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潭》教学反思

时间:2023-06-13 12:22:09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日月潭》教学反思(集锦15篇)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日月潭》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日月潭》教学反思(集锦15篇)

《日月潭》教学反思1

  这篇美丽动人的传说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日月潭的秀丽风景、两位英雄的义举,还有那一处处留白带给学生的思考,拓展学生思维想象的空间。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大尖哥和水社姐取得金斧头和金剪刀的来之不易,我也是采用了清风雅韵一样的说话训练内容,学生通过想象说话,把原来抽象的“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千辛万苦”变成了一幅幅具体生动的画面,学生在理解时也更立体一些。着实感受到两位英雄得到金剪刀和金斧头的.艰难,对两位英雄更是充满了敬佩之情。

  文中的训练点还可以挖掘,比如英雄在海底与恶龙决战三天三夜的情况,我想一定是充满了惊险和刺激;英雄变成两座青山后,乡亲们的感激场面;游客来到日月潭,听了这个故事后的想法……课文中的留白成为课堂上的亮点。

《日月潭》教学反思2

  《日月潭的传说》一课上完了,回顾自己的教学设计、下面我对照自己的教学课堂,教学过程谈谈自己教学感受和反思。

  有获得:本篇课文故事性强,学生很容易读懂,不需要逐段逐句讲解,而且在上课之前已叫学生预习,本课上的是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学会认读本课的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水社姐和大尖哥为民造福的形象。课堂上,我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认读生字词,通过词语连一莲读好这个动人的故事,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在课堂中引导学生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这个故事;在理解故事内容的过程中,重点抓文章的第三、四自然段,引导学生体会大尖哥和水社姐舍生忘死、除邪惩恶、为民造福的高贵品质,激发学生敬重为民除害的英雄思想感情,完成了我预设的教学目标。根据我布置的预习单和教学目标情况来看,学生的学习效果较好,比以前的课堂好多了,至少学生已过课文,读过生字,学生积极参与,所以课堂上还比较顺手。

  有不足:课堂上对学生的朗读能力的训练不够,文中恶龙与大尖哥、水社姐在道德行为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面对恶龙,主人公舍生忘死、挺身而出,善恶相争,课堂教学中,对引导学生理解“为民造福”一词的深刻含义还不是很到位。为此学生很难理解人物的.形象,在学生明白“为人民幸福而牺牲的人,虽死犹生,人们会永远记住他们的”之后,可以再继续追问一句:“在你的脑海中,有着哪些为民造福的英雄人物形象,能简单地为大家介绍一下吗?”这样,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应该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可我却没有这么问,另外,时间时间上把握不够。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地方给学生留下许多想象空间,教师可结合阅读教学,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想象训练。这样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能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更主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我却没做到这一点。

  本文是一篇传说故事,那么,学习完课文,要留在学生脑海当中的东西除了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外,还有什么值得留给学生的?我想还有很多,不仅仅是基于文本的一些知识,更重要的是充分引导学生的想象力,加强训练学生的语文组织和表达能力,让学生理解和体会语言文字的感染力,结合道德品质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日月潭》教学反思3

  《日月潭》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景色的秀丽和作者的赞美都蕴含于文章之中,隐藏于文字之下。为让学生欣赏到这里的秀丽风光,感悟到作者的赞美之情,我采用了“品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如品读第一段的第三句话。

  刚开始,学生只能浅显地感觉到这句话美,可是究竟是哪里美?却说不出所以然。这时,我让学生再读,读后看看图和画面,再来体会哪里美,学生就能感受到“树木茂盛”很美、“群山环绕”很美、“许多名胜古迹”也很美。并且学生还能用动作演示的方法来理解“群山环绕”这个难点词。这时再指导朗读就使“品”得以深化。教师的示范品读意在情激情中调动学生的兴奋点,使学生融入文章之中,使教师、学生、作者三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在“品”中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在

