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里的五角星说课稿

时间:2022-07-05 23:18:43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苹果里的五角星说课稿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苹果里的五角星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苹果里的五角星说课稿

苹果里的五角星说课稿1

  一.教材

  今天我所说的是苏教版第八册《苹果里的五角星》,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邻居家的小男孩把他在幼儿园里学到的横切苹果的方法传给我的事。

  告诉人们: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全文内容浅显,叙述清楚,重在引人思考,给人启迪,是适合学生朗读的好教材。根据教材编写的意图和新课标的有关要求,结合四年级学生的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和教学实际情况,我将制定以下一些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注意“魅”字的读音,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技能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清晰”“魅力”造。

  情感目标:能从课文内容中得到启示: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其中能从课文内容中得到启示: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本课的难点。为了能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这一重点和难点,上课前布置学生带几个苹果到学校,在上课的时候让他们亲手操作一下,亲自感受一下。把课文第5自然段的内容打印出来。

  二.教学程序

  本课篇幅不长我准备用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我采用以读为主线,采用三个层面的朗读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通过学习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以自主形式正确朗读有关词语,并尝试理解课文。通过初读,再读,感知读等形式来理解课文。用韩国三星集团创始人李秉哲买报的故事导入新课,然后提问:从这一故事中,你们发现到什么?对于学生的回答老师不做评价,然后让学生初读课文,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把句子读通顺。在初读课文时指导学生读准“魅”。再读课文时要求学生感觉自己没有阅读障碍了,再试试提出一些问题。感知读时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课文围绕切苹果展开的,哪些段落是讲切苹果前的?哪些段落是讲切苹果时的?哪些段落是讲切苹果后的,指导学生给课文分段。在第一教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精读课文重点段落,采用同学间合作探究的方式领悟课文内容。

  接下来,我将重点对一下第二课时做如下说明。我将采用复习导入,抓重点段动手操作,练说解读,研究研究,布置作业4个环节来学习课文。

  在复习导入时,我通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这一问题导入新课的学习。

  在第二环节的教学中,第一段我抓住重点词:两个“新”字,展开教学。然后通过感情朗读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然后直奔重点段——第二段来教学。我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苹果,四人一组练习切。关照同学们不要一齐切,最好先切一个,观察观察再切第二个,再观察再切第三个、第四个。然后请学生汇报刚才切苹果的情况。估计到许多学生第一次切,是找不准腰的,所以我让他们小组一个一个切,观察后再切。我事先对此做过多次尝试与测量,最好在苹果的`黄金分割点上才能切出好看的五角星。所以等他们汇报完后,我让他们请同学们用尺子量一量自己切的苹果,绘制一张图谱,说明什么是拦腰切?怎样才能切出五角星。而让学生绘制图谱也有利于学生从动手实践的角度深刻理解这种切法的魅力所在,才能与一般的切法形成对比。通过这样的动手操作,让学生了解什么叫拦腰切。

  接下来我就直奔第5自然段,在这一段的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这一句话,我出示第5自然段的内容,并且这一句话用红色显示,引导学生多读。因为魅力这个词不好解释,而本课学习,如果每个孩子不能真实的理解这个词,孩子也很难理解什么是作者告诉学生们的创造力。所以在这点教学上,我不急于忙着让孩子回答,而是要求他们反复读课文,小组之间进行讨论,当然也允许学生借助有关手段来理解这个词。同时“魅力”这词用红色显示。在学生交流的时候加以点拨指导。

  《苹果里的五角星》说课稿(2)

  一些时候,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答案。正如《苹果里的五角星》中所说,用不同的方法切苹果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就让我们拿起手中的教材一起去探个究竟!

  一、教材分析

  《苹果里的五角星》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充满童趣的文章,这一单元的主题为“探索发现”。课文记叙了邻居家的小男孩“传”给“我”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把苹果拦腰切下去,苹果核部分就会出现一个“五角星”的图案,这使“我”从中受到启迪——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文章叙议结合,重在引人思考,给人启迪,因此本课最后一自然段是理解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在教学时我会予以着重引导,同时利用好课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及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学情,我将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成语。

  3、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启示: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三、教法和学法

  在教法和学法上普罗塔戈说过的一句话曾让我陷入深深地思考,“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所以针对本篇课文,在教学方法上,我力争体现“以情境为动力,以朗读为主线,以对话为灵魂,以感悟为核心”的教学策略,采用朗读感悟法、合作探究法等。

  四、接下来就来谈谈本课的教学过程

  根据课文内容,教学目标,本课我打算分两课时来进行教学。具体分如下四个教学环节: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进文本

  课伊始,我将通过阿凡提的故事导入新课,趁势提问:从这一故事中,你们发现到什么?在学生的回答后进行一个简单的过渡去揭示课题,从而引入本课的学习,这样的'设计既给学生学生营造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情境,又便于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二)三读课文,整体感知扫障碍

  紧接着我会在课堂上安排三读,第一遍引导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自读课文,随后提出自读要求,并借助字词教学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叶圣陶先生说过:“要让学生在书中走几个来回。”不同层次的读,让学生真正走上几个来回,才能把书读通了读懂了。二读时着重指导朗读和对课文整体脉络的把握,其后可以多种形式来读课文,小组赛读,男女生分读等让学生再次感知文章内容。在不知不觉中这也培养了学生竞争与合作的意识。这一环节充分落实后,我所确定的教学目标1和2中的部分内容就基本实现了。

