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反思

时间:2023-06-12 22:29:09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教师教学反思集锦1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师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师教学反思集锦15篇

教师教学反思1

  课堂上,“读”占鳌头,学生采用不同方式进行朗读:个别读,齐读,自由读,引读,表演读,默读等,充分顾及学生朗读的主动性,多样性,独特性。我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开发学生学习资源,让文本的意义和作者的情感在朗读中自行发现,自发建构起来。读完之后说说为什么这样读,这样读有什么好处?说出朗读后的个性化感悟、体验和感受。以朗读为主线,以实践活动为辅助,引导学生联系教材,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读活动物,以声传情,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角色的心理,读出人物个性,初步培养学生的语感。如狮子大王的王者风范,猫头鹰大王的神气,袋鼠大王的激动,小猴大王的和气、干脆、机灵等等。

教师教学反思2

  《张衡传》是一篇典范的人物传记,根据人物传记在高考中考察的特点,我在教学中主要突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

  一、让学生理清在张衡的.一生中发生的大的事件。具体到课文中就是张衡一生的重大成就。

  二、学生要熟练的掌握一些古代官员调、转、升、迁方面的知识,这有助于他们对文言文的理解。比如在本文中“下车”、“视事”、“征辟”等词的意思。

  三、了解作者对张衡所持的评论观点,并能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观点。

  抓住了以上三个方面,我认为基本上就达到了本课的教学目的。

教师教学反思3

  学者波斯纳提出过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1]。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离不开教学反思。随着智能手机和无线网络的流行、普及,在社交化技术工具的支持下,日常生活的各种领域都在走向社交化,呈现网络社交化的趋势。教育领域同样不例外,也呈现教育社交化的趋势。微信、QQ等社会性软件被应用于教学,教育社交站开始流行并运用于教学。作为教育领域的一员,教师的教学反思也受到了社交化的影响。社交化技术的发展方便了教师进行知识的获取和分享,以及进行更为广泛的人际互动交流,只是教师在社交化活动中更多的是进行个人的分享、交流,专门用于教学反思的情况还比较少。社交化学习的出现为教师利用技术手段开展有效的教学反思提供了帮助和支持。

  一、社交化学习的内涵

  社交化学习也叫社区学习或人际学习,人们在社交化学习中通过各种渠道与其他人或者人群进行互动分享和学习。社交化学习往往依托于网络。社交化学习改变了传统的交互模式,实现了学习者与学习材料、学习者与学习者、学习者与教师之间更有效的交互[2]。便于分享、互动交流及随时随地进行碎片化学习是社交化学习的显着特点,正因如此,社交化学习满足了教师开展教学反思的技术需要和互动交流的深层次要求。

  二、利用社交化技术开展教学反思的优势

  通过技术的支持,教师能够随时进行教学反思,进行分享交流,从更广的社交范畴获取反馈意见,实时和异步进行更为深入的.交流,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反思效果。借助社交化技术,教师可以很方便地进行人际交流和互动,形成教师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间的交流和协作;教师可以很方便地进行知识管理,促进知识的积累和更新;教师可以很方便地开展教育叙事研究,进行资源的共享和整合,提炼经验知识,促进教学反思。

  社交化技术手段便于教师开展教学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通过社交网络教学平台或者通过像QQ类社会性软件提供的群视频功能进行授课直播并进行录制,课后教师自己观看视频进行教学反思,也可以把视频直接进行分享,让不同的人(学生、专家或者其他非专业领域的感兴趣观众)来给予意见。教师通过这样的互动交流,分享教学心得和教学经验,获取更多的反馈意见,并且这些互动交流可以是实时的也可以是异步的。教师可以借助社交化技术工具的便利性,使用智能终端设备提供的各种软件在闲暇的时间实现碎片化的教学反思,最后在时间充足的情况下进行最后的经验总结。社交化技术手段可以充分利用教师的空隙时间实现随时随地的教学反思,从而提高教师教学反思的时间效率,弥补传统教学反思时间不足的缺点。同时,社交网络提供了大量的学习资源,教师可以观看其他教师的教学视频,参考其他教师的教学过程、教学心得和教学经验,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在技术的帮助下,这一切都变得简单。

  当然,社交化学习也存在缺点。教师在进行社交化交流中有可能被大量“感兴趣”的信息所吸引,而这些信息对开展教学反思可能无用,教师在交流中有可能“沉迷”,然后偏离了教学反思的内容。因此,教师在进行社交化教学反思时要把握好互动交流的度,不然会适得其反。

  社交化技术改变了交互的方式,把从以信息为中心的交互转变为以人为中心的交互[3]。通过社交化技术,可以把“志同道合”的教学反思人群聚集在一起,进行定期的教学主题类内容学习探讨,进行教育热点问题的相互交流、定向交流和专家分享,在网络中共同进行教学反思。以人为中心交流的社交化技术可以建立更为广泛的交*群体并建立现实和虚拟相结合的反思团体,促进教师教学反思的开展。

