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

时间:2024-06-21 15:04:13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1

  《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描写了我国南海西沙群岛优美的风光和富饶的物产。围绕第六单元训练点结合本课的实际情况,我定了第二课时的目标:1、了解西沙群岛海底丰富的物产;2、借助关键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3、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为了落实以上目标,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由回顾课文到寻找海底物产

  西沙群岛海底的物产孩子很容易找到,分别是:珊瑚、海参、大龙虾和鱼。作者详写的是——鱼,这样就顺势导入今天的描写“鱼”的重点段。

  二、层层递进学习关键句

  1、学习关键句

  西沙群岛的鱼有什么特点呢?带着问题读第4段。这样让孩子从整体感受西沙群岛的鱼非常多!非常美!然后让孩子分别找出能表现鱼多、鱼美的词语或者句子,最后再找出既能表现鱼多,又能表现鱼美的句子。这时孩子们会发现这个句子就是这一段的关键句。

  2、练习寻找关键句

  俗话说“光说不练假把式”,所以我们在学习了关键句后,紧接着就在第二段和第五段分别找出这两段的.关键句,以此验证孩子找关键句的学习情况,不出所料,孩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找到了这两段的关键句。第二段的关键句是: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第五段的关键句是: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

  3、添加关键句

  如果说第四段是学关键句,第2、5段是练关键句,那么第三段就是运用了。孩子在找第三段的关键句时出现了畏难情绪,举手的时候也是犹犹豫豫,回答问题的时候吞吞吐吐,还有的孩子说,老师我怎么觉得这段好像没有关键句呢?我告诉孩子们先把问题放一放,我们来观察一下第三段,第三段有三句话分别介绍了:珊瑚、海参和大龙虾,然后我就问孩子们我们可不可以把它们的次序调换一下呢?孩子们一时难以决定。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我让孩子们分队读,北队读第一句珊瑚,中队读第二句海参,南队读第三句大龙虾。读过之后,让孩子打乱顺序再读,结果孩子们发现三句话分别介绍了三种不同的生物,它们是不分先后主次的内容放在一起的段落,却没有一句话能统领整段话,像这样的段落就是并列段式。

  在孩子们明白这一点之后,我引导孩子们给这一段增加关键句。虽然有点难度,但孩子们还是能给这一段增加了关键句。我觉得如果孩子会增加关键句了,那么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就成功了一半!

  三、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1、学习作者观察鱼的方法。

  首先我以第四段为例,让孩子欣赏完本段的鱼之后,我问孩子们,西沙群岛的鱼有3000多种,为什么作者单单只写这四种鱼呢?孩子们很快回答:这四种鱼很有特点。我顺势引导,那么作者是抓住什么写出鱼的特点呢?我出示相关句子,孩子们很快发现,作者抓住了鱼的“颜色、样子、动作”来写的。

  2、观察鱼的特点,并进行练写一句话。

  随后出示视频“鱼”片段,我要求同学们也从鱼的“颜色样子动作”这三个方面有目地观察鱼的特点,并进行练写一句话。

  3、小组合作围绕一个意思说一段话。

  在找到第四段的关键句后,我相继渗透写法,那就是围绕一个意思说一段话。接下来就开始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说一段话。第一句关键句大家一起读,有的——就读自己写的描写“鱼”多的句子,这样让孩子合作完成一段话,大大降低了难读。

  4、课后写第一幅图,独自完成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不管是找关键句,还是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我都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最终达成目标。

  不过,在学习第四段的时候,我让孩子一边读,一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鱼,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既巩固一边读一边想象的能力,又让孩子明白这一段都介绍了哪些鱼。令我没想到的是:有些孩子是根据这段描述的想象的,有些孩子完成游离于本段之外,这是超乎我的想象的。我想不如换一种表达方法,直截了当向孩子提问,这段话介绍了哪几种鱼,分别是什么?这样孩子或许就不会模棱两可,就能直奔主题了。

  所以我们今后的课堂不能像空中楼阁,设计问题时要把自己当成一个孩子,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的课堂才会接地气,有生命力!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2

  (一)《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篇幅较长,以优美的语句描写,通过海水、海底、海滩、海岛四个方面生动形象地向学生介绍了西沙群岛的富饶和美丽,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全文共有七个自然段,条理清晰,按先总述后分述的顺序叙述。分述部分又按照“海水──海底──海滩──海岛”这样的层次围绕“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展开具体叙述的。着重写了物产丰富,从而突出了主题“美丽、富饶”,课文又抓住每一事物的特点来描述。用词准确、生动、形象,是本课表达方法上的特点。