  (三)由句扣词,比较做法悟创造

  本环节教学中,我紧跟第一环节自然过渡:对于苹果里的五角星作者也觉得特别新奇,因此他有这样的一番想法——出示文中语句:我见过许多.....隐藏着“五角星”!在齐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循规蹈矩”一词的意思并联系生活说说哪些做法属于“循规蹈矩”?这一环节主要以“循规蹈矩”一词为切入口,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同时作为实施后续读悟环节的“药引子”。接着我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循规蹈矩”与“不循规蹈矩”不同做法的相关语句,并以苹果示意图指名让学生用红粉笔演示两种切苹果的方法。这样可以避免单调机械的讲解式教学,以直观形象的图示法来创设趣味性的情境,同时检测学生独立解读文本的能力。接下来,借交流评议契机让学生了解这两种切法的其他不同说法。

  在此基础,提供一些词语,让学生连贯地说一说这两种不同的切法。这样以学生画的两种切苹果的图示方法为载体,促进学生更透彻的理解文本、内化文本,同时有效培养学生的有序表达。弄清两种不同的切法,我指名两位学生上台演示两种切苹果的方法,让学生观察并说说看到了什么?此时出示文中句子:“真的,从横切面看,可以清晰地看出,苹果核果然像一颗五角星。”以这个句子为载体,进行品词品句及朗读训练。接下来稍作小结后,相机进行有序表达的训练,即“对于这两种情况,谁也能用连贯的话来说说自己的感受,最好也能用上“却”这个词。”以此来激发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此时顺势提问:“喜欢哪种切法?为什么?”,引导渗透“不循规蹈矩切苹果,也就是拦腰切苹果,发现里面有五角星,这其实就是创造的结果。”这样有助于扩散学生的思维,把学生思维逐渐引向深入,借机提炼文章的主旨。由于文末最后一句话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难点,所以我引导学生

  从第一次这样切苹果的人谈起,揭示作者的感触,并出示这句话:“使我深有感触的是,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谈谈对“魅力”的理解,进一步得出这魅力不仅仅是苹果中五角星的魅力,更是创造的魅力,从而引出教学的难点,并出示:“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

  (四)悟出道理,总结全文谈收获

  此时,学生的思维已与情感完全贯通。我会引导学生进行说话练习:“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方法,比如......”学生在自由练说的基础上,追问:

  “那从小男孩切苹果的方法中你想到了什么?”交流的基础上点拨渗透:创造力,往大处说其实就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这样设计是以亲身经历进一步促思,以对话交流进一步促悟,引导学生逐步感悟和领会“创造”的真正含义,

  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最后我将借助板书,进行总结。同时让学生齐读有关“创造”的名言,以此为基础,再激情谈话励志。这样一来教学目标3的内容也就逐步落实了。

  当然课堂中还会出现许多意外的生成,我会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化的理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以学促教,让学生扎扎实实地学到知识。

  五、板书设计

  .苹果里的五角星

  创造力

  循规蹈矩 打破常规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缩影,是撬开学生智慧的杠杆,在板书中可以看出从循规蹈矩到打破常规其实就揭示了文章的中心——什么是创造力,这样的板书突出重点,一目了然。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以上就是我本课的教学设计,如有不足之处还请各位专家老师批评指正!

  《苹果里的五角星》说课稿(3)

  一些时候,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答案。正如《苹果里的五角星》中所说,用不同的方法切苹果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就让我们拿起手中的教材一起去探个究竟!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苹果里的五角星》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该单元以“发现、创造”为主题展开。

  《苹果里的五角星》是一篇记叙文,主要讲了邻居家的小男孩把他在幼儿园里学到的横切苹果的方法传给“我”的事,从而告诉我们: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全文内容浅显,富有儿童情趣,叙述清楚,重在引人思考,给人启迪。

  (二)学情分析

  课文故事发生在生活中,但学生平时可能缺少这方面的观察和思维习惯。因此,学习本文,应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小男孩的这种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的举措。从而认识到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编写的意图和新课标要求,结合四年级学生的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和教学实际情况,在第一课时初读并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我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来理解词语和句子,同时培养学生的有序表达能力。

  (2)渗透情趣性训练意识,促进学生有效内化文本,逐步感悟和领会“创造”的真正含义,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树立创造意识,激发创造潜能。

  (四)教学重、难点

  课文第五自然段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而该段结尾句揭示了文章的主旨,理解其内容,并从中得到启示: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则是教学的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教材特点、重点和难点,我采用循序渐进的突破法进行教学,渗透情趣性训练意识。以“循规蹈矩”一词为切入口,通过文中语言文字的描述对比及指导朗读,促进学生有效内化文本,体会文中切苹果的两种不同方法所产生的不同结果。以“魅力”为催化剂,引导学生逐步感悟和领会“创造”的真正含义,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学生通过质疑激趣、联系生活、画画说说、品品读读等一系列简单易行的教学方式,语感、理解、表达、朗读等方面将会得到有效的促进。

  三、说教学过程

  实施教学时,我将采取五个教学环节来引导学生学习,其步骤依次是:一、由题导入,质疑激趣;二、由句扣词,联系生活;三、比较做法,初悟“创造”;四、读悟魅力,深悟“创造”;五、活用板书,名言励志。

  第一个环节“由题导入,质疑激趣”其实就是复习导入的环节,我采用开门见山的简洁方式——学生齐读课题后,让学生谈谈读了课题有什么感觉?然后再带着这样的感觉再次齐读课题。【设计意图:以课题质疑激趣,同时作为精读铺垫环节自然过渡的“前奏”。】

  在第二个环节“由句扣词,联系生活”的教学中,我紧跟着第一个教学环节自然过渡:对于苹果里的五角星,作者也觉得特别新奇,因此他有这样的一番想法——课件相机出示语句(我见过许多人切苹果……更没想到苹果里还隐藏着“五角星”!),齐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循规蹈矩”一词的意思并联系生活说说哪些做法属于“循规蹈矩”的做法?【设计意图:以“循规蹈矩”一词为切入口,激活生活经验,同时作为实施后续读悟环节的“药引子”。】

