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教学反思

时间:2024-07-19 09:37:23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精)道德与法治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道德与法治教学反思15篇

道德与法治教学反思1

  这次阳光课堂展示,三课达标验收,兄弟学校观摩三者合一的情景化模拟教学活动,实施教学与课件目标结合,学生与教师合作,课外与课内衔接展示的教学,我也是围绕学校品德课的教研课题 “支撑教学目标的主题教学活动创新设计与课堂实施研究” 引导学生情景表演下课后的安全活动,让我们分别从老师与学生的角度结合课件设计教学,体验教学过程。

  一、对备课的反思

  在模拟教学过程中,我在其它班级试讲了三次,教案也根据课堂情况修改了多次,在教案设计的过程中,我根据学校的阳光课堂教学设计的四个步骤:1、目标导航,尝试自学2、汇报交流,梳理学点3、重点引领,突破难点4、总结运用,巩固提高,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也设计了四步,并且每一步都有设计思路说明。为此,我得到了一个启示:每个班每个学生的能力和知识水平都不同,备课,不仅要备好教学内容,还要备学生,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能力和原有的知识水平、性格、兴趣爱好等特点。认真做好这一点,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

  二、对教学内容的反思

  1、目标情景化导航,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一开课教师请学生闭着眼睛听歌曲《课间十分钟》,情感体验烘托主题导入新课,教师再提问请学生想一想:课间十分钟你们都在做什么?我这样设计由“课间十分钟”的歌曲引入新课,让学生在歌曲播放的情景中闭着眼睛回想下课后自己活动的场景,这样既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回答问题又能积极主动,也能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让学生知道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汇报交流体验感悟,梳理学点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课件提示,请学生看书28—29页图片,告诉老师:书中的小朋友课间十分钟在做什么?你看书后还需要老师给你解答什么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以及质疑的问题及时调整好教学难点,做到和下面一个环节环环相扣。

  3、重点引领,突破难点:

  教师根据学生的质疑梳理成四个学点:

  (1)教师让学生拿出准备的课间活动的图片引导孩子们说一说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接着教师播放情景化的课件让他们明白课间活动合理有序,安全文明,突破教学难点。

  (2)当学生知道课间要做安全文明游戏之后,教师再次引导学生明白还有少数学生课间做不文明、不安全游戏,那可危害很大,我们都不去做。通过小调查视频播放使学生明白哪些行为不文明,不安全,不能做,知道课间要开展有益的安全文明活动,懂得活动中要遵守秩序和规则。

  (3)教师围绕学校品德课的教研课题 “支撑教学目标的主题教学活动创新设计与课堂实施研究” 引导学生情景表演下课后的安全活动,师生在活动中突破教学难点。

  (4)教师推波助澜引导学生分组创新设计课间活动,使课堂达到最顶峰。

  4、总结运用,巩固提高:

  教师根据课堂情况小结,孩子们在情景解说中“学了就去做”,学生在听到铃声后快乐安全游戏,真正体现了学以致用的效果。

  尽管情景化模拟教学过程在激趣中有趣,在活动中升华,但是课堂是个不断磨砺,使之

  精准的过程,对此,我们都有持之以恒的信心!

道德与法治教学反思2

  在“装扮我们美丽的家一—教室”这活动中,我随时注意观察孩子们的劳动表现,并及时加以表扬和鼓励,特别是那些平时不喜欢参与劳动的学生,只要他有一点点进在“装扮我们美丽的家教室”这活动中,我随时注意观察孩子们的劳动表现并及时加以表扬和鼓励特别是那些平时不喜欢参与劳动的学生;只要他有一点点进步,我就及时地肯定和鼓励。在这个活动中,我还注意了学生团结精神的培养,合作精神的发挥并鼓励孩活动中学到东西,在活动中改正缺点,在活动中发现优点,在活动中互相学习,真正地做到在活动中成长。

  金西“我是小小保洁员”这个环节是我在实际的教学中根据具体的情况悠出的调整。本来,“小小保洁员”是安排在“装扮我们的教室”的前面但我想,如果将这一环节放到装扮我们的教室后面说服力会更大紫名因为,在装扮我们的教室以后教室富定会比较乱。肯定会有多!同时,我在这个活动中非常注意引导孩子们去感受自己动手的乐趣收获以及给班级带来的变化等等方面的引导。还注意对平时的卫生习惯加以教育和引导!

  学生在上完这一环节以后,真的变了很多。从后来他们的讲究卫生,注意班级的'环境保洁等方面都可以看出这样的转变。这说明,我的调整和教学是有一定实效的活动,是孩子最好的成长舞台!这是我上了这次课以后的最大的、最深的感受。通过这次课,我真的觉得,只要我们真正的了解了学生,真正的愿意将课堂还给学生,真正的能将学习的主动性交给学生,只要我们敢于这样做,并能想出有效的调动他们的方法,孩子们是不会黎们失累的;我再他们令让我们座动在这次的课中。学生们本来就喜欢适的要加上又是自己动手打扮自己的教室,他们更是热情高涨,所以,在这节课中,学生们都能很好地管理自己,都能很好地完成老师交给的各项任务,并能创造性的发挥,他们真的从这节活动课上学到了不少的东西!我也通过《道德与法治》更加清楚地知道了孩子们需要什么样的课堂!

  第三单元我们在公共场所

道德与法治教学反思3

  由于心智尚不成熟和缺乏生活经验,四年级学生易受外界影响,在购物时往往缺乏独立的判断能力。他们有时会被商品的包装所吸引,有时会因为同伴买了某种商品而盲目攀比,有时受广告、动画片、流行读物等影响,很可能凭直觉提出购买要求而没有考虑实际需求。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反思自己的消费愿望,学会提出合理的购物要求。

  当今社会中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对家庭和学校教育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有的父母以提供优越的物质条件作为疼爱孩子的主要方式,导致孩子的物质欲望不断膨胀。有的父母以物质奖励作为鼓励的重要手段,易造成孩子片面地以追求物质利益为学习动机。有的父母自己花钱大手大脚,不知节制,孩子也容易沾染铺张浪费的习气……当前,中小学校园里出现了互相攀比、盲目赶时髦等现象。引导学生学会合理消费,树立科学合理的消费观,养成节俭的消费习惯。

  第一个板块的话题是“那些我想要的东西”,从学生想要的东西人手,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反思自己向父母提出的购物要求是否合理,从而辨明合理与不合理的购物要求。同时,教材还从方法上引导学生学会合理比较、自我克制,能够理性地做出购物选择。第二个板块的话题是“学会合理消费”,通过比较有计划的消费和过度消费的不同后果,让学生认识到合理消费的好处。同时从方法上引导学生学会合理开支,能够做到量入为出,在生活中实践科学合理的消费观。两个板块之间是递进的关系,先是从认知上,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合理与不合理的购物要求,认识到合理消费和过度消费的不同后果,再从行为上引导他们学会合理开支,做到节约和合理消费。学习合理消费、勤俭节约的途径和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合理消费,养成节俭的消费习惯。

  在教学时,要注意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引导学生学会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进行消费,从他们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需求人手,让他们观察现实中的消费行为和方式,总结和思考不同消费方式带来的后果,从而帮助学生对什么是实际需求形成明确的概念和认识,这是合理消费的二是引导学生学会制订合理的开支计划,要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如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收入状况等,设计可操作性强的活动,让学生获得充分而又真实的体验,培养他们的节俭意识,使他们懂得量人为出的消费原则,做到有计划、合理地消费。

  引导学生辨明自己的合理要求和不合理要求,并学会克制自己的`不合理要求。在教学时,要尊重学生的心理特点。对于学生来说,希望父母能够满足自己的愿望,为自己购买喜欢的物品,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在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要求时,不宜用道德标准进行衡量和评价,而应倾听他们的心声,理解他们的“小心思”,适时进行指导和帮助,完成教学目标。

  四年级学生有自己的购物要求,但是平时很少反思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有需求”是自然的、正常的,只是“需求的具体内容”值得探讨。首先,教师应以温和、非指责的态度,引导学生关注、反思自己的要求,分析这些要求被允许或者被拒绝的原因,总结合理要求的特点。这一环节帮助学生从认识层面懂得有些要求是合理的,有些要求需要及时“刹住”的。接着,继续引导学生思考,对于那些应该“刹住”但是很难“刹住”的念头,应该怎么办呢?这时需要引入具体行为的指导,让学生的心态和情绪得以调控,并意识到运用有效的方法可以做到自我克制,打消不合理的念头。

  可以课前让学生准备自己及家庭的消费调查表(一周或一月),可以从饮食、衣着、日常用品、学习、休闲等方面了解自己及家庭的消费情况,结合教材第40页和第41页的内容,分小组讨论和交流,哪些消费属于有计划消费,哪些属于过度消费,分析二者分别会带来哪些后果,让学生对合理消费和过度消费的后果有充分的认识和切身的体会。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制订和实施教材设计的春游午餐计划,也可以根据本班实际情况设置情境,引导学生懂得量人为出,做到精打细算,初步学会合理开支的方法。引导学生从个人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家庭经济负担、我国国情、社会可持续发展等角度思考如何合理消费,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对科学合理消费观的认识。

