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认识千米教学反思最新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认识千米教学反思最新,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认识千米教学反思最新1
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成功之处在于以下几点:
1.复习旧知,引入新知的内容设计起到温故知新、承前启后的作用。
《认识平方千米》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公顷和常见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以及掌握了它们之间的进率并且会进行单位间的换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为此复习题:口答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和求边长为1厘米、1分米、1米、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让学生发现面积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方形边长分别为1厘米、1分米、1米,为接下来的“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或“1平方千米的正方形的`边长是1千米(1000米)”的新知的。学习搭建了一个阶梯,使知识能够顺利迁移和过渡。
2.过渡自然。
如:欣赏美丽的风景图,找找新的面积单位的环节。学生在看着优美的大自然,感受着九寨沟、杭州西湖的美丽,三峡水库的辽阔,体会着植树造林的重要意义的同时,发现新的较大的土地面积单位“平方千米”,进而探究平方千米这个大的土地面积。知识虽新、虽陌生,可伴随者优美的音乐和令人心旷神怡的美景的感官享受中出现,一切却变得那么的自然与深刻。
3.感受“1平方千米有多大”的设计,教学素材就在学生的身边,具有情感化和生活化。
“1平方千米”比较大、比较抽象,要感受它的实际大小并不容易。通过地图、卫星导航图去举例、分析校园附近的路段及大家熟悉的建筑物之间的距离,从而想像由这些路线所围起来的图形的面积。这里教学手段鲜活、具有科学性,吸引了学生的目光,激发了他们探讨的兴趣。
教学中不管从时间的长短去感受面积的大小,还是闭上眼睛去想像,还是到最后的以大家熟悉的中山体育场为参照,想像它的4倍的大小,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能深刻认识1平方千米的实际含义。同时这一设计充分体现了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反映出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从而营造出生动活泼且富有意义的课堂氛围。
4.利用本节所学的知识去比较、感受一下世界国家领土
排名前三位和领土最小的国家的面积大小这一环节的设计,在再现新知识的同时,拓宽学生的视野,增长了他们的知识面,也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需改进的地方:
由于是借班上课,不了解学生的基础,也没考虑到平方米与平方千米之间的进率比较大,要转换它们的大小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导致在做单位的转换这一练习时用时较长,部分学生感到吃力。为此以后上此课时,复习中该增加:一个数扩大或缩小整十、整百、整千等等倍时,小数点该如何移动这类题。
认识千米教学反思最新2
本课时是在学生学过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和比米小的单位,并且初步了解这些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千米。
教材先通过插图说明千米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然后通过学生已经掌握的长度单位米,推算出新的长度单位千米,帮助学生建立起千米的观念,并揭示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1千米=1000米,为了让学生掌握计量单位间的化聚,在例1、例2中都写出“想”的'思路,使学生在计算时有所依据。例1是见解长度单位的化法,例2是把米聚成千米,并设计了针对例1、例2的强化练习(试一试)。
对于学生来说,1千米这一观念的建立难度较大,所以,在教学时我十分注重学生已有的基础,强调新、旧知识的关系,从基本的长度单位米开始,在新旧知识的引申、发展处加以复习、强化、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促成新旧知识的转化,尽量使学生较快地建立起1千米的观念,使课堂教学过度自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当然,学生也并非是一张白纸,在平时生活中对千米已有所认识,所以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充分发表他们的意见,发挥他们的想象,联系生活实际,用他们的眼光去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观念。
当然,单单靠这些要使学生很好地建立1千米的观念还是相当困难的。学生的想象力有限,如果单单让学生靠想象1千米,而去认识1千米的话是远远不够的。记得我第一次上这一课时时,就是让学生靠想象1千米去感知1千米,去认识1千米。结果学生对1千米观念的建立相当差。特别是联系生活实例时,学生就错误百出。使这节课的教学教学任务没有很好完成,教学的重点、难点没有克服。
在这次教学时,结合上一次教学中的不足,我对教学过程进行新的设计,主要围绕“怎样较好的使学生建立1千米的观念”思考。为了解决这一难点,在课前我在学校附近测量出1千米的长度,教学中,在学生想象1千米之后,带学生去实地目测一下1千米的长度,这样,学生想象的1千米和实际的1千米形成了一定的对比,学生对1千米的感知加深了,也初步建立起了1千米的观念。从之后的练习中,也明显地感觉到学生对1千米有了比较准确的认识。当然,用目测的方法来感知1千米的长度,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如果有时间让学生去走一走的话,学生对1千米的认识一定更加准确,为了弥补这一不足,我让学生课后去走一走,真实地去感知1千米的长度,加强对1千米观念的建立。
回顾整节课的教学,学生的参与是比较积极的,参与面也是比较广泛的。与第一次教学相比,教学任务有了更好地完成,教学难点有了更好地克服。但是,整节课各部分的衔接及时间的掌控存在许多不足,在巩固练习时没能适当展开,没有把这节课的教学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
认识千米教学反思最新3
今天学习《认识千米》,课前学生完成了一份任务单,主要是调查了解学生对长度单位的已有知识以及体验100米有多长,为学习千米做好准备,这个准备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的准备,一是教的准备,而教的准备是以学的准备为基础。
课堂上反馈任务单,对于了解长度单位的已有知识来说,学生能够通过课前调查知道一些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比如像兆米、微米、纳米等单位;对于体验100米有多长的任务,有学生说,一步是0.5米,走200步就是100米,也有学生说,走2分钟就是100米。有了这些课前体验与感悟,教的过程就有了可靠的阶梯,顺着走200步是100米,走20xx步就是1000米,而走20分钟大概就是1000米,后者的认识与感悟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是间接的经验,也是保证推理正确的心理因素。
我相信,很多人都认识到,对于1千米到底有多长的。问题不是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就行的,而需要让1千米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与建立基本上稳定的表象,表象是丰富的,但是1千米不是600米,也不是3千米,因而丰富的背后也有相应的稳定性,这个稳定性需要从多种角度和方式展开体验的过程,累积理性的认识。很显然,课堂的`时间与空间都不足以让每一个孩子完成体验、累积与建构1千米到底有多长的表象,因此需要拓展学习的时空,这时候任务单的完成就显得那样重要了。
日常教学中,每一个问题我们都强调学生认真思考再回答,其实很多时候就抹去了学生的数学直觉,虽然得到了严谨而精致的答案,但失去的可能就是一种对数学的敏感,更重要的是,我认为数学直觉中隐藏着思维的秘密。
【认识千米教学反思最新】相关文章: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05-27
认识千米教学反思02-04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02-09
《认识平方千米》教学反思04-16
《千米的认识》数学教学反思05-19
《千米的认识》数学教学反思02-06
认识平方千米教学反思02-13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热门]07-07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精选15篇)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