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生活教学反思

时间:2022-06-02 11:19:14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品德与生活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品德与生活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品德与生活教学反思

品德与生活教学反思1

  赏识,让孩子扬起自信的风帆

  ——人教版品德与生活《成长的脚印》例谈

  浙江省湖州市德清洛舍中心学校张芬

  一、案例——一堂《成长的脚印》课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是被人欣赏的渴望。”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著名赏识教育家周弘,凭着感天动地的父爱和独特的赏识教育方法,把双耳全聋的女儿周婷婷培养成全国十佳少年、中国第一聋人大学生、留美博士。赏识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是至关重要的,赏识可以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对孩子进行赏识教育,尊重孩子,相信孩子,鼓励孩子,可以帮助孩子扬长避短,树立自信心。在实际工作中,我深深体会到: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是促使学生自身充分发展的最好方法,是促使孩子性格开朗、树立自信、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其所能达到的教育效果往往出乎我们的意料。

  前段时间,我上了一堂《品德与生活》课——《成长的脚印》,其中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有谁愿意把自己近两年来的变化讲给大家听听?

  生:我跑步更快了。

  师:是比上学期跑得更快了吧?可真是个进步生呀!

  生:我变聪明了,老师提出的问题我都能答出来了。

  师:老师也注意到你这个变化了。

  生:我以前的字写得不好,现在写得好多了。

  师:能把你写的字展示给大家看吗?

  生:行!(孩子出示了以前和现在不同的作业本,现在的作业本上整洁、端正的字赢得了同学们的掌声)

  (孩子们在回答和展示中,在教师充满赏识的目光和言语中体验到了成长的快乐,个个脸上洋溢着幸福而又自信的微笑)

  (这时,一个女孩子站起来了)

  生:(满脸自信)老师,我会拉二胡,还得了奖呢!

  师:(竖起了大拇指)呀,你可真了不起。你能不能现场演奏一回给同学听听?

  生:好!(生拿起二胡拉起来,二胡声断断续续,有音阶变化但并不成调)

  (下面的孩子笑了起来,孩子们议论纷纷:“拉得一点也不好。”“你拉的什么曲子呀?太难听了。”听了这些话,那个女孩子停止了演奏,低下了头,不知如何是好)

  师:(看着那些哄笑的孩子,亲切地说)你们笑什么?

  生:(争先恐后)拉得不好,难听。

  师:哦,那你们中间有没有会拉的?

  师:不会拉也不要紧,上来试试吧!

  (在教师的“盛情”邀请下,几个孩子上齤台了。他们拿着二胡,要么不知如何下手,一脸茫然;要么拉不出声音,干着急;有的拉出怪声音,弄得全班孩子哈哈大笑)

  师: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我现在才知道拉二胡可真难呀!

  生:(看着最初演奏的同学)我先前以为拉二胡是件很容易的事,现在看来,你比我们棒!

  (听了他的话,那个小女孩的眼睛亮了)

  生:坚持下去,你的二胡一定会拉得很棒的。

  (听了他的鼓励,那个小女孩笑了)

  师:(面对最初演奏的小女孩)大家说得对,你今天拉得不错,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你一定会拉得更好的。(面对全班同学)让我们为她的进步鼓掌!

  (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那个小女孩在同学和教师的赞许声中,头抬得更高了)

  我在课堂上始终贯穿赏识教育,关注、赏识、肯定孩子的点滴进步,从跑步快了、字写得好了等细微处入手,挖掘孩子的`闪光点,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尤其是当孩子自信地拉二胡时遭遇尴尬,积极地创设了“试拉二胡”的情境,用我的赏识保护了孩子的自信心,提升了孩子的自信心,小女孩的表情由“低下了头”到“眼睛亮了”,到“笑了”,到最后的“头抬得更高了”。同时,也使许多孩子在实践中获得感悟,使他们欣赏自己的同时,也学会欣赏别人。课堂教学非常成功。

  二、反思——有感于赏识教育

  这堂品德与生活课,我最大的收获应该是,一堂成功的课背后蕴含着的教师赏识教育的思维,它引导着学生认识着自我,发现着自我,培养了乐观、自信、积极的人生态度,引领着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我觉得执教者可以在以下几方面对赏识教育进行有效的实践:

  1.源于对学生深深的师爱

  教育是一种高尚的职业,要求我们教师不仅要有知识,有文化,而且还要有无限的耐心和爱心,还要有发展的眼光,有诲人不倦的情怀和能识千里马的慧眼等。而这一切都源自教师对学生深深的爱。本堂课上,无论是我引导孩子认识自己的点滴进步,还是欣赏地关注孩子的一言一行,还是到最后课堂上孩子满脸自信的微笑,无一不是师爱作用的结果。它在孩子心中种植下希望、依赖、感激,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品德与生活教学反思2

  在“双语教学”展示中,我参加的学科是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学看平面图》,所用的班级是三(4)班。课后针对课堂上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一、教学设计中注重情境的创设

  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是能看懂简单的平面图,能在平面图中找出某一地点的位置。在教学时,我设计了一个到动物园游览的情境,设计游览路线。第一次是创设一个较简单的路线作为示范引领,第二次让学生选择几种动物设计游览路线。这种创设看上去有情境,但对于动物园平面图来说单调了许多。因为一个教学的材料在教师的`教学时,不能仅仅停留在一闪而过,应该去挖掘材料本身的内涵,用足用好一个材料。

  二、动态生成的应变力

  教学时,出现了两处动态生成点。我把握住了一处:同样是到游览几个景点,两个学生所走的路线完全不一样,这是设计时没有预料到的。此时,我追问:你会选择哪种路线,为什么?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会选择走近路,这里动态生成。没有把握好的一处是碰到了一个有个性的学生,在游览三种动物时,他没有按照我的要求去走,而是按自己的想法去设计路线,当时我想把他扭回来,结果没有成功。此处,我应及时肯定他的设计:你不但游览了老师提供的动物,还顺便看了其他的动物,很好!然后让他坐下,点到为止。

  三、环节的转换要有层次性

  在引题、学看指向标、图例时,各环节之间的转换太快,没有层次性,应该在一个环节结束之后停3-5秒的时间,把握环节转换的节奏。

品德与生活教学反思3

  在教学过程中,我感受到一年级三个班在习惯养成方面有很大不同,这些点滴的行为习惯,给课堂教学造成很大的影响。比如说:一班各方面的习惯都不错,包括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二班各方面的习惯稍微差一点,于是我针对课堂常规较弱的班级进行严格管理,对于学生的每一个细小的不良习惯进行纠正。不让这种不良习惯在自己的课堂上造成影响。

  对于有些容易在课堂上容易出现不良行为习惯的孩子,我及时提醒,有的在课下找到他们进行单独谈话,找到他们出现课堂行为的原因。经过这半年与一年级学生的接触,我感受到他们出现的这些异常课堂行为,有很多并不是自己故意产生的,是受了其他同学的影响,按照自己以前的习惯做法,我可能会毫无顾忌的批评他们,可现在我感到,那不是很明智的做法,毕竟自己对他们产生这些行为的背后了解的太少了。课上严要求加上有问题及时找个别人解决,我发现:这些孩子的.问题逐渐减少了,看到了他们在课堂上的认真。

  除了对一年级学生进行养成习惯教育以外,我还对一年级学生课上回答问题进行训练,鼓励他们课堂上大胆说话,多发言,说话完整,较有顺序。

  在>课中,我继续让学生体会小组合作学习的乐趣。例如:《左手和右手》。通过他们的分组学习,分组游戏,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随着学生兴趣不断增加,我又给学生增加了一些难度,即:小组组员进行分工,将每个组元的任务进行明确的分工。于是学生纷纷行动起来,有的学习,有的游戏,每个学生都动了起来。

  要改变长期以来传统思品课的弊端,就必须改变陈旧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时,必须紧密联系学生实际和生活实际,必须让我们的课“活”起来,让我们的学生动起来,在活动中加深感受、体验、探究和感悟,这样才能达到此项活动的总目标。

品德与生活教学反思4

  品德培养要回归生活,但又要高于生活,并为儿童将来的生活奠定基础。《盼盼迟到了》遵循了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教材说的是儿童在生活中的事。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我尽量让教学活动源于儿童生活又高于儿童生活,下面我就谈谈对本课教学活动的体会和思考。

  一、创设情境,唤起儿童对已往生活的回忆

  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课的引入源于儿童身边或周围的事情,容易令他们产生愉悦的情绪和兴趣,而兴趣是儿童思维的内驱力,它使儿童的主体地位真正确立成为可能,使体验、感悟这种心智活动成为可能。因此在课的引入上我就源于儿童的生活。一首欢快的《上学歌》很自然地将儿童带回早晨上学的路上,教师几句简单的话语就让儿童将注意力集中到主要人物“盼盼”的身上,为后面的帮盼盼打下基础。

