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时间:2024-07-26 09:18:34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1

  11~20各数的认识是一年级教材第七单元的内容,具体内容包括:数11至20各数、读数和写数、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我上的内容是数11至20各数认识第一课时。上好这节课有三大难点需要突破:

  1、学生现有的学习基础如何关注。现在的孩子其实大都会数、会写1120各数,也了解这些数有关的知识,我们怎样在课堂上去关注孩子的现有学习基础,是教学需要突破的。

  2 、十进制概念的建立。

  3、学生数感的培养。

  成功之处:

  1、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处理教学好教学内容。

  根据学生的现状和发展水平,对11-20各数的数数,我没有花时间教学生,而是让学生直接参与数物体个数,如数小组的人数、数小棒等等。又如通过看直尺读数及对数字娃娃排数、读数、比较数的大小等一系列教学的活动,都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放手让学生在活动中自己领悟知识。

  2、十进制概念的建立。

  认识11~20各数,是学生数的认识的一次飞跃,让学生建立十进制的概念,理解计数单位十是培养数感的基础。围绕怎样摆放让别人也很快地看出是12 根这个问题,学生自主地动手操作摆小棒,汇报交流,呈现出多种摆的方法,学生各抒己见,无法体会到10根扎成一捆的优越性。但10根扎成一捆是理解10个一是1个十的支柱,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此时,我巧妙地设计了三幅画面,1根1根地摆,2根2根地摆,10根10根地摆,三幅画图均以出现为2秒钟的时间,马上消失的.方法,当学生对1根1根地摆、2根2根地摆无法说出根数,感到无奈时,而10根扎成一捆的摆法却给学生带来惊喜、兴奋、成功。通过比较体验,让学生真真实实地感受到把10根扎成一捆是最容易看出是多少根,并体会到10根扎成一捆这种方法的优越性。这种无声胜有声的教学设计,突破了10个一就是1个十的难点,从而理解了数的意义,建立正确的数概念,为培养数感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3、以学定教,培养学生的数感。

  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素养,我们没有必要让人人成为数学家,但应当使每个学生都在一定程度上数学地思考。培养学生的数感,不是教师讲解获得的而是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数学活动得到感受和体验。对此我安排了相应的活动,让他们用语言表达和交流数的信息,如通过考眼力游戏,让学生通过想和猜的活动,发展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感。当然发展学生的数感离不开学生的生活实际。只有把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才能使学生在具体生活中感受知识,巩固数感。对此引入时让学生数小组的人数,让学生感知数学就在身边,又如让学生用11-20的各数来说一句话,学生马上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学生这分分秒秒地思考,反映出他们对数的兴趣,促使学生有意识的将知识与生活问题联系起来,主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发展学生的数感。当然培养数感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只能说在这节课设计的各个环节努力地体现这一目标。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2

  这节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学生第一次接触分与合,我想把知识讲得很细,便花了两节课的时间。

  课前我作了很充分的准备工作,自己准备了小棒、例题上的桃子和盘子、各色小圆片等,也让学生每人准备了小圆片。

  1、教学4的分与合时,让学生探索不同分法,让他们充分地展示后,初步认识4可以分成几和几,接着让学生根据分的结果说说几和几合成4。

  2、教学5的分与合时,让学生通过圆片探索不同分法,重点引导孩子从实际操作时的一种分法推想出另一种分法。

  3、整节课重视让学生多说。通过“大挑战”、“找朋友”等活动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记忆这些数的分与合。

  学生对分与合已有一些认识(幼儿园学过),学起来相对比较轻松,于是我便对孩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让他们按顺序记住这些分与合的式子。两节课结束,大部分学生能按顺序(三种)背4和5的分与合的式子,有的还特别快。个别学生学起来觉得吃力,需个别指导。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3

  这节课的教学,我力求把数学教学与创新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七巧板拼图的欣赏、七巧板故事及七巧板的拼贴等有趣活动体现创新的享受,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提高,产生“数学很有趣,我喜欢数学”的情感。现代教学家认为:“学生的智慧在指间上。”所以我充分放手让学生去创新,去操作从而使学生感悟平面图形的特点,体会图形的变化,发展空间观念。去展开竞赛,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拼出不同的图案。