  第三部分:理念先行。

  要学习这样文字优美的阅读课文,要把握以下的设计理念: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中,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由于学生间存在着个别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师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力求达到学习成果最优化。

  2、架设课外知识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创设情境,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重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3、引导学生在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学习,自主地读、说、演,在合作探究中掌握知识要点,感受语言文字美,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4、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走近西沙群岛,与西沙群岛进行零距离的对话。在感知文本前,学生欣赏形声同步的 录像,视听结合,眼界大开。原本对西沙群岛模模糊糊的认识一下子变得清晰明朗起来,心中也油然升腾起对西沙群岛强烈的探究欲望。

  第四部分:了解学情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经过一、二年级的培养和训练,他们已掌握一些阅读的方法、绝大多数学生阅读速度较快,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识字能力和审美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理解感悟能力得到加强。但是,这个年龄的学生的有意注意的时间还是较短,好动,好玩。尽管西沙群岛是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但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更是个遥远、模糊、神秘的地方。特别是小榄的学生,平时对大海也难得一见 ,因此对课文中描写的景物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3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老教材三年级上册中的一篇写景的文章,在新课程人教版三上年级的教材中仍旧保留了这篇课文,可见有其存在的价值。本文按照“海水、海底、海滩、海底”几个方面描写了西沙群岛的瑰丽风光和富饶的特产,通过学习要让学生从这几个方面具体感受、欣赏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并了解文章构段上的一些特点。本文所描写的南国风光虽然很吸引人,但毕竟西沙群岛离我们这儿太遥远,如何使学生对西沙群岛特有的风光和物产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了解,而有更深的感受与体验,同时,在理解课文与积累语言方面做得更扎实?这成了我备课前思考得最多的一个问题。课上下来,我觉得自己的基本达成了,回顾课中比较有效的策略主要有这么几个: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提高参与的积极性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学生与西沙群岛的.距离,我在整堂课上创设了去西沙群岛旅游观光的情境,以生动的导语贯穿整堂课。如开头“今天我们要去遥远的西沙群岛游玩,作好准备,我们出发了”,初读课文时,指出“下面我们该去了解一下西沙群岛都有哪些好玩的地方了”,学习“海底”部分时:每个地方都很美,让我们穿上潜水衣,潜入那五光十色的海水中,去寻找那些有趣的海底生物吧……这样的情境创设很能吸引三年级的小学生,课堂上他们对西沙群岛始终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欲望,学习积极性很高。

  二、运用多媒体,加强视觉感受,加深体验

  课文中所描写的海龟、贝壳、鱼类、海鸟等生物,作为远离海洋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陌生的,但他们又对这些充满了好奇,多媒体的运用帮助学生对这些生物有了更直观的了解,也使得他们对课文抓住生物特点写的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三、恰当处理教材,加强语言实践

  在课堂中我多次根据教材的特点安排了语言实践,如在学习“海底”段时,让学生发挥想象,用打比方的方法说说其他鱼的样子。又如在学习海底生物部分时,让学生自读文本后,选择一种生物,配上动作为喜爱的海产品作个自我介绍,学生情绪高涨,在不知不觉中习得了语文知识,培养了能力。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4

这节课的教学已经结束,但留给自己的思索却很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我在课前就以游戏的形式复习字词,并给学生创造展示搜集资料的机会,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在课中运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地向学生们展现了海水的五光十色和珊瑚的各种各样,学生兴趣盎然,积极参与到阅读中。课后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出中心句,让全班学生尝试把这句话表达具体,学生很有成就感,都想当个小老师考一考别人。这样,处处创设情境,学生的阅读兴趣就被调动起来,学生也就真正有了主动学习的欲望。

  二、巩固生字、正确读文、在读中熟悉课文内容有机结合起来

  在课前以闯关游戏的形式,检查学生生字的认读、四字词语的积累以及“参、划”两个多音字的区分情况,并在学生读文过程中,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读音,从而让学生在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字词的意思,最终达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迁移写法、读写结合

  本课在写法上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怎样把中心句写具体。在前面学过课文《赵州桥》《秋天的雨》中,学生已经初步体会到了中心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因此,我在此基础上,由体会全篇中心句的写法到了解段落中心句的写法,由课文的理解到阅读资料的分析,由教师举出的例句再到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举出例子,一环扣一环,教师由扶到放,虽然看似难度逐渐加大,但是学生在教师循序渐进的引导下,已经能很轻松地把句子写具体。我觉得这是本课教学的一大亮点。