  第三个环节是“比较做法,初悟创造”。首先我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循规蹈矩”与“不循规蹈矩”不同做法的相关语句,并以苹果示意图指名让学生用红粉笔演示两种切苹果的方法。接下来,借交流评议契机让学生了解这两种切法的其他不同说法。在此基础上,提供一些词语,让学生连贯地说一说这两种不同的切法。弄清楚了两种不同的切法,我就指名两位学生上台演示两种切苹果的方法,让学生观察并说说看到了什么?相机出示文中句子:“真的,从横切面看,可以清晰地看出,苹果核果然像一颗五角星。”以这个句子为载体,进行品词品句及朗读训练。接下来稍作小结后,相机进行有序表达的训练,即“对于这两种情况,谁也能用连贯的话来说说自己的感受,最好也能用上“却”这个词。”学生有序表达的基础上,再出示文中相关语句,激发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如果说上面的教学环节是铺垫,那下面的环节则能有效渗透,引导学生初悟创造。我让学生说说“喜欢哪种切法?为什么?”,相机引导渗透“不循规蹈矩切苹果,也就是拦腰切苹果,发现里面有五角星,这其实就是创造的结果。”【设计意图:以“循规蹈矩”一词为切入口,通过文中语言文字的描述对比,促进学生有效内化文本,体会文中切苹果的两种不同方法,同时初步感悟“创造”。】

  因为课文第5自然段是课文教学的重点,而文末最后一句话“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又是教学的难点。因此我在“读悟魅力,深悟创造”这一环节以“魅力”为催化剂,逐步引导学生感悟和领会“创造”的真正含义。首先我让学生从第一次这样切苹果的人谈起,相机揭示作者的感触,并出示这句话:“使我深有感触的是,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谈谈对“魅力”的理解,进一步得出这魅力不仅仅是苹果中五角星的魅力,更是创造的魅力,从而引出教学的难点,并出示:“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教师举实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 )的方法,比如我有一次……”学生自由练说的基础上,教师追问:“那从小男孩切苹果的方法中你想到了什么?把想到的写下来。”交流的基础上,点拨渗透:创造力,往大处说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设计意图:以“魅力”为催化剂,渗透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的训练,实施文章重难点的突破。并以亲身经历进一步促思,以写话交流进一步促悟,引导学生逐步感悟和领会“创造”的真正含义,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最后一个环节“活用板书,名言励志”,我将借助板书,进行总结。同时让学生齐读三则有关“创造”的名言,以此为基础,再激情谈话励志。【设计意图:以情趣性板书为载体,总结全文,以名言强化文章主旨的价值引导,激励学生积极创造。】

  四、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根据教学安排,我将本课板书设计如下:

  苹果里的五角星

  从顶部切到底部 拦腰切

  纵切面 横切面

  没有五角星 发现五角星

  循规蹈矩的切法 打破常规的切法

  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苹果里的五角星说课稿2

  一.教材

  今天我所说的是苏教版第八册《苹果里的五角星》,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邻居家的小男孩把他在幼儿园里学到的横切苹果的方法传给我的事,告诉人们: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全文内容浅显,叙述清楚,重在引人思考,给人启迪,是适合学生朗读的好教材。根据教材编写的意图和新课标的有关要求,结合四年级学生的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和教学实际情况,我将制定以下一些目标。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注意“魅”字的读音,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技能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清晰”“魅力”造。情感目标:能从课文内容中得到启示: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其中能从课文内容中得到启示: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本课的难点。为了能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这一重点和难点,上课前布置学生带几个苹果到学校,在上课的时候让他们亲手操作一下,亲自感受一下。把课文第5自然段的内容打印出来。

  二.教学程序

  本课篇幅不长我准备用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我采用以读为主线,采用三个层面的朗读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通过学习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以自主形式正确朗读有关词语,并尝试理解课文。通过初读,再读,感知读等形式来理解课文。用韩国三星集团创始人李秉哲买报的故事导入新课,然后提问:从这一故事中,你们发现到什么?对于学生的回答老师不做评价,然后让学生初读课文,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把句子读通顺。在初读课文时指导学生读准“魅”。再读课文时要求学生感觉自己没有阅读障碍了,再试试提出一些问题。感知读时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课文围绕切苹果展开的,哪些段落是讲切苹果前的?哪些段落是讲切苹果时的?哪些段落是讲切苹果后的,指导学生给课文分段。在第一教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精读课文重点段落,采用同学间合作探究的方式领悟课文内容。

  接下来,我将重点对一下第二课时做如下说明。我将采用复习导入,抓重点段动手操作,练说解读,研究研究,布置作业4个环节来学习课文。

  在复习导入时,我通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这一问题导入新课的学习。

  在第二环节的教学中,第一段我抓住重点词:两个“新”字,展开教学。然后通过感情朗读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然后直奔重点段——第二段来教学。我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苹果,四人一组练习切。关照同学们不要一齐切,最好先切一个,观察观察再切第二个,再观察再切第三个、第四个。然后请学生汇报刚才切苹果的情况。估计到许多学生第一次切,是找不准腰的,所以我让他们小组一个一个切,观察后再切。我事先对此做过多次尝试与测量,最好在苹果的黄金分割点上才能切出好看的五角星。所以等他们汇报完后,我让他们请同学们用尺子量一量自己切的苹果,绘制一张图谱,说明什么是拦腰切?怎样才能切出五角星。而让学生绘制图谱也有利于学生从动手实践的角度深刻理解这种切法的魅力所在,才能与一般的切法形成对比。通过这样的动手操作,让学生了解什么叫拦腰切。

