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杨桃教学反思

时间:2023-06-12 20:19:39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画杨桃教学反思(通用15篇)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画杨桃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画杨桃教学反思(通用15篇)

画杨桃教学反思1

  最近我们一直在学习《新课标》,学习之余,我总在想:怎样贯彻《新课标》的精神,上出新意?于是我开始苦苦地思索。对于《画杨桃》一课,如果按照平常的教法,肯定很枯燥,没什么可以说的,因为文章内容看上去并不难懂。可是要真正读懂它也并不是件易事。怎样设计既能有新意,又能使学生乐于接受,容易学懂呢?我反复揣摩,终于想了这样一套教学思路。

  一、自读自悟,初步理解

  《新课程标准》在目标定位中强调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良好的语感,要先靠平时多读,和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来实现。上《画杨桃》时,一开始我就引导学生用各种方式诵读课文三次,然后让学生自由表达质疑。因为我认为:孩子们读书后,都应该有一种读完了就想说一说的冲动。因此,老师没有向学生提出任何问题,而是请学生自主地、自由地站起来说一说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心得,甚至感觉、感受和疑问。在老师的鼓励下,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提出了很多有代表性的问题。这些发言,不但培养了学生自读自悟、表达质疑的能力和习惯,也使教师了解了学生初读之后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和疑难所在,为教师下一步的教学,提供了学情参考。从学生的发言和质疑看,他们理解的重点放在了对父亲的话和老师的话的理解上,即角度不同和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上。至于认认真真、老老实实、一生受用等学生还没有意识到。根据这种情况,进入了下一个步骤。

  二、亲身实践,思考体验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点,是现代社会的要求,也是各个学科的共同责任。语文学科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并不亚于一些自然科学的学科。因此,在教学时,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学习方式,把学生从被动压抑的状态下解放出来,让学生在主动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于是我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使阅读教学活动成为学生实践的过程。为了上好《画杨桃》,我特地从水果市场挑选了一只杨桃。并有意将杨桃放在教室的中间,让学生从各自的角度去画自己看到的杨桃。学生兴致很高,都转过身静静地画起来。在学生作画的过程中,老师有意请学生朗读能够指导正确作画的有关课文。这样边读、边看、边画的过程,非常明确地向学生表明了作画的目的并不是练习绘画,而是通过画这一手段、这一过程,让学生亲身实践、亲身体验课文所讲的事实,并进一步理解这些事实所蕴涵的道理。人们要做到是什么样,画什么样,并不像说起来那么容易,必须像课文中父亲和老师说的那样不要想当然,要相信自己的眼睛,也必须像文中的我那样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这些道理,经过读书思考与实践体验的结合,学生理解较深,学习效果很好。为此,我以为在实际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实践的兴趣,把学生喜闻乐见的'事物引入课堂,给学生以最大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凋动其积极、饱满的情绪参与语言实践,在实践中培养实践的兴趣,从而掌握实践的方法,逐渐形成自觉开展语言实践的习惯,这对学生的发展是十分有益的。

  三、相互评价,深入领悟

  在学生作画过程中,老师收集了几幅具有典型性的学生作品,并把学生的作品用投影仪放大到屏幕上,让学生以作品的作者读没读懂课文为题,对作品进行评价。这一环节我觉得很有效果,经过这一番评价,学生较深刻地领悟了课文中蕴涵着的道理。在整个评价过程中,老师始终坚持联系课文语句去评说实践中的实际事物,让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学会阅读,提高认识能力。

  四、把握重点,跳出课文

  在学生基本掌握课文内容后,老师还教给了学生一种普遍有用的阅读方法。不仅如此,老师还把上课初几个同学的质疑,回归给提问题的同学,学生已经能够回答当初自己提出的问题。老师又让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段,并讨论相似和一生受用的含义。最后还引导学生跳出课文,从《画杨桃》这一特定事件中,把思考引向更广泛的领域。于是,一篇浅显的文章,讲出了一个辩证唯物主义的大道理。

  语文学科的复杂性,决定了语文教学改革的复杂性。不同的课文,必然有不同的教法,怎样找到最适合本课的个性化的教学方法,而又符合阅读教学以读为本、读思结合的基本规律。《画杨桃》一课的教学,虽然教师自始至终没有提出直接指向内容的繁琐问题,就连过度性、提示性、点拨性、引导性的问题也提得很少,但文中所有的疑难之处都通过学生自主的读、思、说得到解决,没有一步一步地去推析文章的情节细部,但课文的语言、结构、内涵、重点都已一目了然。整个课始终回荡着学生琅琅的读书声,酝酿着静静的读思。

画杨桃教学反思2

  在课堂上,教师是知识的指导者、引导者。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握教材,机智地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灵活地加以引导,课堂上教师能够机智的处理问题,会让整个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在教学《画杨桃》一课时,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的机智是课堂的灵魂。在教学中由于自己的教学不够机敏,致使课堂上的许多亮点没有爆发出来。我认为在课堂上需提高引导的机智和评价的机智。

  一、提高评价的机智

  在教学《画杨桃》一课时,由于缺乏评价的机智,导致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不够到位。如一个学生在谈到自己是否喜欢文中的同学们时,他说:“我既喜欢,又不喜欢。喜欢是因为同学们很爱笑,不喜欢是因为同学们没有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画的。”我在处理学生这个问题时,评价不够到位,致使问题的解决不理想。老师如果这样引导“笑”,有很多种,我们都希望自己能笑口常开,你一定也喜欢笑,但是文中同学们的哈哈大笑是一种什么样的'笑。”学生回答:“是嘲笑。”那么你还喜欢同学们的这种笑吗?这样自然引导让学生在谈“笑”中明辨是非,然后老师随之引导,此时你想对那些发笑的同学们说些什么?而文中的老师又是怎样看待这件事的?这样就水到渠成的进行过渡,引导学生体会了文章的中心。

  再如,一个学生在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时,说到:“在了解了别人的想法后,如果他做错了再去嘲笑别人。”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这一说法没有及时给予评价。由于自己的心急,导致一个教学闪光点被扑灭了。如果我能及时让其他学生对这位学生的说法进行评价,说说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学生就会各抒己见,说明自己的看法。课堂上就会出现不同的声音,思维产生碰撞。同时也进一步地深化文章的主题: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

  二、提高引导的机智

  课堂上教师的引导尤为重要,它可以让学生杂乱的思维变的有序、深刻;同时也能使知识的掌握更具条理性。

画杨桃教学反思3

  《画杨桃》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主要讲图画课上,老师要求同学们对杨桃进行写生练习,“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通过这件事,既启发我们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有不同结果,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又教育我们要尊重他人的多元理解,要设身处地地去看待事物。

  在这节课上,我是通过让学生自己找出在看到“我”的画后,老师和同学们的各自反应,重点找出他们说的话,动作和神情,通过不同的态度进行对比,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借此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读好人物的话。尤其是同学的两次回答,第一次回答:“不像!”“像五角星!”,第二次回答:“不……像。”“像……五……五角星。”两次回答内容相同,但是语气却不同,这里既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又让学生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从中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这

  一 环节中,学生在课文中找得很准确,而且在朗读时孩子们的语气很好,让听得人很容易感受到文中人物的心理,让我很高兴,这达到了我对学生文字理解和朗读的训练目标。

  接着我通过引导学生提问,共同思考讨论:“老师的神情为什么变得严肃了?最后为什么变得和颜悦色?”“老师为什么不直接把道理告诉学生,而是反复提问让学生实地观察后才说出道理?” 通过师生共同研讨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领悟课文包含的道理。最后把老师和颜悦色讲的那段话和父亲说的话找出来反复读,从中懂

  得了“画杨桃”这件事中引出的深刻道理。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我自己认为很多方面不尽如人意,值得注意和反思:

  1.抓不住重点,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来,对词语讲解不够。

  2.指导朗读这一环节的深度和广度应加强,师引导的还是不够,应引导学生都有自己的体会,并能把自己的体会说出来、读出来,从而加深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3.在上课时,研究和探讨环节气氛不够活跃,和对课文内容的升华环节做的不够。

  总之,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发现自己在课堂教学的经验上,对教材知识的理解与把握上还有许多缺陷,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加强学习,努力提高,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有新的进步!

  画杨桃课堂教学反思6

  《画杨桃》是一篇教育学生要实事求是的文章,含义不深,学生可自悟自读。在这节课上,我是通过让学生自己找出在看到“我”的画后,老师和同学们的各自反应,重点找出他们说的话,动作和神情,通过不同的态度进行对比,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借此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读好人物的话。尤其是同学的两次回答,第一次回答:“不像!”“像五角星!”,第二次回答:“不??像。”“像??五??五角星。”两次回答内容相同,但是语气却不同,这里既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又让学生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从中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这一 环节中,学生在课文中找得很准确,而且在朗读时孩子们的语气很好,让听得人很容易感受到文中人物的心理,让我很高兴,这达到了我对学生文字理解和朗读的训练目标。

  我们要做到“是什么样,画什么样”,并不像说起来那么容易,必须像课文中父亲和老师说的那样“不要想当然”,“要相信自己的眼睛”,也必须像文中的“我”那样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这些道理,经过读书思考,学生理解较深,学习效果较好。

  在这节上的最大不足是:我对我们班的学生不放心,不敢放手让学生去质疑,都是我在不停地向学生提出问题,不过回答得还不错。

  1.在通过讨论 “一生受用”的含义以后,没有引导学生谈一谈实际生活中遇到过哪些类似《画杨桃》这样的事例,让学生加深理解和体验,没能有所感悟和思考,把思考引向更广泛的领域,让学生明白实事求是可以用在为人处事上。

  2.设置的问题过多,有些学生在回答提问时滥竽充数,并没有真正弄懂。对学生不放心,不敢放手让学生去质疑,都是我在不停地向学生提出问题,没有过多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提炼出最主要的问题直奔文章的中心,避免教师的'归纳与重复啰嗦。

  还有就是我预想的那样,设计的内容过多,使整堂课显得很紧,没有过多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致使最后的小结学生说不出来“实事求是”,只能说到课本上点出的道理,没有更深的理解,这就完全是时间不够造成的。

  总之,在课堂的调控能力上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和锻炼,还有应该对学生的锻炼加强,适当的对学生放手。

  画杨桃课堂教学反思7

  上了公开课《画杨桃》,根据自己的思路基本完成了这一课的教学,基本完成教学目标,非常幸运多个专业老师听了这一次的课并给了非常多的建议,但这次的公开课也存在许多不足:

  1、对文本的解读能力还不够。

  2、板书的能力有待加强。

  3、课件,板书跟教学步骤不同步,在上课过程中遗漏板书。

  4、在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害怕学生不懂,内容有些琐碎,依然存在灌输知识的感觉的,总想着学生所回答的答案能跟着自己的思路,对学生课堂中生成的问题还欠缺临时的应变能力,这也提醒自己加强对文本的解读能力。

  5、词语的解释有蜻蜓点水的感觉,“审视”“和蔼可亲”。在备课的过程中不够深入,特别是备学生的工作较欠缺。

  6、对文章的中心的把握,并没有做到层层剖析,对文章缺乏立体,整体的驾驭。

  改进:1、多听优秀教师的课,不断改进

  2、多读书,提高自己的文本解读能力

  3、掌握三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

  4、跳出别人的教案,形成自己对教学的把握能力,防止过度解读教材(解读属于自己)

