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词》读后感

时间:2023-11-08 07:23:18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纳兰词》读后感精选(9篇)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纳兰词》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纳兰词》读后感精选(9篇)

《纳兰词》读后感1

  王国维曾说: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历代文学,大家都说唐诗,宋词,至于清代词人,在当今能过名世的也只有一个纳兰性德了。纳兰性德的词风,可以称为南唐后主李煜的传人,直抒胸臆,独发性灵。以王国维这样的大家,也推崇纳兰性德为北宋之后的词坛第一人。

  这个人却不是汉人。

  纳兰性德,他的姓是纳兰,这两个漂亮的字可不是汉人的复姓,而是满语的汉译。这个姓最著名的人物还不能算是纳兰性德,而是慈禧太后。

  清朝定鼎之后,大学士明珠成为一个权倾朝野的人物,正是他,给了纳兰性德这个家中长男以人见人羡的贵公子的出身和精英级的满汉两种传统的教育。出身始终是决定一个人命运的最强有力的因素,这是命定的,也是很难摆脱的。这种天生的富贵造就了纳兰性德一副贵公子的气质和风骨,正如普希金论诗的时候所说的`:诗歌要有贵族气。所以,纳兰性德的诗词便天然带有了这种“贵族气”。诗歌就其精神意义来讲,是高贵的,他需要高贵的声音和高贵的情怀,而不仅仅是高贵的出身,在这层意义上,纳兰性德更加符合贵族的标准。

  王国维曾说,纳兰词之所以高妙绝伦,正因为“未染汉人习气”。

《纳兰词》读后感2

 夜色已浓,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声,缠绵而落,嵌进大地。

  我聆听者富有节奏的雨声,一滴一滴,宛若海浪拍打,却不雄壮,细如蚕丝。“随风潜天黑,润物细无声”形收留得恰是这些银针般的细雨。

  我捧着一本《纳兰词》。思绪跟着这场秋雨飘进收留若构思的那个世界。在那里,漫天的梨花飞落,天空微蓝,泛着霞光。树下,人面桃花相映红。街市纵横交错,暖暖闹闹,一派和气。转眼,场景又转换到了金碧辉煌的宫殿。收留若笔下那娇慵动人的宫廷女子,看穿秋泪,却被禁锢在高强下,终是笼中之鸟。

  品读纳兰性德的诗词,好似那一地的残烛香。明月高挂,蓉蓉月色,塞外的词人是多么想念自己的亲人啊!“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没有太多的直白,字里行间却露出浓浓的思乡之情。

  词如人生,收留若更是把人生汇进到小小的笔尖,从中涌出江河般或壮阔或抒怀的'词句。它们早已超越了朝代,至今在这压力巨大的城市,拥有一本意境如斯柔美的书,在忙碌中品读,是一件多么舒服的事啊!

  窗外的雨依旧在下着,滴答、滴答。流进梦境,花枝上晶莹的雨露吊挂。

  隔着时空,我仿佛闻到了幽幽梅花香。我在纳兰收留若所开创的世界中,在一弯清月梨花下,安然进睡。

《纳兰词》读后感3

  我已经记不清第一次读纳兰词是什么时候了。 但第一次深受荣若词的影响,我记得很清楚。 那是在某个遥远的日子里:对了,乔迁之夜。 收拾行李的时候,我百般百无聊赖,便拿起一本书,随意翻阅,无意间看到了纳兰性德的《玉兰令》

  若人生仅如初见,何谓秋风悲画扇? 等待闲暇来改变旧心,但旧心很容易改变。

  梨山说完清晓花后,泪如雨下,琳琅绝无怨言。 奈何伯焕金一郎,欲同日而行。

  那时的我在这个年纪已经相当“虚伪”了,所以我心想我找到了知音。 他手捧诗,在初秋的庭院里踱步、吟诵; 昏暗的灯光下,仔细抄写,轻声细语,他感觉自己真切地被诗中的悲欢离合、爱恨情仇所感动。 那时我觉得我真是一个诗意的女人。 来到这里,我再也听不到老朋友们低沉的呼唤声了。 眼前的环境是陌生的',有新的认知,有以前认识的人。 于是,我小小的心里充满了悲伤。 至于纳兰是谁,这首诗有什么好,我就抛之脑后了。

