成4×5的形式。但是,很多学生不清楚到底应该先写哪一个,于是就很混乱。为了让学生正确、顺利地写出乘法算式,本人总结出规律:加数是几,第一个乘数写几;有几个加数,第二个乘数写几。再如,很多学生不知道9×4表示几个几,根据这一乘法算式写出加法算式时也存在问题,于是,总结规律——在解决“表示几个几”的问题时,要“从后向前说”,所以9×4表示4个9相加;在根据乘法算式,写出加法算式时:第一个乘数是几,加数写几;第二个乘数是几,写几个加数。通过总结规律,让学生先掌握操作方法,提高应试能力,然后再慢慢加深理解。

  三、综合训练、巩固提升

  这一环节主要通过习题的形式,来巩固知识,查缺补漏,并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

  通过这三个环节的设置,学生不仅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掌握,而且基本思想和基本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升。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0

  今天,听了王老师讲的《乘法的初步认识》。这节课不论是教学设计,还是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和解决问题的基础。本节课着重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和感悟乘法的意义。为了能达到此目的,王老师在课的开始抓住了学生喜欢小动物的心理,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参与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小动物来进行导入,并提出问题,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进行学习,产生学习新知的欲望。

  二、发现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这是本节课的中心环节,通过观察加法算式,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让学生认识相同加数。在老师说算式与学生写长长的同数连加算式的活动中,比如写:7+7+7+7+7+7+7+7+7+7+7+7。再比如,老师说200个6相加,学生感到很茫然,使学生亲身体验到相同加数连加用加法算式表述确确实实很麻烦,从而促使他们思考:怎样写简便?再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展示汇报情况,适时地引出乘法。这样学生可以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乘法的知识并不是教师硬塞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在体验了简化的加法,有了自己的简化方法之后才呈现出来的,这样的教学不再是教师机械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学生在不断思考,探索和创新中到新发现,获得新知识,感受成功体验的过程。

  三、应用新知,解决生活问题。

  这是本节课的练习环节,先通过观察公园游乐场的情景图,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这些问题中自主选择,并用今天学习的乘法知识解决问题。再呈现一些巩固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地体会到乘法的意义,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最后一道开放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讨论,交流,促使学生发现不同的方法比如:3+3+3+9和4+2+2+2+2+2+2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教学思想。在练习中交流巩固,双基得到了很好的落,开阔了思维,培养了能力。

  四、不足之处:

  1、在给加法算式分类时,没有砸实,学生只把相同加数的算式分为一类,而另一类,加数不相同的算式,没有分,老师也没有理会,导致后面学生对乘法的意义没有更好的理解。如果老师让学生观察,这样的算式为什么不能写成乘法算式?这样把问题给学生,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得出加数不相同,所以不能写乘法算式。我认为这样学生对乘法的意义理解的会更好。

  2、揭示课题如果放在新授课后,效果会好一些。

  3、练习题有个别没有处理,教师的语言不要过于罗嗦。总之,听完了王老师的这节课,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作为教师如何想尽一切办法使学生掌握新知识,运用怎样的方法手段,使学生对数学感兴趣,进而提高课堂效率非常重要。需要认真钻研,不断反思,在成功、失败中总结经验,最终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1

  乘法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加法,乘法知识的生长点是几个相同数的连加,本节教学内容与相同加数连加有着相互依赖的关系,是在认清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实验教材强化了几个几的实际含义,简化了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和读法(不再区分乘数与被乘数,“×”读作“乘”等),删除了抽象的概念表述(乘法的定义、“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等抽象用语)。

  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这一节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加之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情况下,一开始列了一节' 乘法的初步认识' ,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习乘法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首先提出了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通过实物图、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相对照;乘法算式的读法、意义与乘法算式相对照。这样形数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在认识乘法过程中学会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得出二个知识点: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法,这是本节教学的一条主线。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通过以上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可确定以下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我认为整个设计思路应该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基本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时必须突破难点。而难点就是在几个几相加上。在教学时我一直让学生一个几,两个几,三个几这样数,在数的过程中学生理解并掌握了几个几,很容易地看到图就用这样的.方法去数,列出相应的乘法算式,不会混肴。但是由于过于“扶着学生”学本领,而忽略了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去发现,让学生自主的学习少了些。