  5、保护好嗓子

画杨桃教学反思4

  《画杨桃》这篇课文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情让学生理解“是什么样,画什么样”的道理,也就是要实事求是这个。如何让学生通过学习感受这一道理,在教学中我注意以下方面:

  一、角色朗读,理解内容

  这篇课文里的对话很多,在这节课上,我是通过让学生自己找出在看到“我”的画后,老师和同学们的各自反应,重点找出他们说的话,动作和神情,通过不同的态度进行对比,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借此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读好人物的话。尤其是同学的两次回答,第一次回答:“不像!”“像五角星!”,第二次回答:“不……像。”“像……五……五角星。”两次回答内容相同,但是语气却不同,这里既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又让学生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从中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在朗读中,还有的同学还带上了表情动作,如:嘲笑时,有哈哈大笑的,有嘻嘻笑的;有偷笑的;在惭愧时,有几个同学甚至感觉到像自己做错事情一样,边说边把头低下来,一股难为情的样子。这一环节中,学生在课文中找得很准确,而且在朗读时孩子们的语气很到位,达到了对学生文字理解和朗读的训练目标。

  二、抓关键段,理解道理

  老师的话是本文的重点,也是难点。在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理解老师说的每句话的意思,通过分析,学生明白了老师话中蕴含的道理。人们要做到“是什么样,画什么样”,“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些道理,经过读书、思考、举例说明等方法,学生理解较深,学习效果很好。最后提出的问题:回顾父亲和老师的话,总结“他们的教诲”是什么?学生这时就会很快答出,因为他们的话都反映了一个共同的主题“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只有相信自己的眼睛,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才能获取“一生受用”的“教诲”,使主题得到进一步升华。

  让我感觉不足的是:在课堂上,还是不敢放手让学生去质疑,都是我在不停地向学生提出问题,没有过多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在以后的教学中,放手能力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和锻炼,应该对学生的锻炼加强,适当的对学生放手。

画杨桃教学反思5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本课生字词,做到会读、会写、会用。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学习活动中,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帮助学生构建科学有效的知识技能体系,学会系统思考。

  3、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观念、换位思考的思想观念以及尊重他们感受的思想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第二部分

  教学难点:理解教师所说的那段话。

  三、教学方法:

  整体阅读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法

  四、教具准备:

  杨桃

  五、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二课时:理解课文

  第三课时:字词训练,给课文分段

  六、过程设计:

  第一、二课时

  一、课前谈话:

  出示智慧树,提出自我评价要求。

  二、揭示课题:23、画杨桃

  三、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指名读课文,引导学生从流利程度展开评价。(头两个自然段全班合作检查,后几个自然段同桌合作检查)

  2、说说自己觉得在预习中遇到的困难,如:不容易读正确的生字词、不理解的词语,展示在黑板上,教师权衡,能马上解决的马上解决,不能马上解决的先留下来在理解课文时合作解决。

  四、理解课文:

  1、通过引导学生专心阅读课文(阅读方式可以多样化快读、默读、小声读、略读),解决对文中人物的理解。

  2、抓住人物对话部分,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老师说的那段话。

  (1)、出示重点句子,读一读。

  (2)、问:你认为这段话中的那部分使你印象深刻?为什么?

  (3)、出示诗歌《题西林壁》,问:你能不能告诉大家,为什么老师选择在理解完老师所说的话后出示这首古诗?

  (4)、出示填空题:

  看的角度不同,()也就不一样。因此,当我们看见(),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我们应该()。看到是什么样的'就()。

  五、拓展练习,让学生自己上网查阅自己感兴趣的与课文有关的其他知识。

  第三课时(略)

  板书设计:

  23、画杨桃(看的角度不同,样子也就不一样)

  我

  教师

  几个同学

  (想起父亲的话)

  认真看、老实画

  看了看

  哈哈大笑

  审视(?)

  神情严肃

  和颜悦色

  相信自己的眼睛!换个角度看问题!

  课后反思:

  应该说今天这两节课还是给我带来了快乐,因为它使我有了很强的成就感,我终于敢上自己以前不敢上的以事述理的课文了。虽然还存在一些缺陷,但起码在设计和操作上比以前有进步。我觉得自己在这节课做得比较好的是:1、能始终把学生放在学习活动主人的位置上;2、能根据新课程标准创造性的处理教材;3、评价用语比较到位,所以学生能顺着我的思路走。需要改进的地方是:1在质疑的环节中教师应有效引导学生提问有研究价值:以后可以想这样,让学生把自己提出的问题写下来,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归纳出几个有研究价值的问题;2、有些学习活动没有做到有始有终:如提出让学生合作学习,但在汇报交流时却没有引导学生以合作形式交流;3、教师对教材的深挖还是不够,对一些重点词汇自己都没有仔细琢磨,心中没有明确的定义,导致在引导时不明确。

  只关注大处,不琢磨小节,始终是我性格的弱项,这也反映在我的课堂教学行为当中。以后我要从关注细节这方面完善我自己的思维和行为。

画杨桃教学反思6

  《画杨桃》讲了“我”、“同学们”、“老师”三种人物。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受人物形象,如猜测人物想法、体会人物语气等,以此促进想象能力、语言感受能力的提高。

  例如:当“同学们”到我的座位上亲眼所见杨桃的样子的确像五角星之后,他们可能会对我说些什么?

  有的说:“讥笑过我的同学会惭愧地对我说:‘对不起!我不应该在还没有弄清楚情况的时候,毫无根据地讥笑你,请你原谅好吗?’”有的说:“讥笑过我的同学会满脸难为情地说:‘不好意思,我没有弄清楚事实的真相就嘲笑你,我真的不应该,你今天告诉了我一个深刻的道理就是要尊重事实、尊重他人。”还有的说:“讥笑过我的人会小心翼翼地对我说:‘我错了,我今后再也不会随便讥笑他人,要像你一样实事求是。”

  再如:当同学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弄清楚事情的真相后,同学们又会对老师说什么呢?

  有的说:“当那些同学在老师的引导下弄清楚事情的真相后,会说:老师,谢谢您的宽容,是您用事实教育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就是当事情没有弄清楚时不要忙着发笑。”还有的说:“当那些同学在老师引导下弄清楚事情的真相后,会说:老师,您真是一位教学态度和蔼、教学方法严谨、循循善诱的好老师。”

  这样设计,不但丰富了学生的想象空间,而且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更突破了重点难点。不但理解了课文,而且学会了做人。

  在教学《画杨桃》之前,我一直在思考:怎样设计既能有新意,又能使学生乐于接受,容易学懂呢?我反复揣摩,终于想了这样一套教学思路。

  一、自读自悟,初步理解

  上《画杨桃》时,一开始我就引导学生用各种方式诵读课文三次,然后让学生自由表达质疑。因为我认为:孩子们读书后,都应该有一种“读完了就想说一说”的冲动。因此,老师没有向学生提出任何问题,而是请学生自主地、自由地站起来说一说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心得,甚至感觉、感受和疑问。在老师的鼓励下,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提出了很多有代表性的问题。这些发言,不但培养了学生自读自悟、表达质疑的能力和习惯,也使教师了解了学生初读之后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和疑难所在,为教师下一步的教学,提供了学情参考。从学生的发言和质疑看,他们理解的重点放在了对父亲的话和老师的话的理解上,即“角度不同”和“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上。至于“认认真真、老老实实”、“一生受用”等学生还没有意识到。根据这种情况,进入了下一个步骤。

  二、亲身实践,思考体验

  为了上好《画杨桃》,我特地从水果市场挑选了一只杨桃。并有意将杨桃放在教室的中间,让学生从各自的角度去画自己看到的杨桃。学生兴致很高,都转过身静静地画起来。在学生作画的过程中,老师有意请学生朗读能够指导正确作画的有关课文。这样边读、边看、边画的.过程,非常明确地向学生表明了作画的目的并不是练习绘画,而是通过“画”这一手段、这一过程,让学生亲身实践、亲身体验课文所讲的事实,并进一步理解这些事实所蕴涵的道理。人们要做到“是什么样,画什么样”,并不像说起来那么容易,必须像课文中父亲和老师说的那样“不要想当然”,“要相信自己的眼睛”,也必须像文中的“我”那样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这些道理,经过读书思考与实践体验的结合,学生理解较深,学习效果很好。为此,我以为在实际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实践的兴趣,把学生喜闻乐见的事物引入课堂,给学生以最大的自主学习的空间,调动其积极、饱满的情绪参与语言实践,在实践中培养实践的兴趣,从而掌握实践的方法,逐渐形成自觉开展语言实践的习惯,这对学生的发展是十分有益的。

  三、相互评价,深入领悟

  在学生作画过程中,老师收集了几幅具有典型性的学生作品,并把学生的作品用投影仪放大到屏幕上,让学生“以作品的作者读没读懂课文”为题,对作品进行评价。这一环节我觉得很有效果,经过这一番评价,学生较深刻地领悟了课文中蕴涵着的道理。在整个评价过程中,老师始终坚持联系课文语句去评说实践中的实际事物,让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学会阅读,提高认识能力。

  四、把握重点,跳出课文

  在学生基本掌握课文内容后,老师还教给了学生一种普遍有用的阅读方法。不仅如此,老师还把上课初几个同学的质疑,回归给提问题的同学,学生已经能够回答当初自己提出的问题。老师又让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段,并讨论“相似”和“一生受用”的含义。最后还引导学生“跳”出课文,从《画杨桃》这一特定事件中,把思考引向更广泛的领域。

画杨桃教学反思7

  实习以来的第一次讲课,有一点紧张,要把这节课完整的呈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懂得课文所讲的道理也并不容易,所以这对我来说也是一次挑战,为了不辜负学生们的期待,我尽量做到最好。

  《画杨桃》这篇课文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情启发学生理解“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也就是实事求是这个道理,蕴含的道理深刻,和学生的现实生活也很接近,学生可自悟自读。在教学中,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一、实物展示,情境导入

  展示杨桃,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来观察杨桃,看看它从不同的角度看像什么,然后把杨桃切开,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来理解杨桃像五角星。通过浏览杨桃的图片,加深对杨桃的理解和认识。

  二、通读全文,引导学生正确读音

  教学时先进行正音,再有侧重的对每一个字进行教学。如“严肃”的“肃”是平舌音,“审视”的“审”和“半晌”的“晌”是翘舌音。让学生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学习课文。在深入学习课文时把生字生词带入句子中理解,引导学生去更好地把握文章内容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

  三、重点分析,方便理解

  从文本整体出发,通过父亲的叮嘱,“我”的作画态度,同学们的心理转变,老师的'言行动作这四个方面加深理解。逐步挖掘“实事求是”的内涵,学会从实际出发,用事实求是的眼光去看事物。引导学生用不同于别人的观察和思考方式感悟课文主旨。

