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推荐)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1
本课我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上,我首先复习了生字,然后指导书写了“铅和拿”字。在对这两个字的书写教学上,我显得薄弱。没有对重点笔画做出其他颜色的标记。同时对拿字的最后一笔上学生说成“弯钩”时我没有及时纠正。应该是“竖钩”。此处暴露了基础知识上的漏洞。同时孔主任课后说在指导写字上应该选取“铅笔”或者“笔和拿”这样可以互相纠正。我也认为有道理,下次课上准备纠正。
在本课上我设置统领全文的问题是:“林园园为什么不愿意借李丽绿色铅笔?你是从哪看出来的?”本篇文章就是从这一问题开始逐一拨开。课后大家研讨时认为此处应该再加入说说是怎么体会的,这样效果会更好。此问题抛出后,学生都能找到了三次对话,都能从林园园的语言上看出她不愿意借。那么我重点就让学生入情入境的去理解去体会,同时带着体会去朗读。同时在适当处我做了示范读。但是在第一次对话的处理上,我还是显得急噪了,有点乱了方寸的感觉。应该让学生理解吞吞吐吐后,去体会林园园的心情,然后再去读,这样效果会更好。后面也出现了类似的现象,说明我在备课时候还是不够细致。上课时候容易颠倒。此处有待于提高。
在本课的指导朗读上,我缺乏学生之间互相评价,都是由老师来评价,显得比较单一,也显得课堂上失去学生主控性。
在本课的扩展方面,我设置了如果你是她们的同学看见这一幕,你会怎么做。课后教研时同组人员认为,如果加入林园园听见大家的话,她又会怎么想,再遇到类似的问题她又会怎么做?这样课堂显得更为丰满。
孔主任,对板书的设置上也提出了她自己中肯的意见,她认为不用抓书上的`词也可以,可以抓住心理方面去板书,相信会更深刻。
对于大家的建议,我都认真的去吸取,希望珍惜每次教学研究的机会,让自己快速的成长!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2
《蓝色的树叶》,主要讲李丽的绿铅笔找不到了,向林园园借,而林园园找了许多借口,并不乐意借:先是以自己没有画完为借口,接着以怕弄断为托词,后来又嫌李丽画的内容太多而不乐意。读到这里,一个活生生的小气鬼出现在孩子的眼前,这与我们平时所倡导的团结协作、助人为乐的思想大相径庭,这就是编者选编这篇课文的意义所在。文中的林园园无疑是个反面典型,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自己感悟到:同学间应该互相帮助,团结协作。
王燕骅老师举到过这么一个例子,整堂课,按照老师课前的预设顺利地开展着教学活动。就在学习第五自然段即将顺利揭示中心的时候,意外发生了。老师提的一个问题“看着李丽画的这些蓝树叶,你想说什么?”打乱了这堂课的和谐。按照课前预设,学生会对林园园说:“你应该把绿铅笔借给李丽。”可没想到,第一个学生站起来就说:“我想对李丽说,你可以用红铅笔来画呀!枫叶是红的!”
顿时,教室里议论纷纷:“是呀!为什么一定要画树叶呢?”“可以画白云、蓝天、高山嘛!”……有的小朋友甚至嘀咕开了:“李丽真笨啊!”“她不动脑筋。”……我并没有预料到会有这样的情况出现。看着学生七嘴八舌的样子,老师只能委婉解释道:“你们真聪明,能自己解决困难!可现在李丽没有想到这些办法,那如果你是她的同桌,你会怎么办呢?”尽管在老师的努力下,有的学生又回到了主题: “我应该帮助她。”
其实,反思以下这堂课和这篇课文,我们完全可以从这两个角度去处理文本:一是站在被借者的.角度上,即林园园的角度上。作为林园园,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应该主动去帮助别人。二是站在借者的角度上,即李丽的角度上。这也就是学生所议论的:当碰到困难时,首先应该自己先想办法解决困难;实在解决不了,再去寻找帮助。换言之,也就是抛弃了李丽在文本中扮演的弱者角色。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3
我们常教育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在别人有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是一种美德,但要能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正因为如此,我上此课意在教育学生在生活中学会互相帮助。
《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写得是在一次美术课上,李丽的绿铅笔不见了,就向同桌林园园借,可是林园园舍不得借给她用,李丽就用自己的蓝铅笔画树叶。
教学中我紧抓主线:“李丽拿起自己的蓝铅笔,用心地画着一片片树叶。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这句话作为开头引起孩子的好奇心,进而走进课文。