  “品”中培养学生的协作互助能力。

  除了引导学生品读之外,还利用模具演示的方法指导读。如第二段中对日月潭名称的来历的理解,就通过拼图的方式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在教学中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大大的湖,让学生们想像究竟有一个什么样的岛,把湖分成了日潭和月潭呢?学生们经过尝试后,虽不得其解,但却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必竟还是小有收获的。

《日月潭》教学反思4

  《日月潭》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描写景物的文章,作者以清晨、中午和雨中这三个特写镜头,展示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宝岛台湾和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开始,我引导学生从课题抓重点,学生提出很多疑问,于是我因势利导,让学生通过找一找、画一画、说一说、读一读等自己喜欢的方法,交流学习这篇课文,同时,在学生汇报时,以课件形式让学生深入理解感受日月潭的位置、名字由来、景色(清晨、中午、下雨);在学生品读时,配以优美的音乐,让学生读中感悟、读中探索、读中拓展,丰富语言积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我认为教师在确定教学策略时一定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学生的各种感官去影响学生,做到教育无痕,才能达到学习的目的。

《日月潭》教学反思5

  今天早上把小鬼们带到多媒体教室上课。在早读课时先让大家欣赏庐山瀑布的美景,学生兴致极高。我心里真是高兴,想着等到的新课一定会很精彩。心里充满自信。可没想到一节课下来,学生却不能集中精力听讲,做小动作的同学也很多,致使整堂课显得十分僵硬,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现在想想,可能是一方面自己心急,没舍得花时间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本以为学生面对课件里直观的图片资料,应该会像早读课时兴致高涨,可为什么反而提不起学生的兴致?是不是我在课堂上抛出的问题难度大?记得在讲读第二自然段时提出:为什么称它为日月潭?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应该就能回答得出来,可实际上只有一半同学能从文中找出原因。在讲读第四自然段时,要求学生反复读句子,用“——”画出点明景色特点的词语,结果连优生都不理解什么叫“点明景色特点”,更别说画出词语了。我只好临时改变教学设计,先讲解第一句话,结合图片,引导学生找出“清晰”这个词后,再让学生自主学习第二句话,结果还有近一半学生没找出“朦胧”。不知道学生是否因为这个节接触到的新词都比较抽象,难以理解,还是自己的教学方式不适合学生。对于那些抽象词语,我已找出图片帮助他们理解了,比如:群山环绕、茂盛、名胜古迹等,可是这节课就没能达到预期的精彩?

《日月潭》教学反思6

  这节课准备充足,课程安排合理,在教态及教师语言上有进步,教学设计也体现了一定的智慧,但是没有达到我想要的效果。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文,学生学完后应该会对日月潭有很深的印象,并且产生想去看一看的冲动。但是一节课下来,学生只是了解了文章所介绍的知识,却对文章的文字美没有多大的触动,我自己对这节课也是不满意的。与众多听课教师交流讨论后,得出一下几点原因,需注意:

  1.第二课可以不用教学录像的情境引入课文,而是通过自己的语言,或者是日月潭的传说来引起学生的注意。情境的播放应该放在第一课时。

  2.老师在学生自读课文时提得问题过多,可以缩减,而且已经突出日月潭在不同时间的不同特点。问题多了,就显得累赘了。日月潭的位置和来历这两个问题可以让学生读完后自己说一说,不一定要老师问。如“读完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这样学生就会比较自由得将这两个基本的问题解决了。

  3.读书形式单一。学生是跟着老师的提醒一步一步得读,而且形式多是“出示段落——分析重点词——读”,这样虽然方便了老师的课堂调控,却局限了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其实可以做一下尝试:“这篇文章很美,选择你喜欢的段落读一读,读完后和同桌一起讨论这段究竟好在哪里。”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

  是需要训练,不然学生会不知道应该怎样做。除了传统的齐读和分组读等,还可以穿插男女赛读,单人赛读,一提到比赛,学生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