  二、教学活动贴近孩子的生活

  儿童是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的。教师要善于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1、话题的设计来自孩子的生活

  低年级儿童年龄小,学习的情绪化、兴趣化非常严重。使学生产生“我要学”的内在需要,是教学的关键和魅力所在。孩子们生活中感兴趣的话题能促使他们自主地观察、体验和感受。例如在导入新课时我问:“你迟到过吗?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因为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入学不久,这样的经历还是有的,这样一问,打开了学生记忆的闸门,孩子们畅所欲言,有的说我很着急;有的说我怕老师批评我;有的说我怕小朋友笑我;有的说我对自己说下次一定不再迟到了……在分析盼盼为什么迟到的时候,孩子们的话就更多了:有的说我觉得是因为盼盼爱睡懒觉,才会迟到的;有的说我认为他可能是晚上看动画片看的太晚了,有一次我也是看动画片看到很晚,第二天就迟到了;有的说他可能是吃早饭时动作太慢了,我吃早饭时妈妈就会提醒我:吃快点,呆会迟到了;有的说盼盼可能在路上玩……孩子们在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解释着这一切,使得盼盼成为孩子们中的一员,盼盼的经历就是孩子们的经历。在这种真实的体验中孩子们更积极地融入到课堂当中来。

  2、活动的设计符合孩子们的需要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如果保护、满足了儿童的精神需要,把他们置身于智者、勇者之中,容易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情,能增强其自信心,引发儿童探索的欲望,让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孩子都是天真的,喜欢互

  帮互助是他们共同的特性。因此在教学中我开展了“出主意、想对策,帮盼盼”活动,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讨论“盼盼怎样才能不迟到?”孩子们立刻热情高涨,马上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了丰富的想象,从生活中每一件小事上寻找办法,教师适时地进行价值引导,孩子们深深地体会到小学生应自觉养成按时作息、良好的饮食和卫生习惯;应自己的`事自己做,产生了积极的生活态度。好胜是孩子们的天性,在课堂上开展“穿衣服”、“整理书包”的比赛,既给儿童提供了展现自我的机会,又让儿童在比赛中体验到了劳动的乐趣,为今后主动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增添了可能。

  三、让生活促进孩子们成长

  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知识和能力、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不可能在一朝一夕中养成。在第二课时中我就设计了“争做生活小主人”活动,鼓励孩子们养成按时作息的习惯;做力所能及的事。使课堂向生活延伸,向社会延伸,让子们在生活中不断体验,在体验中不断锻炼,在锻炼中茁壮成长。

  但想法与现实总有一定的差距,教学中还存在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如在分组讨论时,由于一年级小朋友还没有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讨论有点流于形式,到汇报时他们还是你说你的,我说我的,重复意见很多。又如在模拟生活,分组表演时,特别是分组竞赛,整理书包时,孩子们太兴奋了,场面有点失控,原定“掌握整理书包技能”的目标没有得到很好地落实。

  总之,教师在品德教育中应服务于学生,引导学生用心地认识、感悟、体验生活,让积极的道德认识、体验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美化学生的心灵。

品德与生活教学反思5

  《品德与生活》最大的的特点就是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从生活中发现教育的契机,引导学生感悟生活,明白事理。《向别人学习》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鄂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课,旨在让学生看到自己和别人的长处,对学习、生活充满自信,愿意向身边的榜样学习,学习别人的取得成功的经验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1、感受学生

  为了体现课堂的真实性,让孩子们流露自己的真情实感,在和学生课前交流时我对课堂的内容没做任何铺垫,只是和孩子们娱乐一番唱唱歌、跳跳舞,对孩子们课堂上大体的表现做到心中有数,帮助自己在课堂上抓住教育契机。华师附小二(1)班是一群活而不乱的孩子们,他们思维灵敏有极强的表现欲,对老师的问题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为此在教案设计上我有针对性的做了大胆尝试。如:我行我秀、说出心里话等。

