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雀的心愿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云雀的心愿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云雀的心愿教学反思1
学习了《云雀的心愿》一课,学生都明确了云雀的心愿:到沙漠去植树,把沙漠重新变成绿洲。这时突然有一位学生举手提问。
生:老师,云雀的心愿能实现吗?(这一问激起千层浪,学生议论纷纷)
师:这位同学问得非常好。云雀的心愿能不能实现呢?我们大家来讨论一下,认为能或不能都要说出理由。
生:我认为不能。云雀那么小,靠它把一颗一颗种子衔去种,不知要等到哪年哪月呢?
生:我认为能。课文中讲云雀和它的伙伴一起去,不是靠它一个人。人多力量大。
生:我认为不能。沙漠里风沙那么厉害,云雀还没飞到就给风沙刮跑了。
生:我也认为不能。这是童话故事。童话是编出来的,不是现实。(说“能”的同学越来越少)
师:云雀的力量是太小了,沙漠的风沙又太厉害了,有没有别的动物来帮忙呢?(学生们一下子又纷纷举起了小手)
生:小兔会来帮忙,小兔喜欢大森林。
生:老虎会来帮忙,老虎是森林里的大王。
师:除了这些小动物,还会有谁来帮忙呢?你们会去吗?为什么?
生:我会去,因为森林是个大水库,是大空调器。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
生:我会去,森林能为我们提供新鲜的空气。
师:你们真好。除了同学们会去,还有哪些人会去呢?
生:所有学了这篇课文的小朋友都会去。
生:我会让我周围的小朋友都去。
生:社会上的人也会去的。我从报纸上看到现在许多沙漠地区已经在植树造林了。
生:对,我也在电视里看到过。
师:是啊,现在人们都知道了森林的重要性,于是大家都会行动起来植树造林,把沙漠变成绿洲,让森林为人类造福。那么你们说,云雀的心愿能实现吗?
生:(异口同声地)能!
【反思】
学生的`知识不是靠简单接受得来的,而是每个学生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建构的,也就是说把新知识纳入到原有知识之中,从而使原有的认知结构更加完善,或者得到整合和发展。在这一建构过程中,学生的原有认知与新认知肯定会产生矛盾与冲突,从而引发思考,也就是反思。正因为如此,课标指出:“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在以上学习过程中,学生把新学来的知识“云雀到沙漠植树,把沙漠变成绿洲”与原有认知“云雀的力量小”、“风沙厉害”、“童话故事”等进行对比,引发了批判性反思“云雀的心愿能实现吗?”我首先抓住这一契机作出肯定,然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由云雀拓展到小动物,由小动物拓展到人,由课堂拓展到社会。把云雀的心愿拓展为所有动物,所有地球公民的心愿。植树造林,不应仅仅是云雀的行为,而应是所有地球公民的行动。因此,学生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在所有地球公民的共同努力下,云雀的心愿一定能实现。这样就使得学生原有的认知得到了完善和发展。
云雀的心愿教学反思2
接到这次活动任务后我就开始选课,这学期我教的是三年级和六年级,在反复考量之后,我选择讲四年级的课文内容。这对于我来说是个机遇也是挑战。在备课过程中,我积极向本校老师学习,我们共同探讨教学设计和流程。并在本校试讲了一次,但其中的问题很多。这就反映出自己的教学能力不足,尤其是课堂应变能力的欠缺。试讲后,我对教学设计做了一些调整。后来在武老师的指导下,我对教学设计又进行了微调。
昨天的课前准备不足,对学生情况和学校的作息时间没有充分的了解,导致提前十五分钟就开始讲课了。在和学生交流过程中我才发现学生已经把生字学完了,这和自己准备的内容有些重复了。而课文的前七段学生似乎还没有充分的学习理解,我只好临时加入了“回顾上节课内容”的设计,但从后来的课堂反映看来效果不是很明显。整个课堂气氛不活跃,原因如下:第一,教师情绪调动不够,没有用自己的.情绪感染给学生;第二,教学设计存在问题,小组学习展示部分被老师牵着走;第三,学生准备不充分,不敢展示自己的风采。
经验总结:通过此次教研活动,老师们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对我今后的改进很有益处。尤其是郑老师的意见特别中肯,自己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但活动时间有限,自己感到意犹未尽,还有很多问题没有来得及向老师们仔细学习和交流。希望能借助博客这个平台能向老师们多多学习,也希望老师们能不吝赐教。
云雀的心愿教学反思3
《云雀的心愿》是一篇科普童话,是一篇非常人性化的童话,讲的是小云雀跟着妈妈飞出森林,一路上看到森林被砍伐后,有的地方变成了沙漠,有的地方河水泛滥成灾,心里很难过。听了妈妈的话后,小云雀明白了保护森林的重要性。针对教材的特点,我抓住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导入直切主题,抓住文章重点。
我首先板书“心愿”问:心愿指什么?“学生回答:“就是心中的愿望。”那么你有没有心愿呢?让学生联系自身实际明白心愿是什么?其次明白云雀是什么样的一个鸟?我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找到了解释:鸟,赤褐色,有黑色斑纹,嘴又尖又小,翅膀大,能高飞,叫声嘹亮动听。从这种解释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写这篇文章,所列的事件不是一种随意的假想,并没有违反一些规则。如果云雀自身不具备飞得高的特点,文中的“那飞到一片沙漠的上空”、“飞到一条大河的上空”,就缺少了“真实”(这是一种虚构的真实),而课文中云雀妈妈与小云雀的对话很美,仔细想一想,用我们大脑去听听,感觉有种嘹亮动听的存在,这其实也是一种“真实”。
二、抓住文章线索,理清思路