  4.放得不够开。这是新教师的通病,因为不敢放手让学生发言,所以总是干预过多,总是希望学生的回答能够在自己的设想范围内。于是,忽略了学生的实际要求。讲《日月潭传说》的时候有的学生已经知道这个故事了,就可以让学生尝试着讲。

  5.组织教学形式单一。当发现学生开小差的时候,我采取的是“一二三,坐端正”的口号。这个口号对大多数的学生可以起作用,但是对某些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来说往往显得过于乏味。其实,可以采用语调突然转变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像薛老师说的一样,可以突然用很夸张的语气表扬做的好的学生。毕竟二年级的学生还小,夸张的语言更能让他们产生共鸣。

  6.点评语单一。无论学生回答问题或读书得好与不好,都应该及时得点评,而不是用“好”“不错”“很棒”等词语来概述。只有点评的及时和详细,学生才能够进步。他回答得哪里不足,也要提出。也可以让学生点评,“你觉得他刚刚说的好不好?”“你还有什么补充的吗?”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倾听能力。

  为了能够上好语文课,接下来的时间要针对以上几点多做训练,期望自己能够在短期内有满意的提高。

《日月潭》教学反思7

  《日月潭》人教版第四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类文章。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的代表性风景名胜,令人神往。课文描述了日月潭的位置、行政、名称的由来。还以清晨、中午和雨中这三个特写镜头,展示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宝岛台湾和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文章结构清晰,景美情浓,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观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使他们不仅感受到日月潭的美丽,还大大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宝岛台湾的情感。

  二年级学生很少有人去过台湾和日月潭,但有可能在课外书或电视上对那里有所了解。课前,我布置学生查找相关资料,是文本的学习得以拓展,并有利于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上课伊始,我首先播放课件,出示带生字、词语的水果,创设情境:热情的台湾小朋友拿出水果邀请我们去做客呢?瞧!宝岛台湾这么多水果,谁想摘下水果尝一尝呢?同学们一听,都来了兴趣,争先恐后的来摘水果,达到了复习生字、词语的.目标。

  之后,我又提出问题:想一想日月潭名称的来历?要求学生默读课文并且在书上画出答案。其实,学生们并不难找出答案,但我想学生们都没有去过日月潭,单纯靠朗读,并不能知道日潭和月谭的位置。因此,我利用课件,通过一副日月潭的图片,给学生指出光华岛和由光华岛分成的日谭和月谭。这样,学生不仅知道了日月潭名称的来历,而且就算是没去过日月潭,也知道了日谭和月谭的位置。

  在讲第三、四自然段时,这两段都是讲日月潭优美的景色,应注重朗读的指导,读出日月潭的美来。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个性化行为。遵照课标的精神,在整体感知环节,我让学生默读全文,找出自己感受到美德语句,和小伙伴读一读,并且交流一下“日月潭都为我们呈现出了哪些美?”能力强一些的同学他们能概括出“清晨、中午和雨中的美景”。这一环节的设计,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又能使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学习,初步感知日月潭的美景。而后,我又以一个问题贯穿了整个阅读教学:“在这些不同的景色中,你最喜欢什么时候的景色呢?”指名回答,学生先提出哪儿,就先讲哪儿。这部分主要采用了“品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如教学“清晨的日月潭”这一部分时,学生起初只能通过“薄薄的”“隐隐约约”等词语的表面感觉美,这也正是他们年龄较小,以形象思维为主。我想到只有直观形象的情境教学才能使学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障碍,获得感性知识,激发学习兴趣,所以我借助课件出示“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的图片”,让学生展开想象,所说看到了什么?让学生体会这种朦胧的美,学生在这优美的意境当中,欣赏着美丽的图画,学习兴趣提高了,这时再指导朗读就使“品”得以深化。

  当然,这节课还有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比如说在课堂评价的实施和运用中,我不能适时地为学生作出最适当的评价。当我让学生通过看图展开想象,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时,学生们说的很好,而我却没有及时鼓励他们。再有,文中让学生品读的句子较多,显得有点蜻蜓点水,不够深入,而且还浪费了不少时间,导致后面的时间紧,学生们搜集的课外资料没有得以展示。而且整堂课下来,感觉内容不够充实。第三,作为一名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机智表现得不够,突发状况难以把握和调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