  四、质疑问难,培养思维能力

  宋代朱熹说:“读书无疑者,要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为长进。”一个勤于思考的人,总是善于质疑,读书有所疑才能有所思,继而才能有所得。质疑已成为现代化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我在本课教学中就重视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在自主读文时,就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鼓励学生想办法自主解决问题,从而形成新的阅读能力。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四

  这篇精读课文,语言优美,用词准确生动,学生喜欢读,课文内容容易理解,所以,我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学习目标提升到:

  ①再读课文,深入体会西沙群岛的景色优美、物产丰富。

  ②学习用课文的写作方法(总——分——总或围绕一个中心句来写)写一段话。在整个教学实施过程中,我觉得有两个方面做得很好,第一方面,我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积极性,给学生更多的主动权。通过引导学生质疑,参与自主学习目标的制定;通过组织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启发学生自读自悟;通过师生、生生多向交流,促进学生自评自结,整合知识体系,掌握学习方法。第二方面,我在课堂教学中大胆放手,更多地提供学生参与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各种感官功能,让他们多动手,多动口,多动脑,参与观察、思考、讨论。让学生实质性地参与教学过程,做到了七个“让”:即课文让学生自学,字词让学生自己掌握,段意让学生概括,问题让学生发现,方法让学生寻找,重点让学生思索,难点让学生突破,真正让学生参与课堂的全过程。这样,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学生在写一段话时,大多学生学会了本课的写作方法,能够围绕一个中心句,通过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把一段话写通顺、具体、生动。美中不足之处是,学生在朗读课文时,如能用配乐配画就会激起学习的兴趣;又如读 “蠕动的海参、威武的大龙虾、色彩鲜艳的和外形奇特的鱼”时,如能边朗读边伴有动作,学生对课文的印象就会更深,背诵课文就会更快。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5

  教学时,我选择课文第二自然段中写鱼多的一个句群作为突破口。在学生明确了这个句群的总——分——总关系之后,即将学生的思维导向“总——分——总”段式这一知识的关键处——分述部分:师:请同学们看一看分述部分,想一想:分述部分是怎样写出鱼多的?

  生:写鱼的各种样子。

  师:写出了西沙群岛一带海里所有鱼的样子吗?

  生:不是。只是举了一些例子。

  师:说说理由。

  生:因为它是说“有的……有的……”什么样的鱼怎么样,什么样的鱼怎样。

  师:很好!老师为你高兴。你发现了一种分述方法:举例分述法。举例可以用“有的……有的……”句式,也可以具体说几个事物。

  “总——分——总”]段式的知识点,应该包括“总——分——总”关系和分述方法两部分。教学中,后者往往被忽视。这位教师对教材和大纲领悟较深,抓住其间知识要点,引导学生发现探究。师:上学期我们学过不少总分关系的课文和段落,它们的分述部分,是用什么方法进行分述的呢?请同学们来回忆、分析、总结一直。不清楚的可以相互提醒,也可以问老师。

  (师出示已学课文中的句群)

  生:《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举例分述。

  生:《一定要争气》是分时间分述。

  生:《赵州桥》是分几部分分述。

  这个环节很有“瞻前”意识。在前册教材中,学生已在不少课文中接触过“总——分——总”关系的段落,但却对分述方法认识模糊。此时,学生惊奇地发现这么多分述方法,是由于教师变革学习方式,营造创新氛围,将学生从“吸收——储存——再现”的学习过程中解放出来,转向“探索——转化——创造”,从而激励学生自由探索,乐中求知。

  师:请同学们完成以下两个填空。第二题需发挥想象后再描述。

  1、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有(),有(),()鸟(),()鸟。

  2、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清晨(),黄昏(),到了晚上()。

  这种练习设计,是“顾后”的表现。既让学生获得知识马上运用,进行强化,又使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技能;既发展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又激活了学生写作的欲望。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6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小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我把学习生词、了解段落大意和课文主要内容作为这篇课文第一课时教学的重点。

  由于我一接手这个班时,我就对他们提出了明确的预习要求,并且不间断地检查预习的情况,所以每当他们学完一篇课文,就会很自觉地预习下一篇课文的生词及朗读课文。这一课也不例外,我在检查时发现同学们的预习都做得很认真。有了这一基础,我教学生字时就比较顺畅了。课堂上我出示幻灯片让学生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个生字的?有的学生用了“换偏旁”的方法,如“披”字;也有的学生用了“加一加”的方法,如“渔”字,还有的学生对难写的字提出了自己的记忆方法。