林园园舍不得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同学,说明她在帮助别人方面做得不够好。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在别人有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我在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时,都围绕文章的旨意,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课文中的事与学生生活十分贴近,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反思,丰富内心感受。
首先从整体上理解课文内容上,引导孩子读,注意李丽从头到尾都非常有礼貌,林园园则表现得比较自私,不肯借绿铅笔又不好明说,找了一个又一个借口推托。
再在朗读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恰当的语气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我将李丽和林园园的几次对话作为指导的重点,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走进林园园的内心世界,林园园最终已经认识到自己的做法是不对的。但个别学生积极性不高,让学生找重点词“吞吞吐吐”来体会“舍不得”时,由于我的指令不够清晰,还是要经过多次提示才能找到。
然后在读和理解的基础上,我才提出问题:林园园看见李丽画了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有同学说:因为她觉得不好意思,没有借给李丽同学绿铅笔;有的.说:有困难应当热情帮助;有的说她因为羞愧而脸红??这个环节还是比较成功的,使学生受到了一定的思想教育。
课后我进行了拓展练习,课文的语言训练点是“-----------吗?”“---------吧。”所以我抓住“脸红”让孩子们领会林园园的“知错就改”,预设“过了一个星期,李丽正要给花涂颜色的时候,发现自己的红铅笔不见了,她
再次向林园园借,她会怎么说?”孩子们纷纷举手,一个孩子说:“你把红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可惜时间已经很短,说话的训练面不广。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参与到学习中,处于一种被动状态。有些环节我忽略了课堂的生成,流于形式,以后在教学过程中在这方面应加以探究以改正不足。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4
今天教学《蓝色的树叶》一课,问孩子们如果你是李丽,没有绿铅笔画树叶怎么办?孩子们的答案可谓是多种多样,让蓝色的树叶变得多彩起来。
有的学生说:“我可以用黄色和蓝色调出绿色。”是呀,简单的.三原色规律孩子们在美术课中学到了,就灵活的运用到这里来了。也有的学生说:“我可以画成黄色树叶,让季节变成冬天。”季节的转换就可以轻而易举的解决问题,多么丰富的联想呀!还有的学生说:“我可以用绿色卡纸剪出树叶的形状,然后再粘贴上。”哈哈,想象真是大胆呀!纸贴画都运用于此了。更有学生说:“我可以都不用颜色,用我的手掌做树叶,变成黑白的图画。”“放上绿色水分颜料吹成树叶的形状。”吹画都冒出来了。
看来在我的孩子们手下不会再有单调的色彩和作画方法,因为树叶都变得那么多姿多彩。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5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
《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写得是在一次美术课上,李丽的绿铅笔不见了,就向同桌林园园借,可是林园园舍不得借给她用,李丽就用自己的蓝铅笔画树叶。
教学时,抓题眼。本篇课文我抓住课题中的"蓝色"这一词语入手,先出示一些美丽的树叶,让学生欣赏。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板书课题,抓住时机你见过蓝色的树叶吗?大屏幕出示一个蓝色的树叶,此刻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林园园的言行,明显不对。在学习课文中,我紧紧注重了林园园和李丽的对话,深入理解说话的内容,明白每一次对话中林园园的不愿意。教学时结合文末小泡泡中的提示,让学生和林园园"对话",加深对此问题的'体验。
课文结尾写着:李丽拿起自己的蓝铅笔,用心地画着一片片树叶。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当同学们读到这儿时,你们有问题吗?学生纷纷举手,"林园园为什么脸红了?"马上有同学说:因为她觉得不好意思,没有借给李丽绿铅笔......等等类似这样的话,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说出不同的理由。随机我就说:"你们在学习生活中有过这样的事吗?你是怎样做的?"此刻课堂很活跃。接下来我就进行随文练笔,把生活中的事动笔写下来。这样把课堂上的收获也充分运用其中。本节课效果很好。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6
【教学片段】
师:林园园不把绿铅笔借给李丽,李丽只好涂上蓝色的树叶。你认为课文中的林园园是个怎样的孩子呢?
生1:林园园的行为不好。
生2:林园园应该把铅笔借给李丽。
生3:她这样的行为有一点自私。
师:那你认为应该怎样处理这件事情呢?