《日月潭》教学反思8

  《日月潭的传说》讲述的是关于我国台湾省最大的湖泊——日月潭的一个动人的传说。年轻的渔民大尖哥和水社姐为了拯救日月,挺身而出,历尽艰险,降服恶龙,最后又化作青山守卫在日月潭两边的故事。

  《日月潭的传说》一课上完了,回顾自己的教学设计、对照自己的教学课堂,我审视着自己的教学过程。有获得:

  1、让学生在想象中理解,在想象中创造。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进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这篇课文中有许多地方给学生留下许多想象空间,我结合阅读教学,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想象训练。这样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能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更主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学习“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从阿里山的山洞里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这一句,引导学生想象,他们在行进的路上,是如何翻山越岭,披荆斩棘的?他们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么克服的?通过想象情境,更能感受大尖哥和水社姐不畏艰险、为民除害的精神。

  2、提领而顿,百毛皆顺

  如果“领”的设计合理、优化,可以从根本上克服阅读教学支离破碎、鸡零狗碎的现象,同时也能较好地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的精神。

  学生了解了课文懂得主要内容,对大尖哥和水社姐降伏恶龙,救出日月的过程已基本掌握,所以没必要再逐段(第3、4、5自然段)读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要求“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我认为,能抓住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朗读感悟大尖哥和水社姐的形象是这篇课文的重中之重。因此,我向学生提出要求:“你认为大尖哥和水社姐是怎样的人?请默读第3、4、5自然段,找出重点的词句来说说你的看法。”以此为“领”引导学生继续挖掘文本资源。

  不足之处:首先是课堂的驾驭能力还不强,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上还有欠缺;其次是在课堂评价的实施和运用中,我的评价语言不够丰富等问题。在以后的课堂中要努力改正。

《日月潭》教学反思9

  本周有幸听了蒋老师上的《日月潭》这一课,从这堂课中我看到了蒋老师的精彩和细心,让我受益匪浅。蒋老师的课完全按照我们沂南三小的“先学后导,自主发展”教学模式进行,实用、有效,课堂效率高。下面浅谈一下我的感受。

  一、教学目标:

  蒋老师揭示学习目标,表达简明、具体,学生一目了然:了解日月潭的位置、名称来历,日月潭的美丽风光。既有知识目标,又有情感态度目标;目标符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水平,不偏不高不低,符合课程标准及课本要求。

  二、教材处理

  蒋老师的课知识体系把握准确教学重点突出,教学难点突破,内容定量妥当,蒋老师将感悟日月潭的美景作为了一个重点,在学习这一部分内容的同时贯穿着词语的理解,朗读的指导,全面规划了教学任务,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朗读能力,加强了方法,应用,探究等方面的内容。

  三、教学过程:

  1、揭示目标,导入自然,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蒋老师都是从出示日月潭,日月潭的特点入手。

  2、蒋老师教学环节安排合理,教学的组织形式科学,结构严谨,节奏适中,蒋老师注重了利用课本插图向学生展示了日月潭清晨,中午和蒙蒙细雨时的不同景象。全班学生都积极参与整个课堂教学。在指导生字认读时,蒋老师利用了情景教学法,让学生观察屋内白茫茫的玻璃,理解什么是“朦胧”,并让学生回忆晴天时,透明的玻璃,对比理解文中的另一个重点词语“清晰”,调动学生感观,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语,激发学习兴趣。

  3、蒋老师注重了学法指导,学习习惯的.培养。

  如蒋老师的学法指导:

  日月潭在哪里?用“”画出,用“”画出你认为美的词语或句子,目标明确,有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习惯的培养。

  整节课中,全体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态度端正,能快速明确学习目标,紧张地读书、练习、讨论。蒋老师的班级学生常规训练得很好,师生配合默契,学生学习认真,秩序井然。

