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读后感

时间:2024-01-06 11:36:21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弟子规》读后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弟子规》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读后感1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这是早间学习的时候从教室里传出来的声音,刚劲有力,不拖泥带水。也许你会问,学生在朗读什么呢?我可以告诉你,他们在朗诵的是《弟子规》。

  《弟子规》是依据圣先师孔子的教导而编写出来的,教导学生为人处世的规范。它是儒家的基础,人性的基础,是一部可以跟《三字经》媲美的诗歌类文章,语句简短,由三个字组成一句话,读起来朗朗上口,颇有韵味。这几天我刚读了总叙、入则孝,出则弟这三个篇章,想来谈一谈感受。

  总叙,顾名思义,就是《弟子规》的总起,只有短短的二十四个字,却包含了孔子对弟子的谆谆教导:它有力地概括了下面的五个篇章,把我们引进下面的学习中去。在总叙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古代文字的魅力,仅用短短二十四个字,清清楚楚地交代《弟子规》的内容和核心,在我们现在这些长篇大论的文章中是很少出现的。我要学习古文,学习古文的简短流畅,发扬古文的独特魅力。

  入则孝主要描写的是我们该如何尽孝道,孔子告诉我们,父母呼唤我们,我们不应该缓慢;父母命令我们去做事,我们不应该偷懒。出去回家都应该告知父母……读到这里,我刷得一下红了脸:每次爸爸妈妈让我去做事,我都半天不得相应,扭扭捏捏不肯去,还振振有词。出门回家告知父母就更别提了!我下定决心,一定要改掉这几个坏毛病,才好端端正正做人。

  出则第主要描写的是我们该如何尊敬长辈。读完之后我吓了一跳,我发现,古时候的少年是那么的有礼节:不论是乘车还是骑马,幼者都要等长者走完百步后才可以跟上;长者站着,幼者也得站着,长者坐着,叫幼者坐下,幼者才能坐下;凡事长者为先,幼者为后;对着长辈说话时,幼者声音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要是把如此严苛的要求让我们去执行,我们肯定不习惯,也不愿意习惯:饭桌上,鸡腿鸡肉往往是我们的,长辈们好像只配吃骨头;在长辈面前顶嘴,大吼大叫,好像已经成了我们的专利;不等长辈说,我们早就“自觉”地坐下……我觉得,我们这些“小皇帝”“小公主”应该改掉好吃懒做,没有礼仪的毛病,应该向古时候的少年学习,学习他们的彬彬有礼。我们是祖国的.花朵,建设祖国的担子已压在我们的肩上,我们必须具备良好的品德,良好的习惯,才能让长辈对我们刮目相看。

  《弟子规》,一本堪称经典的人生启蒙诗文,我要多从它的身上发掘,发掘人生的宝藏!

《弟子规》读后感2

  盼望着,盼望着,终于收到了这本《最彻底的家庭教育方法-《弟子规》里的教育智慧》。我按耐不住一睹为快。

  第二天上午,上完家长课堂的我又津津有味的捧读起来。可能是太专注了,朋友拍拍我的肩膀上,“什么好书呀?看你特上瘾……”,我合起书来,让她们看看书名,解释说,“我刚开始看,挺有共鸣的。”

  可能是“最彻底”“弟子规”“家庭教育”这些词太抢眼了,朋友们热议起来。

  有的说国内的育儿书翻了不少,可有效期不长,有点说《弟子规》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就背过,就那么回事,……我面带微笑的望着朋友们,说,“这就是这本书吸引我的地方,咱们刚才说的`那些情况,前言开篇就讲到了,我正按图索骥找解决的办法呢”,时间过得很快,该分开了,我答应她们,及时分享读书体会。

  (封面,让人充满阅读欲望)

  (《弟子规》版本很多,本书附录全文,很贴心)

  能感觉到吗,这本书的设计是古色古香的,文本的设计和纸张的色泽都很适合阅读。这是一本真正从阅读者角度考虑的书。

  我决定读后感分节完成。

  观点一:《弟子规》不是学的,也不是背的,而是做的。

  P17《弟子规》里的每一句话,都不是知识,而是力行的标准。家长要做的就是就是学一句做一句,句句在生活中落实。

  我们常说孩子是面镜子,如果你想让镜子里的自己看起来,达到满意,我们要提高教育的敏感度,给孩子们做个好样子。家长不仅仅是一个称号,更是一种事业。

  主持人杨澜在主持“家庭教育与国家软实力”讨论时,说国家的软实力的最重要的部分就是价值观,而孩子的价值观就是在家庭生活的点滴影响下形成的。如果家长们还在抱怨传统文化渐行渐远,就观观自己做了什么,家庭教育不是小事,是修身齐家治国的重要根基。我个人觉得家有男孩的父母更要清晰的认识到这一点。

