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对今教学反思

时间:2024-07-05 13:35:48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优秀】古对今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对今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优秀】古对今教学反思

古对今教学反思1

  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我力求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学生主体活动作为教学活动重点,以识字为主线,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并采用词组识字、回文诵读识字、字谜识字、加一加、换一换等多种方法,引领学生遨游于汉字的美妙世界里。这样既使学生习得了识字方法,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然而设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我发现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很多。从细节上来看,课件的字词等应再放大一些;小节号 的标注应该再规范一些;上课前应该再检查一下ppt等等。

  小问题靠细心解决,大问题要靠决心来解决。识字教学应重在识字,在生字词教学一定要多花些时间,将时间用来强调字音,用来正音,用来给孩子们展现学习成果等。通过不同形式的读(不包括背诵)让孩子记住字音,记住字形。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以及反思总结,我学到了很多教学方面的知识,在以后的教学中会去尽量改善自己做得不够的地方,争取做到尽善尽美,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有更大的提高。

古对今教学反思2

  本课采用对韵歌的形式识字,这是本套教材第二次采用这种形式识字。这首对韵歌以对子的形式描绘了四季气候及景物特点。课文由三个小节组成,每小节四行,且结构相同。三段韵文或同义组对,或反义相对,描绘了四季轮回,冬去春来,昼夜交替,欣欣向荣,万物生长的自然规律,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想象四季美景,进行理解、诵读、欣赏和积累,在识字中了解常识,获得知识,感受生活的美好。

  首先在识字方面,为了让孩子们学习识字的方法,有兴趣的去学枯燥无味的生字,我鼓励学生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识记生字,一字多法,一法多用。在写字方面我进行“李、香”两个字的写字指导,重点强调了结构和占位,通过希沃白板的一些功能,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观察到部件的长短宽窄布局,以便于正确书写生字。并在指导写字时充分关注了学生的写字姿势。

  在理解课文和指导朗读的环节中,我借助图片或实际理解重点词语,唤醒学生对词语内容的感知,在对韵歌的朗读指导时,采用了学生自由读,同桌合作读,男女生对读,师生合作读等多种形式,孩子们在朗读时兴趣盎然。在朗读的基础上,通过镂空关键字、图片引导回忆等方式,使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能基本背诵出课文第一小节。

  本节课的亮点在于电子白板的运用,配乐朗诵,视频拓展,写字魔法棒运用等,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把信息技术和教育资源作为内容、方法与手段融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此外本节课还设计了这节课同时也暴露出许多问题,需要及时反思,今后改正。

  第一是生字拓展不足。识字环节应该多向外拓展,例如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或者给生字组词等方法识字。

  第二是环节设计不到位。这节课对课文的处理过于细碎,应该加以整合。并且前面环节处理过慢,最后的朗读部分时间不够充分,应该对课堂节奏的把握更加从容。

  第三是应设计让学生参与电子白板操作的环节,让孩子上台拖动电子白板上的'图片和线条,给学生以新奇的感受,极大地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这节课朗读时间充分,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并通过及时、丰富、有针对性的点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注重小组合作学习机制建设,让每位同学都成为合作学习的主人。在今后的教学中,发扬优点,改进不足,力求让每一次课堂都精益求精。

古对今教学反思3

  优点:

  1.从“识字”到“方法”,形态灵活,妙趣横生。针对本课生字较多的特点,教学中采用多种识字方法识字,如:看图识字、猜字谜、加一加、换一换、编故事等丰富多彩的识字方法,引领学生遨游于汉字的美妙世界里。这样既使学生习得了识字方法,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2.做到充分地读,通过自己读、指名读、师生合作读、男女合作读等形式,在读中整体感知对韵歌的特点,让学生在整堂课中始终保持那份“读”的热情与渴望。使学生在充分地读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意思。激发学生朗读韵文的兴趣,让学生在反复朗读过程中加深对生字的印象,落实了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教学目标。

  3.通过引导学生借助图片、联系生活等方式,理解“和风细雨、鸟语花香”等词语,完成理解词语的教学目标;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感受自然之美、四季之美,既丰富学生的想象,又有效地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不足:

  在书写环节,指导不到位,处理比较仓促。写字教学目标完成得不好。由于时间的限制,我只考虑到了中上等的学生接受能力。让学生找出所有左右结构的.字,并说这些字的特点,当孩子们说出这些字的特点都是左窄右宽时,我没有细致的指导,接着就让学生看老师范写,没有做过多的要求,就让学生自己练写,既没有展评、又没有交流,就这样仓仓促促结束了写字的环节。

  改进措施:

  1.合理安排每个环节的授课时间,给写字教学留够10分钟。

  2.考虑到能力较弱的学生,多关注这一部分学生。

  3.写字教学还应细致地指导,让每个孩子都写好字,如本节课所要求写的字,不能只让学生观察到左窄右宽就可以了,还应每一部分具体地观察,特别是主笔画的占个位置。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把字写规范。

古对今教学反思4

  教学反思:

  本课采用对韵歌的形式识字,这是本套教材第二次采用这种形式识字。这首对韵歌以对子的形式描绘了四季气候及景物特点。课文由三个小节组成,每小节四行,且结构相同:每一小节的前两行是单音节词对单音节词,如“古对今”“晨对暮”“桃对李”;后两行是双音节词对双音节词,如“严寒对酷暑”“和风对细雨”“莺歌对燕舞”三段韵文,分别用简洁形象的语言和长短句交替的节奏,或同义组对,或反义相对,描绘了四季轮回,冬去春来,昼夜交替,欣欣向荣,万物生长的自然规律,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想象四季美景,进行理解、诵读、欣赏和积累,在识字中了解常识,获得知识,感受生活的美好。

  新课标指出: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探究的欲望,所以,激发探究的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关键,首先在识字写字方面,本课有12个生字,为了让孩子们学习识字的`方法,有兴趣的去学枯燥无味的生字,我鼓励学生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识记生字,一字多法,一法多用。如:笔画较多的生字“暑、酷、晨、霞”我在学生熟读成诵的基础上,采用复现,拿生字卡片,然后课文中的词语进行读。对于我们班一些基础不太好 的同学,我会多关注,多找回答问题。让他们对自己有自信,多鼓励,多赏识。

  学本课堂注重小组合作学习机制建设,让每位同学都成为合作学习的主人。我在朗读对韵歌的时候,先让学生自由读,再同桌合作读,然后男女生对读,最后师生合作读,孩子们的兴趣很浓,本课新词比较多,但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为了让学生能从文本上理解词语,我遵循学生的角度去想,通过图片,说图片上的内容,然后说出近义词或者反义词来理解字词的意思。对于中下等学生来说,效果还是可见的。通过反复的读,使学生发现文本特点,并找出文本相对的词语,潜移默化地引领学生感悟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该立足课堂,夯实基础知识,以赏识教育唤醒中下等学生的自信心。

古对今教学反思5

  《古对今》是一本以对比的方式来展现古代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差异的书籍。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认为这本书在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需要进行反思和改进。

  首先,我发现学生们对于古代文化的了解比较有限。在阅读《古对今》之前,学生们对于古代文化的了解仅限于历史课本中的内容,对于文化的细节和特点并不了解。因此,我在教学中加强了对于古代文化的介绍,引导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书中所涉及到的文化背景。

  其次,书中的对比方式有时候过于简单。对于一些文化差异的解释过于简略,难以让学生们真正理解其深层次的含义。因此,我在教学中对于书中的一些对比进行了深入的解释,并引导学生们自己思考文化差异所带来的影响。

  再次,书中的一些内容过于抽象。例如,书中提到了古代文化中的“礼”和现代文化中的“礼仪”,但是并没有具体的例子来说明这两者之间的`差异。因此,我在教学中加入了一些具体的例子来说明文化差异的具体表现。

  最后,我认为这本书对于发展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比古代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差异,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并且学会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引导他们学会欣赏和理解不同文化的魅力。

  总之,《古对今》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书籍,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文化差异,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在教学中,我们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书中所涉及到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差异,并且注重培养学生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让他们成为具有全球视野的未来公民。

古对今教学反思6

  通过上这节识字课,我发现自己很多方面存在着不足。首先,这节课节奏把握的不是很好,前松后紧。前半节识字耗费太多时间,后半节课写字环节落实的不充分。其次,只注重了字,词的训练,疏忽了句的训练。方法也过于单一,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对识字写字的兴趣,不知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何启发他们自主识字,如何有效指导学生学写生字等。

