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教学反思

时间:2023-07-06 16:30:27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假如》教学反思【推荐】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假如》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假如》教学反思【推荐】

《假如》教学反思1

  关于指导想象的地方,我始终感觉不是特别好,因为一部分学生画出来的巨人只是停留在简单的`玩耍上。

  并没有像我设计的那样去帮小人们做好事,可见我在教学重点(利用灵活的比较,启发多种奇妙的联想,力求创新)上做的不够。

  但学生的作品还是有很多情趣的,总体画面的布局与形象的对比完成的还不错。

《假如》教学反思2

  “老师,鹏飞拿走了我的玩具熊,这是我妈妈昨天刚给我买的。”心仪委屈得向我哭诉,我想告诉心仪:小朋友之间应该友好相处,互相谦让。但这时我不由想起自己小时候也有这样的经历,在这种时候心理充满不满和敌对的情绪,但这些情绪在当时是不允许表达出来的,还必须作出谦让的样子,愿意让别的小朋友玩自己的玩具。因为大人总是说:“好孩子要谦让其他的小朋友。”现在,我作为大人却差一点用同样的方式教育孩子,这不能不让再次提醒自己:要站在孩子的位置上,去考虑孩子的'感受。孩子不是成人的缩影,而我们常常把成人的思想强加在孩子身上,让孩子去违心的接受成人的建议。这样对孩子来说是多么的不公平啊!“老师,鹏飞拿了我的玩具熊。”孩子又拉拉我的手,撅着小嘴问我。我摸着孩子的头说:“我知道,别人拿走你的东西你很生气,咱们去问问他,为什么拿走你的玩具好吗?”孩子感到老师理解他。于是我和心仪一起走到鹏飞跟前,他正在向大家炫耀自己的“胜利果实”呢!我蹲下身子,问“鹏飞,你知道玩具熊是谁的吗?”“心仪的。”说着低下了头。我说:“对啊!是心仪的,你应该争取心仪的同意后,才能玩的。”他撅起了小嘴说:“心仪,对不起!”心仪高兴的说:“没关系!你先玩吧!”很快孩子们又融入了欢乐之中!

  这样,让孩子更容易理解之子的做法,从而在情感上谦让一些就容易了许多。这是我作为成人应给孩子的一种帮助与支持。

  只要把自己也当成孩子,就会找到最好的教育方式,站在孩子的位置上,将心融入孩子的心灵,获得宝贵的童心。这样,更利于我们去发现孩子,理解孩子,从而剖析孩子。

《假如》教学反思3

  《假如》是一篇文字优美、情感丰富的儿童诗,主要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儿童西西的发自内心的关爱,显示了儿童博大而纯真的爱心。

  在课堂上,我先采取齐读、指名读等形式反复带孩子诵读课文。这首诗从语言特点上看,每段的句式相对一致,尤其是“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这句话在诗中反复出现,读起来琅琅上口。

  在熟读的基础上,孩子们更容易理解诗中所蕴含的各种爱心。孩子们纷纷举手发言,叙述了“给小树温暖”,“给小鸟食物”,“给西西健康的身体”这些文中提到的爱的行为。借助最后一个标点符号:省略号,来进行拓展说话训练,对学生进行仿写的练习。我给学生以适当的引导,学生发言相当积极。

  学了这首诗,学生产生了许多共鸣,产生了许多新的“假如”,萌发了写诗的.冲动。我抓住时机,通过对省略号含义的挖掘,让学生认识到身边需要关注的事物还有很多。让学生把自己的愿望说出来。有许多生动的句子给我留下深刻的记忆: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会给每个中国人画些武器,把侵略我们的敌人都打败,保护;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会给病床上的张新宇同学画一个好医生,医治好他的病;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会画一个没有污染的世界,让我们生活得更美好;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会给地球画上更多的森林,让空气更加清新……孩子们天真的话语里也蕴含着深深的教育意义,我看到了他们心灵里美好的愿望和对周围事物甚至是政治问题的关心,这一切都是难能可贵的。

  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也见证了他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我在课后布置了一项仿写诗句的作业,让他们也当小诗人,仿写文章,积极的写作,使他们的思考形成文字,语文内涵更深。

  

《假如》教学反思4

  每一个孩子都爱幻想,不受时空约束的自由遐想,能够说幻想是孩子最欢乐的事情。一段新奇趣味的动画片,一个神奇的童话故事更能够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在《假如我是巨人》这节课教学一开始,我便播放了学生们都很喜欢的《格列佛游记》的故事让学生欣赏。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激发学生想变成“巨人”的强烈愿望。

  在动画短片的带领下,学生们走进了一个新奇的世界——“巨人与小矮人”趣味的故事。经过让学生说一说格列佛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让学生从本事品格上了解巨人的无比威力和巨人宽厚、乐于助人、爱和平的优良品质。从形象上使学生看到巨人与小矮人大小比例的差异。从而潜移默化的进行了德育渗透,又让学生对本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解决本课重难点——画面布局与形象比较这点时,我让学生思考“怎样才能把自我画成巨人”这个问题。经过对优秀学生作品的欣赏,引导学生自我观察,了解构图的多种方法,使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能够合理构、突出画面主体。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由于我讲得太多有些啰嗦没有把握好时间,使得最终学生展示的机会不多。今后我会注意课堂语言的精炼,从而节省时间,使课堂效果更好。第二,因为低年级的孩子模仿力比较强,在让学生欣赏优秀作品的时候我没有强调让学生自由创作,画出自我心中所想的巨人,所以最终很多学生画的和范画上的资料很相像。总的来说是我在这堂课上的引导不是很到位,在一些问题上讲得还不是很透彻,没有使学生充分发挥自我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积累经验,继续改善不足,组织学生上好每一节课。

《假如》教学反思5

  【了解文本】

  《假如》是一首充满童趣、情趣、理趣的诗歌,语言清新活泼,充满儿童的想像力、创造力,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显示了儿童博大而纯真的心!全诗用并列结构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会关爱环境,关爱动物,关爱他人。

  最终一小节以“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结尾,耐人寻味,给学生留下了一个很大的思考空间与说话、写话练习的平台,加上全诗语言简炼,很多运用短语的形式,处处都是充满完美幻想的语言,为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供给了良好的环境。

  【了解生本】

  儿童充满了想象力、创造力,他们期望认识社会、改造自然。在儿童的心灵里,有着赤子般的真情,有着火山喷发般的力量。虽然他们往往只能“假如”,可是这些“假如”都是他们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独特认识,是他们对完美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课前铺垫】

  课前我就布置孩子们自我去了解神笔马良的故事,然后在课堂上给大家讲出来,经过学生的讲述,设置动画神笔马良的情景,概括故事的主要事件,引出“马良的神笔”的“神奇”。然后自然过渡到“假如”的学习中去。

  【预设教学点】

  新课标指出,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学习字词,低年级阅读教学语言积累主要积累规范的词、词组。这节课的字词复习我把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学习和积累有规律的词句、优美的词组上。如“窗前的小树、红红的太阳、树上的小鸟、好吃的谷粒、不幸的朋友、健康的身体”,完善学生的积累,帮忙学生在自我的语言结构中构建新的语言图式。同时,这首诗语言清新活泼,充满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诗歌的资料接近孩子的认知水平,反复朗读就能理解。

  【营造课堂情景】

  经过幻灯片的展示将孩子们带入小树在冬天受冻的情境,感受小树的痛苦,再引入到“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孩子们自然的就结合书中的想象说出给小树画上一个“红红的太阳”。

  之后让孩子们听小鸟的叫声,情境融合发挥想象让他们说出自我听到叫声的感受,他们都体会出小鸟们饥饿的叫喊,并且表演十分丰富,这样顺利的引入到“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孩子们:“我会给小鸟画许多好吃的谷粒。”

  由小树的快活和小鸟的欢乐,反衬引导出不幸的朋友西西的可怜,让孩子们体会自由说出没

  有腿的悲伤,再自然的引出“假如我一枝马良的神笔”,孩子们自然的体现出他们应有的善良:“我会给她画一条好腿”并分别说出假如西西有了这一双好腿后的生活变化,感受西西的喜悦。

  这三小节诗的学习,都是先将孩子们引入诗中情境自然的感受诗人的想象,再让学生在读中得到体会感情然后得到升华。

  【读写结合,举一反三】

  一位外国作家说过:“每个儿童都是一名诗人。”对这句话我深有同感,儿童极具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他们的心灵里,有着赤子般的真情,有着天马行空般的奇思妙想,有着成人遥不可及的奇幻。他们在诗歌创作方面具备天资。

  所以在学习这篇诗歌的时候,我抓住课后那个带给人无限遐想空间的省略号,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假如你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你想画什么?”我还没有让孩子们思考,许多小手就高高举起来了,我还是先让孩子们同桌之间相互的说一说,再请孩子给大家说说自我的有了神笔的愿望。孩子们的回答十分精彩:

  我要给盲人画一双明亮的眼睛,让他们都能看到美丽的世界。

  我要为没有水的地方画上一条河流,让人们都能喝到水。

  我要给我们的学校画许多绿绿的树,五颜六色的花,使我们的学校像花园一样美。

  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贫苦的山村孩子画一所漂亮的学校,让他们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

  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失明的孩子画一双明亮的眼睛,让他们看到五彩缤纷的世界。

  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四川的`小朋友盖异常异常坚固的房子,这样他们就不用再怕地震了。

  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人们画一双翅膀,在蓝天下自由自在的翱翔

  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将孩子真善美一面展现出来,课上孩子的“假如”,让我感受到一颗无私而又纯真的爱心。最终,我让学生把自我刚才想到的愿望写在练习纸上,从而让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十分自然地理解听、说、读、写的训练。