  接下来我就直奔第5自然段,在这一段的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这一句话,我出示第5自然段的内容,并且这一句话用红色显示,引导学生多读。因为魅力这个词不好解释,而本课学习,如果每个孩子不能真实的理解这个词,孩子也很难理解什么是作者告诉学生们的创造力。所以在这点教学上,我不急于忙着让孩子回答,而是要求他们反复读课文,小组之间进行讨论,当然也允许学生借助有关手段来理解这个词。同时“魅力”这词用红色显示。在学生交流的时候加以点拨指导。怎么理解“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请同学们自读第四自然段,我想学生一定能够自己理解这一自然段的内容了。在研究研究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向学生提了两个问题。同学们,老师有两个问题没搞清我想请同学们帮老师来解决“一般人为什么不拦腰切苹果?这个五角星最早是由谁发现的?”两个问题。可以吗?用这一富有鼓动性的提问来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探索:一般人为什么不拦腰切?组织学生以四人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从刚才观察学生切苹果中估计到学生会回答:不拦腰切好看,不拦腰切能体现公平,不拦腰切也是一种习惯,人们习惯了,也感觉到这种方法顺手。

  人们不会想到切苹果还会有什么创造,怎么方便怎么切……估计学生会有这样的回答,所以我设计这样一番总结语:亲爱的'同学们,太感谢你们了!我听出来了,因为好看、美观,人们发现不到丑拙之中也有美;因为公平,人们少了发现;因为习惯,人们缺少了思考,少了创造发明……我被你们创造性的理解“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感动了。我想请你们根据自己的发现的喜悦之情,用你特殊的那份感情,重读这篇文章。

  关于这个五角星最早是由谁发现的?这一问题参考书中没有告诉这个五角星是由谁最早发现的,而了解这一问题是很重要的,也是很有意义的,所以就布置学生课后借助计算机上网查找这一活动性作业,激发他们主动探索的精神。

  以上所说是我对这篇课文的教学预案,但我的教学设计很难预见到课堂教学的全部,我的教学设计不可能事无巨细地罗列出所有的细节,许多新的思想,新的方法,新的知识都是在师生互动中自然生成的,我将在具体的教学中将根据学生情况不断调整,力求有所突破。

苹果里的五角星说课稿3

  《苹果里的五角星》这是一篇启智、激发孩子的创造力且又充满童趣的文章。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这样一个故事:邻居家的小男孩“传”给“我”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把苹果横着切下去,苹果核部分就会出现一个“五角星”的图案,这使“我”从中受到启迪——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全文五个自然段,可分为两部分。1-4自然段为第一部分,写邻居家的小男孩向“我”展示他在幼儿园学到的新本领,横切苹果后里面有颗“五角星”;5自然段为第二部分,主要讲“我”从苹果中获得的深刻感受。这一部分既是文章的重点,也是难点,是让学生悟理的部分。

  下面我就第二课时简要说说我的.设计:

  整个教学分三大板块:

  第一,由题导入,质疑激趣。

  教学一开始,我就从课题入手,直奔重点,让学生说说课文中称这个“五角星”图案是怎样的图案。

  第二,研读课文,感知“魅力”。

  这里,我结合学生的回答,出示“使我深有感触的是,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这句话,引导学生通过抓关键字“鲜”理解词语“鲜为人知”的意思,进而让学生说说这个图案为什么鲜为人知,人们通常是怎么切苹果的?联系学生的实际来感受循规蹈矩的切法,理解“循规蹈矩”。 并过渡:像这样循规蹈矩的做法、想法,我们平时有很多,文中的“我”也是如此。以此切入,引出文章第一部分的教学,出示对话,抓住对话中的两个“什么”,引导学生感受对话中小男孩的“别出心裁”,我的“循规蹈矩”。当然,小男孩的“别出心裁”还表现在切苹果的方法上,在这里,我让学生亲自动手试一试,原因是学生对“拦腰”这个词理解的不够透彻,认为横着切就是“拦腰”,而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对“拦腰”这个词的意思就有了深刻的体会。接着,引出第四自然段中“我”的想法, “我”看到苹果里的“五角星”这个图案后的想法是本文的重点之一。在这里我让学生通过朗读来体会,交流读懂了什么,感悟“我”的惊讶之情。这正是苹果里的“五角星”这个图案的魅力所在。课上,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竟然”和“果然”这两个词的区别,我设计了两个填空,从而联系具体的语境体会“果然”乃意料之中,“竟然”系意料之外。

  第三,理解“魅力”,感悟“创造力”。

  对于“魅力”这个词,学生通过查字典可以知道指的是很吸引人的力量,那么,文中“五角星”图案的魅力表现在哪呢?这是本文的难点。课上学生通过第一部分的学习,已然了解了这个图案吸引了“小男孩”也吸引了“我”,那么还吸引了谁?引导学生再读第五自然段,抓住句子“这个秘密不知从什么地方传到那男孩的幼儿园,然后……又传给大家。”这句话中的三个“传”进一步理解其“魅力”所在。如果说吸引小男孩的也许是图案的新奇有趣,那么吸引“我”的又是什么呢?这样,自然引出图案给“我”的启示: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对于这句话的理解,学生还是有一点难度的,课上我出示了一个关于李秉哲卖报的故事,让学生来发现他与其他人做法不同的地方,从而理解创造力,往小处说,有很多种。然后联系学生已知,通过不同的事例来真正理解创造力,感悟“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整个教学设计的制定,我结合了《名师助学》《补充习题》的有关练习,也尝试了一些创新的举动,可以说课上教学基本达成了预定的目标,不过还是有不少遗憾:板书不够及时,课堂时间没有把握好……希望各位老师听课后多提宝贵意见,本人将不胜感谢!