云雀的心愿是到沙漠去种树,让沙漠变成绿洲。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愿呢?然后让学生跟着云雀一起去看看。抓住“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因为——”这条主线展开教学,并且以云雀妈妈和小云雀的心情变化这条暗线作为辅助,这样就使主题凸显了,并且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要点。
三、体验心愿,进行个性化朗读
这是一篇优美的童话故事。文章通篇采用拟人化的写作方法,融科学知识、优美语言、思想启迪于一体,生动有趣,富有艺术魅力。我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在有感情的朗读中体会到砍伐森林的危害以及森林的重要,同时也感受文章语言的生动形象。这样,学生在朗读中表达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在相机评价中更加深学生对砍伐森林危害的认识,激发他们对这种行为的痛恨之情。
四、句式训练,强化语言表达能力
有效的句式训练,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根据教学中出现的“可以……也可以……”让学生练习造句,既让学生巩固了对森林作用的理解记忆,也让他们在口头造句时锻炼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真可谓是一举两得。
在课文教学完成后,我安排了这样一项训练:学了这篇课文,如果你再见到有人在乱砍滥伐森林,你会怎样去劝说他们呢?听后,学生纷纷举手回答。有的同学说:“你们不能再砍伐森林了,要不然我们的土地都会变成沙漠,你们就会饿死。”有的同学说:“你们要是再乱砍森林,就会被洪水淹死。”还有的同学说:“森林是大水库,是空调器,它给我们人类带来这么多的好处,我们应该感谢它,保护它,不应该破坏它,砍伐它。”透过这些精彩的回答,可见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已经受到了很深刻的环保教育,水到渠成地完成了由书本知识到思想认识的迁。
五、想象力的培养
教学中我设计了几个发散思维的点,如:想象茂密的森林是什么样子的?同学们想想小动物们在鸟语花香的大森林里无忧无虑的生活着,想象那种幸福生活的场面,从而意识到森林的重要性。再如:奔腾而汹涌的黄河水像脱缰的野马咆哮着奔涌而来,他们会冲向哪里?面对着灾难中求生的人们,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等等的问题,引发了学生的思维,带动了学生语言的表达,培养了想象力的发展。
当然,教学中还存在不足,为了使学生在朗读的同时充满激情,我不断的变换着朗读的方式,指名读、男女生读、分组读、比赛读等,同学们的朗读激情非常充沛,但发现一个问题,学生只是为读而读,没有用心、用情去读,导致学生心不在焉、缺乏目的性,没有读出感情。今后还要更好地抓字词句,凸显语文课上的语文味。
云雀的心愿教学反思4
《云雀的心愿》用童话形式,以形象化语言描述了小云雀与妈妈的所见、所闻、所言。
课文以对话形式来说明森林的重要作用,语言浅显易懂,不需作过多分析、讲解。因此,教学时就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依据语气提示读好课文,就可以很清楚地感悟到了。如在教学描写土地变沙漠这一环节时,我让学生找出重点词语“黄沙漫天”、“乱砍滥伐”,依据提示语“埋怨”、“心疼”练读课文。在学生读书时,我使用多媒体出示黄沙漫天的`场景,并配上巨大的风声,把学生带人沙漠狂风之中去感受。这样学生就很到位地读出了小云雀和妈妈的对话,悟到了“埋怨”、“心疼”,从而体会到森林的重要。
课文中的第10和13自然段既说明了森林有水库和空调器的作用,同时也是很重要的自然常识,应该让学生积累下来。于是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读后试着把它们复述下来。在复述课文时,我相机板书“树冠、树干、树下、土壤”几个词语,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降低复述难度。同时这几个词清楚地表现了作者的记述顺序,在学生复述后,我就提示学生:“这些词语是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说明森林为什么是大水库的。以后的作文中,我们应该学会有顺序地描写事物。”这样的复述,既积累了妙词佳句、自然常识,同时也积累了写作方法,可谓一举三得。
云雀的心愿教学反思5
上完了三节课后,指导教师与听课的成员对我这次的教学进行总的点评。他们一致认为这篇课文的导入环节做得不是很好,有点生硬。指导教师还说在教学中应给多点时间给学生,让他们自己说,让他们学会从课文找知识、从课文掌握知识。事后我自己也对《云雀的心愿》这篇课文的教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觉得这次教学的问题主要出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导入不当,没有引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小学生都有课前预习的习惯。我在设计导入环节时没有考虑到这方面,把导入设计成让学生来猜猜云雀的心愿是什么?这一设计是想让他们带着他们所猜的心愿来阅读课文,看看云雀的心愿和他们所猜的是不是一致?结果令我想不到的是学生们根本就不用猜就直接把云雀的心愿说出来了。出这一问题主要是学生们在预习课文时已经知道云雀的心愿了,这显然引不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与欲望。
(2)没有让学生说,而是代替了学生说。