  总之,本课的内容对于引导学生学会合理消费很有帮助。第一,在“知”的层面,学生初步学会了如何区分合理和不合理的购物要求,知道了合理的有求不仅有物质方面的,还有精神方面的,他们的认识得到提升。第二,在“情”的层面,学生懂得体贴父母,体会父母工作的艰辛,甚至从国情、社会责任的高度反思自己的购物要求,他们的思想感情得到了升华。第三,在“行”的层面,学生初步学会了如何克制自己不合理要求的基本方法,提高了自控能力,积累了生活智慧。

道德与法治教学反思4

  1.本课教学设计几经波折,反复修改方才有最终的呈现,经历过这次磨课也才更加体会到教师固然要有灵气,但更要学会琢磨∶一琢磨教材的编写逻辑,二琢磨学生的认知特点,三琢磨教学的最佳通路。与语文学科相比,,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课本已经明确了每一课甚至每一环节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的初稿虽然想要跳脱教材,但最后发现每一课都拥有一个完整的内在教学逻辑,可以换个方式呈现,但省略是不可能的。

  2.道德与法治课程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设计、组织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其中生成自己已的意识。本课在体验"塑料危害之大"时,最初采用生自己阅读课本素材《塑料袋漂流记》,但总感觉缺少趣味;后期尝试采用出示图片,仍然显得过于死板;最后才找到了一段没有文字的动画视频,且与本环节教学目标相适切,该视频也是本课教学的一个亮点。实践证明,好的教学资源会使整堂课提升一个层次,主题更鲜明。

  3.本课所希望的教学节奏是三个关键词∶广——从身边的'教室走到生活中去,体会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塑料;

  多从三个不同材质的杯子入手,对比体验塑料的各种性能;大——通过视频、图片及数据的出示体会塑料的危害深远。后两部分处理基本实现最初设想,第一部分体会"塑料应用广泛"还不到位,没有想到这个看起来最简单的问题成为了本节课的一个难啃的"大骨头",学生缺乏发现的眼睛,教师缺乏有效的引导,如何帮助学生想开去、说开去也是一个需要研究的课题。可见,不能轻视任何一个环节,蹲下来观照学情永远不能少。

  4.同时由于最初一个环节学生没有说开,导致整个课堂气氛没有想象中的热烈,尽管有不少孩子举手,但明显感觉个别孩子学习兴趣不高。

道德与法治教学反思5

  《干点家务活》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爱我家》中的活动主题。这个主题活动主要是在教育学生懂得作为家庭一员,应该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保持家庭环境卫生,积极主动做家务劳动,从小培养他们热爱劳动,孝敬父母的良好品质。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最大特点是生活性,所以在整体活动设计中我是抓住“源于生活交流互学应用生活”这个主线来安排的,每一个环节的活动都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来顺势引导,加以体验。从开始的'家务劳动小调查,到叠衣服经验的共享交流等都是在利用各种手段帮助学生体会做家务的乐趣,让学生始终是在“我是家庭的一员,我有责任尽自己的一份力”的体验中来增进自己的知识技能,增强劳动意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主动做家务的积极性。

  活动是道德与法治课中最重要的形式,通过在课上设计的“叠衣服”活动,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实际动手操作的平台,给予了学生最直接的锻炼,较好较快地让学生掌握了技能。同时,也通过学生的互评、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能共享劳动的快乐与成功的喜悦。教学中有个别学生不能完全融入集体活动中,是因为没有在家做过任何家务,没有生活感受,应督促其养成做家务的好习惯。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理想与现实总是有差距的,在实际的上课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我对课堂的把控力尚有欠缺,没能充分利用课堂生成资源,在教学中应该更多地引导孩子们自己去发现,触动他们自己去表达,让课堂成为孩子们展示的舞台。

  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能让孩子有快乐的生活体验,在体验的过程中渗透好我们的品德教育和道德熏陶,才让孩子能够更好地生活、更好地成长。

道德与法治教学反思6

  本学年度,我承担了七年级道德与法治的教育教学工作,在这一学期中, 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本人尽职尽责。按照大纲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现对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1、教学中认真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各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有效的教学途径。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2、教学中把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与学生8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

  3、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认识错误,及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总之,通过本学期的品社课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4、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活动,是有效实施道德品质教育和社会知识教育的客观要求。

  本学期,我强调拓展课堂的内涵,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各种活动,承担一定的角色,在做中不断领悟、感知,在做中培养社会生活能力,发展个性品质,体验道德准则并规范自身的.行为。如:《我们的民主生活》,就是通过几个相关专题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合作、动手、对比等方式体会集体的涵义、集体的作用。

  经过一学期的摸索,我和学生虽有了收获,同时也看到了自已在教授课程时,缺乏深度性、灵活性。要想教好这门课程,我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明确课程性质,全而把握课程目标;让品德教育回归生活,为学生打好做人的基础。

道德与法治教学反思7

  《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让生活多一些绿色》的第一课,本单元旨在引导通过调查和研究,了解身边的污染,并通过实际行动,改善我们的生活,共同保护绿色家园。并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创造,改善生活质量与环境,文明生活。《我所了解的环境污染》分为两个部分,首先通过对塑料的研究,了解塑料带来的便利以及白色污染的危害。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在生活当中去发发现其他的污染,并从自身做起,找到降低污染切实有效的办法。

  环境污染已成为人类面临的最严峻的难题之一,已经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绝大多数学生对身边环境污染了的了解仅处于感知层面,初步知道我们生活的环境出现了很多污染现象,但对环境污染的来源及其带来的严重危害缺乏认识。因而,本课确立了“认识、体会环境污染的现状及其危害,在日常生活中增强环保意识”的目标。

  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开展认识塑料制品、寻找身边塑料制品的活动,让学生意识到塑料制品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再以“塑料为什么会被广泛应用”

  这个问题引发学生更深层的思考。教师让学生将生活中的塑料制品带到课堂,通过“摸一摸”“闻一闻”“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清晰地总结出塑料具有轻、薄、防水、有弹性、相对便宜等特点。这样探究出来的结论是鲜活的,是充满生活气息的,使学生在自己的生活经验中获得的。

  教师围绕教材中的《塑料袋漂流记》,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补充了一些新闻、案例、科学小常识,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塑料,但塑料垃圾的危害又如此之大,我们该怎么做?”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思辨,学生很快就认识到“减塑”是最好的办法,小组讨论后,学生总结出很多金点子。

  每一个教学活动都有明晰的设计意图,如:

  1.通过谜语,卡通人物“塑料朋友”将化身孩子们的学习好伙伴,建立塑料与学生之间朋友般的对话关系,更能激发孩子们的共情心理,激发学习兴趣。孩子大量交流见过的塑料制品,再次感受塑料与人们生活的息息相关,并为探究塑料制品的性能,做好准备。

  2.再现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帮助学生运用一定的探究方法,去了解塑料制品的性能,经过探究典型的塑料制品活动后,学生能够感受到塑料制品的性能优良。再通过图文资料补充其他领域塑料的广阔运用,能够让学生更加认识塑料应用广泛、性能优良。

  3.从学生的生活出发,截取他们实际日常生活中家里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的统计数据以及相关的新闻视频和图片,用事实来引导学生感受,过量使用和随意丢弃造成了大量的塑料废弃物污染问题。从而丰富学生认知,增强环保意识;学生通过收集资料,小组互相交流,对“白色污染”的危害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老师再适时补充相关数据、图片资料,把塑料垃圾的危害引向深入,尤其是动物受到伤害的图片资料、“白色污染”视频的补充,更是将学生迫切想要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的情感激发出来。通过辨析英国媒体对塑料制品垃圾袋的评价,将学生对已学的塑料的优点和危害融入其中,自然巩固学生学习的成果。同时这种方式,也增强了学生的思辨能力,让他们学会用辩证的`方式来看待现象。也让学生明白造成“白色污染”的重要原因就是我们人类的不合理使用。

  4.学生的道德行为只有回到真实的生活中才能得到强化和巩固,让学生对于减塑这块,自己该怎么做的问题自由交流,为下面设计我家的减塑方案作铺垫;出示一些新型的塑料包装替代品,让学生明白现代社会正在不断地进步和更新,也为激发学生日后去创造更多新型的塑料制品而努力的情感;组织学生交流制定减塑措施是个前奏,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日常生活中,每天执行自己设计的减塑方案进行打卡加星的实践热情,并且让家人一起落实到行中去。

  5.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帮助学生懂得并牢记,从身边的小事开始,践行减塑。通过小结导语引发学生对下节课学习的向往。

  6.从身边的事物而起,回忆日常生活中的做法,了解农药残留给生活带来的不便。从而对农药污染有初步认识。

  7.了解农药污染产生的原因,认识农药污染的危害,从而提出可行的减少农药污染的建议。

  8.交流身边的环境污染现象、成因、危害等方面调查结果,交流减少污染的建议。从法律(条例)层面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9.总结课堂,提升对保护环境意义的理解,深化对美好环境的向往与崇敬。

  环保意识为环保行为提供了动力,但环保意识转化为环保行为需要实践。所以,需要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切入,在实践活动中,主动去发现生活中存在的环境问题,探究污染产生的原因,以及问题解决的路径,逐步提升环保行动能力和环保的责任感。

道德与法治教学反思8

  我针对低年级孩子的可爱与懵懂,只会调皮,对于班级里的是都很有兴趣,尤其是值日生,都很喜欢当,可是生活经验有不足,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以及认真倾听并理解任务性的语言,能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