  三、社交化技术下教学反思的渠道

  1.社交网络

  社交网络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朋友、兴趣爱好、血缘关系、理念等建立起来的社会网络结构。国内代表性的社交网络是微信朋友圈、QQ空间和新*微博。不管是现实(线下)还是网络中(线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社交网络圈子,原因在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庭、朋友、同事以及其他熟悉的人。在线社交网络就是把我们现实的社交网络扩大到了更大的范围,能够连接到一些可能平时不是我们现实社交网络中的人,实现社会关系在网络上的虚拟延伸,使时间和空间差异都不再成为交流的障碍[4]。借助在线的社交网络,教师可以方便地跟其他人进行协作交流,进而进行教学反思。教师在社交网络进行教学反思获取反馈信息的过程中,不仅同事、其他教师和专家可以给予反馈,学生也可以给予反馈,而且跟教育行业不相干的朋友都可以给予反馈意见,只要教师自己需要或者社交网络中的人愿意。这是传统的教学反思难以实现的。

  2.微共享和聊天

  通过聊天工具等社会性软件进行分享、交流和学习。社会性软件是指一类基于互联网强调协作与交互的工具,它将技术和人际交流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是Web2.0的重要组成部分[5]。常见的社会性软件是微信和QQ。通过微信和QQ,教师可以跟需要的人群随时进行教学反思,进行深入的互动交流。同时,微信和QQ除了分享和聊天功能,还内置了朋友圈类的社交网络,教师通过智能终端设备在需要的时候接入互联网进行所需要的教学反思,这一社交化的教学反思学习过程可以实现线上和线下的无缝对接。

  3.博客和微博

  利用博客和微博,教师可以方便地书写教学日志,并进行管理,还可以选择把教学日志发布到网络上与其他人进行信息分享。借助博客和微博,教师可以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进行有效的信息交流互动,实现信息的互补。

教师教学反思4

  通过这一个学期的教学,我感悟到教和学之间的互动性的重要,师生间平等民主的探索与交流,推动了我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历史的乐趣和意义。“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学相长”,“我与学生共成长”,一个学期即将结束,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将一如既往地严格要求自己,刻苦钻研教育教学,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为学校的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

  时间在紧张、忙碌而又有序的教学工作中飞快地流逝,转眼又到了学期末。回顾一学期来的历史教学工作,收获颇多,现总结如下:

  (一)教学任务完成情况:

  本学期按时完成了高中历史必修II(经济史)的教学,共八个单元二十四课的内容,涉及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二)主要措施:

  1、想方设法多方面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认真备好每一节课。

  因为所带五个班既有中等班,又有差班,所以备课时就必须得全面照顾,备教案备教法更得备学生!认真写好每一节教案,并主动与同行切磋;课前先梳理出本课的教学思路,明确重难点;课后及时反思,争取下一节课有进步。

  2、努力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发挥自己抑扬顿挫的语调优点和形象精炼的语言优势,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利用讲故事、编顺口溜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认真扎实地落实每一个教学环节。

  备好课自不必说,

  另外,上课时做到了线索清晰、层次分明;作业布置有针对性和层次性,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并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辅导时面向全体、关注个别,避免了只重视优生忽视后进生的'思想和做法,甚至还给予后进生更多的鼓励和支持。

  4、重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我有意识地在每个重要的知识点上,教会学生从不同角度设置不同类型的问题,并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养成提出问题的习惯。另外,在每个单元结束后,我都会指导学生理清历史线索,根据教材的写作思路把握史实与史实间的逻辑联系,用书面形式将历史知识结构整理出来,并将优秀的在各班进行交流,使学生在学习中重视学习方法的探索与总结。

  5、积极参加学校各项教研活动。

  本人常听课以取长补短;积极参加备课组的各种活动。同时还注意在网上搜索相关课件资料,听网络课程。另外,平时还有心积攥一些资料,准备相关课题的深入研究。

  (三)已完成的目标:

  1、相当一部分学生已养成学习历史的良好习惯:能做到课前预习;

  课堂上积极举手回答问题;有问题能及时问老师;做作业也很认真,错误之处能及时更正。

  2、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学习历史的能力:能主动提出一些问题;

  能自己建构知识体系;能独立完成一些课程的学习;能客观分析历史人物。

  3、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去充实自己的写作文库。

  在讲解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尤其是领导人民进行经济建设时,我渗透了对这些史实的运用,帮助学生完成了写作文库的充实。

  4、对学生进行了良好的德育教育:通过的历史文化、经济等成就的讲授,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进行了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教育;进行了优秀品德和高尚情操教育,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觉悟。

  总之,历史教学工作是一项很有趣却又需要很多付出的工作。我在教学工作中感受到了乐趣,也觉得需要更多的付出。我会舍得这份付出来淘这份宝,争取在这一领域有不斐的收获。

教师教学反思5

  1、学生问题意识薄弱,不能提出问题或不善于提出问题。传统地教学模式使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造成学生不善于思考,思维惰性大,问题意识没有表现出来,处于潜在状态,不能让教师在课堂内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学习化学在缺乏问题的探讨时,就会使得教师的教学处于盲目性和无针对性,收效不大。

  2、现在的课程新教材表面上看越来越简单,学生拿到课本自己都能看懂。而实际中考的难度并没有降低,反而有加大难度的趋势。众所周知,我国目前的教育体系仍然围绕着中考、高考的`指挥棒转,进入什么样的高一级学校还是分数说了算。如果完全按照课本讲课,无异于在误人子弟!所以我们常常将老教材的部分内容掺入进来,费时又费神,学生又不理解,认为是在加重学习负担,造成学生跟教师之间难以达成共识,与事无补教学很难顺利进行,影响教学效果。

