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清明节个人心得体会
我们从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后,好好地写一份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但是心得体会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清明节个人心得体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清明节个人心得体会1
一年一度清明节,国人已将清明节纳入国假,让我们在这个时节去祭奠故去的亲人,知道何为孝?何为敬?知道我们来自何方?知道一个家族的烟火延续。对人、神、鬼三界多些敬畏,多些想象,多些自律。妈妈是教徒,生前是不喜欢偶拜香火的,即使父亲去世后她也不履行这些仪式,只是我和姐姐打点。因为平日时常回家,所以也不一定清明赶回。但是在这里也总是买点香火到路口祭奠一下。默默祝福天上父母安然,了却人间记挂。记得妈妈刚去世的那年母亲节,我曾写过一篇悼文。我找找,如果还有,就发在这里,权作对妈妈的祭奠。
记得看过一篇文章评价一部电影:谁是主角?大意是:我们小的时候是妈妈的主角,父母全身心都在孩子身上。当我们长大了,父母也认为他们成了主角,殊不知长大的孩子眼里的世界岂止是父母那个圈子。这时候父母慢慢淡出了孩子的圈子。也就是到了这时候做父母的才意识到:她还是她,她们不会成为什么主角。想想一辈辈、一代代确实是这么轮回的。但是可怜天下父母心,还是无怨无悔、一如既往地把孩子当成主角,敢当孩子的配角。儒家文化倡导:父母在不远游。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这些“主角”们那一个不是扑棱着翅膀向外飞。有谁肯留在父母身边。当他们功成名就,这时候的父母也人老珠黄风烛残年了。子欲孝,亲不在。我想只有经历了方知道那切肤之疼吧!愿父母还健在的孩子们,拿出时间多给父母一些爱:愿父母已离开的儿女们,常思起故乡的往事和父母在一起的日子,多些悲悯之情。
清明时节还让我想起过清明的童趣。小时候每当过清明节,按照当地的风俗,要煮鸡蛋、吃烧饼,还有用凉粉拌菠菜的美食。条件好了,凉粉拌菠菜还加上只有莱州湾我们那里出产的这个季节的桃花虾。有时候饭桌上还有春天鲜嫩的`苦菜。那苦菜都是在麦地里或者水渠边上挖来的,根须很长、雪白细嫩。攒上豆酱,美味无穷。印象比较深的是揣上热乎乎的鸡蛋,一般不在饭桌上吃,而是放在兜里,兴致勃勃地去扫墓。小学阶段在镇上的烈士园里扫墓,中学阶段就到县里的烈士陵园扫。一路上和同学打打闹闹,还不时用手摸摸兜里的鸡蛋。唯恐丢了。什么时候开始下肚不记得了,只记得这两个鸡蛋在身边把玩很久。我家孩子少,妈妈给我和姐姐每人俩。家里孩子多的只有一个了。清明节一年一度地是扫完墓,回来写一篇作文:记清明节或者记一次扫墓。我总是带着红领巾站在队伍前面给烈士致辞。自然有很多话说,所以每次的清明作文老师都在全班点评我的作文。想想那个年代所谓范文也多是套话,向烈士学习,烈士安息之类的标语口号。我想对鸡蛋的感受是不能说的。
现在想起一家人围坐饭桌过清明的情景历历在目。想起来感觉那一天天也蓝,水也清,家里厅堂也敞亮起来,桌上的菜肴也是脆生生,鲜嫩嫩的。小时候不知道,祭奠长辈的事是父母去干,孩子们只管留着口水盼着好吃的。现在回想起来。才知道这一切完全是春天的色彩,是春光洒满了大地。乡里的春天更是多了些大自然的原生味道。
清明节个人心得体会2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古人的诗句把清明时节人们的心情及气候写得入木三分。今年学校就安排我们六年级七个班的学生去慈城祭扫烈士墓。老师让我们每人都手工做一朵白花,去敬献给烈士。我回家忙乎二个多小时也没做出个样来,最后只能厚着脸皮请教妈妈,终于把两条美仑美奂的白花做成,还带着两片绿叶,新鲜的宛若沐浴在春风里带着露珠的真花。慈城在我印象中只有年糕,虽然知道离市区不远,但却从没去过,只知道妈妈买年糕时总挑慈城的买。究竟那里有什么风景?还有烈士们的感人事迹是怎样的呢?带着大大的问号,晚上我怎么也睡不着……迫不及待的我们经过一路的颠簸终于到慈城。故城的早晨笼罩在阳光下特别耀眼,古朴典雅的象是中国画……
祭扫烈士墓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烈士们用生命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以前我写祭扫烈士墓活动,都喜欢用一些“怀着沉痛的心情”、“对烈士无比崇敬”等句子,这次我实在不想用这些句子,因为我看到大家在烈士墓前嘻嘻哈哈;有的同学还不住地埋怨:用好大的力气跑到这儿,也没玩一玩;有的同学还玩起拍手游戏;更有甚者,在向烈士默哀时,有的同学竟然哈哈大笑……
回到家,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下来。同学们在烈士墓前的.那份沉痛和崇敬到那儿去呢?我想:我们这些小学生,现在的生活都十分美好,平时吃穿不愁,大部分人是要什么有什么,谁也不会想起那段硝烟弥漫的历史,谁也不去问这美好的生活的怎么得来的,又是如何的来之不易。加上平时对我们的革命历史教育也不是太多,我们平时看电视专挑“神奇宝贝”、“奥特曼”等动画片看,对烈士们“抛头颅,洒热血”的故事解得很少,对烈士们并没有情真意切的感情,在烈士墓前怎么会沉痛和崇敬呢?