  对容易写错的生字还设计能展示书空顺序的灯片,让学生清楚生字的笔顺和偏旁。分析完字形后,我再与学生在朗读课文过程中划出课文里的生词,便于记忆。在备课时我发现这一课中有许多需要理解的词语,但是这些词语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字面蕴含的意思比较丰富。我则尽量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海防前哨”是让学生观看我国版图时结合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的特点来理解的;“绽开”和“蠕动”两个词是联系生活实际用手演示来理解的;“五光十色”一词的理解,则是先与“五颜六色”对比,区分异同,再结合我的课件“海水视频”进行直观理解。“富饶”一词的意思我是贯穿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多种多样的`海底生物、形态各异的贝壳、成群结队的鱼等,来充分感受富饶的含义,而这也是文章的重点所在,所以,我比较满意的是能通过一些重点词语的教学,以点带面,贯穿全文,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

  另外,在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的过程中,通过我的提问或点拨,学生大多数能概括出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介绍西沙群岛,也能用简单的语句说出课文的大概内容。这节课的不足之处是朗读的形式比较单调,以学生齐读比较多,以后我要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如:小组读、个人读、默读等,记得有人说过:“一节好的语文课首先应该书声琅琅”。是的,我们应该通过诵读更凸现语文学科的特点,点燃学生对语文课堂的热情。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7

  这节课,我引导学生运用看图片、想象画面、联系下文、对比等方法理解“五光十色”、“瑰丽无比”这两个词语,让学生感受到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从而产生热爱语文的情感。

  在写字时,我用甲骨文、金文,小篆的“武”字来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让学生猜一猜我们要写什么字,又根据这个字的字理(“戈”在古代表示一种兵器)帮孩子们记住了这个字。

  但在积累描写小鱼的那一段文字时,我没有让孩子边想象小鱼的样子,边充分地读这些句子,所以对于积累这一目标没有落实。

  作为一名年青教师,我觉得我还有很多的不足,比如说在课堂上与孩子的情感沟通不足;我的语音语调没有高低起伏的变化,不够吸引学生;我的课堂机智还不够灵活,对于学生的评价也不够到位……

  今后我要在课前细致地备好每一节课,把每一节课都当做对自己的锻炼,努力在以上方面完善自己,落实好每一个目标。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8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进行阅读教学,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借助多媒体,以读为本,以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伯感悟,对作者情感的体验以及语言的积累和运用有机地结合起来。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能力。在鱼这一段,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将鱼呈现出来,鼓励学生抓住鱼的外形练习说话,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比较符合语文教学的规律,因而使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香、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本堂课也有一些没有做到的地方,如在自学部分,未能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教师的主控意识过强,教师出示的自学要求没有将学生置于主体地方来对待,学生没有质疑问难的机会,没有自主的机会。综观课堂主体部分的教学设计,传统的'师生关系依然没有得到调整与转变,所有问题都是教师设计的,教师的“主导”痕迹还是比较多的。针对以上这些问题,我想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尽量避免,在设计教学的时候要先想想学生会怎么想,会怎么问,我应该采取几种应对措施,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9

  今天我执教了《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一课的,感受很深。

  首先,在识字方面,我利用多种识字方法进行教学,拓宽了学生的思维。我设计了这样几个识字环节:如,在教学瑰丽无比的“瑰”字时,我先让学生自己查字典找到“瑰”的解释为?一种像玉的石头珍奇,再在这个基础上播放“瑰”字作为形声字的字理解进行识记,又如:在指导学生识记“岩”和“虾”时,我出示“岩石”“大龙虾”等图片让学生认一认,读一读。利用图片区分多音字“参”,采用随文学字的同时,出示图文,旁注拼音,易于学生理解。在写字方面,我在课堂最后5分进行写字教学,出示田字格字“浅和挺”,让学生自己先观察字形结构,再引导书写,要求学生书写做到规范、工整力求美观。

  其次,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方面我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在教学“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这一段时采用各种方法理解海水的美和呈现海水色彩不同的原因。比如,在理解“五光十色”这一词中,要求学生想一想还可以替换成什么词?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公园里的花儿色彩多,民族学校的服装绚丽多彩等对比,这里是否可以换“五颜六色”?从而理解“五颜六色,绚丽多彩”等只是指颜色很多,而“五光十色”说明在太阳的`照耀下清澈的海水像宝石一样闪闪发光。从而体会作者的用词准确。生活中你还见过有哪些事物是五光十色的?接着出示图片:城市夜景灯等。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可以使抽象的词语变为形象的事物,易于学生理解。又如,在教学“绽开、懒洋洋、威武”等词语时,我花儿展开的各种形态的图片,以及军人英姿飒爽的图片,让学生先形象感知,接着三个学生上台表演相应的动作,比一比谁做的更好。通过这样演一演,比一比的动作让学生理解新鲜感的词语,学生易于接受。另外,我还让学生展开想象海参还有可能在干什么?充分让学生体会海底生物的有趣。