  四、注重阅读,加深理解

  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透、读懂。尤其是课文中同学的两次回答,第一次回答:“不像!”“像五角星!”,第二次回答:“不像。”“像······五······五角星”两次回答内容相同,但是语气却不同,通过分角色朗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让学生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从中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引导学生抓住表现老师动作的关键词“走到”、“审视”、“看了看”、“坐下来”让学生明白这样做是“从实际出发”。

  五、深化主题

  提出的问题“教师和父亲的话为什么那么相似?”从中得出他们的话都反映了一个共同的主题“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紧扣主题加以拓展。这个道理不仅仅适用于画画,也适用于任何事情。不仅是要相信自己的眼力,更要相信自己的能力,要树立自信心。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题得到进一步升华。让他们学会联系实际生活。

  总的来说,教学结束有优点也有不足,还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朗读欠缺,练读时间略少

  没有给学生充分的分角色朗读的时间,使学生没有更好的体会课文中同学们态度转变的心理变化,没有很好地揣摩人物内心的想法和感情,导致学生在理解课文时不太透彻。

  二、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权

  有一些问题没有经过同学的口中说出来,过于着急的把问题的答案告诉大家,没有给他们充分思考的时间,这样使提出的问题不便于学生理解和消化,没有把知识变成他们自己的东西。

  三、讲课后期声音较小,影响学生听课

  总的来说,第一次教学结束,有收获也有不足,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多加锻炼,弥补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向老师学习和交流,认真负责的备好每一节课,在驾驭课堂及整合知识结构体系方面的能力仍需不断的提高,是自己以后的教学更加完善。

画杨桃教学反思8

  本堂课我用课文结尾的一句话“这位老师的话同父亲讲的是那么相似,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直奔中心,层层深入,用一个支点,支撑起整个课堂教学。我知道在课堂上,教师是知识的指导者、引导者.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握教材,机智地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灵活地加以引导,课堂上教师能够机智的处理问题,会让整个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在教学《画杨桃》一课时,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的机智是课堂的灵魂.在教学中由于自己的教学不够机敏,引的太多,放的不够开,致使课堂上的许多亮点没有爆发出来.通过上《画杨桃》一课,我认为自己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自我提高:

  1、深入钻研、挖掘教材,灵活地处理教材.

  2、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机智.

  3、深入地研究自己的薄弱之处,提高评价的能力.

  评陈锦云老师的《画杨桃》一课

  《画杨桃》课文语言浅显,但是文章的内在联系紧密,故事也有吸引学生的较不曲折的情节,同时,文章还蕴含着一个深刻的道理。如何把握文本,让学生在课堂投入到文本呈现的语言材料中去,并且又出乎其中,这是这一堂课的难点。

  陈老师在这一节课我认为以下几方面处理得较好,值得学习和借鉴。

  一、把握入点:

  陈老师以“父亲的话让我一生受用”入文,展开教学,“受用是什么意思?父亲的话是哪一句?”这两个问题的讨论,自然地将学生引到了文本中,继而对课文产生兴趣。

  二、适时比较:

  在教学过程中,陈老师以父亲的话为经,以画杨桃中的插曲为纬,引导学生深入地解剖课文,在学生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掏出老师的话,并与父亲的话进行比较,使学生在比较中感悟其中蕴含的道理:观察仔细,做事踏实,相信自己!

  三、顺势拓展:

  教育即生活,课堂教学要联系生活。入文是其一,出文便是其二。陈老师在学生感悟课文的内在意蕴的基础上,顺势将学生面前的文本材料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画杨桃是这样,那么做其它事呢?”将引向学生的生活。

  讨论:

  1.课堂中教师的引导,层层剥笋,条理清晰,但是过多细小的'问题引导,导致课堂上学生主动质疑能力的削弱和探究主动性的弱化。

  2.学生的角色转移没有做好,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处在被动地认识他人(文中的主人公和其他学生)的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创设像观察事物那种情景,让学生体验文中主人公或其他学生的感受和反应,或许课堂还会精彩的多,这样的做法其实很简单:“假如是你,你会怎么做,怎么想?”就行。

画杨桃教学反思9

  杨桃这种水果,对于北方学生来说是不常见的。简单的了解一些它的特点是必要的。所以在课的伊始,我和同学们走近了杨桃。大家七嘴巴舌地汇报着,议论着,随后课件的出示更是揭开了这层层迷团。唯一遗憾的就是不能亲口尝尝了。这样一来,大家学习的兴趣也大大提高了。

  不过,课文题眼已明确指出了“画”杨桃。那么如何让学生能够很容易地、透彻地了解文章中反映出的人物思想变化呢?鉴于此,我改变了原来让同学们“读透教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思路。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如果你想把一个东西画下来,应该怎么做呢?”同学们议论纷纷,但都最后一致认为:首先要做到细致观察。其次,根据自己所处的.角度,实事求是地画。最后还应该注意有认真的态度。我又提出了个问题:“当一幅画摆在你面前时,应该怎样去评价呢?”这回,大多数同学沉思片刻后回答到:从作者的角度去审视。本着虚心学习的态度,提出问题,取长补短。

  课堂进行到此,我觉得让同学们去理解文中那些开始嘲笑别人,后来觉得不好意思的做法,应该是容易多了。而且当他们用正确的观点接触这类事情的时候,就不会象那些不懂事的孩子们一样,不分缘由,轻易的去下定论。这样一来,既有利于学生明辨是非,又使得课文内容易于接近。老师讲起来轻松了许多,学生学起来,陌生的课文亲切了许多。实践证明,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有利于他们掌握文章的脉络。

画杨桃教学反思10

  我在备《画杨桃》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我是这么设计的,开始出示杨桃的图片,问学生这是什么果实,然后教师介绍杨桃,进入新课。可是在讲这节课之前我忽然想到市场上好像卖过这种水果,现在运输方便,家庭条件好,一定有很多学生吃过杨桃。于是导入新课我做了改动,问:“你们吃过杨桃吗?”有很多同学举起手来,“那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杨桃呢?”同学们积极发言,说外形,说颜色,说味道,说里面的果实等等。同学们情绪高涨,这时我说,为了证实同学们说得是否正确咱们看杨桃的照片,然后我开始根据资料介绍杨桃,果然和同学们说的很多地方相符,没有吃过杨桃的同学印象也很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快被调动起来了。由此我感到学生从现实生活出发领悟要比教师平淡的`叙述效果好得多。

  在找出全文自然段时同学们发生了争议,有的说18个,有的说19个,一时出现混乱现象,正好下一个环节是朗读课文,我提了一个建议,咱们按座位让同学分自然朗读,然后数数有多少人读,同学们立刻静下来,从姜矾开始依次读了起来,这次同学们听得格外认真,读完一数正好19个同学读过,那就是19个自然段。通过这次读课文我还发现自己在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以前朗读课文一般是找举手的学生读,不举手的同学除了齐读很少有展示自己的机会,这次19个同学当中有的读得好,有的读得结结巴巴,是我教学的失误,没有给这些同学朗读的机会,今后在课堂上要面向全体,指导鼓励那些读得不好的学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章,在教学中真正做到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的每一个方面。

画杨桃教学反思11

  《画杨桃》是一篇熟悉的老课文了,今天,聆听了吴老师的课堂教学,使我又一次对如何提高语文课堂的实效性产生了新的思考。

  一、悉心解读文本

  这是一篇说理性较强的文章,我们稍不小心,很容易将之异化为品德课。吴老师凭借自己超强的语言敏感度和深厚的教材解读能力。以全新的视角提炼阅读主话题:理解“实事求是”。吴老师通过对父亲的话、我作画的态度、同学们心理的转化和老师的言行举止这四个板块整合推动实施建构,逐层挖掘“实事求是”的内涵。

  二、直奔主题,研读感悟

  吴老师在复习认读词语后,直奔重点,研读父亲的语言。没有太多花俏引题,减少了不必要的时间,争取大量时间留给学生在学习人物对话中多读多思多讲。从而,为领会课文意思做了水到渠成的准备。

  三、匠心设计方法

  巧妙一:适时比较。吴老师指导学生适时比较朗读,利用自由读,分角色读的形式,理解深入。如:在理解同学们态度转化使,老师引导学生从感叹号中读出他们的`想当然、不假思索;从省略号中读出同学们回答断断续续、结结巴巴。读出了人物个性特点,体会了人物思想情感。在最后教学中,吴老师又掏出父亲的话和老师的话进行比较:它们相似在哪?使学生在比较中体悟蕴含其中的道理。

  巧妙二:实物理解。吴老师创设实物观察的情境,让学生看看在不同角度的杨桃样子是否一样,让学生体验文中主人公或其他学生的感受与反应,加深理解“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看有不同的结果”。激发了学生阅读和思考的积极性。

  当然,如果吴老师在指导朗读两组对话,体会感叹号与省略号时更细腻些;教学语言更有节奏些;词语教学与文本语言联系更紧密些就更完美了。

画杨桃教学反思12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要讲的是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启发同学们懂得了看问题或做事情的时候,不能凭空想象,要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要轻下结论。

  上完《画杨桃》一课,感觉今天的课堂上同学学得特别认真投入,课堂学习气氛浓厚,这让我感到一丝欣慰。这也是我认为满意地地方课前我准备了3个自学提示:思考

  1、 “我是怎样画杨桃的?2、同学们怎样评价我的画?老师的神情为什么便变严肃了?”3、父亲的话与老师的话多么相似,你知道吗?我让学生一步一步通过读文解决问题。本课有老师和同学的两次对话很有特点。两次对话的内容是相同的,同学的回答更是一字不差。第一次回答:“不像!”“像五角星!”,第二次回答:“不??像。”“像??五??五角星。”于是,在教学中,我引导孩子们注意标点符号,在朗读中体会了人物的内心活动,前后心情的变化:之前,孩子们自以为是,得意洋洋,语言中带着嘲笑,而后来发现自己错了,觉得不好意思,很惭愧,说起话来支支吾吾了。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是理解全文的重点,也是难点。这段话讲了三点意思:一是看杨桃的角度不同,样子就不一样;二是讲看到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不要忙着嘲笑别人;三是讲应该实事求是。为了让学生的认识更加深刻,在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理解了这段话之后,我让学生反复读文,观察发现三句话的不同意思。”在这里我用《题西林壁》一诗中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引入,孩子们对“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往往结果会不一样”进一步理解老师说的话。然后进行比较:老师和父亲的话哪些地方相似?学生通过比较,明白了“实事求是”的道理。接着再思考:老师的话那几句更父亲说的不一样?通过读书比较,理解了“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的意思及做人要实事求是的道理。在学生领会故事揭示的道理之后,接着,我引导孩子们联系生活讨论,结合课前听写生字,在学生对改中讲究的就是实事求是。然后,出示作者岑桑的一段话再次让学生感受实事求是的重要。最后以名言“实事求是,做人之根本”结束本课。

  当然,课前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也是本节课的败笔之处。在让学生对比老师对话的时候,我让学生观察了标点符号,注意人物的语气,但是没有讲出来不同的标点符号运用在相同的语气中意思不同。我应该把这两次对话呈现在小黑板上让他们比较、朗读。小朋友通过比较,发现标点不同,语气也不一样。另外。文章的整体结构在写法上是前后呼应,备课时备进去了,但没有讲出来。在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个人展示的机会不多,课前导入时间太长等。我想,这些都与驾驭课堂的能力有关,时间分配上有关。这些都是我以后要注意和改进的地方。