【苹果里的五角星说课稿】相关文章:

《苹果里的五角星》教案12-16

《苹果里的五角星》教案03-02

苹果里五角星语文教学反思04-08

杨桃里的五角星05-15

读《苹果里的五角星》有感06-07

一个苹果说课稿05-13

音乐课《在暑假里》说课稿09-28

大班数学说课稿《分苹果》反思11-16

四年级上册《一个苹果》优秀说课稿06-08

文章代写服务

网站编辑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苹果里的五角星说课稿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苹果里的五角星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苹果里的五角星说课稿

苹果里的五角星说课稿1

  一.教材

  今天我所说的是苏教版第八册《苹果里的五角星》,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邻居家的小男孩把他在幼儿园里学到的横切苹果的方法传给我的事。

  告诉人们: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全文内容浅显,叙述清楚,重在引人思考,给人启迪,是适合学生朗读的好教材。根据教材编写的意图和新课标的有关要求,结合四年级学生的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和教学实际情况,我将制定以下一些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注意“魅”字的读音,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技能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清晰”“魅力”造。

  情感目标:能从课文内容中得到启示: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其中能从课文内容中得到启示: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本课的难点。为了能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这一重点和难点,上课前布置学生带几个苹果到学校,在上课的时候让他们亲手操作一下,亲自感受一下。把课文第5自然段的内容打印出来。

  二.教学程序

  本课篇幅不长我准备用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我采用以读为主线,采用三个层面的朗读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通过学习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以自主形式正确朗读有关词语,并尝试理解课文。通过初读,再读,感知读等形式来理解课文。用韩国三星集团创始人李秉哲买报的故事导入新课,然后提问:从这一故事中,你们发现到什么?对于学生的回答老师不做评价,然后让学生初读课文,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把句子读通顺。在初读课文时指导学生读准“魅”。再读课文时要求学生感觉自己没有阅读障碍了,再试试提出一些问题。感知读时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课文围绕切苹果展开的,哪些段落是讲切苹果前的?哪些段落是讲切苹果时的?哪些段落是讲切苹果后的,指导学生给课文分段。在第一教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精读课文重点段落,采用同学间合作探究的方式领悟课文内容。

  接下来,我将重点对一下第二课时做如下说明。我将采用复习导入,抓重点段动手操作,练说解读,研究研究,布置作业4个环节来学习课文。

  在复习导入时,我通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这一问题导入新课的学习。

  在第二环节的教学中,第一段我抓住重点词:两个“新”字,展开教学。然后通过感情朗读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然后直奔重点段——第二段来教学。我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苹果,四人一组练习切。关照同学们不要一齐切,最好先切一个,观察观察再切第二个,再观察再切第三个、第四个。然后请学生汇报刚才切苹果的情况。估计到许多学生第一次切,是找不准腰的,所以我让他们小组一个一个切,观察后再切。我事先对此做过多次尝试与测量,最好在苹果的`黄金分割点上才能切出好看的五角星。所以等他们汇报完后,我让他们请同学们用尺子量一量自己切的苹果,绘制一张图谱,说明什么是拦腰切?怎样才能切出五角星。而让学生绘制图谱也有利于学生从动手实践的角度深刻理解这种切法的魅力所在,才能与一般的切法形成对比。通过这样的动手操作,让学生了解什么叫拦腰切。

  接下来我就直奔第5自然段,在这一段的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这一句话,我出示第5自然段的内容,并且这一句话用红色显示,引导学生多读。因为魅力这个词不好解释,而本课学习,如果每个孩子不能真实的理解这个词,孩子也很难理解什么是作者告诉学生们的创造力。所以在这点教学上,我不急于忙着让孩子回答,而是要求他们反复读课文,小组之间进行讨论,当然也允许学生借助有关手段来理解这个词。同时“魅力”这词用红色显示。在学生交流的时候加以点拨指导。

  《苹果里的五角星》说课稿(2)

  一些时候,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答案。正如《苹果里的五角星》中所说,用不同的方法切苹果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就让我们拿起手中的教材一起去探个究竟!

  一、教材分析

  《苹果里的五角星》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充满童趣的文章,这一单元的主题为“探索发现”。课文记叙了邻居家的小男孩“传”给“我”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把苹果拦腰切下去,苹果核部分就会出现一个“五角星”的图案,这使“我”从中受到启迪——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文章叙议结合,重在引人思考,给人启迪,因此本课最后一自然段是理解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在教学时我会予以着重引导,同时利用好课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及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学情,我将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成语。

  3、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启示: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三、教法和学法

  在教法和学法上普罗塔戈说过的一句话曾让我陷入深深地思考,“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所以针对本篇课文,在教学方法上,我力争体现“以情境为动力,以朗读为主线,以对话为灵魂,以感悟为核心”的教学策略,采用朗读感悟法、合作探究法等。

  四、接下来就来谈谈本课的教学过程

  根据课文内容,教学目标,本课我打算分两课时来进行教学。具体分如下四个教学环节: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进文本

  课伊始,我将通过阿凡提的故事导入新课,趁势提问:从这一故事中,你们发现到什么?在学生的回答后进行一个简单的过渡去揭示课题,从而引入本课的学习,这样的'设计既给学生学生营造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情境,又便于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二)三读课文,整体感知扫障碍

  紧接着我会在课堂上安排三读,第一遍引导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自读课文,随后提出自读要求,并借助字词教学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叶圣陶先生说过:“要让学生在书中走几个来回。”不同层次的读,让学生真正走上几个来回,才能把书读通了读懂了。二读时着重指导朗读和对课文整体脉络的把握,其后可以多种形式来读课文,小组赛读,男女生分读等让学生再次感知文章内容。在不知不觉中这也培养了学生竞争与合作的意识。这一环节充分落实后,我所确定的教学目标1和2中的部分内容就基本实现了。