生1:同学之间应该要相互帮助的,我们应该要乐于助人。
生2:如果我是林园园就会把铅笔借给李丽。
生3:我不会像她这样的,我要帮助我的伙伴。
生4:我会主动关心李丽,她下次也会窗镏业摹
师:孩子们,你们说的太好了。我们每一个都需要别人的关心和帮助。同样,别人也在某些时候等待着我们的帮助和关心。老师希望你们以后能把自己的'爱无私的奉献给大家,主动向别人伸出友爱之手,援助之手。你能做到吗?
生:能!(整齐一致的回答)
此时,我环视了全班学生,从他们认真的神情,从课堂上活跃的气氛,我知道这一堂课已经达到了课标所要求的目的。我准备拿起小黑板,在孩子们已经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再次帮他们回忆和巩固生字。但当我转身时,那轻轻的一瞥间,我却发现个别孩子的小手依然举的高高的。突兀的小手是那样的坚定和执着。我停下自己的动作,和蔼的问到……
师:你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老师,我不认为林园园是个自私的人?(稚嫩的嗓音在我耳边坚决的响起,顿时我脑海一瞢,也想和她一起探个究竟。)
师:为什么啊?来,说说你的理由。
生1:老师,课本最后说林园园的脸红了,说明林园园她知道自己这样做是不对的。我认为她桥伦约盒碌水彩笔被弄坏了才不肯把水彩笔借给李丽的,其实她也是个爱惜自己物品的好孩子。
生2:对,林园园也许是因为自己太爱惜自己的东西,才不愿意把水彩笔借给别人。最后她还是答应借给李丽的。
【教学感悟】
是啊,孩子们说一点也没错啊,我为什么就没有发现原本林园园也是一个可爱的孩子呢?我为什么就要用这么狭窄的眼光来看待着个世界呢?当我们在面对自己极其喜爱的物品时,我们就会想方法保护和爱惜这些东西。虽然林园园有过犹豫,最后她还是答应把水彩笔借给李丽的。我为什么就不能引导孩子们往善良和美好的方向进行思考呢?
面带微笑,我充分的肯定了孩子们的想法,并再次和孩子们一起来重新领会了课文。通过这一堂课的学习,我相信我们班的孩子不仅学会了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和关心,也懂得了要爱惜自己的物品。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孩子们的心灵是多么的纯洁,多么的无私啊。我可爱的孩子们,是你们用善良的眼睛让老师也看到了世界的美好。
作为大人的我们──教师,也应该有双慧眼,不应该小看了孩子们宽广的心灵世界。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7
本课的教学我注意做好如下几方面:
字词教学: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活实际。在读句子中识字,在游戏中识字,在猜谜语中识字。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体会想象词语的意思。
朗读课文:我把李丽和林园园的几次对话作为指导的重点,通过朗读对话中人物的语气、神态、动作,让学生自主体会,通过示范朗读让学生加深感悟课文语言。
语言积累:我让学生走进故事中,对具体的事例进行沟通和交流。组织学生通过对三次对话的.分析,让学生走进语言,加深语言的感悟,从而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8
《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给我们的启示是:互相帮助,不应成为一句口号。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行为习惯。本课中的林园园,舍不得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同学,说明她在帮助别人方面做得不够好。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所以在学习课文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更透彻的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我采取先让学生理清故事头绪,再通过朗读、默读、讨论和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来引导学生,走入两个人物的内心世界。让学生明白,林园园通过这次的'事情一定会看到自己的不足,她也会成为一个乐于助人的孩子。要知道林园园脸红正是因为她知错了。同时也让所有的学生学会关心和帮助别人并通过自己的实例解说相互帮助的重要性,明白了今后自己该怎样做。但在广泛发言,发表自己的见解时部分同学还是未能明白。可见,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广泛发言这一点,我做的还不够,还需要多注意。
另外,在时间和内容安排上有些繁琐,层次不是很清楚,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多多探索。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9
课伊《蓝色的树叶》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讲美术课上,李丽向林园园借绿铅笔,林园园不愿意把绿铅笔借给李丽,李丽用自己的蓝铅笔画了蓝色的树叶。这件事情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帮助。
本课计划用五课时完成。第一、二课时主要学习生字和初读课文,第三课时理解课文,第四、五课时朗读背诵,练习巩固。理解课文时,我是这样安排的:激趣导入——整体感知——精读课文——小小练笔。
一、激趣导入
课堂上,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我想我们的教学就成功了一半。为此,我找了一些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树叶图片,让学生观察、欣赏。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二、整体感知
让学生观看课文视频,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让学生对课文有个整体印象,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三、精读课文
