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读《教育与永恒》有感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教育与永恒》有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教育与永恒》有感1
小时候,经常听到一句话“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我一直不太懂。后来渐渐明白,这句话就是把书当成一块敲门砖,通过读书去获得金钱和美女。
上初中时,有一篇课文选的是赵丽宏的一篇文章《为你打开一扇门》,文章开篇的一段我最喜欢:世界上有无数关闭着的门,每一扇门里,都有一个你不了解的世界。求知和阅读的过程,就是打开这些门的过程。打开这些门,走进去,浏览新鲜的景物,探求未知的天地,这是一件激动人心的事情,也是一个乐趣无穷的过程。一个不想打开门探寻的人,只能是一个精神上贫困衰弱的人,只能在门外无聊地徘徊。当别人为大自然和人世间奇妙的景象惊奇迷醉时,他却在沉睡。
上大学时,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给我们知识,让我们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到更广阔遥远的世界,取得更大的进步。
我一直在想,书中到底有什么?每天看书,仿佛只是习惯,只为心安。有些书,看的时候心潮澎湃,看过之后却淡如白水。有些书,看的时候平淡无奇,却常常无意中给我生活中的启示。
其实,书中没有金钱和美女,有的只是令人惊奇的新鲜世界和通向智慧清明之境的道路。
在人生走过的每一天,我们都会遇到各种想不明白的事情,都会有纠结难过不知所措的时候。此时,只要选择一本好书,静下来阅读,就仿佛一盏明灯照亮了前行的路,又仿佛在杂草丛生的荒原中找到了指引方向的灯塔。
李政涛教授的《教育与永恒》就是这样一本可以作为教育生涯灯塔的枕边书。
第一次见李政涛教授是在一次教师培训上,他讲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和教师专业发展。从宏大的社会变革到教育本质,再到教师如何应对人工智能的冲击,最后到面对海量信息的三重境界。我被他深深地吸引着,他身上闪耀的是智慧的光芒,他带给我的是一种新奇的思维方式和思维逻辑。
这次他的新书发布,学校给老师们每人发了一本,看着深蓝色的封面,就有一种深邃、悠远而宁谧的感觉。
里面的文字,每一句都值得深思,每一句都带给我新的思考。
“覆盖,是我们时代的特质。所有制作或创造出来的东西,无论技术、器物,无论思想、观点和方法,无论名人、明星,都随时可能被一波波的后来者覆盖,一层层地被后继者覆盖,被涂抹,直至湮灭消亡。”如此深切的领悟,透彻的剖析,是我们都感觉到却无法用准确的语言,清晰地讲出来的。
关于教育与培训。
期末考试结束之后,跟一位孩子的家长聊到他的成绩,聊到某数学培训机构开办的学校,提到那所学校的孩子被训练得很好。我就想到一个问题,教育与培训有什么区别?学校教育与培训机构的培训又有什么区别?他们各自的价值在哪里?为什么这位家长一直说培训机构很好,却不会让孩子离开学校只在培训机构学习?
“教育常常被缩减为培训。培训无非是为了掌握某种技能(如使用电脑、开车等)而进行的训练。教育离不开‘训练’,但不止于、更不等于训练。教育需要再往前走一步,还要启迪人的智慧,培育人的人格。培训可以速成,且必须速效,‘马上就要用’的召唤如擂鼓般在培训者的耳朵旁反复回响。这种召唤具有‘魔力’,湮没了对人的智慧与人格的呼唤。结果,技能有了,智慧没了,人格丢了。”
也许所有让孩子报培训班的家长都能隐约感觉到教育与培训的区别,而作为老师,我们要更加清楚,自己所做的不是培训,而是教育,是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完整人格的培养,更是价值观的培养。
空间中的教育。
空间与能力有关。校长的“空间领导力”,教师的“空间设计力”,学生的“空间领导力和空间设计力”。教师设计教室空间的能力必须在干净、整洁的底色之下,否则,所有的设计都会哑然失色。而教室里,需要师生共同设计和完成空间的装饰,每一处空间,都蕴含着师生的努力,同时也蕴含着感恩与责任。
对终身教育,我们认为理所当然,却不知其背后深层的哲学思考。人生有涯,重在过程,每一次的学习与探索都是扩展个人生命深度与广度的过程。而做到终身教育其实不易,如何把终身教育的可能性变为现实?作者说“终身教育,是以保持原有的活动空间,甚至打开新的生活空间为前提的。”曾经的我对自己窝在房间、被窝的行为不以为意,觉得自己还在看书、看视频,也是在学习和进步。可是,当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不禁对自己的行为有了更多的反思。躺在床上看书究竟是不是完全的、自足的终身学习?没有保障自己柔软膝盖、健壮体魄的终身学习又能坚持多久?