  反思课堂教学过程,我认识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学生创造性拼图,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喜爱,利用自己的求异思维,拼出图形。这一过程更多地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是学习活动的发展与升华。我让学生离开座位参观,给学生的互相学习提供了机会,再通过对作品的展示和评价,让学生学会欣赏,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学生的创造性在这里也得到了充分的体验。在创作活动中许多学生热情很高,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除了书上的图形之外,他们还拼出了小动物、火箭、飞船、茶壶、机器人、房子、蜡烛等等,有一个孩子还用七巧板拼出了一个非常漂亮的图形《托起明天的太阳》,还有的拼成了《悯农》《百花齐放》。让学生参观、点评作品,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促进了语言与思维的融合,同时也体现了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通过本节教学,使他们的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展示,本节课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而且学生还能在活跃的氛围中指出课堂中应用的数学知识,我发现也真正体会到,许多曾经对数学不感兴趣的学生,都对数学有了浓厚的.兴趣,也使我真正体会到只要你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活动的空间,学生便会还给你一个意外的惊喜。所以我觉得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摆在我们每一位老师面前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学生用七巧板自由创作图形中,充分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鼓劲学生拼出自己喜欢的图案,鼓劲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并在后续的创作中可以添加其它素材,使它成为一幅意义完整的画,在这样的课程中,激发了学生无穷的创造力。

  反思《有趣的七巧板》这节课后,使我深深地感到:我们的学生很神奇,七块小小的图形,学生竞能拼摆出各种各样的漂亮而有趣的图形或图案,这充分说明了我们的学生都是聪明的、可爱的,他们都是蕴藏着无限潜能、具有极大的可塑性的下一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学生的智慧潜能迸发出来,使学生真正的成为“发现者,探索者,创新者。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4

  在这节课中,以编故事贯穿全课,从动画入手到看图说图意,学生踊跃发言,不停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大胆地说出了很多生活中的减法故事,说出“卖出了,吃掉了,消失”等词来表示减法的意义,但上课时也出现了学生收不住说的欲望,这是一件好事,但如果继续让学生说下去,会影响后面的精彩内容,不让说又扫了同学的兴致,此处比较难心!

  注意对学生的评价,要倾听学生的想法,只要理由充分就要给以肯定。不要挫伤学生的自尊心。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知道对孩子应该用建议的评价,而不是简单的对错好坏来评价。例如一个孩子上来摘果子,把得数是3的果子摘成3+1=4,我给予了否定的回答。这个孩子很委屈地说:这里也有3呀。原来在这个孩子的眼里,我出示的数字3和算式里的3是有关联的。多么充分的理由,多么有创新!所以在评价学生时一定要把学生的想法作为参照物,不要抹杀学生思想的真实性。其实我不妨肯定她的想法,再暗示她,如果老师让你找出得数是3的算示你能找到吗?我想这个孩子会很兴奋的再次寻找,并且会擦出机智的火花,这是多么好的评价,可惜我错过了及时评价的机会,所以我以后会注意对学生的评价。

  怎样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我们经常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我们也很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还存在过去的影子。经常说:“说给老师听听”“拿给老师看看”,无意中再次把老师的地位摆在学生之上,所以在意识上还要加强。

  以上几点,是我在教后才体会到的。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克服不足,加强学习,为培养出更多的世界眼光的现代人而努力!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5

  本节课的时间控制较为准确,能在40分钟内完成教学任务。以小象生日贯穿整节课,统计小象的客人、礼物鲜花和我们最喜欢的水果,衔接连贯,乐趣无穷。整节课的活动设计和问题设计符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即以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以兴趣揭示教学内容;以巧妙设疑建立统计的初步表象;以自主活动经历统计过程。从教学设计当中可以看出每一个环节所要达到的目标特别清晰,从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成中给人一种水到渠成,自然流放的感觉。