  教完了“乘法的初步认识”,思绪万千,在以后的教学中,作为教师,如何想尽一切办法使学生掌握新的知识,运用怎样的方法手段,使学生对数学感兴趣,非常重要。需要认真钻研,不断反思,在成功、失败中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2

  《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是二年级数学上册内容。本节课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要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义。整节课努力突出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景,激发探索动机

  二年级的孩子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如果把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溶入生动形象的情景中,必将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所以这节课中我安排游乐园导入,使他们觉得贴近生活,生动有趣,再从图片中入手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激发了他们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自然而然的驱使孩子们更加积极主动的探求知识。同时也培养和提高了他们的自主探索能力。

  二、重视反馈,鼓励学生积极思维

  反馈教学的过程是对信息反馈的及时调控,有利于提高课堂质量的途径之一。因为孩子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有成功的机会,也存在着失败的可能性,由于他们能力的差异,有的孩子往往达不到预期的目标,所以在教学中我也总是在课堂中及时的反馈。及时的发现每一个孩子的思维闪光点,同时也可以及时准确的知道他们的不足之处。在这节课中,重难点定位就是让孩子们了解并掌握乘法的意义,即几个几相加可以更简便的用乘法来计算。所以在上课的时候,尽量的让更多的孩子参与到学习中来,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来发表自己的见解,加深对乘法意义的印象。

  三、创设认知冲突,理解知识含义

  让孩子们面对一个要求认知复杂性的情境,使之与他们的能力形成一种积极的不相匹配的状态,即认知冲突。在他们初步理解了乘法的意义之后,我让他们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其中有一题是2+3+1,我故意不点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他们也马上意识到,这道算式是不能直接改写的。通过几个孩子的分析,加深了对能直接改写成乘法算式的加法算式的认知,也是对乘法的`意义有了更深的理解。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创设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情境,使孩子产生认知冲突,把孩子们引入自主的探究体验的氛围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主动的进行知识意义的获得,并且在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中,逐步提升他们的认知水平。

  课后,通过与各位领导老师们探讨交流,我非常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教学还存在诸多不足,现反思如下:

  1本堂课的设计虽比较顺畅,但缺乏高潮,没能对本课的教学重点予以强调,如“求几个加同加数的和,用乘法比较简便”,没有形成明确的结论告知学生。整堂课的进程比较平淡,应该随着课的发展进一步设疑设阻,形成更尖锐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

  2在组织学生自主探究的时候,放得不够。如强调乘法算式中两个因数的不同意义时,虽然应该多让学生自己体会和表述两个数表达的意义,而不是教师自始至终引领学生接话,使这两个关键词内化为学生的深刻理解。这样,无论是从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还是直接列出乘法算式,都能真正明白乘法的意义。

  3细节处理不够细腻。比如乘法算式中前后两个数相同时其意义的区分没有作重点强调;解决主题图中的问题,对大多数学生列式情况的关注度不够。

  4学生参与的范围不够广,个别学生游离于教学活动之外,组织教学时应对全体学生进行广泛关注。

  总之,本堂课的教学在自身实践和领导与同事们的共同探讨中,发现了一些不足,值得在今后的教学中深思和改进,我也会继续努力提高授课水平,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争取在数学教学上取得更有实质性的进步。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3

  今天,我听了王先生的《乘法初步认识》。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教学设计和过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对乘法的初步了解它是乘法的入门课程,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公式和解决问题的基础。本课程的重点是让学生亲身体验乘法的过程并理解乘法的意义。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王老师在课堂一开始就抓住了学生喜欢小动物的心理,设计了以下链接:

  一、首先,创设情境,参与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小动物进行介绍和提问,使学生能够在问题情境中学习,并有学习新知识的愿望。