  四、教学效果

  蒋老师的课教学效果好,当堂训练的内容学生都能较准确地完成,每个学生的知识,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真正做到了有效教学。

  如要说缺点的话就是学生动手练习的时间有些短,能让学生动手写一写,更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总之,这堂课都上得很成功。

《日月潭》教学反思10

  今天筹备了一周多的日月潭这一篇课文终于讲完了,俗话说丑媳妇迟早见公婆。讲完以后信心全无。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我要吸取教训总结经验,积极备好下面的课。争取达到自己满意为止。

  第一课时亮点:采用新的读生字的方法,想法的出发点很好,想让更多的同学积极参与进来,但是出现了预料之外的效果,场面混乱,识记效果不佳。对某些同学的评价到位。有老师的评价有同学之间的评价。对同学的反馈做的还可以。能够照顾到全班的大多数同学,对不认真听课的同学及时反馈。

  第一课时:不足:第一课时主要讲述的字词,在设计这个课件之前,我坚持的一个理念是课堂气氛一定要活跃,要让全班所有同学都积极参与进来,为了让更多的同学能够有回答问题的机会,我采取的和其他老师不同的`方法之一:几辆火车同时开,结果出现了我不可控制的局面,场面很混乱,由于规则没有讲的太清楚,可能高估了他们的理解能利。结果课堂气氛很混乱,同学们识字的效果很浅。在识字环节中,指导太粗,没能把重要的字词给同学们写出来。

  老师建议:老师说的最关键的是,课件不熟悉,不能做到对课件的熟练把握。在识字环节上用的时间太多但是效果不佳,只是蜻蜓点水。不能深入讲解。

  同学建议:对同学缺点的评价太直接。考虑到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应该以鼓励为主。这点做的还欠佳。

  第二课时:整体来说第二课时的教学很失败,课堂气氛不活跃,课件教学顺序完全颠倒,由学生主导地位变成了老师主导。老师的评价,同学的评价基本上没有。对个别词语的讲解语言不合理,超出同学们的理解范围。普通话不标准,板书没有。

  第三课时:原因分析:首先在教学方面没有引起自己的高度重视,在课件和备课方面没有下足功夫。第一次进入正式的课堂的教学,难免有些紧张。

  今后打算:首先在课件上下足功夫。争取做到课件内容很熟知。在课堂上应该有十足的信心。加强粉笔字的练习。对个别读不准的读音加强改正。我相信在接下来的课上,会有出色的表现。

《日月潭》教学反思11

  《日月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它是一篇写景的美文,文中首先介绍来日月潭的地理位置,接着介绍了它名字的由来,最后介绍了日月潭清晨、中午、雨天的不同风光。日月潭很美,描写日月潭的词句也很美。这些优美的词句值得品读和积累。在教学第一课时的时候,我主要是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引导学生识记生字,并写会生字;根据插图和练习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四字词语的含义;优美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能够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识字。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有9个。教学时,我采用由句到词再到字的'顺序呈现生字,变换语境再现生字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识记生字。二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识字的方法。课堂上老师帮助学生梳理和归纳了多种识字方法。例如:学生用编字谜的方法记住了生字“胧”、形近字比较法记住了“绕”、换偏旁记住了“环”等。

  读文时引导学生结合图片,联系上下文,甚至是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来理解词语的意思。例如理解词语“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名胜古迹”这些词语。

  课前的预设是好的,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总有这样或是那样的问题出现,总有许多的遗憾:

  1、识字写字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教学时,不仅引导学生识记生字,更重要的是学会积累并运用。这一点我做得还不够。其实,课堂上,学生在识记生字了教师可以顺势让学生口头组词或是用词说一句话。这样生字的巩固识记效果会好一些。

  2、指导写字可以引导学生先按结构归类,再重点指导容易写错的生字。写字的时间可以再充足一些,就可以在书写完毕之后进行展示评价,使学生书写更加美观。

  3、课堂上的评价还是应该以激励性语言为主,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日月潭》教学反思12