  3、新教材对教师的要求很高,要求教师懂得很多方面的知识,例如,环保治污方面、工业制造加工方面、冶铁炼钢方面、人体生长发育方面、营养学方面、化学物理新领域方面等等,我们常常感到自身仅有的知识已经陈旧、老化,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需要。许多时候我们的教学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老教材、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和牵制,对学生的学习难以起到“导航”作用。

  总之,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教学的总结,它不但能丰富自己影响别人,而且能推动教育教学教研蓬勃发展。教学反思好途多。

  初中化学教师教学反思3

  课堂教学中的情感交流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中一直提到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要在学科教学中适时渗透情感目标。我一贯认为并不是只有班主任才有责任和义务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每一位老师都应当注重对学生的情感交流,特别是对后进生的关爱。我经常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教育,从他们身边的事说起,从他们所见所闻说起,不和他们说空话、讲大道理,而是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学校对他们个人的重要,力求在给学生教授学科知识的同时辅以学生一个健康的心理和积极向上的态度。

  我发现,在课堂教学中适时进行情感交流,拉进了我和学生间的距离,学生变得喜欢老师继而喜欢所教的学科,老师也能发现学生中的闪光点和可爱之处!但同时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老师和学生不能走得太近,微笑不能太多。这样才能使得学生敬畏老师。否则,学生就会不听老师的话。布置的作业不做,该课前预习的也没有管。一句话,老师应严厉一些。

教师教学反思6

  一、反思思品课堂应该是自主、合作、探究式的课堂。

  教学过程是师生间共同参与、交流、互动的过程。说到根本上,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要让思品课堂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堂,就必须牢牢树立学生为主体的观念,摒弃填鸭式、强行灌输的教学模式。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教学形式,把主动权交给学生。那么,自主、合作、探究就是一种很好的教学形式。教学中教师要做到1、转换角色,教师由教学过程的操作者、主宰者变为引导者,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学习的主人,在此,教师的引导可以通过创设情境、选取典型材料、设计学生活动以及有针对性的问题等形式来发挥作用,让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遵循问题解决式的思路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例如:《隐私受保护》这一课主要围绕“怎样保护自己的隐私和怎样不去侵犯他人的隐私”这一问题展开讨论,为此我采用一些生活中的侵犯隐私现象,让学生展开讨论,妈妈能看子女的信封吗?为什么?能偷看朋友的qq聊天记录吗?能公开同学的日记吗?等等,让学生们辩明是非,弄清楚什么是侵犯他人隐私的行为,再进一步举些具体的事例让学生们一起讨论分析,寓理于例中,学生就自然会主动到书里寻找理由,寻找法律根据,并互相交换意见,合作探讨,最后解答。这样,学生在案例分析过程中、一个个问题的引导下分小组进行合作探究、交流,达到心灵的碰撞、情感的升华,从而提高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充分发挥了引导的作用。要注意的是教师的引导不能忽视知识点的及时生成和知识网络的构建,以便使学习更加有效。2、充分相信学生,全方位放权。学生能自学的知识留给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有能力回答的问题留给学生自主思考作答,学生不容易回答的问题放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总之,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培养阅读习惯、独立思考精神和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总结概括的能力。3、丰富教学形式,可采用自主式、讨论式、辩论式,记者采访、小品表演等形式,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二、反思思品课堂应该是情感化的课堂。

  曾记得索利特尔富在他的《教育心理学》中说到:无论何时何地,对学生多一分期待、多一分认真、多一分信任、多一分鼓励,他们同样会给我们多一分的惊喜!我想这就是师生之间的一种情感的`交流,这种交流也只有在平等、民主的氛围中才会出现。由于这种交流,学生也会“亲其师而信其道”。明白了这个道理,在课堂教学中我会时刻提醒自己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以平等、民主的态度、方式和情感去了解学生、关注学生。例如:在以前的教学中一上课就板着脸批评、数落学生的现象经常出现,这样很容易使自己和学生间产生距离感,互相无法靠近。所以,在一节课的开始我试着采用鼓励性的语言、微笑的表情去激励学生,感染学生,使学生情感愉悦,精神振奋。除了此种交流之外,我还学到了在不同的情境下给学生送去不同的眼神:当发现有学生注意力分散时,用目光去暗示、提醒;当学生回答问题时胆怯、畏缩,用目光去鼓励、支持;当学生犯错误时,目光应严厉而诚恳;当学生有所进步时,应换成赞许、信任的目光。特别是对一些后进生切忌用鄙视、厌恶、轻蔑的目光对待他们,那会损伤他们的自尊,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换之用一种期待、信任的目光让他们看到希望、增添力量。现在的学生有鲜明的个性,丰富的情感,他们需要理解,需要渲泄,需要沟通。把课堂看作情感交流的场所,用自己良好的情感激发学生说真话,培养学生强烈的爱憎、好恶之情,点燃学生思想的火花,唤起学生探索真理、积极向上的欲望是我们教师神圣的使命。再者教师在上课时微小的动作也能消除与学生间的距离。如布置学生分组讨论后,我不要站在讲台冷眼旁观,而是来到他们各小组,认真听,参与其中,有必要时可以在组内发言;看到学生开小差,可以拍拍他的肩,摸摸他的头,暗示其改正;上课与学生谈话时,要上身略有前倾。要让学生知道老师是真心真意地对待他们,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大大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三、反思思品课堂应该重视及时有效的评价。