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本可以作为教育人枕边书的著作,值得反复阅读咀嚼,书里有一道通往澄澈明净之地的光芒。
读《教育与永恒》有感2
初听到这个书名,脑海里闪现的是“爱与永恒”、“时间与永恒”、“生命与永恒”等等所有能和永恒相关联的词。李政涛博士的这本语录式的教育著作着实为我打开了另一扇大门,在这扇门里我看到了金色的耀眼的曙光,那是所有教育人所向往的地方。
读第一遍时,我圈圈画画、边读边赞叹,赞叹着李政涛博士锐利的眼睛和敏捷的思维以及他所处的教育高度。读第二遍时,我在原来圈画的地方写下了自己的思考和疑惑。其中给我冲击最大的一句话就是:“我接受了什么样的教育,就经历了什么样的人生。”是啊,一个人所接受到的教育,真的能够影响他以后变成什么样的人,经历什么样的人生。
什么时候读懂了人生就读懂了教育,什么时候参透了教育,也同时读透了人生。
教育是每个人一生的事业。除了肩负教育子女的重任,同时还需要时时刻刻更新自己的硬软件,顺应时代的潮流,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批评,自我教育,汲取时代精华,供自己昂扬向上地成长。
孔子说过:“吾日三省吾身。”人生在世糊涂始,如何由糊涂变聪明,自然离不开这个人所接受到的教育。自出生开始接受到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等,都深深影响着这个人的行为和思想。所以说,人到底还是社会性的动物。外因比内驱力更具有神秘的力量来塑造一个人。
李政涛教授在书中写到:好教育注定是一个深入浅出的过程。但往往糟糕的是:教育者还没有“深入”就开始“浅出”了。读到这句话时犹如醍醐灌顶一般,我在心中问自己:我是不是也如教授所说的那样?那么,如何避免成为那样的老师呢?然后我迅速翻看目录,找到了我想要的答案,在“教育中的教师”这部分里,我静下心来整整读了三遍,李教授的每一句话都激荡着我的思绪,更是直击我的心灵。在与这些文字碰触的`过程中,我总是会禁不住标注下那让我为之感叹的语句,我仿佛不再是身处迷雾之中,眼前渐渐明朗了起来。
李教授说:“教育离不开训练,但不至于、更不等于训练。教育需要再往前走一步,还要启迪人的智慧,培育人的人格。”是啊,只是永远不能偏离的轨道啊!好的教育是发现美、创造美、享受美、理解美的过程,所以,无论世间的教育有多少的漏洞和残缺,教育依旧能够拥有那动人心魄的美。
教育是全社会的教育,所有的教育经历,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自然教育,职业教育最终都指向社会。
社会是检验教育成色和教育成效与教育质量的打靶场和试金石。
正如李教授在后记中所说:每个人的生命独特,不可替代,每人即永恒。写下,就是永恒。以教育的眼光,凝视永恒、参与永恒、建构永恒、创造永恒。
读《教育与永恒》有感3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从我手拿教鞭那日起,我就深知一名教师肩上担负的责任。正如李正涛教授在这本《教育与永恒》中所说的那样,学校是人类的学习中心和教育中心,学校是终身教育的中转站和加油站,它是师生共生共长的生命场和家园,而学校中的教育主要通过课堂、班级和学校文化活动来完成,这也是学校教育的三驾马车。我们教师在这三驾马车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做着不懈的努力(不断地创新教育手段、不断地汲取教育理念、不断地读懂各异的学生个体),在每日的备课工作中我们可能面对的是三年级的学生,但我们在学情的分析中会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进行合理的预设,并根据学生后续知识学习上的可持续性我们会找寻他们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以起到融会贯通之用。
任何事物都有善恶、美丑的两面性,我们需要扬长避短,在教育生活中多给孩子美好的教育,感受教育之美,同时也需要给教师美好教育、美好教师的机会,这样才能使美好的教育得以传承和发扬,并积极创新。现如今的教育随着时代的进步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纯文字的教育力量逐渐衰弱,还需要影像来拯救。正如书中所说一部好的影片是一个具有内生力的教育喷泉,前段时间校长在青联社推荐的几部极具教育意义的`影片(如《一生只为一事来》、《音乐之声》、《放牛班的春天》等等)就是如此,它能直接触及我们的情感,深入我们的灵魂,让我们在观看中领悟教育的真理。
