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制度

时间:2023-07-18 09:32:46 制度 我要投稿

校本教研制度[热]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很多情况下我们都会接触到制度,制度是国家法律、法令、政策的具体化,是人们行动的准则和依据。大家知道制度的格式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校本教研制度,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校本教研制度[热]

校本教研制度1

  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学质量,教师素养的重要手段,教师是开展样本教研工作的承受者和受益者,是开展教研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质量影响到全校教研活动的质量和教学工作的质量,教师必须主,认真地进行教研活动,在活动中不断成长,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能力。

  1、认真参加学校各级教研活动,态度端正,认真完成学校、教研组、备课组交给自己的任务。

  2、每位教师认真完成备课组交给自己的备课任务,认真参加听课、说课、评课活动。

  3、在教学实践的同时,要坚持做到“六个一”,每年读一本教育教学理念菱,确定一个教学研究课题,上好一堂教学公开课,完成一份多媒体教案,完成一份心理和德育渗透教案,撰写一篇以上教研论文。

  4、要熟悉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教科书及教参,认真制定好一学期的授课计划。

  5、能把握好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认真备好课,定好教案,备课时,既要备教材大纲,又备学生实际,备知识能力点,又备德育心理渗透点,既备有效教法,又备学法指导,既备局面练习、作业,又备实验实践材料。

  校本教研制度在我校初步建立,校本教研活动在我校基本展开,初步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教研操作模式,形成具有一定推广价值的经验,培育一批先进典型,并在此基础上使我校校本教研继续深化,将学校建成具浓郁研究氛围的学习化集体。

校本教研制度2

  教师的专业水平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生命。校本教研是为了解决本校及本校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面临的问题而进行的一种教研活动,也是立足并充分利用本校特色、资源的研究。校本教研的实施,能为学校学习型组织的创建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一个建立在教师自身实践基础上的平台。为在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中更好地发挥教学研究工作的作用,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课堂教学能力,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结合新课程实验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1、树立校本意识,“改进教学实践,解决面临问题”,“从学校的实际出发,挖掘种种潜力,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充分释放学校的生命活力”。找准我们的优势、劣势,不沿袭、不照搬,求真务实、开拓创新。

  2、改善机制,建立教学研究导向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整合教务处,学科教研组和年级组等多种力量,建立直接服务于教师、开放的学校教研网络。领导、教研人员勤于深入课堂,通过听课、说课和评课、个人反思等多种活动,发现问题、经验、反思教学、探索规律、减少评价式听课,增强指导性听课,解放教师思想,减轻教师心里压力。

  3、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多与外界交流,把最新的教改信息、教育资源提供给广大教师并及时把我校的成功经验推向社会,铸造我校的品牌教师,借此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研究水平。

  4、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主题,学校发展为根本,以促进教师发展为宗旨,以新课程实验过程中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校本教研活动,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二、组织管理

  成立由校长为组长由教导处、教科室、年级组主要负责同志组成的校本培训领导小组和专家指导组,加强对培训工作的领导、协调、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教导主任负责教师培训的日常事务工作。

  组长:校长

  副组长:副校长支部书记教导主任

  组员:教导副主任年级组长教研组长

  三、目标与任务

  通过开展校本教研,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转变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和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1、不断更新全校教师的教育观念,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2、进一步发展教师个性特长,使之具有鲜明的教育、教学个性,并创造出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特色。

  3、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4、提高教师对新课改的研究,探索能力,提高全体教师的.科研水平。

  5、建立本校的校本培训机制,使校本培训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系列化。

  四、原则和过程

  基于“教学问题”的研究,基于“有效教学”的设计,基于“互动教学”的行为,基于“问题解决”的反思。校本研究过程就是问题——设计——行动——反思(总结)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

  五、内容与时间安排

  1、按上级部门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自修与研讨《有效教师》、《有效教学》,用其指导教师的教育教学,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学效率。

  2、每学期一次教师论坛。

  每学期初围绕目前教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举办一次教师论坛,为广大教师提供更多交流和研讨的平台,通过互动式的参与,思想的交流与碰撞,使教师们在心灵的交流中启迪,在思维的碰撞中成长,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畅所欲言,谈出真谛,谈出真理!

