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程培训学习心得体会4篇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心得体会是很好的记录方式,这么做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能感染读者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美术课程培训学习心得体会,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美术课程培训学习心得体会1
课程改革给美术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仅停留在过去的以老师教,学生学为主的教学模式,而是加入了更多小组合作,让学生自己在合作中学到新知识要达到这样的目标,需要美术教师有很高的综合素养、人文素养。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样的美术课称得上好?如何更好把小组合作的融入课堂中?在思考的同时,我重新学习课表,又把一次次的实践进行总结。为此,通过平时教学工作以及课外的学习探索、实践与反思,我认为想上好美术课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营造开放自由的课堂氛围
美术教学是一个预设和开放并存的系统,很多时候我们的教学都属于“封闭教学”,按部就班,缺少开拓精神,随着新课标的落实,由“封闭教学”走向“开放教学”已是一种必然,在一个轻松、活泼的情境中,让学生乐于尝试,不知不觉中学习到了美术的知识和技能,并获得了丰富多彩的'体验,品尝到了美术活动的乐趣,身心得到舒展,情感得到释放,同时,他们的个性化创意得到了体现和展示,尽管他们的作品还不够成熟,但是每件作品都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情感、理想和创造性。
二、“合作互动”的学习方式
课堂教学是重点,“合作互动”的学习,是一种同伴之间为达到一定的教育目标而展开的学习方式,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信息交流,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互相帮助的精神,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第一、根据课型“合作互动”,通过互助互动有利于解决问题。第二、根据重难点,“合作互动”,抓住课中的难点展开并提出问题: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应用集体的智慧,较轻松地解决了难点。第三、结合作业,“合作互动”,美术作业与其他作业不同,每个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能力不同,对同一题材的表现也不同,因此,作业的完成应从封闭走向开放,由个体走向合作,共同完成作品可以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提高作品的质量。
“合作互动”的评价,同伴之间进行借鉴学习,有利于培养他们宽容的合作精神和敏锐的审美鉴赏力。
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去唤醒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引导他们用基础的艺术形式去表现他们内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达到认识、操作、情感、创造的整合的道路中,我还有很多的不足,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不断提高美术素质以外,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上好美术课。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绘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法,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和辨别、调色能力的同时,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
美术课程培训学习心得体会2
8月28日-29日我参加了教育局和学校组织的新课程改革培训,通过紧张的学习、交流、研讨、评论等对这次的课程培训有了全新的认识。两天的培训时间很短,但很充实。讲师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的分析和介绍,并提供优秀教学视频让我们观看。让原本茫然的课改理清了些思路。
1、把握鉴赏课的性质,更新教师观念。
将人文性确定为美术课程的基本性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情感是一种智力,是现代教育观念。很长时间,旧的传统教育只重视理性智力,忽视情感智力。如今,学校美术教育是培养情感智力的有效途径。学生通过美术鉴赏课来参与文化传承和交流,提高自己的审美文化素质又利于情感智力的培养。课程改革要求的是我们教师观念的提升,教师作为课改的执行者,决定着这场教育变革的成败。因此学校组织我们广大教师参与各级培训,优化校本教研,自觉发展专业素养和教学艺术,力求以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规范优化教学行为。
2、多学科相结合,让学生主动参与,实现师生互动。
美术新课程标准,强调美术课程性质的人文性、愉悦性和创造性,强调艺术教育的个性化,强调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强调美术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等等。这就要求美术教师构建超越学科的生态型知识结构,学习与美术相关的其它新技术、新知识,学习促进学生思维和人格发展的教育方法。所以学科间的整合或统整,是现代教育理念,亦是现代美术教学趋势之一。我们教师除了应具备基本的美术知识,同时还需要了解相关的“姐妹艺术”。例如:文学、音乐、电影、舞蹈等等,从学生熟悉的或已经掌握的知识切入,让学生随老师设计的思维潜移默化地进入美术欣赏的学科知识,顺理成章逐渐深入。
新课程要求教师确立新的教学观,克服教育生涯中的惯性,使教学方式显现多样化的格局。在很多教师的概念中,教学就是讲课,就是把书本知识传递给学生,把学生作为知识的“容器”进行灌输,“填鸭式”教学是某些教师惯用的教学方法。在新的课程与教学改革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把自己定位于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而不是知识的化身,以权威自居。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是起辅导、帮助、引导作用的人,而不是支配学生的控制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教学的.目的是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要通过讨论、实验、探究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应创设能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
小学美术教育,应该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各个方面,通过绘画这一活动形式来发掘孩子们自身的潜能,培养孩子们敢于追求美、勇于创造美的精神。