在对课文进行分段落时,没有放手给学生。这一部分的教学都是学生在我的牵引下跟着我的思路把答案说出来的,这不能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的思维能力。因而这三次课下来都是我所说的多,学生说的机会很少。如果在教学时让学生自己去分析课文、自己去归纳段落和段落大意,把机会让给学生说,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学习那么教学效果也许就会好些。
(3)忽视让学生从课文中找知识、掌握知识。
这次教学没有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生的学习习惯是要从教学中的每个细节去培养的。比如先举手后回答问题、要善于从课文中找知识等。这些我都在教学中无意识地忽视了。如有一处提问学生:“描写云雀的心愿是在哪个段落?”学生回答:“第十四段。”学生回答到这我就停止往下问而转入下一个教学环节了。如果我能继续追问“哪些句子是写云雀的心愿的?划出相关的句子。”这样做不仅能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到相关的知识点,而且也能使他们加强记忆力,从而掌握课文的知识。
(4) 朗读指导不当,过多地采用自由读、小组读的.形式,忽视了全班齐读。
学生在自由读、小组读的时候没有做到真正地投入感情,也没能从朗读中体会出破坏森林给人类自身所带来的危害性。这主要是我在教学中没能很好地起到范读的作用。
这次的教学还让我深深地体会到每个教学环节都要紧密结合学生的习惯、学情、班级常规等情况来设计的重要性。《云雀的心愿》的教学设计没能考虑到这几个方面的因素。因此,教学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也没有很好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自己也没有能力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控,没能调动课堂气氛。这些都是自身所掌握的人文知识太少了,以及缺少教学技巧而造成的。
云雀的心愿教学反思6
这是一篇科普童话,是一篇非常人性化的童话。读这篇文章,我最大的收获,给了我本人一个科学发展观。所以,我认为教学这一课,我们应该把科学发展观的小理念还给孩子,让他们懂得科学,懂得发展。
云雀是什么样的一个鸟?我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找到了解释:鸟,赤褐色,有黑色斑纹,嘴又尖又小,翅膀大,能高飞,叫声嘹亮动听。从这种解释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写这篇文章,所列的事件不是一种随意的假想,并没有违反一些规则。如果云雀自身不具备飞得高的特点,文中的“那飞到一片沙漠的上空”、“飞到一条大河的上空”,就缺少了“真实”(这是一种虚构的真实),而课文中云雀妈妈与小云雀的对话很美,仔细想一想,用我们大脑去听听,感觉有种嘹亮动听的存在,这其实也是一种“真实”。我想从这一点上,可以引导学生在写作上不可以乱想,自己写动物要把其特点表现出来。而认识这种意义上的“真实”,其实也是科学的引导。
课文通过云雀妈妈与小云雀的多场景对话,向师生讲述着一种美好的'心愿——种树,让沙漠重新变成绿洲。这一课有三个知识是要学生掌握的,一是绿洲是怎么变成沙漠的,二是森林水库,三是“森林是一个巨大的空调器”,我们可以这么认为“云雀妈妈”就是一个科学家,她把科学的知识传递给了我们,让我们明白这两个最基本的东西,与我们生存息息相关的东西,明白这一些,其实就是科学发展观的教学,就明白人们许多做法的错误。
学习这一课,其实自然可以联系到这个单元所学过的那三篇文章,一篇是《特殊的葬礼》、二是《沙漠中的绿洲》、三是《古诗两首》。想到这里,我们就可以发现这一单元的主题。这篇课文是本单元的最后一篇,所以在教学之中,我们应该认识到这一课是一种总结,所以这一课的教学重点,就确定的科学发展观上。我们不要说孩子小,我们应该把这个概念给学生,我们应该讲给他们听,让他们明白学习这一单元我们的目的在哪里。“葬礼”的引领,让同学们沉重过,“沙漠中的绿洲”让同学们慨叹过,《古诗两首》让孩子享受过古代孩子的那种乐趣,这篇文章给予我们的就是共同完成这个心愿。
怎么完成?拥有科学发展观才是最重要的。只有拥有科学发展,行动起来,那个葬礼才不在有。完成是要有代价的,沙漠中的绿洲告诉我们这些代价,但花了代价是需要的,这既是对人类的惩罚,也是对人类的呼唤,为了自己,为了他人,为了后代的生存,就应该去完成这个心愿。
云雀的心愿教学反思7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童话故事,采用了拟人化的写作方法,讲了小云雀跟着妈妈飞出森林,一路上看到森林被砍伐后心里很难过,听了妈妈的话,小云雀懂得了保护森林的重要,为了突破难点本人采取了以下几个教学手段:
一、细读课文,理清脉络。
小云雀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愿?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关键句“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从那些地方感受到森林的重要了。让学生细读课文,从文中寻找出答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理清课文脉络。
1、森林怎样蓄水,指名读第十自然段,有条理说一说森林是怎样蓄水的。
2、森林不仅能够蓄水,还有保护土壤的作用,让学生再读本段。
3、森林还可以调节气温,请学生走进课文第十三自然段,同桌互说森林是怎样调节气温的。
思路理清后让学生再次读“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那么如果没有了森林会是怎样的呢?引导学生从课文1——4自然段找出答案。
二、想象拓展,实践心愿
1、小云雀的心愿也是他妈妈的心愿,更是我们共同的心愿。学了这篇课文,如果在遇见有人乱砍滥伐树林,你会怎么样去劝说他们呢?