  通过评课,有经验的老师指出自己没有完全融入学生,情绪没有调动起来。而且低年级教学,要声情并茂,表扬要多,要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等。我在很多细节方面也没有做到位,提问不是很具体,过渡太直接,缺乏随机应变的能力等。这些我都会铭记在心,争取在以后的教学中积极改正,努力让自己成长起来。

古对今教学反思7

  《古对今》教学反思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要一年级小学生达到这个理想目标还不太可能,因此教师的有效引导显得更为重要。

  2、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

  3、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认识对子。教学反思2本节课力争摒弃“单纯识字”的教学弊端,开创识字教学新视野,使识字教学呈现“趣味性”和“文化味”。

  1.从“识字”到“方法”,形态灵活,妙趣横生。针对本课生字较多的.特点,教学中把汉字按照结构分类梳理,采用编字歌、猜字谜、加一加、换一换、编故事等丰富多彩的识字方法,引领学生遨游于汉字的美妙世界里。这样既使学生习得了识字方法,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2.从“学文”到“传承”,且学且放且渗透。依据文本的特点,在初读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每句中都含有“对”字,并以此为节点,画出每句中相对的词。这样,在师生灵动的交流中,使学生发现文本特点,并依据特点大胆寻找文中相对的词语,渗透“对子”这一传统文化形式,潜移默化地引领学生感悟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

古对今教学反思8

  统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第五单元是第二个集中识字单元,旨在通过集中识字的形式完成识字任务。《古对今》以通俗凝练的韵语带出识字内容,渗透传统文化精华,同时安排了若干组意思相对的词语,描绘了四季轮回,春去冬来,昼夜交替,欣欣向荣,万物生长的自然规律。

  本课新词较多,也比较书面化,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教学中除了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识记生字之外,也要着力解决词语的理解。

  一、联系生活

  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小、阅历浅,书面化的词语对于他们来说往往很难理解,但是课本中所学的词语大多与他们的生活有关,所以教学时应该积极调动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去理解这些词语,将抽象的课文内容在学生头脑中转化为直观的、形象的感受,降低学生理解难度。

  教学片段:

  师:“春暖对秋凉,严寒对酷暑”,同学们,“春暖”是什么感觉呢?

  生:就是现在这个季节太阳照在脸上时感觉很舒服。

  师:那你觉得“春暖”和“酷暑”哪个更热呢?

  生:“酷暑”。

  师:对的.,大家观察“暑”字,一个大太阳就在人的头顶上,所以“酷暑”就是非常热,同样,“严寒”和“秋凉”哪个更冷?

  生:“严寒”。

  师:“寒”和“凉”两者程度不同。今天下雨了,雨点落在脸上就是凉凉的感觉,但不会觉得冷。但是“寒”就不一样了,大家观察一下“寒”的象形字(课件出示)你看到了什么?

  生:屋子里有一个人光着脚踩在两块冰上,他旁边放满了稻草。

  师:屋子外还飘着雪花,这个人缩成一团还忍不住在发抖。同学们想象一下这种感觉,让人瑟瑟发抖的冷就是“寒”。所以,“严寒”“酷暑”都是描写的什么季节呢?

  生:冬天和夏天。

  师:“严寒对酷暑,春暖对秋凉”就形象地描述了春夏秋冬四季轮回给人的感受。

  一年级的学生虽小,但也有自己的生活经验。教学时,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寻找熟悉的事例,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稀释难懂的词语。

  二、借助词性

  教学时,我引导学生们观察课文的结构,课文是由三个小节组成的,每小节结构相同,前两行都是单音节词对单音节词,如“古对今”“桃对李”,而后两行是双音节词对双音节词,如“和风对细雨”“莺歌对燕舞”。三段韵语,或同类词,或反义词,或近义词,对于不好理解的词语可以借助词性来理解。

  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和风”是什么意思?

  生:不知道。

  师:“和风”和老师现在出示的“微风、大风、狂风”那个意思最接近?

  生:微风。

  师:“和风”就是微风,吹在脸上那种柔柔的风。那为什么不直接说“微风”而是说“和风”呢?