  (三)由句扣词,比较做法悟创造

  本环节教学中,我紧跟第一环节自然过渡:对于苹果里的五角星作者也觉得特别新奇,因此他有这样的一番想法——出示文中语句:我见过许多.....隐藏着“五角星”!在齐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循规蹈矩”一词的意思并联系生活说说哪些做法属于“循规蹈矩”?这一环节主要以“循规蹈矩”一词为切入口,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同时作为实施后续读悟环节的“药引子”。接着我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循规蹈矩”与“不循规蹈矩”不同做法的相关语句,并以苹果示意图指名让学生用红粉笔演示两种切苹果的方法。这样可以避免单调机械的讲解式教学,以直观形象的图示法来创设趣味性的情境,同时检测学生独立解读文本的能力。接下来,借交流评议契机让学生了解这两种切法的其他不同说法。

  在此基础,提供一些词语,让学生连贯地说一说这两种不同的切法。这样以学生画的两种切苹果的图示方法为载体,促进学生更透彻的理解文本、内化文本,同时有效培养学生的有序表达。弄清两种不同的切法,我指名两位学生上台演示两种切苹果的方法,让学生观察并说说看到了什么?此时出示文中句子:“真的,从横切面看,可以清晰地看出,苹果核果然像一颗五角星。”以这个句子为载体,进行品词品句及朗读训练。接下来稍作小结后,相机进行有序表达的训练,即“对于这两种情况,谁也能用连贯的话来说说自己的感受,最好也能用上“却”这个词。”以此来激发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此时顺势提问:“喜欢哪种切法?为什么?”,引导渗透“不循规蹈矩切苹果,也就是拦腰切苹果,发现里面有五角星,这其实就是创造的结果。”这样有助于扩散学生的思维,把学生思维逐渐引向深入,借机提炼文章的主旨。由于文末最后一句话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难点,所以我引导学生

  从第一次这样切苹果的人谈起,揭示作者的感触,并出示这句话:“使我深有感触的是,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谈谈对“魅力”的理解,进一步得出这魅力不仅仅是苹果中五角星的魅力,更是创造的魅力,从而引出教学的难点,并出示:“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

  (四)悟出道理,总结全文谈收获

  此时,学生的思维已与情感完全贯通。我会引导学生进行说话练习:“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方法,比如......”学生在自由练说的基础上,追问:

  “那从小男孩切苹果的方法中你想到了什么?”交流的基础上点拨渗透:创造力,往大处说其实就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这样设计是以亲身经历进一步促思,以对话交流进一步促悟,引导学生逐步感悟和领会“创造”的真正含义,

  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最后我将借助板书,进行总结。同时让学生齐读有关“创造”的名言,以此为基础,再激情谈话励志。这样一来教学目标3的内容也就逐步落实了。

  当然课堂中还会出现许多意外的生成,我会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化的理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以学促教,让学生扎扎实实地学到知识。

  五、板书设计

  .苹果里的五角星

  创造力

  循规蹈矩 打破常规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缩影,是撬开学生智慧的杠杆,在板书中可以看出从循规蹈矩到打破常规其实就揭示了文章的中心——什么是创造力,这样的板书突出重点,一目了然。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以上就是我本课的教学设计,如有不足之处还请各位专家老师批评指正!

  《苹果里的五角星》说课稿(3)

  一些时候,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答案。正如《苹果里的五角星》中所说,用不同的方法切苹果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就让我们拿起手中的教材一起去探个究竟!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苹果里的五角星》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该单元以“发现、创造”为主题展开。

  《苹果里的五角星》是一篇记叙文,主要讲了邻居家的小男孩把他在幼儿园里学到的横切苹果的方法传给“我”的事,从而告诉我们: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全文内容浅显,富有儿童情趣,叙述清楚,重在引人思考,给人启迪。

  (二)学情分析

  课文故事发生在生活中,但学生平时可能缺少这方面的观察和思维习惯。因此,学习本文,应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小男孩的这种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的举措。从而认识到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编写的意图和新课标要求,结合四年级学生的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和教学实际情况,在第一课时初读并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我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来理解词语和句子,同时培养学生的有序表达能力。

  (2)渗透情趣性训练意识,促进学生有效内化文本,逐步感悟和领会“创造”的真正含义,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树立创造意识,激发创造潜能。

  (四)教学重、难点

  课文第五自然段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而该段结尾句揭示了文章的主旨,理解其内容,并从中得到启示: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则是教学的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教材特点、重点和难点,我采用循序渐进的突破法进行教学,渗透情趣性训练意识。以“循规蹈矩”一词为切入口,通过文中语言文字的描述对比及指导朗读,促进学生有效内化文本,体会文中切苹果的两种不同方法所产生的不同结果。以“魅力”为催化剂,引导学生逐步感悟和领会“创造”的真正含义,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学生通过质疑激趣、联系生活、画画说说、品品读读等一系列简单易行的教学方式,语感、理解、表达、朗读等方面将会得到有效的促进。

  三、说教学过程

  实施教学时,我将采取五个教学环节来引导学生学习,其步骤依次是:一、由题导入,质疑激趣;二、由句扣词,联系生活;三、比较做法,初悟“创造”;四、读悟魅力,深悟“创造”;五、活用板书,名言励志。

  第一个环节“由题导入,质疑激趣”其实就是复习导入的环节,我采用开门见山的简洁方式——学生齐读课题后,让学生谈谈读了课题有什么感觉?然后再带着这样的感觉再次齐读课题。【设计意图:以课题质疑激趣,同时作为精读铺垫环节自然过渡的“前奏”。】

  在第二个环节“由句扣词,联系生活”的教学中,我紧跟着第一个教学环节自然过渡:对于苹果里的五角星,作者也觉得特别新奇,因此他有这样的一番想法——课件相机出示语句(我见过许多人切苹果……更没想到苹果里还隐藏着“五角星”!),齐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循规蹈矩”一词的意思并联系生活说说哪些做法属于“循规蹈矩”的做法?【设计意图:以“循规蹈矩”一词为切入口,激活生活经验,同时作为实施后续读悟环节的“药引子”。】