  再者,注重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我在新授中有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动笔圈画课文中从那几个方面介绍了西沙群岛”,不仅锻炼了学生检索、查找、提取信息的能力,而且有助于学生快速了解课文的内容。

  最后,注重学生的朗读能力的培养。比如,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如:齐读,小组读,个别读等,读出海水的美,海底生物的有趣,以及大龙虾的威武。

  当然我也知道存在一些不足:如在指导写字的时候,“笔随话行”还不够明确,整节课更多的是我在讲,学生的课堂活跃气氛还不够。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总结教学经验,多学习,多实践。希望能够在研读新教材和课堂教学方面多下一点功夫。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10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用生动、具体、形象的语言写出了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可爱的地方,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的好文章。特别在当前,更是对学生进行“热爱蓝色国土”教育的好教材。

  本文按照“海水、海底、海滩、海底”几个方面描写了西沙群岛的瑰丽风光和富饶的特产,通过学习要让学生从这几个方面具体感受、欣赏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并了解文章构段上的一些特点。本文所描写的南国风光虽然很吸引人,但毕竟西沙群岛离我们这儿太遥远,如何使学生对西沙群岛特有的风光和物产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了解,而有更深的感受与体验,同时,在理解课文与积累语言方面做得更扎实?这成了我备课前思考得最多的一个问题。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色彩鲜明、富有动感的刺激物最能引起孩子的注意。因此,上课开始,我就播放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西沙群岛的风光片,并配以课文的范读,让学生对本文的故事情节有一个整体的感性的认识。这样,既为全文的学习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础,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我问学生:你觉得西沙群岛是个怎样的地方?这既是对学生了解情况的反馈,又自然的补充了课题,找出了文中的两个中心词“风景优美“、“物产丰富”自然地引出课文第一段。

  二、运用多媒体,加强视觉感受,加深体验。

  课文中所描写的海龟、贝壳、鱼类、海鸟等生物,作为远离海洋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陌生的,但他们又对这些充满了好奇,多媒体的运用帮助学生对这些生物有了更直观的了解,也使得他们对课文抓住生物特点写的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三、整体朗读,感知大意

  在这个环节中我把词语按照它们课文中的位置分成四块内容,检查了词语的朗读情况后,然后让学生猜猜老师为什么这样分,答案在课文中找,这样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把握。反馈时学生就较为容易的找到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理清了课文的条理。

  四、渗透修辞手法的运用。

  比喻,是本课用得最多的修辞。 教学比喻句不要只满足认得什么像什么,而要引导学生准确地认识比喻义,这样的教学才到位。如:“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本体与喻体的相似点是形状,而把“西沙群岛”比喻成“南大门”,本体与喻体的相似点是意义和作用。

  运用夸张,可以生动、形象、深刻地表情达意。“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教学时要指出:两句都从“密度”的“高”进行夸张,说明数量的多。同时,要告诉学生,夸张要注意可信的“度”。对以上重点句的教学,要讲清特色,教给方法,引导灵活迁移,切不可只满足于机械的模仿。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11

  教学目的:

  1、在读中品词品句,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形象。

  2、认识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在读中品词品句,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形象。

  2、通过理解词句,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距海南岛180多海里的东南海面上,有一片岛屿像朵朵星莲,颗颗珍珠浮于万倾碧波之中,那就是令人向往而又充满色彩的西沙群岛。今天,老师就要带着大家到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游览一番(板书课题:富饶的西沙群岛)。

  2、齐读课题,说说"富饶"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那么课文是怎样描写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呢?自由读文,要求:边读边思考课文介绍了那些风景和物产?

  2、指名说,板书。

  三、讲读第二自然段

  1、首先来看看西沙群岛的海水怎么样,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用_勾画出描写海水的.句子。

  2、指名读,评一评。

  3、海水有那些颜色?自由说一说。这么多颜色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指名说。

  4、课文用了哪个词?板书,你是怎么理解的?指名说。

  5、西沙群岛的海水那么美,怎么把它读出来,自由读一读。

  6、分组读,看谁读得最美。

  7、为什么西沙群岛的海水会呈现出不同色彩?指名答。

  四、西沙群岛不仅风景优美,而且物产丰富,瞧!刚才同学们说了这么多。下面请选择你最喜欢的物产,用勾画出书中是怎样描写的,分小组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最喜欢它?