2、现在你就是“小小环保宣传员”你会怎样向大家宣传保护森林的重要性,请把宣传词写下来。
课文结束后,进行了反思,课文介绍了森林4个方面的`重要性。其他更富魅力的东西没有全部列出,尽管课前已布置收集有关森林重要性的资料,但学生课上仍局限于书中内容,课外资料说不出。这说明了学生在课外查找、整理资料的能力还欠差,课外知识太贫乏,今后应加强。
2、拓展延伸,让学生以小组进行交流,全班展示,学生语言组织方面不条理,劝说不到位。这说明口头表达能力差,口语训练必须加强力度。
云雀的心愿教学反思8
上次听课听到了《云雀的心愿》这节课,有了这个基础,我决定自己也来试试。透过听课我了解了《云雀的心愿》该文用童话的形式,以形象化的语言描述了小云雀与妈妈的所见、所闻、所言。文章描述的是小云雀跟着妈妈飞出森林,一路上看到森林被砍伐后,有的地方变成了沙漠,有的地方河水泛滥成灾,心里很难过。听了妈妈的话,小云雀懂得了保护“森林水库”的重要。但是让我自己再来复制,我觉得有些难度。但因为听过课所以心里有点底气。经过自己的修改,我请曹教作了指导。但是曹教却给了我一种新的思路。这也让我有了挑战自己的勇气。于是再次修改教案,试上。这次我的心里还是没有底气。但或许这就是成长,经过两三次的摸索和尝试,在不知不觉中,渐渐变得流畅起来。在上课前,我不断的给学生打气,也给自己打气。在这节课中我觉得学生的表现超出了我的预计,或许是准备充分,也或许是自己的幸运,透过这次上课,自己也有不少的收获。
一、注重感悟
课文以拟人化的'手法,以描述人物对话为主要形式,寓环境保护的科学道理于搞笑的故事中,便于学生阅读感知。故事情节生动,语言通俗流畅,不需要作过多分析、讲解。因此,教学时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依据语气提示读好课文,就能够很清楚地感悟到森林的重要。如在教学描述土地变沙漠这一环节时,能够让学生找出重点词语“黄沙漫天”、“乱砍乱伐”,依据提示语“埋怨”、“心疼”等练习读课文。在学生读书时,我使用多媒体课件出示黄沙漫天的场景,并配上巨大的风声,把学生带入沙漠狂风之中去感受。这样学生就很到位地感情朗读出了小云雀和妈妈之间的对话,感悟到了“埋怨”、“心疼”的情绪,从而体会到森林的重要。
二、注重积累
课文中的第10和13自然段既说明了森林有水库和空调器的作用,同时也是很重要的自然常识,就应让学生积累下来。于是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读后试着把它们复述下来。在复述课文时,我借助画简笔画,再板书“树冠、树干、树下、土壤”几个词语,目的是为了帮忙学生降低复述难度。同时这几个词语清楚地表现了作者的记述顺序,在学生复述后,我就提示学生:“这些词语是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说明森林为什么是大水库的。以后的作文中,我们就应学会有顺序地描述事物。”这样的复述,既积累了妙词佳句、自然常识,同时也积累了写作方法,可谓一举三得。
三、注重迁移
在课文教学完成后,结合《走,我们去植树》我让学生写一份倡议书,让学生透过课文的学习,受到了很深刻的环保教育,水到渠成地完成了由书本知识到思想认识的迁移。
当然,自己还有很多的不足就让自己慢慢的去努力吧!