  第三个环节是“比较做法,初悟创造”。首先我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循规蹈矩”与“不循规蹈矩”不同做法的相关语句,并以苹果示意图指名让学生用红粉笔演示两种切苹果的方法。接下来,借交流评议契机让学生了解这两种切法的其他不同说法。在此基础上,提供一些词语,让学生连贯地说一说这两种不同的切法。弄清楚了两种不同的切法,我就指名两位学生上台演示两种切苹果的方法,让学生观察并说说看到了什么?相机出示文中句子:“真的,从横切面看,可以清晰地看出,苹果核果然像一颗五角星。”以这个句子为载体,进行品词品句及朗读训练。接下来稍作小结后,相机进行有序表达的训练,即“对于这两种情况,谁也能用连贯的话来说说自己的感受,最好也能用上“却”这个词。”学生有序表达的基础上,再出示文中相关语句,激发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如果说上面的教学环节是铺垫,那下面的环节则能有效渗透,引导学生初悟创造。我让学生说说“喜欢哪种切法?为什么?”,相机引导渗透“不循规蹈矩切苹果,也就是拦腰切苹果,发现里面有五角星,这其实就是创造的结果。”【设计意图:以“循规蹈矩”一词为切入口,通过文中语言文字的描述对比,促进学生有效内化文本,体会文中切苹果的两种不同方法,同时初步感悟“创造”。】

  因为课文第5自然段是课文教学的重点,而文末最后一句话“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又是教学的难点。因此我在“读悟魅力,深悟创造”这一环节以“魅力”为催化剂,逐步引导学生感悟和领会“创造”的真正含义。首先我让学生从第一次这样切苹果的人谈起,相机揭示作者的感触,并出示这句话:“使我深有感触的是,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谈谈对“魅力”的理解,进一步得出这魅力不仅仅是苹果中五角星的魅力,更是创造的魅力,从而引出教学的难点,并出示:“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教师举实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 )的方法,比如我有一次……”学生自由练说的基础上,教师追问:“那从小男孩切苹果的方法中你想到了什么?把想到的写下来。”交流的基础上,点拨渗透:创造力,往大处说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设计意图:以“魅力”为催化剂,渗透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的训练,实施文章重难点的突破。并以亲身经历进一步促思,以写话交流进一步促悟,引导学生逐步感悟和领会“创造”的真正含义,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最后一个环节“活用板书,名言励志”,我将借助板书,进行总结。同时让学生齐读三则有关“创造”的名言,以此为基础,再激情谈话励志。【设计意图:以情趣性板书为载体,总结全文,以名言强化文章主旨的价值引导,激励学生积极创造。】

  四、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根据教学安排,我将本课板书设计如下:

  苹果里的五角星

  从顶部切到底部 拦腰切

  纵切面 横切面

  没有五角星 发现五角星

  循规蹈矩的切法 打破常规的切法

  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苹果里的五角星说课稿2

  一.教材

  今天我所说的是苏教版第八册《苹果里的五角星》,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邻居家的小男孩把他在幼儿园里学到的横切苹果的方法传给我的事,告诉人们: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全文内容浅显,叙述清楚,重在引人思考,给人启迪,是适合学生朗读的好教材。根据教材编写的意图和新课标的有关要求,结合四年级学生的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和教学实际情况,我将制定以下一些目标。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注意“魅”字的读音,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技能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清晰”“魅力”造。情感目标:能从课文内容中得到启示: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其中能从课文内容中得到启示: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本课的难点。为了能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这一重点和难点,上课前布置学生带几个苹果到学校,在上课的时候让他们亲手操作一下,亲自感受一下。把课文第5自然段的内容打印出来。

  二.教学程序

  本课篇幅不长我准备用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我采用以读为主线,采用三个层面的朗读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通过学习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以自主形式正确朗读有关词语,并尝试理解课文。通过初读,再读,感知读等形式来理解课文。用韩国三星集团创始人李秉哲买报的故事导入新课,然后提问:从这一故事中,你们发现到什么?对于学生的回答老师不做评价,然后让学生初读课文,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把句子读通顺。在初读课文时指导学生读准“魅”。再读课文时要求学生感觉自己没有阅读障碍了,再试试提出一些问题。感知读时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课文围绕切苹果展开的,哪些段落是讲切苹果前的?哪些段落是讲切苹果时的?哪些段落是讲切苹果后的,指导学生给课文分段。在第一教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精读课文重点段落,采用同学间合作探究的方式领悟课文内容。

  接下来,我将重点对一下第二课时做如下说明。我将采用复习导入,抓重点段动手操作,练说解读,研究研究,布置作业4个环节来学习课文。

  在复习导入时,我通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这一问题导入新课的学习。

  在第二环节的教学中,第一段我抓住重点词:两个“新”字,展开教学。然后通过感情朗读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然后直奔重点段——第二段来教学。我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苹果,四人一组练习切。关照同学们不要一齐切,最好先切一个,观察观察再切第二个,再观察再切第三个、第四个。然后请学生汇报刚才切苹果的情况。估计到许多学生第一次切,是找不准腰的,所以我让他们小组一个一个切,观察后再切。我事先对此做过多次尝试与测量,最好在苹果的黄金分割点上才能切出好看的五角星。所以等他们汇报完后,我让他们请同学们用尺子量一量自己切的苹果,绘制一张图谱,说明什么是拦腰切?怎样才能切出五角星。而让学生绘制图谱也有利于学生从动手实践的角度深刻理解这种切法的魅力所在,才能与一般的切法形成对比。通过这样的动手操作,让学生了解什么叫拦腰切。