  本节课从小象生日客人太多太杂,怎么可以一眼看清开始了对统计的探索,让学生自己发表意见,自己上台动手,学了基本统计方式为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再利用小猴对鲜花的颜色、数量有疑问让学生开始初步动手制作统计表。接着以小象帮同学们买水果,要怎么买?这个问题情境,这个情境的创设紧密的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认知情感,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再引导学生开展最喜欢的水果现场调查互动活动,使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乐于交往、积极互动。活动中:先让学生说出自己最爱吃什么水果,再让他们亲自参与了统计的全过程,并对收集的信息进行了简单分析。这样的师生互动活动使课堂气氛极为融洽,因而较成功的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了如何进行统计的表象,使学生经历了对数据的收集及简单分析的全过程,培养了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及初步的统计意识。

  这节课我比较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自主构建。我们说,只有学生亲自体验到的印象才是最深刻的。在这节课上教师设计的客人统计、鲜花统计、组内调查都是学生的自主探究的过程,虽然有些同学并不是一步就能达到预想的结果,但是兴趣使然,会让他们对接下去的.学习充满激情,3个练习可以让他们基本学会基本的统计方法。同学们总是认真的去完成这项工作,这样的自主、这样的探究,学生的收获我们可想而知。

  本节课的教学仍存在一点的缺点。比如给客人们排一排时,有2个同学把队伍排成了横的,接着又有2个同学把队伍从上往下排,最后又有2个同学从下往上排。对于这3种情况其实都是正确的,但是我急着找到我们的统计图的设计,忘记了对前面2种方法的肯定,而是急着让不同意见的小朋友上台重新给客人们排队。还有在制作花朵统计图后,只有小部分同学上台介绍自己的统计图,而绝大部分同学都是没有上台的,对于没上台的小朋友,我应该引导同桌之间进行交流从统计图中得到的信息,这样才能保证每个同学都能从统计表中得到基本的数学信息。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6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在教学中要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学以致用。例如:在教学完人民币的.认识这一课后,让学生用自己带来的各种用品创办小小商店,让学生相互合作共同完成购物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7

  10以内的分与合是为以后计算加减法打基础的。只有熟练掌握了,才不致于后面学习10以内加减法时掰手指头的情况,现谈谈自己的教后反思:

  1、低年级孩子对于一些抽象问题的理解如果缺乏实物的演示,是很难理解的,所以动手操作演示在课堂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这对孩子加深记忆是很有帮助的。所以在教这部分内容时,我充分利用学具,通过学生实际动手演一演、分一分、画一画、涂一涂和教师的实物演示,让学生先从感性的认识上去理解,进而更加牢固地掌握新知。有的教师担心一年级让孩子在课堂中摆弄学具会分散注意力,影响课堂纪律,干脆教师演示算了,我认为这样做的'教学效果没有让孩子自己动手效果明显,只有让他们经历了其中的过程,印象才会更加深刻。另外,在分一分这个环节,可先用学具分一分,等熟练了一些后,可让孩子利用十个手指来分一分,最后脱离这些辅助物,从而逐步达到熟练的程度。

  2、让学生充分地说,几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合成几,最好是按分法有次序的说,一方面可帮助记忆分与合,还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其实语文学科和数学学科语言表达训练的侧重点不同,语文表达力好的同学不一定数学表达力就好,因为两者的表达是两种不同思维方式的结果。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也是对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到以后学习应用题时,就会发现数学语言的表达对解决问题是多么重要。

  存在不足:有些孩子说的时候不能按次序地说。或将同一种分法当成了两种分法。

  改进措施:分一分时强调要按次序来分,弄清每个数的几种分法。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8

  《乘火车》这节课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的一种数学教学活动。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新知的欲望,在探究过程中学会数学。