  现在想来,这些做法确实有些幼稚。 然而,“喜欢”却很难说。 诗歌有时会抛弃文学和生活的表象,像一把利剑直指人们的心灵和灵魂,与我们内心最微妙的部分交织在一起。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心里,常常都有一种朦胧而清晰的韵律,比如清波的朦胧,荷香的淡淡,杨柳的缠绵。 这句押韵看似矛盾,其实不然。 当我们读一首诗的时候,我们心中的节奏就会浮现出来,它会与诗中的节奏产生一种奇怪的共鸣。 每当我们读一首诗,我们都会被一首诗所感动。 虽然他们有时并不是很聪明。 严格来说,诗人原本的风流、爱恨、执念更能打动我们。 这其实是心灵之间的联系、情感之间的牵引、灵魂之间的对话。 就像我们喜欢一个人,一定是他或者他生活的一部分打动了我们。 对于纳兰来说,尤其是这样。

《纳兰词》读后感4

  向来痴,从此醉

  不知何时,喜欢上了纳兰的词。

  短短三十一载的岁月,于是,生命在纳兰这里如此之轻,又如此之重。

  反复诵读,词海中的我,向来痴,从此醉。

  纳兰曾自嘲:“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寥寥几句,一种孤寂便笼罩了心头。纳兰一生都不曾迷恋官场,出身豪门却偏偏是“虽履盛处丰,抑然不自多。于世无所芬华,若戚戚于富贵而以贫贱为可安者。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

  纳兰一生的三段难以割舍的感情,更是使纳兰牵肠挂肚,词情哀怨凄婉,屈曲缠绵。他曾留下千古名句:“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是的,纳兰词虽然流传天下,若容的词名虽然遍及天下,可是人们在争相诵读饮水词诗,纳兰容若那“如鱼饮水,冷暖自知”的心事究竟又有几人懂得?若容这位贵公子,皇帝身边的大红人,写入词中的点点斑驳心情和刻骨铭心的愁苦,谁人又能真的'懂得?

  渐渐地,读得痴了、醉了。

  又见“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透过这清澈的小令长调,仿佛能看都那个拥有着绝世才华、出众容貌、高洁品行的人站在那里,散发着一股遗世独立、浪漫凄苦的气息,华美至极、多情至极,孤独至极。一个才华横溢、欲报效国家而不能如愿,一个因爱而陷入爱的漩涡中挣扎的多情男子,却已被尘封在红尘中。

  读罢不能,只是向来痴,从此醉。

《纳兰词》读后感5

  对纳兰容若不是很熟悉的人,恐怕会比较熟悉另一个名字,纳兰明珠。如果我再加一句《七剑下天山》,恐怕你已经点头微笑了。对,纳兰容若就是纳兰明珠的儿子。

  纳兰容若,精通经史,天资聪颖,工书法,擅丹青,精骑射,尽管他经历简单,但也出生贵胄,又是康熙近侍,多次从圣前往边塞,他的词中有着江南文弱词人无法涉足的边塞风光。在塞上,容若孤卧寒衾梦不成,听着号角声,对“故园”、家人思念的愈发热烈。面对着塞上延绵空灵的飞雪,他发出了映衬一生的感慨:“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

  在我的印象里,容若一直是一个愁心漫溢的人,他的词一直散发着一种恨不胜收的感觉,其中当数他的悼亡词。而我一直觉得容若是一个不该委屈的人,有太多比他委屈的人,布衣终生,并且仰人鼻息的生活,而容若,是不该的,一个男人该有的,他都有了,显赫高贵的家世,惊人眼目的才华,刻骨铭心的爱情,贤淑大度的'妻子,此外,他还有一群相待极厚的朋友,那是皇帝费心网罗,却还轻易不肯折节的人。