  观点二:《弟子规》要全面解读,教儿教女先教自己。字字要父母做好了,孩子不用教,自然会做好,《中庸》提到为学的的几个层次:“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孩子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有成就的人,就需要经过一个为学的过程,需要把学习和实践结合,不断学习,不断实践。家长学习育儿知识也是如此。

  我很庆幸,在教育的路上,早早的遇到这本书,欢迎更多的家长和我共同品读,交流,陪伴孩子成长。

《弟子规》读后感3

  假期里我读了一本名字叫做《弟子规》的书,熟读的过程使我渐渐感悟了《弟子规》的意思。

  原来自己觉得只要听父母老师的话就行,但读完这本书后才发现做人要有这么多的规则,因此,想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规有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我就说一说我读后的感受。

  首先是〈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如何孝顺父母、亲人。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育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更何况天下没有不爱儿女的父母!弟子规里面也有写到 “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用什么样的方式对待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其次是〈出则悌〉,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 〈谨而信〉,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穿衣服要系钮扣,要整洁,还要符合自己的学生身份;无论是说话做事都要适可而止,否则容易被别人“说闲话”。尤其是不应该在背后议论其他人的长短,这样是不道德的。 人要宽容大方,诚实可信,远离私心杂念,力求心胸宽广,这样才会健康快乐。仁,代表仁慈、亲仁。对外人仁慈,对亲人仁慈,对朋友仁慈,对同事仁慈……

  现在什么人都有,但有几个是做到“仁”的?俗话说的好,人无完人吗!多接近有德行的人,只要我们尽量做好自己应做的,并把握好分寸,至于别人怎么说怎么做,那就是他们的事情了! 《弟子规》又一次让我更深的懂得了做人、做事的道理,可光知道还不行,还要学会做。怎么才能做呢?学知识。怎么学呢?学习可分为直接学习和间接学习,我们可学别人的,别人的也不一定全对,把他们当成自己的一面镜子,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该学的学,不该学就不学。我觉得《弟子规》对我们的成长很有帮助,我会时时刻刻用这本书来鞭策自己的。

《弟子规》读后感4

  认真读完弟子规后,感悟颇多,从做人的根本,到为人处事等等都有讲解到,以前也接触过古文和类似的教育,但读一遍后依然能学习到一些东西,其中的礼仪规范是做人的根本。做人,只有将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来,一个拥有谦虚恭敬仁慈博爱的心的人,才会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想做一个受人尊敬的人就得有规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

  入则孝,父爱母爱是最伟大的,父母所说的每句话所做的`每件事都是为我们好,也许有些话我们不爱听,但请不要直接顶撞,学会尊重父母,等有一天我们也成为孩子的父母时便会理解他们现在的想法,一个不尊重父母不孝的人是不值得结交和依赖的。

  出则弟,一个人在外工作很不容易,茫茫人海能在一起工作也是一种缘分,与同事朋友相处更要相互尊重、理解,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兄弟姐妹,多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换位思考,不发表主观意见,这样才能和睦相处,才能得到更多的朋友,更多的帮助。

  谨、信,教会我们做任何事情前多考虑周到,每个细节每个问题都尽可能的去想到并提前做好应对方案,对不熟悉的事情,不了解的事情,不乱发表意见,一定要多观察,少说多做;做人一定要诚信,不要轻许诺言,许了就一定要做到,善意的提醒别人的缺点,一定要讲究方法及语态,别人的优点一定要学习,多听听别人对自己的建议,既使不对,但既然给了别人这样的感观,那一定是我们哪方面做的不好,学会倾听,有则改之,无则加免,一定要学会反思,做好一件事情我们要总结经验,没做好一件事情,我们更好吸取教训。

  泛爱众,佛曰:普渡众生,我们都是生活在一个大家庭中,一定要相亲相爱,在你能力范围之内尽可能的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诚心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不要要求付出就一定得到,不管别人怎么对你,你都认真对待他,并要学会感恩,记住每一个帮助你的人,感恩在心,常记不忘,常思报答,这样才能得到更多,才能更多快乐,心态决定一切。

  亲仁,如果有机会碰到德高望重的人,向他学习,此乃人生一大幸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多和正义仁德之人接触,才能有更高的思想境界,跳开这个世界看世界,才能看到学到更多;

  很多道理我们都懂,都是很基本的做人道理,一说都明白,但真正能做到的又能有几个,更多的是光说不做,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学会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处事方法,不能要求别人去改变,先从自己做起,做好自己,每个细节。