  我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倘若语文教学舍弃了情感,那么就失去了语文教学的灵魂,没有灵魂的教学,必然走进繁琐、机械、无效的死胡同。这句话给我极大触动。在这节课中,我努力以自己的情感感染学生。同时努力让学生自己感受课文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日月潭之美的赞赏之情。要体会这种赞赏之情,首先要让学生感受到日月潭之美。于是,我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让他们从文中找出自己觉得最美的地方。只要学生真正体会到了美,那么这种“情”就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同时我采用了“品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品。

  但由于让学生的`品读的句子较多,显得有点蜻蜓点水,不够深入,有些学生只能浅显地感觉到句子的美,可是究竟是哪里美?却说不出所以然。是啊!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在内心深处留下这美的烙印。我想课文美的地方较多,如果重点抓住一两处美景深入体会,更能让学生形象的感悟美景,体会语言文字的精美,从而得到一定的语言积累。新世纪,人们疾呼,要把语文课上成真正的语文课。什么是真正的语文课呢?我想,能够让学生体会到一种生活的乐趣,能够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能够让学生的潜能得以发展,能够让学生获得一定的学习方法,也算是一种真正的语文课吧。这也正是我所努力追求的

《日月潭》教学反思13

  (一)教学理念

  阅读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策略。诠释策略就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诠释策略中“提取关键词语”是阅读教学中扫除阅读障碍的一种重要途径。在实际阅读中,教师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来帮助学生理解有疑问的词语。

  (二)教学思路

  提取关键词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阅读基本功,是一种十分必要的阅读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领会关键词语的意思,深入领会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使之准确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效果

  这节课比较成功的地方有三个:

  一、在课文教学中,我借助多媒体课件,将文本语言还原为生动可感的图片,让学生陶醉在令人神往的境界中,对日月潭有了更多的表象储备,有效渲染了气氛。然后以读代讲,在朗读中感悟、理解。让同学们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二、在教学日月潭名字的由来时,我不仅运用日月潭的平面图让学生们更形象的知道了为什么这个湖叫日月潭,并给同学播放一段关于日月潭名字由来的传说的视频,这样更加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望。

  三、三四自然段是朗读重点,我通过提取关键词语简单放手,让学生来感受在不同时间,不同天气下日月潭景色的变化,同时老师适时点拨,使学生体会和感悟日月潭的秀丽风光。整堂课的教学重点我放在了三四自然段,让同学在读熟读美的情况下联系了背诵。

《日月潭》教学反思14

  最经我校对家长开放,我们三年级语文的公开课是《日月潭的传说》,通过讲课,我的感受是:

  让学生充分地读起来

  语文课的语文味,首先体现在让学生充分地读起来。我们首先需要思考的是读哪些。是不是每篇课文都要进行全文性的朗读训练?是不是每篇课文的每个段落都要值得花大力气进行朗读训练?我认为不是的,教师的主导地位就在于准确把握和挖掘值得进行朗读训练的段落,引导学生深度感悟、朗读,培养其语感。《日月潭的传说》真正值得去品读的段落是课文的'3、4小节。这样,避免了平均用力,删繁就简,训练能得到有效保证和落实。

  让学生充分地用起来

  语文课的语文味,还体现在让学生积极地运用语言、内化语言。教学《日月潭的传说》,完全可以让学生实践语言,将这个美丽动人的传说将给别人听。为了能把故事讲好,讲得生动吸引人,课堂上进行了一次模拟讲故事。先同桌合作,练一练。指名说时,其他同学随时站起来进行帮助。创设交际表达的情境,使学生说得主动,听得有趣。