  我针对孩子们的兴趣,抓住孩子们发生的问题,精心设计了这一教学活动。在活动中,带领学生通过对视频和情境表演的.解读中了解了值日生应该做哪些事情,激发了做好值日生的意识和愿望。并发放值日生标记,让学生议一议、说一说,学一学,在我的梳理下进一步建构自己对值日生的认识,在学做值日生的过程中巩固了自己的行为,使自己的言行相一致。在认知的基础上发展经验,遵循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同时我在活动中自始至终创设了一个轻松的教学氛围,注重亲身体验,注重学生自主间的交流,让孩子在活动中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分享同伴的经验,在集体中学习与发展。互动热烈,充分感受了值日生是为大家服务的,萌发了当值日生的自豪感。

  不足:个别孩子上课不够专注。课前对学情不够充分。

道德与法治教学反思9

  本课是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第三课《公民权利》第二框题《公民基本权利》的内容,我上完这节课后仔细反思,总结如下:

  一、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1、本节课主要应用视频导入教学法,在创设情境、步入情境、回归情境等活动中感知、分析、讨论、互动、交流,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引导生成新知。

  2、这节课我在创设情境方面,我没有采用普通的阅读材料或者事例阐述等模式,而是改用了“漫画式”、“对话式”,这样相比较材料文字会更加有视觉上的冲击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课堂上不拘束的'让学生大胆地说,以实际的课堂效果让学生感受现代新型的师生关系,从而有利于今后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4、课堂以学生讨论为主,孩子们激情洋溢,积极性高,整个教学高潮迭起,学生参与度高。

  5、作业的布置采用分层布置作业,有利于因材施教。

  二、改进和不足:

  1、我对教材的整个把控上可能不够灵活,没有太大的突破。

  2、可能是因为有老师和校领导在底下听课,学生放的不是很开,我需要再努力调节学生的情绪。

  3、在课堂流程中时间的把握还是不够合理,时紧时慢,课堂对学生发言的广度还是不够。

道德与法治教学反思10

  本课选自部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本课由两个板块组成。第一个板块是认识我们的“朋友”,第二个板块是善待我们的“朋友”。我授课的是第一课时认识我们的“朋友”。我采用创设情境,歌曲导入,让学生由身边的朋友到认识特殊的朋友——公共设施。整个教学过程由小叮当串联起主线,层层深入,既有音频也有视频,教学资源丰富。教学过程中关注对学生的点评,让学生通过同桌合作演一演,小组讨论交流设计作品,使学生不断感受到公共设施的重要性,并初步形成社会服务意识。不足之处是学生找“朋友”的'环节可以让学生找一找其他的地方,更自由的说一说。

道德与法治教学反思11

  执教的课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中的主题二。《吃饭有讲究》,“吃”的内涵十分丰富,一提到“吃”很多孩子就提起了兴趣,但对怎样吃是合理的孩子们就不知道了。通过课前观察、访谈,了解到学生在家、在校用餐的一些情况,针对学生在现实生活史暴露出来的不进卫生、不注熏礼仪、营差不均。偏食挑食、浪费粮食等问题,本节课我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从兴趣入手,针对“如何吃得好”这一主题,让学生在原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得到提升和发展。经过几轮的精心备课、上课,下面我将围绕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反思自己的教学,对实施过程进行自我分析和思考:

  1、通过课前交流我发现了许多问题,在学生身上的关于饮食习惯的许多问题。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加快,大人们一早就得忙着去干活、上班,许多家长常常顾不上孩子的饮食习惯的培养和礼仪的教育,这种做法是很不好的社会现象。针对以上现象,这节课我通过让学生积极参与我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初步了解就餐礼仪和饮食健康常识,并逐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饭前的洗手六步骤的教学。我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学生的积极参与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获得知识。三餐定时,不挑食,不偏食。通过活动演练,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在活动中针对一些学生挑食的情况做进一步的指导,使他们认识到不挑食的好处。最后谈收获,很多同学都对就餐习惯的养成有了更新的认识,从而更好的达成教学目标。

  2、道德源于生活,远离生活的道德教育是悬空的,缺少根基的。

  只有将品德教育回归孩子的生活世界,才能使两者建立起真实而有意义的'联系。全课在我创设的宽松、愉悦的生活情境中进行:学生自选食物、自我评议、小组交流等等,学生参与度很高,兴趣浓厚,学生在一个接一个的活动中体验、感悟,他们的聪明才智、学习潜力无不凸显出来。

  3、教学中,我更加关注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为了将本课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我布置了一个轻松的作业:星期天,跟着家人去菜市场走一走,了解蔬菜对人体的好处,然后请大家根据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为自己的家人设计一份美味又营养的午餐食谱。作业的设计引领学生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用学到的知识和本领给家人制定菜谱,使学生的生存能力在“做”中得到培养,给学生的自我发展留下了足够大的空间。

  4、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感觉还有一些需要改进之处。

  例如:平日有的孩子挑食、偏食,营养不全面,造成营养不良,长得瘦瘦小小的,还有一些孩子对于有些营养就过剩,比较胖的孩子在班级中还是有一定比例的。合理饮食既要注意膳食平衡,还要注意合理搭配,既要符合营养要求,又要新鲜可口,增进食欲。因此我感觉教学活动中对于学生的评价除了学生自己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外,如果加上家长对学生的评价所取得的效果就会更好些。因为在这一活动中要让学生养成好好吃的习惯就需要家长在家的帮忙,否则学生就会认为回到家就不知道自己的情况了,于是就在校、在家各一套,那么这样的教学就没有多大意义了,所以我想可以加上课后调查表,这样就可以更好地约束管理孩子的饮食了。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思考,在今后的教学中,力求我的道德与法治课能让孩子有快乐的生活体验,在体验的过程中渗透好我们的品德教育,让孩子能够更好的生活。

道德与法治教学反思12

  在经过两个月的教学,在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中我的反思如下:

  一、指导预习,为课堂教学打下基础

  预习是让学生了解课堂内容非常重要的一步,尤其是对于七年级的学生,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大致了解,知道重点是什么,疑难有哪些,问题在哪里。带着问题进入学习,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有效地进入课堂。

  首先,教师必须在讲授新课前,预留五分钟的时间,指导学生统一进行预习。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明确课堂的主要内容,直接指出这节课的页码和段落。

  最后,预习将就的是指导方法,先给学生指出这节课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书中要求的问题浏览通读全文,梳理点出问题的答案,勾画重点,并将问题与答案做读书笔记。

  二、紧扣课标,展示课堂教学

  (一)生动的引出教学主题。

  第一、用故事导入,引起学生兴趣;

  第二、用周围的新鲜事导入,贴近生活;

  第三、用时事导入,让学生多了解时事,并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第四、用问题导入,让学生产生疑问,自主解决问题;

  第五、用名言警句导入,启发学生思考,合作探究。

  因此作为教师必须多读课外书,多看新闻,不断的扩大自己的视野,这样才能使课堂变得生动。

  (二)多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播放声像资料鲜活、生动、真实、直观,其作用是其他教学手段望尘莫及的。七年级的学生的所见的东西很少,有些东西说了以后他们根本不知道是什么,只有亲眼所见,这样就有必要让我们借助一些现代教学手段来上好一节道德与法治课。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选择切合教材内容的音像、图片、文字材料,让学生仿佛亲临现场,缩短距离感,激发了解事件原委的愿望,及情感上的共鸣。如果在教学中再创设形象生动的画面,悦耳动听的背景音乐,妙趣的益智游戏等,把学生带进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使其会学、愿学和乐学。这样,自然而然就会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从而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的效率。

  (三)师生互动,引导学生质疑问难。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句话说明了质疑问难的重要性。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大胆思考,质疑问难,促进学生思维的不断深入发展,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问题的提出、分析、解决,是教与学的全过程。我们必须要:

  第一、深刻把握教材,依据文本设计问题;

  第二、密切联系实际,认真分析解决。教师必须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学会提问、学会分析、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教师要注意从小处着手,从大处着眼,把学生学习、生活的“小环境”与社会的“大环境”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客观看待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分析原因,探求解决途径和办法,拥有正确的情感态度、人生观、价值观。

  (四)指导学生学会总结归纳以及背诵。

  在教学过程中,每学完一节课内容后,都给学生留五分钟,让他们对本节的知识要点进行归纳总结。在下节课的时候再给予复习巩固。

  学生最怕的就是背诵,枯燥无味,背了就忘。教师也可以让背诵形式变的多样。可以采用填空法,把学生需要记忆的内容“挖空”,让学生当堂训练和竞赛。也可采用列知识树的方法,让学生创新思维,整合知识,理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总之,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效率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一名道德与法制课的教师只有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结合学生实际,从教育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上,符合学生的实际,使道德与法治课成为受学生欢迎的课,才能提高教学效益。五月份《道德与法治》教学反思

  付书艾

  通过这三个月的上课、做练习题,发现大部分的学生的理解、总结归纳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也存在很多问题。

  (一)在某些课的教学设计中,我设计了一些如“情景剧”“辩论课”“讨论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既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又锻炼了他们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在课堂上真正实施时,发现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但是效果不太理想,究其原因,学生只把它当做娱乐了,没有严肃对待这些小活动,这与课前没有准备工作有很大关系,临场发挥对他们而言还有点困难。今后再设计这些活动,课前一定组织好人,准备一下。让学生们在开怀大笑之后,有所思考,有所感悟,从而指导他们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心理品格等方面的问题。