《弟子规》读后感5

  弟子规这本书读了之后使我受益匪浅,我读这本书时就被它深深的吸引住了。

  弟子规这本书分为八个部分:总序、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这本书讲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从我身上你就可以体会到了 .我姐姐在暑假回来了,我和姐姐半年没见了,一见面就拥抱,可没过几天,我们就和往年一样吵起来了。妈妈自然就不高兴了,一直在批评我。如果我和姐姐不吵架,和睦相处,一家人就其乐融融,妈妈爸爸高兴,对他们的孝道就自然表现出来了。在“余力学文”中说道:一味的读死书,并不能成为一个真正有用的人。但如果一味地做而不读书,也是不对的。正所谓孔子写的《论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了则本书,我的收获很大,即明白了如何做人,又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我在家一定要孝顺父母,不能让他们担心,有什么事一定要告诉他们,有什么好的一定要分享给他们。生病的话一定要好好地照顾他们。和兄弟姐妹相处要好。在我们的行为要小心谨慎,穿着整齐清洁。我们说话要守信用……只要理解了,照着去做,一定会成就一番大事业。弟子规让我领悟到生命的真谛!正如苏格拉底所说:金钱并不能带来美德,美德却可以给人带来金钱。说出了美德在人一生当中的重要性。

  卢梭说:没有感恩就没有真正的美德。还有人说:诚实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财富。说明了美德、感恩、诚实是我们小学生必须具备的几种品质,而讲述这几种品质的书,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大国学经典——《弟子规》。《弟子规》中的《入则孝》详细讲述了我们在与父母相处时应该做到:做事不迟缓,拖延偷懒;要听从父母的教诲、责备;照料父母要尽我所能。对待父母要诚实守信;父母有错误要劝说;父母生病要一直照看着。而我们在生活中不仅为父母做事偷懒,不帮助父母做事,还在父母教诲我们时心里不舒服,父母生病不管不问却只顾自己玩,一点都没有做到《弟子规》中的要求。生活中我们应该尽快改掉这样的毛病,不然就是不孝了。诚实守信在《弟子规》中的'《信》里也表现得淋漓尽致,告诉了我们在与别人相处时要诚实守信,不胡言乱语,不说尖酸刻薄、下流肮脏的话;做错了事就要承认错误,若是逃避那就是错上加错了。可我身边有的人就说一些肮脏下流的话,做错了事情就逃避责任,从不主动承认错误。希望他们读一读,及时改正自己的行为。

  《弟子规》是一本可以使人获得高尚道德修养的书,希望大家记住里面的:入则孝、出则弟、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生活中按照《弟子规》中的要求去做,规范自己的言行,培养自己高尚的品格,传承中国经典文化!

《弟子规》读后感6

  我读起了《弟子规》,读着读着,心情越来越沉重,读到了"入则孝"这部分中的"亲爱我,孝何难。"时,突然想起了妈妈为我做的所有的事。

  小时侯的我娇生惯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知道关心别人,体谅别人,不理解父母,不知道父母吃了多少的苦。

  时间飞逝,眨眼间,我已经上了中学,首次接触了《弟子规》,并认真完成老师的作业,基本改掉了"小皇帝"的风格。

  在平安夜那天,教《弟子规》的于老师讲的是关于孝敬父母的事情,讲了很多类似于"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话,并且留了一个作业——为父母洗脚。这对于在家中颇有"小皇帝"的风格的我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一般,虽然在学习《弟子规》的期间很努力的做家务,可洗脚这个作业还是无法让我接受,因为心中突然冒出了一个字"脏".虽然明知应该孝敬父母,但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这个现实,只是想在心里偷偷地把这个作业深深地埋藏起来。

  第二天,于老师果然问了大家有没有为自己的妈妈洗脚,磨不开面子的我不知所措,只好随着大家举了手,老师好象猜透了我的心思,说的什么我也记不清了,只记住了一句话:"父母为我们做了这么多,我们连为父母洗个脚都不肯吗?"当我正回味这句话时,老师说:"大家也可以读一读《弟子规》,让心平静下来。"

  放学了,写完作业后,我读起了《弟子规》,读着读着,心情越来越沉重,读到了"入则孝"这部分中的"亲爱我,孝何难。"时,突然想起了妈妈为我做的所有的事,我便想努力地把作业再从心底挖出来。这时,妈妈回来了,我便拉着妈妈去洗脚。当脱掉妈妈的鞋和袜子是那一刻,我惊呆了,妈妈的.脚被磨出了一块块的茧子,不知所措的我问了一句傻话:"妈妈,疼吗?""傻孩子,茧子怎么会疼呢?"妈妈边说边抚摩着我的头。

  "小皇帝"终于知道了泪水的滋味,是咸的,它包涵了所有的自责和歉意,我认认真真地为妈妈轻轻地洗脚……

  我要感谢《弟子规》,是《弟子规》找回了我的孝敬心,是《弟子规》教会了我如何做人,《弟子规》改变了我,《弟子规》一定会让我更完美!