  本节课的设计主要分成“检查,复习铺垫——创设情境,引入新知——主动探究,学习新知——拓宽延伸,发展新知”四个层次。在检查复习层次既了解学生对前一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又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创设情境,引入新知层次中根据小学生好动,喜欢做游戏的特点,以学生熟悉的“乘火车”游戏为引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拉近了学生与数学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现代数学教育非常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及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要面向全体,给学生探索发现的机会,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主动参与学习,体验成功。在主动探究,学习新知层次的`教学中我通过小组练、独立练、分层练、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动脑、动口,引导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我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自己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标准》中强调:数学教学中要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特点,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在拓宽延伸,发展新知环节中我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逐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9

  《分一分》这节课,就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分苹果游戏,引出分数,在活动交流中初步了解分数的意义,逐步懂得分数的读法、写法以及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在本节课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

  1、在活动中渗透新知识。

  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我以数学游戏活动拍手表示结果引入二分之一,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为学生在分数是建立在平均分基础上这一方面作了铺垫。在认识分数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折一折(折不同形状的纸),涂一涂(涂自己想表示的分数),说一说,进一步感受分数的意义,掌握了分数的读写。在组花瓣的游戏中,学生充分的活动进一步感悟分数,理解分数,应用分数。在活动之中,让学生体验到知识的建构。教学内容的呈现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型展开。

  2、面向全体学生,让孩子成为学生活动的主人。

  这节课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活动,学生在全员参与中通过观察、思考、领悟、理解逐步来认识分数。本节课的引入,数学游戏是全体学生参与,在认识1/2这一环节中,每一位学生都动手折一折,涂一涂,感悟1/2,在认识分数这一环节中,全体学生又一次通过折一折 涂一涂创造出新的分数,了解2/4,3/4,4/4的意义。在活动中进一步感悟分数。从始至终,全班每一个孩子充分参与动手实践,最大限度的满足每一个学生的数学需要,最大限度的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智慧潜能,实现了让学生成为主人这样的教学意图。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真正成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在学生遇到困惑的时候及时引导和点拨。

  3、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数学教学是学生思维被激活的一个活动,让学生自己独立去发现,科学上已经被发现的东西,是由学生的生活世界走向数学王国的`活动过程。在教学中也不止一次的闪现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例如,导课时的数学游戏让学生用掌声表示半个,一些同学用手势表示切的动作,有些同学表示掰的动作,这是学生创新的第一次显现;在探究半个的表示方法中,学生用1/2来表示。这进一步实现了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设计意图,在之后的折一折1/2,折一折表示自己喜欢的分数中,学生各式各样的折法和涂色方法都是学生创新思维的体现。

  4、强化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本节课我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孩子们都爱做游戏,因此我用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游戏引入,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动机,吸引他们开展学习活动。

  不足之处:

  学生用描述性语言叙述分数的意义时,语言还要再规范一些,在明白理论的同时加强实践能力。新授时间再紧凑一些。如果在探究用什么方式表示一半时,学生说出用1/2表示一半就不要引导其他表示方法了。给练习的说理再留有一定的空间,会把教学内容达到更好的效果。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10

  《5以内的减法》这一课是主要的基本减法运算,要求学生在理解掌握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一,结合课件,理解减法含义。

  而作为第一课时的教学,我还是先让学生从基本出发,从认识减法的意义出发,让孩子自己通过理解来说出为什么用减法来计算?什么时候要用减法来计算?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课件演示“原来有5个小朋友,后来走了两个”和“秋千上有3个小朋友,走了一个”等等这样的情境,让孩子们看图来说一说他们看到的,进一步让他们去理解,“飞走了、掉下来了、开走了”等等要用减法来计算,渗透减法的意义。当孩子们把减法的意义理解了,计算起来就会明白多了。

  二,结合说图意的过程,列减法算式。

  减法列示相对于加法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列式前,我都让学生结合图意,用三句话说说图的意思,并根据图意列出算式。“原来有( ),走了( ),还剩( )”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从哪部分减?减去那部分?总结要从原来的一共当中去掉飞走的,跑掉的部分,不能用剩下的去减。虽然有一定的.好转,但仍有错误,需要多加锻炼,养成说图意列算式的好习惯。

