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新理念》读书心得体会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教育新理念读书心得
当我们心中积累了不少感想和见解时,马上将其记录下来,这样有利于培养我们思考的习惯。那么心得体会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新理念读书心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育新理念读书心得1
暑假期间,我认真阅读了《教育新理念》一书,使我对素质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课堂教学、学科教育、素质教育、理想教育、教育研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我觉得大受启发。
素质教育提出的是一种新的教育理想,它期望形成一种新的教育价值观,达到一种新的教育境界。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
我国的课堂教学是“去问题教学”,学生没有问题走进课堂,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解决,学生没有问题走出课堂,学生的头脑只是一个储存知识的仓库,这不由得使人们对教育的真正功能产生了深思,在文中,袁教授对此给予了明确回答,他提出教育的真谛在于“将知识转化为智慧,使文明积淀成人格”。其中包括两层含义,其一:对教师而言,教会学生致知的方法,求知的渠道,学会判断知识和信息,要比教给学生现成的知识重要得多。因为知识本身是多变的,不断更新的。其二:现代文明的成果并不能通过传授内化成为人格,人格需要人格魅力的感召。那么,教师的教学行为直接影响到学生智慧、人格形成与发展。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应该做到并且强化以下几点:
一、加强自身的修养,展现新时代教师的魅力
教师职业是一种以造就未来新一代人格为特点的职业。老师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都会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烙印,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形成学生良好人格的重要条件。因此,教师应积极地从多方面、多渠道充实自己。
二、爱学生,应做到尊重学生与宽容学生
“教育是人学”。教师劳动的对象是有着丰富情感和人格尊严的'、活生生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具体的人。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应成为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逻辑起点。
三、要学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说过:每一个孩子都可能成为非凡的天才,一个孩子能不能成为天才,取决于家长和老师能不能像对待天才一样爱他、期望他、教育他。每一个学生都是多姿多彩的,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从闪光点入手,激发学生的进取心,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品尝成功。老师要用多视角的眼光看待充满生机活力和个性化的学生,允许每个学生自由地发展与个性充分地张扬,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因材施教,我们应当善于用欣喜的目光去发现去培养有独特个性、富有想象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教育新理念读书心得2
《教育新理念》该书从我们教师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作为出发点,用较通俗的语言对当代教育实践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典型案例、教育科学史上的名家名篇名言及其他领域中相关信息的进行了分析对比综合,对教育新理念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为我们教师提供一本具有全面性、启示性、解惑性和可操作性的学习用书。全书包括五部分,从课堂教学、学科教育、素质教育、理想教育、教育研究等5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提出了亟需更新的教育新理念。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觉得我们应该做到并且强化以下几点:
一、终身学习、修身养性,展现教师的人格魅力
读了《教育新理念》,使我体会到作为个体的人必须要进行终身的学习,作为教师必须把教育看作是贯穿于人的整个一生与人的发展各个阶段的持续不断的过程。学习不再仅是学生的专利,教育也不再仅是教师的特权。一个真正的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时代也伴随知识经济时代同时降临。教育必须正视现实,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使其形式灵活多样,促进社会学习化、学习社会化。所以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创新,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学习和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把那些教育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只有如此,才能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通过思想的内化来指导实践;有了理念的更新,才能创造新的教育方法,适应学习时代的要求。
教师职业是一种以造就未来新一代人格为特点的职业。教师的良好人格能对幼儿产生良好的影响,是形成幼儿人格的重要条件。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教师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该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只有从教师的人格的活的源泉中,才能涌现出教育的力量,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的多么美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的人格。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
二、尊重与宽容学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与意志
“教育是人学”。教师劳动的对象是有着丰富情感和人格尊严的、活生生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具体的人。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应成为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逻辑起点。
1.教师应尊重与宽容幼儿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幼儿的独立人格和自由意志,尊重幼儿多姿多彩的选择,尊重幼儿主动活泼的呈献。宽容,是做人的一种美德,施与这种美德会对受与者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这种宽容并不是放纵。教育需要严师,但更需要“爱”与宽容。对自己的学生宽容,更是一名教师应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作为幼儿教师,应充分理解、体谅幼儿的“不成熟”,宽容他们一时的过错。宽容是一种修养,能使教师遇到突发事件仍保持一种平等、平和的心态对待幼儿;宽容是一种胸襟,能使幼儿感受到教师广阔的心胸;宽容更是一门教育艺术,它能使教师不厌其烦地对幼儿坚持耐心的多方式的教育,给幼儿以自我反思、认识、改正错误的机会。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先生对犯错误的学生,常常让他们先做一件好事,然后写一份心理活动说明书,要求反映出做好事前、做好事时,做好事后心灵深处的旧我和新我是怎样论战的,这种做法,既能让学生自觉认识错误,改正错误,更能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良苦用心,感受到老师真诚的爱。
2. 培养幼儿的问题意识
有一年,上海市一所市重点中学接待了一个美国的教育代表团,主人特地请了一位优秀的物理特级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课上的非常精彩,用我们传统的评课标准来看,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清晰,教学方法灵活,有理论,有实验,教学过程活跃,师生互动充分,气氛热烈,教师语言精练,教学时间安排精当。
课上完了,听课的中国老师掌声雷动,钦佩不已。然而美国客人却面无表情,当接待者请他们谈一谈自己的观感时,他们说,这堂课老师问的问题学生都能回答出来,既然如此,这节课还上它干什么?