《弟子规》读后感7

  自从我读了《弟子规》一文后,感触万千,其中最令我难以忘怀的一章是“泛爱众”,它让我明白 泛爱就是博爱,就是与人在一起相处,要讲平等博爱。爱人者,人恒爱之。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每每念起这句话的时候,我的心就难以平静下来。人间的人啊!都要学会奉献爱,给予别人关爱和帮助。使这种爱覆盖了整个天空,大地承载了所有的爱,人间的每一个角落都有撒满了爱。难道不是这样吗?只要你奉献出来了爱,上帝就会回报你。在你遇到困难之时,别人就会伸出爱的双手,救你于困难之中。

  爱是给予和奉献,而不是一味的索取和回报。我想起了汪国真的一首诗《我不期望回报》:

  给予你了,

  我便不期望回报。

  如果付出,

  就是为了有一天索取,

  那么,我将变得多么渺小。

  爱不就是单纯的吗?爱不就是为了给予吗?

  我想到了一个故事:雷马斯所在的村子发了洪水,无情地洪水很快吞噬了这个村子。雷马斯爬上了树,可是水位越涨越高,不一会儿就淹到了他的脖子那儿了,就在他绝望之时,一个衣衫褴褛的人撑船而来,救了雷马斯。雷马斯到了安全之地后,深情地对那个救他于危难之中的人说:“我该怎样报答你?”那个人说:“我不需要回报,只要你给我一个承诺,当你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时尽力去帮助他们。”每当雷马斯遇到有困难的人时,他总是尽力地帮助他们……

  是啊,一个承诺,给予和爱,就这样循环,温暖了每一个人,感动着整个人间,我们要用一颗感动的心去关爱有需要的人!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了中国史无前例的.8级特大地震。霎那间,那个好山好水的汶川竟夷为平地!多少人失去了亲人子女;多少人失去了曾经赖以生存的家园。多少人的生命转眼间被死神夺去!死亡人数已达到4万之余!我们要行动起来,献出你的爱心,哪怕是一瓶矿泉水,一碗方便面,一件衣服,一床棉被……可是还有人去抢劫地震赈灾之物,他们早已没有了人性,眼中只有钱!为了地震受难人民,为了四川人民,为了我们的祖国,献出你的爱,温暖他们的心。“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我们相信,每一个人的努力透出的暖意汇聚起来,就会让灾区人民感受到中华大家庭的无限温暖。地震灾区的亲人们,我们的爱与你同在!四川挺住!中国雄起!

  爱是收获而不是支出;爱是激情而不是疲倦;爱是热情而不是冷漠;爱是习惯而不是即兴;爱是愉快而不是悲伤;爱是播撒而不是发泄;爱是振奋而不是消沉;爱是创造而不是停滞!只有付出才能收获,一定要尽力帮助你身边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因为爱永远是人间最美好最珍贵的东西!

《弟子规》读后感8

  我最喜爱的一本书就是《弟子规》,它是一本古典文学,是圣人留给我们的教诲,也是我们生活的典范,让我看了深有体会。它告诉我们许多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妹;在一切言行中,要谨慎;看见别人有了进步,就要虚心向他学习;在与人交往时要平等仁慈……。

  在我的童年的时候,原以为女儿在父母心中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他们得听从我的指挥,听从我的.命令任我摆布。自从我学了《弟子规》,我知道了父母对我的爱,容忍了我的放肆和傲慢。有好多次,我一回到家,马上坐在椅子上,从不过问父母的感受,还大声的叫:“给我来一杯水”,晚上要吃饭的时候,我大声叫了一句:“把饭端来”,妈妈把饭端来时,我没有及时接应,只是说:“放在这,我先看电视,等一下再吃”。可自从我学了《弟子规》中的“出则悌”之后,我不再耍小孩子脾气了,听从父母教诲,顺从父母。可是,我的坏习惯很多,一时改不了,比如吃晚饭时,爸爸妈妈还没坐下,我就先坐下开吃了,这样是不好的。有道是:“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这就是圣人的教海,我深深感受到了。

  我以前直呼我哥哥姐姐的名字,这也是我的大毛病。可学了《弟子规》里“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以后,我会有事无事的叫一句“哥哥”或“姐姐”,使他们非常欣慰,他们还都说我乖了呢,这都是《弟子规》的功劳呀!