云雀的心愿教学反思9
《云雀的心愿》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6单元的一篇科普童话故事。这个单元是以“环保”为主题,教育学生保护环境。课文故事情节生动,语言流畅,采用对话的形式,以形象化语言描述了小云雀与妈妈旅程中经过沙漠、大河上空以及最后回到森林后的所见、所闻、所感、所言,从而说明森林的重要性,揭示人类与自然、生命与自然的密切关系。课文中完美与毁灭、安居与灾难的强烈比较,能唤起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进而激发学生保护森林、保护环境的意识。
本课是第一课时,我的主线是朗读,随文识字。在预案设计中,课始是透过质疑引起阅读期盼,学生迫不及待地进入文本,读得入情入境;再者是理解了“乱砍滥伐”、“泛滥成灾”等词语,植根于文本,读内含这些词的重点句,学生读得入情入味,越读越好;最后的师生合作读,默读也都是入情入味。读词语、读句子、读段落,这不是简单的平移推进,而是扎扎实实地以有效的朗读贯穿始终,在层层引领中递进,在反复朗读中提升,为第二课时研读文本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设计问题,让学生了解到,云雀的心愿是到沙漠去种树,让沙漠变成绿洲。紧之后让学生带着云雀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愿?引导学生快速浏览课文,从文中找出云雀产生这一心愿的`原因。点出关键句“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小云雀又为什么会认为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呢?它是从哪里感受到森林重要的呢?这是本文的教学重点。所以我的教学设计又围绕着这一问题全面展开边讲故事,边识字。
指导生字词时,我是采用随文识字的教学方法。这样的目的是期望学生能在朗读中认识生字并了解生字在语言中的运用,比单纯的集中识字要更高效。同时,也为学生更好的朗读课文,为下节课的分主角朗读打下基础。
对于生字的书写指导,我让学生分析难写的字,并在黑板上范写出来,并指导学生要注意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字的笔顺,学生再在书本中描红。这样的书写练习,既让学生识字,也避免了学生以后书写出现不必要的错误。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节课就是让学生充分的朗读,在朗读中识字、在朗读中感悟。我让学生充分的阅读课文,在阅读的过程中找出描述云雀心愿的句子,并请学生反复诵读,读通读顺并领悟其深刻含义。其中的朗读方式多样,有指名读、全班读、开火车读、分男女生读等等。让学生在充分朗读后,概括课文的大意,紧紧把握课文中心,为下节课更好的学习课文资料作好铺垫。从而培养了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概括课文资料的潜力并帮忙他们理清课文脉络把握文章的要点为进一步深入学习课文、领悟课文精髓奠定了基础。
云雀的心愿教学反思10
上次听课听到了《云雀的心愿》这节课,有了这个基础,我决定自己也来试试。通过听课我了解了《云雀的心愿》该文用童话的形式,以形象化的语言描述了小云雀与妈妈的所见、所闻、所言。文章描述的是小云雀跟着妈妈飞出森林,一路上看到森林被砍伐后,有的地方变成了沙漠,有的地方河水泛滥成灾,心里很难过。听了妈妈的话,小云雀懂得了保护“森林水库”的`重要。但是让我自己再来复制,我觉得有些难度。但因为听过课所以心里有点底气。经过自己的修改,我请曹教作了指导。但是曹教却给了我一种新的思路。这也让我有了挑战自己的勇气。于是再次修改教案,试上。这次我的心里还是没有底气。但或许这就是成长,经过两三次的摸索和尝试,在不知不觉中,渐渐变得流畅起来。在上课前,我不断的给学生打气,也给自己打气。在这节课中我觉得学生的表现超出了我的预计,或许是准备充分,也或许是自己的幸运,通过这次上课,自己也有不少的收获。
一、注重感悟
课文以拟人化的手法,以描写人物对话为主要形式,寓环境保护的科学道理于有趣的故事中,便于学生阅读感知。故事情节生动,语言通俗流畅,不需要作过多分析、讲解。因此,教学时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依据语气提示读好课文,就可以很清楚地感悟到森林的重要。如在教学描写土地变沙漠这一环节时,可以让学生找出重点词语“黄沙漫天”、“乱砍乱伐”,依据提示语“埋怨”、“心疼”等练习读课文。在学生读书时,我使用多媒体课件出示黄沙漫天的场景,并配上巨大的风声,把学生带入沙漠狂风之中去感受。这样学生就很到位地感情朗读出了小云雀和妈妈之间的对话,感悟到了“埋怨”、“心疼”的心情,从而体会到森林的重要。
二、注重积累
课文中的第10和13自然段既说明了森林有水库和空调器的作用,同时也是很重要的自然常识,应该让学生积累下来。于是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读后试着把它们复述下来。在复述课文时,我借助画简笔画,再板书“树冠、树干、树下、土壤”几个词语,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降低复述难度。同时这几个词语清楚地表现了作者的记述顺序,在学生复述后,我就提示学生:“这些词语是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说明森林为什么是大水库的。以后的作文中,我们应该学会有顺序地描写事物。”这样的复述,既积累了妙词佳句、自然常识,同时也积累了写作方法,可谓一举三得。
三、注重迁移
在课文教学完成后,结合《走,我们去植树》我让学生写一份倡议书,让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受到了很深刻的环保教育,水到渠成地完成了由书本知识到思想认识的迁移。
当然,自己还有很多的不足就让自己慢慢的去努力吧!
