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把节说课稿

时间:2024-01-13 13:30:06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火把节说课稿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火把节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火把节说课稿

火把节说课稿1

  一、说教材

  《火把节》是S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单元的第四篇课文,该单元以“多彩的民族文化”为主题展开。

  《火把节》是一篇以场面描写为主的记叙文,课文描写了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和彝家火把节的来历,展现了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和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品德。语言简炼、层次清晰、描写生动、细致充满诗情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

  二、说教学目标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正确读写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词,通过简介了解彝族和火把节,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彝族火把节的盛况和火把节的纪念意义,通过速读课文体会彝族人民欢度节日时无比欢乐的心情和彝家人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的品德。

  情感态度价值观:品味重要词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三、说重点难点

  由于课文向我们展现了激情四溢的彝族火把节这一盛典,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彝族的民族风情,更感受到了彝族人勤劳勇敢、热情豪放、热爱生活、不屈不挠的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理解课文内容,感知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场面的热烈,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因为学生的能力有限,我把速读课文第三部分,从火把节的传说中体会彝族人民的勇敢与坚强作为本课的难点。

  四、说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课堂教学,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要有想学的欲望,要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去探究,去解决问题。基于此,为了让学生融入课文,和作者走在同一条感情线上,教学中,我扮演游客,学生扮演导游或者主人,师生在“宾主”友好的氛围中进行心灵的对话,融入读一读,讲一讲,评一评,看一看等特有的语文学习活动,师生的情与智会得以飞扬,实现精神生命的同构建。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概括法和点拨法。概括法是在学生速读课文的基础上由学生叙述对课文的初步感知,理清文章脉络,并用简单的`文字加以概括、板书,并且使学生能够用已经概括的提纲知识,叙述讲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点拨法,主要用于学生在品读感悟课文或句子时使用,把学生没说到位、没表达到位的话加以引导,使孩子们的表达更完美。

  我所要讲授的是《火把节》的第二课时,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展示、交流预习的学习成果。并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本课的基本形式是:以小组为单位回顾预习情况,进行组内、全班的展示和交流,通过形式多种多样的师生、生生互动学习、感受交流,根据学习进程不断生成新的学习目标。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品读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此外我准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五、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六个环节展开。

  环节1:大屏幕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正确读写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词,通过简介了解彝族和火把节,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彝族火把节的盛况和火把节的纪念意义,通过速读课文体会彝族人民欢度节日时无比欢乐的心情和彝家人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的品德。

  3.品味重要词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向学生交待教学目标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时有一定的方向,以免偏离主题。

  环节2:导入新课

  我设计的导语是:同学们,通过上节的预习课,你们一定收获不小吧!现在就请同学们向大家展示一下你的预习成果吧!(此处四名学生用双色笔板书,书写本课的生字词,并且注释音节,两名学生概括出课文脉络并板书,两名学生板书有关火把节的相关资料,其余学生自己读文,边读边检查板书的同学是否正确).此导语以学生对话展示学习成果为主展开,消除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接下来学生互批校正字词和文章脉络,了解火把节,为下一步教学做铺垫。这为学生阅读文本扫清了障碍,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

  环节3:根据文章脉络向旅游者介绍彝族的火把节

  请三名学生以导游的身份根据文章脉络,到板前向老师和学生做介绍。在学生介绍的过程中,教师用有针对性的语言相机点拨,例如:彝族的导游们,我又来了,你们欢迎我吗?你们为我准备了什么?可爱的导演们,有哪些活动可以让我参加或者让我欣赏?你最想介绍给我的是哪一个?为什么?当导演们介绍完毕,学生给导游以评价,或对导游所说加以补充。此处播放一段视频,舞蹈《七月火把节》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表达欲望。接下来,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火把节的准备和场面两部分内容。此处,主要以学生小组说为主,给学生充足时间,让他们把课文吃透,激发学生想表达的欲望。最后,学生汇报在小组内学到的知识或质疑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新课标对学生阅读的要求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出发点,学生边介绍边读边思考,在听读中理清思路,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和概括能力,解决教学重点。