  “凡出言,信为先”这句话在这么多道理中,是对我印象最深的。它的意思是:人与人之间,只要是说出口的话,就要讲信用,不能食言。这让我想起了博玄说过的一句话:“以信待人,不信思信;不信待人,信思不信。”意思是:对人诚心诚意,本来不相信,也会相信了;但对人虚伪无信,就是本来相信的,也再不敢相信了。看,他说得多有道理啊!记得在思品书上,有一篇文章,是写宋庆龄的。宋庆龄小的时候,折纸折得十分好看,栩栩如生。有一天,她又在折纸了,她的同学小珍看见了,羡慕地说:“你折纸折得真好看,明天我到你家去,你教我折纸,好吗?”“没问题”宋庆龄一口答应下来。第二天,宋庆龄一家本来要去一位老奶奶家的,但宋庆龄想到了昨天答应小珍的事情,便没有去老奶奶家,一个人在家里准备了许多纸等小珍来,然而,小珍却没有来,她失信了。但宋庆龄一点儿也不后悔,她说:“小珍虽没有来,但我做到了一个讲信用的人!”从小就有着优良品质的宋庆龄,长大后成为了一代伟人,受到人们的爱戴。

  我爱读书,爱读《弟子规》这本书,爱它的每一个道理,读完后,我自然也会用实际行动来崇孝,做一个孝女。

《弟子规》读后感9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我发现许多追崇西洋文化的华人常以不屑的态度去看待中国传统文化。认为这些传统文化已经过时了。相反,中国传统文化不但不过时,还能使我们变成更加完美的人。《弟子规》就是这么一本好书。无论是牙牙学语的孩子,还是儿童,少年,甚至壮年,老年都耳熟能详,熟读成诵。《弟子规》早已成为历史的篇章,成为华夏儿女成长的脚印。

  “弟子规,圣人训……”一遍遍诵读着朗朗上口的《弟子规》,一次次聆听着《弟子规》给我们带来的谆谆教诲,一遍遍体会《弟子规》中的每一个字蕴藏着的.哲理,我认真的实践着书中的任何一个字。领悟到了文中许多的深刻道理。

  孔子用简简单单的1080个字描绘出了人生中的131件事,每件事都意味着一个人生哲理。“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是啊,父母生我们养我们,整天为我们早出晚归,不分日夜的奔波着,父母到了家里一定是累了,我们为父母干一些不值得一提的家务活,是应该的。我们应该尽心尽力的去为父母“服务”,因为爸爸妈妈给予我们不求回报的爱,我们这辈子必定还不完!

  提起生活中,我想我做的还不够,每天放学回到家,爸爸劳累了一天,也回到了家,浑身酸痛,疲倦的不得了,而我却因为作业儿发着牢骚。“来,好儿子,给爸爸按按摩吧!”爸爸疲惫的声音又在我的耳边萦绕,“没时间,没看见我这正写作业呢吗?”我不耐烦的应对着。现在再回想一下,我真的意识到我错了,爸爸累还不是为了我,为了这个家?我就算是毫不犹豫的去给爸爸按摩,也不足以爸爸对我的付出啊!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敬承。”在人的一生中难免会有犯错误的时候,而我也不例外,每次做错事的时候,总是要被妈妈说一通。当然,我那不争气的泪珠,也随之在眼角流落下来,看在我表面上不敢反抗,可心里早已生出了许多不满于埋怨。可是在读完《弟子规》后,我知道了妈妈都是为我好,为了我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正如大人们整天总唠叨的,我们就像一个小树,不为它修枝剪叶,总也长不成一棵正直的参天大树。

  今后,我一定要管好自己,自己心里所想,就要用心去做,弟子规所讲述的每一个道理,都给我带来了启示。“孝、悌、谨、信、爱、仁”就是一个人最应该拥有的,我一定要努力学习孔圣人对我们的教育与引导!做一名优秀的学生。

  让《弟子规》点燃我们心灵的火把,点燃心中那盏不灭的灯。让《弟子规》永恒,让经典永恒,让爱永恒!

《弟子规》读后感10

  《弟子规》是清朝康熙时山西绛州人李毓秀所作。全书以《论语·学而》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开篇,以三字韵语的文字方式,教人应该怎样待人处世。

  虽为古文,但作者最初的立意对象为受训的儿童,故而字意简单,读起来并不费力,加之在网上查到杨淑芬教师的解说,使我对整篇文件的思想有了一个粗浅的认识。全文以人的品性涵养为基本,教育一个人从小到大应该刻尽的本份和不应逾越的界尺,固然觉得有些古板,但字里行间的劝叫,如明镜般映照出我与文中教导的德行的格格不入,随之而来的是我对人生的迷惑和无助:我终究应该怎样活着?