  【课堂诊断】

  教学设计时想引导学生运用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探究课文,但语文教学总是一种缺憾的艺术,总有所欠缺。在评价学生方面没有行程对学生有效的鼓励,在一些朗读上没有指明朗读的目的,致使孩子们对一些朗读的把握有了偏差,比如问题最大出此刻第三小节,学生

  体会出了西西的不幸应当带着一些沉重的心境来读这节诗,可是我没能抓住孩子的这一感受进行指导朗读,于是请了几组孩子起来读也没到达梦想的朗读效果。课堂上的细节把握不足,如果用“假如”来贯穿全文的语言,不要任意用“如果”来代替,这样可能更能体现出课堂的统一性。怎样从文本出发,最终又回归文本本身,并有阶梯性的,层层渐进,这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我不断地推敲,不断地钻研。

《假如》教学反思6

  新课程理念指出:教学过程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空间,让学生自己活动,从而发现知识、获取知识,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活力,真正让教师的“讲坛”变成学生的“学坛”。

  我选择的是《假如没有灰尘》这篇略读课文。《假如没有灰尘》共5个自然段,层次分明,条理清晰。首段先从人们对灰尘通常的认识写起,指出灰尘的危害,接着笔锋一转,以问句设疑,发人深思,自然导入下文。第2自然段简要介绍了灰尘的大小和主要来源。第3至5自然段从不同的角度详细说明了灰尘的特点和作用,解答了第一自然段所提出的问题。第5自然段是重点段,由“灰尘大多具有吸湿功能”这一特性入手,层层推进,说明了灰尘的重要作用。

  此外,这三个自然段在结构上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先介绍灰尘的特点,然后再具体说明灰尘的作用,结尾都运用“假如没有灰尘”这样的句式,对其重要作用加以强调和总结。

  这篇说明文语言准确、生动,知识性、趣味性很强。作者运用了假设、列数字、对比等说明方法,清楚明白而又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灰尘与人类的重要关系。

  这篇课文的教学重难点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和说明事物的表达方法。

  本节课我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整个流程是这样的:首先我口述了两个由于灰尘而引发的`疾病事件,由此让学生初步了解灰尘对于我们人类生活的危害,进而导出“尘”,用说文解字方式解读“尘”字,概括出它的特点,即小,紧接着要求学生从文中找出描写灰尘大小的语句,并更中肯地概括其特点,即细小、微小;接着进入学文阶段,先出示自主学习要求,即“默读课文,找出描写灰尘特点和作用的句子”,再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想法,跟着全班交流,师相机引导学生通过抓住重点词语、语句把握灰尘的特点、作用及作者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同时借助自然风光图片(灰尘的杰作)使学生更直观地体会,并相机板书,在小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后师口述灰尘在军事方面的作用,以此扩充学生的知识面;最后通过文章最后一句及第一段的学习体会作者对灰尘的赞美及概括灰尘的两面性,以此再进行拓展,列举生活中存在两面性的事物,从而得出生活中任何事物都具有其两面性的结论。

  对于本节课的教学,我自认为教学思路很清晰,能把握住课文的重难点,能较好地补充文本的空白,使学生拓宽其知识面,跟学生很好地进行互动,跟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交流知识。特别是我平时常能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在课堂上能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讨,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培养其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虽然本节课学生的概括能力还达不到很好的要求,出现不够精确的情况,在今后的学习中将再加大力度进行训练。同时今后的课堂要更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去读,创设出一种想读就读、会读就读的场面。

《假如》教学反思7

  《假如》这是一首诗歌,是一篇神话故事。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启发我们关爱他人,关爱生活,关爱环境。这首诗歌在写作特色上,结构相同,都采用“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的句式,结尾用省略号留有悬念,便于想象,语言通俗,朗朗上口,我在课堂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把新旧信息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有发现,自有发展。

  一、注重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丰富的学习情感。

  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语言训练。它既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有助于增强语感,发展语感。通过紧抓文中重点字词的理解,以读为主,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课文,运用角色转换的方法,通过有太阳和没太阳、有食物和没食物、健康与不幸的比较,让孩子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读好课文。从情出发,喷发爱心。诵读课文这一环节不仅可以积累语言材料,增长知识,同时可以全方位地积淀语感经验。

  二、重视学生个性培养,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故事的'形式点燃孩子学习的热情,并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注意挖掘孩子的内心,朗读这首诗时,孩子产生许多共鸣,小鸟挨饿的痛苦,鸟妈妈寻食的艰辛,很容易让孩子体会到父母为孩子无私奉献的感情;孩子对大自然、对小动物、对自己的朋友有种无言的感情,由此自己也可能会产生许多新的“假如”。通过小练笔的方式,将孩子真善美一面展现出来,课上孩子的“假如”,让我感受到一颗无私而又纯真的爱心。

  三、疑惑和不足

  教学设计时想引导学生运用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探究课文,但是语文教学总是一种缺憾的艺术,总有所欠缺。教师的教学的心理素质需要加强,以免影响到教学临场发挥。比如在复习词语“哭泣”的时候,学生容易将“泣”读错,如果能够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及时将“谷粒”的“粒”和“哭泣”的“泣”作比较,相信同学们不会再读错了。以及在配乐朗诵这一部分,我教学时选择全班集体诵读,这个环节如果能够指名一两位同学伴着美妙的音乐进行诵读,教学的效果会更加的明显。

《假如》教学反思8

  《假如》是一首充满童趣、情趣、理趣的诗歌,语言清新活泼,充满儿童的想像力、创造力,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显示了儿童博大而纯真的心!全诗用并列结构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会关爱环境,关爱动物,关爱他人。最后一小节以“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结尾,耐人寻味,给学生留下了一个很大的思考空间与说话、写话练习的平台,加上全诗语言简炼,大量运用短语的形式,处处都是充满美好幻想的`语言,为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一位外国作家说过:“每个儿童都是一名诗人。”对这句话我深有同感,儿童极具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他们的心灵里,有着赤子般的真情,有着天马行空般的奇思妙想,有着成人遥不可及的奇幻。他们在诗歌创作方面具备天资。所以在学习这篇诗歌的时候,我抓住课后那个带给人无限遐想空间的省略号,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假如你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你想画什么?”没想到此时的课堂沸腾了,小手举得像一片树林,学生们的回答非常精彩: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想在蓝蓝的天空中,再画一个地球,让越来越多的人住到另一个地球上;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想给没钱上学的小朋友画一座美丽的学校,让他们不用花钱就能快乐地上学;我想画许多的房子,给没房子的人,让他们不用再在下街上流浪;我想为盲人画一双明亮的眼睛,让他们都能看到美丽的世界;我想为庄稼画一只吃害虫的神鸟,保护庄稼;我想为沙漠画上一条河流,让沙漠变成绿洲;我想为每个人都画上一双翅膀,让人们都能在蓝天上自由自在的飞翔;我想画一艘宇宙飞船,让我们到太空去探索宇宙的奥秘;我会给我们的学校画许多绿绿的树,五颜六色的花,使我们的校园像花园一样美;我想为自己画好多的公主裙,让我每天都打扮得像个公主……

  孩子们的脑子里充满了无穷的想象力,孩子们的心灵里有着炽热的真情,孩子们的心里装着无数美好的愿望,孩子们的心最纯最美!

  美好的种子已在学生心中播下,我想不久一定有收获的。

《假如》教学反思9

  〖在想象中寻求知识的创新〗

  法国思想家狭镇罗普说过:想象,就是一种特质,没有了它,一个人既不能成为诗人,也不能成为哲学家,也就不能成其为人。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活动,想象力作为一种创造性的认识能力,是一种强大的创造力量。有了丰富的想象力。对课文的情景就能深入理解,浮想联翩,并思维活跃,创造力强,学习生动活泼。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把新旧信息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想象力,使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发展。在教材中,有些课文刻意留下“空白“,让读者去揣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应用这些“空白”,巧妙地激发学生展开想象,用自己的才智来填补这些“空白”,以增强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

  如《假如》一文,让学生续接课文,我让学生先自由想象,去挖掘“空白”的蕴含,然后再交流,学生的想象是多姿多彩的。有的说:“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灾区的小朋友画许多书本和学校,让他们能够再回到学校学到很多的知识。”有的说:“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医院的病人画许多神医和先进的医疗设备,让他们早日康复……”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在想象中激活已有经验表象,进入个体丰富的想象空间,越过语言的表层,与作者的心灵一同震颤,知识层出不穷,得到创新。

  〖为学生提供宽裕的探究空间,寻求知识〗

  质疑问难,是学生自主探究的中国和中心点。围绕这个中心点,教师必须提供宽裕的空间,进一步引导他们深入探究。根据“合作互动”的原则,教学中要改变单纯的师生交往形式,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空间。为此,教师可在教学的关键之处,重点之处设计同桌交流、小组讨论的环节。这样,可以让学生取长补短、相互启发,增加课堂的信息量,促使学生全面深入地探究问题,理解课文内容;又可以给学生提供展示个性的机会和场所,培养他们团结合作、互相竞争的精神。

  《假如》一文的教学,我让各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有的用表演形式,有的用分角色朗读,有的边读边演,形式丰富多彩。各小组都在积极地排演,密切的合作。通过交流反馈,同学的评价,他们发现本组的`缺点,也学习了别组的优点,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自主探究的能力,为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