  2、巧妙活动

  在活动中探究,在交流中感悟是品德与生活课堂的主体。整节课结合孩子们的实际情况,我用一个个精心设计的活动贯穿始终,开课的手指操让大家兴趣十足,手绘鞋也独特新颖,这些源自生活贴近学生,孩子们积极性马上调动起来,抓住学生就是盘活了课堂。随后“说出心里话”当我问到“别人有的长处,我没有时,我会怎么想呢?”孩子们开始大都用正面的态度表示“向别人学习!”当我的心里话抛出时,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的心里话一一倒出“不服气、伤心、讨厌父母的攀比。”在大家相互的心理疏导后,都明白了父母的良苦用心,转而真心实意的愿意向别人学习,本课的主题就彰显出来。向别人学习就必须发现、欣赏别人的长处、学习别人的宝贵经验、第三个活动“寻找闪光点”就给了孩子们发现与学习的`机会,整个过程中孩子们自发为别人的长处鼓掌、为别人的进步鼓掌、甚至为自己的收获鼓掌、让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落到实处。“孔子引路”的故事进一步让孩子感知:圣人尚且向别人学习,何况我们呢!四个活动层层深入,“向他人学习”牢牢进入孩子们心中。

  3、抓住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寻找闪光点”时,一位孩子写到:我的好朋友从来就不生气。她的发现让我不禁惊讶,不生气多难得啊!要认识一下这位同学,果然在点她起来说时,震惊了全场的老师,遗憾的是这位同学不在现场,我抓住时机:有机会一定介绍我认识,我要向他学习。

  在贴“闪光叶”时一位帮助别人贴好叶子的小女孩,深深打动了我,一定要让大家知道她的行为,于是她成为我发现的“闪光叶”她的行为成为本节课最大的亮点,也是我们全体学习的榜样。

  课上还是有些不足之处,学生拜师时秩序稍显混乱,我想如何让学生在自由活动时能更有序,更自主是品生课活动中我们需共同探究的话题。

品德与生活教学反思6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反思怀着新奇与忐忑的心情我上了今天第一节一年级的《品德与生活》课。对于本课的设计,我基本是以教材为载体,以活动为手段进行的。

  开始是一首学生熟悉的歌曲《上学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孩子们纷纷举手告诉我这是什么歌,什么意思。课堂气氛很活跃,孩子们的情绪也很高涨,我也放松了很多。

  接下来,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心情和自己生活的变化,孩子们说得也很好。这时,我就随着孩子们的话题因势利导,我们进行了很多活动和情境模拟。例如:有的学生说,“我今天很高兴,但是我还不认识我的'同学。”这时,我就带领学生进行活动,一起来认识我们的同学,告诉学生要与别人认识应该怎样说,怎样做;我让孩子们从同桌开始认识,然后给孩子一点时间,让他们自由的去认识自己想认识的同学。课堂中,一片其乐融融。

  在这一环节中,有的学生就谈到了,我们发了很多新书,我就问,“你喜欢这些书吗?为什么?”“我们应该怎样爱护它们呢?”

  由于孩子们初入校门还不够适应,所以40分钟的内容没有全部完成。但我觉得这节课我们很有收获,孩子们在宽松逾越的氛围中,认识了《品德与生活》,认识了张老师,认识了自己的同学,还知道作为一名小学生应该好好爱护自己的的书本。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觉得自己的设计意图是正确的,但是在备学生这方面还要细致些,应该更多地考虑到他们的年龄特点和他们的实际情况,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使得课堂教学更加完整。

  以上是我今天的教学反思,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愿我们携手同行!

品德与生活教学反思7

  品德与生活应密切联系生活,品德来自于生活,生活中也必定有道德,品德与生活教学反思。

  第一、课堂上,教师珍惜可生成的以及突然生成的教学资源,可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也能达到教学从知识中来,运用到生活中去的目的。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对待学生要像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去小心呵护学生幼小的心灵。真的是这样,荷叶上的露珠晶莹透亮,但却非常脆弱,稍不小心,它就会滚动破碎,永不存在。联系自己幼小的学生,他们稚嫩的心灵就像荷叶上的露珠,是需要我们用心去呵护,小心翼翼的对待的。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身力量的认识,它可以激励人们积极行动,从而大胆展示、大胆探索自己,从而形成良好的个性,教学反思《品德与生活教学反思》。

  第二、了解学生内心所想,张扬个性。孩子总有独特的想法,他们的那些在成人眼里的“错误”,总有自己的想法和动机,我们作为育人者一定要了解他们内心真实想法,有针对性地展开个别教育的同时,也会因势利导的对其他学生产生教育作用,达到同受教育的机会。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应选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去启发、诱导教育他们。孩子都是有各自独立性格的`,要在了解学生的前提下下结论,这样的教育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并且在身心留有深刻的影响。

  第三、抓住教育契机,培养学生道德意识。学生自控能力差,缺乏真正的自我教育能力。教学中教师抓住教育教学契机,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他人的言行,使他们既是对自己言行进行评价,及时自我调节,又能积极投身于学习活动中,从而有张扬自己的个性,而不是压抑自己。

品德与生活教学反思8

  核心提示:我讲授了《社会生活中的民主》一课,学生们学会了很多的知识,他们了解了社会生活中一些民主生活形式,知道了公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在课堂中,我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学生们的学习积极...