  接下来我就直奔第5自然段,在这一段的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这一句话,我出示第5自然段的内容,并且这一句话用红色显示,引导学生多读。因为魅力这个词不好解释,而本课学习,如果每个孩子不能真实的理解这个词,孩子也很难理解什么是作者告诉学生们的创造力。所以在这点教学上,我不急于忙着让孩子回答,而是要求他们反复读课文,小组之间进行讨论,当然也允许学生借助有关手段来理解这个词。同时“魅力”这词用红色显示。在学生交流的时候加以点拨指导。怎么理解“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请同学们自读第四自然段,我想学生一定能够自己理解这一自然段的内容了。在研究研究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向学生提了两个问题。同学们,老师有两个问题没搞清我想请同学们帮老师来解决“一般人为什么不拦腰切苹果?这个五角星最早是由谁发现的?”两个问题。可以吗?用这一富有鼓动性的提问来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探索:一般人为什么不拦腰切?组织学生以四人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从刚才观察学生切苹果中估计到学生会回答:不拦腰切好看,不拦腰切能体现公平,不拦腰切也是一种习惯,人们习惯了,也感觉到这种方法顺手。

  人们不会想到切苹果还会有什么创造,怎么方便怎么切……估计学生会有这样的回答,所以我设计这样一番总结语:亲爱的'同学们,太感谢你们了!我听出来了,因为好看、美观,人们发现不到丑拙之中也有美;因为公平,人们少了发现;因为习惯,人们缺少了思考,少了创造发明……我被你们创造性的理解“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感动了。我想请你们根据自己的发现的喜悦之情,用你特殊的那份感情,重读这篇文章。

  关于这个五角星最早是由谁发现的?这一问题参考书中没有告诉这个五角星是由谁最早发现的,而了解这一问题是很重要的,也是很有意义的,所以就布置学生课后借助计算机上网查找这一活动性作业,激发他们主动探索的精神。

  以上所说是我对这篇课文的教学预案,但我的教学设计很难预见到课堂教学的全部,我的教学设计不可能事无巨细地罗列出所有的细节,许多新的思想,新的方法,新的知识都是在师生互动中自然生成的,我将在具体的教学中将根据学生情况不断调整,力求有所突破。

苹果里的五角星说课稿3

  《苹果里的五角星》这是一篇启智、激发孩子的创造力且又充满童趣的文章。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这样一个故事:邻居家的小男孩“传”给“我”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把苹果横着切下去,苹果核部分就会出现一个“五角星”的图案,这使“我”从中受到启迪——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全文五个自然段,可分为两部分。1-4自然段为第一部分,写邻居家的小男孩向“我”展示他在幼儿园学到的新本领,横切苹果后里面有颗“五角星”;5自然段为第二部分,主要讲“我”从苹果中获得的深刻感受。这一部分既是文章的重点,也是难点,是让学生悟理的部分。

  下面我就第二课时简要说说我的.设计:

  整个教学分三大板块:

  第一,由题导入,质疑激趣。

  教学一开始,我就从课题入手,直奔重点,让学生说说课文中称这个“五角星”图案是怎样的图案。

  第二,研读课文,感知“魅力”。

  这里,我结合学生的回答,出示“使我深有感触的是,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这句话,引导学生通过抓关键字“鲜”理解词语“鲜为人知”的意思,进而让学生说说这个图案为什么鲜为人知,人们通常是怎么切苹果的?联系学生的实际来感受循规蹈矩的切法,理解“循规蹈矩”。 并过渡:像这样循规蹈矩的做法、想法,我们平时有很多,文中的“我”也是如此。以此切入,引出文章第一部分的教学,出示对话,抓住对话中的两个“什么”,引导学生感受对话中小男孩的“别出心裁”,我的“循规蹈矩”。当然,小男孩的“别出心裁”还表现在切苹果的方法上,在这里,我让学生亲自动手试一试,原因是学生对“拦腰”这个词理解的不够透彻,认为横着切就是“拦腰”,而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对“拦腰”这个词的意思就有了深刻的体会。接着,引出第四自然段中“我”的想法, “我”看到苹果里的“五角星”这个图案后的想法是本文的重点之一。在这里我让学生通过朗读来体会,交流读懂了什么,感悟“我”的惊讶之情。这正是苹果里的“五角星”这个图案的魅力所在。课上,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竟然”和“果然”这两个词的区别,我设计了两个填空,从而联系具体的语境体会“果然”乃意料之中,“竟然”系意料之外。

  第三,理解“魅力”,感悟“创造力”。

  对于“魅力”这个词,学生通过查字典可以知道指的是很吸引人的力量,那么,文中“五角星”图案的魅力表现在哪呢?这是本文的难点。课上学生通过第一部分的学习,已然了解了这个图案吸引了“小男孩”也吸引了“我”,那么还吸引了谁?引导学生再读第五自然段,抓住句子“这个秘密不知从什么地方传到那男孩的幼儿园,然后……又传给大家。”这句话中的三个“传”进一步理解其“魅力”所在。如果说吸引小男孩的也许是图案的新奇有趣,那么吸引“我”的又是什么呢?这样,自然引出图案给“我”的启示: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对于这句话的理解,学生还是有一点难度的,课上我出示了一个关于李秉哲卖报的故事,让学生来发现他与其他人做法不同的地方,从而理解创造力,往小处说,有很多种。然后联系学生已知,通过不同的事例来真正理解创造力,感悟“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整个教学设计的制定,我结合了《名师助学》《补充习题》的有关练习,也尝试了一些创新的举动,可以说课上教学基本达成了预定的目标,不过还是有不少遗憾:板书不够及时,课堂时间没有把握好……希望各位老师听课后多提宝贵意见,本人将不胜感谢!

【苹果里的五角星说课稿】相关文章:

《苹果里的五角星》教案12-16

《苹果里的五角星》教案03-02

苹果里五角星语文教学反思04-08

杨桃里的五角星05-15

读《苹果里的五角星》有感06-07

一个苹果说课稿05-13

音乐课《在暑假里》说课稿09-28

大班数学说课稿《分苹果》反思11-16

四年级上册《一个苹果》优秀说课稿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