  〖深入课文,挖掘丰富的情感因素,化生硬的技巧指导为情感熏陶〗

  窦桂梅老师曾经说过:“语文课文的朗读,应是读人家的书,把人家的情感变为自己的。”也就是说,朗读重在读出感情,读出味道。

  如在教学《假如》一课时,课文中四次出现了“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一句,应重点指导学生读出不同的语气,但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联系课文的内容,启发学生想象小树和小鸟以及西西会想些什么?会说些什么?从而使学生感受神笔的重要,这样,学生在朗读时,语速时而舒缓,时而急促,声音时高时低,时重时轻,读出了不同的效果,每个学生根据不同的理解,也读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

  〖与学生同朗读,共感悟,用不同手段激发学生的情感点〗

  教师生动的语言,对学生是一种强烈的感染。

  在教学《假如》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残疾儿童的不幸,我为学生讲述了一些关于残疾儿童的感人故事,在听了我的讲述后,很多孩子掉下了眼泪。这时,他们再读第三小节时,就能把那种对于不幸的人的关爱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了。而且,在让学生续编课文时,他们考虑得也都是给那些需要关爱的人送去温暖,来表达他们的爱。

  〖主线推进,横向联动,加强整合〗

  就一篇课文或一节课的阅读教学操作而言,一般都存在一个“主线推进”的问题。传统语文教学是将“理解课文内容”作为主线推进的,这是一种典型的“理解式阅读”,且是单线独进,不及其余的直线式教学,其结果只能是少慢差费。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根据语文课标的新要求和人教社实验教材的独特优势,构建了一种以“朗读课文”作为主线推进的阅读教学新模式,这样就保证了学生充分的阅读实践,又强化了朗读感悟,同时也十分有利于学生的阅读积累。

  我们以朗读课文作为主线推进,但不是单线独进,不是让学生死读傻读,而是着眼于三维目标和语文教学的诸多任务,实行“横向联动”,在朗读课文的进程中左顾右盼,整体观照,将识字、词句体悟、内容理解、写作技法、认识能力、创新思维、情感态度等等都一一渗透落实。横向联动的关键是“整合”,即将一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活动、教学手段都融于“读”中,以读促思,以读促解,以读促记,以读促说,以读促写。具体的操作方法就是让学生读中识、读中悟、读中说、读中问、读中议、读中写、读中练、读中用。

  南油小学刘庆元老师教学《假如》一课,文中“让小鸟呆在家里,苦苦等待,饿得哭泣。”一句中的“苦苦”这个词语学生不懂,教师没有抽象地下定义,而是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旬反复诵读,仔细体味,结果学生豁然明白:“苦苦”在这里不是说嘴里有苦味儿,是说等得“很辛苦”“很艰难”“很悲伤”。通过细细品读,学生对“苦”字叠用也有所感悟,因此用了那么多“很……”。同时,在对“苦苦”一词反复品读的过程中,学生的同情怜悯之心已由然而生,受到情感态度方面的教育感化,这就是成功的“整合”。

《假如》教学反思10

  《假如没有灰尘》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思路清晰,说明有序,浅显易懂。它也是一篇说明文,语言准确、生动、知识性、趣味性很强。作者运用了假设、列数字、对比等说明方法,清楚而又生动地说明了灰尘与人类的密不可分的关系。揭示了一个深刻的哲理:事物往往都具有两面性,只有正确地认识它们,才能趋利避害,造福人类。

  在教学时以学生自学为主,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适时点拨引导。导入课题时,先让学生说说灰尘有哪些危害,然后再大胆设想一下,假如没有灰尘,人类和自然界将会怎样?接着让学生默读课文,将自己的想法与课文的内容相印证,看看有哪些异同,引起学生思想上的震撼。再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灰尘的特点和作用,并请学生用一段话回答课文第2自然段的设问:“假如自然界真的没有灰尘,我们将面临怎样的情形呢?”最后,还引导学生想:从灰尘的危害和作用中,你能悟出什么道理?使学生懂得:灰尘太多确实会污染环境,但适量的灰尘存在,对大自然和人类都有好处。

  领悟说明文的表达方法,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在学生理清线索、理解内容之后,我引导学生运用精读课上学到的阅读方法自读自悟。可以让学生围绕“作者是怎样说明灰尘的特点和作用的”这一问题熟读精思、讨论交流。还启发学生注意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认真体会这些说明方法的作用。

  让学生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受到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如何突破这一难点呢?

  课前我让学生按照阅读提示预习课文,并且搜集关于灰尘的资料及人们对灰尘的不同看法。在教学课文时,我让学生说说灰尘有哪些危害,然后要求学生大胆设想一下,假如没有灰尘,人类和自然界将会怎样?

  在班里组织了一场辩论赛。正方是认为灰尘对人类有害的,反方是认为灰尘对人类有益的。这场辩论赛开展得很激烈,正方说得头头是道,资料主要从课外书中搜集来的。反方也说得有理有据,他们主要运用课文中的语言来说明灰尘的`特点和作用。双方在辩论中从正反两个方面认识灰尘的优缺点。

  最后我对这场辩论赛进行了总结,让学生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灰尘太多确实会污染环境,但适量的灰尘存在,对大自然和人类都有好处。因此我们看事物要看到它的两面性,全面地分析,趋利避害,为我所用。我趁热打铁,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具有两面性,学生举了好多例子,如人类生活离不开水,但洪水泛滥,给人们生命财产造成威胁;网络为我们搜集资料提供了方便,沉迷于网络游戏又不利于身心发展等。一场辩论,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不少知识。身为教学的组织者,何乐而不为?

  学了这篇课文,课后练笔也很有必要。我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及相关的资料进行练笔,并以第一人称写灰尘。这样有助于使学生独特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均得到提高。

  (2)《假如没有灰尘》共5个自然段,层次分明,条理清晰。首段先从人们对灰尘通常的认识写起,指出灰尘的危害,接着笔锋一转,以问句设疑,发人深思,自然导入下文。第2自然段简要介绍了灰尘的大小和主要来源。第3至5自然段从不同的角度详细说明了灰尘的特点和作用,解答了第一自然段所提出的问题。第5自然段是重点段,由“灰尘大多具有吸湿功能”这一特性入手,层层推进,说明了灰尘的重要作用。

  这篇说明文语言准确、生动,知识性、趣味性很强。作者运用了假设、列数字、对比等说明方法,清楚明白而又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灰尘与人类的重要关系。

  这篇课文的教学重难点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和说明事物的表达方法。

  本节课我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整个流程是这样的:首先我口述了两个由于灰尘而引发的疾病事件,由此让学生初步了解灰尘对于我们人类生活的危害,进而导出“尘”,用说文解字方式解读“尘”字,概括出它的特点,即小,紧接着要求学生从文中找出描写灰尘大小的语句,并更中肯地概括其特点,即细小、微小;接着进入学文阶段,先出示自主学习要求,即“默读课文,找出描写灰尘特点和作用的句子”,再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想法,跟着全班交流,师相机引导学生通过抓住重点词语、语句把握灰尘的特点、作用及作者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同时借助自然风光图片(灰尘的杰作)使学生更直观地体会,并相机板书,在小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后师口述灰尘在军事方面的作用,以此扩充学生的知识面;最后通过文章最后一句及第一段的学习体会作者对灰尘的赞美及概括灰尘的两面性,以此再进行拓展,列举生活中存在两面性的事物,从而得出生活中任何事物都具有其两面性的结论。

  对于本节课的教学,我自认为教学思路很清晰,能把握住课文的重难点,能较好地补充文本的空白,使学生拓宽其知识面,跟学生很好地进行互动,跟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交流知识。特别是我平时常能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在课堂上能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讨,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培养其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虽然本节课学生的概括能力还达不到很好的要求,出现不够精确的情况,在今后的学习中将再加大力度进行训练。同时今后的课堂要更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去读,创设出一种想读就读、会读就读的场面。

  

《假如》教学反思11

  如果是人民教育版小学语文第三卷第六单元的文本。本单元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情感,使学生懂得关爱他人,增强团队互助意识,是一首清新动人的儿童诗。小作家用马亮的魔笔表达了他对小树、小鸟和残疾人的真挚爱。这首小诗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震撼力。适合学生反复阅读,在阅读中产生共鸣,感受孩子宽广纯洁的心灵,有关爱他人和环境的完美愿望,向往完美的事物。

  “诗意的心灵”;是一个润物无声,净化和美化学生心灵的过程。在教学中,我确立了“阅读为主线”的理念。在阅读中,找出包含生词的句子并朗读。在分析课文时,第一次大声朗读,找出“如果我有一支马亮的魔笔”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多少次,让学生对课文的水平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再读一遍,看看这位小作家想用这支魔笔做什么。第三次大声朗读,想想小作者为什么这么做。这使学生能够在朗读中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学目的也逐步实现。学生朗读,感受生动活泼的文字,想象完美动人的画面,语言在不知不觉中积累,情感在不知不觉中生成。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对话。它不仅是一种认知活动,也是一种高尚的精神生活。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在各种情境下进行多角度的'互动对话。在对话中,学生进入文本,触动心灵,获得独特的体验和真情。

  在积极进取、倡导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我们不能忽视学生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训练。在课程开始时,我安排学生独立地、独立地记忆生词,并通读课文。同时,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通过模仿和想象,引导学生理解和理解单词的微妙之处和意义。

  在识字教学设计中,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将生词视为自己的朋友,玩“找朋友”的游戏,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达到更好的学习目标。

  在本课的设计中,我也注重对学生语言发展的训练。通过文章结尾处的省略,学生可以模仿文章中的句型,表达自己完美的愿望,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进一步升华了主题。同时,我们也对学生进行了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学生无意识地有着关爱他人、达到教学目的的完美愿望。