  (二)讲习题,我原来采用的方式就是抽一列学生来回答,有错误的同学用手指出示他们错误的答案(选择题),然后我再给他们讲解。原来讲习题方式学生还是处于被动地位,不是现在所提倡的以学生为主体,这样学生的能力依然得不到提高,所以对于一些适宜学生解说的题目,让学生自己去琢磨着讲出来,这样既能使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又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同时,也能使学生体验和同学一起分享的快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当即我就说,好吧,你们说!虽然刚开始他们说得磕磕巴巴,甚至说不出来,但几次讲解之后,他们也能清楚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了。

  我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尝试和改进:

  一、利用情境创设法教学尝试中,注意引用有针对性和新颖性的案例和故事,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小组的合作探究做好准备。

  二、在合作探究式教学活动的尝试中,利用“感性认识能力”到“深层领悟能力”的过程与发展,以座位相邻的几位同学为合作学习小组,让他们成为协同共事协同研究的团体,体现了课改的精神。

  三、将探究的问题,策略条件开放,使学生开阔了探究,设计的空间,并采用多种教学活动形式,如资料分析、演讲、讨论、谈生命价值的体现感受,写箴言、诗歌欣赏等,调动了学生全感官的参与,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活动中,学生获得了亲身体验和感悟,真正达到了好的教学效果。

道德与法治教学反思13

  20xx年3月14日下午我执教了道德与法治《分享真快乐》一课,该课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15课内容,下面是我的一些感受。

  在新课导入时,我利用学生体验过的过生日分享生日蛋糕这个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分享的概念,为本课的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新授环节,我先让学生花了几分钟时间阅读课本上的绘本故事,然后让学生说说小女孩收到妈妈送的书之后,是怎么做的?教师点评分析,通过这部分的教学,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分享,什么是分享行为,并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自己平时有哪些分享的行为,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一步理解分享的概念。

  生活中值得分享的事情很多,我们生活在一个班集体中,要学会分享,学会了分享,我们才会得到更多的'快乐。接着我在黑板上画了几个三角形,让学生动

  手给三角形加上一笔,使它变成生活中的一个物品。学生自主画一画。画完让学生到黑板前板演自己的作品,自主发言,说说自己的思路,并追问学生:当你说完了以后,你感觉怎样?让学生知道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让大家听,这也是一种分享。这种分享可以帮助我们打开思路,活跃思维,得到自己没想到的好方法,还可以学到很多自己不知道的知识!接着又让学生举例在我们的班级生活中,还有哪些值得分享的事情,说给大家听听,学生自由发言。

  最后,我通过出的两道口答题考考学生,让学生对本课知识得到了一个总结性的认知。并提倡小朋友把快乐带给身边的每一个人,分享一份快乐,变成大家的快乐。

  但是,我觉得这节课上的不足之处也好多,首先,准备不充分,导致上课上的环节不紧凑,干巴;其次,对教材认知也不够,基本上照本宣科,没什么新意,所以,在内容上显得很单薄,导致时间有多,而且不懂得临时生成,显得尴尬;再者就是对学生的评价语言单一。总之,这节课上的是很不成功的,进而发现自己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上课学生的课堂管理,还很需要跟经验丰富的老师们取经;还有自身对教材的研读也还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学习,以及对学生的评价语言等都需要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不断学习。

道德与法治教学反思14

  作为初入《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的小菜鸟,以前在听课时只感叹:哇,这门课怎么这么有趣,太有意思啦!然而真正要到自己上时,才发现这里面的学问真大,自己要学的真的有太多太多,那我就说说在整个磨课过程中的一些所得吧。

  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已有经验

  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在刚开始的试教中,我只是拿着我自己设计好的教案去给孩子们上课,结果整堂课下来自我感觉极差。后来才知道教师的教没依据学生的学情和生活实际,于是就发下了“我的周末”调查表,了解上课班级孩子们在周末所做的事情。这样就以孩子们的生活经历来激活教材,而不仅仅是用教材。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时时处处不离孩子们的实际生活,在第一环节“周末生活大盘点”,首先由文中欣欣的周末引出孩子们自己的周末生活,在自由说中感受周末生活各不同,接着通过小组交流说、全班分享说和欣赏大家的周末图片中中意识到周末生活也是丰富多彩收获多的,从而萌生要过好周末的愿望。在第二环节“观点对对碰”围绕“周末是早起还是晚起”“作业先做还是后做”“电视可不可以看”让孩子们能够结合自己生活的实际情况,明白合理安排最重要。这些以孩子们课堂上的汇报、交流来演绎教材,既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又提供了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学习情境,促进了教学目标的达成。

  要凸显课程的体验型,体验活动丰富

  《道德与法治》课程属于经验课程、活动课程,立足于儿童在活动中获得经验和形成体验。因而课堂上采用了分享自己的周末、欣赏照片、上台展示自己周末的收获、看绘本视频等活动,给孩子们带来丰富的感受,引发他们内心而非表面的情感。在提高认知的基础上,到生活中拓展延伸,做到知行合一。比如第三个环节“解决小宝的烦恼”将文中的绘本内容进行了创编,拍成孩子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困惑的小视频。利用很直观形象的视频,吸引孩子们感受周末安排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孩子们在帮忙解决中其实也是在反思和规范自己的周末生活,从而意识到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在自然而然的过程中达成教学目标。

  要追求提问的'艺术

  二年级的孩子他们心里也有一把秤,他们已经很能分辨什么是好的,是该说的。因此老师的提问也要讲究一定的技巧。尤其这节课涉及到“晚起,作业放在后面写,周末看电视”等对孩子来说在他们的原先观念里是错误的,这样是要被老师批评的,但在孩子的实际周末中是有的,那怎么能让孩子最真实的周末在课堂上呈现出来呢,这就需要一定的提问技巧。比如在课堂上了解孩子们晚起的情况时,老师只能问:“老师也想了解一下,有哪些小朋友比平常稍微晚睡了一会儿?”而不能说:“睡懒觉的举举手。”老师要会打破孩子们的心理防线,呈现最真实的自己。

  这次的公开课让我对道法课的模式认识深了很多,也对我平常的教学也很有促进作用。整个过程真的是特别感谢我们品德组的翁燕丽老师、王丹丹老师和谭益娇老师,谢谢你们帮我听了一次又一次,而且非常细心耐心一字一句地帮忙改教案,我就像个在水中央扑腾的小婴儿,是你们一把手一把手把我安全送上了岸。也谢谢二年级组的老师们,尤其班主任们,每试教一次就需要帮我搜集布置好多内容。有你们,真好!

道德与法治教学反思15

  本单元作为七年级下册的起始单元,承接七年级上册的教材立意,统领下册各个单元。单元主题聚焦“青春”,基于却不局限于“青春期”,不仅关注初中学生青春期的身心变化,更注重从“身体—心理—精神”的整体状态来认识和看待初中学生的生命成长,承接七年级上册生命教育的理念与思想,奠定七年级下册青春生命教育的底色。基于此,本册教材将“青春”视为生命成长的一段重要时光,在立意上与七年级上册第一课“中学时代”相呼应,着眼“青春”,不仅关注初中三年的学习与生活,更希望通过引导学生珍惜青春、把握青春,为他们的整个人生奠定基础。

  七年级的学生已进入青春期,身体发育与心理发展产生诸多变化。如何认识这些变化?一方面,这些变化对学生在这一阶段认识自我、学习处理与他人、集体等多种关系带来了挑战,甚至可能导致青春期的诸多问题;但同时,这些变化也意味着生命活力的不断增强,意味着生命发展的更多可能。另一方面,青春期带来的发展变化不仅仅涉及学生的生理层面、心理层面,还包括精神层面。伴随学生生活的不断扩展,他们对于人与事的思考认识更为深刻,对自身的.精神生活有更多的需求与渴望。因此,反思过去教学更多地关注学生进入青春期的问题表现,侧重对青春期问题的疏导,本册教材编写将本单元的基调确定为“肯定青春、欣赏青春”,希望积极引导学生认识到,青春时期的生命成长,不仅仅是身体发育、心理发展,而且包括精神成长、思维拓展。

  那么,如何因势利导地引导学生青春生命的成长?本单元淡化过去强调青春期的闭锁、逆反等负面心理反应的内容,着力弘扬青春中积极的、美好的要素,比如青春的活力、创造潜能等,更关注学生步入青春期的正面经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自由、爱国等)融入其中,并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慎独、家国情怀等,将青春活力化为生活中的正能量,引领学生在青春时期的精神追求。具体而言,在教学内容设计上,引领学生觉察青春期的身心变化,积极悦纳生理变化,直面矛盾心理,发展独立思维,培养批判精神,开发创造潜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两性之间的性别差异,学会优势互补,同时引导学生把握好与异性交往的原则与尺度;激励学生自信、自强,敢于面对青春成长的渴望与遐想,在自我探索、自我证明的道路上,既坚守道德底线,又拥有向往“至善”的精神追求。