  我讲授了《社会生活中的民主》一课,学生们学会了很多的知识,他们了解了社会生活中一些民主生活形式,知道了公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在课堂中,我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能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采用了表演的方式,学生们很喜欢这种方式,在表演中,他们进一步理解了所学内容,孩子们的学习效率很高。

  不足:

  1.有个别学生发言不积极。

  2.学生们的知识不够丰富。

  改进措施:

  1.我们要多提问学生,应多关注学困生。

  2.教师应让学生多看书,要开阔他们的视野。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争取做到寓教于乐。

品德与生活教学反思9

 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使他们对生活、学习充满热情,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与小动物》这一课的内容集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为一体,教材以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小动物为切入点,将学生带入“动物世界”,感受小动物的可爱,生命的可贵。以正确的科学观引导学生要珍爱动物,热爱大自然,以激起学生的生命意识和环保意识。上了这一课后,对于自己的教学我作了一些反思,我在设计这一课时努力体现《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生活性、开放性和活动性。希望能将课程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对儿童感兴趣的题材上;鼓励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学习,希望孩子能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根据教学大纲对本课的知识要求和行为要求,我从知行两方面制定出本课教学目标,目标完整,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课堂上,紧紧围绕“激发学生珍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生命意识和环保意识。”展开教学,借助形象生动的课件,调动学生的一系列感官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了解到许多有关动物方面的知识,树立起要爱护动物、和动物做朋友的情感愿望。这样有效地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本课教学分为“游戏导入——我和动物交朋友——活动总结”三大部分,每个环节紧紧相扣,层次清楚,目的明确。通过制作“动物明星卡”及开展“动物知识竞赛”活动,使学生增长了许多有关动物方面的知识。通过“我和动物交朋友”这一环节,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爱护和保护动物的情感。

  [片断]:“我们是朋友”

  师: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些人与动物朋友相处的画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配乐欣赏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图片)

  师:喜欢这些图片吗?为什么?

  生:喜欢,因为这些动物真可爱。

  生:因为有了动物,真快乐。

  生:我想说我们与动物是好朋友。

  生:我想说……

  师:是啊,动物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不光是照片上的这些人喜欢,全世界的人们都非常喜欢,和它们生活在一起快乐又亲密!这都是些幸运的动物,因为他们有人疼,有人爱。可是有一些动物朋友生活的并不快乐。(教师播放课件动画“我是一只小小鸟”。动画讲述了一只小鸟生活在树林里,要经常面对“歹徒”的枪杀,又因人类的乱砍乱伐而无家可归,在风雨中小鸟无处可躲,被淋湿的小鸟只能到残破的水泥管中躲雨,瑟瑟发抖。小鸟多想回家,它想家,看着自己的家被无辜毁掉,小鸟泪水直流;下雪了,小鸟冻晕在地里……凄婉的画面再加上扣人心弦的歌声,小鸟的悲惨遭遇紧抓住了每个学生和听课老师的心。诺大的课堂里悄然无声,许多学生的眼里已经充满了泪花,所有的人都在体会、思考……)

  师:小朋友,看了这些你的心情怎样?如果你就是那只可怜的小鸟,你现在最想说什么?

  生:(哽咽)这只小鸟真可怜。

  生:我很想帮助它,让它快乐点。

  生:如果我是小鸟,我想说求求人们给我一个家吧!

  生:我想说人们别再乱砍树了,救救我吧!

  生:我真害怕,谁能帮助我!

  生:我们也有生命。

  ……

  [感触]:本环节是这节课的高潮部分,在分析学生心理活动的基础上,合理地运用教学素材——录象和动画,给学生视觉、心灵上的刺激,师生一起走过了从喜到悲的心路历程。“喜”让学生体会到人与动物是朋友,和谐相处多快乐!“悲”使学生知道了现在还有许多小动物正遭受人类的伤害,它们急需我们的保护。这环节的情感体验是非常成功的,尤其是动画《我是一只小小鸟》那震撼心灵的画面和略带悲伤的音乐成功地渲染、营造了课堂氛围,不仅感动了学生,而且感动了在场所有的人,自然地引发了学生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真情。从学生的表情、眼神、语言看,他们的体验是深刻的,发自内心的,必将会影响他们今后很长的人生路程。