  容若的感情生活是他词创作的一大源泉,当他的妻子卢氏因产后受寒而亡,这悼亡之音便破空而起,成为《饮水集》中拔地而起的高峰,后人不能超越,就连他自己,也不能。她遗留在他体内的那枚情感的瘤,在以后的十一年里,如春草般孜孜不倦的蔓延、蔓延,紧紧地缠住他的身心,顽固到连他自己也无法拔除,无法回避。

  青衫泪尽声声叹,融化得了冰山,唤不回已逝的人。他终于看见属于他的惩罚——就是要他在完满的人生中体会到最大的不完满,像梨花在春光最盛的时候凋谢。

  看得见开始,看不见结局——一生恰如三月花。

《纳兰词》读后感6

  初识的纳兰是一个翩翩公子,温柔婉转。沉迷于纳兰是被他的哀感顽艳所吸引,因为他的情深、深情,一个风流自赏的贵公子。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一曲浣溪沙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诵。但是他的心事究竟又有几人懂得?容若,这位相国府中含着金汤匙出生的贵公子,词中那斑驳的、刻骨铭心的愁苦却连自己的'父亲也是无法理解的。

  纳兰出身与贵族家族,少年时聪慧过人,堪称文武全才,仕途上可以说是平步青云,但纳兰公子向往的却是平淡的生活,与自己相爱的女子执手一生。“虽履盛处丰,抑然不自多。于世无所芬华,若戚戚于富贵而以贫贱为可安者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

  “别绪如丝睡不成,那堪孤枕梦边城。因听紫塞三更雨,却忆红楼半夜灯。书郑重,恨分明。天将愁味酿多情。起来呵手封题处,偏到鸳鸯两字冰。”十八岁的卢氏嫁给了纳兰,鱼水相欢情无极,却无奈尘缘容易绝。仅仅三年,卢氏为纳兰生下一子,便离开了人世,只留给纳兰无穷的悲伤。纳兰将对卢氏的思念比作滴水成冰的思念,那种辗转反侧的思念,叹一句“书郑重,恨分明”,处处透露着妻子对自己的关心以及自己所遭受不公的忿忿不平;或许仅仅是容若是断章取义,是自己正在给妻子写信,写得郑重其事,相思之恨甚是分明;或许是有什么更深的含义……但这种“冷”,这种半世浮萍逝水去,哽咽话无情却是有情,卿负几载梦自醒的冷,也只有容若知了。

《纳兰词》读后感7

  初读纳兰词,不禁感触,这位自小出生于贵族家庭的才子望似得到了众人眼中所有的快乐,但,他真正快乐过几次?

  纳兰收留若是康熙帝时的一等侍卫,更是清代有名的才子。他多情而蜜意,风骚自赏,却仅仅活了31年。他的死,留给众人的`却是说不清的惆怅。

  之前一直很好奇,像纳兰收留若这样一个才子为何会怠惰于仕宦生活生计,直到读了《减字木兰花》,我才找到了我心目中的谜底。

  纳兰收留若家世显赫,但在皇权的压迫下,他不得不眼睁睁地望着从小青梅竹马的表妹往选秀,一进宫门深似海,从此形同陌路,无法相见。他感触感染到了刻骨的无助,他无法留住表妹,他深知自己爱的人就在那红墙之后,但他却无法迈入那个守卫森严的院落。只能仍由爱情的花朵在皇权下枯萎……

  在打通喇嘛入宫后,却由于怕被人发现。只能相逢不语。轻轻拔下玉钗,在归阑轻叩,玉钗轻响,你知我知。就这样,千言万语,化作钗头脆响。这就是他们最后的相见。假如纳兰收留若早些预料到这个结局,他会不会不顾一切冲开人群,与她说一句话呢?

  当他日后跟着百官三跪九叩时,定会想起他儿时的玩伴,终生的爱侣就在这宫闱深处。诚然他亦会想起这段刻骨铭心的爱恋和痛苦,又怎会对仕宦生活生计专心呢?

  纳兰收留若是用他自己的生命在写词,文如其人,神秘莫测,让人说不出毕竟是喜仍是悲。然而,只要你可以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就可在心灵受到震撼的同时,收成很多。

  这便是纳兰收留若,永遥经典的纳兰词!