  1、把你最喜欢的物产根据课文的描写给大家介绍介绍,指名读,评一评。

  2、读珊瑚,海参,大龙虾时,要求边读边做动作。

  3、读鱼时,看课件感受鱼多而美,从哪些词体会到鱼多而美?介绍了那几种鱼,师导读。

  4、读贝壳,海龟时,引导生读出喜爱,有趣的感情。

  5、读海鸟时,感受鸟多。齐读。

  五、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去领阅了西沙群岛五光十色的海水,海底的珊瑚,海参,大龙虾,鱼,海滩上的贝壳,海龟,海岛上的鸟儿,西沙群岛真不愧为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我们为之感到骄傲,自豪,同学们,让我们共同祝愿祖国的西沙群岛吧!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段。

  六、拓展训练。

  同学们,当一群游客来到西沙群岛,你会怎么向游客们介绍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呢?请你当当小导游。

  教后反思:

  在上课以前我没有认真读课文、教学用书,针对本班实际编写了较为实用的教案。可是上完课后总觉得这课上得不够好,总有许多遗憾。比如说:

  1、学生读书不够流利,不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多数同学读课文断断续续,读错字、漏字、添字,不是这样的毛病,就是那样的毛病。听他们读书真的需要有耐心。

  2、对课堂突发问题没有解决好。

  上海水五光十色一段时,突然有学生问我:"老师,海水为什么是浅绿的,杏黄的呢?"我只考虑到海水深蓝的、淡青的原因,却没有想到浅绿的,杏黄的原因?课堂上我只是对学生讲:"那是因为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学生对这个答案不满意,我也对这个答案不满意。对课堂预设的不够,缺泛教学智慧。

  3、缺乏对学生朗读技巧的指导。

  课堂上我非常希望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因为这是一篇描写非常经典的文章,可是学生的朗读仅仅停留在读通、读顺的层次上。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12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一篇精读课文,作者用准确、鲜明、生动的语句,按照“海水——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具体形象地介绍了西沙群岛的瑰丽风光和丰富的特产,抒发了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全文围绕“富饶”展开,条理清晰、结构严谨,是学生学习构段知识的好例子。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一些效果:

  1.海底动物我来演

  课堂教学让学生学得高效、有趣,是我们语文教师追求的'目标。本课第三自然段介绍了海底的“珊瑚、海参、大龙虾”。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自主研读课文,画出这些动物以及活动特点,接着播放这些动物的活动视频,使学生有真切的感受,最后运用了学生对海底动物的喜爱,小组合作,开展了这样一项活动:海底动物我来演,看谁表演得准确、有趣。学生非常喜欢这种活动,兴致勃勃地投入到活动中,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语言的积极性。通过表演、介绍,学生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过程也非常到位,

  2.“五光十色”和“五颜六色”

  近义词辨析,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本课有这样的一句话:“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其中“五光十色”的近义词是“五颜六色”,对于三年级学生,这两个词辨析起来还是有点难度的。教学中,我要求学生,辨析近义词要坚持“同中求异”的基本原则,这两个近义词不同之处就是“五光十色”有“光”,而“五颜六色”没有。然后总结:“五颜六色”强调的是复杂的色彩或繁多的花样,比如鲜花、服装、云彩等等……哪里颜色多,哪里就有它的身影。而“五光十色”不仅强调了繁多的花样、鲜艳的色彩,并且常常要与发光的事物相联系。比如霓虹灯、极光……

  二、成功之处

  这次比较成功之处是识字教学。

  三年级正是大量识字的关键时期,识字量大,同音字、易错字相互混淆,学生要学习阅读方法,学习习作,更不能丢掉识字,因此,教师必须教给学生识字方法,激发学生识字兴趣。本课“我会写”汉字共有12个,首先要相信学生能够独立识字,鼓励学生自主识字,用自己最喜欢的、最习惯的方法认识汉字,并提供平台让孩子当小老师,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识字时,我大胆提问:“仔细观察,分析字形,说说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学生兴趣盎然,有的用猜谜语方法:“一横一撇长,日子里面藏”(厚);有的采用熟字换部首“庭”——“挺”;有的采用“加一加”如“山+石=岩”,真是百花齐放。这样掌握识字方法,就能举一反三,提高识字效率。