在学习课文中,我主要抓住李丽和林园园的三次对话,让学生体会李丽有礼貌、诚恳,林园园找借口、不愿意。抓住课文中的.两个句子:树叶那么绿,真惹人爱。你要注意,不要削,画的时候不要用力,不要画得太多。让学生仿照句式说句子。让学生体会林园园为什么脸红了。最后进行对话表演。
四、小小练笔
为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写句能力。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说一说、写一写自己想对林园园说的话。在授课过程中,发现学生的想象力还是很丰富的,有的学生想对林园园说,你快点把绿铅笔借给李丽画树叶和小草,同学们才会喜欢你。
随着年级的递增,课文也越来越长。这既考验着教师对教材的处理能力,也考验着学生对教材的理解能力。在教学中,我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相信会发现教学中的乐趣。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10
《蓝色的树叶》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的是李丽向林园园借绿铅笔,林园园没有借的一件事。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以后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学生。整体感觉上得还不错。
本课教学,识字环节较扎实,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如:小老师领读,指名读,同桌互读,齐读等,学生掌握较好。不仅读准字音,了解字形,也明白了字意,并能在此基础上,运用词语说句子。教学时,注意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指导学生朗读。教学激发了学生的思考的积极性,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但也存在了许多不足之处:
1,导入新课时,老师问:"你见过什么颜色的`树叶"学生说见过绿色的,黄色的,红色的树叶,此时还应引导学生联系季节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如:春天有绿色的树叶,秋天有黄色的树叶,半绿半黄的树叶。。。。。。语文课,就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
2,整节课之中,让学生自由读文过多,要在读书的形式方面多变化。低年级的孩子,不太适合这种集体的自由读文,教师也不便于掌握学生的读书情况。
3,在指导学生读好对话时,教师的引导要进一步细化。在几名学生读书感情不到位的情况下,教师要分析其原因。"小声的说""吞吞吐吐""我怕你""只好"等词,是训练低年级的孩子通过语言文字揣摩人物心理的好的机会,可先让学生议一议,然后再读。通过分角色读或者教师范读,就很容易读出味来。
4,注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学生读书时拖音,低着头读书,不认真听别人发言这些问题都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逐渐改掉。
5,注意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学习,善于发现问题,体会课文蕴含的道理。如指导:李丽小声对林园园说:"把你的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这句话时,我只是让学生抓住"小声地"这个词,让学生用小声的语气去读,忽视了学生的自主能力。可以这样设计:老师大声地读这句话,让学生听一听老师读得行吗学生如果说行,让学生再去读这句话,细细理解到底该怎么去读,通过反复读,学生发现应用小声的语气来读这句话,学生自己发现了问题,就会有一种成就感,学习兴趣被极大调动,更加乐于学习。
6,进行品读环节的教学,应注意找准切入点,以切入点的突破来贯穿全文。如本课的切入点就是"林园园看着主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引导学生抓住林园园的表情,心理变化特点,指导学生读好人物的对话。在深入理解人物对话,心理的基础上,丰富自己的内心体验,懂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帮助。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11
今天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蓝色的树叶》,结束时,我问:大家学这篇课文有什?感受呀?他们都扬起一张张笑脸,大声的说:“同学之间要相互帮助,要团结友爱”。对呀,这句看似简单的话要做到是很不容易的。我们个人心中都装着自己和他人这两样东西,在许多情况下,这两样东西都在进行着斗争,斗争的结果,要是自私,要是无私。
《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写得是在一次美术课上,李丽的绿铅笔不见了,就向同桌林园园借,可是林园园舍不得借给她用,李丽就用自己的蓝铅笔画树叶。从课文内容看,李丽从头到β都非常有礼ò,林园园则表现得比较自私,不肯借绿铅笔又不好明说,找了一个又一个的借口推托,林园园的行为明显不对,但生活中这样的事是很多的。课文结β写着:李丽拿起自己的蓝铅笔,用心地画着一片片树叶。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当同学们读到这儿时,我问:林园园为什脸红了?马上有同学说:因为她觉得不好意思,有借给李丽绿铅笔……等等类似这样的话。从这些话中我感受到了这篇文章的带给他们心灵的触动这也许就是文学的`魅力。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在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课堂上我一直将李丽和林园园的几次对话作为指导重点,通过朗读对话中人物的语气、神态、动作让学生自主体会,并努力让学生走进故事中,对具体的事例进行沟通和交流,组织学生对三次对话进行分析,让学生走进语言,加深对语言的感悟,从而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12