【道德与法治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道德与法治教学反思09-02

道德与法治教学反思06-11

【推荐】道德与法治教学反思07-15

道德与法治教学反思(20篇)08-04

道德与法治教学反思15篇03-01

《可爱的动物》道德与法治教学反思06-24

道德与法治教学反思(集锦15篇)03-16

道德与法治教学总结04-09

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计划01-18

(精)道德与法治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道德与法治教学反思15篇

道德与法治教学反思1

  这次阳光课堂展示,三课达标验收,兄弟学校观摩三者合一的情景化模拟教学活动,实施教学与课件目标结合,学生与教师合作,课外与课内衔接展示的教学,我也是围绕学校品德课的教研课题 “支撑教学目标的主题教学活动创新设计与课堂实施研究” 引导学生情景表演下课后的安全活动,让我们分别从老师与学生的角度结合课件设计教学,体验教学过程。

  一、对备课的反思

  在模拟教学过程中,我在其它班级试讲了三次,教案也根据课堂情况修改了多次,在教案设计的过程中,我根据学校的阳光课堂教学设计的四个步骤:1、目标导航,尝试自学2、汇报交流,梳理学点3、重点引领,突破难点4、总结运用,巩固提高,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也设计了四步,并且每一步都有设计思路说明。为此,我得到了一个启示:每个班每个学生的能力和知识水平都不同,备课,不仅要备好教学内容,还要备学生,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能力和原有的知识水平、性格、兴趣爱好等特点。认真做好这一点,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

  二、对教学内容的反思

  1、目标情景化导航,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一开课教师请学生闭着眼睛听歌曲《课间十分钟》,情感体验烘托主题导入新课,教师再提问请学生想一想:课间十分钟你们都在做什么?我这样设计由“课间十分钟”的歌曲引入新课,让学生在歌曲播放的情景中闭着眼睛回想下课后自己活动的场景,这样既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回答问题又能积极主动,也能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让学生知道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汇报交流体验感悟,梳理学点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课件提示,请学生看书28—29页图片,告诉老师:书中的小朋友课间十分钟在做什么?你看书后还需要老师给你解答什么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以及质疑的问题及时调整好教学难点,做到和下面一个环节环环相扣。

  3、重点引领,突破难点:

  教师根据学生的质疑梳理成四个学点:

  (1)教师让学生拿出准备的课间活动的图片引导孩子们说一说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接着教师播放情景化的课件让他们明白课间活动合理有序,安全文明,突破教学难点。

  (2)当学生知道课间要做安全文明游戏之后,教师再次引导学生明白还有少数学生课间做不文明、不安全游戏,那可危害很大,我们都不去做。通过小调查视频播放使学生明白哪些行为不文明,不安全,不能做,知道课间要开展有益的安全文明活动,懂得活动中要遵守秩序和规则。

  (3)教师围绕学校品德课的教研课题 “支撑教学目标的主题教学活动创新设计与课堂实施研究” 引导学生情景表演下课后的安全活动,师生在活动中突破教学难点。

  (4)教师推波助澜引导学生分组创新设计课间活动,使课堂达到最顶峰。

  4、总结运用,巩固提高:

  教师根据课堂情况小结,孩子们在情景解说中“学了就去做”,学生在听到铃声后快乐安全游戏,真正体现了学以致用的效果。

  尽管情景化模拟教学过程在激趣中有趣,在活动中升华,但是课堂是个不断磨砺,使之

  精准的过程,对此,我们都有持之以恒的信心!

道德与法治教学反思2

  在“装扮我们美丽的家一—教室”这活动中,我随时注意观察孩子们的劳动表现,并及时加以表扬和鼓励,特别是那些平时不喜欢参与劳动的学生,只要他有一点点进在“装扮我们美丽的家教室”这活动中,我随时注意观察孩子们的劳动表现并及时加以表扬和鼓励特别是那些平时不喜欢参与劳动的学生;只要他有一点点进步,我就及时地肯定和鼓励。在这个活动中,我还注意了学生团结精神的培养,合作精神的发挥并鼓励孩活动中学到东西,在活动中改正缺点,在活动中发现优点,在活动中互相学习,真正地做到在活动中成长。

  金西“我是小小保洁员”这个环节是我在实际的教学中根据具体的情况悠出的调整。本来,“小小保洁员”是安排在“装扮我们的教室”的前面但我想,如果将这一环节放到装扮我们的教室后面说服力会更大紫名因为,在装扮我们的教室以后教室富定会比较乱。肯定会有多!同时,我在这个活动中非常注意引导孩子们去感受自己动手的乐趣收获以及给班级带来的变化等等方面的引导。还注意对平时的卫生习惯加以教育和引导!

  学生在上完这一环节以后,真的变了很多。从后来他们的讲究卫生,注意班级的'环境保洁等方面都可以看出这样的转变。这说明,我的调整和教学是有一定实效的活动,是孩子最好的成长舞台!这是我上了这次课以后的最大的、最深的感受。通过这次课,我真的觉得,只要我们真正的了解了学生,真正的愿意将课堂还给学生,真正的能将学习的主动性交给学生,只要我们敢于这样做,并能想出有效的调动他们的方法,孩子们是不会黎们失累的;我再他们令让我们座动在这次的课中。学生们本来就喜欢适的要加上又是自己动手打扮自己的教室,他们更是热情高涨,所以,在这节课中,学生们都能很好地管理自己,都能很好地完成老师交给的各项任务,并能创造性的发挥,他们真的从这节活动课上学到了不少的东西!我也通过《道德与法治》更加清楚地知道了孩子们需要什么样的课堂!

  第三单元我们在公共场所

道德与法治教学反思3

  由于心智尚不成熟和缺乏生活经验,四年级学生易受外界影响,在购物时往往缺乏独立的判断能力。他们有时会被商品的包装所吸引,有时会因为同伴买了某种商品而盲目攀比,有时受广告、动画片、流行读物等影响,很可能凭直觉提出购买要求而没有考虑实际需求。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反思自己的消费愿望,学会提出合理的购物要求。

  当今社会中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对家庭和学校教育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有的父母以提供优越的物质条件作为疼爱孩子的主要方式,导致孩子的物质欲望不断膨胀。有的父母以物质奖励作为鼓励的重要手段,易造成孩子片面地以追求物质利益为学习动机。有的父母自己花钱大手大脚,不知节制,孩子也容易沾染铺张浪费的习气……当前,中小学校园里出现了互相攀比、盲目赶时髦等现象。引导学生学会合理消费,树立科学合理的消费观,养成节俭的消费习惯。

  第一个板块的话题是“那些我想要的东西”,从学生想要的东西人手,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反思自己向父母提出的购物要求是否合理,从而辨明合理与不合理的购物要求。同时,教材还从方法上引导学生学会合理比较、自我克制,能够理性地做出购物选择。第二个板块的话题是“学会合理消费”,通过比较有计划的消费和过度消费的不同后果,让学生认识到合理消费的好处。同时从方法上引导学生学会合理开支,能够做到量入为出,在生活中实践科学合理的消费观。两个板块之间是递进的关系,先是从认知上,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合理与不合理的购物要求,认识到合理消费和过度消费的不同后果,再从行为上引导他们学会合理开支,做到节约和合理消费。学习合理消费、勤俭节约的途径和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合理消费,养成节俭的消费习惯。

  在教学时,要注意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引导学生学会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进行消费,从他们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需求人手,让他们观察现实中的消费行为和方式,总结和思考不同消费方式带来的后果,从而帮助学生对什么是实际需求形成明确的概念和认识,这是合理消费的二是引导学生学会制订合理的开支计划,要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如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收入状况等,设计可操作性强的活动,让学生获得充分而又真实的体验,培养他们的节俭意识,使他们懂得量人为出的消费原则,做到有计划、合理地消费。

  引导学生辨明自己的合理要求和不合理要求,并学会克制自己的`不合理要求。在教学时,要尊重学生的心理特点。对于学生来说,希望父母能够满足自己的愿望,为自己购买喜欢的物品,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在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要求时,不宜用道德标准进行衡量和评价,而应倾听他们的心声,理解他们的“小心思”,适时进行指导和帮助,完成教学目标。

  四年级学生有自己的购物要求,但是平时很少反思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有需求”是自然的、正常的,只是“需求的具体内容”值得探讨。首先,教师应以温和、非指责的态度,引导学生关注、反思自己的要求,分析这些要求被允许或者被拒绝的原因,总结合理要求的特点。这一环节帮助学生从认识层面懂得有些要求是合理的,有些要求需要及时“刹住”的。接着,继续引导学生思考,对于那些应该“刹住”但是很难“刹住”的念头,应该怎么办呢?这时需要引入具体行为的指导,让学生的心态和情绪得以调控,并意识到运用有效的方法可以做到自我克制,打消不合理的念头。

  可以课前让学生准备自己及家庭的消费调查表(一周或一月),可以从饮食、衣着、日常用品、学习、休闲等方面了解自己及家庭的消费情况,结合教材第40页和第41页的内容,分小组讨论和交流,哪些消费属于有计划消费,哪些属于过度消费,分析二者分别会带来哪些后果,让学生对合理消费和过度消费的后果有充分的认识和切身的体会。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制订和实施教材设计的春游午餐计划,也可以根据本班实际情况设置情境,引导学生懂得量人为出,做到精打细算,初步学会合理开支的方法。引导学生从个人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家庭经济负担、我国国情、社会可持续发展等角度思考如何合理消费,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对科学合理消费观的认识。