  三、不足之处

  虽然课前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但在课堂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课后“小练笔”部分要求学生能从给的四幅图中选择一幅写一段话,学生只能把书中原句翻来覆去说说,不能加入自己的想象,这时我没有教给小学生从远到近来写,也没有要他们加入一些想象到的声音的词,只是强调学生要运用总分关系去写,方法不够多,效果不明显。

  四、改进措施

  回顾本课教学,需要进行一些改进。

  对于课文第四自然段,在教学时,要抓住总分关系,让学生观看多媒体,抓住“成群结队”这个词语,然后品味排比句,体会西沙群岛鱼“多”是不仅数量多,而且种类多。最后拼读“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就水到渠成了。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13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三年级上册第六组第二篇的精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壮丽的祖国山河”。这篇课文通过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它的美丽富饶,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的热爱之情。

  课文是从三个方面对西沙群岛进行介绍和说明的。先讲西沙群岛的位置,再按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具体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写海面主要通过色彩的变化来表现它的美丽;海底主要写水产资源,突出其富饶。西沙群岛的海里有名种各样的珊瑚、懒洋洋蠕动的海参、威武的大龙虾;鱼的品种多、数量也多。写海滩则突出贝壳的“千奇百怪”和海龟的“庞大”、“有趣”。写海岛是围绕“鸟的天下”来写的,从总到分,使人确信西沙群岛是“鸟的天下”,进一步表现西沙群岛的富饶、可爱。最后写西沙群岛将会建设得更加美丽和富饶。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南海水域的广阔与富饶,感受西沙海岛风光的美丽;二是学习课文里的优美语言,积累好词佳句。

  我感觉在这节课中,优点是:思路比较清晰,注意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并能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课文。还注意引导学生写法的指导,练习说话。

  但也有需要改进之处:

  1、重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不够,例如对归纳自然段主要内容的方法、想象方法的指导,要有具体策略如:可结合图片想象;可结合生活实际想象;可通过读语言文字想象等。

  2、重视对学生已有知识的强化训练,学生已掌握的方法,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巩固训练。

  3、在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上下功夫,力争每节课,都要找准一个点指导学生朗读,在读的方式方法上多样化。

  4、重视发挥教师的评价功能,课堂上利用教师的评价强化学法。

  在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后,我也知道了下一步的努力方向,不断进取,不断学习,力使同学们能在轻松自在的课堂上表现自我。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14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22课。这篇精读课文通过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它的美丽富饶,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的热爱之情。课文是从三个方面对西沙群岛进行介绍和说明的。先讲西沙群岛的位置,再按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具体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最后写西沙群岛将会建设得更加美丽和富饶。

  课文语言优美,用词准确生动,可以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课文条理清楚,表达方法鲜明,可以有效地指导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下面,我主要对执教中如何引导学生领悟作者表达方法进行反思总结:

  一、领悟布局谋篇的表达方法

  ⒈领悟课文“总起—分述—总结”的记叙特点。全篇文章可按“总、分、总”的记叙顺序分为三段。第一段是全文的总述,写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第二段是分述,按照由上到下、由近及远的顺序从海面、海底、海滩和岛上四方面描述,具体写出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第三段是总结,写守卫在岛上的英雄儿女必将使西沙群岛变得更加美丽和富饶。全文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⒉领悟作者表达方法上的构段方法。

  ①第二自然段为“因果段式”,也即“因果结构段”。这一自然段先讲结果,后讲原因,即一、二和三句之间是因果关系。因果关系的小段,一般分为两层,一层写原因,一层写结果,概括段意时一般应抓结果部分。

  ②第三自然段为“并列果段式”,也即“并列结构段”作者用三句话分别描写了珊瑚、海参、大龙虾。每句话都向我们介绍了一种海中生物,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是并排平列,不分主次,共同表达一种意思,这种构段关系叫“并列式结构”。

  ③第四自然段为“‘总→分→总’段式”,也即“‘总→分→总’结构段”。 这一自然段介绍海底的鱼,先总述鱼“成群结队” 突出鱼多,再分别叙述各种鱼的样子;最后总述“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

  ④第五自然段构段方式同第三自然段。

  ⑤第六自然段为“‘总→分’段式”,也即“总→分’结构段”。这一自然段围绕“鸟的天下”来写的。几句话的顺序是:“鸟的天下” →树多[这是成为鸟的天下的原因] →鸟多[树多必然鸟多] →鸟蛋多[鸟多必然鸟蛋多] →鸟粪多。从总到分,使人确信西沙群岛的“鸟的天下”。