  3、每学期一次送教下乡。

  每学年开展一次送教下乡活动,为优秀教师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并加强城乡教育教学交流和城乡教师互助,促进全县课改的均衡发展。送教形式是先上课,再由执教者介绍教学设计与反思,然后交流评课。

  4、每学期3至4次教师全员培训。

  通过多种形式,对教师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理论、新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方法、教育教学评价、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培训,使教师的整体素质在原有基础上有明显提高。教师能熟练掌握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和从网上获取教育信息和资料的能力,基本适应课程改革需要。

  5、每学年一届同题课教学研讨。

  继续我校的特色校本教研“同题课”教学研讨活动,每年围绕一个主题开展,一轮轮地集体备课,逐一教学实践,求同存异,取长补短。老师们相互观摩、评议,最终聚集体之力量,每年级语数科各选派一名代表参加全校的示范课赛,展示年级教研成果。达到将学校教研主题应用、推广、深化的作用,让“同题课”有力地促进学校的发展。

  6、两学年一批学科带头人培训。

  全面启动学科带头人培训,创造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和机制。努力提高学科带头人的政治业务素质和新课程改革所必须的教育教学能力,并及时总结推广其成功经验,[—]充分发挥他们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骨干和示范作用,带动我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形成一支精良的学科带头人教师队伍,为实施名师工程奠定基础。

  7、三学年一次全校性课堂教学达标。

  借鉴“先学后教、合作学习”这一课堂教学模式的成功经验,以全面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以转变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为导向,大力推进课堂教学创新,真正做到“向40分钟要质量、向课堂教学要效益”,使课堂教学达到“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显出来”的理想效果,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开创教学改革的新局面,实现教育教学的新突破。努力推进学校教学工作的良性发展。

  8、两学年一轮跟岗学习。

  一是分批分期派出教师到先进学校进行为期一周的跟岗培训学习,两年内让全校每位教师都外出跟岗学习一次以上。建立及完善相应的《外出跟岗学习要求》,力求将外校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办学模式、管理机制引入我校。

校本教研制度3

  (一)每学期初,教务处、教研组须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和校本培训计划订立学校、学科教研组的教学研究和活动安排,教师根据学校和年级组计划制定个人计划。

  (二)学校教务处每月召开一次教研组长或学科教研组长会议,检查、部署每两周一次的校本教研活动。

  (三)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各种观摩课、研究课、示范课、公开课,探索教学规律,推动教学改革,建立学科师徒队伍,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帮助新教师熟悉业务,协助老教师总结教学经验。

  (四)有计划地了解掌握学生在校学习情况,定期抽查学生作业,了解作业分量、难易程度和学生完成作业,教师批改作业的情况;进行试卷抽查,了解、分析教学情况;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要求。

  (五)学校要组织多种形式的进修活动,每年都要制订文化学习和业务进修计划,小学中高级教师要制订教学科研计划,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六)提倡写教学专题总结或教研论文,鼓励教师向报刊或出版社投稿,每个年级的教研组要根据本学科特点搞好课题立项,要有长期的课题,也要有针对性的中短期课题,要实实在在的搞好课题的实验研究,每学期召开一次教学经验总结交流会,每学期举办一次论文评奖活动,推广先进经验,奖励优秀论文作者。

  (七)学校要详实记载每次教研活动的情况,了解教师的意见和要求,以便于领导和改进学校校本教研工作。

  (八)学期或学年结束时,做好教研工作总结和个人教学工作总结,存入学校业务档案,作为教师聘任、晋级、评优的一个依据。对教学教研有突出成绩的个人或教研组,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

校本教研制度4

  1、凡在校本教研活动中,主动积极,资料积累充足,教学效果提高明显的科任教师,予以表扬,并记入教师专业发展档案。

  2、承担课题的骨干人员,就本组课题研究方面,每学期有一定质量的总结或在县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每学期奖励40元。每学年按时结题,并有较高质量的教研论文,市级课题结题奖励200元,县级结题奖励100元,课题组负责人市级奖励200元,县级奖励100元。同时结合其教学成绩可推荐这镇级骨干教师,和县级教学能手或县级骨干教师的'优秀人选。

  3、教研组在校本教研工作中成绩突出,成果明显,按照教研组考核实施办法,可评为优秀教研组,教研组长评为优秀教研组长,按考核实施办法予以奖励,并记入教师专业发展档案。

  4、凡今后在评优树模等方面,课题研究没有成果或没有论文将降低一个档次入选。

  5、在日常教研活动中参与不积极,笔记资料等不齐全,达不到教研常规要求的,不评选,不评先进,并记入教师专业发展档案。

  本制度自20xx年2月起执行,执行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可及时向教导处和校长反映。