  总之,本课的内容对于引导学生学会合理消费很有帮助。第一,在“知”的层面,学生初步学会了如何区分合理和不合理的购物要求,知道了合理的有求不仅有物质方面的,还有精神方面的,他们的认识得到提升。第二,在“情”的层面,学生懂得体贴父母,体会父母工作的艰辛,甚至从国情、社会责任的高度反思自己的购物要求,他们的思想感情得到了升华。第三,在“行”的层面,学生初步学会了如何克制自己不合理要求的基本方法,提高了自控能力,积累了生活智慧。

道德与法治教学反思4

  1.本课教学设计几经波折,反复修改方才有最终的呈现,经历过这次磨课也才更加体会到教师固然要有灵气,但更要学会琢磨∶一琢磨教材的编写逻辑,二琢磨学生的认知特点,三琢磨教学的最佳通路。与语文学科相比,,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课本已经明确了每一课甚至每一环节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的初稿虽然想要跳脱教材,但最后发现每一课都拥有一个完整的内在教学逻辑,可以换个方式呈现,但省略是不可能的。

  2.道德与法治课程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设计、组织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其中生成自己已的意识。本课在体验"塑料危害之大"时,最初采用生自己阅读课本素材《塑料袋漂流记》,但总感觉缺少趣味;后期尝试采用出示图片,仍然显得过于死板;最后才找到了一段没有文字的动画视频,且与本环节教学目标相适切,该视频也是本课教学的一个亮点。实践证明,好的教学资源会使整堂课提升一个层次,主题更鲜明。

  3.本课所希望的教学节奏是三个关键词∶广——从身边的'教室走到生活中去,体会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塑料;

  多从三个不同材质的杯子入手,对比体验塑料的各种性能;大——通过视频、图片及数据的出示体会塑料的危害深远。后两部分处理基本实现最初设想,第一部分体会"塑料应用广泛"还不到位,没有想到这个看起来最简单的问题成为了本节课的一个难啃的"大骨头",学生缺乏发现的眼睛,教师缺乏有效的引导,如何帮助学生想开去、说开去也是一个需要研究的课题。可见,不能轻视任何一个环节,蹲下来观照学情永远不能少。

  4.同时由于最初一个环节学生没有说开,导致整个课堂气氛没有想象中的热烈,尽管有不少孩子举手,但明显感觉个别孩子学习兴趣不高。

道德与法治教学反思5

  《干点家务活》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爱我家》中的活动主题。这个主题活动主要是在教育学生懂得作为家庭一员,应该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保持家庭环境卫生,积极主动做家务劳动,从小培养他们热爱劳动,孝敬父母的良好品质。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最大特点是生活性,所以在整体活动设计中我是抓住“源于生活交流互学应用生活”这个主线来安排的,每一个环节的活动都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来顺势引导,加以体验。从开始的'家务劳动小调查,到叠衣服经验的共享交流等都是在利用各种手段帮助学生体会做家务的乐趣,让学生始终是在“我是家庭的一员,我有责任尽自己的一份力”的体验中来增进自己的知识技能,增强劳动意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主动做家务的积极性。

  活动是道德与法治课中最重要的形式,通过在课上设计的“叠衣服”活动,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实际动手操作的平台,给予了学生最直接的锻炼,较好较快地让学生掌握了技能。同时,也通过学生的互评、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能共享劳动的快乐与成功的喜悦。教学中有个别学生不能完全融入集体活动中,是因为没有在家做过任何家务,没有生活感受,应督促其养成做家务的好习惯。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理想与现实总是有差距的,在实际的上课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我对课堂的把控力尚有欠缺,没能充分利用课堂生成资源,在教学中应该更多地引导孩子们自己去发现,触动他们自己去表达,让课堂成为孩子们展示的舞台。

  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能让孩子有快乐的生活体验,在体验的过程中渗透好我们的品德教育和道德熏陶,才让孩子能够更好地生活、更好地成长。

道德与法治教学反思6

  本学年度,我承担了七年级道德与法治的教育教学工作,在这一学期中, 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本人尽职尽责。按照大纲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现对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1、教学中认真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各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有效的教学途径。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2、教学中把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与学生8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

  3、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认识错误,及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总之,通过本学期的品社课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4、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活动,是有效实施道德品质教育和社会知识教育的客观要求。

  本学期,我强调拓展课堂的内涵,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各种活动,承担一定的角色,在做中不断领悟、感知,在做中培养社会生活能力,发展个性品质,体验道德准则并规范自身的.行为。如:《我们的民主生活》,就是通过几个相关专题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合作、动手、对比等方式体会集体的涵义、集体的作用。

  经过一学期的摸索,我和学生虽有了收获,同时也看到了自已在教授课程时,缺乏深度性、灵活性。要想教好这门课程,我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明确课程性质,全而把握课程目标;让品德教育回归生活,为学生打好做人的基础。

道德与法治教学反思7

  《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让生活多一些绿色》的第一课,本单元旨在引导通过调查和研究,了解身边的污染,并通过实际行动,改善我们的生活,共同保护绿色家园。并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创造,改善生活质量与环境,文明生活。《我所了解的环境污染》分为两个部分,首先通过对塑料的研究,了解塑料带来的便利以及白色污染的危害。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在生活当中去发发现其他的污染,并从自身做起,找到降低污染切实有效的办法。

  环境污染已成为人类面临的最严峻的难题之一,已经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绝大多数学生对身边环境污染了的了解仅处于感知层面,初步知道我们生活的环境出现了很多污染现象,但对环境污染的来源及其带来的严重危害缺乏认识。因而,本课确立了“认识、体会环境污染的现状及其危害,在日常生活中增强环保意识”的目标。

  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开展认识塑料制品、寻找身边塑料制品的活动,让学生意识到塑料制品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再以“塑料为什么会被广泛应用”

  这个问题引发学生更深层的思考。教师让学生将生活中的塑料制品带到课堂,通过“摸一摸”“闻一闻”“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清晰地总结出塑料具有轻、薄、防水、有弹性、相对便宜等特点。这样探究出来的结论是鲜活的,是充满生活气息的,使学生在自己的生活经验中获得的。

  教师围绕教材中的《塑料袋漂流记》,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补充了一些新闻、案例、科学小常识,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塑料,但塑料垃圾的危害又如此之大,我们该怎么做?”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思辨,学生很快就认识到“减塑”是最好的办法,小组讨论后,学生总结出很多金点子。

  每一个教学活动都有明晰的设计意图,如:

  1.通过谜语,卡通人物“塑料朋友”将化身孩子们的学习好伙伴,建立塑料与学生之间朋友般的对话关系,更能激发孩子们的共情心理,激发学习兴趣。孩子大量交流见过的塑料制品,再次感受塑料与人们生活的息息相关,并为探究塑料制品的性能,做好准备。

  2.再现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帮助学生运用一定的探究方法,去了解塑料制品的性能,经过探究典型的塑料制品活动后,学生能够感受到塑料制品的性能优良。再通过图文资料补充其他领域塑料的广阔运用,能够让学生更加认识塑料应用广泛、性能优良。

  3.从学生的生活出发,截取他们实际日常生活中家里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的统计数据以及相关的新闻视频和图片,用事实来引导学生感受,过量使用和随意丢弃造成了大量的塑料废弃物污染问题。从而丰富学生认知,增强环保意识;学生通过收集资料,小组互相交流,对“白色污染”的危害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老师再适时补充相关数据、图片资料,把塑料垃圾的危害引向深入,尤其是动物受到伤害的图片资料、“白色污染”视频的补充,更是将学生迫切想要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的情感激发出来。通过辨析英国媒体对塑料制品垃圾袋的评价,将学生对已学的塑料的优点和危害融入其中,自然巩固学生学习的成果。同时这种方式,也增强了学生的思辨能力,让他们学会用辩证的`方式来看待现象。也让学生明白造成“白色污染”的重要原因就是我们人类的不合理使用。

  4.学生的道德行为只有回到真实的生活中才能得到强化和巩固,让学生对于减塑这块,自己该怎么做的问题自由交流,为下面设计我家的减塑方案作铺垫;出示一些新型的塑料包装替代品,让学生明白现代社会正在不断地进步和更新,也为激发学生日后去创造更多新型的塑料制品而努力的情感;组织学生交流制定减塑措施是个前奏,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日常生活中,每天执行自己设计的减塑方案进行打卡加星的实践热情,并且让家人一起落实到行中去。

  5.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帮助学生懂得并牢记,从身边的小事开始,践行减塑。通过小结导语引发学生对下节课学习的向往。

  6.从身边的事物而起,回忆日常生活中的做法,了解农药残留给生活带来的不便。从而对农药污染有初步认识。

  7.了解农药污染产生的原因,认识农药污染的危害,从而提出可行的减少农药污染的建议。

  8.交流身边的环境污染现象、成因、危害等方面调查结果,交流减少污染的建议。从法律(条例)层面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9.总结课堂,提升对保护环境意义的理解,深化对美好环境的向往与崇敬。

  环保意识为环保行为提供了动力,但环保意识转化为环保行为需要实践。所以,需要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切入,在实践活动中,主动去发现生活中存在的环境问题,探究污染产生的原因,以及问题解决的路径,逐步提升环保行动能力和环保的责任感。

道德与法治教学反思8

  我针对低年级孩子的可爱与懵懂,只会调皮,对于班级里的是都很有兴趣,尤其是值日生,都很喜欢当,可是生活经验有不足,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以及认真倾听并理解任务性的语言,能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