当前教育中有各种减负的呼声和喧哗,但是这样的减负好似跟我们的一线教师无关,很多教师被各种无关教育本身的一些琐碎事务所牵绊,导致老师无法真正静下心来做真正的教育,如果我们能把花在这些形式上的心思或者精力真正用在我们的教育中,教育才能如李政涛教授所说迎来新的希望,甚至新生。
在教育中我还需要不断修炼自我,不断提升自我,不断自我审视,为使教育中的学生能够在学校教育中得到没好的教育而不断改变、不断创新。
读《教育与永恒》有感4
何为永恒?爱·扬格说永恒是写在苍穹之上的。沧海一粟,时光的长河中,生命成了短暂的存在,生命与永恒之间似乎隔了一道鸿沟。然而人总是不甘于命运的,短暂的生涯中,他们努力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开出一朵朵花,这一朵朵馥郁芬芳的花结出一颗颗种子,风一吹,就是一次生命的播种。而这风就是教育,因着教育,文明得以传承;因着教育,未来有了无限可能性。那在人与永恒之间,教育何为?李政涛教授在《教育与永恒》这本书中提出了自己的思索。
本书中李教授以自问自答式的内心独白和质疑写出了对教育的思考。在作者看来,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教育本身是对人类永恒的精神价值的追寻。
品读此书,我有所收获,亦心存困惑。书中提到了有关教育的很多方面的内容,比如教育的作用,李教授说“教育是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十字路口,通往不同的方向,铸造不同的人生;但是,教育也有限度,是对人生限度的有限突破,它在个体身上最大的成功,就是最大限度地克服了这个人的人生限度。”关于这点我是赞同的,教育的特殊性就在于它的多种可能性。作为教师,我们不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一个模板,而是要充分的发掘学生身上潜在的可能性,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发扬个性,发现不一样的自己。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教育的目的不是扼杀孩子们的个性,而是让花开花,让草长叶,让树扎根,每个人都能得其所长。就跟网上流传的一句话一样,如果有的孩子还没开花,请你不要着急,他可能是一棵正在扎根的参天大树。亦如陶行知所说“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一生一态,不能一个标准要求死,百花齐放才是春。
同样的亦如李教授所说,教育是有限度的,它会受到时间、空间等诸多方面的局限。那么怎样最大限度的达成好的教育效果?李教授提出了自己的思考。比如他认为现在学校制定的.时间表是对人的肉体的操控,导致肉体丧失了精神和理性,教育时间设计中的“满”和“精细”更是导致了机械化和碎片化的人生。故此他主张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自我教育时间的安排权,分割权,设计权与建筑权还给学生。
关于教学时间设计中的“满”和“精细”,我想每一位老师都曾经经历或正在经历。尤其是初登讲台时的我们,每节课备得是满满当当,恨不得把那节课的知识一股脑教给学生,却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吸收效果,忘了“过满则亏”这个道理。由此可见教学时间中过于“满”和“精细”,不一定利于学习,还可能适得其反。碎片化和机械化的学习让学生丧失了更多发展的可能性,而这都是现在教育状态下存在的一些弊端和不足。
像这样引人深思的真知灼见,书中还有很多。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与学生共成长。教育之路是一条漫长而曲折的道路,路的尽头叫永恒,立于苍穹之上。我们一路行走,一路播撒,心向光明,终有所获。
读《教育与永恒》有感5
