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与合作中学会角的度量——《角的度量》教学反思

时间:2024-01-16 07:50:27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在探究与合作中学会角的度量——《角的度量》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在探究与合作中学会角的度量——《角的度量》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探究与合作中学会角的度量——《角的度量》教学反思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中有一个内容是《角的度量》,这一内容的新授我花了一课时。程序如下:先让学生画角,比较角的大小,引出量角器;然后认识量角器和角的计量单位“度”及其表示方法;最后指导学生量角,练习量角。

  在练习的过程中,我发现有很多同学量不准或读不准角的度数:有的度数的误差达到5到10°;有的把45°看成35°或55°;有的把内刻度和外刻度混淆,不知该读哪一个;有的人根本就不会量,“点点重合了,边边重合了”,可是角的另一边却指向了量角器外……可以说这是一堂低效的、无效的课。失败在哪?以后的教学中又该注意什么呢?

  一、课前准备要充分

  这堂课首先就失败在课前准备不充分。课前布置了让学生带量角器,可是,学生带来的量角器花花绿绿,看不清刻度,有的只有一圈刻度,更有的连零刻度线也没有。我的量角器(教具)是木头的,不透明,在演示时学生不能清楚地看到“点点重合,边边重合”。课前没有充分预计到学生操作中的种种困难……这些情况都影响到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课前我们要充分地准备好学具和教具。要求学生准备统一的标准的量角器,教师准备好演示量角过程的PPT图片及设备,设计好让学生量角的习题。

  二、认识量角器

  在使用一个测量工具进行测量时,首先必须对这一工具的性能、特点和使用方法有一个深刻的认识,用量角器也不例外。

  此前,学生没有接触过量角器,而且量角器的刻度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在课堂上我们应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研究它、认识它。我们可以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入手,让几个同学一起合作,把量角器和直尺结合起来进行观察、比较,说说量角器是什么样的,上面都有什么;与直尺比较,有什么不同;尺子上的“0”表示起点,量角器上的“0”表示什么,量角器上有几个起点,分别在什么位置(内、外)。然后,老师可指着投影上量角器的刻度,让学生分别从内外圈的0开始,十度十度地读到180度,从而认识内圈、外圈0刻度。为了读准几十五度的角,可以指着如“35度”角指向的刻度让学生读数,说说它在哪两个整数刻度之间。通过这样的教学,可以让学生比较好地认识内外刻度,也为后面的读准刻度做好了准备,避免了机械地背诵“右看内(刻度),左看外”这样的规律。

  三、指导测量

  角的测量与长度的测量有相似之处。直尺测量线段长度时,一般把尺子的0刻度线和线段的一端重合,那么另一端指向的刻度数即线段的长度。我们可以从这里入手,顺利地得出量角器的0刻度线也要和角的一边重合,中心点和角的顶点重合,再看角的另一边指向的刻度数。然后,通过投影演示量角的过程(量两个角,一个开口朝左,一个开口朝右),强调“点点重合,边边重合,”同时重点让学生讨论该读外圈的刻度还是内圈的刻度,因为学生前面已经有了“0”刻度(起点)的认识,也就不难读准了。最后,师生一起归纳总结出量角的方法:点点重合,边边重合;若角的一边所在的0刻度在外圈,就看外圈读数,在内圈,就看内圈读数。

  四、实际操作

  把课前准备好的习题发给学生,俩人一组,让他们自己量角,写出度数(量五个角,开口分别朝左、朝右、朝上、朝下,另外量一个封闭图形的角。五个角中包含锐角、直角和钝角)。练习中学生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给予指导。练习完后,请学生在投影上演示量角的过程,进行必要的订正。

  我想,通过以上改进,同时把一个课时调整为二个课时,那么量角以及以后的画角对于学生来说都会变得容易了。

【在探究与合作中学会角的度量——《角的度量》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角的度量》教学反思06-22

 《角的度量》教学反思03-05

角的度量教学反思06-25

《角的度量》教学反思06-21

角的度量教学反思06-23

角的度量教学反思[优]07-06

角的度量教学反思范文11-17

[推荐]《角的度量》教学反思07-09

角的度量教学反思(实用)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