  二、发现问题,合作探索和解决问题。

  这是本课的中心部分。观察加法公式后,引导学生比较并让学生知道相同的加数。在活动中,老师说公式和学生写长相同的数连续加法公式,如写:7+7+7+7+7+7+7+7+7+7+7+7+7+7+7。再比如,当老师说加了200个6时,学生们感到不知所措,这让学生们亲身体验到用加法公式来表示相同的加数确实很麻烦,从而促使他们思考:如何简单地书写?然后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与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报告情况,并及时引导学生进行乘法运算。这样,学生就可以体验乘法的过程。乘法的'知识不是老师强加给学生的,只有在学生经历了简化的加法并有了自己的简化方法之后,才能传授给学生。这种教学不再是教师机械解释和学生被动理解的过程,而是学生在不断思考、探索和创新中发现新发现、获得新知识、感受成功经验的过程。

  三、运用新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这是本课的练习课。首先,通过观察公园操场的场景图,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这些问题中进行选择,并使用今天学到的乘法知识解决问题。然后做一些巩固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以及乘法和加法之间的关系。最后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让学生自由思考、讨论和交流,促进学生找到不同的方法,如3+3+3+9和4+2+2+2+2+2+2+2,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思考的习惯,体现多元化问题解决策略的教学思想。在实践中,沟通和巩固、双基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拓宽了思维,培养了技能。

  缺陷:

  1对添加配方进行分类时,没有真正的粉碎。学生只将相同加数的公式分为一类,而另一类不同加数的公式没有得分,老师忽略了这一点,导致后面的学生对乘法的含义缺乏更好的理解。如果老师让学生观察,为什么这样的表达式不能写成乘法呢?这样,问题就交给了学生,鼓励他们提前思考,得出加数不同的结论,这样他们就不会写乘法公式了。我认为学生们会更好地理解乘法的含义。

  2.如果将主题放在新课程之后,展示效果会更好。

  3.有个别演习尚未处理。老师的语言不应该太冗长。总之,听完王老师的课后,我认为在未来的教学中,教师尽一切努力让学生掌握新知识,用什么方法和手段让学生对数学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需要认真学习,不断反思,总结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最终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4

  因为是初次认识乘法,教材十分重视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有层次的组织学生认识乘法的活动。教材安排了两道例题,先认识“几个几相加”,再认识乘法的含义以及乘法的各部分名称。在教学时,我先通过圈一圈、指一指、数一数等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几个几相加”,而后在“几个几相加”的基础上认识乘法的含义、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等知识。

  一、由扶到放理解几个几相加

  在情境图中,兔子是2只一堆的,有3个2只;鸡是3只一堆的,有4个3只。对于这样的排列,学生是有生活经验的,教学时先让学生指一指一堆一堆的.兔子,再依次数一数1个2,2个2,3个2,然后完整地说一说,兔子有3个2只,最后再追问3个2只是多少只呢?指名学生说出算式2+2+2=6,教师适时相应板书。同样的方法教学鸡有多少只?鸡有4个3只,算式是3+3+3+3=12只。两个连加的算式呈现在黑板上后,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算式与我们学过的算式有什么不同?学生能够说出是3个数连加、4个数连加哦,还能说出加数都一样,在第一个算式中,加数都是2,3个2连加,在第二个算式中加数都是3,4个3连加,教师相应板书3个2相加,4个3相加,在此基础上引出“几个几相加,几个几相加得几。”“试一试”的内容我放手让学生先各自完成,而后再请学生说说,这些小棒是怎样摆的?指导学生完整描述:小棒是2根2根摆的,有5个2根,算式是2+2+2+2+2=10,5个2相加得10。

  二、举一反三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例2时,先出示情境图,学生运用刚学到的知识经验数一数、填一填,同时又是巩固新学知识,进一步理解:(4)个(2)相加,(2)+(2)+(2)+(2)=(8)。然后引出:4个2相加,还可以用乘法(板书)计算,写成:4×2=8或2×4=8;指出:×(乘号)、2和4(乘数)、8(积),4×2读作:4乘2,2×4读作:2乘4。在学生初步理解2+2+2+2=8可以写成4×2=8后,引问学生:2+2+2=6可以写成乘法算式()×()=();3+3+3+3=12,可以写成乘法算式()×()=();2+2+2+2+2=10,可以写成乘法算式()×()=()。师边指着板书边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4个2相加得8可以写成4×2=8,3个2相加得6可以写成3×2=6,5个2相加得10可以写成5×2=10,4个3相加得12可以写成4×3=12。这样一改写,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们通过观察,能够感悟到加法与乘法间是有联系的,乘法算式比较简洁!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5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4~46页例1和“做一做”及练习题。