品德与生活教学反思10

  设计理念:

  《品德与社会》新课标指出:“让学生在探究和认识社会事实的过程中进行道德教育。”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本节课以现实生活为基础,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交通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和祖国的情感。

  教材分析:

  《交通与我们的生活》是人教版《品德与生活》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它是在学生了解现代多种多样的交通运输方式特点的基础上,着重感受交通运输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方便,又是怎样影响与改变我们生活的。教材主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感受交通的作用,增强学生社会生活的能力。

  学情分析:

  交通是社会生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行业,它与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在与学生的交谈中,我发现四年级的学生说起交通都很熟悉,但对交通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它的作用认识还不够全面,所以,我就想凭借《交通与我们的生活》这一文本,引领儿童进行一次触动心灵的成长之旅。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从衣食住行等方面了解和感受交通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了解“山区里的交通”,进一步了解交通对经济发展、文化交流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技能目标:让学生认识交通的同时,注意对学生社会生活能力的培养,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分析社会现象,尝试合理、有创意地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了解家乡交通的发展变化情况,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和祖国的情感,同时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重点难点:了解和感受交通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①找一找走进我们生活的外地物品。②了解本地外销产品及交通建设发展状况等。

  教师准备:制作相关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感知交通”

  1、播放北京奥运交通实时画面以及我县社会经济发展概况视频。

  2、师引入课题并板书。

  【设计意图: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学习的内容和其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切,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从学生熟悉的奥运和本县实际生活背景导入,激发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活动二:“结合生活,谈论交通”

  1、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开展研究活动:衣、食、住、行与交通的密切联系,学生可收集照片、图片、新闻、数据等资料(课前)。

  2、小组相互交流各种资料,谈谈交通为生活带来的便利之处。

  3、学生选择自己生活中最喜欢的物品,画出它的运输经历,感受交通对生活的作用。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集众人的智慧于一体,在活动中做到动脑、动口、动手相结合,并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从而感受交通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活动三:“交通使山区变了样”

  1、课件出示:我县以前山区生活、经济图片。谈谈你的感受。

  2、引导学生对“要想富,先修路”开展讨论。

  3、课件出示:山区里由于有了交通后,人们生活和生产发生的变化。

  4、教师小结。

  【设计意图:提供材料,引发学生经历;前后对比,感受交通魅力。】

  活动四;“课外延伸畅想交通”

  引导学生制定一个开发我县交通的方案,着重描述交通开发的重要性。

  【设计意图: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

  制定交通方案,让学生体会到品德课程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享受成功的乐趣。】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品德与社会课程强调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把儿童的现实生活作为主要的教育资源,紧密结合儿童生活实际开展教育,提升儿童的生活品质和能力,促进儿童发展,本节课力求体现课程“回归儿童生活”的基本理念。

  1、生活化背景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范例,它给予教师巨大的创作空间。在目标的引领下,实现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有效整合,会使课堂更富个性风采,更富创意。我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我县县情,特别是展现我县山区的变化,采用大量的图片和视频,这些新颖有趣的信息补充,在层层推进的过程中,相得益彰,不仅提炼出对生活的新的感悟,还表现出对社会生活的关切与热爱。

  2、过程性探究

  让学生走进课堂,成为课堂主人,在活动中体验,在动手操作的环境中做到师生交融,生生互动,强调师生间的动态信息。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结构化的材料,我安排四个活动,让学生经历感知、谈论、辩论、畅想的过程,每一个环节都让学生有所思有所悟,最终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掌握交通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在活动中也得到情感的体验。

  3、创造性实践

  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作为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因此,本节课我拓宽儿童实践的渠道,课前了解本地外销产品及交通建设发展状况;课中分成四个小组开展活动,作探究性的实践;课后进行创造性的实践,引导学生制定一个开发我县交通的方案,逐步提高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品德与生活教学反思11

  《交通与我们的生活》一课的设计主旨是让学生了解交通运输是现代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交通运输为现代人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通过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感悟、总结出交通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深刻体会到人们的生活离不开交通。整课堂,我上的轻松,学生也乐于参与。

  整堂上,我没有一次一次地讲交通运输与人们怎样的关系密切,而是让学生通过看、想、说,去体会交通运输与人们的密切联系,懂得怎样使用和选择不同的交通运输工具。

  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衣、食、住、行等方面了解和感受交通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随处可见交通运输在人们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因此,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了人们的生活离不开交通。