  三,运用多样方法,练习口算,提高能力。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发现口算方法不是难点,而口算的正确率和速度是重点。因此,要把重点放在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上。通过创设情境、进行各种竞赛等手段来进行,在教学中,利用口算卡片,采用抢答、开火车、小组比赛、男女擂台赛等游戏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其中,让学生在比赛中提高了口算速度。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11

  《整理房间》是小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分类的第一课时。在“整理房间”的情境活动中,主要通过学生对房间里物品的整理过程,体会分类需要标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虽然年龄小,但他们已有着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生活体验,我就将他们的生活经验和生活体验与数学实践进行了很好的整合。本节课我以“以图图的.妈妈出差”为教学线索,来组织展开教学活动。教后,我对整节课的教学情况进行深刻的反思。

  成功之处:

  1、营造和谐、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

  上课一开始,我先问学生:“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位老朋友,快来看看是谁啊!”引出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人物——图图,然后设计情境,置于图图妈妈出差这样一个情境中,营造了一种和谐、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观察、讨论、交流中,不但习得知识技能,更获得了良好的情感体验,使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效地融为一体。

  2、教学注重知识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

  教学通过帮图图整理房间,分水果和蔬菜、分铅笔、教室的人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感到实际生活中,往往需要把一些物体按某种标准分类。在让学生学会分类方法的同时,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注意把课内的知识向课外延伸。

  在总结的时候,我让学生把目光转向生活,鼓励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安排一个实践活动,利用课余时间整理自己的房间,做一个生活的小主人。

  不足之处:

  1、合作学习没有落实到位。

  帮图图整理房间这个环节,我本来是安排一个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想怎样帮图图整理房间。但是我说完没多久,很多学生就举手说,他已经想好了。我迫于无奈,也急于求成,马上请同学起来说。没有花一定的时间让同学讨论。

  2、评价单一。

  没有让学生互相评价,只是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这样就造成评价比较枯燥、乏味。

  3、学生良好习惯还未养成。

  在课堂上,我发现学生的倾听力和注意力的持久性欠佳,还有待于以后的教学中慢慢培养。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12

  师生在课堂上不仅要有知识方面的信息传递,更应有情感方面的互动。一年级的新生由幼儿园进入小学,他们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环境、全新的学习模式。他们既好奇又困惑,既憧憬又害怕。根据一年级新生的心理特点,我耐心的指导他们,真诚的鼓励他们,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鼓励他们说出自己对事物的.认识,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13

  这节课主要利用了做游戏和讲故事的方式,让学生学习得数是6、7的加减法,学生在一种活泼、开放的氛围中轻松地学习,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达到了设计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在课一开始,创设情境引入游戏,学生都觉得非常有趣,气氛相当活跃,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就可以集中起来,进行下面的游戏。同时我还体会到不仅要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还要设法保持住他们的学习兴趣,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而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这样才能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本课时的题目就有两道题都是开放性的,答案不唯一,只要学生能够做出合理的说明,就应肯定并且鼓励学生作出不同的'答案。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放手给学生,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以学生为主体,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放飞思维的舞台。

  不足之处:

  内容比较多,有游戏、有故事、有习题,所以在处理各部分时间的问题上把握得不是很好,有的部分用的时间应该再长一些,而有的就应该短一些,所以在处理课堂用时方面还要多花心思。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14

  今天数学课,郭老师和几个实习生来听课。我的教学内容是15的认识及书写,课后郭老师和组里的其他几位老师给我指出了课堂教学中的几点不足,并向我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

  一、课堂行为规范方面

  1、 学具使用

  这节课用到了学具小棒,我在早上才把学具袋里的小棒发给每一个孩子,学具袋放在他们的小抽屉里。而郭老师们的建议则是:应该在前几天就把整袋学具发给孩子们。这样做,孩子们就不会在上课的时候总是玩学具,因为他们在前几天就可能玩腻了。是的,今天上课的时候,我看到有好几个孩子一直在玩手中的小棒,一直需要我的提醒。现在想想,这也不能怪我们的孩子,因为他们第一次接触学具,好奇的天性唤起了他们的玩心。因此,我把这阶段常会用到的小棒给孩子们自己保管,用橡皮筋绑好放在铅笔盒里。