校本教研制度5

  1、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学大纲,学科教材和教法,是贯彻教研组计划。

  2、组织制定年级学科教学进度计划,教研专题,进修计划,报教研组并组织实施。

  3、按照学校工作计划和教研组教学工作计划,制定本年级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并组织实施,组织备课组教师在个人独立备课的同时进行集体备课,每周至少集体备课一次。共同研究。

  (1)单元、章、节、课时的目的`和要求。

  (2)重点、难点、疑点、关键点。

  (3)作业或练习。

  (4)教学过程的组织和教学方法的选择。

  (5)统一进度,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4、做好学科期中、期末的复习、出题、考试、评卷,成绩统计和质量分析评价工作。

  5、积极开展均衡生产研活动,认真落实本组教科研课题,以教学科研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6、备课组要积极探索选修课的教法,学法与考法,逐步建立并稳定本学科有特色的选修课。

  7、抓好本年级活动课和研究性学习课教学,有针对性培养学有余力,学有特长的学生,并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真正审美观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

校本教研制度6

  1、建立专家引领的合作机制,定期邀请省市县专家来校进行专题讲座,为校本教研导向并提供可靠的专业与智力支持。

  2、建立“校本教研工作领导小组”,并对学校校本教研工作策划、部署,对各教研组的校本教研工作进行具体督促、导向,对教师教研工作进行评估与指导。

  3、每学年举行一次校本教研听证会,把校本教研的'项目、活动方式、预期成果在校内公开。

  4、坚持“一期一评估”,由教科室组织实施。

  5、制定校本教研评价量化方案,做到评价与学校发展相结合,评价与教育教学效果相结合,评价与教师师德修养、业务素质提高三者相结合。

  6、学校每学年在公用经费中提取15%作为校本教研专项经费,并由学校工会、教代会监督实施。

  7、将校本教研的绩效纳入教研组工作考核、教师年度考核、教师评优、选模、晋级、评职考核、骨干教师考考核。

  8、在校本教研中取得重大成果的,给予奖励。

校本教研制度7

  一、指导思想

  加强和完善学校校本教研工作,增强教师的研究意识,养成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习惯,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课程开发和建设的能力,使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教师专业成长融为一体。

  二、组织机构

  校本教研领导小组

  组长:

  职责:学校教研工作总体思想、目标的引领及教研工作的督导

  副组长:

  职责:校本教研方案的制定及整体工作的安排部署。

  成员:各教研组组长

  职责:校本教研方案的具体实施及教研过程的记录、总结。

  三、具体规定

  1、学期初,教学校长要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学校教研计划。

  2、各学科教研组根据学校教研计划制定出教研组教研计划,计划目标要明确,符合实际。并上交教导处备案。

  3、强化校本教研流程的指导管理工作。教导处负责制定促进本校教师素质提高、加强日常教学管理的各项制度或细则。

  4、学科教研组每周活动一次,时间由教研组自己确定后上报教导处。

  5、教学校长、教导主任以及其他中层以上干部要深入到教研组、备课组,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基本情况,定期参加教研组、备课组的教学研究活动,对工作进行具体指导。

  6、积极开展校级学科竞赛和教研组内的公开课教学。教研组每学期要组织学科竞赛。学校每学期要组织教师至少开展一次校内公开课教学,并进行评议,积极开展互相听课、评课、专题研究活动,把教学案例分析作为重要的研究内容。

  7、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学校及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学科教研活动和竞赛活动,开阔视野,博采众长,争创佳绩。

  8、教研组组长负责组织教学研讨活动。教研组教师均参加本学科的一切教研活动,做到保时、保质完成各学科教研任务,不流于形式。

  9、各学科教研组长填写好每一次的教研活动记录,学期末交教导处存档。

  10、教师要认真参加教研组组织的各项教研活动,态度端正。认真完成学校、教研组、备课组交给自己的任务。教师参与教研情况及教研成果纳入教师考核工作中,按教师考核细则进行量化打分。

  11、每位教师应认真总结教学经验,每人至少上一节学科组教学研讨课,每学期设计三个课件上传至学校公共邮箱。

  12、做好青年教师的指导工作。教研组要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做好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每位年青教师都要拜一位骨干教师为导师,实行“师徒制”。师徒彼此间相互听课,彼此交流。

校本教研制度8

  校本教研是指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主要研究内容,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为形式的教研活动。为了加强我校教师的教研意识及能力,真正做到教研兴校、教研促教,提高教师的教研水平,改进和完善我校教研工作,丰富教育教学理念。根据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教研制度。