  在读大学的时分,对儒家思想产生过浓重的兴味,在并不深化的学习过程中,发自内心的慨叹古人的聪慧,之乎者也中深藏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和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伦理道德。但是,近代一百多年的社会动乱和西方文化的融合,使得本来明晰的文化脉络慢慢含糊,特别是肃清全社会价值取向的若干次运动,更是雪上加霜。或许,对共产主义和建国首领的崇拜支撑了上一代人的肉体体系,到了我们这一代,原有的价值体系彻底解体,物资的充分愈加彰显肉体的惨白,我们是文化缺失和肉体贫乏的时期的产物,从何而开为何而去,我们没有信仰,却盼望信仰,我们对新的`旧的道德规范都报以疑心的态度,不屑于权威,却又迷失在追求的过程中。

  或许会有人笑我矫情,本人的事情都管不好,还去管这些似是而非的东西。但是,这样的迷茫会影响我们的价值取向。偏激的、散漫的或者是愤世嫉俗的内心反映出来的正是我们自在主义。

  看《弟子规》,觉得以前的人挺幸福的,一出生就曾经有一套社会认可的道德范本,遵照着约束着,在短短的时光中,总有被主流思想认可的圣贤书指引着,不论对个人开展是好是坏,但至少不会迷茫无助。一个人有终身都为之坚持的信仰,就算他资质驽钝,仍然会有所成就的。

  细读《弟子规》,发现其中的道理看似小,却是我们最无知和单薄的中央。古人训诫做人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关心朋友,都由于心胸感恩,正由于感恩,所以对人对物多了忠诚的敬重之心,尊崇发至内心,然后狂妄自大的做人。时下太多如我普通的年轻人,强势的自我,对人对物都少了一份感恩之心,目空一切然后标新立异,自在散漫然后无法无天。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照《弟子规》,发现,陋习多的不是一点,而是全部。欣喜,此书再次开启我的启蒙教育,内审自我价值观,批判的接纳古人为人处事的道理。

《弟子规》读后感11

  学习《弟子规》有些年头了,记得第一次接触《弟子规》还是在我上幼儿园的时候。那时候,我认识的字有限,只是按照幼儿园老师的要求死记硬背,虽然背诵得比较流畅,咬字也算准确,但对于《弟子规》的内容我根本就参悟不透。

  小学一年级开始,通过老师在课堂上声情并茂的讲解,同时也看了相关的动漫剧情,加之自己开始识字,懂得逐字逐句去慢慢体会理解其中的内涵。所以到现在,已经读三年级的我,终于明白了《弟子规》上所阐述的内容。

  一年级的时候,在老师和爸爸妈妈的督导下,我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按照《弟子规》“谨”章节中所宣扬的内容,来规范自己的日常生活习惯和作息,慢慢地去体会“时间”观念,懂得了人生只一世,匆匆几十载的意义。在不浪费时间的基础上,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玩耍、休息时间,尽量做到劳逸结合地去学习。通过一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我能够在不需要大人的监督和催促的情况下,自己起床、洗漱、就餐、着衣、上学。付出必有收获,这一年我受到老师和亲友的多次表扬,学习成绩也非常理想。

  二年级的时候,全部的《弟子规》我可算是倒背如流了,我开始慢慢学习并按照《弟子规》中“入则孝”和“出则悌”章节中所宣扬的内容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

  如果说能做到“谨”的规定需要的是坚持,那做到“入则孝”和“出则悌”这两章的内容,需要的就是培养自己有一颗爱心和孝心,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将其贯彻实施。像“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些对于我来讲,都能够做得非常好,但“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这一句做好了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打小我就爱感冒,为了我这看似壮硕,实则体虚的小破体格,十年来,可没少让我的父母忧心。我的班主任邵老师给了妈妈一个非常好的建议,那就是“闭上嘴,迈开腿!”虽然我没能减肥成功,但二年级这一年的时间,我的体质明显比以前好了许多,这与我“迈开腿”有很大的关系。锻炼多了,我身体也就越来越好了,身体好了,“贻亲忧”的问题当然也就迎刃而解啦!

  三年级了,我很高兴我的班主任还是邵老师!这一个学年,我会将《弟子规》中“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这四个章节的内容,身体力行地做到并做好,争取秉承圣人训,做一名新时代至孝、至亲、至礼、至信,德才兼备的好学生!

《弟子规》读后感12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这是每个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启蒙读物,也是传承数百年而不衰的人文经典。《弟子规》是由清代教育家李毓秀所作,文章朗朗上口,通俗易懂;三字韵文,极易成诵;流传甚广,意义颇丰。

  我初读《弟子规》,是在上小学时,学校统一组织安排各班在下午上课前的唱读时间学习背诵文学经典,《弟子规》便是其中一种读物,我那时并未领会其中的深义,只觉三字韵文通顺易背。后来上初中时,学校又要求背诵《弟子规》,因为练习背诵反复读背的次数多了,我渐渐开始思考其中的意思和内涵。之后由于已经背过所以有许多句反复在心中萦绕,印象深刻。现在虽只记得其中原来经常背诵的几句,但渐觉其中意义非凡,想来大凡经典便是常读常新的。

