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语文》读书心得

时间:2023-12-13 16:04:02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美国语文》读书心得

  有了一些收获以后,写心得体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心得体会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美国语文》读书心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美国语文》读书心得

《美国语文》读书心得1

  美国语文在每一篇文章后都有“阅读理解”与“思考”,其设计都是紧扣教材,力求让学生通过思考这些问题真正理解作品,比如梭罗的《瓦尔登湖》(节选)后的练习是这么设计的:1、梭罗在想象中做了什么事情?2、梭罗为什么住在森林里?他最后为什么离开森林?3、他从他的“试验”中学到了什么?4、梭罗对那些生活在贫困中的人们提出了什么忠告?这种提问法和中国大陆的语文教材区别并不大,就是为了让学生真正掌握这篇文章,只不过美国语文的设计更细致,更科学,教师只要带着学生把这些问题搞清楚即可了解课文内容,这就使课堂更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因为教师不同而带来的教育效果的不同,不像中国大陆的语文课,好坏全在于教师的课程开发与实际操作。因为语文教材编得比较粗糙简单,“阅读理解”与“思考”在我们的教材上是没有细分的,问题的设计也过多关注编者意图,较少考虑学生,比如会问到本文的主旨与结构层次,甚至会问一些让学生摸不着头脑的问题:“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本文的记叙、议论和抒情是怎么结合在一起的?”等等,而美国语文则是关注学生的'思考,比如提问时会问“你认为……,请解释原因”“请为你的观点找出证据”等等具体问题,这就拒绝了标准答案,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看看他们设计的“思考”题,还是梭罗的《瓦尔登湖》:1、梭罗的评论“受到一个农场的束缚和受到国家监狱的束缚并没有什么不同”是什么意思?(分析)2、用你自己的话来描述梭罗对于个人主义和遵守常规的态度。(解释)3、根据梭罗的观点,为什么穷人比富人好?(证据支持)。在解释了这三个问题之后,编者又设计了一个“应用”问题:4、你认为梭罗有可能在今天的社会里进行他的“试验”吗?解释原因。(假设)这就来了一个历史的假设,虽然历史不能假设,但这种思考题可以让学生穿越历史,思考现实。

  美国语文也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课本,比如在《一个美国农民的来信中》有这样一句话:“在这里,他的辛勤劳动与他获得的报偿是平等的,他的劳动是建立在自然和自利的基础之上的,难道还需要更大的诱惑吗?”课后思考题这样设计:“克雷弗科尔暗示说,自利是一种有价值的品质,因为这能促使人们更勤奋地工作。现代社会普遍将自利作为一种值得赞扬的品质吗?为你的回答做出解释。”这样的问题设计可以充分实现学习者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考能力,培养现代公民意识。

  从教材编写看,美国人很有职业眼光,从小就注意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比我们的教育要早许多年。我们的许多大学生毕业时才考虑自己应该做什么,而美国教育从小就让学生不断发现自己、认识自己。比如本课在“扩展”部分设置的“职业连线”题目:今天()的旅行社和假期活动组织为想回归自然的人们设计假期。为什么这样的旅行很有吸引力?这就把对课文《瓦尔登湖》的学习辐射到现实生活中,让学生思考现代社会中人们为什么会喜欢大自然,把学生的思考引入更大的时空,也为学生的自主择业和创业打下思想基础。

  在梭罗的另外一篇文章《论公民的不服从》中,美国语文的“社会研究连线”思考题是:关于一个人应该反对他所不同意的政府政策,评价梭罗所做的论述是否具有说服力?同时也让学生去思考社会,思考政治问题,它的另外一个问题是这样设计的:梭罗说:“如果他们(人们)真心地想把它(政府)作为一支真枪来彼此对抗的话,它就必然会破碎。”根据你的历史知识对这一论断做出判断。这样,美国语文就突破了狭隘的小语文圈子,走向历史,走向社会,走向政治,走向广阔的人生,真正成为大语文,让学生学会真思考,让一个人真正成为公民。