  环节4:学习火把节的传说,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

  速读课文第三部分,小组讲一讲这个传说,教师指出:你们感受到了什么?教师在此应该做出引读并出示课件:所以,作者深情地说道:火把节不是一个(生齐)简简单单的节日,它更是彝族人民勇敢勤劳、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

  课文中的语言在小组互说、全班交流的过程中得到了内化,情理又在教师的激情引读中得到了升华,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了有机的统一。

  环节5:研读赏析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教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带着感情读出你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说出自己喜欢的理由或者感受。其他学生可以适时做补充,或者引发讨论,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讨论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进而解决教学难点。

  环节6拓展延伸

  1.写一个场面描写。

  2.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你的情感

  发挥学生想象力,理论-实践,学以致用。

  六、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4、火把节

  准备:扎火把 民族服饰 美酒佳肴

  场面:准备节日饭菜、斗牛摔跤

  点燃火把 围着篝火跳舞

  来历:人们用火把消灭“天虫”

  (火把节是彝族人民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的象征)

  以上,我从教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六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火把节说课稿2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描写了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和彝家火把节的来历,展现了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和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品德。

  全文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写欢迎人们到大凉山和彝家人一起欢度火把节。

  这部分是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写的,一开始读这篇文章就感受到彝家人的热情好客,使人倍感亲切。“我为你砍好了蒿枝,扎好了火把”;“我为你准备了彝族姑娘最喜欢的彩衣和头帕,我为了准备你彝家小伙儿最喜欢的披毡和花包”;“我为你杀好了鸡鸭……”;“我愿陪你……”这些都充分看出彝家人准备欢度火把节的愉悦和欢迎客人与他们一起过节的盛情。实际上也巧妙地交代了彝家人怎样准备过节。

  第二部分(第5—10自然段)写火把节是激情四溢的盛典。

  这部分描写了火把节的盛况,按时间顺序重点描写了一天中几个主要活动的场面:

  先写清晨,“太阳还没爬上山头”,人们就打扫房子,穿上盛装,准备节日饭菜。再写“日上三竿”,举行斗牛、摔跤活动的情景。这是火把节举行的重要活动。从“斗牛场成了欢乐的海洋”,“摔跤场上也是人声鼎沸”,从人们企盼感受得胜时那种骄傲的心情,我们可以看出彝家人是如何在自己盛大的节日里,释放着自己的激情,我们可以感受到彝族是一个热情奔放的民族。

  最后写“夜幕降临”,人们点燃火把奔向田野,燃起篝火歌舞狂欢。夜晚狂欢是火把节的高潮,课文的这部分重点描写了狂欢的场面。人们点燃火把“绕屋三圈”,“奔向田野、山川”,据说这是在驱除害虫;然后是围着篝火唱歌、跳舞、嬉戏,“火光照红了每个人的脸,也照亮了每个彝家人的心”,歌声“唱出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赞美,唱出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企盼”表达了彝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第三部分(第11—14自然段)写彝族火把节是彝家人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的象征,是极具纪念意义的节日。

  这部分写了关于火把节的来历。在火把节传说故事中,我们看到彝家人没有屈服于天神的淫威,在英雄阿提拉巴的率领下用火消灭害虫,他们“日夜不停,艰苦奋战”,灭掉天虫保护了庄稼,表现出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品德。

  全文中“来吧,到我们大凉山来吧,来和我们彝家人一起……”的四次出现把全文各部分内容串联起来,向我们展现了激情四溢的彝族火把节这一盛典,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彝族的民族风情,更感受到了彝族人民勤劳勇敢、热情豪放、热爱生活的特点。

  教学目标

  1. 认识和学会“蒿、寨、矫、犄、蝗”5个生字;会写“帕、披、毡、宰、寨、矫、跤、熊、嫉、妒、蝗”11个生字;掌握“头帕、披毡、山寨、矫健、摔跤、嫉妒、蝗虫”等词语。