  “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鼓励和信心的教育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我们每个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赞扬,初中生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自信,他们也不例外。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学会赏识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和鼓励;应拿起表扬的武器,帮助学生维持积极的情绪,树立我能行的信心。

  在我的日常教学中,有的课堂评价语言形式过于单一,只是简单的重复着“太好了!”“你真棒!”“你读的很好!”到底好在哪里?评价很笼统,针对性不强,缺乏一定的导向作用。要使课堂评价真正具有激励作用,要求教师课堂采用多样、灵活、生动、丰富的评价语言,杜绝笼统模糊、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评价,并对课堂评价用语提出了具体要求,课堂上抓住学生的不同特点,给学生一个具体的、恰当的评价,即:要有针对性、启发性、真实性、引导性、激励性、艺术性等。

  四、反思思品课堂不忽视学法的指导。

  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在教师指导下得以充分发挥的。因此,教师的教学不仅是“授之以鱼”更重要的是“授之以渔”。每位教师除了对教法的研究外,还应更要注重对学生学法的研究。经过反复实践和探索我得到以下启示:

  (1)具体指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如对初中政治材料分析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是:第一步,审问题,抓关键信息,确定“题型”。第二步读材料,抓关键词句,分层,确定“主题、中心、方向”。第三步,回扣教材,找到相关的原理或观点,确定“结合点、知识点”。第四步,组织答案,再确认“题型”。思路开拓的方法是:围绕材料反映的中心问题打开三条思路:1、为什么?(原因)2、怎么样(意义或影响)3、怎么办?(措施方法)

  (2)通过典型训练题的典型示范作用,具体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学生只有掌握了解题的技巧、方法,才能在知识的海洋中如鱼得水,游得轻松、畅快。

  以上是我教学实际所谈的几点认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探索思品课堂教学,努力向有效课堂这一目标迈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集思广益,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我想只要我们教师遵从新课程理念,认真钻研教材,选择灵活多样、切合实际的方法,就一定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一定能够上好思想品德课。

教师教学反思7

  一次教学观摩活动,主题是“有用的调味品”。幼儿兴致很高,纷纷选择食物加入调味品,然后品尝自己调制的食物。教师随之与幼儿进行交流。

  师:你加了什么调味品?吃起来怎么样?

  甲:我在西红柿里放糖了,好甜!

  师:是呀,放了糖更好吃了!

  乙:我放了沙拉酱,真好吃!

  师:是呀,调味品真好!

  (许多幼儿说自己放的调味品好吃,教师都积极回应,给予充分肯定。)

  丙(小声地):不好吃的,好酸!

  (几个幼儿也接连应声说自己的调味品不好吃,“好成”、“好辣”……教师看看他们,没有任何反应,顾左右而言他。)

  师:我们再尝尝别的调味品吧

  (幼儿再次操作。)

  从教师与幼儿的交流中,我们发现教师对幼儿的言语有截然不同的两种反应:对一些幼儿的言语积极反馈,而对另一些幼儿的言语却充耳不闻。是没有听见吗?

  带着疑问,我仔细看了教案,顿时明白了。原来活动目标的第一条是“让幼儿感受到调味品能让食物变得好吃”。看来是这个“指挥棒”在起作用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教师念念不忘活动目标,以目标的达成为最终目的,因而在活动实施中尽量避免节外生枝,极力促使幼儿直奔目标。

  那么,这些“逆耳”的言语真的有悖于目标吗?未必!调味品能让食物好吃,不假,但有前提:调味品必须使用得当。那些“逆耳”的言语给出的信息是:调味品如果使用不恰当,食物就不好吃。这不正是从另一个角度对目标的探索吗!为什么教师听着觉得不顺耳呢?因为教师片面追求目标的实现,没有准确地理解与把握目标的内涵,因而把这些有价值的言语看作背离活动目标的、没有价值的、不和谐的音符。

  现实中,这种情况并不少见。教师往往会积极回应顺耳的言语,而对逆耳的言语听而不闻,甚至表示不满。无怪乎有人说,“在教育活动中,儿童很多时候在附和老师。老师希望他们说什么,他们就努力说什么,以求得到权威的认可。”

  教师听不见的病根在哪里?就在于片面追求目标,只见目标、不见幼儿,急于寻求符合标准的答案,千方百计牵着幼儿顺应目标。这导致“预设”与“生成”势如水火,活动中闪现的`生成“火花”也被无情地扑灭。

  提倡目标意识有其积极意义,但把握不好也有一些负面作用,如一切围着目标转,过分追求目标达成等。那么,要不要关注目标呢?回答是肯定的,但决不能片面地理解。

  一不能死扣目标。既定目标终究是预设的,还需在活动中检验。检验的依据就是幼儿的反应。教师要从幼儿的实际出发,及时修订目标顺应幼儿,而不是强求幼儿符合目标。

  二不能目标在前,幼儿在后。教师不能片面以目标的达成为“终点”,而应该“幼儿在前,目标在后”。也就是说,目标要来自幼儿,追随幼儿,顺应幼儿。

  三不能片面评价活动的成败。评价是杠杆,起导向作用。目前,对活动的评价往往以目标是否达成为基点,以成败论英雄,这导致教师唯目标是从。因此我们要改变这种评价取向,关注教师对活动的组织和把握,对活动中“生成”价值的捕捉和利用,以及对幼儿行为的引导与反馈。