《美国语文》读书心得2

  周国平先生曾说过:“严格地说,只有素质教育才配称作教育。若不是着眼于素质,仅仅传授一些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就只可叫作培训,不可妄称教育。若挂着教育之名而实际上对素质起了压制、扭曲、摧残的作用,那只能说是伪教育和教育了。”我们也可以用这段话,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和解读帕克帕尔默的观点教师自己千万不能失去心灵,也千万不能失去对学生美好心灵的`引导。“经师”传授知识技能,“人师”引领心灵成长,这就是“经师”和“人师”的区别。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这本书直面教师的内心世界,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共同体的无限魅力。在这个共同体中,谁是主体呢?既非教师和学生,也非学科或关于它们的课本、解释它们的理论,而是求知者永远聚集其周围的“伟事物”。那么,怎么来解释这个伟事物呢?作者做了如下的例举:

  “我所指的是生物学的基因和生态系统、哲学和神学的隐喻和参照系、文学素材中背叛与宽恕以及爱与失的原型。我所指的是人类学的人为现象和族裔,工程学的原料的限制和潜能,管理学的系统逻辑,音乐和艺术的形状和颜色,历史学的奇特和模式,以及法学领域里难以捉摸的正义观等。”

  这个“伟事物”也许难以定义,但通过这么多的例举我们应该都能理解。当我们都关注于这个“伟事物”,为这个“伟事物”深深吸引和着迷时,教育的`共同体就会处于最佳、最优的状态。比如,围绕“伟事物”而产生多元的观点;对一些现象采用多重含义的解释;欢迎有创见性的争论,没有愤怒和偏见;彼此间真诚相待;体验谦卑,心存敬畏,等等。

  就我的理解,教育共同体中的“伟事物”,其实也造就了所有卷入者的共同愿景和目标,家专注于“伟事物”这一主体,彼此尊重,坦诚相对,教师既不是绝对的权威,学生也不会永远不犯错误。为了说明什么是真正的教育共同体,作者为我们描述了这样一个场景:一位优秀的教师与一群五岁的小孩围坐在地板上,一齐读一个关于象的故事。透过那些孩子的眼睛,几乎可以看见圆圈的真的有一只象!而且以那件伟事物作为媒介工具,其他的伟事物也进入房间,例如语言和传达意义的符号。

《美国语文》读书心得3

  为了进行教材对比,阅读了许多人极力推荐的《美国语文》,但找到的是初中教材。

  一拿到手,厚厚一本,我想不是一下子能够看完的,慢慢领略吧。感觉美国的语文与中国的语文在很多方面有很大的不同,我想两个背景之下,国情之下的东西,我没有权利去讨论谁好谁不好,但是可以进行对比的地方太多太多了。在比较中我们可以扬长补短吧。

  1、编排的线索不同

  本文内容庞大,涵盖了文学的所有形式———而其课文的设置与编排顺序非常有特色,它以美国历史的发展为线索,将美国二百余年的历程分为六个不同的主题时代,而相对应的课文则取材于同时代的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及文学代表意义的文章。每个主题时代都配以时代故事来讲解此时代中发生的大事件以及本时代文学的变迁与发展特征。每篇课文都有作者的生平介绍,课文的'写作背景,分析,要点聚焦,——可以通过课文了解美国历史的演进、文明的传承以及社会方方面面的发展过程。

  最让我觉得独特的地方,居然能够把历史与文学进行完美的融合,每讲到一个主题的时候,都能有一篇适合中学孩子阅读的文章出现,不仅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同时让学生了解历史,而且这个历史还是生动的,可爱的,学生容易接受的。比起我们原来的语文与历史分为两门功课,每一次的历史考试的时候总要去记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评论一些历史人物和历史事情,对于很多的孩子而言是没有乐趣的。

