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水量的测量》教学反思

时间:2023-04-08 08:24:31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降水量的测量》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降水量的测量》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降水量的测量》教学反思

《降水量的测量》教学反思1

  降水量的测量这一课,我精心做了准备,制作了课件,想好了思路,比起以前的课应该算是准备充分了,可是上完课后还是觉得效果不是很好,我仔细分析了下主要原因如下:

  1、课件设计不是很合理,条里不是很清楚,环节与环节的衔接不是很紧凑,以至于课堂上出现了讲完了这一部分内容,下一部分内容忘记了,或者是引不出来了。再就是课件内容,没有很生动的图片,以至于让学生学完内容,没有引起学生的注意。

  2 课堂内容准备的不是很充分,课堂的`整个思路还没有很明确的调理清楚,课堂怎样导入,课堂内容究竟包括哪些,没有去环环想清楚,所以导致课堂内容不紧凑。

  3、自制简易雨量器这个环节,很可惜的是没有让同学们准备好材料,没有具体让同学们动手亲自做一做,只是说说就算了。应该说很可惜。

  从学生效果方面讲,应该算是良好,学生知道了这节课重点与难点,基本内容算是知道了,就是有的地方还不很细致。以后吸取这节课的教训,努力把课堂完善好。

《降水量的测量》教学反思2

  《降水量的测量》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五课的内容,本课讲述的是天气日历中形容天气的另一个特征降水量。首先让学生知道降水包括很多形式,下雨、下雪、冰雹等都是降雨的形式。降水量可以用雨量器测量,首先介绍雨量器的制作方法,书本上有详细的介绍,让学生对照书本学习制作的方法。老师再提醒制作雨量器需要注意的'问题,如选择的器材必须是上下口径一样大的,必须是透明的等。再讲到测量降水量,降水量分为不同的等级,不同的等级有不同的降水范围。

  本课中,学生会把降水和降雨混淆,降雨只是降水的一种形式,需强调。制作雨量器时,器材的选择,学生一般没有上下口径一样的玻璃杯,那么可以用“酷儿”等近似圆柱的饮料瓶代替,降低难度。而且,雨量器的底部需要平整的,如果不平整可以在底部放些许水。刻度必须是从平整的地方开始量。杯子的口径对降水量的测量有没有影响,这点学生较难理解,还是自己讲解的不够清楚?降雨量的6个等级的划分,学生在短时间内很难记住,需要多次反复记忆。学生容易将降水量的单位毫米与毫升混淆。雨量器的制作不算难,应该让学生回家动手制作,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降水量的测量》教学反思3

  这是四上第一单元第五课的内容,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了解到降水量是天气日历中的重要数据,根据经验会将降雨量分为小雨、中雨和大雨。本课以说一说降水形式有哪些导入,学生都能说出雨、雪、冰雹,但也有人会说到霜、雾,在这里没有将霜和雾这样不能测量的水归为降水量,因为降水量是指从天空降下来的.液态或固态的水,解释之后应该不难理解。

  现在这个季节最常见的还是雨这一种降水形式,恰好上周又刚刚下过雨,于是让同学们回忆下上周下的是什么雨。有人说是中雨,有人说是小雨,为了让同学们能够更清楚地说出判断依据,我又放了一段大雨视频,视频中雨声很响,地面积水很多,车开过也会激起水花,再让同学们来说一说凭什么说上周的是小雨或中雨,视频中的是大雨或暴雨。有同学说到可以通过雨声(听)判断,有同学说到通过看地上激起的水,也有同学说用一个杯子/量杯去积水,积到多下的就是大雨,但没有同学说到可以看雨是成滴下下来还是成线下下来。

  雨量器的制作没有让同学们操作,虽然知道制作简易雨量器是教学要求,但由于划刻度太浪费时间,所以课堂上只集体学习了如何制作,动手制作作为回家作业。在学习中有三点:1、透明杯子必须是直筒型的(出示大三个杯子,一个是圆口直筒、一个小圆口直筒、还有一个是非直筒明确什么是直筒);2、透明杯子要15厘米以上(学生能想到是防止雨太大,雨溢出无法测量);3、制作刻度条时以毫米为单位,零刻度与杯子内侧底部对齐。

  在出示三个透明杯子时有人认为大圆口、小圆口直筒杯子都可以,但也有同学认为只有一个可以,那就只能通过实验来验证,尽管在实验前学生自己也提出了要尽量模拟地像真实下雨,也就是平行组洒水时间要相同,洒水壶拿的高度要相同(使雨一样大)。但由于种种原因有些小组还是无法严格做到导致有几组平行组最后测得数据不一样,那就只能重新再实验。另外由于洒水壶数量有限,也无法做到人人参与。

《降水量的测量》教学反思4

  《降水量的测量》这一课要让学生制作一个雨量器,主要是让学生制作一个刻度线,贴在直筒玻璃杯的外面。课前,我想到学生的制作速度可能不快,因此在材料的准备上,我用即时贴代替白纸,让学生在即时贴上画刻度,这样就节省了粘透明胶带这一环节。

  在上这节课之前,我觉得这个制作应该不成问题,也非常简单。但没想到,学生的画线水平是非常差的,有的学生不知道如何画,怎样起笔,且速度超慢。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我在学生画线之前已经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指导,而且是边示范边指导的,告诉学生先画一条直线,底部标为0,再像直尺刻度一样画下来。在看到学生画线能力如此差的情况下,我原来设计让学生画100MM的刻度,后来改为画60MM,但大部分学生的制作时间花了近半节课。这样一来,就导致了下面关于雨量的实验和雨量大小的判断非常匆促。

  课后,我从数学老师口中得知,这届四年级学生的'数学能力很差,特别是画图能力。如果不画刻度线,学生更会将雨量的单位:毫米还是毫升搞混。那么如何从学生现有水平出发,加快画刻度线和制作能力,提高教学效益呢?

  我在后来材料准备上,利用即时贴的背面来画刻度线,因为背面刚好有像尺子一样一厘米一段的长度标记。如果用这个来画图,学生只要标上数字,画出毫米刻度线就可以了,速度会大大提高。不过要准备一个透明胶带进行粘贴。

【《降水量的测量》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测量降水量教学反思03-24

《测量降水量》教学反思05-22

《测量降水量》教学反思 9篇03-27

测量降水量教学反思7篇04-08

测量降水量教学反思6篇04-08

测量教学反思03-13

《测量》教学反思03-10

数学测量教学反思02-09

有趣的测量教学反思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