  让学生的想象飞起来

  这是一篇关于台湾著名风景区日月潭的民间传说,讲述的是年轻渔民大尖哥和水社姐为了拯救日月,挺身而出,历经艰险,降服了恶龙,最后又化作青山守卫在日月潭的故事。对于这篇课文的教学,我始终是中规中矩。课文中几个地方只用轻轻几笔带过了的许多情节,学生读了以后往往会有文虽尽而意未穷的感觉,这就给学生充分联想、想象、思维的余地。例如,第三自然段“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历尽了千辛万苦”我出示句子:引导学生想象他们饿了-------就--------;-渴了--------就--------;还有一次-----------。通过这个句型练习,充分引导学生的想象,体会主人公的不畏艰难、舍生忘死的精神。既加强训练学生的语文组织和表达能力,让学生理解和体会语言文字的感染力,又结合道德品质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课文中,还有这样一句话:“回到潭边,他俩冒着生命危险,纵身潜入湖底,与恶龙激战了三天三夜。”这一句话,就将很多情节轻轻带过,完全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插图进行联想,从而体会“战”之“激”。

《日月潭》教学反思15

  俗语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课堂生成犹如无心所插之柳,往往能让课堂充满勃勃生机。教师要善于关注课堂生成,这样才能提高课堂实效性。

  《日月潭》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一篇写景的美文,本文描绘了我国台湾省著名风景区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宝岛台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课文语言流畅优美、清新自然,是一篇供学生品词析句的好文章。以下是我对这节课生成的梳理。

  本课我能很好的利用课堂教学评价处理生成资源。比如在叫小老师领读时,一个孩子快步走到讲台前,我说:“张宏宇迫不及待的想领大家读生词了。”这样导向性的评价,不但使这个学生再整堂课都积极的举手发言,也激起了其它学生学习的热情,都能踊跃发言。再如刚上课时,我提出了问题,一个男孩子声音很响亮的回答了问题,我评价说:“你的声音真响亮。”一堂课下来孩子们回答问题的声音都很大。还有我提问:“日月潭还有哪些名胜古迹呢?”一个孩子回答道:“日月潭周围还有阿里山。”课前我并没有预设到有孩子能知道日月潭周围的名胜古迹,我也是出于好奇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啊?”他说是在课文后面的介绍里了解的`,我发自内心的称赞道:“你真是个会读书的孩子,能在书上找到答案。”我这样的评价不但是给这个孩子会读书的肯定,也介绍了一种学习语文的方法,就是到书中找答案。这种方法的渗透还出现在,我提问“日月潭的得名”时,有一个孩子说:“不知道。”我提示说:“读读第二自然段,书上就有答案。”话音刚落,孩子们就纷纷举手了。

  我还对学生的错误生成给予了教学内容的弥补和修正。一个孩子读第三自然段:“清晨,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薄薄”在这里应该读báobáo,孩子读成了bóbó,在这里我没有预设,这个字对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有点难,但孩子出错了,我又不能置之不理,于是我将这个字写在黑板上,将问题扩大化,问大家:“这个字有几个读音?都读什么?在这里读什么?”通过部分学生的已有认知解决了这个问题。

  在教学“隐隐约约”时,通过肢体语言学生已经理解了这个词的意思,我让学生再说几个这样“AABB”式的词语,一个孩子说出了“打打扫扫”当时由于过于着急,我只是说不对,没有给孩子纠正。如果我能把这个问题扩大,让孩子自己改正,或让其它同学帮忙改正就好了。这样“ABAB”式的词语在以后也要学到,如果及时纠正,不但会修正孩子的错误,还能对“ABAB”式的词语稍加渗透,拓展教学内容。

  生成的课堂,知识不再是机械沉闷地授予,能力不再是机械乏味地习得。总而言之,课堂生成是无处不在的,关注课堂生成对教师和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理智对待每一个课堂动态生成,才能让课堂的生命流光溢彩。

【《日月潭》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日月潭》教学反思05-21

日月潭教学反思02-19

《日月潭》的教学反思03-11

《日月潭》教学反思04-21

《日月潭》教学反思06-13

语文《日月潭》教学反思03-21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反思02-14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反思04-18

《日月潭》教学反思精选15篇03-11

日月潭教学反思(15篇)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