  生:“和风”吹在脸上很舒服,“微风”不一定是舒服的风。

  师:对的。“和风”就像春天的太阳照在脸上给人的感觉,让人觉得很舒服。“和风对细雨”,“细雨”是大雨吗?

  生:“细雨”就是小雨。

  师:温和的风对细细的雨,那大雨对什么呢?

  生:大雨对大风。

  师:那我们试着来说一个对子,狂风对——

  生:暴雨,狂风对暴雨。

  教学中,通过出示近义词让学生理解书面化的词语,进而理解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联系生活经验,举一反三,自己也能用同类词说对子,体会韵语的表达特点,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利用图片

  一年级学生学习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在教学时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出示课题时我搭配了一幅春日景色的插图,让学生试着说能想到哪些成语,学生们大部分能想到“春暖花开”“柳绿花红”这一类的词语。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给课文第三小节的教学作铺垫。

  在第三小节中出现了出现了“莺歌燕舞、鸟语花香”这两个成语,但课文是把这两个成语拆分呈现。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观察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说说画面上的内容,再联想刚刚出示课题时的图片,学生就能理解这两幅图都是表现春天里生机勃勃的景象,从而通过图片理解“莺歌燕舞、鸟语花香”的意思。

  理解词语是学生阅读的基础。学生只有真正理解词语意思,才能为理解课文内容打下基础。

古对今教学反思9

  本课是部编一年级下册识字单元第六课。本课采纳对韵歌的形式识字,这是本套教材第二次采纳这种形式识字。这首对韵歌以对子的形式描绘了四季气候及景物特点。课文配有一幅插图,采纳写意画的方式展示了“莺歌燕舞鸟语花香”的美好景象。

  课文由三个小节组成,每小节四行,且结构相同:每一小节的前两行是单音节词对单音节词,如“古对今”“晨对暮”“桃对李”;后两行是双音节词对双音节词,如“严寒对酷暑”“和风对细雨”“莺歌对燕舞”。

  三段韵文,分别用简洁形象的语言和长短句交替的节奏,或同义组对,或反义相对,描绘了四季轮回,冬去春来,昼夜交替,欣欣向荣,万物生长的自然规律,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想象四季美景,进行理解诵读欣赏和累积,在识字中了解常识,获得知识,感受生活的美好。

  1游戏导入,激发爱好

  对对子是一项比较有趣的活动,而对子这个内容学生平时接触的不多,对他们来说比较新奇,所以课堂一开始我用对对子这一游戏引入,调动对孩子学习这首对子歌的.爱好。

  2自主学习,提高能力

  初读课文时,通过提问的方式提醒学生遇到不熟悉的字要借助拼音,这样的方法能够让学生习得自学的方法。交流识字方法时,我给学生猜了一个字谜,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我让学生把生字按照结构分类,这样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识记生字。

  3自主评价,相互借鉴

  写字评价环节,我让学生对同桌的字进行评价,哪里写的好,哪里写的不好,通过这样相互评价,可以帮助学生发明别人的优点和自己的缺点。

  4节奏朗读,整体感知

  课堂的最后,让学生拍手读这首对子歌,学生对对子歌的节奏感就有了明确的感受。

  反思

  这节课也有很多不足之处,主要表此刻以下几个方面:

  课堂节奏前松后紧,前半节课识字环节耗费过多的时间,导致后半节课部分环节落实不充分,且没有足够的时间对韵文进行整体感知,在课堂时间调控能力上还需加强。

  本节课注重了字和词的练习,疏忽了句的练习。

  前半节课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是后半节课由于节奏加快,疏于对课堂的组织。这节课大部分时间用在对字词的掌握上,后半节课部分学生已经失去了学习的爱好,没有收到好的课堂效果,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该立足课堂,夯实基础知识,以赏识教育唤醒中下等学生的自信心。

古对今教学反思10

  在本次一年级家校课活动中,我执教的《古对今》是一首对韵歌,描绘了四季轮回,冬去春来,昼夜交替,欣欣向荣,万物生长的自然规律。

  教学中,我依据文本特点,以“智慧课堂”的形式,通过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对子”这一传统文化,同时将识字与学文有机结合,通过丰富多彩的诵读方式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