  一、理论学习制度

  (一)、原则:本着以校为本、针对性、开放性的原则,采用集中辅导与分散自学相结合的方式。

  (二)、内容:从基础知识到前沿理论进行全面学习,主要内容有:教育教学理论,新课程理念与教学策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现代信息技术、师德教育、教育学、心理学、政策法规、学科专业知识、各科的课程标准、报刊等有关资料。

  (三)、时间:每月至少集中学习二——三次。

  (四)、形式:闲暇时间主动学、组内交流学、困惑专题学,组内相互学、全员集中学、外出拜师学。

  (五)、要求:

  1、全体教师坚持自学,看书读报,学理论书籍,并有重点地摘记,每学期所记笔记按常规教学要求。

  2、集中辅导时,按时到场,虚心听,认真记录,并及时复习,将先进的理念内化为自己的认识,并用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二、课(专)题生成制度

  (一)、目标:改进教育教学实践,解决自身面临的具体问题。

  (二)、选题原则:校本教研课(专)题本着:“实、准、小、新”的选题原则,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从课堂中来,到课堂中去。

  (三)、核心工作:学科定位,选准课(专)题和切入点,拟出近、中、远期规划,科学组织并实施。

  (四)、各教研组每学年至少确定一个课(专)题作为组内共有课题,全体组员都是研究员,研究形式:“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

  (五)、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概括提升,总结经验、探索规律,注意材料的积累。

  (六)、全体教师全员参与,教师即研究员。

  (七)、充分发挥教师个体,教师集体和专业人员的作用,合理有效地利用一切资源。

  (八)、教师要形成读书学习与反思的习惯,分析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真实问题。

  三、研究制度

  (一)、教研组(年级组)在每学期初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制定本组教研计划。

  (二)、落实教学教研常规,特别是集体备课活动(每月至少一次)。

  (三)、每位教师每学期要上1—2次研讨课,认真听取同行意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四)、各教师要积极开展“教研”活动,每学期上一节公开课,每月写一篇教学案例或教育故事,一学期一篇教学经验和论文,写一份详实的试卷分析。

  (五)、学校要组织举行“学科论坛”“说评课”等活动,中心发言人必须印发提纲,通过交流研讨,达成共识,解决教育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六)、开展骨干教师带动活动,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互相听课,互相观摩,开展教学指导活动。

  (七)、学科教师应准时参加区、校教研,认真完成学校交给的各项任务。外出学习的教师应做好学习笔记,回校后再上一节公开课。

  (八)、骨干教师每学年至少承担一次观摩教学。

  (九)、做到五勤:勤听(勤听课,要倾听同事的意见,倾听领导的评价)、勤思(勤于思考,勤于反思)、勤写(写反思、个案、随笔)、勤说(教研要说,备课要说,评课要说,交流要说)、勤评(师与生、生与生间的评价)。

  四、教学评估(评价)制度

  (一)、学校成立校本教研评价工作小组。

  (二)、评估工作小组调查了解本校各教研组的教研活动,并及时收集、整理信息资料。

  (三)、评价办法:通过资料查阅分析、课堂观察、谈话和问卷、能力测试等方法进行评估。

  (四)、对教学理念情况评估有三条:(1)一线教师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课程标准》的认识和理解;(2)组织教师集体备课情况;(3)开展教学研究和经验交流情况。

  (五)、关于教学过程的转变,重点评估八条:(1)是否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教材内容;(2)多渠道选择课程资源情况;(3)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情况:(4)教学内容呈现方式与教学活动方式是否灵活多样;(5)能否给学生讨论、思考和探究的机会;(6)有没有形成民主、平等、宽松的学习氛围;(7)学生是否对学习有兴趣,充满自信;(8)学生的学习结果(知识、能力、方法、态度、情感、价值观)如何?

  (六)、课堂观察评估主要有六条:(1)教学活动组织方式(讲述、提问、讨论、演示、学生活动等);教材内容的选择、组织和呈现方式(内容的难度、数量和现实背景等);(2)能否选择和利用多种课程资源(教科书、教学参考书、学具、录音机、实物标本、照片、图片等);(3)能否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给学生思考和参与讨论活动的机会,能否形成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愤;(4)学生的知识、技能与方法的掌握情况,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程度、学习兴趣与态度有什么变化等。

  五、教研工作制度

  加强和改进教师的教学研究工作是促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全面落实的重要保证。学校教研在校长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建立起校长、教导处、教研组以及教师组成的三级教研网络。各级应明确自己的职责和工作制度,学习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现代教育理论,端正教育思想,明确培养目标,按照教育规律和学生认知特点,开展教学研究和实践。各级工作制度如下:

  一级——(校长、教导处)校本教研工作制度

  在校长领导下,全面制定学校教研工作规划与多项规章制度,形成一支强有力的'教研队伍。根据上级有关方针政策制定本校长期和近期教研工作目标,并负责监督实施。

  1、积极鼓励教师参加高层次进修,做好骨干教师的选送和培训工作,组织全校教师分期分批参加上级组织的业务培训。努力做好培训工作,包括学校自己组织的业务培训和教师的自我学习培训。

  2、根据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需要,申报并按计划具体实施学校教科研课题。

  3、发动全校教师从本校、本职工作出发,学习教育理论,注重联系实际,加强对实践成果的经验总结。

  4、加强业务学习与研究,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以身作则,理论联系实际,促进全校师生形成实事求是、崇尚学术、勇于创新、不断进取的校本教研风气。

  二级——(教研组、年级组)校本教研工作制度

  教研组、年级组是学校落实教学工作,开展教学研究和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组成之一。教研组长应在校长、教导处的领导下负责组织领导本学科有关教学研究的全部工作。

  1、组织教师学习本学科课程标准,明确本学科的目的、任务,组织领导全组教师制定学期工作计划、年级教学进度计划、教学科研计划和第二课堂活动计划,并严格执行。

  2、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根据教学实际,组织公开课,及时总结、交流、推广教学经验,撰写经验论文。

  3、大力抓好本学科教师的教学工作,组织本学科教师,认真钻研新课程标准、教材、探索教法和学法,认真备课,写好规范化教案,上好每一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

  4、组织好每周一次的教学研究活动。

  主要内容有:研究解决教学疑难问题、征求学生意见;学习教学经验,教改经验、总结工作、讨论分析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质量等状况,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教研组活动要有出勤和活动记录。

  5、依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结合教改,确定教研中心和教改课题,组织全组成员学习新理念,不断总结教学成果,推广教学新经验。

  6、每学期组内开展一次观摩评议活动,研究教材、教法和学法,交流经验,提高教学质量,活动要有总结材料。

  7、做好以老带新工作,充分发挥老教师传帮带作用,要落实到人,加速培养新教师和青年教师。

  8、注意积累资料和总结经验。每学期要向学校和上级教研部门提交一定数量的经验论文或教学改革实验报告。

  9、教研组长、年级组长要保证上述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开学时定好教研组工作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

  三级——教师校本教研工作制度

  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素养的重要手段。教师是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教研工作的承受者和受益者,是开展教研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质量影响到全校教研活动的质量和教学工作的质量,教师必须主动、认真地进行教研活动,在活动中不断成长,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能力。

  1、积极参加教研组、年级组组织的各项教科研活动,态度端正。认真完成学校、教研组、年级组交给自己的任务。

  2、每位教师认真完成备课任务,在教研组讨论时要认真准备,积极发言。

  3、认真参加听课、说课、评课活动。

  4、要熟悉新课程标准、教科书及必要的教参资料,认真制定好一学期的授课计划。

  5、能把握好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认真备好课,写好教案。备课时,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实际;既备知识能力点,又备德育心理渗透点;既备有效教法,又备学法指导。

  六、校本教研措施

  (一)、将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情况与对教师的年终考核相挂钩。

  (二)、对于优秀的教师个人,派出参加各级专业培训。

  (三)、引进竞争机制,把在校本教研活动中成绩突出的教师,评选优秀教师或学科带头人。

  (四)、学校后勤工作人员树立为教学服务,为校本教研服务的意识。

  (五)、积极创造条件为校本教研工作提供良好的环境。

  (六)、学校后勤应创造性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其在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中的作用。

  (七)、保证经费投入,确保校本教研工作的正常进行。

校本教研制度9

  以校为本,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全新的教育理念。校本教研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学校发展的动力,是促进教育教学提高的有效形式。

  本学期,我校坚持“以校为本”的教研形式,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和教研专业人员的作用,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在重视教师个人学习和反思的同时,特别强调教师集体教研的作用,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分离经验,在多媒体教学上,学校更是大力推广,做课件、用课件,用好课件的思路在教学中广泛使用,效果显著。学校为教师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经验分离和专题讨论提供平台,倡导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营造求真、务实、严谨的教研氛围,在学校领导的大力督促和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之下,我校的校本教研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取得显著的效果。