画杨桃教学反思13

  经过我们组的精心研磨准备,到了呈现精彩课堂的时刻。为了上好这节课,我们的团队全情投入工作,按照分工表,各尽其职,互相帮助,就像一家人似的。尽管工作累,但我仍快乐着,享受那过程带给我的收获。细细回味那堂课,我觉得有些地方是成功的。

  一、整一堂课的教学设计新颖,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由于文章比较枯燥无味,没有前两课那样生动有趣,不那么吸引学生。如果按照平常的教法,肯定很枯燥,没什么可以说的,因为文章内容看上去并不难懂。可是要真正读懂它也并不是件易事。语文学科的复杂性,决定了语文教学改革的复杂性。不同的课文,必然有不同的教法,怎样找到最适合“本课”的个性化的教学方法,而又符合阅读教学以读为本、读思结合的基本规律。这一堂课的教学我要打破传统的逐段教学法,采用以人物为主线,抓出三个人物深入研读,在研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放手让学生问难质疑,自读自悟。如课堂上我让学生找出喜欢的人物进行研究,找出描写该人物的语句细细品读。让学生在运用“找一找——读一读——说一说”品读的方法,进行学习理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在指导感情朗读上,体现从扶到放的过程,学生读得很精彩。

  《新课程标准》在目标定位中强调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良好的语感,要先靠平时多读,和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来实现。课堂上的一个闪光点是我在指导孩子们朗读同学们的两段对话时。第一次出示这两段对话时,我让孩子们找出这两段对话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同桌练读对话。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

  “它像什么?”“像五角星!”

  “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不……像。”

  “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

  “好,下一个。”

  学生通过同桌互读,很容易发现“!”和“……”在这里表示的意思。接下来我让孩子们给同学们说话时加一个表情的词语,通过表情的词语理解同学们的感情变化,体会同学们的品质。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同学们___________。(不假思索地大声说)

  “它像什么?”“像五角星!”大家____________。(异口同声地回答)

  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不……像。”________。(那个同学发现他这时候看到的杨桃真像个五角星,有点难以置信)

  “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___________。(他迟迟疑疑地说)

  “好,下一个。”

  通过这样的练读,对同学们的理解已经水到渠成了,我就让孩子们读出同学们的不假思索,读出同学们的'异口同声。这些,孩子们很容易读出韵味,而且读得很好。但是同学们的犹豫、结巴,孩子们就很难读好,这时我进行了范读,在我的引导下,孩子们都能读出韵味来,特别是有一两个女同学读完后掌声马上想起来了,这是对孩子们读书的一种认可和赞许。

  三、语文课堂上全面提升语文综合能力,特别是学生的有效提问能力。

  教学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他步入生活,步入社会,去再学习,再探索。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得到培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以终身受用。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学有所获,课堂中我有针对性的设计了说话练习,如“我之所以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是因为;老师之所以要走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讲桌上的杨桃是因为;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了是因为;一连串的说话练习有助提高孩子们的表达能力。另外课堂上我还注重传授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孩子们运用方法自主学习课文。如在准备研究三个人物时,怎样去研究人物,三年级的学生掌握的方法不多,这时教给学生方法:要抓住描写人物的语句,认真品读,通过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的词语体会人物的品质。让孩子们运用方法自主进行人物的研究。

  培养有效提问的能力——这是我们这组精品课的研磨重点。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忽视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不会提问就不会创造,任何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要求我们必须更新理念,加强对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显得尤其关键和迫切。我们立足于改变思维方式,鼓励学生大胆提问;教材语言明确,图文并茂,只要学生边看边认真思考,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疑问,创设问题情境,激励学生勤于提问,学懂弄通。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独立自学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也会相应得到训练。吸取了前两次上课的教训和老师们的改进策略,我改变教学方式,把提问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学生的质疑问难下放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这样有针对性,学生的提问就不会漫无边际。这一做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课堂上学生的提问精彩纷呈,有的问为什么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有的问老师为什么审视杨桃后才教育同学们?老师沉思了半晌,他在想什么?为什么老师的教诲使我终身受用?你看,从这些有价值的问题可以看出学生是在进步着,学生的质疑问难的能力是在提高着。

  四、教学的设计中注重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练习说话。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点,是现代社会的要求,也是各个学科的共同责任。语文学科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并不亚于一些自然科学的学科。因此,在教学时,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学习方式,把学生从被动压抑的状态下解放出来,让学生在主动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于是我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使阅读教学活动成为学生实践的过程。如课堂的导入,让学生展示课前所画的杨桃,学生的作品非常漂亮,都能按照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是什么样的,这一要求去做。这样做既节省了时间,又能让学生有亲身体验的感受,为理解课文打好基础。在理解老师请同学们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看杨桃时,我设计了请孩子们想像当时的情景,同学们这一看看出了什么?孩子们能根据课文情景进行合理的想象,说出的答案实在让我感到惊奇,孩子们太棒了!他们有的说:同学们发现这样看,确实像个五角星;有的说:这一看同学们脸红了,因为“我”是画对了;有的说:同学们知错了,很想向“我”说声对不起。从孩子们的回答知道这个训练是成功,它成了课堂中的一个闪光点。像这样情境创设还有想象一下经过老师的教育,同学们画出的杨桃会是怎样的?学习了课文你想对作者(岑桑)、对同学们、对老师说些什么?老师的讲解在情景训练中逐步升华,孩子们的学习力在情景训练中逐步提高。

  五、把思想教育渗透在每一个环节中。

  《新课标》明确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三组课文中的《画杨桃》一文,就是对学生渗透思想教育的好素材。核心就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而执教的《画杨桃》正是这一光辉思想的典型、生动具体的例证。有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因此,我把握教学主线,紧扣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品词析句,练读课文,做到了思想教育与语言文字训练的有机结合。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深刻领悟实事求是地道理,并让这一道理一直影响孩子的人生。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教然后知不足。细细回想这节课仍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每个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然要将这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合理安排,有机结合,既要把每个方面都抓好,又要使四个方面配合好,切不可轻视或偏废某一方面。听、读、说、写是密切结合、相互并存的。听、读是说、写的基础,说、写是听、读的再发展。就“双基”教学来看,听、读是基础知识的传授,说、写是基本技能的训练。两个方面的总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学生丰富知识、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而我的这一堂课听、说、读、写就没有很好的配合,光有听、读、说的训练,在写得方面是有所欠缺的。整堂课下来,让学生动笔的机会是很少的。要把握好听、说、读、写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扎扎实实、一丝不苟、环环紧扣,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回归语文教学的本真,让学生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没有有机地结合听说读写得训练,这是课堂的败笔,也是我在以后的课堂要深思的地方。

  教学如作文,只有不断修正、磨砺,才会有更大的进步。教学如此,做人也如此。力图让学生在我的课堂上学习知识、学习做人双收,这是我努力的目标。感谢这一次精品研磨的机会,这一次的锻炼让我一生受用。文章来

画杨桃教学反思14

  这篇课文蕴含的道理深刻,和学生的现实生活也很接近。在导入新课时可以先让吃过杨桃的同学谈谈他们看到的或吃过杨桃的感受,再利用课本上提供的插图帮助学生更直观的认识杨桃,老师不必用生搬硬套的讲解,课后资料袋中关于杨桃的介绍通俗易懂,可以让学生读一读,进一步知道有关杨桃的知识。

  由于已经安排学生课前有过预习,所以课文不必再让学生自由读的过程,要对前一天的预习作业有所检查。教学时可以快速让学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的生字进行学习,既节省了课堂时间,又对学生的预习效果进行反馈。

  教学时先进行正音,再有侧重的对每一个字进行教学。如“严肃”的“肃”是平舌音,“审视”的

  “审”是前鼻音,“半晌”的“晌”是翘舌音也是后鼻音。由于本课的生字不多,也基于这些生字的特点,为了充实教学内容,字词教学中可以把“审视”、“半晌”、“和颜悦色”的意思说一说,让学生理解,在以后深入学习课文时再带入句子中理解。生字虽然不是教学的重点,但也要复习巩固,让学生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再学习课文。第一课时做好了“读”的铺垫后,在第二课时教师步步设疑,引导学生更深的进入课文,去更好地把握文章内容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

  三年级的学生应该逐步培养其对正片课文的把握能力,教学中在让学生概括课文内容时,几位学生的'发言有的不够简练,有的不够完整,还有的不够准确,这需要教师在仔细倾听的基础上,引导其他学生给予补充。或是教师适当的指导、修正。

  教师的发言要有针对性,不可提出模糊或者是和上面的教学环节联系不紧的问题,不能给学生不恰当的问题,给学生思考问题带来难度。

  字词教学和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环节结束后,我安排了学生学习课文的第一自然段,重点理解“叮嘱”一词的意思,可以让学生说一说爸爸妈妈在什么时候会叮嘱我们,或者是用“叮嘱”说一句话。文中爸爸的话:“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要让学生说说是什么意思,理解“想当然”这个词。

  在写字教学中,由于本课要求写的字比较多,不必个个都讲,可以把生字进行结构上的分类,再重点指导个别难写的字。如:“肃”的笔画较多,而且笔顺也是难点,教学时可以让学生一边书空,教师一边在黑板上进行范写,其他的字只要让学生说一说个别笔画的书写要点即可。

  

画杨桃教学反思15

  《画杨桃》这篇课文对于我们班同学很困难,因为我们班的同学都没有见过杨桃这种水果,我一直不知道从何下手,该怎样来讲?