《假如》教学反思12

  1、 时时处处能够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

  如:在初读课文时,我问:读课文时遇到不认识的字,你怎么办?生答:问同桌,问书上的小树叶,问老师,可以查字典。

  我说:你们的办法真多,用你们的办法读读课文吧。

  老师鼓励的话语滋润了学生的心田,同时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根据课文内容创设情境。如:学习第一小节时我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设计了配乐朗诵,老师先跟着音乐朗读,然后指名让学生跟着朗读,其他同学感觉跟着音乐读这么美,就产生了跃跃欲试的感觉,这时让全班同学都跟着音乐读,学生不但朗读的热情高,而且充分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学习第二节时,老师先播放出了鸟的叫声,学生们听了鸟的叫声后,我问:听到了这欢快的鸟叫声,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答:我仿佛看到了天上的小鸟

  于是,我播放图片:一棵大树,树上有鸟巢,巢里有小鸟,小鸟正叽叽喳喳的.叫着。学生先听到鸟叫,再看到树上的小鸟,情趣高极了。

  我说: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吧。学生很高兴的读起课文来。

  学习第三小节时,我问:你们想听故事吗?学生答:想。我说: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好?学生说:好。这时,老师一边播放音乐,一边讲起故事:有一个女孩叫西西,她在操场上与同学们快活的游戏,突然,有一天,她摔伤了……音乐越来越悲伤、我的声音越来越低沉我讲完故事后,问同学:你听了这个故事想说点什么?学生回答,我想帮助西西……我问:同学你想读课文吗?学生说:想。老我说:我们快来读读吧!老师用一个故事引起大家的兴趣,加上低沉的音乐,使学生产生了同情感一种帮助同学的愿望油然而生,读课文的愿望也强了。

  3、充分挖掘学生的想象能力。如:学习完了第一节后,我要求学生把书放在桌子上,听老师配乐朗读,想象眼前出现什么?我引导学生去想象,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假如》教学反思13

  《假如》这一课的内容实际上比较简单,与孩子们的生活实际很近,所以最容易引起同学们的共识,特别是课后的省略号更给大家提供了无限遐想的空间,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假如我也有这样的一枝神笔,我会……当然这也是本节课的一处亮点。同学们说的还是挺不错的,也说的比较精彩,美中不足的就是给大家展示的时间有点短了。

  另外,在这节课上我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如:学习第二小节的时候,我抛出的问题是:你有没有苦苦等待的`时候,那时你会想些什么?结果孩子们的回答几乎上全是希望妈妈早点回来给自己做些好吃的等等。原因就在于我给的问题目的性不强,学生会毫不忧郁的作出了回答。假如把问题换一种说法:当你一个人在家的时候,没有吃的没有喝的,饿的发慌,这时候,你的心情怎么样?这样学生就会很自然的说出很孤单、很无助的感觉。然后老师接着引导而此时的小鸟也是这样在家里(苦苦等待饿的哭泣)。在这个基础上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学生的体会应该是比较到位的。

  因此,要想上好一节课,大框架确定后,还要在细节上多下功夫,只有考虑的周全,才能应对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种种问题,并能作出较恰当的回答。有时侯,一节课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不起眼的小问题而显得精彩,使整节课显得有生机。

《假如》教学反思14

  我们常常因为寂寞,所以需要朋友,因为寒冷,所以需要温暖,因为梦想,所以需要追求,一缕温暖的阳光,一个充满关爱的微笑,一次真心的拥抱,或许会给迷途中的人无穷的力量,给走在痛苦边缘的人无穷的安慰,给一个远方的朋友永恒的回忆……沙漠里的绿洲就是这样找到的,生活的希望就是这样点燃的。

  读一读史铁生,大难之中,始终安静地微笑,对世界,对自然,对一草一木,一饭一粥都充满善意和爱。再读一读《假如》一诗,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朗读这首诗,学生可能会产生许多共鸣,也可能会产生许多新的“假如”,还可能产生写诗的冲动。这都要建立在关爱之情的培植基础上。针对第一次教学的不足之处,在第二次教学设计中,结合新课程教学理念,我认真反思,作了修改。我想第一课时安排识字学词和根据学生选择学习两段话。第二课时,我的预设是学习所剩段落,然后依托教材写话,让学生写一写他们内心的心愿。反思第二次教学,我又有不一样的感受与收获。

  一、关注学生识字兴趣与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规范写字

  原先在识字环节中,没有关注识字的质量,没有关注识字的情感与方法,于是,第二次的设计,我尝试了用“自主与合作”的形式来学习生字。传统的识字教学中,往往是师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范读,再是强调难读的生字,然后去掉拼音读一读。虽然井然有序,但是一切都是跟着老师走,没有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作用。本着自主开放的理念,在本堂课设计中,我让学生用自己各种各样的方法来学习生字,遇到难学的,让他请教同桌,既体现了自主性学习,又营造了合作学习的氛围,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但是,不一定所有的问题同桌都能帮助解决,于是最后,让生提出经过同桌合作学习还没有解决的生字,大家一起想办法解决。这样,就能在交流中更好地学习与巩固。同时,我也充分引导学生观察字的结构特点,及时安排学生规范写字。

  二、情感在推波助澜升华,联系生活实际,朗读与体验融为一体

  1、图文相融,进行语言渲染。

  如小树一段,学生一看见风中的小树图片,顿生爱怜之意,看到小树在风中叶子都落了,腰都弯了,孩子们也为之难过,同时,通过老师的语言渲染,如:听,北风呼呼地吹来了,它吹走了你的小帽,吹走了你的手套,把你的小脸都冻红了,你一个人走在冰冷的雪地里,会怎么样?孩子们有的抱紧身子说,冻死了,冻死了。有的嘴里发出咝咝咝哎呀呀的声音,让孩子感觉自己就是冰雪中的小树,有了这种情境体验,为下一步的朗读做好了充分的铺垫。

  2、重视与学生生活体验相结合。

  例西西这一段话,光看着图片或许体会西西那份心灵的痛苦与无奈还并不深入,于是,我先让学生说说当你生病了在家养病时的感受、心情。学生有的说一个人在家,很难过,也很寂寞,想回到学校中来。有的说特别想同学,想老师,有了这一层情感的激发,学生对西西长久以来的苦闷和渴望有了更深的理解,但我并不戛然而止,而是层层深入,当我们背着书包上学的时候,西西只能……当我们在操场,在田野尽情奔跑的时候,西西只能……当我们怀着快乐的心情欢唱的时候,西西只能……当我们一起努力劳动的时候,西西只能……当我们游山玩水的时候,西西只能……在一遍又一遍的朗读中,西西内心的痛苦学生体会得更深了。看到西西这样痛苦,善良的孩子就会想各种各样的办法让他快乐一些,小作者是用神笔帮助了他,这只是一个美好的心愿,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能做的还有很多,同学们也说了很多,有孩子说,我给他唱支歌。有孩子说,我把我的书借给他看。也有孩子说,我们可以常去看他,还可以带他出去走走。从这里,可以充分启发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生活的情感。

  3、整体朗读与分支朗读相结合。

  这是一首儿童诗,有诗的'韵味,所以,首先设计孩子整体感知,整体朗读,在读流利读正确的基础上,再重视指导学生把句子读好,例:西西这一段,整体感知后,我层层深入,通过语言渲染和情境创设,让学生一次又一次读“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小树与飞燕。”在一遍一遍的朗读中,学生更深刻地体会西西内心的苦闷和渴望。分支读不是说把句子独立,是为了下一步能把整段话读好。同时在朗读中,指导与评价相结合,让学生都有机会读,能在一遍一遍地朗读中摸索到朗读的技巧与方法。

  课堂是动态的,是生成的,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识字教学中,因为我是第一年教低段,所以,范写生字的时候,笔顺的术语我没有重视。另外在分支朗读与整体朗读中,孩子分支朗读读得不错,但到整体朗读中还很欠缺,反思以后,知道这和我带有方向性的指令有着密切关系,我没有细细揣摩过这样一句导语 “请你用高兴的心情读一读这段话。”其实,在每一段话中,感情的变化和起伏是非常大的,有着大喜大悲。所以,当孩子依照我的指令读的时候,感情的变化出不来。如果改用“请你美美地读一读”或许会更好些。

  通过两次设计,两次实践,两次反思,使我明白,课堂教学是由一个个教学细节所组成,并由这点点滴滴的细节来实现培养人与完善人的教学目标。细节是可以设计的,应该珍视的,也需要开掘的。教学的路上,行者无疆。

《假如》教学反思15

  这篇课文是俄国著名诗人普希金代表作《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对涉世未深的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指导意义。这节课我的设计思路是:读诗、悟诗、写诗三个部分。读诗部分用时较多,学生基础较差,课前表现的`不够积极主动,我努力调整学生状态,尽量用鼓励的言语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学生越来越积极主动,其中给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个女生读了两遍诗歌,读的越来越好,一个男生声音洪亮、朗读流畅,超水平发挥,让听课师生刮目相看,我也及时的给他点评,收到很好的效果。在感悟部分因为学生较小,我没有放开学生让学生先找出表示人情感的词语,并让他们归类,以此发现前后变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加深了,有一个女生说“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也会对你笑。”引用的话语很有意义,我觉得在那一刹那,名诗和名言在学生头脑中有机的融合。

  学生也收获了受益匪浅的启示。遗憾的是学生因为时间的关系没能完成。留下遗憾。这也是这堂课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后在时间上应注意调整。

  总之,以后在高效课堂教学中,要放开手脚,认真备课,调整课堂结构,以期达到真正的高效。

【《假如》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假如》教学反思09-23

假如教学反思02-03

《假如》的教学反思04-17

《假如》教学反思03-31

语文《假如》教学反思04-15

《假如》教学反思[优]07-06

《假如》教学反思【优】07-06

假如教学反思(热)07-06

《假如》语文教学反思05-21

文章代写服务

网站编辑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假如》教学反思【推荐】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假如》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假如》教学反思【推荐】