  2、语文问题的设置

  尤其觉得精彩的部分就是这本书中对于一些课后问题的设置,也许可以联系到美国的孩子发散思维比中国的孩子好,想象能力,创造能力比我们好,这与他们的教材肯定有莫大的关系的。

  课后的练习中分为以下的几块:问题指南、作品积累、微型作文课,其中问题指南中,很多问题需要调动学生的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尤其是对于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也许我们很多时候想到这个应该是数学课老师的事情,可能中国的语文更多的是让学生读文章而体会文章的美感,而美国把更多的功夫放在了学生如何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体验这样一个过程上。美国语文中,需要孩子们进行概括、假设、判断、分析以及证据支持,让学生针对一件事情进行深入分析,这样的一种精神,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是很会思考,很有主见的。

  如哥伦布航海日志这一篇里,把一个引向学生面前,就是哥伦布航海必需得到的必要的支持,问题是这样提出的:如果哥伦布写作的目的是请求进一步支持,那么她在证明自己探险活动的价值方面做得怎么样?(做出你的判断)

  阅读这样的书,我想作为一个小学语文教师独特视角去看《美国语文》也别有一番滋味吧!

《美国语文》读书心得4

  难能可贵的是,在每一篇课文开头,《美国语文》都要不厌其烦地介绍作者的生平和着述,因为了解作者才能更好地理解其文字。与中国语文教材只在课文注解①对作者的简要介绍甚至根本不介绍形成鲜明对比,充分体现出教材编写者对作者的尊重,对原创思想的尊重,因为文明根本上是一种思想价值,而不仅仅是一种物质产品。

  纵观整个《美国语文》具有以下特点:

  1、价值多元。美国语文很重视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质疑和批判,因为质疑和批判能力体现着一种创新精神。

  2、没有有意教育学生如何“爱国”,甚至鼓励学生去思考国家的暴力特征,鼓励用文明的方式争取权利,推翻违背民意的国家政权,追求美好的生活。编者贯彻国家价值中立的原则,注重培养学生公民意识,摒弃了宗教意识和党派意识。

  3、将文史哲熔于一炉,综合性很强。因为文史哲修养才是一个人真正的.人文素养,一个人的价值判断力也建立在文史哲的基础之上。《美国语文》中,文史哲的交融共通,不仅打造出美国的文化软实力,也体现出美国对通识教育的重视,对全人格教育的关注。

  4、尊重历史,追求真,不隐恶。因为真善美的价值链条中,真,是基础,离开真,善是伪善,美也是不靠谱的。在对一些历史事实的陈述中,尊重不同人物的立场,让学生有多元的视角和独立的判断。

  5、没有死记硬背,没有标准答案,鼓励个性化思考。

  其实,最精彩的还是它的课后练习题的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全方位启发学生的多元化思维与独特体验,注重在提高文学素养的同时,增强学生收集、整理素材以及解决社会生活问题的实践能力。

《美国语文》读书心得5

  教书的第二年,对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编排有了更多的认识。我发现以主题为标准划分单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不到很好的锻炼。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思考能力被削弱了,一个单元内文章文体复杂,既有诗歌,又有散文、小说和文言文。因此我抱着一种好奇心看《美国语文》上册,看到了很多中美教育的不同。异域文化带来了一种新鲜的感觉,让我沉醉其中。

  读这套书很轻松很愉快,与其说是学语文,到不如说是在学习做人的基本道理和技能。书后的互动,除了教会我们一些必要的文学知识,还有关于主观客观的批判性分析,引导我们不断追问why和How,而这,恰恰是现在中国教学所缺乏的。比如在下册第二课节选自舍伍德?安德森的《种玉米》中,课后互动中问你,和这个故事中的`哪个人物产生共鸣,为什么?还有假如你是哈琛森先生或夫人,你会怎样面对威尔死去的噩耗?最后的日志写作:每个人都有自己对待悲伤的方法,讨论你所使用或观察到的处理方法。