  《弟子规》除总叙外,共分为七个部分,我理解为对人的七个方面作出规范和要求。首先是谈“孝”,中国人有句老话“百善孝为先”,我们的传统文化对宗族和家庭关系十分重视,所以对于孝道十分看重。历史上知名孝子老莱子和李密等人孝亲的故事广为传颂。这一部分短短数行将与长辈相处的方方面面写得极为详细,把几千年中国人对孝子的期待化成对幼子教育的殷殷之言。

  但是“弟子规”中间的孝是有理智的,是有节制的,不是盲目地孝亲,更不是愚孝,里面写道“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无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所以它要求的孝并不是简单的顺从,而是有更高的要求。首先要求孩子明辨是非,能够判断父母的.对与错,其次要有勇气指出父母错误的地方,第三还要注意劝谏时的技巧与方法以及耐心,所以《弟子规》对孝道要求很高。但它不仅仅是有要求,它还提供了方法和技巧,譬如“怡吾色,柔吾声”“号泣随”这些不仅仅可以看作是劝谏父母的要求,也可以看作是规劝父母的技巧和方法。

  弟子规虽是出自清代的作品,但它的现世教育意义很高,以为其中蕴含的不仅仅是当时社会的要求,它也能体现出中国人几千年秉持的那种优秀和伟大的思想观念,如在“泛爱众”部分中间的“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这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高尚品质已经流行了数千年,再比如其中“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体现的谨慎端庄和君子慎独的品质。可见其中体现的伟大品质不胜枚举,还需我们不断品读和静心思索。

  《弟子规》短短数页,字里行间无不体现着中国人几千年积淀的大智慧和先人对子孙后代的无数期许。它是一本启蒙读物,但它势必对人生的各个阶段都起着指导作用。朗朗上口,弟子成诵;寥寥数页,纸短“道”长;谆谆教诲,化育人心;经典传承,文化大光!

《弟子规》读后感13

  最早接触《弟子规》,应该是在四、五岁的时候。在我朦朦胧胧的记忆里,那时候是妈妈读一句我读一句,只觉得《弟子规》读起来朗朗上口,很好玩,至于它的内涵,一窍不通。刚上小学那阵子,老师也要求我们练习背诵《弟子规》,为了完成任务,我背得滚瓜烂熟,但依然没有能真正理解文中的真正精华和内涵。

  随着年龄的增长,妈妈告诉我:《弟子规》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成的生活规范,是我国一部流传已久的经典名著,学好《弟子规》对一个人的成长极为重要,它可以让你从小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让自己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

  于是在是懂非懂的情况下,我拿起了妈妈给我买的《弟子规》认真地研读起来。妈妈给我买的《弟子规》除了有弟子规的全文和译文外,还有一个个经过精心挑选的小故事,通过一个个故事对《弟子规》的深刻内涵进行解读。故事通俗易懂,贴近生活,让我终于领悟到了《弟子规》的精华,同时也深刻认识到自己以前的许多行为是多么地不孝和错误。

  例如以前,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叫我吃饭或帮忙做什么事的时候,我总是一拖再拖,老是说“等一下、等一下”,迟迟不动身,爸爸妈妈责备我的时候还朝他们发火。认真学习了《弟子规》后,每当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叫我吃饭、做事而我想偷懒拖延的.时候,《弟子规》里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就会出现在我的脑海里,我立刻起身去做,不再让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催促。

  以前没有领悟《弟子规》的真正内涵的时候,我从来不懂得体贴妈妈,觉得妈妈为我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是理所当然的。每当我生病的时候,妈妈无微不至地照顾我,而当妈妈生病的时候,我不懂妈妈是为了这个家、为了我太操劳才生的病,也不懂得照顾妈妈,甚至连一杯水都懒得帮妈妈倒。当我读到“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时我不禁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现在,偶尔妈妈生病了,虽然我还不能做到昼夜侍,不离床,但是给妈妈倒上一杯热水,看到妈妈脸上欣慰的笑容,我也感到开心快乐。这就是《弟子规》给我的教诲和启迪。

  《弟子规》是一本讲道理的书,一本能使人进步的书,它让我懂得了什么叫爱,什么叫孝,什么叫信任,什么叫宽容,什么叫友谊。我要时刻提醒自己,谨记《弟子规》教诲,善待每一个同学,尊敬每一位老师,孝顺自己的父母,遇事多为别人着想,做一个知恩图报的人!