  在这节课上,我首先通过课件展示杨桃的样子,让学生先对这种水果多写了解,然后自己找出在看到“我”的画后,老师和同学们的各自反应,重点找出他们说的话,动作和神情,通过不同的态度进行对比,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借此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读好人物的话。尤其是同学的两次回答,第一次回答:“不像!”“像五角星!”,第二次回答:“不……像。”“像……五……五角星。”两次回答内容相同,但是语气却不同,这里既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又让学生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从中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这一环节中,学生在课文中找得很准确,而且在朗读时孩子们的语气很好,让听得人很容易感受到文中人物的心理,让我很高兴,这达到了我对学生文字理解和朗读的训练目标。

  在这节上的最大不足是:我对我们班的学生不敢放手让学生去质疑,都是我在不停地向学生提出问题,不过回答得还不错。还有就是设计的内容过多,使整堂课显得很紧,没有过多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致使最后的小结学生说不出来“实事求是”,只能说到课本上点出的道理,没有更深的理解,这就完全是时间不够造成的。

  总之,在课堂的调控能力上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和锻炼,还有应该对学生的锻炼加强,适当的对学生放手。

【画杨桃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画杨桃》教学反思02-19

画杨桃教学反思07-12

《画杨桃》教学反思05-06

人教版《画杨桃》教学反思03-20

语文画杨桃教学反思03-26

语文《画杨桃》教学反思03-20

《画杨桃》教学反思15篇03-09

画杨桃教学反思(15篇)03-05

《画杨桃》教学反思(15篇)03-13

《画杨桃》教学反思(精选15篇)03-13

画杨桃教学反思(通用15篇)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画杨桃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画杨桃教学反思(通用15篇)

画杨桃教学反思1

  最近我们一直在学习《新课标》,学习之余,我总在想:怎样贯彻《新课标》的精神,上出新意?于是我开始苦苦地思索。对于《画杨桃》一课,如果按照平常的教法,肯定很枯燥,没什么可以说的,因为文章内容看上去并不难懂。可是要真正读懂它也并不是件易事。怎样设计既能有新意,又能使学生乐于接受,容易学懂呢?我反复揣摩,终于想了这样一套教学思路。

  一、自读自悟,初步理解

  《新课程标准》在目标定位中强调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良好的语感,要先靠平时多读,和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来实现。上《画杨桃》时,一开始我就引导学生用各种方式诵读课文三次,然后让学生自由表达质疑。因为我认为:孩子们读书后,都应该有一种读完了就想说一说的冲动。因此,老师没有向学生提出任何问题,而是请学生自主地、自由地站起来说一说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心得,甚至感觉、感受和疑问。在老师的鼓励下,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提出了很多有代表性的问题。这些发言,不但培养了学生自读自悟、表达质疑的能力和习惯,也使教师了解了学生初读之后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和疑难所在,为教师下一步的教学,提供了学情参考。从学生的发言和质疑看,他们理解的重点放在了对父亲的话和老师的话的理解上,即角度不同和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上。至于认认真真、老老实实、一生受用等学生还没有意识到。根据这种情况,进入了下一个步骤。

  二、亲身实践,思考体验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点,是现代社会的要求,也是各个学科的共同责任。语文学科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并不亚于一些自然科学的学科。因此,在教学时,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学习方式,把学生从被动压抑的状态下解放出来,让学生在主动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于是我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使阅读教学活动成为学生实践的过程。为了上好《画杨桃》,我特地从水果市场挑选了一只杨桃。并有意将杨桃放在教室的中间,让学生从各自的角度去画自己看到的杨桃。学生兴致很高,都转过身静静地画起来。在学生作画的过程中,老师有意请学生朗读能够指导正确作画的有关课文。这样边读、边看、边画的过程,非常明确地向学生表明了作画的目的并不是练习绘画,而是通过画这一手段、这一过程,让学生亲身实践、亲身体验课文所讲的事实,并进一步理解这些事实所蕴涵的道理。人们要做到是什么样,画什么样,并不像说起来那么容易,必须像课文中父亲和老师说的那样不要想当然,要相信自己的眼睛,也必须像文中的我那样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这些道理,经过读书思考与实践体验的结合,学生理解较深,学习效果很好。为此,我以为在实际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实践的兴趣,把学生喜闻乐见的'事物引入课堂,给学生以最大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凋动其积极、饱满的情绪参与语言实践,在实践中培养实践的兴趣,从而掌握实践的方法,逐渐形成自觉开展语言实践的习惯,这对学生的发展是十分有益的。

  三、相互评价,深入领悟

  在学生作画过程中,老师收集了几幅具有典型性的学生作品,并把学生的作品用投影仪放大到屏幕上,让学生以作品的作者读没读懂课文为题,对作品进行评价。这一环节我觉得很有效果,经过这一番评价,学生较深刻地领悟了课文中蕴涵着的道理。在整个评价过程中,老师始终坚持联系课文语句去评说实践中的实际事物,让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学会阅读,提高认识能力。

  四、把握重点,跳出课文

  在学生基本掌握课文内容后,老师还教给了学生一种普遍有用的阅读方法。不仅如此,老师还把上课初几个同学的质疑,回归给提问题的同学,学生已经能够回答当初自己提出的问题。老师又让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段,并讨论相似和一生受用的含义。最后还引导学生跳出课文,从《画杨桃》这一特定事件中,把思考引向更广泛的领域。于是,一篇浅显的文章,讲出了一个辩证唯物主义的大道理。

  语文学科的复杂性,决定了语文教学改革的复杂性。不同的课文,必然有不同的教法,怎样找到最适合本课的个性化的教学方法,而又符合阅读教学以读为本、读思结合的基本规律。《画杨桃》一课的教学,虽然教师自始至终没有提出直接指向内容的繁琐问题,就连过度性、提示性、点拨性、引导性的问题也提得很少,但文中所有的疑难之处都通过学生自主的读、思、说得到解决,没有一步一步地去推析文章的情节细部,但课文的语言、结构、内涵、重点都已一目了然。整个课始终回荡着学生琅琅的读书声,酝酿着静静的读思。

画杨桃教学反思2

  在课堂上,教师是知识的指导者、引导者。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握教材,机智地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灵活地加以引导,课堂上教师能够机智的处理问题,会让整个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在教学《画杨桃》一课时,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的机智是课堂的灵魂。在教学中由于自己的教学不够机敏,致使课堂上的许多亮点没有爆发出来。我认为在课堂上需提高引导的机智和评价的机智。

  一、提高评价的机智

  在教学《画杨桃》一课时,由于缺乏评价的机智,导致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不够到位。如一个学生在谈到自己是否喜欢文中的同学们时,他说:“我既喜欢,又不喜欢。喜欢是因为同学们很爱笑,不喜欢是因为同学们没有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画的。”我在处理学生这个问题时,评价不够到位,致使问题的解决不理想。老师如果这样引导“笑”,有很多种,我们都希望自己能笑口常开,你一定也喜欢笑,但是文中同学们的哈哈大笑是一种什么样的'笑。”学生回答:“是嘲笑。”那么你还喜欢同学们的这种笑吗?这样自然引导让学生在谈“笑”中明辨是非,然后老师随之引导,此时你想对那些发笑的同学们说些什么?而文中的老师又是怎样看待这件事的?这样就水到渠成的进行过渡,引导学生体会了文章的中心。

  再如,一个学生在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时,说到:“在了解了别人的想法后,如果他做错了再去嘲笑别人。”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这一说法没有及时给予评价。由于自己的心急,导致一个教学闪光点被扑灭了。如果我能及时让其他学生对这位学生的说法进行评价,说说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学生就会各抒己见,说明自己的看法。课堂上就会出现不同的声音,思维产生碰撞。同时也进一步地深化文章的主题: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

  二、提高引导的机智

  课堂上教师的引导尤为重要,它可以让学生杂乱的思维变的有序、深刻;同时也能使知识的掌握更具条理性。

画杨桃教学反思3

  《画杨桃》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主要讲图画课上,老师要求同学们对杨桃进行写生练习,“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通过这件事,既启发我们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有不同结果,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又教育我们要尊重他人的多元理解,要设身处地地去看待事物。

  在这节课上,我是通过让学生自己找出在看到“我”的画后,老师和同学们的各自反应,重点找出他们说的话,动作和神情,通过不同的态度进行对比,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借此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读好人物的话。尤其是同学的两次回答,第一次回答:“不像!”“像五角星!”,第二次回答:“不……像。”“像……五……五角星。”两次回答内容相同,但是语气却不同,这里既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又让学生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从中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这

  一 环节中,学生在课文中找得很准确,而且在朗读时孩子们的语气很好,让听得人很容易感受到文中人物的心理,让我很高兴,这达到了我对学生文字理解和朗读的训练目标。

  接着我通过引导学生提问,共同思考讨论:“老师的神情为什么变得严肃了?最后为什么变得和颜悦色?”“老师为什么不直接把道理告诉学生,而是反复提问让学生实地观察后才说出道理?” 通过师生共同研讨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领悟课文包含的道理。最后把老师和颜悦色讲的那段话和父亲说的话找出来反复读,从中懂

  得了“画杨桃”这件事中引出的深刻道理。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我自己认为很多方面不尽如人意,值得注意和反思:

  1.抓不住重点,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来,对词语讲解不够。

  2.指导朗读这一环节的深度和广度应加强,师引导的还是不够,应引导学生都有自己的体会,并能把自己的体会说出来、读出来,从而加深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3.在上课时,研究和探讨环节气氛不够活跃,和对课文内容的升华环节做的不够。

  总之,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发现自己在课堂教学的经验上,对教材知识的理解与把握上还有许多缺陷,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加强学习,努力提高,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有新的进步!

  画杨桃课堂教学反思6

  《画杨桃》是一篇教育学生要实事求是的文章,含义不深,学生可自悟自读。在这节课上,我是通过让学生自己找出在看到“我”的画后,老师和同学们的各自反应,重点找出他们说的话,动作和神情,通过不同的态度进行对比,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借此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读好人物的话。尤其是同学的两次回答,第一次回答:“不像!”“像五角星!”,第二次回答:“不??像。”“像??五??五角星。”两次回答内容相同,但是语气却不同,这里既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又让学生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从中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这一 环节中,学生在课文中找得很准确,而且在朗读时孩子们的语气很好,让听得人很容易感受到文中人物的心理,让我很高兴,这达到了我对学生文字理解和朗读的训练目标。

  我们要做到“是什么样,画什么样”,并不像说起来那么容易,必须像课文中父亲和老师说的那样“不要想当然”,“要相信自己的眼睛”,也必须像文中的“我”那样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这些道理,经过读书思考,学生理解较深,学习效果较好。

  在这节上的最大不足是:我对我们班的学生不放心,不敢放手让学生去质疑,都是我在不停地向学生提出问题,不过回答得还不错。

  1.在通过讨论 “一生受用”的含义以后,没有引导学生谈一谈实际生活中遇到过哪些类似《画杨桃》这样的事例,让学生加深理解和体验,没能有所感悟和思考,把思考引向更广泛的领域,让学生明白实事求是可以用在为人处事上。

  2.设置的问题过多,有些学生在回答提问时滥竽充数,并没有真正弄懂。对学生不放心,不敢放手让学生去质疑,都是我在不停地向学生提出问题,没有过多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提炼出最主要的问题直奔文章的中心,避免教师的'归纳与重复啰嗦。

  还有就是我预想的那样,设计的内容过多,使整堂课显得很紧,没有过多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致使最后的小结学生说不出来“实事求是”,只能说到课本上点出的道理,没有更深的理解,这就完全是时间不够造成的。

  总之,在课堂的调控能力上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和锻炼,还有应该对学生的锻炼加强,适当的对学生放手。

  画杨桃课堂教学反思7

  上了公开课《画杨桃》,根据自己的思路基本完成了这一课的教学,基本完成教学目标,非常幸运多个专业老师听了这一次的课并给了非常多的建议,但这次的公开课也存在许多不足:

  1、对文本的解读能力还不够。

  2、板书的能力有待加强。

  3、课件,板书跟教学步骤不同步,在上课过程中遗漏板书。

  4、在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害怕学生不懂,内容有些琐碎,依然存在灌输知识的感觉的,总想着学生所回答的答案能跟着自己的思路,对学生课堂中生成的问题还欠缺临时的应变能力,这也提醒自己加强对文本的解读能力。

  5、词语的解释有蜻蜓点水的感觉,“审视”“和蔼可亲”。在备课的过程中不够深入,特别是备学生的工作较欠缺。

  6、对文章的中心的把握,并没有做到层层剖析,对文章缺乏立体,整体的驾驭。

  改进:1、多听优秀教师的课,不断改进

  2、多读书,提高自己的文本解读能力

  3、掌握三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

  4、跳出别人的教案,形成自己对教学的把握能力,防止过度解读教材(解读属于自己)