  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全校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及教育观念的转变,激发教师的学习热情和参与研究的兴趣,增强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和运用现代教育理论的意识,使教师能充分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和课堂教学的优化。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校制定了一系列的校本教研计划方案,并由专人负责,加强对学校教师的教研指导和管理监督。

  1、我校本期的校本教研采取教师自主学习,课题研究,集中探讨,教学反思,教学论坛,教学观摩,案例分析,技能训练等多种形式进行。

  2、加强理论学习。

  校本教研是教师自身发展内存的必然要求和途径之一,教师是直接的受益者,教师的积极主动的个性化教研就来源于校本教研,教师要学习前沿教育理论,掌握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注重学科整合,教师个人要积极投身到校本教研之中,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身的教研水平。我校把组织教师进行业务理论学习的工作放在首位,制定方案,确定专题,改进教学方法,采取多样的学习形式,使教师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和理论素养,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校本教研中我们在学习中做到了“四个结合”,即理论学习和实际运用结合,课改实验区的优质课堂实录与本校的课堂教学应用结合;课后反思与校本教研经验交流结合;校本教研与教师的业务能力考核结合。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理论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每周教研时间充分利用我校的教学资源,每位教师都会制作多媒体课件,都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把自己制作的或他人优质课件运用于自己的课堂教学中,通过课后反思进行经验交流,通过校本教研解决教学疑难困惑,使学习、应用、反思、交流提高融为一体。

  3、重视教学反思。

  随着新课程的逐步推进,人们越来越重视教师的自我反思与行动研究的重要性。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身教学工作的检查与评定,是教师整理教学效果与反馈信息,适时总结经验教训,找出教学中的成败与不足的重要过程,常写教学反思,对教师提高自身水平、优化教学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在日常的教学中我校非常重视这一环节,要求每位教师认真做好教学反思的记录。

  (1)记自己一节课的成败之处,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加以实践和完善,逐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2)记教学中的疏漏与失误,从主观上找原因,使之成为以后教学工作中的前车之鉴。

  (3)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这往往是一节课的难点,将解决方法记录下来,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

  (4)记教学中学生的独到见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材内容的实践来看,通过他们自己切身的感觉,常常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好见解,将这些独具一格的解法记录下来,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

  (5)记教学再设计,每节课后,对教学情况进行全面回顾总结,根据本节课的教学体会和从学生中反馈的信息,及时修订教案,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学校适时进行经验交流,真正使教学反思成为提高自己业务理论水平的有效途径,将反思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并将反思列入教师考评。

  4、多媒体教学深入课堂,优化教学

  学校为了提高教师课件制作的水平,每学期举行两次优秀课件评比活动——“绿叶杯”教学大赛和校本全员教学拉练活动,对优秀的教师进行奖励,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本校教师的多媒体课质量有了大幅度提高,为了满足教师上多媒体课的需求,学校同时开放一个多媒体教室。

  随着多媒体课的开展,教师从中体会到这种方式的优点:课堂容量大,教学方式新,表达思想的方式多元化,直接效果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每节多媒体课都是一节优质课,课堂质量大大提高。校本教研在包组领导的'组织下研究教学中的教法、学法,研究教学的重点、难点,解决教学中的疑难问题,进行听、评课,吸取经验,找出不足,然后修改,为以后讲课打基础。

  经过这样一系列的活动,我们的校本教研有了方向,思路也清晰了,以学生为本,结合教学理论,多媒体为辅助教学手段,通过集体教研总结反思教学中的得失,应用于今后的教学中。

  5、强化教师培训,提高教师业务理论水平

  本学年,我校充分利用培训资源,多渠道进行教师培训。我校曾多次请进修校辅导员来我校对教师进行教材教法培训,业务理论培训。充分利用校本教研进行课堂教学培训,新课改经验交流等,学校为各科教师提供外出培训学习的机会,拓宽任课教师的知识面,学校加强检查和督促,每学期进行一次教师业务水平测试,考试结果记入教师新课改及业务能力档案,并纳入教师全期考评。这样有效地提高了我校教师的业务水平。

  6、强化校本教研管理

  我校成立校本教研领导小组,制订了详细的校本教研考评办法,建立开展校本教研的激励机制,把教师参加校本教研的情况作为对教师教学常规考评的一个重要方面,充分调动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积极性。

  本学期,我校加强了校本教研工作的领导,重质量,重过程,讲实效,不搞形式。领导组的成员分工明确,校长负责全校的管理工作,教导主任负责组织领导教学研究的全部工作,教研组长负责组织教师学习本学科课程标准,明确本学科的目的任务,讨论并确定分年级教学要求等。对平时积累的材料和研修的足迹,进行及时归档,健全档案管理。