品德与生活教学反思12

  本课是人教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健康生活每一天》的第一个主题《我换牙了》第二课时的内容。让孩子健康地生活,是每位家长的良好愿望。本节课主要是借儿童换牙期,对他们进行保护牙齿的教育,帮助儿童学习刷牙的正确方法,了解牙齿保健的常识,并初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帮助有牙病的孩子消除看牙的紧张心理。

  《我换牙了》是针对正处在换牙时期的学生而设计的。换牙是孩子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但是他们关于牙齿的保健常识却知之甚少。况且每个家长的态度和具体做法有很大差异,会直接影响孩子牙齿的生长,所以必须尽快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了解牙齿的保健常识。另外,学生在换牙时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牙病,可是又往往怕去看牙医,这就需要给予正确的引导,让他们努力克服牙齿检查与治疗带来的恐惧心理,愿意接受牙齿检查或治疗。

  一年级的孩子大部分正在或已经经历换牙阶段,在上《我换牙了》一课中,正好抓住时机让孩子畅所欲言。让品德课回归生活,基于这样的理念,这一课我从三个方面来设计对学生进行保护牙齿的教育。第一环节是为什么保护牙齿。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请同学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健康牙齿在我们生活中起什么重要作用?又结合当前学生换牙期间少了牙齿对自己的生活带来的不便,明确牙齿对我们的重要作用,从而认识到我们应该保护牙齿。 第二环节是怎样保护牙齿。保护牙齿的方法有很多,如每天刷牙有助于保护牙齿的清洁,多吃绿叶蔬菜可以锻炼牙齿的咀嚼能力,不用牙齿咬铅笔等坚硬的东西,有助于牙齿长得整齐。其中刷牙是一项既有效又易于操作的好办法。可在实际生活中,能掌握正确刷牙方法的人并不多,何况是小学生?所以在这一环节中,重点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在学习刷牙的过程中,本课又分为三个步骤:

  1、评析。 请同学到前边用牙模型表演自己平时刷牙的方法与过程,同学评析他们的刷牙方法正确与否。

  2、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看电脑演示以后,小组同学在牙模型上练习,大家互相帮助,互相学习。

  3、实践练习。请同学们拿出自带的牙具进行练习活动,从而解决在刷牙中出现的问题。第三个环节,坚持保护牙齿。学生懂得为什么要保护牙齿,知道怎样保护牙齿,还要能够做到坚持保护牙齿。这一环节先通过正面教育,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每天早晚刷牙。再通过反面教育,邹紫娟得了牙病,原因是因为不坚持刷牙。不坚持刷牙,为什么就会牙疼呢?随后,我指导他们在这个特殊期时该如何做,帮助他们解决烦恼。在刷牙方法上,我先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牙刷跟着老师来刷刷牙,在教给了正确的方法以后,就指名上台来示范刷牙,请其他孩子观察并给予及时的纠正。这样,学生既学到了最基本的生理常识,也认识到坚持每天刷牙的必要性。最后,还开展了竞赛活动,以达到巩固知识的效果。但课堂上,有一些学生没有带牙刷,所以不能及时给予纠正。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从课改的新思想进行研究。

  一、生活性。本课教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紧紧围绕学生生活来展开教学,以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主题内容为载体,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

  二、开放性。本课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多方面的对学生有意义的题材。如:每个牙齿的作用、为什么要早晚刷牙等。

  三、活动性。本课教学设计了学生的实践活动,使学生更多的通过实际参与,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

品德与生活教学反思13

  教学中,我把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把品德与生活课与我多年的班主任工作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认识错误,认识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通过一学年的品德课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传统的思品教学是“封闭”的,“静态”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缺少儿童畅想、畅言,缺少主体参与。本学期二年级的品德与生活教学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找突破口:

  1.广阔的教学阵地。开放教学要打破教学场地的限制,除了在教室教学外,还可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到教室以外的'场所去进行教学活动。领学生在校园内进行教学活动,及时进行“打扫教室”、“你丢我捡”的活动。强化“知”、“行”统一,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互动的动态式讨论。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一起玩游戏”这个单元教育学生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要求学生能够自己动脑、动手,养成探究的习惯,学习探究的方法;能够应用多种办法收集资料,并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应用。学生们主体积极参与,萌发了高度的热情。他们有的提议要成立“小小发明家”协会,有的提出“让我们每天都有一个“新发现”的要求……虽然这些想法很稚嫩,但正是孩子们的“异想天开”,使整个课堂成为学生交流、思想碰撞的场所,使课堂成了信息交流所。