  ⒊本文在写作上的另一个特点是首尾相呼应。第一自然段写出西沙群岛地理位置的重要和它是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第七自然段则写西沙群岛将变得更加美丽、富饶。

  二、领悟生动准确的表达方法

  ⒈修辞方法的形象贴切。①比喻,如:“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②拟人,如:“大龙虾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武。”③夸张:“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这句讲西沙群岛海里的鱼非常多,并非真的是水和鱼各占一半。用“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这一夸张的手法,强调西沙群岛“物产丰富”的特点,使人回味,留下深刻的印象。

  ⒉关键词语的准确运用。如:写珊瑚的形状像“花朵、鹿角”,写海参“懒洋洋地蠕动”,写大龙虾“全身披甲”“威武”等。再如:第四自然段主要抓住了鱼的种类多、数量多、形态美等特点来写的。种类多:有的……有的`……有的……有的……多得数不清;数量大:成群结队、一半是鱼;形态美:不满色彩条纹、头上长簇红缨、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眼睛圆溜溜、身上长满刺儿、像皮球一样圆。

  总之,本课执教时,能针对课文特点和学生认知特点,充分运用好《富饶的西沙群岛》这一课例,让学生习得写作地方法,并让学生运用到《语文园地六》习作练习中去,且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1.生来想跟老师作对的学生是没有的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是落入凡间的精灵。即使他们有这样那样的错误,那也是成长道路上的必然,因为每一个人都是这样逐渐长大的。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就是让人成其为人,教师所要做的就是让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更加美好,头脑更加智慧,身心更加健全,人格更加高尚。设想一下,因此,当教师面对上述课堂中类似的突发情景时,选择的是生气、发火甚至指责那个孩子,那会是一种怎样的后果呢?因此,面对课堂的意外,教师必须克制,以及心平气和地对待。

  2.化解影响和谐、有效沟通的矛盾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是教学生学。在上述案例中,教师注意到了要协调课堂的气氛,努力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能进行更加有效地沟通。于是就以课堂中某个学生提出的“什么是肥料,鸟粪为什么可以做肥料”这一问题作为突破口,发现每个学生在认知上的距离,从而将该问题变为每一个学生当时的研究小课题。这一转换如同太极的推手,举重若轻,将孩子们原先以为的玩笑化解为有意义的学习,从而大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同时,又因为对学生来说,同伴间的沟通、交流、互相合作有时比教师的讲解、传授更为晓畅,更容易理解、接受。于是在此基础上,教师又旁敲侧击:“平时我们遇到不懂的词句,可以怎么做呢”,这样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语文学习经验,提供自主选择的学习方法。由此大大促进了学生主体的主动、和谐、有效地参与,真正达到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

  编者语:课堂应该是自然的、和谐的、灵动的。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疙瘩,教学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此时教师如果及时化解,教学就会“柳暗花明”;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课堂将“黯然失色”。南通市首批名师培养对象、市级学科带头人、江苏省启东实验小学李伟忠老师在实践中总结出机智化解“课堂尴尬”的五大对策。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15

  《富饶的西沙群岛》这节课的教学既有成功之处,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优点:

  1、教学环节连接自然顺畅,师生配合默契。教学设计重难点突出,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学生体会到西沙群岛的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2、通过学生搜集材料的展示,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知识。更加认识到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3、老师对学生的语言表达有一定训练,学生回答问题比较到位。

  4、教学思路清晰,能把准教学重难点。

  5、利用利用网络上的视频资源,向学生展示了一幅幅多彩的图画,给学生感性的'认识,对于了解海底的神奇,理解课文中描绘的情景很有帮助,降低了对课文语言理解的难度,也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并且利用多媒体培养学生听、说、看的能力。

  但也有需要改进之处:

  1、重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不够,例如对归纳自然段主要内容的方法、想象方法的指导,要有具体策略如:可结合图片想象;可结合生活实际想象;可通过读语言文字想象等。

  2、重视对学生已有知识的强化训练,学生已掌握的方法,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巩固训练。

  3、在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上下功夫,力争每节课,都要找准一个点指导学生朗读,在读的方式方法上多样化。

  4、重视发挥教师的评价功能,课堂上利用教师的评价强化学法。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02-02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05-18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02-12

《富饶的西沙群岛》语文教学反思11-03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15篇02-02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14篇03-26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精选15篇)04-04

小学语文《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04-19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15篇)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