教师教学反思8

  现在使用的小学美术教材浙教版从三年级起就设有中国画课,可小学生一般都没有国画基础,要搞好小学的中国画教学,找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有效途径就很有必要。国画是视觉艺术,是要求通过眼镜观察、用心感悟才能学会的的技艺,而且,观察能力是一切记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基础,学生只有对事物进行细致的观察后才能形成信息反映到头脑中。因此,我在国画教学中就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为重点,让他们在观察中探索、学习。

  通过几年的教学探索,我总结了“笔墨练习→临摹作品→实践创作”这条行之有效的的教学方法。

  “笔墨练习”,是指用笔用墨的练习。通过正确掌握毛笔的中锋、侧锋、逆锋、顺锋、点饰等笔法,通过墨色的浓淡、干湿的变化及相互渗透晕染,通过简单物象的表现及组合的反复练习,使学生逐步了解笔墨练习的含义,掌握用笔墨造型的基本方法。用笔、用水是学生学习水墨画的难点,用墨、用色也是比较难掌握,这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技巧在学习,虽然难学,但是配以儿歌,也就变得简单多了。配合学生水墨画教学的儿歌有许多,这在前面案例中有所体现,不再赘述。在一系列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儿歌配合训练中,学生掌握了工具材料的'正确使用,学会了画水墨画的方法。通过儿歌配画、绘画背诵结合的教学活动,学生无论是在智力因素还是非智力因素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水墨技法的运用和巩固也是相当有效。

  “临摹作品”是大多临摹国画大师齐白石等人的作品,这是为了让学生学习借鉴大师的绘画技巧,以提高自己的绘画表现能力。小学阶段的中国画教学,一般都是以临摹形式出现的简单物体居多,如蔬菜、瓜果、动物、山石树木等。我一般指导学生先画什么,该怎样下笔去画,再画什么,又该如何表现,并在对开宣纸上清楚地演示作画全过程,学生就比较容易掌握正确的临摹方法了。

  “实践创作”有助于对所学国画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与巩固,它是绘画技能与创造才能的综合体现。创作前,我要求学生认真仔细地反复观察一些事物形象,如带学生去郊外观察河边的垂柳、秦淮河岸边的小船、池塘的荷花,看远山的延伸以及山外有山是如何婉蜒连接的等等,并且要求学生直接用笔墨画一画。平时还要求学生画一些家养的可爱有趣的小狗、小鸡、金鱼等,以提高学习兴趣和为创作收集更多更广的资料素材。然后,我再引导学生构图,黑的山、白的昼、浓的烟、淡的雾、轻的云、重的山等,这些生活的理解与感悟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的国画知识与技能,将自己的观察与丰富的想象,十分生动的迁移到水墨作品的表现中。果然不少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创作出内容丰富、童趣盎然的少儿国画作品。如《丰硕图》、《丝瓜》等等,这些画形象简单生动,别有情趣。

  由此证明:“笔墨练习→临摹作品→实践创作”,不但对小学美术的中国画教学将起到积极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国画这一我国特有的民族文化艺术为更多的人从小学习,找到了一种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

教师教学反思9

  本课时是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内容中等量代换的知识,其目的是向学生渗透一些初步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方法,并用这些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生活问题和数学问题。鉴于此,这节课在设计和教学中始终体现了:

  1、整节课有一个鲜明的探究主线和层次,如引新课主线是从曹冲称象引出等量可以替换,由直接替换到间接替换,在互换中由重量相等的互换,到学生自身认知需要激发出的价值互换,由水果在天平上的互换平衡,寻求出等量代换问题的解决规律。教学全过程是以问题为核心组织开展学习活动,并把问题隐含于具体的教学目标完成之中,激发了学生对问题探究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2、充分挖掘了教材的内在因素。一是考虑到了学生初次接触等量代换思想,在运用教材中,用换字入手,化解学生对等量代换的陌生感觉,同时又充满了趣味。

  3、把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机结合,融为一体,从而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提高教与学的效率。让信息技术帮助学生感知知识形成过程,突破教学重点。小学生的记忆能力很强,但理解能力欠佳。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只满足于让学生记一些知识点,而不关注他们是否真正掌握了其内涵,学生们就会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尤其对那些比较抽象的学习内容。为了帮助学生克服在原有的认知结构基础上,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过程中存在的困难,我在使用常规教学手段教学的同时,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动态图像演示技术,利用媒体信息传播的丰富性、形象性和生动性,将比较抽象的知识加以直观地显示,以其较强的刺激作用,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本质属性,促使他们了解掌握相对完整的知识形成过程。如:把用所有的替换过程用电脑形象地演示出来,使学生形象地感知等量替换。从而在脑中建立等量代换的表象,进一步理解该如何进行等量代换,从而比较容易的理解了这个学习的难点。