本周四,市教研室黄老师一行来我们学校进行“有效教学”的教学检查。
我执教的是《蓝色的树叶》。之前在设计教案前,我想着这是一篇按事前发展的顺序的课文,所以我想为孩子们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做一个铺垫,就打算严格根据课文的文路来上课。
课伊始,我先带孩子们巩固生字词,先开火车认读生字,孩子们认读的规律为:术术美术的术,然后齐读生字卡片,认读的规律为:术sh u shu。然后集体出示生字词。
接着,回顾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让孩子们明白第一段写得是李丽借绿铅笔的原因。
然后借助课文的第一幅插图,让孩子们观察插图,说说哪一个女孩子是李丽,哪一个孩子是李园园,鼓励孩子认真观察插图并结合课文进行说话训练。然后问孩子们,课文哪一自然段是写这幅插图的,孩子们一击即中,都说是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然后我让孩子们继续看课文,除了第二自然段还有哪些段落也是写李丽向林园园借绿铅笔的呢?之后,归纳出课文的2-4自然段都是写李丽向林园园借绿铅笔的事。
学习第二自然段,让孩子认真读,然后用“====”划出李丽的话,用“~~~~”划出李园园的话,其实之前预设的是用“-----”划李丽的话的,可是在上课的时候,不知怎么的脱口就是用双横线,就不好更改,以致在课堂上发现划双横线其实让孩子们挺麻烦的,听课的林老师在后来的评课中也指出了。在课堂上,让孩子们学得轻松时教师的.责任,我却给了孩子们不必要的麻烦。学习李丽的话,体会李丽的“礼貌”,再学习林园园的话,抓住“吞吞吐吐”,体会林园园的“舍不得”。
然后迁移学习课文的第3、4自然段。再次借助课文的第二幅插图,观察李丽的“用心”和林园园的“脸红”为学习第五自然段铺垫。也让孩子们明白这就是事情发展的“结果”。
课文的语言训练点是“-----------吗?”“---------吧。”所以我抓住“脸红”让孩子们领会林园园的“知错就改”,预设“过了一个星期,李丽正要给花涂颜色的时候,发现自己的红铅笔不见了,她再次向林园园借,她会怎么说?”孩子们纷纷举手,一个孩子说:“你把红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可惜时间已经很短,说话的训练面不广。不过我的预设就是将这个说话训练点放在第三课时,所以当时心里并无遗憾。
后来,徐老师跟我交换意见的时候,我觉得她的见解确实让我深思。确实,课文的内容,就是李丽想借,而林园园不借。孩子们不难理解。“阅读课该教什么?”徐老师建议结合课文的语言训练点,教给孩子们借东西如何用标准的言语来表达。
后来,我思量着。在巩固生字词和回顾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后,我该让孩子们直接划找李丽是怎么借的呢?划出“你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现在可以把你的绿铅笔借给我了吧。”之后学习的点就是说话练说,让孩子们充分的练说,准确地练说。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13
本课需要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学生自学生字词,熟读课文, 对课文大致了解,为第二课时感情课文打下基础。
第一课时重点是识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首先通过自由读文把生字划出来,然后自己借助课文中的拼音识记一遍,然后找“小教师”领学生字,进行巩固。在指导朗读时,先是让学生自读课文,因为他们刚学完生字,自己读可以把生字融到课文中读,体会字意。
然后,找同学读课文,生生、师生互评,对于林园园与李丽的对话进行重点指导,过程中安排了挑战读,对读的好的'给予鼓励,读对话时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提示应读出相应语气。
本节课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高,师重在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师生合作较融洽,不足之处,朗读的参与面小,鼓励性的语言和物质奖励,没有发挥较好的作用,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参与到学习中,处于一种被动状态,以后在教学过程中在这方面应加以探究以改正不足。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14
《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写得是在一次美术课上,李丽的绿铅笔不见了,就向同桌林园园借,可是林园园舍不得借给她用,李丽就用自己的蓝铅笔画树叶。课文结尾写着:李丽拿起自己的蓝铅笔,用心地画着一片片树叶。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当同学们读到这儿时,我问:林园园为什么脸红了?马上有同学说:因为她觉得不好意思,没有借给李丽绿铅笔……等等类似这样的话。预设中也想孩子们一定能够回答这样的问题的;他们也都能说:同学之间要相互帮助,要团结友爱。可是,在这样的一句话后面又有多少孩子能够真正体会了、感受着友爱呢?带着这样的思考,我在网上找了一个感人的有关友爱的故事,希望通过故事让他们感受什么是真正的友爱。
故事讲的'是一个越南孤儿院里一个小女孩受了重伤,而她的好朋友一个小男孩以为献血会死,在犹豫了一会儿之后毅然决定放弃自己的生命也要献血给小女孩,而理由只是“因为她是我最好的朋友。”我对这个长长的故事稍稍处理,用适合2年级的孩子能够理解的语言进行讲述,同时配上悠悠的音乐。第一小节讲玩了,孩子们听着,他们不再躁动,第二小节讲完了他们静了,第三小节他们更静了,第四小节,孩子们眼里冒着泪花,故事讲完了,只有悠悠的音乐,孩子们沉浸着,我没有提问,让音乐继续流淌,我想此时无声胜有声,孩子们的神情告诉我他们懂得友爱了,因为他们被感动成那样了。于是,我换上另一种音乐朗诵起事先搜好的《友情》诗篇:
在你忧伤的时候我在一旁悄悄地注视着,
在你苦恼的时候我在一旁静静地聆听着,
在你无奈的时候我在一旁默默地思考着,
因为,我是你的朋友。
朋友是在最需要的时候出现的,
朋友是在最危机的时候来临的,
把一切最真诚的祝福留给朋友,
把一切最幸福的时刻送给朋友。
“小朋友们,同桌是我们在学校里最亲密的朋友,我们要好好珍惜跟同桌在一起的时光。”
老师也相信你们现在也有一些话要跟自己的同桌说是吗?
小手举起来了,他们说得很好,在每一个孩子起来说完之后,我都让他们正对同桌说声谢谢,并和同桌握握手。甚至顾孜晗和王佳怡这对“小冤家”也握手了,孩子们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15
《蓝色的树叶》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的是李丽向林园园借绿铅笔,可林园园舍不得借给她,找了很多借口,最后李丽就用自己的蓝铅笔画树叶。文章的旨意在于让学生明白:当别人有困难时我们应该热情相助。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以后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学生。但是,在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时,要围绕文章的旨意,否则容易上成思想品德课。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当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时,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因此,我精心设计了新课的导入。课开始,我出示最常见的绿色的树叶,并让学生说说你还见过什么颜色的树叶?学生回答:金黄的、红色的等,就是没有蓝色的,此时我板书课题。在揭题后,我问学生,读完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自然就问了“树叶怎么会是蓝色的呢?”于是我们就带着这个疑问,开始了这篇课文的学习。
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学生从中找到了答案:原来是林园园不愿意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李丽,李丽只好用自己的蓝铅笔画树叶。课文结尾写着:李丽拿起自己的蓝铅笔,用心地画着一片片树叶。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当同学们读到这儿时,我问:“林园园为什么脸红了?”有的学生回答:“因为她觉得自己太小气了。”有的说:“她觉得没有把绿铅笔借给李丽,有点不好意思。” ……我又问:“如果再遇到这样的情况,林园园还会这样做吗?你从哪里看出来?”这个问题设计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相信林园园能知错就改,不要把她当成批判的对象。“如果是你,你愿意把绿铅笔借给李丽吗?”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角色互换:当我遇上困难没人来帮助我的时候,那是怎样的一种感受。使他们深刻地体会到:他人有困难时主动伸出援助之手是多少的重要,并使之成为一种习惯。“那你们想对林园园说些什么呢?”这一说话训练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本课教学,识字环节较扎实,通过多种形式反复朗读,如:小老师领读、指名读、同桌互读、齐读等,学生掌握较好。但也存在了许多不足之处:
1、导入新课时,老师问:“你还见过什么颜色的树叶?”学生说见过黄色的、红色的树叶,此时还应引导学生联系季节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如:春天有绿色的树叶,秋天有黄色的树叶……语文课,就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
2、整节课之中,让学生自由读文过多,要在读书的形式方面多变化。低年级的孩子,不太适合这种集体的自由读文,教师也不便于掌握学生的读书情况。
3、在指导学生读好对话时,教师的引导要进一步细化。在几名学生读书感情不到位的情况下,教师要分析其原因。“小声地说”“吞吞吐吐”“我怕你”“只好”等词,是训练低年级的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揣摩人物心理的好的机会,可先让学生议一议,然后再读。通过分角色读或者教师范读,就很容易读出味来。
4、注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学生读书时拖音、低着头读书、不认真听别人发言这些问题都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逐渐改掉。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04-06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02-20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04-13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09-27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15篇02-20
《蓝色的树叶》语文教学反思10-29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15篇)02-25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15篇03-07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精选15篇)06-18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合集15篇)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