  如果你读了这篇课文的话,我相信这些课后互动都是非常有趣和发人深思的,生活中充满悲伤,而你也肯定无法自我的悲伤过,你是怎么渡过的,这肯定是让你不得不开动脑筋思考的问题。

  绝妙之处在于,而以上问题,不可能只有一种答案,我认为这将很有乐趣。

  而我们的语文更多的是识记各类常见不常见的字音字形,按照命题人的思路而非自己的想法去理解文章,把华而不实无病呻吟假崇高的立意和语句拼凑成一篇八股文博得老师的高分。

  我们的语文让孩子失去了对文字的热爱,更失去了想象力和创造力。如果在应试压力下,尽可能保存孩子的热忱,将是我接下来会考虑的问题。

《美国语文》读书心得6

  读《一个美国华裔少女对语文课的生动描述》,维斯基夫人使我想起了我和现在的五(7)班孩子在四年级时曾经做过的一件愉快的事情。那时学校里正流行阅读绘本,我也是其中一个热衷分子,课间、午睡课前夕、校本课,甚至在期末紧张复习的阶段,我和孩子们一起阅读和探讨绘本,《活了一百万次的猫》、《小猫玫瑰》、《逃家小兔》、《维利床下的鬼》等等。孩子们和我都沉浸在图画书独特的魅力里。我突发奇想,何不让孩子们把文字简短的图画书改编成剧本呢?在家长会上表演给爸爸妈妈看。一经提出,就得到了孩子们的热烈响应。

  可是剧本,孩子们谁也没看到过接触过,我也不怎么有深透的钻研,对我们每一个都是一个新的课题。于是我让孩子们上网自己去研究剧本的'格式、写法,了解有关的知识,把有用的可介绍给其他孩子的资料下载,然后我们分组组织讨论研究剧本的写作。对剧本有了一些粗浅的、孩子们能理解和操作的常识后,各小组确定了自己想改编的图画书,有《火龙爸爸戒烟记》、《小机灵鬼皮科》、《失落的一角》等等。我们约定每小组用一周的时间写出初稿。孩子们很兴奋,时间一到就拿出了各自的作品,尽管有这样那样的毛病,那可是从一无所知经过努力的结晶哟!我表扬了大家之后,就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每小组在讨论研究最后定稿。我记得《火龙爸爸戒烟记》,不仅删除了一些情节,修改了结尾,对故事中的人物进行了创造性的写作,为了使其更符合舞台的表演,和生活中的爸爸更贴近,对火龙爸爸的语言进行了生活化语言的衔接。

  剧本定下来以后,我要求孩子们利用课余时间小组进行角色分配、道具准备、表演排练。我旁边看看、提提建议。一周之后,我们在班队课对全部节目进行了彩排。孩子们用自己准备的道具进行表演。这些道具有蘑菇呀、盆子呀、烟斗呀,佩剑呀、纸制的头盔、铠甲呀,其用意、其手巧、其心灵,可见一斑。对于台词,孩子们熟埝与心,很多孩子初次表演,但也有板有眼。

  家长会上,早就跃跃欲试的孩子们面对睽睽众目,紧张有序地一出又一出表演,赢得了家长兼评委的一阵又一阵的掌声。孩子们的勤奋、创新、求索、合作在掌声中获得充分的肯定,孩子们心灵上获得了最大的满足。《火龙爸爸戒烟记》还特别作为四年级的年级组节目在“六一”节的广大师生面前表演。

  维斯特夫人提倡的独立思考、合作式学习在本次历时一个月左右的绘本表演中得到了充分的落实,这也正体现了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一体两翼”的“大语文教育”的思想。

【《美国语文》读书心得】相关文章:

《美国语文》读书心得06-09

《富甲美国》读后感04-23

《美国》的教案03-07

《富甲美国》读后感3篇05-31

语文读书心得体会01-21

语文教师读书心得06-03

致语文老师读书心得08-30

语文教师的读书心得03-26

语文教师读书心得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