  4、练习的层次安排合理。由一个开放题为综合练习,第一层次为找中间量,第二层次放开学生,给学生8只羊让学生到市场里去自由的替换,可能换到一种物品,也可能换到多种物品。然后逐渐把等量替换各替换消元相结合,让学生体会到等量替换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的广泛运用。

  但整节课由于只有20分钟,所以上的`时候在时间上没有处理得很好,由于担心时间不能很好的驾驭,所以给听课的专家们的感觉就是有点赶课,对所要教的内容学生掌握得情况应该不是非常的好,特别是在讲完例题以后的做一做中,我应该留一些时间给学生单独的思考,而不是就像对答案一样很快就过去了,等量代换对于学生来说还是一个新的内容,就刚刚来时的一个例题讲解他们还没有完全的理解,所以作为他们的老师就要充分地考虑到他们接受事物的规律,应该要留时间给他们思考。这样他们就会掌握得更好,这堂课的教学也会显得比较扎实。在从一个环节过度到下一个环节的时候显得有些僵硬,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对课堂的驾驭能力这一块还要好好的下功夫。对于自己在课前准备好的很多东西怎么在课堂上有时候就显得不自然呢?我想这一定于自己备学生这一块做的不够是有很大关系的。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一些反思。

教师教学反思10

  这篇神话传说讲的是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课文脉络清楚,分三个部分,把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的过程描写得非常清楚。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辟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注意文章在表达上的这些特点,使学生认识神话这种文学体裁,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的丰富想象力。

  在教学“化生万物”这一环节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想象训练活动

  师:就在临死前,盘古还化生出了世间万生物。(出示图片),看,这就是盘古给我们创造的.宇宙的美好样子,对照课文读一读,再给大家介绍一下盘古创造的美丽宇宙。

  师:盘古开天地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不是真实的故事,那么人类为什么会编出这样的神话呢?从中你又有何想法呢?

  生:那是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生:人类的想象力很丰富。

  师: 现在存在的好多东西传说都是盘古身上化生而来,你能再想象一下吗?

  生:他的毛发变成了天上闪烁的星星,装点着夜空。

  生;他的骨骼变成了千姿百态的石头。

  生:他的牙齿变成了一颗颗耀眼的珍珠。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发挥想象力,仿写一段小练笔,效果不错,也使学生的想象能力得到了一次训练。

教师教学反思11

  备课,是教师创造性的劳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钻研教学大纲及教材,要查阅资料、要确定教学目的、要选择适当的课堂教学类型。要考虑教学方法。要设计编写教案,还要借鉴相邻、相关学科的教学经验,更要研究国家教育的全局形势……可以说,教师课上的一言一行,是以课下的精心准备为代价的。

  备课是否能达到教学中教师所期盼达到的目的.这就要看教师是否做到了有的放矢。即:是否做到了对学生的思想情况、年龄特点、音乐素质、能力水平、班风纪律等情况了如指掌。是否有针对性地采取了相应而适当的措施。所以说,备课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不能离开了解学生这个重要基础。

  在备课中,只熟悉课本教材是不够的,往往还需要把范围扩大一些。翻阅书籍、网上查阅一些参考资料及借鉴一些相邻、相关学科的知识是很有必要的(如:教师用书、教学参考资料、有关的`文字资料、乐谱等)。参阅相关资料的目的,并不是要扩大教学的范围,而是要使教师高瞻远瞩,在教学中立于主动、有效的地位。分析教材是为了掌握教材的本质、弄清各项教学内容之间的有机联系,探讨、确定教学目的。

  要明确以下几点:

  让学生学什么?

  掌握哪些知识技能?培养哪些音乐能力?

  进行哪些思想品德教育?

  分析教材也是为了深入浅出地进行教学。所谓深入,就是抓住教材的本质及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对关键性的问题进行透彻地分析;所谓浅出,就是把深奥难懂、难于掌握的东西用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办法使学生掌握,要做到这一些,教师必须吃透教材、勤于思考,提高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

教师教学反思12

  一、从生活经验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了一个学生熟悉的情境,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情景中发现问题,使数学知识生活化,生活数学化,使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身边。在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时让学生用三根小棒围成一个三角形,然后捏住对角用力拉,再用四根小棒围成一个四边形,再捏住对角用力拉,通过比较学生得出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紧接着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实例。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有较好的掌握了新知识。

  二、在操作活动中体验探究。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新课程倡导的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让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体验探究。在上课前让学生每人剪一个任意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量出每个三角形的三个角的度数,三条边的长度。教师根据学生测量的数据,进行板书,让学生分组观察讨论,有什么发现,从而得出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是180度和三角形任意两条边的和一定大于第三条边这两个特征,从而使学生在充分的操作活动中感知、体验,经历了探索数学知识的全过程,以外在的动,促进了思维内在的`动,使认知更为完善,促使了学生的知识的主动建构,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数学问题的能力。

  三、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索新知识。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亲身实践”是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我改变了重教师“讲”知识,轻学生“构知识的教学模式,把教师指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作为这节课的主旋律。使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到了实处,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本节课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学生思维深刻性、广阔性可以得到锻炼。