在温暖的午后翻上几页,在寂静的夜晚凝神思考,《教育生活的永恒期待》这本书让我感触颇深。
教育的使命是树德立人。或许,当我们对分数背后的东西关注更多,对分数以外的东西关心更多的时候,离教育的目的和本质就更近了。
我的学生范浩,英语基础较差,但是平时默写单词可以看出是用心记忆过,期中考试后我让每位同学写一份期中考试总结,范浩写得非常认真,之后我找了部分同学谈话,按常理来说找的这部分同学都是考试在及格线以上的或者有潜力考入一中的',但是我还是找了范浩,或许他的英文成绩短时间很难提高,但是若干年后他会记得有老师关注到了他,不放弃他,并告诉他他在班集体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当看到学生萎靡不振,我们可以张口批评,也可以视而不见,还可以草草过问,当然也可以做到深入细致的调查、沟通,说不定,这里面,就有一个令你吃惊的故事。
我班另一个学生,成绩属于中等,刚开学时我发现她上课经常靠在桌上,所以有天早自习我找她聊天,一开始她很拘谨,后来她慢慢敞开心扉,说她小学时英语成绩很好,进入初中后因为不喜欢当时的英语老师,导致英语成绩越来越差,经过这次沟通,慢慢的,我看到了她身上令人欣喜的变化,期中考试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每个学生都有他们自己的想法,那么老师就要做到主动和学生沟通,或许就可以打开他们的心门从而使她们得到自我提高。
对于学生,我们应该更多关注分数背后的东西;对于自己,我们更应该学会反思。老师不是圣人,也没有义务做圣人:老师不是完人,也没有能力做完人。但老师一定要努力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一定要努力成为能够慎独和自律、值得他人敬重和信任的人。
有次上早自习,快到校门口时迎面开来一辆摩托车,后面载着学生,当时这位骑摩托的父亲冲我按了几下喇叭,当时因为赶时间我并没有减速,反而加速前行,这位父亲只能靠边等待,我从反光镜看到了这位父亲难以置信的眼神,或许他心里在想作为一名老师还不顾自己和其他人的安危飙车,当时作为老师我深感惭愧。
老师和其他职业不同,其他职业的离开了工作场所,就可以是自由人。教师,即使离开了校园,在大自然中,在人群中,在黑暗处,在任何地方与任何时刻,一言一行仍被寄予厚望----为人师表。这就是老师。
最近我正在思考的一个问题和书中的一个主题《以审美趣味对抗坚硬的现实》不谋而合,学生到底是以什么样的标准来衡量老师的好坏?对他们要求严格是否一定对未来好?就像电影《死亡诗社》里面,传统的教育模式也许会因为高升学率而受到人们的尊敬和拥护,但是一群群鲜活而又充满生气的、本应该拥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学生却在无形之中被钝化了。人不是机器。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世界,都应该受到尊重和肯定。所以,在使学生掌握人类积累的知识的同时,我们应该反思,应该重新定位,把学生视为积极的活动者,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创造性,使他们能够自主而又有能力的行动。如基丁老师一样,教育者应该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和行为的引导者,而非主宰者、控制者。
在未来的十年,二十年,希望我们能继续坚守平淡,守护教育的良心。
读《教育与永恒》有感6
什么是“教育”?在我国教育一词最早出现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又或是许慎《说文解字》中所阐述的“教,上所施下所效;育,养子使作善也。简而言之,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那什么又是“永恒”?永恒即永远、恒久,精神和世界永远存在,象征人们对生命和世界的美好愿望,这是百度百科对永恒的释义。那教育与永恒有什么关系呢?
临近寒假,学校给每个老师分发了一本李教授的《教育与永恒》,初次读来,苦涩难懂,李教授分别从时间和空间、自然与社会、家庭与学校等方面诠释了教育是什么,在人通往永恒的道路上,教育何为等问题,我合上此书,我想的是在新时代教育这个背景下,教师何为?