  一、朗读上传,数据显示

  课前,学生们认真预习了这一课,并把自己的朗读录下来,上传到了平台上。上课伊始,我利用平台的“统计分析”展示了全班同学的朗读情况。大数据的呈现,让学生们对自己的朗读有了正确的认识,并对学生接下来的学习有着明确的指导作用。

  二、随文识字,诵读韵文

  1、本文,我设计的是随文识字。我利用电子课本的“聚焦功能”聚焦每一小节,而后分小节巧妙地创设出新奇有趣的情境,让孩子学习生字。其间,平板中画笔和本地资源的使用,都使得课堂更加生动、鲜活。

  2、三小节的韵文朗读,我也精心设计了多种形式:范读、自由读、指名读、同桌互读、男女生比赛读、师生合作读、和家长合作读……指名读全文时,我还播放了一位同学课前上传的课文录音,并和她的现场朗读作比较,其课堂的进步显而易见,凸显了智慧课堂的实效性。

  3、紧接着,学生诵读课文时,我还利用了电子课本的“白板功能”,学生在积极的诵读中加深对文本韵律的体会与理解,并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汲取民族文化的智慧。

  三、现场测试,实现精准

  学完全文后,我针对本课内容设置了五道测试题,利用电子课本中的“互动功能”对学生平板进行现场发送,让学生现场完成、提交。全班共50人,50人提交,体现了全员参与。全部做对的同学和个别题选错的同学,平台都精准地显现。接着,我针对学生的完成情况对错题进行讲解,使其快速地掌握文本内容,实现了“智慧课堂”的精准性。

  四、学写生字、拍照评议

  我先通过“聚焦功能”让学生观察“凉”字的结构及每一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书写的长短。然后,我让学生自由练写、平板拍照上传。最后,我又在平台里随机抽取两位同学的字进行生生评议、师生评议,并相机正字。学生们不仅学习到了别人书写中的优点,更发现了自己书写中存在的问题,使得“智慧课堂”真正达到高效。

  当然,教学永远是门遗憾的艺术,一堂课下来,我难免有不足之处。以后,我会继续向周围有经验的老师们学习、请教,并在“智慧课堂”的道路上积极探索,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

  古对今教学反思4

  本课是识字教材,教学目标主要以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认识生字、理解词语,正确规范书写生字为重点,积累并运用识字方法,为今后自主识字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节课我从复习学过的对韵歌引入,让学生再次感受对韵歌节奏感强、朗朗上口的特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在揭示课题之后,相机指导生字“古”的书写,分散识字。通过自己读、指名读、师生合作读、男女合作读等形式,激发学生朗读韵文的兴趣,让学生在反复朗读过程中加深对生字的印象,落实了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教学目标。抓住“暑、晨、朝”三个生字的共同点,引导学生通过借助图片、结合字理或联系实际等方式记认生字字形,理解“朝霞、夕阳、酷暑”等词语,能够化抽象的汉字为具体形象的事物,降低识字难度,让学生更容易识记。

  随文识字环节,通过讲解字源的方式,引导学生记认“寒、夕、暮”的字形,理解它们的意思。并通过引导学生借助图片、联系生活等方式,理解“和风细雨、鸟语花香”等词语,完成理解词语的教学目标;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感受自然之美、四季之美,既丰富学生的表象,又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可以有效落实第4点教学目标。在充分认识生字的基础上,再次回归整体,在有节奏地诵读韵文过程中巩固识字效果,落实了认识生字的教学目标。

  在书写环节,引导学生发现生字结构上和字形上的异同点,结合生字意思熟记字形,有利于提高生字书写的正确率。通过重要笔画的指导,促进学生把生字写得美观匀称,突破写字的难点。

古对今教学反思11

  课教学内容设计合理,将教学重点放在了借助图片或实际理解重点和正确、流利朗读对韵歌,背诵对韵歌上。

  这节课教学环节安排周到,上课伊始通过复习词语的方式使学生迅速回忆起上节课学习的内容,使学生快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之后进行“古、夕”两个字的写字指导,重点强调了笔画、笔顺,并充分关注了学生的写字姿势。在理解课文和指导朗读的环节中,利用指名读、拍手读、同桌读、小组读等多种方式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在朗读的基础上,通过引导回忆的方式,使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能基本背诵出课文内容。利用图片,通过让学生看图说对子、拖动图片连线、粘贴图片等形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重点词语。最后进行拓展,给学生每个人一张对子,让学生找到能和自己相对的词语,然后读一读,丰富学生的积累。