教师教学反思13

  这天一年级的第一堂音乐课,我们学的是《你的名字叫什么》,在课前准备的过程中,我就走到孩子们的中间,在坐的的小朋友面前,竖起大拇指,这一竖,引得其他小朋友立刻坐得端端正正了,在课的一开始,我对孩子们说:“以后,你们的音乐课,就由我来做你们的音乐老师了,你们想认识我吗?”“想!”,“既然我们上得是音乐课,那么,老师想透过音乐的方式来介绍我自己,你们可要听好了,我叫于老师,我叫于老师!(同时,在黑板上板书节奏:___下面,我想认识一下我们的小朋友,那么你能不能学着于老师,用音乐的方式来介绍一下你自己呢?”一下子,十几双小手高高举了起来,我叫起一个学生,轻轻对她唱着:“你的.名字叫什么?”她高兴地拍手说:“我叫___,我叫___!”,于是,我又唱着《你的名字叫什么》的最后一句对她说:“你的名字真好听!”同时,奖了她一个笑脸,这下,孩子们可激动了,个个把小手举得高高的,经过一番“开火车”后,孩子们基本上把这首歌曲在无形中学会了,之后,我对学生说:“因为我们上的是音乐课,以后我们就要用音乐的方式来进行上、下课问好,你们想学吗?”“想!”一声高过一声!忽然有个声音说:“哇,音乐老师好厉害啊!”当我们经过比赛、游戏等过程学完上、下课问好及“静坐”音乐后,我们的下课铃声在不知不觉中响起来了,课后,有几个孩子跑来对我说:“于老师,你真厉害!”呵呵……这些孩子,一句“甜言蜜语”,竟让我一下子有点“飘飘然”了!这天的音乐教学真得让我很快乐!

教师教学反思14

  “思之不慎,行而失当”反思意识人类早就有之。“反求诸己,扪心自问”、“吾日三省吾身”等至理名言就是佐证。而当今社会反思已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何况作为教师,在教学中也应适时反思教育的得与失,消去弊端,得教益。今年,我担任初三英语教学工作,目前复习工作已基本结束,就此,我作了以下反思。

  一、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由于初三英语教学的特殊性,我的讲解基本上还拘泥于教材的信息,而开放型的、能激发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和发散学生思维的课堂比例还较小。在课堂教学中,有时缺乏用心有效的师生互动,部分课时过于注重讲授,没有以精讲精练的要求正确处理好讲与练的关系,导致教与学不合拍,忽视对学生的基础、潜力的关注。

  2、课堂教学不能针对学生实际,缺乏“备学生”、“备学案”这一必要环节;对教材的处理和把握仍然拘泥于教材,没有进行有效地取舍、组合、拓展、加深;课堂教学没有真正做到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点、中考热点和中考难点的渗透,学生原有的知识不能得到及时、适时地活化;课堂密度要求不足,学生参与机会少、参与面小;课堂留给学生自疑、自悟、自学、自练、自得的时间十分有限。

  3、对中考的研究不够,对中考的考试范围、要求、形式、出题的特点及规律的了解不够明确,在课堂教学中依靠于复习资料,缺乏对资料的精选与整合,忽视教师自身对知识框架的主动构建,从而课堂教学缺乏对学生英语知识体系的方法指导和潜力培养。

  4、课堂设计缺乏适当适时的教学评价,不能及时获悉学生在课堂上有没有收获,有多大收获等学情;课前设计“想教学生什么”,课堂反馈“学生学到什么”和课后反思“学生还想学什么”三个环节没有得到最大程度上的统一。

  二、学生英语学习存在的问题。

  由于课堂教学中以上问题的存在,学生的英语学习与复习出现了许多问题。

  1、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自信心和学习动力;在英语课堂上不用心参与,缺少主动发言的热情或根本不愿意发言;另外,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听新课时跟不上老师的节奏或不能理解教师相对较快的指示语。

  2、学生对英语课堂知识的掌握不实在、理解不全面,课外花的冤枉时间多;而大部分学生对书本知识不够重视,找不到英语学科复习的有效载体,不能有效的利用课本,适时地回归课本,英语复习缺乏系统性,英语学习缺乏主动性。

  3、部分学生缺少教师明确的指导,在复习时缺乏系统安排和科学计划,或者学习和复习没有个性化特点,导致学习效果不明显。

  4、基于以上状况,我认为作为学生中考的把关者,初三英语教师首先要有正确地意识,应充分认识到:一节课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资料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或者学生学得很辛苦,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能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提高:

  1、教师要有课堂效益意识。有效的媒体手段有助于课堂容量、密度和速度的提高。尤其是在复习课堂上适当地使用多媒体手段,不但能够活跃课堂,更能提高学生的参与面,短、频、快的大容量课堂节奏能有效的吸引并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从而最终提高学习的听课效益;其次,课堂效益意识还体此刻教学的设计中要充分为学而教,以学生如何有效获取知识,提高潜力的标准来设计教学。课堂设计要有助于学生在课堂上用心参与,有助于他们有效内化知识与信息,复习过程中要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教学中恰当地渗透中考的信息,拓宽教学资料。

  2、英语课堂上教师应及时有效获取学情反馈,有效地进行课前回顾,课堂小结等环节的落实。为有效地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益,教师还能够制定科学的、操作性强的、激励性的英语学习效果评价制度,坚持对学生的听课、作业、笔记等方面进行跟踪,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复习状态与状况,以便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做出针对性的调整。