  我针对孩子们的兴趣,抓住孩子们发生的问题,精心设计了这一教学活动。在活动中,带领学生通过对视频和情境表演的.解读中了解了值日生应该做哪些事情,激发了做好值日生的意识和愿望。并发放值日生标记,让学生议一议、说一说,学一学,在我的梳理下进一步建构自己对值日生的认识,在学做值日生的过程中巩固了自己的行为,使自己的言行相一致。在认知的基础上发展经验,遵循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同时我在活动中自始至终创设了一个轻松的教学氛围,注重亲身体验,注重学生自主间的交流,让孩子在活动中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分享同伴的经验,在集体中学习与发展。互动热烈,充分感受了值日生是为大家服务的,萌发了当值日生的自豪感。

  不足:个别孩子上课不够专注。课前对学情不够充分。

道德与法治教学反思9

  本课是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第三课《公民权利》第二框题《公民基本权利》的内容,我上完这节课后仔细反思,总结如下:

  一、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1、本节课主要应用视频导入教学法,在创设情境、步入情境、回归情境等活动中感知、分析、讨论、互动、交流,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引导生成新知。

  2、这节课我在创设情境方面,我没有采用普通的阅读材料或者事例阐述等模式,而是改用了“漫画式”、“对话式”,这样相比较材料文字会更加有视觉上的冲击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课堂上不拘束的'让学生大胆地说,以实际的课堂效果让学生感受现代新型的师生关系,从而有利于今后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4、课堂以学生讨论为主,孩子们激情洋溢,积极性高,整个教学高潮迭起,学生参与度高。

  5、作业的布置采用分层布置作业,有利于因材施教。

  二、改进和不足:

  1、我对教材的整个把控上可能不够灵活,没有太大的突破。

  2、可能是因为有老师和校领导在底下听课,学生放的不是很开,我需要再努力调节学生的情绪。

  3、在课堂流程中时间的把握还是不够合理,时紧时慢,课堂对学生发言的广度还是不够。

道德与法治教学反思10

  本课选自部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本课由两个板块组成。第一个板块是认识我们的“朋友”,第二个板块是善待我们的“朋友”。我授课的是第一课时认识我们的“朋友”。我采用创设情境,歌曲导入,让学生由身边的朋友到认识特殊的朋友——公共设施。整个教学过程由小叮当串联起主线,层层深入,既有音频也有视频,教学资源丰富。教学过程中关注对学生的点评,让学生通过同桌合作演一演,小组讨论交流设计作品,使学生不断感受到公共设施的重要性,并初步形成社会服务意识。不足之处是学生找“朋友”的'环节可以让学生找一找其他的地方,更自由的说一说。

道德与法治教学反思11

  执教的课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中的主题二。《吃饭有讲究》,“吃”的内涵十分丰富,一提到“吃”很多孩子就提起了兴趣,但对怎样吃是合理的孩子们就不知道了。通过课前观察、访谈,了解到学生在家、在校用餐的一些情况,针对学生在现实生活史暴露出来的不进卫生、不注熏礼仪、营差不均。偏食挑食、浪费粮食等问题,本节课我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从兴趣入手,针对“如何吃得好”这一主题,让学生在原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得到提升和发展。经过几轮的精心备课、上课,下面我将围绕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反思自己的教学,对实施过程进行自我分析和思考:

  1、通过课前交流我发现了许多问题,在学生身上的关于饮食习惯的许多问题。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加快,大人们一早就得忙着去干活、上班,许多家长常常顾不上孩子的饮食习惯的培养和礼仪的教育,这种做法是很不好的社会现象。针对以上现象,这节课我通过让学生积极参与我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初步了解就餐礼仪和饮食健康常识,并逐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饭前的洗手六步骤的教学。我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学生的积极参与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获得知识。三餐定时,不挑食,不偏食。通过活动演练,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在活动中针对一些学生挑食的情况做进一步的指导,使他们认识到不挑食的好处。最后谈收获,很多同学都对就餐习惯的养成有了更新的认识,从而更好的达成教学目标。

  2、道德源于生活,远离生活的道德教育是悬空的,缺少根基的。

  只有将品德教育回归孩子的生活世界,才能使两者建立起真实而有意义的'联系。全课在我创设的宽松、愉悦的生活情境中进行:学生自选食物、自我评议、小组交流等等,学生参与度很高,兴趣浓厚,学生在一个接一个的活动中体验、感悟,他们的聪明才智、学习潜力无不凸显出来。

  3、教学中,我更加关注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为了将本课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我布置了一个轻松的作业:星期天,跟着家人去菜市场走一走,了解蔬菜对人体的好处,然后请大家根据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为自己的家人设计一份美味又营养的午餐食谱。作业的设计引领学生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用学到的知识和本领给家人制定菜谱,使学生的生存能力在“做”中得到培养,给学生的自我发展留下了足够大的空间。

  4、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感觉还有一些需要改进之处。

  例如:平日有的孩子挑食、偏食,营养不全面,造成营养不良,长得瘦瘦小小的,还有一些孩子对于有些营养就过剩,比较胖的孩子在班级中还是有一定比例的。合理饮食既要注意膳食平衡,还要注意合理搭配,既要符合营养要求,又要新鲜可口,增进食欲。因此我感觉教学活动中对于学生的评价除了学生自己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外,如果加上家长对学生的评价所取得的效果就会更好些。因为在这一活动中要让学生养成好好吃的习惯就需要家长在家的帮忙,否则学生就会认为回到家就不知道自己的情况了,于是就在校、在家各一套,那么这样的教学就没有多大意义了,所以我想可以加上课后调查表,这样就可以更好地约束管理孩子的饮食了。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思考,在今后的教学中,力求我的道德与法治课能让孩子有快乐的生活体验,在体验的过程中渗透好我们的品德教育,让孩子能够更好的生活。

道德与法治教学反思12

  在经过两个月的教学,在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中我的反思如下:

  一、指导预习,为课堂教学打下基础

  预习是让学生了解课堂内容非常重要的一步,尤其是对于七年级的学生,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大致了解,知道重点是什么,疑难有哪些,问题在哪里。带着问题进入学习,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有效地进入课堂。

  首先,教师必须在讲授新课前,预留五分钟的时间,指导学生统一进行预习。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明确课堂的主要内容,直接指出这节课的页码和段落。

  最后,预习将就的是指导方法,先给学生指出这节课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书中要求的问题浏览通读全文,梳理点出问题的答案,勾画重点,并将问题与答案做读书笔记。

  二、紧扣课标,展示课堂教学

  (一)生动的引出教学主题。

  第一、用故事导入,引起学生兴趣;

  第二、用周围的新鲜事导入,贴近生活;

  第三、用时事导入,让学生多了解时事,并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第四、用问题导入,让学生产生疑问,自主解决问题;

  第五、用名言警句导入,启发学生思考,合作探究。

  因此作为教师必须多读课外书,多看新闻,不断的扩大自己的视野,这样才能使课堂变得生动。

  (二)多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播放声像资料鲜活、生动、真实、直观,其作用是其他教学手段望尘莫及的。七年级的学生的所见的东西很少,有些东西说了以后他们根本不知道是什么,只有亲眼所见,这样就有必要让我们借助一些现代教学手段来上好一节道德与法治课。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选择切合教材内容的音像、图片、文字材料,让学生仿佛亲临现场,缩短距离感,激发了解事件原委的愿望,及情感上的共鸣。如果在教学中再创设形象生动的画面,悦耳动听的背景音乐,妙趣的益智游戏等,把学生带进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使其会学、愿学和乐学。这样,自然而然就会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从而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的效率。

  (三)师生互动,引导学生质疑问难。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句话说明了质疑问难的重要性。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大胆思考,质疑问难,促进学生思维的不断深入发展,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问题的提出、分析、解决,是教与学的全过程。我们必须要:

  第一、深刻把握教材,依据文本设计问题;

  第二、密切联系实际,认真分析解决。教师必须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学会提问、学会分析、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教师要注意从小处着手,从大处着眼,把学生学习、生活的“小环境”与社会的“大环境”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客观看待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分析原因,探求解决途径和办法,拥有正确的情感态度、人生观、价值观。

  (四)指导学生学会总结归纳以及背诵。

  在教学过程中,每学完一节课内容后,都给学生留五分钟,让他们对本节的知识要点进行归纳总结。在下节课的时候再给予复习巩固。

  学生最怕的就是背诵,枯燥无味,背了就忘。教师也可以让背诵形式变的多样。可以采用填空法,把学生需要记忆的内容“挖空”,让学生当堂训练和竞赛。也可采用列知识树的方法,让学生创新思维,整合知识,理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总之,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效率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一名道德与法制课的教师只有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结合学生实际,从教育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上,符合学生的实际,使道德与法治课成为受学生欢迎的课,才能提高教学效益。五月份《道德与法治》教学反思

  付书艾

  通过这三个月的上课、做练习题,发现大部分的学生的理解、总结归纳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也存在很多问题。

  (一)在某些课的教学设计中,我设计了一些如“情景剧”“辩论课”“讨论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既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又锻炼了他们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在课堂上真正实施时,发现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但是效果不太理想,究其原因,学生只把它当做娱乐了,没有严肃对待这些小活动,这与课前没有准备工作有很大关系,临场发挥对他们而言还有点困难。今后再设计这些活动,课前一定组织好人,准备一下。让学生们在开怀大笑之后,有所思考,有所感悟,从而指导他们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心理品格等方面的问题。