  5、保护好嗓子

画杨桃教学反思4

  《画杨桃》这篇课文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情让学生理解“是什么样,画什么样”的道理,也就是要实事求是这个。如何让学生通过学习感受这一道理,在教学中我注意以下方面:

  一、角色朗读,理解内容

  这篇课文里的对话很多,在这节课上,我是通过让学生自己找出在看到“我”的画后,老师和同学们的各自反应,重点找出他们说的话,动作和神情,通过不同的态度进行对比,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借此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读好人物的话。尤其是同学的两次回答,第一次回答:“不像!”“像五角星!”,第二次回答:“不……像。”“像……五……五角星。”两次回答内容相同,但是语气却不同,这里既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又让学生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从中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在朗读中,还有的同学还带上了表情动作,如:嘲笑时,有哈哈大笑的,有嘻嘻笑的;有偷笑的;在惭愧时,有几个同学甚至感觉到像自己做错事情一样,边说边把头低下来,一股难为情的样子。这一环节中,学生在课文中找得很准确,而且在朗读时孩子们的语气很到位,达到了对学生文字理解和朗读的训练目标。

  二、抓关键段,理解道理

  老师的话是本文的重点,也是难点。在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理解老师说的每句话的意思,通过分析,学生明白了老师话中蕴含的道理。人们要做到“是什么样,画什么样”,“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些道理,经过读书、思考、举例说明等方法,学生理解较深,学习效果很好。最后提出的问题:回顾父亲和老师的话,总结“他们的教诲”是什么?学生这时就会很快答出,因为他们的话都反映了一个共同的主题“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只有相信自己的眼睛,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才能获取“一生受用”的“教诲”,使主题得到进一步升华。

  让我感觉不足的是:在课堂上,还是不敢放手让学生去质疑,都是我在不停地向学生提出问题,没有过多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在以后的教学中,放手能力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和锻炼,应该对学生的锻炼加强,适当的对学生放手。

画杨桃教学反思5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本课生字词,做到会读、会写、会用。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学习活动中,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帮助学生构建科学有效的知识技能体系,学会系统思考。

  3、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观念、换位思考的思想观念以及尊重他们感受的思想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第二部分

  教学难点:理解教师所说的那段话。

  三、教学方法:

  整体阅读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法

  四、教具准备:

  杨桃

  五、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二课时:理解课文

  第三课时:字词训练,给课文分段

  六、过程设计:

  第一、二课时

  一、课前谈话:

  出示智慧树,提出自我评价要求。

  二、揭示课题:23、画杨桃

  三、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指名读课文,引导学生从流利程度展开评价。(头两个自然段全班合作检查,后几个自然段同桌合作检查)

  2、说说自己觉得在预习中遇到的困难,如:不容易读正确的生字词、不理解的词语,展示在黑板上,教师权衡,能马上解决的马上解决,不能马上解决的先留下来在理解课文时合作解决。

  四、理解课文:

  1、通过引导学生专心阅读课文(阅读方式可以多样化快读、默读、小声读、略读),解决对文中人物的理解。

  2、抓住人物对话部分,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老师说的那段话。

  (1)、出示重点句子,读一读。

  (2)、问:你认为这段话中的那部分使你印象深刻?为什么?

  (3)、出示诗歌《题西林壁》,问:你能不能告诉大家,为什么老师选择在理解完老师所说的话后出示这首古诗?

  (4)、出示填空题:

  看的角度不同,()也就不一样。因此,当我们看见(),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我们应该()。看到是什么样的'就()。

  五、拓展练习,让学生自己上网查阅自己感兴趣的与课文有关的其他知识。

  第三课时(略)

  板书设计:

  23、画杨桃(看的角度不同,样子也就不一样)

  我

  教师

  几个同学

  (想起父亲的话)

  认真看、老实画

  看了看

  哈哈大笑

  审视(?)

  神情严肃

  和颜悦色

  相信自己的眼睛!换个角度看问题!

  课后反思:

  应该说今天这两节课还是给我带来了快乐,因为它使我有了很强的成就感,我终于敢上自己以前不敢上的以事述理的课文了。虽然还存在一些缺陷,但起码在设计和操作上比以前有进步。我觉得自己在这节课做得比较好的是:1、能始终把学生放在学习活动主人的位置上;2、能根据新课程标准创造性的处理教材;3、评价用语比较到位,所以学生能顺着我的思路走。需要改进的地方是:1在质疑的环节中教师应有效引导学生提问有研究价值:以后可以想这样,让学生把自己提出的问题写下来,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归纳出几个有研究价值的问题;2、有些学习活动没有做到有始有终:如提出让学生合作学习,但在汇报交流时却没有引导学生以合作形式交流;3、教师对教材的深挖还是不够,对一些重点词汇自己都没有仔细琢磨,心中没有明确的定义,导致在引导时不明确。

  只关注大处,不琢磨小节,始终是我性格的弱项,这也反映在我的课堂教学行为当中。以后我要从关注细节这方面完善我自己的思维和行为。

画杨桃教学反思6

  《画杨桃》讲了“我”、“同学们”、“老师”三种人物。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受人物形象,如猜测人物想法、体会人物语气等,以此促进想象能力、语言感受能力的提高。

  例如:当“同学们”到我的座位上亲眼所见杨桃的样子的确像五角星之后,他们可能会对我说些什么?

  有的说:“讥笑过我的同学会惭愧地对我说:‘对不起!我不应该在还没有弄清楚情况的时候,毫无根据地讥笑你,请你原谅好吗?’”有的说:“讥笑过我的同学会满脸难为情地说:‘不好意思,我没有弄清楚事实的真相就嘲笑你,我真的不应该,你今天告诉了我一个深刻的道理就是要尊重事实、尊重他人。”还有的说:“讥笑过我的人会小心翼翼地对我说:‘我错了,我今后再也不会随便讥笑他人,要像你一样实事求是。”

  再如:当同学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弄清楚事情的真相后,同学们又会对老师说什么呢?

  有的说:“当那些同学在老师的引导下弄清楚事情的真相后,会说:老师,谢谢您的宽容,是您用事实教育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就是当事情没有弄清楚时不要忙着发笑。”还有的说:“当那些同学在老师引导下弄清楚事情的真相后,会说:老师,您真是一位教学态度和蔼、教学方法严谨、循循善诱的好老师。”

  这样设计,不但丰富了学生的想象空间,而且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更突破了重点难点。不但理解了课文,而且学会了做人。

  在教学《画杨桃》之前,我一直在思考:怎样设计既能有新意,又能使学生乐于接受,容易学懂呢?我反复揣摩,终于想了这样一套教学思路。

  一、自读自悟,初步理解

  上《画杨桃》时,一开始我就引导学生用各种方式诵读课文三次,然后让学生自由表达质疑。因为我认为:孩子们读书后,都应该有一种“读完了就想说一说”的冲动。因此,老师没有向学生提出任何问题,而是请学生自主地、自由地站起来说一说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心得,甚至感觉、感受和疑问。在老师的鼓励下,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提出了很多有代表性的问题。这些发言,不但培养了学生自读自悟、表达质疑的能力和习惯,也使教师了解了学生初读之后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和疑难所在,为教师下一步的教学,提供了学情参考。从学生的发言和质疑看,他们理解的重点放在了对父亲的话和老师的话的理解上,即“角度不同”和“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上。至于“认认真真、老老实实”、“一生受用”等学生还没有意识到。根据这种情况,进入了下一个步骤。

  二、亲身实践,思考体验

  为了上好《画杨桃》,我特地从水果市场挑选了一只杨桃。并有意将杨桃放在教室的中间,让学生从各自的角度去画自己看到的杨桃。学生兴致很高,都转过身静静地画起来。在学生作画的过程中,老师有意请学生朗读能够指导正确作画的有关课文。这样边读、边看、边画的.过程,非常明确地向学生表明了作画的目的并不是练习绘画,而是通过“画”这一手段、这一过程,让学生亲身实践、亲身体验课文所讲的事实,并进一步理解这些事实所蕴涵的道理。人们要做到“是什么样,画什么样”,并不像说起来那么容易,必须像课文中父亲和老师说的那样“不要想当然”,“要相信自己的眼睛”,也必须像文中的“我”那样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这些道理,经过读书思考与实践体验的结合,学生理解较深,学习效果很好。为此,我以为在实际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实践的兴趣,把学生喜闻乐见的事物引入课堂,给学生以最大的自主学习的空间,调动其积极、饱满的情绪参与语言实践,在实践中培养实践的兴趣,从而掌握实践的方法,逐渐形成自觉开展语言实践的习惯,这对学生的发展是十分有益的。

  三、相互评价,深入领悟

  在学生作画过程中,老师收集了几幅具有典型性的学生作品,并把学生的作品用投影仪放大到屏幕上,让学生“以作品的作者读没读懂课文”为题,对作品进行评价。这一环节我觉得很有效果,经过这一番评价,学生较深刻地领悟了课文中蕴涵着的道理。在整个评价过程中,老师始终坚持联系课文语句去评说实践中的实际事物,让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学会阅读,提高认识能力。

  四、把握重点,跳出课文

  在学生基本掌握课文内容后,老师还教给了学生一种普遍有用的阅读方法。不仅如此,老师还把上课初几个同学的质疑,回归给提问题的同学,学生已经能够回答当初自己提出的问题。老师又让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段,并讨论“相似”和“一生受用”的含义。最后还引导学生“跳”出课文,从《画杨桃》这一特定事件中,把思考引向更广泛的领域。

画杨桃教学反思7

  实习以来的第一次讲课,有一点紧张,要把这节课完整的呈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懂得课文所讲的道理也并不容易,所以这对我来说也是一次挑战,为了不辜负学生们的期待,我尽量做到最好。

  《画杨桃》这篇课文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情启发学生理解“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也就是实事求是这个道理,蕴含的道理深刻,和学生的现实生活也很接近,学生可自悟自读。在教学中,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一、实物展示,情境导入

  展示杨桃,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来观察杨桃,看看它从不同的角度看像什么,然后把杨桃切开,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来理解杨桃像五角星。通过浏览杨桃的图片,加深对杨桃的理解和认识。

  二、通读全文,引导学生正确读音

  教学时先进行正音,再有侧重的对每一个字进行教学。如“严肃”的“肃”是平舌音,“审视”的“审”和“半晌”的“晌”是翘舌音。让学生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学习课文。在深入学习课文时把生字生词带入句子中理解,引导学生去更好地把握文章内容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

  三、重点分析,方便理解

  从文本整体出发,通过父亲的叮嘱,“我”的作画态度,同学们的心理转变,老师的'言行动作这四个方面加深理解。逐步挖掘“实事求是”的内涵,学会从实际出发,用事实求是的眼光去看事物。引导学生用不同于别人的观察和思考方式感悟课文主旨。