  3、注重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要切实抓好备课这一环节,即备课要精,练习要精,作业要精。同时,我们要用心进行教学反思,由教师自我及时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强调基础知识的学习。教师要突破现行教材的局限性,在重点语法项目上有系统的强化训练。在句法上不能拘泥于传统的语法层面,要搜集材料,适当拓宽。

  4、要强化分层次教学与辅导,透过分层次教学和辅导提升学生的成绩,从方法上,要抓住学生学习的薄弱点,区别不一样状况,有针对性辅导。从策略上,加强学生实际问题的研究,做到缺什么、补什么,从对象上,要重点关注学科明显薄弱的学生,采用教师定学生、师生结对、辅导等有效形式使学生随时能得到教师的辅导和帮忙,从而切实提高学生成绩。

  三、复习中应注意的几个原则:

  一是抓住课本,有效复习。教材和教学大纲是考前复习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因此,在复习时,教师和学生都应认真学习并充分理解和准确把握教学大纲中对基础知识与潜力的要求。

  二是系统归纳,分清脉络。在总复习时,要突出一个“总”字。应对上千的单词,成百的短词和词组,几十种句型,透过复习,要使学生对初中三年的英语学习有个总体的、概括的印象。大到语法项目,小到具体的知识点,使学生脑子中有清晰的框架和资料充实的“网络图”。

  三是专项练习,有的放矢。对于以往总复习暴露出来的问题,教师应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题讲解与训练,搜集、积累学生平时在各方面出现的错误,逐题突破。

  四、复习提示和推荐。

  在复习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学会整理错题,把试卷和做过的练习题里的错题整理出来,专门抄写在一个本子上,及时订正反馈。教师要加以选取,并要求学生有选取性地做基础知识练习,让学生走出题海。关于阅读理解,此刻出题资料越来越接近生活,因此,学生复习时应加强阅读量、提高阅读速度,广泛接触各种题材、体裁的文章,拓展知识面,同时要有意识地积累各种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技巧,从而可减少中考时的答题失误。

  总之,中考英语复习阶段十分重要,复习能够查漏补缺,能使知识到达系统、全面。虽然我们已经逐认识到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和对学生指导的紧迫性,但是离相对满意的初三英语课堂的目标还存在必须的差距。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地更新理念,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潜力,为学生的英语发展和简单应对中考作出更大的努力。

教师教学反思15

  本课的教学的目的是通过通欣赏图片、照片了解窗子的结构和组成部分及形状。学生根据想象,运用不同的绘画制作方法表现窗外的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大自然的情感,培养学生对立体造型设计的兴趣。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鼓励学生运用绘画或制作的方法表现窗外的景色。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启发学生想象表现窗外的景色。

  针对本课的目的、重点、难点和学生个性特点,我设计了本课的教学过程。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出示学校和所上班级的窗景照片,使学生产生学习欲望。

  2、讲授新课,激发想象,享受创造。

  首先让学生通过班级的窗景照片了解窗子的结构。再请学生谈除了常见窗子的样式,你还见过哪些样式的窗子。课件出示窗子的`样式,开拓学生的视野。接着启发学生想象,创造景色。我请学生谈透过窗子经常能看到的景色。再通过欣赏课件出示景色图片“四季的变幻、日夜的更替”启发学生进行想象,想象透过窗子想看到的景色,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最后学习制作方法。通过分析范画,引导学生分析运用的表现方法有a、绘画b、剪贴。明确作品中运用不同方法采用的技巧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3、作品展示,体验成功。

  4、拓展延伸,审美提高。

  教学反思:

  1、在前两个环节设计中利用多媒体展现的照片和图片,确实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突破了本课的难点。而且,这次的课件是我自己制作的,这对我而言是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一大提高。使我感受到多媒体教学有利于美术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浓厚兴趣。多媒体将图形、图像、文本、视频、声音等,经过处理后再生动地表现出来。它的视听结合、动静相宜、感染力强的特点,使往日呆板的教学形式变得丰富多彩,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欲望和情绪,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本课的层次性很清晰。特别是能通过分析范画,使学生在观察、分析中了解到可以采用不同的表现方法进行创作,解决本课的重点。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能力,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应注意使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3、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本次的教学评价不到位。特别是最后的总结性评价简单、仓促。课后反思使我认识到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一是重视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二是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教师除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外,更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

  4、通过这次教学,还使我看到在平时“学生如何合作?”训练不到位。在课堂中,出现一种表面上的“假热闹”,实际上“活而无序”。有的小组两三个人同时抢着发言和制作,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谁也不听谁的;有的小组始终只有一两个人发言和制作,其他人一言不发,只是心不在焉地坐着;有的小组借此机会闲聊、说笑甚至干别的事。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小组合习的规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所以,要从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和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入手,养成合作习惯,避免不必要的争论和争吵。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教师应加强研究,努力探索,不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教师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教师教学反思03-10

教师教学反思08-25

教师的教学反思12-28

有关教师的教学反思02-13

教师个人的教学反思02-12

生物教师的教学反思03-25

高中教师教学反思03-02

教师功的教学反思02-16

教学反思对教师成长02-18

教师的个人教学反思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