  (二)讲习题,我原来采用的方式就是抽一列学生来回答,有错误的同学用手指出示他们错误的答案(选择题),然后我再给他们讲解。原来讲习题方式学生还是处于被动地位,不是现在所提倡的以学生为主体,这样学生的能力依然得不到提高,所以对于一些适宜学生解说的题目,让学生自己去琢磨着讲出来,这样既能使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又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同时,也能使学生体验和同学一起分享的快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当即我就说,好吧,你们说!虽然刚开始他们说得磕磕巴巴,甚至说不出来,但几次讲解之后,他们也能清楚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了。

  我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尝试和改进:

  一、利用情境创设法教学尝试中,注意引用有针对性和新颖性的案例和故事,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小组的合作探究做好准备。

  二、在合作探究式教学活动的尝试中,利用“感性认识能力”到“深层领悟能力”的过程与发展,以座位相邻的几位同学为合作学习小组,让他们成为协同共事协同研究的团体,体现了课改的精神。

  三、将探究的问题,策略条件开放,使学生开阔了探究,设计的空间,并采用多种教学活动形式,如资料分析、演讲、讨论、谈生命价值的体现感受,写箴言、诗歌欣赏等,调动了学生全感官的参与,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活动中,学生获得了亲身体验和感悟,真正达到了好的教学效果。

道德与法治教学反思13

  20xx年3月14日下午我执教了道德与法治《分享真快乐》一课,该课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15课内容,下面是我的一些感受。

  在新课导入时,我利用学生体验过的过生日分享生日蛋糕这个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分享的概念,为本课的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新授环节,我先让学生花了几分钟时间阅读课本上的绘本故事,然后让学生说说小女孩收到妈妈送的书之后,是怎么做的?教师点评分析,通过这部分的教学,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分享,什么是分享行为,并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自己平时有哪些分享的行为,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一步理解分享的概念。

  生活中值得分享的事情很多,我们生活在一个班集体中,要学会分享,学会了分享,我们才会得到更多的'快乐。接着我在黑板上画了几个三角形,让学生动

  手给三角形加上一笔,使它变成生活中的一个物品。学生自主画一画。画完让学生到黑板前板演自己的作品,自主发言,说说自己的思路,并追问学生:当你说完了以后,你感觉怎样?让学生知道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让大家听,这也是一种分享。这种分享可以帮助我们打开思路,活跃思维,得到自己没想到的好方法,还可以学到很多自己不知道的知识!接着又让学生举例在我们的班级生活中,还有哪些值得分享的事情,说给大家听听,学生自由发言。

  最后,我通过出的两道口答题考考学生,让学生对本课知识得到了一个总结性的认知。并提倡小朋友把快乐带给身边的每一个人,分享一份快乐,变成大家的快乐。

  但是,我觉得这节课上的不足之处也好多,首先,准备不充分,导致上课上的环节不紧凑,干巴;其次,对教材认知也不够,基本上照本宣科,没什么新意,所以,在内容上显得很单薄,导致时间有多,而且不懂得临时生成,显得尴尬;再者就是对学生的评价语言单一。总之,这节课上的是很不成功的,进而发现自己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上课学生的课堂管理,还很需要跟经验丰富的老师们取经;还有自身对教材的研读也还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学习,以及对学生的评价语言等都需要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不断学习。

道德与法治教学反思14

  作为初入《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的小菜鸟,以前在听课时只感叹:哇,这门课怎么这么有趣,太有意思啦!然而真正要到自己上时,才发现这里面的学问真大,自己要学的真的有太多太多,那我就说说在整个磨课过程中的一些所得吧。

  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已有经验

  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在刚开始的试教中,我只是拿着我自己设计好的教案去给孩子们上课,结果整堂课下来自我感觉极差。后来才知道教师的教没依据学生的学情和生活实际,于是就发下了“我的周末”调查表,了解上课班级孩子们在周末所做的事情。这样就以孩子们的生活经历来激活教材,而不仅仅是用教材。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时时处处不离孩子们的实际生活,在第一环节“周末生活大盘点”,首先由文中欣欣的周末引出孩子们自己的周末生活,在自由说中感受周末生活各不同,接着通过小组交流说、全班分享说和欣赏大家的周末图片中中意识到周末生活也是丰富多彩收获多的,从而萌生要过好周末的愿望。在第二环节“观点对对碰”围绕“周末是早起还是晚起”“作业先做还是后做”“电视可不可以看”让孩子们能够结合自己生活的实际情况,明白合理安排最重要。这些以孩子们课堂上的汇报、交流来演绎教材,既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又提供了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学习情境,促进了教学目标的达成。

  要凸显课程的体验型,体验活动丰富

  《道德与法治》课程属于经验课程、活动课程,立足于儿童在活动中获得经验和形成体验。因而课堂上采用了分享自己的周末、欣赏照片、上台展示自己周末的收获、看绘本视频等活动,给孩子们带来丰富的感受,引发他们内心而非表面的情感。在提高认知的基础上,到生活中拓展延伸,做到知行合一。比如第三个环节“解决小宝的烦恼”将文中的绘本内容进行了创编,拍成孩子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困惑的小视频。利用很直观形象的视频,吸引孩子们感受周末安排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孩子们在帮忙解决中其实也是在反思和规范自己的周末生活,从而意识到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在自然而然的过程中达成教学目标。

  要追求提问的'艺术

  二年级的孩子他们心里也有一把秤,他们已经很能分辨什么是好的,是该说的。因此老师的提问也要讲究一定的技巧。尤其这节课涉及到“晚起,作业放在后面写,周末看电视”等对孩子来说在他们的原先观念里是错误的,这样是要被老师批评的,但在孩子的实际周末中是有的,那怎么能让孩子最真实的周末在课堂上呈现出来呢,这就需要一定的提问技巧。比如在课堂上了解孩子们晚起的情况时,老师只能问:“老师也想了解一下,有哪些小朋友比平常稍微晚睡了一会儿?”而不能说:“睡懒觉的举举手。”老师要会打破孩子们的心理防线,呈现最真实的自己。

  这次的公开课让我对道法课的模式认识深了很多,也对我平常的教学也很有促进作用。整个过程真的是特别感谢我们品德组的翁燕丽老师、王丹丹老师和谭益娇老师,谢谢你们帮我听了一次又一次,而且非常细心耐心一字一句地帮忙改教案,我就像个在水中央扑腾的小婴儿,是你们一把手一把手把我安全送上了岸。也谢谢二年级组的老师们,尤其班主任们,每试教一次就需要帮我搜集布置好多内容。有你们,真好!

道德与法治教学反思15

  本单元作为七年级下册的起始单元,承接七年级上册的教材立意,统领下册各个单元。单元主题聚焦“青春”,基于却不局限于“青春期”,不仅关注初中学生青春期的身心变化,更注重从“身体—心理—精神”的整体状态来认识和看待初中学生的生命成长,承接七年级上册生命教育的理念与思想,奠定七年级下册青春生命教育的底色。基于此,本册教材将“青春”视为生命成长的一段重要时光,在立意上与七年级上册第一课“中学时代”相呼应,着眼“青春”,不仅关注初中三年的学习与生活,更希望通过引导学生珍惜青春、把握青春,为他们的整个人生奠定基础。

  七年级的学生已进入青春期,身体发育与心理发展产生诸多变化。如何认识这些变化?一方面,这些变化对学生在这一阶段认识自我、学习处理与他人、集体等多种关系带来了挑战,甚至可能导致青春期的诸多问题;但同时,这些变化也意味着生命活力的不断增强,意味着生命发展的更多可能。另一方面,青春期带来的发展变化不仅仅涉及学生的生理层面、心理层面,还包括精神层面。伴随学生生活的不断扩展,他们对于人与事的思考认识更为深刻,对自身的.精神生活有更多的需求与渴望。因此,反思过去教学更多地关注学生进入青春期的问题表现,侧重对青春期问题的疏导,本册教材编写将本单元的基调确定为“肯定青春、欣赏青春”,希望积极引导学生认识到,青春时期的生命成长,不仅仅是身体发育、心理发展,而且包括精神成长、思维拓展。

  那么,如何因势利导地引导学生青春生命的成长?本单元淡化过去强调青春期的闭锁、逆反等负面心理反应的内容,着力弘扬青春中积极的、美好的要素,比如青春的活力、创造潜能等,更关注学生步入青春期的正面经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自由、爱国等)融入其中,并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慎独、家国情怀等,将青春活力化为生活中的正能量,引领学生在青春时期的精神追求。具体而言,在教学内容设计上,引领学生觉察青春期的身心变化,积极悦纳生理变化,直面矛盾心理,发展独立思维,培养批判精神,开发创造潜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两性之间的性别差异,学会优势互补,同时引导学生把握好与异性交往的原则与尺度;激励学生自信、自强,敢于面对青春成长的渴望与遐想,在自我探索、自我证明的道路上,既坚守道德底线,又拥有向往“至善”的精神追求。

【道德与法治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道德与法治教学反思09-02

道德与法治教学反思06-11

【推荐】道德与法治教学反思07-15

道德与法治教学反思(20篇)08-04

道德与法治教学反思15篇03-01

《可爱的动物》道德与法治教学反思06-24

道德与法治教学反思(集锦15篇)03-16

道德与法治教学总结04-09

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计划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