  3.多样化的情境式表演。我结合有关教学内容,采用讲故事、听歌曲、情感朗诵、角色游戏、小品表演、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情境表演”。 在教“交流多愉快”这个单元时,我组织学生开了一个展示会,让学生交流学习心得是如何应用于生活实践、取得的收获是什么。教育学生讲文明、有礼貌,让学生能够看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并为此而高兴,并以此激励自己不断进步。

  4.与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我们的作业设计要冲破封闭的圈子,向课外延伸,跟生活接轨,结合相关的教学内容,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变得生动、活泼、有趣。“你好,祖国妈妈”这个单元教育学生爱家乡、爱祖国;要求学生知道家乡的风景名胜和资源,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我布置学生与爸爸妈妈一起,通过上网、看报、走出家门等方式,了解为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升华爱国情怀。

  5.与少先队活动紧密结合。学生的天性是乐于自己探索,好游戏、活动,课堂上的说教再生动也缺乏形象性、参与性,而少先队活动可融思想性、趣味性、艺术性、知识性、参与性于一炉。因此,作为二年级的班主任兼品德教师,我不失时机地把思品教学与班队活动结合起来,从班队活动中深化思品教育。“劳动编织美好生活”这个单元教育学生负责任、有爱心、爱劳动地生活 ,要求学生诚实、勤劳,能初步分辨是非,不说谎,做诚实的孩子;知道自己是集体的一员,认真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爱护班级荣誉,关心和爱护同伴;收集、了解劳动者的辛苦,学会尊重他人的劳动,同时深入了感恩教育。

  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节课就能解决的问题,每一节课有当堂课的目标,但也是其它目标的延伸、应用和巩固。为配合好品德与生活教学,我制定了每周每月的规范目标,使课堂上的热情延伸到课外。经常不断地进行课后导行、巩固,使学生把热情倾注到所接受教育的内容上,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品德与生活教学反思14

  对于本课的教学设计,我基本上是采用了讨论与讲故事的方式进行的。

  首先我从发生在学生和老师身边的故事说起,在我的提示下,同学们能够去寻找班上的感人故事,从而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友爱和团结,增强了热爱集体的思想感情。

  另外,道德能力的提高依赖于学生直接参与的道德实践活动,因而要使学生回到活生生的道德生活中去,在交往中学会交往,在帮助他人和感激他人中建立我要关心他人的意识。于是我在每次的活动中适时地加以总结,从而促使学生的活动目标更加明朗化。

  在最后的一个教学环节:制作感谢卡的时候,通过同学们的讨论以及我对于他们思路的引导,同学们明白了:感谢他人不是走形式,而是发自内心的情感的表达,除了制作感谢卡之外、还有其他的表达形式,比如:一句“谢谢您”“多谢您了”,既是礼节,也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他们也知道了,感谢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而要付诸实际行动。

品德与生活教学反思15

  在本节教学活动中,我依据《品德与生活》这一课程的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设计的教学方案,在实际执教时取得了极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学得兴致勃勃,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具体反思如下:

  1.引导学生热爱生活。

  教学设计中的“看谁做得好”、“假期生活我能行”就是引导学生学会明辨是非,合理安排生活,为他们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的生存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2.利用活动形式的多样性,使学生在兴趣中得到熏陶。

  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情景模拟和角色表演——“有人在敲门”,使学生获得体验,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扮演不同的角色,在经历仿真性的演习中,使学生获得经验,产生共鸣,从而产生向他人学习的念头,学习生活中待人接物的`一般礼节、在紧急情况下的求助和自救,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我还让学生认真地评析,并对照自己,对照周围的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受到深刻的教育,从而增强了教学的真实感。

  《拍手歌》这一游戏的设计,同样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活动形式的多样性,把知识和技能与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了解中体会,操作中感悟,参与中受到教育。

  3.根据儿童的发展需要,在连续性活动中逐渐成长。

  活动最后,“蓝猫大哥和老师都祝同学们过一个快乐、安全而有意义的假期,下学期开学时我们再交流”,就是让教学活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的同时,同时我还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孩子获得彼此联系、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4.有待改进的地方

  为了让更多的学生有交流和表达的机会,我在时间的把握上不够准确,以至于拖了堂,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在大班额情况下如何开展活动,如何提高活动的效率。

【品德与生活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02-02

品德与生活教学总结01-11

《品德与生活》教学总结04-27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02-10

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02-02

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08-15

品德与生活的教学计划01-05

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11-05

小学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反思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