《纳兰词》读后感8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纵观纳兰容若的一生,总是无法脱离离殇二字。无论是从初恋入宫、父母离世,亦或是妻子病故、朋友离去。纳兰这一生都在经历生离死别。

  初识纳兰,他还是那个‘掩红窗,梦到江南,依家博山沉水香”的少年;是那个因无法与相爱之人在一起而痛苦不堪的少年;是那个无法与伊人割断情丝的少年。

  从他写给沈婉的词中,能够读出纳兰的无尽悲伤,也感受到了他的万般无奈。

  再遇纳兰,我知他是那个写出了“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的词人,是那个‘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的将军,是那个有着“乡关何处是”疑问的思想之人。

  钟于纳兰,我爱上了他的“一生一世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我艳羡于他'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的深情,我感慨于他对'人生若只如初,何事秋风画悲扇”的美好憧憬。

  在旁人看来,纳兰容若的一生或许顺风顺水,但在我看来,他是不如意的.,始终寻觅不到“称意即相宜”的意中人。

  读完<纳兰词>,我仿佛看到了那位在淅沥的风雨中,寂静的金井旁,为伊人葬落花的痴情之人;我仿佛看见了那位在禄水亭畔,清风徐徐的合欢树下,与朋友赏花观荷的潇洒之人;我仿佛看到了那位在深秋的黄昏,萧瑟的西风中,独自前行的忧郁之人。

  读完<纳兰词>之后,我明了这位少年对爱情的期许,我明白他对世事的无奈,我愿在他的诗词中沉醉,为他悲,为他叹。

  <纳兰词>,不仅可以让我们了解纳兰性德这个人,也可以让我们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等,极具阅读价值。(马佳莹)

《纳兰词》读后感9

  很多时候想起纳兰容若,眼前总是浮现出一幕,他落寞的身影永远都是背对着世人,衣诀临风,吹起一袭白衣,孤寂而清冷的气质,那来自灵魂的悲伤,深深的灼伤了我的心。

  我的`容若,如此至情至性的男子,却饱受情爱之痛。

  年少爱恋深情如许,却如同泡沫般易碎,成婚后与妻琴瑟和鸣,奈何佳人早逝,卢氏因产后受寒而亡。而后结识江南女子沈宛抚慰了他满是哀愁的心,然而却因满汉不能通婚,沈宛在身怀有孕的时候被迫离开,久居江南。所爱之人一个接一个离他而去,无能为力的痛失去挚爱的痛,如何不让他痛不欲生。

  我的容若,如此显赫无比的男子,短暂的一生却是郁郁而终。

  生于金鸣鼎赫之家,为父乃权倾朝野的明珠丞相,而他又身居一品的带刀侍卫,深受康熙喜爱,如此天生富贵极尽荣耀的贵公子,如此身世,却依然没能带给容若片刻的快乐与幸福,他自喻天上雪花,不是人间富贵花,如此不着一点人间烟火气的公子,连着眉宇间都带着丝丝忧愁。世人把他喻为寒梅,傲立雪中,遗世独立,独自散发着暗暗的清香,让人不禁为之黯然伤魂。

  我的容若,如此绝才潋滟的男子,却早早离世,享年三十一。

  英年早逝,是遗憾还是解脱,我们不得而知。他曾在诗中这样说道,“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身为文官却被康熙当武官用,心有所爱却无法相守,看似风花雪月炫耀四射,心却敏感自省,是以,他总是逃不过寂寞,寂寞是容若最终的定命。

  我的容若,我透过这三百年的时光来看你,却依然会心疼到为你落泪,如若你有来世,愿做一个平凡,简单的爱着你所爱的人,如若你有来世,愿我遇见你,为你抚平那眉间的哀愁。

【《纳兰词》读后感】相关文章:

《纳兰词》读后感04-30

读《纳兰词》有感05-26

浅诉纳兰美文06-22

(精选)导游词欢迎词08-16

导游词欢迎词01-12

导游词欢迎词12-18

导游词的欢迎词01-22

串词主持词10-18

朗诵串词主持词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