以我目前所教授班级学生的状况来说,有很多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薄弱,而英语教学非常依赖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和学生的多次交流,我发现,很多基础不扎实的学生上课听不懂,跟不上老师的节奏,想学却跟不上;有的学生会心猿意马,注意力不集中,导致听课效率不高,所以如何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以下是我针对这个问题的反思。
(一)因材施教,加强师生交流
首先我会对初中英语教材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和认识,将知识形成一个框架体系,注意知识的归纳和总结,并适当的拓展和延伸,力求将初中英语分类阐述,其次,课下,我会经常和学生进行课后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目前的英语水平以及每节英语课的掌握情况,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
对上课的形式也进行一定的转换,过去都是老师一直不停的说,而学生作为观众静静的听,很多学生只听不思考,导致了上课效率不高,有一部分学生容易走神,甚至在课堂上犯困,这样不仅收获不到学习的效果,而且还会阻碍后续课程的展开,所以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会转变一些上课的形式,比如课间加强练习,加强学生对英语的关注,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探讨一些阅读技巧,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英语作为一门语言,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学习英语知识,老师主要是答疑解惑,而学习还是要靠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依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
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应用英语的能力,所以我在课堂教学时,应注重以教学目的为宗旨来进行教学设计,学生回答问题积极,但并不代表学生对英语的认知程度就得到了提升,所以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现有的英语水平对教案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有时候自己感觉教的好,但不一定学生就学的好,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是有限的,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所以课后的作业练习和考试成绩也能真实反映部分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现有的掌握情况并没有充分的衔接,所以教学上要多和学生交流,对于知识要及时的巩固和加强,不断反馈自己的教学内容,适时调整,争取最大化的完善自己的教案,同时也会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足之处及时和老师交流沟通,薄弱的地方及时练习和巩固,打造一个真正的高效课堂。
(三)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经过目前的教学发现,不少学生在学习上很努力,但考试成绩总是不理想,不仅学习上收不到效果,也影响了学习的信心,这是因为很多学生没有掌握学习英语的方法,不能学以致用。有许多学生在听老师讲课的时候思维比较活跃,课堂上可能掌握了,但是一到考试就忘光了,记的不牢,而且也没有一个整体性,说到哪记到哪,但就是不会用,所以我会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充分利用现有的学习资源,高效合理的安排课后的学习巩固时间,课堂上主动引导学生思考和反思,思考掌握的部分,反思自己掌握不牢的部分,让学生意识到学习是接受老师传授知识,课后巩固加强,并反馈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的和老师交流,只有学生真正的学进去了,教学才算是真正的落实,否则花再多的时间,也是收效甚微,英语学习注重学生多听多读多写,和学汉语一样,英语也是一个个单词短语,在某种情境下组合而来的,学生如果不读不写,老师教的再好,学生也还是不会,这样也就会在学习中收不到任何效果,所以我会让他们自己多读多写,然后思考,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四)关注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群体
每个学生学习能力有差异,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有差异,英语的学习既是阶段性的,也是承上启下式的学习,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要求相对其他学科要高,所以不能一概而论,学习上也要针对英语知识掌握程度不同,提出不同的学习方法,才有更高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对于很多学困生而言,课堂上的听课效率很差,注意力不集中,很多知识听不懂,听着听着就容易心猿意马,甚至在课堂上犯困,考试成绩可想而知,长此以往,也会失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导致自己越学越不想学。
通过和学生的交流和一定的探索,对于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我也研究了自己的一些方法,来提高他们的英语成绩。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课堂的知识基本上都能吸收,课下及时巩固加强,没掌握的及时反馈,能够跟上老师的节奏。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基础知识比较薄弱,首先要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课堂上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在确保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多让他们进行情景互动,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这样他们不容易走神,能够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力,其次,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让他们从基础抓起,从阅读、完型、听力、写作一步一个脚印的慢慢抓起,提高一个方面就是一个大的进步,最后,注重应用现代的教育技术,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在脚踏实地的同时,也不会浪费太多的时间。这样才能整体提高班级的学习成绩。
李教授书中写到:“教育者的心灵归宿大抵脱不了两种结局:越教越黑暗寒冷、越贫瘠荒凉;越教越明亮温暖、越丰厚繁盛”在我看来,前一种教育的结局,代表着“死亡”,后一种教育的结局,大抵就是“永恒”,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必须要自我审视,把终身学习、不断成长、自我改革作为我们永久的志向。“我教故我在,我在即是永恒”只要我们教师用爱用心钻研教育,教育即是永恒。
【读《教育与永恒》有感】相关文章:
读《永恒的民族精神》有感06-12
《人与永恒》读后感05-14
读爱的教育有感08-21
读爱的教育有感03-22
读爱的教育有感04-13
读《玫瑰与教育》有感04-30
读《爱心与教育》有感04-28
读《爱的教育》有感05-25
读《新教育》有感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