云雀的心愿教学反思11
《云雀的心愿》是一篇科普童话,是一篇非常人性化的童话。主要讲小云雀跟着妈妈飞出森林,一路上看到森林被砍伐后,有的地方变成了沙漠,有的地方洪水泛滥成灾,听了妈妈的话,知道了森林防沙蓄水的作用。回到森林后,它又明白了森林有调温的功能。于是,它有了一个心愿:到沙漠里去植树。本文借助童话体裁,将云雀人格化,借云雀表达了人类美好愿望。
对于这一课的教学,我借助课件,通过自己的描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读中感悟沙漠和洪水给人们带来的.危害,这都是由于人们乱砍滥伐树木而受到的惩罚。语文情境教学情感性是关键。知识的传递不应该是冷冰冰的,冷冰冰的知识、冷冰冰的思想,学生是不会接受的,即使强制接受,也是暂时的。知识的传递伴随着浓烈的感情,才能达于学生的心胸。也只有饱和“感情的知识”,学生才乐于接受、理解、记忆和运用。如在我的生动描述下,学生看了触目惊心的画面,很自然能感受到洪水给人们带来的危害大,从而更真切的体会到森林的作用大。教师的感情是火种,能点燃儿童感情的火花。课堂上,我把自己放到创设的情境中,使自己的“情”与课文的“情”融为一体,并能把这种“情”传导给儿童,激起他们心灵的强烈共鸣,从而感悟课文语言文字的内涵。第二,在指导朗读上,我引导学生以男女生、分组、师生这些不同形式分角色朗读,体会云雀的不同语气,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另外还指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个别读,齐读等形式读中感悟沙漠和洪水给人们带来的危害大以及森林的作用大。第三,注重语文课堂教学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这篇课文主要让学生认识森林对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及破坏森林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云雀的心愿教学反思12
《云雀的心愿》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云雀跟着妈妈飞出森林,一路上看到森林被砍伐后,有的地方变成了沙漠,有的地方河水泛滥成灾,心里很难过。听了妈妈的话后,小云雀明白了保护森林的重要性。针对教材的特点,我抓住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 抓中心句,理清思路
云雀的心愿是到沙漠去种树,让沙漠变成绿洲。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愿呢?因为小云雀认为“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然后让学生跟着云雀它们去旅行一圈。一起看到了漫天飞舞的黄沙,目睹了泛滥成灾的洪水,感受到了森林的凉快,这些现象让学生知道:“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因为森林可以保护土地,可以防沙护林,可以蓄水防洪,还可以调节气温。我以这条主线展开教学,并且以云雀妈妈和小云雀的心情变化这条暗线作为辅助,这样就使主题凸显了,帮助学生把握重点。
二、联系生活,加深理解
比如,当云雀们飞到沙漠上空时,我先创设特定情境,让学生和云雀一起飞到沙漠上空。试问学生看到了什么?学生各抒己见,说出了心中的沙漠。这样不但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而且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同时还让学生说说,自己在大风中走时的感受?体会风沙给我们带来的坏处。当云雀飞到大河上空的时候,我让学生 看有关洪水的图片,用自己话说说大河怎样?心情怎样?这样学生不但走进了云雀的心里,而且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提高。当云雀飞到森林的时候,我让学生说说教室里面空调的作用,这样学生就很自然地理解了森林的作用“调节气温”。这样他们就能在情景中感知砍伐森林的危害,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让他们有感而发,并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以此表达心中的愿望。
三、多种形式的朗读
这是一篇优美的童话故事。文章通篇采用拟人化的写作方法,融科学知识、优美语言、思想启迪于一体,生动有趣,富有艺术魅力。因此,我就让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中体会到森林的重要。
首先是找到云雀们飞到沙漠时看到的情景后的`一番对话,让学生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有感情地读出对话,(指名读,引读,齐读等。)我觉得效果还不错。在读他们飞过大河的对话时,让男女生进行朗读。最后飞回森林的对话让学生默读。最后让学生共读云雀的心愿。
四、 句式训练,强化语言表达能力
有效的句式训练,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根据教学中出现的“可以……也可以……”让学生练习造句,既让学生巩固了对森林作用的理解记忆,也让他们在口头造句时锻炼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真可谓是一举两得。
五、把课后问题融入到课文中。
对于苏教版教材,课后的问题一般很重要,所以在备课时,我努力把课后习题,很自然的融入到课文中。
上完课,自己感觉还不错。呵呵,继续努力。
云雀的心愿教学反思13
《云雀的心愿》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云雀跟着妈妈飞出森林,一路上看到森林被砍伐后,有的地方变成了沙漠,有的地方河水泛滥成灾,心里很难过。听了妈妈的话后,小云雀明白了保护森林的重要性。针对教材的特点,我抓住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抓住文章线索,理清思路