  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彝家火把节的来历,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3.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教学难点

  了解火把节的来历,理解火把节的'纪念意义,赞扬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优良美德。

  教学建议

  1. 课前根据学习需要查找资料。自学生字,熟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2. 识字:“蒿”读“hāo”,不要读成“gāo”;“矫”读“jiǎo”,不要读成“jiāo”。

  写字:“毡”是半包围结构,“毛”的最后一笔要托住部件“占”,还要注意写紧凑;“嫉”字读“jí”,不要读成“jì”,这个字的右半部分是“疾病”的“疾”,不要丢掉“疒”左边的两点。

  3. 这篇课文在表现手法上很有特点,即: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在文章的开头、结尾写道:“来吧,到大凉山来吧,来和我们彝家人一起欢度火把节!”似乎是在面对即将到来的客人发出盛情邀请,表达了彝家人过节的欢快心情和热情邀请客人参加自己民族盛大节日的那种自豪,很有感染力。在第二、三两部分的起始,分别也用了“来吧,到我们大凉山来吧,……”这个句式。这种句式的反复出现一方面加强了上述情感的表达,另一方面,句子稍加变化,分别以“……来和我们彝家人一起参加这三天三夜热情四溢的盛典。”“……来和我们彝家人一起庆祝这个极具纪念意义的节日。”作为重点句点明了第二、三两部分的主要内容。

  4. 第二部分的脉络清晰,按时间顺序写了一天的庆典活动。在读这一部分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从清晨到夜晚,从一天到三天这节日的气氛,从而感受到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的无穷魅力。

  5. 在阅读第三部分时,要引导学生理解有关火把节的传说。在大量的民间故事中,大多数鬼神都是恶势力的象征,而人民以及他们拥戴的英雄都代表了勇敢、正义、善良。英雄战胜恶魔,正义战胜邪恶,则是人民群众共同的理想。这个关于火把节的传说正是表达了这种思想感情。通过阅读感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民间故事这种文学体裁的认识。

  6. 文章描写了激情四溢的彝族火把节,全篇文章的语言同样是激情四溢的,全文的感情可以用“热情奔放、充满民族自豪感”来概括,文章把彝族人民的这种情感也传达给了读者,因此要加强感情朗读,使学生受到感染,从而进一步加深对这个民族的了解,进一步加深对我们这个具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的热爱。

  课文多处语言很有韵律,节奏感强。如: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第二部分的第10自然段,都要通过反复朗读、体会,去感受那热烈的场面,去感受彝家人的那种激情。尤其是“来吧,到我们大凉山来吧……”的四次反复,朗读全文的时候,要在这四句话的引领下读出节奏,从火把节的精心准备,到火把节的盛况展现,再到火把节的纪念意义,使学生的理解逐步加深,感情逐步加强。

  7. 建议本课教学2—3课时。

  教学资料

  1. 彝族: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四川、贵州、云南和广西。

  2. 火把节是彝、白、傈僳、纳西、拉祜等族的传统节日,一般于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在火把节上一般举行斗牛、赛马与摔跤等各种竞赛娱乐活动,夜里点燃火把,穿行田间,驱除害虫,并饮酒歌舞。

  3. 词语解释

  盛典:盛大的典礼。

  矫健:强壮有力。

  激情:强烈激动的感情。

  企盼:盼望。

  欢愉:欢乐而愉快。

  嫉妒: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

  数不胜数:数也数不过来,形容很多。

  不屈不挠:屈、挠,弯曲。比喻在恶势力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

  4. 课外拓展阅读《语文同步读本》(五年级下册)中的《话说火把节》和《火把节的传说》。

【火把节说课稿】相关文章:

彝族火把节教案03-08

火把节教案模板08-27

【实用】火把节教案(精选9篇)07-14

关于火把节祝福语10-28

火把节教案集合六篇06-02

火把节教案集锦8篇12-25

火把节教案集合7篇04-04

火把节教案范文汇编10篇04-22

火把节教案范文集合七篇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