《假如》教学反思1

  关于指导想象的地方,我始终感觉不是特别好,因为一部分学生画出来的巨人只是停留在简单的`玩耍上。

  并没有像我设计的那样去帮小人们做好事,可见我在教学重点(利用灵活的比较,启发多种奇妙的联想,力求创新)上做的不够。

  但学生的作品还是有很多情趣的,总体画面的布局与形象的对比完成的还不错。

《假如》教学反思2

  “老师,鹏飞拿走了我的玩具熊,这是我妈妈昨天刚给我买的。”心仪委屈得向我哭诉,我想告诉心仪:小朋友之间应该友好相处,互相谦让。但这时我不由想起自己小时候也有这样的经历,在这种时候心理充满不满和敌对的情绪,但这些情绪在当时是不允许表达出来的,还必须作出谦让的样子,愿意让别的小朋友玩自己的玩具。因为大人总是说:“好孩子要谦让其他的小朋友。”现在,我作为大人却差一点用同样的方式教育孩子,这不能不让再次提醒自己:要站在孩子的位置上,去考虑孩子的'感受。孩子不是成人的缩影,而我们常常把成人的思想强加在孩子身上,让孩子去违心的接受成人的建议。这样对孩子来说是多么的不公平啊!“老师,鹏飞拿了我的玩具熊。”孩子又拉拉我的手,撅着小嘴问我。我摸着孩子的头说:“我知道,别人拿走你的东西你很生气,咱们去问问他,为什么拿走你的玩具好吗?”孩子感到老师理解他。于是我和心仪一起走到鹏飞跟前,他正在向大家炫耀自己的“胜利果实”呢!我蹲下身子,问“鹏飞,你知道玩具熊是谁的吗?”“心仪的。”说着低下了头。我说:“对啊!是心仪的,你应该争取心仪的同意后,才能玩的。”他撅起了小嘴说:“心仪,对不起!”心仪高兴的说:“没关系!你先玩吧!”很快孩子们又融入了欢乐之中!

  这样,让孩子更容易理解之子的做法,从而在情感上谦让一些就容易了许多。这是我作为成人应给孩子的一种帮助与支持。

  只要把自己也当成孩子,就会找到最好的教育方式,站在孩子的位置上,将心融入孩子的心灵,获得宝贵的童心。这样,更利于我们去发现孩子,理解孩子,从而剖析孩子。

《假如》教学反思3

  《假如》是一篇文字优美、情感丰富的儿童诗,主要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儿童西西的发自内心的关爱,显示了儿童博大而纯真的爱心。

  在课堂上,我先采取齐读、指名读等形式反复带孩子诵读课文。这首诗从语言特点上看,每段的句式相对一致,尤其是“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这句话在诗中反复出现,读起来琅琅上口。

  在熟读的基础上,孩子们更容易理解诗中所蕴含的各种爱心。孩子们纷纷举手发言,叙述了“给小树温暖”,“给小鸟食物”,“给西西健康的身体”这些文中提到的爱的行为。借助最后一个标点符号:省略号,来进行拓展说话训练,对学生进行仿写的练习。我给学生以适当的引导,学生发言相当积极。

  学了这首诗,学生产生了许多共鸣,产生了许多新的“假如”,萌发了写诗的.冲动。我抓住时机,通过对省略号含义的挖掘,让学生认识到身边需要关注的事物还有很多。让学生把自己的愿望说出来。有许多生动的句子给我留下深刻的记忆: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会给每个中国人画些武器,把侵略我们的敌人都打败,保护;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会给病床上的张新宇同学画一个好医生,医治好他的病;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会画一个没有污染的世界,让我们生活得更美好;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会给地球画上更多的森林,让空气更加清新……孩子们天真的话语里也蕴含着深深的教育意义,我看到了他们心灵里美好的愿望和对周围事物甚至是政治问题的关心,这一切都是难能可贵的。

  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也见证了他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我在课后布置了一项仿写诗句的作业,让他们也当小诗人,仿写文章,积极的写作,使他们的思考形成文字,语文内涵更深。

  

《假如》教学反思4

  每一个孩子都爱幻想,不受时空约束的自由遐想,能够说幻想是孩子最欢乐的事情。一段新奇趣味的动画片,一个神奇的童话故事更能够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在《假如我是巨人》这节课教学一开始,我便播放了学生们都很喜欢的《格列佛游记》的故事让学生欣赏。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激发学生想变成“巨人”的强烈愿望。

  在动画短片的带领下,学生们走进了一个新奇的世界——“巨人与小矮人”趣味的故事。经过让学生说一说格列佛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让学生从本事品格上了解巨人的无比威力和巨人宽厚、乐于助人、爱和平的优良品质。从形象上使学生看到巨人与小矮人大小比例的差异。从而潜移默化的进行了德育渗透,又让学生对本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解决本课重难点——画面布局与形象比较这点时,我让学生思考“怎样才能把自我画成巨人”这个问题。经过对优秀学生作品的欣赏,引导学生自我观察,了解构图的多种方法,使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能够合理构、突出画面主体。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由于我讲得太多有些啰嗦没有把握好时间,使得最终学生展示的机会不多。今后我会注意课堂语言的精炼,从而节省时间,使课堂效果更好。第二,因为低年级的孩子模仿力比较强,在让学生欣赏优秀作品的时候我没有强调让学生自由创作,画出自我心中所想的巨人,所以最终很多学生画的和范画上的资料很相像。总的来说是我在这堂课上的引导不是很到位,在一些问题上讲得还不是很透彻,没有使学生充分发挥自我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积累经验,继续改善不足,组织学生上好每一节课。

《假如》教学反思5

  【了解文本】

  《假如》是一首充满童趣、情趣、理趣的诗歌,语言清新活泼,充满儿童的想像力、创造力,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显示了儿童博大而纯真的心!全诗用并列结构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会关爱环境,关爱动物,关爱他人。

  最终一小节以“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结尾,耐人寻味,给学生留下了一个很大的思考空间与说话、写话练习的平台,加上全诗语言简炼,很多运用短语的形式,处处都是充满完美幻想的语言,为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供给了良好的环境。

  【了解生本】

  儿童充满了想象力、创造力,他们期望认识社会、改造自然。在儿童的心灵里,有着赤子般的真情,有着火山喷发般的力量。虽然他们往往只能“假如”,可是这些“假如”都是他们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独特认识,是他们对完美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课前铺垫】

  课前我就布置孩子们自我去了解神笔马良的故事,然后在课堂上给大家讲出来,经过学生的讲述,设置动画神笔马良的情景,概括故事的主要事件,引出“马良的神笔”的“神奇”。然后自然过渡到“假如”的学习中去。

  【预设教学点】

  新课标指出,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学习字词,低年级阅读教学语言积累主要积累规范的词、词组。这节课的字词复习我把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学习和积累有规律的词句、优美的词组上。如“窗前的小树、红红的太阳、树上的小鸟、好吃的谷粒、不幸的朋友、健康的身体”,完善学生的积累,帮忙学生在自我的语言结构中构建新的语言图式。同时,这首诗语言清新活泼,充满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诗歌的资料接近孩子的认知水平,反复朗读就能理解。

  【营造课堂情景】

  经过幻灯片的展示将孩子们带入小树在冬天受冻的情境,感受小树的痛苦,再引入到“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孩子们自然的就结合书中的想象说出给小树画上一个“红红的太阳”。

  之后让孩子们听小鸟的叫声,情境融合发挥想象让他们说出自我听到叫声的感受,他们都体会出小鸟们饥饿的叫喊,并且表演十分丰富,这样顺利的引入到“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孩子们:“我会给小鸟画许多好吃的谷粒。”

  由小树的快活和小鸟的欢乐,反衬引导出不幸的朋友西西的可怜,让孩子们体会自由说出没

  有腿的悲伤,再自然的引出“假如我一枝马良的神笔”,孩子们自然的体现出他们应有的善良:“我会给她画一条好腿”并分别说出假如西西有了这一双好腿后的生活变化,感受西西的喜悦。

  这三小节诗的学习,都是先将孩子们引入诗中情境自然的感受诗人的想象,再让学生在读中得到体会感情然后得到升华。

  【读写结合,举一反三】

  一位外国作家说过:“每个儿童都是一名诗人。”对这句话我深有同感,儿童极具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他们的心灵里,有着赤子般的真情,有着天马行空般的奇思妙想,有着成人遥不可及的奇幻。他们在诗歌创作方面具备天资。

  所以在学习这篇诗歌的时候,我抓住课后那个带给人无限遐想空间的省略号,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假如你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你想画什么?”我还没有让孩子们思考,许多小手就高高举起来了,我还是先让孩子们同桌之间相互的说一说,再请孩子给大家说说自我的有了神笔的愿望。孩子们的回答十分精彩:

  我要给盲人画一双明亮的眼睛,让他们都能看到美丽的世界。

  我要为没有水的地方画上一条河流,让人们都能喝到水。

  我要给我们的学校画许多绿绿的树,五颜六色的花,使我们的学校像花园一样美。

  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贫苦的山村孩子画一所漂亮的学校,让他们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

  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失明的孩子画一双明亮的眼睛,让他们看到五彩缤纷的世界。

  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四川的`小朋友盖异常异常坚固的房子,这样他们就不用再怕地震了。

  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人们画一双翅膀,在蓝天下自由自在的翱翔

  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将孩子真善美一面展现出来,课上孩子的“假如”,让我感受到一颗无私而又纯真的爱心。最终,我让学生把自我刚才想到的愿望写在练习纸上,从而让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十分自然地理解听、说、读、写的训练。