  四、注重阅读,加深理解

  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透、读懂。尤其是课文中同学的两次回答,第一次回答:“不像!”“像五角星!”,第二次回答:“不像。”“像······五······五角星”两次回答内容相同,但是语气却不同,通过分角色朗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让学生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从中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引导学生抓住表现老师动作的关键词“走到”、“审视”、“看了看”、“坐下来”让学生明白这样做是“从实际出发”。

  五、深化主题

  提出的问题“教师和父亲的话为什么那么相似?”从中得出他们的话都反映了一个共同的主题“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紧扣主题加以拓展。这个道理不仅仅适用于画画,也适用于任何事情。不仅是要相信自己的眼力,更要相信自己的能力,要树立自信心。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题得到进一步升华。让他们学会联系实际生活。

  总的来说,教学结束有优点也有不足,还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朗读欠缺,练读时间略少

  没有给学生充分的分角色朗读的时间,使学生没有更好的体会课文中同学们态度转变的心理变化,没有很好地揣摩人物内心的想法和感情,导致学生在理解课文时不太透彻。

  二、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权

  有一些问题没有经过同学的口中说出来,过于着急的把问题的答案告诉大家,没有给他们充分思考的时间,这样使提出的问题不便于学生理解和消化,没有把知识变成他们自己的东西。

  三、讲课后期声音较小,影响学生听课

  总的来说,第一次教学结束,有收获也有不足,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多加锻炼,弥补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向老师学习和交流,认真负责的备好每一节课,在驾驭课堂及整合知识结构体系方面的能力仍需不断的提高,是自己以后的教学更加完善。

画杨桃教学反思8

  本堂课我用课文结尾的一句话“这位老师的话同父亲讲的是那么相似,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直奔中心,层层深入,用一个支点,支撑起整个课堂教学。我知道在课堂上,教师是知识的指导者、引导者.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握教材,机智地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灵活地加以引导,课堂上教师能够机智的处理问题,会让整个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在教学《画杨桃》一课时,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的机智是课堂的灵魂.在教学中由于自己的教学不够机敏,引的太多,放的不够开,致使课堂上的许多亮点没有爆发出来.通过上《画杨桃》一课,我认为自己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自我提高:

  1、深入钻研、挖掘教材,灵活地处理教材.

  2、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机智.

  3、深入地研究自己的薄弱之处,提高评价的能力.

  评陈锦云老师的《画杨桃》一课

  《画杨桃》课文语言浅显,但是文章的内在联系紧密,故事也有吸引学生的较不曲折的情节,同时,文章还蕴含着一个深刻的道理。如何把握文本,让学生在课堂投入到文本呈现的语言材料中去,并且又出乎其中,这是这一堂课的难点。

  陈老师在这一节课我认为以下几方面处理得较好,值得学习和借鉴。

  一、把握入点:

  陈老师以“父亲的话让我一生受用”入文,展开教学,“受用是什么意思?父亲的话是哪一句?”这两个问题的讨论,自然地将学生引到了文本中,继而对课文产生兴趣。

  二、适时比较:

  在教学过程中,陈老师以父亲的话为经,以画杨桃中的插曲为纬,引导学生深入地解剖课文,在学生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掏出老师的话,并与父亲的话进行比较,使学生在比较中感悟其中蕴含的道理:观察仔细,做事踏实,相信自己!

  三、顺势拓展:

  教育即生活,课堂教学要联系生活。入文是其一,出文便是其二。陈老师在学生感悟课文的内在意蕴的基础上,顺势将学生面前的文本材料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画杨桃是这样,那么做其它事呢?”将引向学生的生活。

  讨论:

  1.课堂中教师的引导,层层剥笋,条理清晰,但是过多细小的'问题引导,导致课堂上学生主动质疑能力的削弱和探究主动性的弱化。

  2.学生的角色转移没有做好,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处在被动地认识他人(文中的主人公和其他学生)的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创设像观察事物那种情景,让学生体验文中主人公或其他学生的感受和反应,或许课堂还会精彩的多,这样的做法其实很简单:“假如是你,你会怎么做,怎么想?”就行。

画杨桃教学反思9

  杨桃这种水果,对于北方学生来说是不常见的。简单的了解一些它的特点是必要的。所以在课的伊始,我和同学们走近了杨桃。大家七嘴巴舌地汇报着,议论着,随后课件的出示更是揭开了这层层迷团。唯一遗憾的就是不能亲口尝尝了。这样一来,大家学习的兴趣也大大提高了。

  不过,课文题眼已明确指出了“画”杨桃。那么如何让学生能够很容易地、透彻地了解文章中反映出的人物思想变化呢?鉴于此,我改变了原来让同学们“读透教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思路。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如果你想把一个东西画下来,应该怎么做呢?”同学们议论纷纷,但都最后一致认为:首先要做到细致观察。其次,根据自己所处的.角度,实事求是地画。最后还应该注意有认真的态度。我又提出了个问题:“当一幅画摆在你面前时,应该怎样去评价呢?”这回,大多数同学沉思片刻后回答到:从作者的角度去审视。本着虚心学习的态度,提出问题,取长补短。

  课堂进行到此,我觉得让同学们去理解文中那些开始嘲笑别人,后来觉得不好意思的做法,应该是容易多了。而且当他们用正确的观点接触这类事情的时候,就不会象那些不懂事的孩子们一样,不分缘由,轻易的去下定论。这样一来,既有利于学生明辨是非,又使得课文内容易于接近。老师讲起来轻松了许多,学生学起来,陌生的课文亲切了许多。实践证明,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有利于他们掌握文章的脉络。

画杨桃教学反思10

  我在备《画杨桃》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我是这么设计的,开始出示杨桃的图片,问学生这是什么果实,然后教师介绍杨桃,进入新课。可是在讲这节课之前我忽然想到市场上好像卖过这种水果,现在运输方便,家庭条件好,一定有很多学生吃过杨桃。于是导入新课我做了改动,问:“你们吃过杨桃吗?”有很多同学举起手来,“那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杨桃呢?”同学们积极发言,说外形,说颜色,说味道,说里面的果实等等。同学们情绪高涨,这时我说,为了证实同学们说得是否正确咱们看杨桃的照片,然后我开始根据资料介绍杨桃,果然和同学们说的很多地方相符,没有吃过杨桃的同学印象也很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快被调动起来了。由此我感到学生从现实生活出发领悟要比教师平淡的`叙述效果好得多。

  在找出全文自然段时同学们发生了争议,有的说18个,有的说19个,一时出现混乱现象,正好下一个环节是朗读课文,我提了一个建议,咱们按座位让同学分自然朗读,然后数数有多少人读,同学们立刻静下来,从姜矾开始依次读了起来,这次同学们听得格外认真,读完一数正好19个同学读过,那就是19个自然段。通过这次读课文我还发现自己在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以前朗读课文一般是找举手的学生读,不举手的同学除了齐读很少有展示自己的机会,这次19个同学当中有的读得好,有的读得结结巴巴,是我教学的失误,没有给这些同学朗读的机会,今后在课堂上要面向全体,指导鼓励那些读得不好的学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章,在教学中真正做到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的每一个方面。

画杨桃教学反思11

  《画杨桃》是一篇熟悉的老课文了,今天,聆听了吴老师的课堂教学,使我又一次对如何提高语文课堂的实效性产生了新的思考。

  一、悉心解读文本

  这是一篇说理性较强的文章,我们稍不小心,很容易将之异化为品德课。吴老师凭借自己超强的语言敏感度和深厚的教材解读能力。以全新的视角提炼阅读主话题:理解“实事求是”。吴老师通过对父亲的话、我作画的态度、同学们心理的转化和老师的言行举止这四个板块整合推动实施建构,逐层挖掘“实事求是”的内涵。

  二、直奔主题,研读感悟

  吴老师在复习认读词语后,直奔重点,研读父亲的语言。没有太多花俏引题,减少了不必要的时间,争取大量时间留给学生在学习人物对话中多读多思多讲。从而,为领会课文意思做了水到渠成的准备。

  三、匠心设计方法

  巧妙一:适时比较。吴老师指导学生适时比较朗读,利用自由读,分角色读的形式,理解深入。如:在理解同学们态度转化使,老师引导学生从感叹号中读出他们的`想当然、不假思索;从省略号中读出同学们回答断断续续、结结巴巴。读出了人物个性特点,体会了人物思想情感。在最后教学中,吴老师又掏出父亲的话和老师的话进行比较:它们相似在哪?使学生在比较中体悟蕴含其中的道理。

  巧妙二:实物理解。吴老师创设实物观察的情境,让学生看看在不同角度的杨桃样子是否一样,让学生体验文中主人公或其他学生的感受与反应,加深理解“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看有不同的结果”。激发了学生阅读和思考的积极性。

  当然,如果吴老师在指导朗读两组对话,体会感叹号与省略号时更细腻些;教学语言更有节奏些;词语教学与文本语言联系更紧密些就更完美了。

画杨桃教学反思12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要讲的是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启发同学们懂得了看问题或做事情的时候,不能凭空想象,要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要轻下结论。

  上完《画杨桃》一课,感觉今天的课堂上同学学得特别认真投入,课堂学习气氛浓厚,这让我感到一丝欣慰。这也是我认为满意地地方课前我准备了3个自学提示:思考

  1、 “我是怎样画杨桃的?2、同学们怎样评价我的画?老师的神情为什么便变严肃了?”3、父亲的话与老师的话多么相似,你知道吗?我让学生一步一步通过读文解决问题。本课有老师和同学的两次对话很有特点。两次对话的内容是相同的,同学的回答更是一字不差。第一次回答:“不像!”“像五角星!”,第二次回答:“不??像。”“像??五??五角星。”于是,在教学中,我引导孩子们注意标点符号,在朗读中体会了人物的内心活动,前后心情的变化:之前,孩子们自以为是,得意洋洋,语言中带着嘲笑,而后来发现自己错了,觉得不好意思,很惭愧,说起话来支支吾吾了。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是理解全文的重点,也是难点。这段话讲了三点意思:一是看杨桃的角度不同,样子就不一样;二是讲看到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不要忙着嘲笑别人;三是讲应该实事求是。为了让学生的认识更加深刻,在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理解了这段话之后,我让学生反复读文,观察发现三句话的不同意思。”在这里我用《题西林壁》一诗中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引入,孩子们对“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往往结果会不一样”进一步理解老师说的话。然后进行比较:老师和父亲的话哪些地方相似?学生通过比较,明白了“实事求是”的道理。接着再思考:老师的话那几句更父亲说的不一样?通过读书比较,理解了“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的意思及做人要实事求是的道理。在学生领会故事揭示的道理之后,接着,我引导孩子们联系生活讨论,结合课前听写生字,在学生对改中讲究的就是实事求是。然后,出示作者岑桑的一段话再次让学生感受实事求是的重要。最后以名言“实事求是,做人之根本”结束本课。

  当然,课前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也是本节课的败笔之处。在让学生对比老师对话的时候,我让学生观察了标点符号,注意人物的语气,但是没有讲出来不同的标点符号运用在相同的语气中意思不同。我应该把这两次对话呈现在小黑板上让他们比较、朗读。小朋友通过比较,发现标点不同,语气也不一样。另外。文章的整体结构在写法上是前后呼应,备课时备进去了,但没有讲出来。在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个人展示的机会不多,课前导入时间太长等。我想,这些都与驾驭课堂的能力有关,时间分配上有关。这些都是我以后要注意和改进的地方。