轰轰烈烈的新课程改革为老师创造了一个新的机遇,“一切为了学生”,这将是老师心中为之奋斗的目标;赋予学生自由,也将是老师教学中的规范。愉快教学,将令老师与学生在教学共同成长,并使学生在学习中既获得知识又得到个性的培养与健康发展。
美术课程培训学习心得体会3
通过这次的培训,使我受益匪浅,以下是我的一些培训心得体会。
在教学中,教师要有好奇心,专业精神,同时要注重师生互动,肢体语言和优美语言互相结合,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还有严格按照美术新课程标准,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精心组织、准备,上最有效的课。在教书过程中特别注重育人教育,要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在教学中,尽可能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欣赏、体验感受、探索、总结、想象、创作、评价的过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感受美术作品的美,使学生的创作欲望倍增。尽可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空间,使整节课沉浸在艺术的氛围中。同时,要突出美术学科的特点,学生运用多种形式,设计出精美、主题丰富的作品。新教材的`编写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是把活动作为显线,而知识作为隐线。在美术教学中,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美术课上,要有美术元素在里面,情感态度价值观也要自然体现。不光要教学生技巧,还要教他们思维。在上欣赏课时,不仅要学会欣赏,还要学会评述。要让学生多使用美术语言,尤其是欣赏评述课中,让他们把自己的感觉说出来。总之,合作的精神,解决问题的能力,搜集素材的能力,创造力的培养在美术课中很重要。
教学中强调综合性评价的激励功能,在评价方式上以自评、互评为主,结合老师的评价,是评价进一步民主化、多样化,充分体现了评价的多元功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在教学之余,还要注重教师自身发展进步,积极参加课内外听评课、教研活动及专业培训。多向老教师学习教学经验,努力提高自身素养。
通过本次培训,在今后工作中,我将会不断学习,多体会感受所学的知识,并用于实践中,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学生提供更好更优质的服务。
美术课程培训学习心得体会4
“美术新课程标准”打破了传统美术教学的知识框架,从全新的角度,按学习方式把美术课程分为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四大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的活动方式强调学生自由表现,大胆设计创造,外化自己的认识和情感;欣赏评述则倾向于内化为文化品位和素质品质:综合探索则强调通过综合性美术活动的体验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研究创造,运用综合性知识技能去制作,表现和展示,唤起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求欲望,体验愉悦和成就感。从新课标划分的四个学习领域中,我们可以看出,不论是外化能力、内化品质,还是探索未知,体验成功与情感,新课标赋予了新教材很多体验性学习的方式。新课程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教学要向少年儿童的生活世界回归。教学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式转向探究性学习、自主合作学习。
《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美术教材“应具有基础性、趣味性和开放性鼓励教材编写的多样化,以适应各地的美术教学实际。美术教材质量的优劣,对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审美趣味、创新能力和个性品质有着直接的影响教材结构强调探索性,采用全新的设计思路。教材内容和活动方式充分考虑开放性、立体性”在这种形式下,我们必须认识到传统美术教材在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的局限性。传统的美术教育注重写实性的绘画造型能力的培养,学生不仅要掌握比例、透视、体积、明暗、构图、质感、色彩等造型艺术的基本知识,还要做到能准确真实地描绘观察对象。这种教学方法用在儿童美术教育上,则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其中造型技能技巧的难度,是理解力还不强的儿童,特别是低龄儿童难以达到的。它容易把儿童已有的.艺术直觉,潜意识的艺术创作活动压制下去,使儿童的艺术思维局限在某一特定的模式中。
美术课新标提倡发挥儿童的艺术直觉,在写生作业中要求学生不仅仅要观察事物的外在形象而且能联想到与观察对象相关的其它事物及自己与观察对象之间的某种联系并把它表现在画面上。它鼓励学生在观察与表现中不拘泥于客观事物本身,学生可不受客观限制将观察视点扩展,进行超现实的表现,学生在创作式的写生作业中学习基本的造型技能。这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发了学生的艺术冲动,培养的是学生的审美素质、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最基本的造型能力。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确立新的教学观,克服教育生涯中的惯性,使教学方式显现多样化的格局。在很多教师的概念中,教学就是讲课,就是把书本知识传递给学生,把学生作为知识的“容器”进行灌输,“填鸭式”教学是某些教师惯用的教学方法。在新的课程与教学改革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把自己定位于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而不是知识的化身,以权威自居。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是起辅导、帮助、引导作用的人,而不是支配学生的控制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教学的目的是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要通过讨论、实验、探究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应创设能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
美术教育,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发现美、观察美、体验美、并且创造出美。
【美术课程培训学习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美术课程培训学习心得体会03-25
美术课程培训学习心得体会04-17
美术课程培训学习心得体会(4篇)05-09
美术课程培训学习心得体会4篇05-07
新课程培训学习心得体会06-28
网络课程培训学习心得体会08-01
新课程改革学习培训心得体会04-19
新课程培训学习总结12-31
新课程培训学习总结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