这就是我今天的一点感受。
清明节个人心得体会3
我家,有两件事我记忆很深:一是族谱清晰,用老人的话说,叫做“清三代”,爷爷辈取名两个字,父辈三个字,传承到我这儿,又是两个字了;二是逢年过节,祭拜先祖,已成家规,当然,后者是本文的重点。
爷爷说过:记住,人,一辈子像流水一样,越流越远,一晃就汇入大海了!虽说树大分枝,但是,叶落归根啊!家就是根,不论你今后做什么,当了多大的官,都不要忘了老祖宗,落叶必须要归根……
爷爷还说:百善孝为先,祖训不可丢!
小时,不太经意爷爷说过的话,长大以后,这种感觉尤其沉重。虽然爷爷奶奶不在了,但是,我的父亲像爷爷奶奶一样延续着……如今,父母不在了,我站出来,像前辈们一样,以家族长子的身份,承担起了这份责任,并力争尽职尽责。
一应祭祖事宜,我都会周密安排,一次都不会缺席,直至现在,从不敷衍。
至于外人怎么看,怀着怎样的心态去看,没有过多的考究,我觉得,德行,要靠自己去修为,要做到问心无愧!至于外人是怎么做的,因为与己无关,我也从不去妄加评论。
那些年,一直工作在外地,回家祭祖的时间非常紧张,但是我没有因为,离家远或工作紧张,而耽误过祭祖,经历和历练,还有我对于家这个概念的.理解和认识,越发的觉得,怀念先人,追思过往,秉承家风,是对祖先的慰藉,同时,每一次祭拜,都是对自己及家人灵魂的一次洗礼。也是对晚辈积累礼数,提升道德水平的一次课外补习。这种补习,至少会影响到他们的现在。当然,如果坚持下去的话,也会影响到他们的将来,乃至一生,包括如何去做人!因为,祭拜先祖,涵盖的内容很宽泛,譬如,道德,伦理等等很多。
所以,每个春节前夕,我都会率领家族成员,淌过两尺深的积雪,越过几道山坳,去祭拜先祖。
每年的清明节时,亦是如此。我和家人们踏着泥泞,在春寒料峭时,去大山深处,祭拜先祖!
“勤俭持家家业盛,文明子子孙贤”,“不忘初心,叶落归根”。
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传承至久的美德。美德,孝道,要靠影响,重复地说;影响会比说教还要奏效。
引申的讲,没有什么可以替代这种潜移默化的渗透和影响,这不仅仅是对于一个家庭,乃至于对社会,也是至关重要的!
值此清明节即将来临之际,从前爷爷说过的话,又在内心深处开始荡漾了。
我作为家族的老大,我绝对可以做到:不会丢掉祖训的。称谓上秉承“清三代”,让孩子们记住,一字不差;祭拜上,告诉他们没有祖宗,就没有这个家庭!
和谐一个个家庭,就会和谐全社会,因为,社会就是由一个个小家庭组成的。
一个不懂家训,不念先祖的人,操守、传承家的理念,可能会很苍白和淡泊。
人说:世袭传承慰先祖,叶落归根秉乡愁。规范德馨行孝道,不染奸诈不处忧。
任何事情,只要默认成规矩了,也就规范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其实,道理就这么简单。
【清明节个人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清明节心得体会09-10
清明节心得体会09-10
清明节心得体会03-26
清明节踏青心得体会04-16
清明节扫墓心得体会02-25
清明节祭英烈个人心得02-15
2020清明节祭祖心得体会08-30
清明节踏青心得体会(精选32篇)04-24
清明节扫墓活动心得体会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