美国客人的反问让人振聋发聩。既然学生都能回答,老师还问这些问题做什么?这节课的任教教师是一位特级教师,可以说代表了我们中国教师的上课的最高水平,然而就是这么一节我们认为非常优秀,几乎完美无缺、天衣无缝的课,却让美国客人百思不得其解,一语击中要害!这个要害正是长久以来我们应试教育的弊端的集中体现:我们的学生早已适应了你来问我来答的学习方式,我们的老师也早已适应了我来问你来答的教学方式。
在各种各样的公开课中,满堂灌的情况基本上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老师问学生答,这是目前最普遍的情况,表面看起来好像师生互动,气氛比较好,实际上本质没什么改变。这实际上是换了形式的满堂灌。现在,我们的素质教育提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可是,在这样的教育体制、教学模式下,很难真正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来。我们必须从头反思我们的教育观,我们的学生观。
3. 增强幼儿的学习信心与意志
在教学中要尽可能使幼儿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树立坚强的信心。在一日活动中教师要依据幼儿的个体差异,创设不同的情境让层次不同的幼儿都有收获,如激发能力强的幼儿解决难度大的问题,对能力相对较弱的幼儿要适当地“让其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当孩子理解有困难时教师要说“再想想,再看看”的鼓励话,以此来提高幼儿的学习信心,燃起他们自信的火种,激起他们前进的热情。我们的孩子小的时候都是很有创造性的。曾经有一位画家对小孩子的画喜欢的不得了。坦率地说,别人怎么也看不出来那些小孩子的画好在什么地方,但是画家说,如果这幅画是一个成人画家画出来的,那么他绝对是顶尖画家!也就是说,小孩子都是天生的画家,他们眼中的世界更丰富多彩,更绚丽多姿,而这些世界往往是成人所看不到的。
三、不断实践、重新审视幼儿,把理解与鼓励作为给孩子们的礼物
没有获得实践的教育理念不过是教育的理想,要使理想变成现实,就要把教育理念应用到具体的教学中去,由实践来检验教育理念的可行性,并在实践中提炼出真正适合教学的教育理念。正如顾明远先生所说的那样:“一个成功的教师,首先是一个善于不断自我更新观念的学习者,只有在及时地汲取当代最新教育科研成果的基础上,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实践,做一个教育改革的身体力行者。生活中许多有特殊天赋的人、有着异乎常人的大智慧的人,一开始通常不会被人理解,反而被称为愚蠢或傻瓜。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让幼儿学会生存,学会发展。需要教师关注个性差异,允许每个幼儿自由地发展与个性充分地张扬。我们对待幼儿不能一刀切,而是应该根据幼儿不同的特点,因材施教,我们应当善于用欣喜的目光去发现、去培养有独特个性富有想象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把理解与鼓励作为给孩子们的礼物。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要权威,取消标准答案,让孩子永远不停地问下去,终将成为我们的唯一选择。
袁振国教授思想敏锐,视野开阔,关注现实。在xx中所体现出来的事例典型吸引人,文笔通俗而优美,文中所阐述的观点,我觉得有很多自己以前朦朦胧胧仿佛感受到的地方,经他或以事例说明或引经据典般地娓娓道来,不觉大受启发。对于文中倡导的“教育工作的重心不再是教给学生固有的知识,而是转向塑造学习者新型的人格。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使学习者学会如何学习,学会如何工作,学会如何合作,以及学会如何生存。”有了更深的认识。因此,教师的知识与观念的自我更新显得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加急迫了。一个成功的教师,首先是一个善于不断自我更新观念的学习者,只有在及时地吸取当代最新教育科研成果的基础上,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让幼儿学会生存,学会发展。需要教师关注个性差异,允许每个幼儿自由地发展与个性充分地张扬。我们对待幼儿不能一刀切,而是应该根据幼儿不同的特点,因材施教,我们应当善于用欣喜的目光去发现、去培养有独特个性富有想象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把理解与鼓励作为给孩子们的礼物。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要权威,取消标准答案,让孩子永远不停地问下去,终将成为我们的唯一选择。
教育新理念读书心得3
《教育新理念》一书我认真的读了一遍,xx中所表现出来的文笔通俗易懂,事例典型,xx中的阐述的观点让我大受启发。要想成为一名成功的教育工作者,就必须用符合教育发展的思想来武装自己。
xx中的典型案例非常多,如我们经常都会问自己的孩子或者学生:“今天你的作业做完了吗?”而有一个国家的家长会问自己的孩子:“今天你在学校向老师提问题了吗?”这让我感触很深。中国的教育好象定好了一个框架,任何一个孩子的聪明与笨拙、听话或顽皮都是有一条条框框来评定的,极少有学生向老师提出质疑。我们应当鼓励孩子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并且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特别是对一些回答不了的问题,可实话实说,绝对不能敷衍了事,可以让孩子和我们一起去寻找答案。
中国的课堂教学是“去问题教学”,学生没带问题走进课堂,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解决,学生没有问题走出课堂,学生的头脑只是一个储存知识的仓库,这不由得使人们对教育的真正功能产生了深思,在文中,袁教授对此给予了明确回答,他提出教育的真谛在于“将知识转化为智慧,使文明积淀成人格”。其中包括两层含义,其一:对教师而言,教会学生致知的方法,求知的渠道,学会判断知识和信息,要比教给学生现成的知识重要得多。因为知识本身是多变的,不断更新的。其二:现代文明的成果并不能通过传授内化成为人格,人格需要人格魅力的感召。那么,教师的教学行为直接影响到学生智慧、人格的形成与发展。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应该做到并且强化以下几点:
一、修身养性,展现教师的人格魅力
教师职业是一种以造就未来新一代人格为特点的职业。教师的良好人格能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影响,是形成学生人格的重要条件。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教师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该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只有从教师的人格的活的源泉中,才能涌现出教育的力量,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的多么美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的人格。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我教了二十年书了,感觉每一个班的学生的为人处事可以说与班主任都有很大的相似性。
二、热爱学生,做到对学生尊重与宽容
⒈教师应尊重学生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和自由意志,尊重学生多姿多彩的选择,尊重学生主动活泼的呈献。
⒉教师会宽容学生
宽容,是做人的一种美德,施与这种美德会对受与者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这种宽容并不是放纵。
教育需要严师,但更需要“爱”与宽容。对自己的学生宽容,更是一名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作为教师,应充分理解、体谅学生的“不成熟”,宽容他们一时的过错。
宽容是一种修养,能使教师遇到突发事件仍保持一种平等、平和的心态对待学生;宽容是一种胸襟,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广阔的心胸;宽容更是一门教育艺术,它能使教师不厌其烦地对学生坚持耐心的多方式的教育,给学生以自我反思、认识、改正错误的机会和时间。这种做法,既能让学生自觉认识错误,改正错误,更能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良苦用心,感受到老师真诚的爱。
三、要做伯乐,具有一双发现人才的慧眼
生活中许多有特殊天赋的人、有着异乎常人的大智慧的人,一开始通常不会被人理解,反而被称为愚蠢或傻瓜。
我们的学生中其实也不乏这样与众不同看似愚蠢的人,身为老师的我们是不是只盯着那些分数指挥棒下的“优等生”,而错把美丽的天鹅当成了可怜的丑小鸭!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发展。需要教师关注个性差异,允许每个学生自由地发展与个性充分地张扬。我们对待学生不能象“割韭菜似的一刀切”,而是应该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因材施教,我们应当善于用欣喜的目光去发现去培养有独特个性、富有想象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把理解与鼓励作为给学生们的礼物,说不定什么时候真的就会有天才出现。
四、要会创新
当今社会,创造、创新成了出现频率最高的字眼,它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一个民族是否具有竞争能力,是否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看,创新是个体意义上的创新,而不是种系意义上的创新,也就是说,创新不创新是就他个人而言的,而不是与别人比是否有所创新。
这就告诉我们,创造力是人人都具有的天然禀赋,它与人的智力水平并没有简单的正相关,而更多地与文化习惯、与教育影响相联系。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首先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问题性教学。问题意识、问题能力可以说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基础。陶行知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言简意赅地说过:“创造始于问题。” 问题意识也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当小孩会说话后,说的最多的就是问题:“这是为什么?那是为什么?”可是回头审视我们的教育教学,家长们面对孩子的这么多问题,会显得不耐烦,常常一句话“你长大了就知道了”敷衍而过。老师呢,当孩子回答问题正确时,就会施以肯定和表扬,而回答错误或提出荒谬的问题,则免不了要受到批评和嘲笑。可是孩子是因为无知而上学,他们回答问题不正确或提问题浅薄荒谬,这是正常现象啊!所以面对不断的批评和嘲笑,孩子们回答问题和提问问题的积极性也逐渐降低。久而久之,还谈什么创新?我们作为老师,就是要努力冲破传统的观念障碍,要以问题教学为中心,要改变过去那种单由教师“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模式,变课堂教学以知识为纽带为以问题为纽带,通过全程引导学生盯着问题进行教学,力使课堂教学更富有实效。
【教育新理念读书心得】相关文章:
《教育新理念》心得体会06-15
《教育新理念》读书心得体会10-03
教育新理念的心得体会4篇08-03
《教育新理念》学习心得体会09-05
《教育新理念》心得体会4篇03-30
《教育新理念》心得体会3篇04-02
精选《教育新理念》心得体会3篇05-24
教育新理念的心得体会3篇08-05
关于《教育新理念》心得体会3篇04-06
新理念培训心得体会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