《弟子规》读后感14

  为了进一步提升员工的思想素质,并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集团人事企管部特组织全员学习《弟子规》。通过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的讲解,我对“诚信”二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有自己的一些想法,在这里与大家进行分享。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儒家伦理的重要内容,更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基础。早在中国古代文献《说文解字》中就提到:信,诚也;诚,信也。可见诚与信是分不开的,“诚实守信”正是对其最好的诠释。

  古今中外,关于“诚信”的格言典故着实不少。孔子曰:“民无信不立。”墨子曰:“言不信者,行不果。”左拉也说:“失信就是失败。”罗素认为:“在一切道德品质中,善良的本性是世界上最需要的。”还有一言九鼎,一诺千金,郭汲守信,柱下期信等都是关于“诚信”的典故,足见其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

  那么,我认为:诚信重在一个“守”字,即守时,守约,守承诺,对社会要守责任,对企业要守岗责,与人相处要以诚相待、以信相待。既然作了承诺,就要履行;既然身在其位,就要履行相应的责任;既然接受工作任务,就要尽最大努力完美落实。可见,“诚信”渗透于我们周围的每个角落,也是社会文明,企业发展的标志。

  在我们的企业文化中,“诚信”不仅是第一要义,也是贯穿整个企业文化体系的重要元素。“诚信·人性”是我们的企业精神,“细微之处做到精致”是我们的核心理念,这一理念中强调:注重细节,完美达成目标,它指导员工如何完成工作目标,如何高效的履行自己的职责,这何尝不是员工对企业的“诚信”。

  此外,“与员工共赢,与伙伴共赢,与社会共赢”的企业价值观则体现的是企业对员工、对伙伴、对社会的.“诚信”,有以下三层含义:

  第一,在员工创造价值的同时,企业为其提供不断提升和发展的机会,并尊重员工的选择;第二,与合作伙伴诚信协作,双赢共进,在行业内树立良好的口碑;第三,之于社会,我们诚信经营,勇担责任,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回馈大众。

  “任人唯贤,用人不疑”的用人理念;“互尊、互信”的团队理念等都体现了“诚信”这一重要思想。我们说:“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这就要求我们的员工要养成慎重、踏实、负责任的工作习惯。同时,还要树立“见贤思齐”的工作态度,要有目标,不断向先进学习,努力提升个人能力。

  总之,做一个善良、正直、诚实守信的人,对社会有益,对企业有益,对自己也有益。

  读弟子规有感

  《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读后感15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奥妙的大千世界发展至今,文化随之传承。而今,我诵读了这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乃《弟子规》也。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代教育家李毓秀编写的三言韵文,它是依据孔子教诲编成的学童生活规范而成的。

  有人曾经说过:“若是想成为这天下第一强国,打造一个理想的先进国度,那就得回到两千多年前,学习孔夫子的文化。”我想,这句话是毋庸置疑的。中华上下五千年,那积蓄已久的力量,岂是这些后起“小辈”可比拟的?这薄薄的《弟子规》并没有多少重量,但文中这一千零八个字,却有着不可忽视的力量。引导着我们向善,这不过是中华文化的魅力罢了。

  自古以来,便是百善孝为先。老师教导我们:父母生我养我们,多年如一日,容易吗?并不简单。于此,我们要孝敬父母,切不可忤逆父母。我们听着念着,也尝试着做。可是,你又是否有做好?是否也时时认为父母养育我们天经地义?父母为我们付出的一切是用来还前世的债?

  不是的,这世间又有谁是欠谁的呢?父母照顾养育我们,只是因为那血浓于水的`情,并不是债啊。而我们孝敬父母,才是天经地义的。人生在世,不过区区几十年,父母与我们最亲,给予我们的恩情也最深重,那,是怎样都还不清的一份情!“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努力学习侍奉父母的礼节,把孝当作一项大事业,用心经营,用爱培育,不让父母忧心劳心虑心担心,才能立足于天地之间。

  人们说:“孝乃小善。”那,何谓大善?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所以说,善良是人之天性,每个人都对大众有颗关怀爱护的心。然而我却认为,善不分大小。无论好人坏人,聪明愚笨,富贵贫贱,种族国界,都一样会给予,会感恩。付出的纯是一片仁慈友善,不为名利,毫无虚假。只是被现实的尘土所蒙蔽,以致看不到那颗原原本本真真正正的心。《弟子规》教我如何“剔糟粕”。清洗灵魂,涅磐重生,重拾那颗纯净的心,从而人人为善,这大概就是大善了吧!

  倘若我们处处仁厚待人,天地间也将处处荡漾着爱的涟漪。生活中的一切事物就像一面镜子,在你对他笑的时候,他也会以笑来回报你;在你对他哭的时候,他便会以哭来面对你。同样,你若是待他以仁厚,他必以善良待你。

  善者,无须像黄帝尝遍百草,无须像佛祖割肉喂鹰。只是每天对身边的人一个微笑,多一点宽容,多一点谦让,便足矣。

  弟子规,引导我们从小学善,从小做孝者。

【《弟子规》读后感】相关文章:

弟子规心得10-30

《弟子规》读后感12-09

弟子规读后感08-16

弟子规读后感12-29

《弟子规》读后感04-11

弟子规读后感04-17

【荐】弟子规读后感02-24

【精】弟子规读后感02-24

【推荐】弟子规读后感02-24

弟子规读后感【荐】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