  学情分析 :

  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学生已学习了加法的相关知识,并且也学习了找规律、分类等一些数学认知策略,具备了一些知识经验。学生在生活中有一组一组数的经验,通过一年级的学习,学生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为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奠定基础。有些学生在生活中听说过乘法,有的学生甚至还会背乘法口诀,但不知其所以然,教师若能很好地把学生带入学习乘法的数学园地,一定能激发学生探究乘法的欲望,根据课标的要求,教材的编排意图和学生的学习状况,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认识相同加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认识乘号,能正确读、写乘法算式。

  2、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比较、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体验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3、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更加热爱数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知道乘法运算的意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 初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识别相同加数。 教具准备: 课件 小棒若干 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师:孩子们,假期的时候爸爸妈妈都带你们去过游乐园吧,那里是小朋友们最喜欢去的地方,今天老师就带你们这些聪明的孩子去逛一逛。大家看这里都有什么呀?

  学生可能说:小火车、过山车、摩天轮、小桌子等等。

  师:①摩天轮上有多少人?你会列式吗?学生列式,教师板书 4+4+4+4+4=20 同意吗? 师:一起来读一读这个算式

  你为什么这样列式?(每组有4个人,一共有5组) 有几个4相加?

  ②过山车上有多少人? 你会列式吗?学生列式,教师板书 2+2+2+2+2+2=12

  你为什么这样列式?(一组有2人,一共有6组)有几个2相加?

  ③小火车上有多少人?你会列式吗?学生列式,教师板书 3+3+3+3=12

  你为什么这样列式?(一组有3人,一共有4组)有几个3相加?

  好,那咱们一起看看,他们这样列式你们同意吗?(同意)

  二、探索新知

  1、观察P45摆小棒的情境图

  看老师这里的小朋友在做些什么?(课件出示P45的情境图)这里正在进行有趣的拼图游戏。 师:谁能说说每个小朋友摆出了什么图形?

  (雨伞,菱形,房子,树,三角形,五角星)

  小明摆的是什么?摆了几把雨伞?每把雨伞用了多少根小棒?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怎样列式? 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

  分别观察每个同学摆的图形,请同学说一说摆的是什么?摆几个?每个用几根小棒?一共用多少根?学生列式,教师板书

  (相同加数的算式写左边,不同加数的算式写右边)

  (2)分类。

  师:仔细观察左边的算式,默默地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左边这些算式都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都是加法算式,加数都一样

  师:再仔细观察右边的算式,默默地读一读,你又发现了什么?这些算式和左边的算式比较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生:加数都不相同

  师:那这样看来,黑板上这些算式就可以分为两类,是哪两类?

  生:??

  师:对!一类是加数不相同的,另一类是加数都相同的。左边每个算式加数是都相同吗?(引导学生再次观察黑板左边的算式,感知每个算式中的相同加数)

  师:这么长的算式读时或写时方便吗?麻烦吗?(麻烦)你们想不想知道数学家是用什么方法进行简便计算的?(生:想)300多年前,英国的数学家欧德莱想出了用乘法计算,并一直沿用到今天。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 “ 乘法的初步认识”(板书:乘法的初步认识)。

  (3)认识乘法、乘号

  观察黑板左边第一个算式4+4+4+4+4=20

  师:在这个算式中加数是几?(板书 4 ) 有几个相同加数?(板书5) 这个算是表示几个几相加? 表示5个4相加可以用乘法算式5×4表示

  5 ×4 5是什么?相同加数的个数4是什么?相同加数

  乘号

  这个符号×与我们以前学过的 + 有什么不同地方?