画杨桃教学反思13

  经过我们组的精心研磨准备,到了呈现精彩课堂的时刻。为了上好这节课,我们的团队全情投入工作,按照分工表,各尽其职,互相帮助,就像一家人似的。尽管工作累,但我仍快乐着,享受那过程带给我的收获。细细回味那堂课,我觉得有些地方是成功的。

  一、整一堂课的教学设计新颖,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由于文章比较枯燥无味,没有前两课那样生动有趣,不那么吸引学生。如果按照平常的教法,肯定很枯燥,没什么可以说的,因为文章内容看上去并不难懂。可是要真正读懂它也并不是件易事。语文学科的复杂性,决定了语文教学改革的复杂性。不同的课文,必然有不同的教法,怎样找到最适合“本课”的个性化的教学方法,而又符合阅读教学以读为本、读思结合的基本规律。这一堂课的教学我要打破传统的逐段教学法,采用以人物为主线,抓出三个人物深入研读,在研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放手让学生问难质疑,自读自悟。如课堂上我让学生找出喜欢的人物进行研究,找出描写该人物的语句细细品读。让学生在运用“找一找——读一读——说一说”品读的方法,进行学习理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在指导感情朗读上,体现从扶到放的过程,学生读得很精彩。

  《新课程标准》在目标定位中强调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良好的语感,要先靠平时多读,和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来实现。课堂上的一个闪光点是我在指导孩子们朗读同学们的两段对话时。第一次出示这两段对话时,我让孩子们找出这两段对话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同桌练读对话。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

  “它像什么?”“像五角星!”

  “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不……像。”

  “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

  “好,下一个。”

  学生通过同桌互读,很容易发现“!”和“……”在这里表示的意思。接下来我让孩子们给同学们说话时加一个表情的词语,通过表情的词语理解同学们的感情变化,体会同学们的品质。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同学们___________。(不假思索地大声说)

  “它像什么?”“像五角星!”大家____________。(异口同声地回答)

  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不……像。”________。(那个同学发现他这时候看到的杨桃真像个五角星,有点难以置信)

  “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___________。(他迟迟疑疑地说)

  “好,下一个。”

  通过这样的练读,对同学们的理解已经水到渠成了,我就让孩子们读出同学们的不假思索,读出同学们的'异口同声。这些,孩子们很容易读出韵味,而且读得很好。但是同学们的犹豫、结巴,孩子们就很难读好,这时我进行了范读,在我的引导下,孩子们都能读出韵味来,特别是有一两个女同学读完后掌声马上想起来了,这是对孩子们读书的一种认可和赞许。

  三、语文课堂上全面提升语文综合能力,特别是学生的有效提问能力。

  教学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他步入生活,步入社会,去再学习,再探索。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得到培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以终身受用。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学有所获,课堂中我有针对性的设计了说话练习,如“我之所以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是因为;老师之所以要走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讲桌上的杨桃是因为;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了是因为;一连串的说话练习有助提高孩子们的表达能力。另外课堂上我还注重传授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孩子们运用方法自主学习课文。如在准备研究三个人物时,怎样去研究人物,三年级的学生掌握的方法不多,这时教给学生方法:要抓住描写人物的语句,认真品读,通过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的词语体会人物的品质。让孩子们运用方法自主进行人物的研究。

  培养有效提问的能力——这是我们这组精品课的研磨重点。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忽视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不会提问就不会创造,任何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要求我们必须更新理念,加强对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显得尤其关键和迫切。我们立足于改变思维方式,鼓励学生大胆提问;教材语言明确,图文并茂,只要学生边看边认真思考,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疑问,创设问题情境,激励学生勤于提问,学懂弄通。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独立自学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也会相应得到训练。吸取了前两次上课的教训和老师们的改进策略,我改变教学方式,把提问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学生的质疑问难下放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这样有针对性,学生的提问就不会漫无边际。这一做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课堂上学生的提问精彩纷呈,有的问为什么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有的问老师为什么审视杨桃后才教育同学们?老师沉思了半晌,他在想什么?为什么老师的教诲使我终身受用?你看,从这些有价值的问题可以看出学生是在进步着,学生的质疑问难的能力是在提高着。

  四、教学的设计中注重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练习说话。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点,是现代社会的要求,也是各个学科的共同责任。语文学科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并不亚于一些自然科学的学科。因此,在教学时,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学习方式,把学生从被动压抑的状态下解放出来,让学生在主动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于是我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使阅读教学活动成为学生实践的过程。如课堂的导入,让学生展示课前所画的杨桃,学生的作品非常漂亮,都能按照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是什么样的,这一要求去做。这样做既节省了时间,又能让学生有亲身体验的感受,为理解课文打好基础。在理解老师请同学们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看杨桃时,我设计了请孩子们想像当时的情景,同学们这一看看出了什么?孩子们能根据课文情景进行合理的想象,说出的答案实在让我感到惊奇,孩子们太棒了!他们有的说:同学们发现这样看,确实像个五角星;有的说:这一看同学们脸红了,因为“我”是画对了;有的说:同学们知错了,很想向“我”说声对不起。从孩子们的回答知道这个训练是成功,它成了课堂中的一个闪光点。像这样情境创设还有想象一下经过老师的教育,同学们画出的杨桃会是怎样的?学习了课文你想对作者(岑桑)、对同学们、对老师说些什么?老师的讲解在情景训练中逐步升华,孩子们的学习力在情景训练中逐步提高。

  五、把思想教育渗透在每一个环节中。

  《新课标》明确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三组课文中的《画杨桃》一文,就是对学生渗透思想教育的好素材。核心就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而执教的《画杨桃》正是这一光辉思想的典型、生动具体的例证。有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因此,我把握教学主线,紧扣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品词析句,练读课文,做到了思想教育与语言文字训练的有机结合。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深刻领悟实事求是地道理,并让这一道理一直影响孩子的人生。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教然后知不足。细细回想这节课仍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每个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然要将这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合理安排,有机结合,既要把每个方面都抓好,又要使四个方面配合好,切不可轻视或偏废某一方面。听、读、说、写是密切结合、相互并存的。听、读是说、写的基础,说、写是听、读的再发展。就“双基”教学来看,听、读是基础知识的传授,说、写是基本技能的训练。两个方面的总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学生丰富知识、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而我的这一堂课听、说、读、写就没有很好的配合,光有听、读、说的训练,在写得方面是有所欠缺的。整堂课下来,让学生动笔的机会是很少的。要把握好听、说、读、写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扎扎实实、一丝不苟、环环紧扣,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回归语文教学的本真,让学生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没有有机地结合听说读写得训练,这是课堂的败笔,也是我在以后的课堂要深思的地方。

  教学如作文,只有不断修正、磨砺,才会有更大的进步。教学如此,做人也如此。力图让学生在我的课堂上学习知识、学习做人双收,这是我努力的目标。感谢这一次精品研磨的机会,这一次的锻炼让我一生受用。文章来

画杨桃教学反思14

  这篇课文蕴含的道理深刻,和学生的现实生活也很接近。在导入新课时可以先让吃过杨桃的同学谈谈他们看到的或吃过杨桃的感受,再利用课本上提供的插图帮助学生更直观的认识杨桃,老师不必用生搬硬套的讲解,课后资料袋中关于杨桃的介绍通俗易懂,可以让学生读一读,进一步知道有关杨桃的知识。

  由于已经安排学生课前有过预习,所以课文不必再让学生自由读的过程,要对前一天的预习作业有所检查。教学时可以快速让学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的生字进行学习,既节省了课堂时间,又对学生的预习效果进行反馈。

  教学时先进行正音,再有侧重的对每一个字进行教学。如“严肃”的“肃”是平舌音,“审视”的

  “审”是前鼻音,“半晌”的“晌”是翘舌音也是后鼻音。由于本课的生字不多,也基于这些生字的特点,为了充实教学内容,字词教学中可以把“审视”、“半晌”、“和颜悦色”的意思说一说,让学生理解,在以后深入学习课文时再带入句子中理解。生字虽然不是教学的重点,但也要复习巩固,让学生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再学习课文。第一课时做好了“读”的铺垫后,在第二课时教师步步设疑,引导学生更深的进入课文,去更好地把握文章内容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

  三年级的学生应该逐步培养其对正片课文的把握能力,教学中在让学生概括课文内容时,几位学生的'发言有的不够简练,有的不够完整,还有的不够准确,这需要教师在仔细倾听的基础上,引导其他学生给予补充。或是教师适当的指导、修正。

  教师的发言要有针对性,不可提出模糊或者是和上面的教学环节联系不紧的问题,不能给学生不恰当的问题,给学生思考问题带来难度。

  字词教学和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环节结束后,我安排了学生学习课文的第一自然段,重点理解“叮嘱”一词的意思,可以让学生说一说爸爸妈妈在什么时候会叮嘱我们,或者是用“叮嘱”说一句话。文中爸爸的话:“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要让学生说说是什么意思,理解“想当然”这个词。

  在写字教学中,由于本课要求写的字比较多,不必个个都讲,可以把生字进行结构上的分类,再重点指导个别难写的字。如:“肃”的笔画较多,而且笔顺也是难点,教学时可以让学生一边书空,教师一边在黑板上进行范写,其他的字只要让学生说一说个别笔画的书写要点即可。

  

画杨桃教学反思15

  《画杨桃》这篇课文对于我们班同学很困难,因为我们班的同学都没有见过杨桃这种水果,我一直不知道从何下手,该怎样来讲?

  在这节课上,我首先通过课件展示杨桃的样子,让学生先对这种水果多写了解,然后自己找出在看到“我”的画后,老师和同学们的各自反应,重点找出他们说的话,动作和神情,通过不同的态度进行对比,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借此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读好人物的话。尤其是同学的两次回答,第一次回答:“不像!”“像五角星!”,第二次回答:“不……像。”“像……五……五角星。”两次回答内容相同,但是语气却不同,这里既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又让学生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从中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这一环节中,学生在课文中找得很准确,而且在朗读时孩子们的语气很好,让听得人很容易感受到文中人物的心理,让我很高兴,这达到了我对学生文字理解和朗读的训练目标。

  在这节上的最大不足是:我对我们班的学生不敢放手让学生去质疑,都是我在不停地向学生提出问题,不过回答得还不错。还有就是设计的内容过多,使整堂课显得很紧,没有过多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致使最后的小结学生说不出来“实事求是”,只能说到课本上点出的道理,没有更深的理解,这就完全是时间不够造成的。

  总之,在课堂的调控能力上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和锻炼,还有应该对学生的锻炼加强,适当的对学生放手。

【画杨桃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画杨桃》教学反思02-19

画杨桃教学反思07-12

《画杨桃》教学反思05-06

人教版《画杨桃》教学反思03-20

语文画杨桃教学反思03-26

语文《画杨桃》教学反思03-20

《画杨桃》教学反思15篇03-09

画杨桃教学反思(15篇)03-05

《画杨桃》教学反思(15篇)03-13

《画杨桃》教学反思(精选15篇)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