  我校结合实际,购置了相关的图书、音像资料,有大量的优秀课例供教师学习,促进了教师课堂课改的力度,为校本教研提供了各种便利条件,保证了校本教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对于每周教研活动的具体情况都要进行记录,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认真做好每次教研记录,教导处工作人员加强对人员的点名,保证按时出勤,每次教研活动结束后,对出勤情况都有详细记录,对听课记录及时检查,对评课表述课表及时整理,使校本教研工作不断改进,促进校本教研深入开展。

  7、加强基本功训练

  本学期,我校加强了粉笔字和普通话的训练。每周写一板黑板字,主要写古诗,一则练字,一则加强古诗的积累,更好的为教学服务。又通过师生朗读比赛,大力推广普通话。

  在新的学年里,我们要继承上学年校本教研中的成功做法,汲取成功经验,不断改进。使集体备课经常化,校本教研制度化。在备课上,采用同科集体办公,集体备课的方法,每一节都要集体研究,把教学中的困惑解决在集体备课中,把教学中疑难问题以表格的形式拿到教研组去研究,通过研究,制订出解决问题办法和措施,使问题得到解决。

  由于我校校本研修工作开展的认真效果好,特举行了全市校本研修现场会,赢得了上级领导和兄弟学校的好评,成绩面前我们不骄,我校在校本教研中取得的经验,还有待再实践,找出教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不断改进,使我校的教研工作形成自己的特色,走出适合我校实际的校本教研之路。我们相信没有,只有更好!

校本教研制度10

  以校为本,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全新的教育理念,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慕菊指出,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即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保证新课程实验向纵深发展的研究活动。

  一、建立理论学习制度

  1、教师的新课程与教学理论学习,以分散自学和集中学习相结合,并以自学为主。

  2、集中学习时间安排在周六上午,学习1小时。

  3、集中学习时间实行点名制,无特殊情况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缺席,并且将学习参加情况纳入年结考核。

  4、养成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相结合的习惯,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和理论素养,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建立课题研究制度

  1、树立实施“科研兴校”意识,把实施素质教育和开展校本教研列为教育科研重点课题。

  2、健全学校科研组织,根据科研兴校的要求,建立健全学校科研室,负责学校的教育、科学理论知识普及,负责学校的教育科研课题的主项研究与指导。

  3、领导带头承担科研课题,撰写科研论文,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及科研能力。每周六上午业务学习时间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从整体上研究学生的素质目标体系,并在各科课堂教学中具体化,研究学生各科课堂结构的优化,构成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最佳环境和途径,以促使学生变“学会”为“会学”素质能力的形成。

  4、科研与教研相结合,各学科教师要潜心研究教法与学法,进行教法和学法的同步改革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5、科研课题要体现研究对象、范围,展现研究目的、意义等,反映科研人员和实验人员的科学的思维过程。

  6、课题的选择和确定要经过四个步骤。

  (1)调查研究:也就是在选择课题、制定方案前对教师的“教情”和学生的“学情”进行调查研究,主要调查学生学的现状和规律,从而明确改革方向。

  (2)课题论证:从实践中提出的科研课题是否正确,需要从理论找到依据,从理论高度上进行论证,从而明确课题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3)制定方案:制定方案就是对教学改革进行整体设计,把论证的理论及具体操作的程序都用方案的形式表示出来。实验方案包括:课题名称、课题论证、实验目的、实验对象、操作措施(方法、步骤、时间)、实验原则和组织领导。

  (4)组织实施,进行实验。

  7、要反复研究,不断总结。教学实验是一项艰巨、细致、复杂的宏伟工程。课题得到论证后实验组成员要通力合作,精心实施,反复研究,不断总结,才能有所发现,有所作为。

  集体研究――深入课堂进行教改实践,组织教师共同研究,明确方向,探讨问题,找出改进方法。

  阶段研究――学期或学年的总结性研究。这时要将平时的做法,经验和问题、尽量提到理论的高度来认识,经过分析、研究,写出比较全面的总结、论文或实验报告。

  个人研究专题化――在总体实验方案的指导下,实验人员根据个人的特长和教学特色,分别拟定自己的实验课题,并且要求根据专题把课上出特色,坚持下去,总结经验。

  三、建立对话交流制度

  1、学校领导要重视培训工作,并有专人抓师训工作。

  2、对此项工作要提高认识,理解掌握有关政策,并能按省、市、县各级部门师训方案、计划、规定、制度执行。

  3、做到“三个积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集中培训;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校本培训;积极进行自我学习、培训。做到:认真记笔记;参加研讨会;发表看法,解答问题,写出感受,最后用到实践中去。