  【课堂诊断】

  教学设计时想引导学生运用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探究课文,但语文教学总是一种缺憾的艺术,总有所欠缺。在评价学生方面没有行程对学生有效的鼓励,在一些朗读上没有指明朗读的目的,致使孩子们对一些朗读的把握有了偏差,比如问题最大出此刻第三小节,学生

  体会出了西西的不幸应当带着一些沉重的心境来读这节诗,可是我没能抓住孩子的这一感受进行指导朗读,于是请了几组孩子起来读也没到达梦想的朗读效果。课堂上的细节把握不足,如果用“假如”来贯穿全文的语言,不要任意用“如果”来代替,这样可能更能体现出课堂的统一性。怎样从文本出发,最终又回归文本本身,并有阶梯性的,层层渐进,这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我不断地推敲,不断地钻研。

《假如》教学反思6

  新课程理念指出:教学过程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空间,让学生自己活动,从而发现知识、获取知识,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活力,真正让教师的“讲坛”变成学生的“学坛”。

  我选择的是《假如没有灰尘》这篇略读课文。《假如没有灰尘》共5个自然段,层次分明,条理清晰。首段先从人们对灰尘通常的认识写起,指出灰尘的危害,接着笔锋一转,以问句设疑,发人深思,自然导入下文。第2自然段简要介绍了灰尘的大小和主要来源。第3至5自然段从不同的角度详细说明了灰尘的特点和作用,解答了第一自然段所提出的问题。第5自然段是重点段,由“灰尘大多具有吸湿功能”这一特性入手,层层推进,说明了灰尘的重要作用。

  此外,这三个自然段在结构上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先介绍灰尘的特点,然后再具体说明灰尘的作用,结尾都运用“假如没有灰尘”这样的句式,对其重要作用加以强调和总结。

  这篇说明文语言准确、生动,知识性、趣味性很强。作者运用了假设、列数字、对比等说明方法,清楚明白而又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灰尘与人类的重要关系。

  这篇课文的教学重难点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和说明事物的表达方法。

  本节课我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整个流程是这样的:首先我口述了两个由于灰尘而引发的`疾病事件,由此让学生初步了解灰尘对于我们人类生活的危害,进而导出“尘”,用说文解字方式解读“尘”字,概括出它的特点,即小,紧接着要求学生从文中找出描写灰尘大小的语句,并更中肯地概括其特点,即细小、微小;接着进入学文阶段,先出示自主学习要求,即“默读课文,找出描写灰尘特点和作用的句子”,再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想法,跟着全班交流,师相机引导学生通过抓住重点词语、语句把握灰尘的特点、作用及作者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同时借助自然风光图片(灰尘的杰作)使学生更直观地体会,并相机板书,在小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后师口述灰尘在军事方面的作用,以此扩充学生的知识面;最后通过文章最后一句及第一段的学习体会作者对灰尘的赞美及概括灰尘的两面性,以此再进行拓展,列举生活中存在两面性的事物,从而得出生活中任何事物都具有其两面性的结论。

  对于本节课的教学,我自认为教学思路很清晰,能把握住课文的重难点,能较好地补充文本的空白,使学生拓宽其知识面,跟学生很好地进行互动,跟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交流知识。特别是我平时常能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在课堂上能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讨,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培养其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虽然本节课学生的概括能力还达不到很好的要求,出现不够精确的情况,在今后的学习中将再加大力度进行训练。同时今后的课堂要更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去读,创设出一种想读就读、会读就读的场面。

《假如》教学反思7

  《假如》这是一首诗歌,是一篇神话故事。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启发我们关爱他人,关爱生活,关爱环境。这首诗歌在写作特色上,结构相同,都采用“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的句式,结尾用省略号留有悬念,便于想象,语言通俗,朗朗上口,我在课堂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把新旧信息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有发现,自有发展。

  一、注重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丰富的学习情感。

  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语言训练。它既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有助于增强语感,发展语感。通过紧抓文中重点字词的理解,以读为主,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课文,运用角色转换的方法,通过有太阳和没太阳、有食物和没食物、健康与不幸的比较,让孩子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读好课文。从情出发,喷发爱心。诵读课文这一环节不仅可以积累语言材料,增长知识,同时可以全方位地积淀语感经验。

  二、重视学生个性培养,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故事的'形式点燃孩子学习的热情,并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注意挖掘孩子的内心,朗读这首诗时,孩子产生许多共鸣,小鸟挨饿的痛苦,鸟妈妈寻食的艰辛,很容易让孩子体会到父母为孩子无私奉献的感情;孩子对大自然、对小动物、对自己的朋友有种无言的感情,由此自己也可能会产生许多新的“假如”。通过小练笔的方式,将孩子真善美一面展现出来,课上孩子的“假如”,让我感受到一颗无私而又纯真的爱心。

  三、疑惑和不足

  教学设计时想引导学生运用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探究课文,但是语文教学总是一种缺憾的艺术,总有所欠缺。教师的教学的心理素质需要加强,以免影响到教学临场发挥。比如在复习词语“哭泣”的时候,学生容易将“泣”读错,如果能够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及时将“谷粒”的“粒”和“哭泣”的“泣”作比较,相信同学们不会再读错了。以及在配乐朗诵这一部分,我教学时选择全班集体诵读,这个环节如果能够指名一两位同学伴着美妙的音乐进行诵读,教学的效果会更加的明显。

《假如》教学反思8

  《假如》是一首充满童趣、情趣、理趣的诗歌,语言清新活泼,充满儿童的想像力、创造力,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显示了儿童博大而纯真的心!全诗用并列结构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会关爱环境,关爱动物,关爱他人。最后一小节以“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结尾,耐人寻味,给学生留下了一个很大的思考空间与说话、写话练习的平台,加上全诗语言简炼,大量运用短语的形式,处处都是充满美好幻想的`语言,为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一位外国作家说过:“每个儿童都是一名诗人。”对这句话我深有同感,儿童极具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他们的心灵里,有着赤子般的真情,有着天马行空般的奇思妙想,有着成人遥不可及的奇幻。他们在诗歌创作方面具备天资。所以在学习这篇诗歌的时候,我抓住课后那个带给人无限遐想空间的省略号,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假如你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你想画什么?”没想到此时的课堂沸腾了,小手举得像一片树林,学生们的回答非常精彩: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想在蓝蓝的天空中,再画一个地球,让越来越多的人住到另一个地球上;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想给没钱上学的小朋友画一座美丽的学校,让他们不用花钱就能快乐地上学;我想画许多的房子,给没房子的人,让他们不用再在下街上流浪;我想为盲人画一双明亮的眼睛,让他们都能看到美丽的世界;我想为庄稼画一只吃害虫的神鸟,保护庄稼;我想为沙漠画上一条河流,让沙漠变成绿洲;我想为每个人都画上一双翅膀,让人们都能在蓝天上自由自在的飞翔;我想画一艘宇宙飞船,让我们到太空去探索宇宙的奥秘;我会给我们的学校画许多绿绿的树,五颜六色的花,使我们的校园像花园一样美;我想为自己画好多的公主裙,让我每天都打扮得像个公主……

  孩子们的脑子里充满了无穷的想象力,孩子们的心灵里有着炽热的真情,孩子们的心里装着无数美好的愿望,孩子们的心最纯最美!

  美好的种子已在学生心中播下,我想不久一定有收获的。

《假如》教学反思9

  〖在想象中寻求知识的创新〗

  法国思想家狭镇罗普说过:想象,就是一种特质,没有了它,一个人既不能成为诗人,也不能成为哲学家,也就不能成其为人。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活动,想象力作为一种创造性的认识能力,是一种强大的创造力量。有了丰富的想象力。对课文的情景就能深入理解,浮想联翩,并思维活跃,创造力强,学习生动活泼。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把新旧信息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想象力,使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发展。在教材中,有些课文刻意留下“空白“,让读者去揣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应用这些“空白”,巧妙地激发学生展开想象,用自己的才智来填补这些“空白”,以增强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

  如《假如》一文,让学生续接课文,我让学生先自由想象,去挖掘“空白”的蕴含,然后再交流,学生的想象是多姿多彩的。有的说:“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灾区的小朋友画许多书本和学校,让他们能够再回到学校学到很多的知识。”有的说:“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医院的病人画许多神医和先进的医疗设备,让他们早日康复……”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在想象中激活已有经验表象,进入个体丰富的想象空间,越过语言的表层,与作者的心灵一同震颤,知识层出不穷,得到创新。

  〖为学生提供宽裕的探究空间,寻求知识〗

  质疑问难,是学生自主探究的中国和中心点。围绕这个中心点,教师必须提供宽裕的空间,进一步引导他们深入探究。根据“合作互动”的原则,教学中要改变单纯的师生交往形式,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空间。为此,教师可在教学的关键之处,重点之处设计同桌交流、小组讨论的环节。这样,可以让学生取长补短、相互启发,增加课堂的信息量,促使学生全面深入地探究问题,理解课文内容;又可以给学生提供展示个性的机会和场所,培养他们团结合作、互相竞争的精神。

  《假如》一文的教学,我让各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有的用表演形式,有的用分角色朗读,有的边读边演,形式丰富多彩。各小组都在积极地排演,密切的合作。通过交流反馈,同学的评价,他们发现本组的`缺点,也学习了别组的优点,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自主探究的能力,为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