  这节课练习充分,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并通过教师及时、丰富、有针对性的'点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大部分学生都能做到有话说。本节课的亮点在于电子白板的运用,可以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此外本节课还设计了学生参与电子白板操作的环节,让孩子上台拖动电子白板上的图片,孩子们感到很新奇,每个孩子都跃跃欲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这节课同时也暴露出授课教师的许多问题。需要教师及时反思,今后改正。

  第一是生字拓展不足。写字环节时,“古”和“夕”两个字老师应该拓展,例如让学生利用这两个字组词。

  第二是环节设计不到位。这节课对课文的处理过于细碎,应该加以整合。因为前面环节处理过慢,最后的拓展部分没有讲完,教师应该对课堂节奏的把握更加从容。

  第三是朗读的梯度没有体现。这节课学生的朗读没有很明显的提升。教师应该在课前明确:这节课应设计几次朗读,形式分别是什么,朗读的增长点在哪里。例如对课文第一小节的处理,教师应该先让学生朗读,再让学生看图猜对子,最后再利用不同形式朗读。对课文第二小节的处理上,在学生拖动图片连线的环节之后,应该再让学生拍手朗读。对课文第三小节的处理上,学生贴图的时间过长,可以相应压缩时间,让学生多朗读。

古对今教学反思12

  本课是部编一年级下册识字单元第六课。本课采用对韵歌的形式识字,这是本套教材第二次采用这种形式识字。这首对韵歌以对子的形式描绘了四季气候及景物特点。课文配有一幅插图,采用写意画的方式展示了“莺歌燕舞、鸟语花香”的美好景象。

  课文由三个小节组成,每小节四行,且结构相同:每一小节的前两行是单音节词对单音节词,如“古对今”“晨对暮”“桃对李”;后两行是双音节词对双音节词,如“严寒对酷暑”“和风对细雨”“莺歌对燕舞”。

  三段韵文,分别用简洁形象的语言和长短句交替的节奏,或同义组对,或反义相对,描绘了四季轮回,冬去春来,昼夜交替,欣欣向荣,万物生长的自然规律,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想象四季美景,进行理解、诵读、欣赏和积累,在识字中了解常识,获得知识,感受生活的美好。

  1、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对对子是一项比较有趣的活动,而对子这个内容学生平时接触的不多,对他们来说比较新奇,所以课堂一开始我用对对子这一游戏引入,调动对孩子学习这首对子歌的兴趣。

  2、自主学习,提高能力

  初读课文时,通过提问的方式提醒学生遇到不认识的字要借助拼音,这样的方法能够让学生习得自学的方法。交流识字方法时,我给学生猜了一个字谜,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我让学生把生字按照结构分类,这样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识记生字。

  3、自主评价,相互借鉴

  写字评价环节,我让学生对同桌的字进行评价,哪里写的好,哪里写的不好,通过这样相互评价,可以帮助学生发现别人的优点和自己的缺点。

  4、节奏朗读,整体感知

  课堂的最后,让学生拍手读这首对子歌,学生对对子歌的节奏感就有了明确的感受。

  反思

  这节课也有很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课堂节奏前松后紧,前半节课识字环节耗费过多的'时间,导致后半节课部分环节落实不充分,且没有足够的时间对韵文进行整体感知,在课堂时间调控能力上还需加强。

  本节课注重了字和词的训练,疏忽了句的训练。

  前半节课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是后半节课由于节奏加快,疏于对课堂的组织。这节课大部分时间用在对字词的掌握上,后半节课部分学生已经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没有收到好的课堂效果,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该立足课堂,夯实基础知识,以赏识教育唤醒中下等学生的自信心。

【古对今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古对今教学反思01-29

古对今的教学反思07-12

《古对今》教学反思03-22

古对今教学反思06-12

古对今教学反思9篇03-27

《古对今》教学反思9篇03-30

(精华)古对今教学反思12篇06-26

《古对今》教案(通用12篇)08-01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识字6《古对今》教案01-13

教学反思体育教学反思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