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之崛起演讲稿

时间:2023-12-13 07:46:38 演讲稿 我要投稿

中华之崛起演讲稿范文

  演讲稿可以提高演讲人的自信心,有助发言人更好地展现自己。现如今,演讲稿对我们的作用越来越大,那么你有了解过演讲稿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华之崛起演讲稿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华之崛起演讲稿范文

中华之崛起演讲稿范文1

各位评委,各位同学: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中华之崛起》。

  生长在家乡的土地上,十数年的光阴已让中华民族的文化成为了我灵魂的烙印,五千年的灿烂文明闪耀着中华民族智慧的光辉,纵横千里的辽阔的土地,孕育出了一个民族的广博和大气。千百年的勤劳勇敢的中国人就在这片土地上生息耕耘,在着漫长的时光里我们曾经有过繁荣和昌盛,更有过屈辱和黑暗,但是无论何时,我们中华民族从未停止过前进的脚步,跨越险阻与障碍走向了最终的光明。近代以来有太多饿为人在历史的长河中闪烁出了耀眼的光辉,虎门销烟的爱国官员林则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总理;舍身炸碉堡的解放军战士董存瑞;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他们都是可歌可泣的爱国英豪,祖国,我为你拥有这样优秀的儿女而感到自豪与骄傲

  听,烈士那对祖国的无限憧憬的话语又回响到我的耳畔:“我相信,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脚步,欢歌奖代替悲叹,笑脸将代替哭脸,富裕将代替贫穷,健康将代替疾苦,……”现在在一代一代中国人汗水的浇铸下,我们终于可以自豪的告慰先烈:你们的愿望已经实现,中华民族站起来了。98年抗洪时候的万众一心,汶川大地震的众志成城无不彰显出伟大的中华民族所具有的强大的民族凝聚力;20087年北京奥运会,中国奥运健儿们激动的泪水,国庆第xx周年大典中国军人威武坚毅的雄姿,无不使人精神振奋,无不使人欢呼雀跃,无不使人光荣自豪。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在这个崛起的时代里,我们有责任也渴望去拼搏,去奋斗,去为祖国的发展与进步做出自己义不容辞的贡献,祖国,我爱您,愿您永远昌盛,永远年轻。

中华之崛起演讲稿范文2

老师,同学们:

  你们好!今天我要演讲的题目是:祖国在我心中。

  因为这个词,曾经有多少人为它抛头颅、洒热血;因为这个词,曾经有多少人为了她同侵略者坚持到底;因为这个词,曾经有多少人为了它奉献出自己的生命。这个词就是——祖国。

  翻开历史的昨天,多少中华儿女用自己的力量保卫华夏大地。爱国诗人文天祥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迈誓言激励人们为正义而奋斗;七步成诗的曹植曾经说过:“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让我们明白,为了解除国难而献身,死亡在我们眼中也如同回家一样;“鉴湖女侠”秋瑾曾经写过这样一首诗: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这首诗让我们知道,为了祖国,上刀山、下火海也都是值得的。作家郭沫若写的《炉中煤》让我们知道了他那像炉火中的煤炭一样炽热的爱国之心;“女中豪杰”刘胡兰在威逼利诱前也不为所动,不向敌人屈服,最后慷慨赴死,年仅十五岁;爱国战士董存瑞、黄继光用自己的身躯抵挡敌人来保卫祖国。

  “今天,历史和未来将由我们焊接,时代的接力棒要靠我们相传。”这是诗歌《中华少年》中的一段,它告诉我们,今天,我们中华的少年要改写祖国的历史。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外国列强利用洋枪洋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烧毁了人类的瑰宝——圆明园。但我们也永远都会记得是七月的星火,南湖的红船让东方巨龙从睡梦中惊醒。而现在,奥运会和残奥会的成功举办以及神舟七号的升空让祖国踏进了新的领域。

  学者梁启超曾经写过一本《少年中国说》书中有一段写的是: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则吾中国为未来之国,其进步未可量也;使举国之少年而亦为老大也,则吾中国为过去之国,其澌亡可翘足而待也。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意思是,少年是国家的,他的行为举止关系到国家的兴衰。

  所以,从现在起,我们中华少年不仅要像冰山上的雪莲不怕风雪,蓝天下翱翔的雏鹰顶着风雨前进,黄河边的山丹丹在恶劣的环境下也能生长,我们还要更加努力地学习,因为,我们有很多很多事情要做:我们要让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都飞上太空,让宇宙里到处飘扬着鲜艳的五星红旗;我们要帮助所有需要帮助的人;我们还要让世界上到处都充满欢声笑语。

  我们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因为祖国在我们心中。

【中华之崛起演讲稿】相关文章: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02-19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03-01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优秀09-01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反思09-01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8篇04-01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反思(精选15篇)03-13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反思(精选21篇)11-09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反思(15篇)02-28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反思汇编15篇04-11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反思(汇编15篇)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