  〖深入课文,挖掘丰富的情感因素,化生硬的技巧指导为情感熏陶〗

  窦桂梅老师曾经说过:“语文课文的朗读,应是读人家的书,把人家的情感变为自己的。”也就是说,朗读重在读出感情,读出味道。

  如在教学《假如》一课时,课文中四次出现了“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一句,应重点指导学生读出不同的语气,但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联系课文的内容,启发学生想象小树和小鸟以及西西会想些什么?会说些什么?从而使学生感受神笔的重要,这样,学生在朗读时,语速时而舒缓,时而急促,声音时高时低,时重时轻,读出了不同的效果,每个学生根据不同的理解,也读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

  〖与学生同朗读,共感悟,用不同手段激发学生的情感点〗

  教师生动的语言,对学生是一种强烈的感染。

  在教学《假如》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残疾儿童的不幸,我为学生讲述了一些关于残疾儿童的感人故事,在听了我的讲述后,很多孩子掉下了眼泪。这时,他们再读第三小节时,就能把那种对于不幸的人的关爱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了。而且,在让学生续编课文时,他们考虑得也都是给那些需要关爱的人送去温暖,来表达他们的爱。

  〖主线推进,横向联动,加强整合〗

  就一篇课文或一节课的阅读教学操作而言,一般都存在一个“主线推进”的问题。传统语文教学是将“理解课文内容”作为主线推进的,这是一种典型的“理解式阅读”,且是单线独进,不及其余的直线式教学,其结果只能是少慢差费。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根据语文课标的新要求和人教社实验教材的独特优势,构建了一种以“朗读课文”作为主线推进的阅读教学新模式,这样就保证了学生充分的阅读实践,又强化了朗读感悟,同时也十分有利于学生的阅读积累。

  我们以朗读课文作为主线推进,但不是单线独进,不是让学生死读傻读,而是着眼于三维目标和语文教学的诸多任务,实行“横向联动”,在朗读课文的进程中左顾右盼,整体观照,将识字、词句体悟、内容理解、写作技法、认识能力、创新思维、情感态度等等都一一渗透落实。横向联动的关键是“整合”,即将一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活动、教学手段都融于“读”中,以读促思,以读促解,以读促记,以读促说,以读促写。具体的操作方法就是让学生读中识、读中悟、读中说、读中问、读中议、读中写、读中练、读中用。

  南油小学刘庆元老师教学《假如》一课,文中“让小鸟呆在家里,苦苦等待,饿得哭泣。”一句中的“苦苦”这个词语学生不懂,教师没有抽象地下定义,而是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旬反复诵读,仔细体味,结果学生豁然明白:“苦苦”在这里不是说嘴里有苦味儿,是说等得“很辛苦”“很艰难”“很悲伤”。通过细细品读,学生对“苦”字叠用也有所感悟,因此用了那么多“很……”。同时,在对“苦苦”一词反复品读的过程中,学生的同情怜悯之心已由然而生,受到情感态度方面的教育感化,这就是成功的“整合”。

《假如》教学反思10

  《假如没有灰尘》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思路清晰,说明有序,浅显易懂。它也是一篇说明文,语言准确、生动、知识性、趣味性很强。作者运用了假设、列数字、对比等说明方法,清楚而又生动地说明了灰尘与人类的密不可分的关系。揭示了一个深刻的哲理:事物往往都具有两面性,只有正确地认识它们,才能趋利避害,造福人类。

  在教学时以学生自学为主,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适时点拨引导。导入课题时,先让学生说说灰尘有哪些危害,然后再大胆设想一下,假如没有灰尘,人类和自然界将会怎样?接着让学生默读课文,将自己的想法与课文的内容相印证,看看有哪些异同,引起学生思想上的震撼。再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灰尘的特点和作用,并请学生用一段话回答课文第2自然段的设问:“假如自然界真的没有灰尘,我们将面临怎样的情形呢?”最后,还引导学生想:从灰尘的危害和作用中,你能悟出什么道理?使学生懂得:灰尘太多确实会污染环境,但适量的灰尘存在,对大自然和人类都有好处。

  领悟说明文的表达方法,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在学生理清线索、理解内容之后,我引导学生运用精读课上学到的阅读方法自读自悟。可以让学生围绕“作者是怎样说明灰尘的特点和作用的”这一问题熟读精思、讨论交流。还启发学生注意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认真体会这些说明方法的作用。

  让学生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受到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如何突破这一难点呢?

  课前我让学生按照阅读提示预习课文,并且搜集关于灰尘的资料及人们对灰尘的不同看法。在教学课文时,我让学生说说灰尘有哪些危害,然后要求学生大胆设想一下,假如没有灰尘,人类和自然界将会怎样?

  在班里组织了一场辩论赛。正方是认为灰尘对人类有害的,反方是认为灰尘对人类有益的。这场辩论赛开展得很激烈,正方说得头头是道,资料主要从课外书中搜集来的。反方也说得有理有据,他们主要运用课文中的语言来说明灰尘的`特点和作用。双方在辩论中从正反两个方面认识灰尘的优缺点。

  最后我对这场辩论赛进行了总结,让学生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灰尘太多确实会污染环境,但适量的灰尘存在,对大自然和人类都有好处。因此我们看事物要看到它的两面性,全面地分析,趋利避害,为我所用。我趁热打铁,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具有两面性,学生举了好多例子,如人类生活离不开水,但洪水泛滥,给人们生命财产造成威胁;网络为我们搜集资料提供了方便,沉迷于网络游戏又不利于身心发展等。一场辩论,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不少知识。身为教学的组织者,何乐而不为?

  学了这篇课文,课后练笔也很有必要。我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及相关的资料进行练笔,并以第一人称写灰尘。这样有助于使学生独特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均得到提高。

  (2)《假如没有灰尘》共5个自然段,层次分明,条理清晰。首段先从人们对灰尘通常的认识写起,指出灰尘的危害,接着笔锋一转,以问句设疑,发人深思,自然导入下文。第2自然段简要介绍了灰尘的大小和主要来源。第3至5自然段从不同的角度详细说明了灰尘的特点和作用,解答了第一自然段所提出的问题。第5自然段是重点段,由“灰尘大多具有吸湿功能”这一特性入手,层层推进,说明了灰尘的重要作用。

  这篇说明文语言准确、生动,知识性、趣味性很强。作者运用了假设、列数字、对比等说明方法,清楚明白而又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灰尘与人类的重要关系。

  这篇课文的教学重难点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和说明事物的表达方法。

  本节课我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整个流程是这样的:首先我口述了两个由于灰尘而引发的疾病事件,由此让学生初步了解灰尘对于我们人类生活的危害,进而导出“尘”,用说文解字方式解读“尘”字,概括出它的特点,即小,紧接着要求学生从文中找出描写灰尘大小的语句,并更中肯地概括其特点,即细小、微小;接着进入学文阶段,先出示自主学习要求,即“默读课文,找出描写灰尘特点和作用的句子”,再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想法,跟着全班交流,师相机引导学生通过抓住重点词语、语句把握灰尘的特点、作用及作者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同时借助自然风光图片(灰尘的杰作)使学生更直观地体会,并相机板书,在小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后师口述灰尘在军事方面的作用,以此扩充学生的知识面;最后通过文章最后一句及第一段的学习体会作者对灰尘的赞美及概括灰尘的两面性,以此再进行拓展,列举生活中存在两面性的事物,从而得出生活中任何事物都具有其两面性的结论。

  对于本节课的教学,我自认为教学思路很清晰,能把握住课文的重难点,能较好地补充文本的空白,使学生拓宽其知识面,跟学生很好地进行互动,跟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交流知识。特别是我平时常能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在课堂上能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讨,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培养其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虽然本节课学生的概括能力还达不到很好的要求,出现不够精确的情况,在今后的学习中将再加大力度进行训练。同时今后的课堂要更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去读,创设出一种想读就读、会读就读的场面。

  

《假如》教学反思11

  如果是人民教育版小学语文第三卷第六单元的文本。本单元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情感,使学生懂得关爱他人,增强团队互助意识,是一首清新动人的儿童诗。小作家用马亮的魔笔表达了他对小树、小鸟和残疾人的真挚爱。这首小诗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震撼力。适合学生反复阅读,在阅读中产生共鸣,感受孩子宽广纯洁的心灵,有关爱他人和环境的完美愿望,向往完美的事物。

  “诗意的心灵”;是一个润物无声,净化和美化学生心灵的过程。在教学中,我确立了“阅读为主线”的理念。在阅读中,找出包含生词的句子并朗读。在分析课文时,第一次大声朗读,找出“如果我有一支马亮的魔笔”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多少次,让学生对课文的水平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再读一遍,看看这位小作家想用这支魔笔做什么。第三次大声朗读,想想小作者为什么这么做。这使学生能够在朗读中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学目的也逐步实现。学生朗读,感受生动活泼的文字,想象完美动人的画面,语言在不知不觉中积累,情感在不知不觉中生成。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对话。它不仅是一种认知活动,也是一种高尚的精神生活。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在各种情境下进行多角度的'互动对话。在对话中,学生进入文本,触动心灵,获得独特的体验和真情。

  在积极进取、倡导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我们不能忽视学生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训练。在课程开始时,我安排学生独立地、独立地记忆生词,并通读课文。同时,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通过模仿和想象,引导学生理解和理解单词的微妙之处和意义。

  在识字教学设计中,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将生词视为自己的朋友,玩“找朋友”的游戏,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达到更好的学习目标。

  在本课的设计中,我也注重对学生语言发展的训练。通过文章结尾处的省略,学生可以模仿文章中的句型,表达自己完美的愿望,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进一步升华了主题。同时,我们也对学生进行了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学生无意识地有着关爱他人、达到教学目的的完美愿望。