  师:乘法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加法、减法一样,也有一个运算符号,加法算式里的这个符号叫加号,乘法算式里的这个符号叫什么?叫乘号。乘号的写法是“×”,乘号像什么?乘号在写的时候,先写 “/”,再写“﹨”,学生书空。乘号在读的时候,我们读“乘”。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来表示。 这个算式读作:5乘4等于20 表示5个4相加 5个4相加还可以用乘法算式4 ×5表示 4 ×5=20 读作:4乘5等于20

  你会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了吗?下面几个加法算式请你自己在练习本上改写

  写完后投影展示交流

  (4)摆小棒

  现在每个小朋友都有一捆小棒,你觉得用3根小棒可以摆什么图形?三角形

  老师计时,看谁在规定的时间内摆的多,开始!

  学生摆图形,师:摆好了吗?你摆一个图形用几根小棒?摆了几个这样的图形?摆了几个几?一共用了几根小棒?把加法算式写到题卡上,再改写成乘法算式,集体交流。

  三、应用拓展 巩固乘法

  1、基础练习:

  ①、改写加法算式

  ②、做一做让学生先说一说图意,明确计算“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荡秋千?”的问题之后,独立填写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自己写的算式和想法。

  ③、游戏 老师每次拍4下,拍3次,老师一共拍了多少下?请同学写乘法算式。

  ④、延伸应用 :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

  (古诗中的字数)、(药片数??)、(小组人数)等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乘法,我们知道许多相同的数加在一起可以用乘法来表示,而且写成乘法特别的简便。我们以后还会学习许多有关乘法的知识,还会遇到更多的挑战。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运用自己聪明的头脑和灵巧的双手战胜每一次挑战,学到更多的知识!你们能不能做到?

  板书设计:乘法的初步认识

  4+4+4+4+4=205×4=20 读作:5 乘4等于20 4+1+4+1+4

  4×5=20 读作:4 乘5等于20

  2+2+2+2+2+2=12

  3+3+3+3=12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是学生学习了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后进行的教学,也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初始课,因此这节课就显得尤为重要。

  1、初步感知

  在准备阶段,我出示游乐场情景图来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同时让学生感到加数相同的情况在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

  2、引导探究

  主要是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通过列连加算式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加法与乘法的比较,帮助学生体验乘法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参与“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几个几”、“乘法算式”等数学知识的“再创造”,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3、矛盾引出乘法,认识乘法。

  这么多数加在一起,你觉得怎样?有没有更好的办法?以3+3+3+3+3+3=18为例,6个3,10个3,20个3呢?突出矛盾,计算不方便,学生讨论,老师板书出有代表性的想法。比较算式,你们知道数学家是怎么想的?板书:6×3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生可能问“×”叫什么?6从哪里来?3呢?乘号是加号斜过来的,因为乘法和加法有密切的联系,乘法就是由这样的加法得来的,因此,科学家就把加号斜着得来的。怎么读呢?师领读6乘3,生齐读。

  4、改写算式,应用比较。

  在应用中培养学生的乘法意识。有效的数学教学应着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乘法意识作为数学意识的一种,在学生初步认识乘法时就应该进行培养。整堂课中,结合乘法知识的学习,始终注意培养学生自觉沟通几个几的生活经验和乘法的联系,让学生不断联系生活实际,用乘法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上完这节课我才发现并不像我想像中的那样好,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

  课后我想,如果不用书上的情境图,能不能让学生直接来一个摆小棒比赛呢?如摆三角形比赛,摆小树比赛,摆正方形比赛,摆小房子比赛??摆之前要明确要求,在规定时间里,比一比谁摆得图形又快又多!接着再来一个计算比赛:我们比一比看谁最先算出自己摆的图形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然后,组织学生进行比赛。学生会说出很多个相同的数相加的情况,如3+3+3+3+3+3+3;4+4+4+4+4;5+5+5;6+6+6+6??教师可以再追问一次,如果100个4相加呢?给学生一分钟的时间,在练习本上进行计算,这时学生会“啊”的一声或者愁眉苦脸,这时教师还不讲乘法,问学生你为什么会“啊”?你怎么不算了呢?这时学生会说这样太麻烦,教师这时趁热打铁引入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表示。我觉得这样做,学生会更加清楚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乘法,乘法是怎么得来的,突破重难点会更容易一些。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07-04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02-08

《乘法的初步认识》优秀教学反思12-27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5篇11-29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5篇)02-23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精选15篇)03-12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07-12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03-21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