  上课使用小棒的时候,有的孩子用好了就会乱放,或者手上拿着停不下来。这时候,就需要用统一的指令性语言把小棒放到桌子的左上角或推成一堆放在一旁等。这样做不仅不会造成学具的丢失,还能控制学生的注意力这也是几位老师传授给我的经验之一。

  2、纪律问题

  这节课总体说来纪律不错,郭老师说我们班学生挺安静的。但是,上课期间我也看到有几个爱说话的孩子总是时不时地跟周围的孩子交头接耳,这也是我比较头痛的一点。郭老师给我提了一些好建议:

  a. 利用小组争星,给纪律好的小组加星,不好的小组减星。

  b.表扬和赞美行为上做得好的孩子,比如xxx,你做得真棒,老师真喜欢你!值得注意的是,课堂内所有的`表扬和批评都要及时,只有及时的才是有效的(这个注意点是林老师告诉我的)。

  二、课堂教学方面

  1、加强对数的强化和深化

  这节课学习的是 15的认识及书写,那么对于数15需要进行强化和拓展。比如,在教学1的过程中,我用课件里的图片,让孩子们说出1个太阳。其实孩子们都知道1,因而对于1个太阳的认识肯定不在话下。所以,郭老师给我的建议是可以从1个太阳说到班级里的1个小朋友,再到1群小朋友最后到1根小棒。这样的知识拓展与延伸,不仅使得学生对1的认识从直观到抽象,还能让我的教学顺利而又自然地得到过渡。

  2、生动有趣的课堂语言

  在课堂语言方面,我需要更多生动的元素。是的,只有丰富生动的语言才能唤醒孩子们求知的心灵,才能使教学达到满意的效果。比如,今天学习15的认识时,我们可以说数字宝宝等,还有数字王国,动物乐园等等。这一方面,我想多去听听语文老师的课,应该会有很多的收获。当然,数学语言的精炼性也是必须要有的。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15

  不足之处:

  第一,没有充分的认识到,我想通过课件出示口算题来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没有注意口算的形式与方法,采用集体口答的方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没有被调动起来。

  第二,没有有效的利用旧知的迁移作用。十几减几教学的重点内容是理解十几减几的算理,能正确地进行十几减几的口算,但15减几的学习已有前面11减几、13减几知识的学习为基础,13减几的算理和计算方法同样适用于15减几。我在教学15减几例题时为了让学生体验算理和算法,在教学过程中,进 一步让学生巩固破十减,连减,想加做减的不同计算方法, 所以让学生探索计算方法和说计算方法的时间过长。这样做一方面引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给后面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时间就比较短。

  第三,没有注意算法多样化的与算法最优化并重,在教学中仅仅提倡算法多样化,让学生说出了众多的方法,但没有鼓励学生选择最简单,最方便的方法,选择自己合适的算法。

  第四,教学内容的设计缺乏一定的层次性,数学学习的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才能让学生从感知、理解、运用到熟练一步步的深入, 使学生善于学习,乐于学习。完成了新课的学习,接下来就是应是知识的应有用和检验阶段了,但可惜的是因面占用的时间太长,在这步骤的练习没有充分的展开,从而让整堂的.教学目标没有完全实现同时在上课时,可能由于自己对学生表扬、鼓励性的语言较少,缺乏儿童化语言,难免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成功之处:

  在学习的重点部分如果能让学生说的更多,做一个更鲜明的对比,相信每个孩子会掌握得更好,更快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在常规教学中,我更应该注重后进生的学习理解过程,多留意学生的解答过程,多用游戏等方式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多给孩子鼓励与肯定的目光,充分的激励孩子。让孩子学得轻松,学得快乐,是我的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的最大理想。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04-04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反思11-16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07-02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优)07-06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04-04

数学上册教学反思04-16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05-25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04-01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精选20篇)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