云雀的心愿是到沙漠去种树,让沙漠变成绿洲。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愿呢?因为小云雀认为“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然后让学生跟着云雀一起去看看。抓住“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因为——”这条主线展开教学,并且以云雀妈妈和小云雀的心情变化这条暗线作为辅助,这样就使主题凸显了,帮助学生把握重点。
二、联系生活经验,加深理解
比如,当云雀们飞到沙漠上空时,我先创设特定情境,让学生和云雀一起飞到沙漠上空。试问学生看到了什么?学生各抒己见,说出了心中的沙漠。这样不但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而且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当云雀飞到大河上空的时候,我引导学生看书上的插图,用自己话说说大河怎样?心情怎样?这样学生不但走进了云雀的心里,而且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提高。当云雀飞到森林的时候,我让学生说说家里面空调的作用,这样学生就很自然地理解了“为什么称森林是空调器”。这样他们就能在情景中感知砍伐森林的危害,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让他们有感而发,并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以此表达心中的愿望。
三、体验心愿,进行个性化朗读
这是一篇优美的童话故事。文章通篇采用拟人化的写作方法,融科学知识、优美语言、思想启迪于一体,生动有趣,富有艺术魅力。我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中体会到森林的.重要。
首先是找到云雀们飞到沙漠时看到的情景后的一番对话,用不同的符号画出他们的对话,然后教师出示相应的画面,让学生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有感情地读出对话,(指名读,引读,齐读等。)我觉得效果还不错。在读他们飞过大河的对话时,让学生同桌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朗读,检查时再出示相应的课件,让学生读。最后飞回森林的对话让学生自己读,教师再出示相应的课件检查读的情况。我觉得通过课件让学生先感受云雀的心情,再指导读——同桌互读——自己读,体现了由扶到放。
我在指导学生读的时候,虽然有的学生已经是读得相当不错了,但我指导读的时候每一次要求落实不够到位。
《云雀的心愿》是一篇童话故事。全文共15个自然段,讲的是小云雀跟着妈妈飞出森林,一路上看到森林被砍伐后,有的地方变成了沙漠,有的地方河水泛滥成灾,心里很难过。听了妈妈的话,小云雀懂得了保护森林的重要。这篇故事以拟人化的手法,以描写人物圣诞为主要形式,寓环境保护的科学道理于有趣的故事中,便于学生阅读感知。故事情节生动,语言通俗流畅,好读易懂。
这节课,我旨在让学生在课堂初始,学会运用总分叙述的方法理解“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认识森林的重要,并能够运用“可以?也可以?”进行说话;课中能通过朗读去体会云雀母子的情感,继而进行角色迁移练习说话;最后让学生谈谈“如果你再见到有人在乱砍滥伐森林,你会怎样去劝说他们呢?”训练学生的说写能力,使学生完成由文本知识到思想认识的迁移。
相对以往的教学,本课时教学我有了几点改变:一是明显的详略区分,二是在引导过程中语言较为精炼了,三是教学目标把握得更为准确,有训练的重点。
然而,存在的问题依然很大,最为突出的是引导太过于细化而繁琐,导致课时目标未能完整实现。
过于细化的引导主要在引导学生运用部分叙述“森林水库”这一环节。这一环节我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简要说说森林为什么是个大水库”,在简单指导说明方法后便放手让学生进行说话,学生当时便有些茫然不通,即便后来有学生起来进行说话也只是照着课文念出来,并没有用自己的话去概括。接着我引领学生进行原因的概括后学生自由地说,随后又指名反馈,但效果仍不如人意。最后我带着学生一起概括性地说后让学生自由说以巩固,才有了明显的效果。如此下来便消耗了大半的时间,使得后面的教学显得特别的紧张。
反思这一环节,最终的原因在于我——一个课堂引导者的作用没有突显出来。新课标要求课堂虽然要以生为主体,还学生一个主体地位,但老师的引导却不可淡化。如果这一环节中,一开始就由我带着学生一层一层地概括并引导说话,目标很容易就实现了,也不需要再指名说、指导说、集体说、再引导说,最后自由说这么反反复复的,这要减少了许多的课时。
不足之处不止这点,对于未能实现学生情感迁移的引导以及学生由文本知识到思想认识的迁移我很遗憾,而我的语言也还要再精炼一些。这些都需要我在不断地反思中改进,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云雀的心愿教学反思14
《云雀的心愿》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6单元的一篇科普童话故事。这个单元是以“环保”为主题,教育学生保护环境。课文故事情节生动,语言流畅,采用对话的形式,以形象化语言描述了小云雀与妈妈旅程中经过沙漠、大河上空以及最后回到森林后的所见、所闻、所感、所言,从而说明森林的重要性,揭示人类与自然、生命与自然的密切关系。课文中美好与毁灭、安居与灾难的强烈对比,能唤起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进而激发学生保护森林、保护环境的意识。
本课是第一课时,我的主线是朗读,随文识字。在预案设计中,课始是通过质疑引起阅读期待,学生迫不及待地进入文本,读得入情入境;再者是理解了“乱砍滥伐”、“泛滥成灾”等词语,植根于文本,读含有这些词的重点句,学生读得入情入味,越读越好;最后的师生合作读,默读也都是入情入味。读词语、读句子、读段落,这不是简单的平移推进,而是扎扎实实地以有效的朗读贯穿始终,在层层引领中递进,在反复朗读中提升,为第二课时研读文本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设计问题,让学生了解到,云雀的心愿是到沙漠去种树,让沙漠变成绿洲。紧接着让学生带着云雀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愿?引导学生快速浏览课文,从文中找出云雀产生这一心愿的'原因。点出关键句“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小云雀又为什么会认为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呢?它是从哪里感受到森林重要的呢?这是本文的教学重点。所以我的教学设计又围绕着这一问题全面展开边讲故事,边识字。