《假如》教学反思12

  1、 时时处处能够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

  如:在初读课文时,我问:读课文时遇到不认识的字,你怎么办?生答:问同桌,问书上的小树叶,问老师,可以查字典。

  我说:你们的办法真多,用你们的办法读读课文吧。

  老师鼓励的话语滋润了学生的心田,同时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根据课文内容创设情境。如:学习第一小节时我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设计了配乐朗诵,老师先跟着音乐朗读,然后指名让学生跟着朗读,其他同学感觉跟着音乐读这么美,就产生了跃跃欲试的感觉,这时让全班同学都跟着音乐读,学生不但朗读的热情高,而且充分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学习第二节时,老师先播放出了鸟的叫声,学生们听了鸟的叫声后,我问:听到了这欢快的鸟叫声,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答:我仿佛看到了天上的小鸟

  于是,我播放图片:一棵大树,树上有鸟巢,巢里有小鸟,小鸟正叽叽喳喳的.叫着。学生先听到鸟叫,再看到树上的小鸟,情趣高极了。

  我说: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吧。学生很高兴的读起课文来。

  学习第三小节时,我问:你们想听故事吗?学生答:想。我说: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好?学生说:好。这时,老师一边播放音乐,一边讲起故事:有一个女孩叫西西,她在操场上与同学们快活的游戏,突然,有一天,她摔伤了……音乐越来越悲伤、我的声音越来越低沉我讲完故事后,问同学:你听了这个故事想说点什么?学生回答,我想帮助西西……我问:同学你想读课文吗?学生说:想。老我说:我们快来读读吧!老师用一个故事引起大家的兴趣,加上低沉的音乐,使学生产生了同情感一种帮助同学的愿望油然而生,读课文的愿望也强了。

  3、充分挖掘学生的想象能力。如:学习完了第一节后,我要求学生把书放在桌子上,听老师配乐朗读,想象眼前出现什么?我引导学生去想象,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假如》教学反思13

  《假如》这一课的内容实际上比较简单,与孩子们的生活实际很近,所以最容易引起同学们的共识,特别是课后的省略号更给大家提供了无限遐想的空间,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假如我也有这样的一枝神笔,我会……当然这也是本节课的一处亮点。同学们说的还是挺不错的,也说的比较精彩,美中不足的就是给大家展示的时间有点短了。

  另外,在这节课上我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如:学习第二小节的时候,我抛出的问题是:你有没有苦苦等待的`时候,那时你会想些什么?结果孩子们的回答几乎上全是希望妈妈早点回来给自己做些好吃的等等。原因就在于我给的问题目的性不强,学生会毫不忧郁的作出了回答。假如把问题换一种说法:当你一个人在家的时候,没有吃的没有喝的,饿的发慌,这时候,你的心情怎么样?这样学生就会很自然的说出很孤单、很无助的感觉。然后老师接着引导而此时的小鸟也是这样在家里(苦苦等待饿的哭泣)。在这个基础上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学生的体会应该是比较到位的。

  因此,要想上好一节课,大框架确定后,还要在细节上多下功夫,只有考虑的周全,才能应对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种种问题,并能作出较恰当的回答。有时侯,一节课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不起眼的小问题而显得精彩,使整节课显得有生机。

《假如》教学反思14

  我们常常因为寂寞,所以需要朋友,因为寒冷,所以需要温暖,因为梦想,所以需要追求,一缕温暖的阳光,一个充满关爱的微笑,一次真心的拥抱,或许会给迷途中的人无穷的力量,给走在痛苦边缘的人无穷的安慰,给一个远方的朋友永恒的回忆……沙漠里的绿洲就是这样找到的,生活的希望就是这样点燃的。

  读一读史铁生,大难之中,始终安静地微笑,对世界,对自然,对一草一木,一饭一粥都充满善意和爱。再读一读《假如》一诗,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朗读这首诗,学生可能会产生许多共鸣,也可能会产生许多新的“假如”,还可能产生写诗的冲动。这都要建立在关爱之情的培植基础上。针对第一次教学的不足之处,在第二次教学设计中,结合新课程教学理念,我认真反思,作了修改。我想第一课时安排识字学词和根据学生选择学习两段话。第二课时,我的预设是学习所剩段落,然后依托教材写话,让学生写一写他们内心的心愿。反思第二次教学,我又有不一样的感受与收获。

  一、关注学生识字兴趣与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规范写字

  原先在识字环节中,没有关注识字的质量,没有关注识字的情感与方法,于是,第二次的设计,我尝试了用“自主与合作”的形式来学习生字。传统的识字教学中,往往是师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范读,再是强调难读的生字,然后去掉拼音读一读。虽然井然有序,但是一切都是跟着老师走,没有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作用。本着自主开放的理念,在本堂课设计中,我让学生用自己各种各样的方法来学习生字,遇到难学的,让他请教同桌,既体现了自主性学习,又营造了合作学习的氛围,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但是,不一定所有的问题同桌都能帮助解决,于是最后,让生提出经过同桌合作学习还没有解决的生字,大家一起想办法解决。这样,就能在交流中更好地学习与巩固。同时,我也充分引导学生观察字的结构特点,及时安排学生规范写字。

  二、情感在推波助澜升华,联系生活实际,朗读与体验融为一体

  1、图文相融,进行语言渲染。

  如小树一段,学生一看见风中的小树图片,顿生爱怜之意,看到小树在风中叶子都落了,腰都弯了,孩子们也为之难过,同时,通过老师的语言渲染,如:听,北风呼呼地吹来了,它吹走了你的小帽,吹走了你的手套,把你的小脸都冻红了,你一个人走在冰冷的雪地里,会怎么样?孩子们有的抱紧身子说,冻死了,冻死了。有的嘴里发出咝咝咝哎呀呀的声音,让孩子感觉自己就是冰雪中的小树,有了这种情境体验,为下一步的朗读做好了充分的铺垫。

  2、重视与学生生活体验相结合。

  例西西这一段话,光看着图片或许体会西西那份心灵的痛苦与无奈还并不深入,于是,我先让学生说说当你生病了在家养病时的感受、心情。学生有的说一个人在家,很难过,也很寂寞,想回到学校中来。有的说特别想同学,想老师,有了这一层情感的激发,学生对西西长久以来的苦闷和渴望有了更深的理解,但我并不戛然而止,而是层层深入,当我们背着书包上学的时候,西西只能……当我们在操场,在田野尽情奔跑的时候,西西只能……当我们怀着快乐的心情欢唱的时候,西西只能……当我们一起努力劳动的时候,西西只能……当我们游山玩水的时候,西西只能……在一遍又一遍的朗读中,西西内心的痛苦学生体会得更深了。看到西西这样痛苦,善良的孩子就会想各种各样的办法让他快乐一些,小作者是用神笔帮助了他,这只是一个美好的心愿,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能做的还有很多,同学们也说了很多,有孩子说,我给他唱支歌。有孩子说,我把我的书借给他看。也有孩子说,我们可以常去看他,还可以带他出去走走。从这里,可以充分启发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生活的情感。

  3、整体朗读与分支朗读相结合。

  这是一首儿童诗,有诗的'韵味,所以,首先设计孩子整体感知,整体朗读,在读流利读正确的基础上,再重视指导学生把句子读好,例:西西这一段,整体感知后,我层层深入,通过语言渲染和情境创设,让学生一次又一次读“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小树与飞燕。”在一遍一遍的朗读中,学生更深刻地体会西西内心的苦闷和渴望。分支读不是说把句子独立,是为了下一步能把整段话读好。同时在朗读中,指导与评价相结合,让学生都有机会读,能在一遍一遍地朗读中摸索到朗读的技巧与方法。

  课堂是动态的,是生成的,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识字教学中,因为我是第一年教低段,所以,范写生字的时候,笔顺的术语我没有重视。另外在分支朗读与整体朗读中,孩子分支朗读读得不错,但到整体朗读中还很欠缺,反思以后,知道这和我带有方向性的指令有着密切关系,我没有细细揣摩过这样一句导语 “请你用高兴的心情读一读这段话。”其实,在每一段话中,感情的变化和起伏是非常大的,有着大喜大悲。所以,当孩子依照我的指令读的时候,感情的变化出不来。如果改用“请你美美地读一读”或许会更好些。

  通过两次设计,两次实践,两次反思,使我明白,课堂教学是由一个个教学细节所组成,并由这点点滴滴的细节来实现培养人与完善人的教学目标。细节是可以设计的,应该珍视的,也需要开掘的。教学的路上,行者无疆。

《假如》教学反思15

  这篇课文是俄国著名诗人普希金代表作《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对涉世未深的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指导意义。这节课我的设计思路是:读诗、悟诗、写诗三个部分。读诗部分用时较多,学生基础较差,课前表现的`不够积极主动,我努力调整学生状态,尽量用鼓励的言语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学生越来越积极主动,其中给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个女生读了两遍诗歌,读的越来越好,一个男生声音洪亮、朗读流畅,超水平发挥,让听课师生刮目相看,我也及时的给他点评,收到很好的效果。在感悟部分因为学生较小,我没有放开学生让学生先找出表示人情感的词语,并让他们归类,以此发现前后变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加深了,有一个女生说“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也会对你笑。”引用的话语很有意义,我觉得在那一刹那,名诗和名言在学生头脑中有机的融合。

  学生也收获了受益匪浅的启示。遗憾的是学生因为时间的关系没能完成。留下遗憾。这也是这堂课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后在时间上应注意调整。

  总之,以后在高效课堂教学中,要放开手脚,认真备课,调整课堂结构,以期达到真正的高效。

【《假如》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假如》教学反思09-23

假如教学反思02-03

《假如》的教学反思04-17

《假如》教学反思03-31

语文《假如》教学反思04-15

《假如》教学反思[优]07-06

《假如》教学反思【优】07-06

假如教学反思(热)07-06

《假如》语文教学反思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