指导生字词时,我是采用随文识字的教学方法。这样的目的是希望学生能在朗读中认识生字并了解生字在语言中的运用,比单纯的集中识字要更高效。同时,也为学生更好的朗读课文,为下节课的分角色朗读打下基础。
对于生字的书写指导,我让学生分析难写的字,并在黑板上范写出来,并指导学生要注意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字的笔顺,学生再在书本中描红。这样的书写练习,既让学生识字,也避免了学生以后书写出现不必要的错误。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节课就是让学生充分的朗读,在朗读中识字、在朗读中感悟。我让学生充分的阅读课文,在阅读的过程中找出描写云雀心愿的句子,并请学生反复诵读,读通读顺并领悟其深刻含义。其中的朗读方式多样,有指名读、全班读、开火车读、分男女生读等等。让学生在充分朗读后,概括课文的大意,紧紧把握课文中心,为下节课更好的学习课文内容作好铺垫。从而培养了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概括课文内容的能力并帮助他们理清课文脉络把握文章的要点为进一步深入学习课文、领悟课文精髓奠定了基础。
云雀的心愿教学反思15
《云雀的心愿》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云雀跟着妈妈飞出森林,一路上看到森林被砍伐后,有的地方变成了沙漠,有的地方河水泛滥成灾,心里很难过。听了妈妈的话,小云雀懂得了保护“森林水库”的重要。针对教材的特点,本人抓住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
1、自主学习,理清课文内容
云雀的心愿是到沙漠去种树,让沙漠变成绿洲。为什么云雀会有这样的心愿?我引导学生快速浏览课文,从文中找出云雀产生这一心愿的原因,点出关健句: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小云雀又为什么会认为: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呢?它是从哪里感受到森林重要的呢?这是本文的教学重点,所以我的教学设计又围绕着这一问题全面展开,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读读想想,从文中寻找答案。这样的教学设计,在由词到句、由句到段的扩充训练中,培养了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概括课文内容的能力,并帮助他们理清课文脉络,把握文章的要点,为进一步深入学习课文、领悟课文精髓奠定了基础。
2、借助课件,理解课文内容
生动的课件能再现、强化、传递教学内容,动态的画面会引起学生兴趣,激活他们的思维、联想、想象、情感的活动。这一案例,我根据教学内容制作了许多课件,“森林变成贫瘠的沙漠;河水像脱缰的野马,咆哮着向下游冲去”这些画面给学生带来了深深的震撼,他们在情境中感知了砍伐森林的危害之大,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让他们有感而发,并与作者发生情感共鸣,以此表述心中的愿望。
3、拓展延伸,深化课文重点
书本知识毕竟是有限的,对于语文学科来说,更多更广的学问于大量的课外阅读与对学习资料的`收集运用中。本篇课文只是介绍了森林四个方面的重要性,对它更富魅力的东西没有全部列出。为此,我根据课文内容拓展延伸:生活中,森林还有很多作用,你知道吗?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资料,他们在阅读,思考、整理、采纳等一系列的过程中获得了许多答案,通过课上交流学到了丰富的知识,同时也锻炼了他们搜集信息、整理资料的能力,使语文走向生活大课堂。
4、体验心愿,进行个性化朗读
这是一篇优美的童话故事。文章通篇采用了拟人化的写作方法,融科学知识、优美语言、思想启迪于一体,生动有趣,富于艺术魅力。我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在有感情的朗读中体会到砍伐森林的危害及森林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感受课文语言的生动形象。这样,学生在朗读中表达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在相机评价中,更加深学生对砍伐森林危害的认识,激发他们对这种行为的痛恨之情。
5、深化主题,表达自己的心愿
课文记叙了小云雀跟着妈妈在树林外面飞行时所看到的伐树毁林造成的危害,说明植树造林、保护环境的重要。在课件展示“肆虐的沙尘暴、光秃秃的大山、河水咆哮着向下游冲去”等情景中,我又引导学生思考:在保护环境方面,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你对周围人们现在所处的这个环境满意吗?你又是怎样做到保护环境的,准备如何去做?交流讨论。鼓励学生根据环境保护的现状,进一步学习,扩展阅读和调查绿化情况等,拓宽学习时间和空间,打破课堂内外的界限,将语文学习与生活紧密相联,激起学生关注社会,主动参与环保的意识.
【云雀的心愿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云雀的心愿》 教学反思02-04
云雀的心愿教学反思02-04
《云雀的心愿》教学反思10-16
云雀的心愿教学反思15篇02-04
《云雀的心愿》教学反思3篇03-22
《云雀的心愿》 教学反思15篇02-11
云雀的心愿教学反思14篇02-11
《云雀的心愿》教学反思15篇02-08
《云雀的心愿》教学反思(15篇)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