  4、各位教师根据中心课题设立专项课题,并把题目计划,完成时间报镇教研室,学校给予一定的保障措施,镇教研室定期检查指导。

  5、领导带头承担科研工作,起示范作用,并定期召开研讨会,专题讲座,使科研成果从实际出发,有指导作用,上档次,出水平。

  四、建立教研激励机制

  1、目的:总结推广教研成果,把教育科研成果应用于教育实践,促进教育科研成果的转化,使教育成果产生实际效应,积极向县、市、省教育部门推荐优秀的科研成果。

  2、教师参加教研活动计入继续教育学时,将教研工作情况作为新课程实验评估,年度考核的主要条件之一。

  3、严格执行学校《教育教学成果奖励制度》。

校本教研制度11

  为加强教学研讨,深化教育改革,创建富有学校特色的校本教研,形成一支适应课程改革需要的学术型教师队伍和有一定教育科研能力的研究型教师队伍,促进学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制度。

  一、校本教研总体要求

  1、加强学习,及时反思,定期总结,更新观念,提高理论水平。

  2、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着重解决教学实际问题,加强成果推广。

  3、坚持全员参与,全程培训原则,互动合作,互相切磋,共同提高。

  4、坚持业务素质与师德修养共同提高的原则,加强教师群体政治思想及道德修养建设,努力提高师德水平。

  5、根据教师不同具体需要确立不同的发展规划,建设一支学习型、教学型、研究型相结合的教师队伍。

  二、教师学习制度

  1、每学期阅读一本教学专著。

  2、每学期完成15次以上的听课任务。

  3、自觉学习专业知识,注重知识更新,提高专业水平。

  三、教学反思制度

  1、每节课课后必须在备课本的后面写教学后记,及时反思教学效果和教学得失。

  2、每一次听课或学习后,及时写心得体会,并主动与他人交流。

  3、每一次考试后,要认真进行试卷分析和教学反馈。

  4、每月写一篇教学事例,记录本月教学最成功或最失败的一节课,并进行总结或反思。

  5、每学期写一篇教学心得或论文,回顾一学期的工作情况,总结经验和教训。

  四、集体备课制度

  1、分年级分学科成立备课组,定期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2、每周每组安排一名教师主备,负责起草一周的'备课教案。

  3、在教研组例会上,分备课组对教案进行研讨、修正。

  4、年级组教师原则上按集体备课的教案上课,但不能完全拘泥于教案,应根据教师水平及学生的学情作适当调整。

  5、第二周集体备课时,能对上周上课的情况进行反思,并及时修改教案。

  五、课题研究制度

  1、每一位教师要求参与相关课题研究。

  2、每一个课题必须逐级申报立项。申报立项时必须按要求填写申报书。

  3、一个课题应该立足教学实际,注重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反对做大而空的课题研究。

  4、课题研究必须按计划开展工作,定期反思,定期汇报,定期总结,确保按期完成。

  5、课题研究要注意资料的收集整理,按要求做好验收准备工作。

  6、课题研究要及时做好成果推广工作。

  六、校本教研督促和评价办法

  1、检查各教研组教研例会会议记录。

  2、检查教师备课笔记、听课笔记。

  3、收集评比教师教研心得、论文。

  4、举行教师优质课、说课比赛等活动。

  5、检查督导教师教学常规工作。

  6、定期检查评价各课题组课题研究情况。

校本教研制度12

  校本教研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化的重要手段。教师是开展校本教研工作的承受者和受益者,是开展教研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质量影响到全校教研活动的质量和教学工作的质量,教师必须主动、认真地进行教研活动,在活动中不断成长,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能力。

  1、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教研活动,态度端正。认真完成学校、教研组、备课组交给自己的任务。

  2、开学初制定本学期个人教研的研究重点。

  3、每位教师认真完成备课组交给自己的.备课任务,在教研组、备课组讨论时要认真准备,积极发言。

  4、认真参加听课、说课、评课活动,每周写2个教学反思,每学期至少听15节课。

  5、在出色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做好“六个一”:每年读一本教育教学理论著作,确定一个教学研究课题,上好一堂教学公开课,完成一份多媒体教案,写一篇课堂教学叙事案例,撰写一篇以上教研论文。

  6、熟悉课程标准、教科书及必要的教参资料,认真制订好一学期的授课计划。

校本教研制度13

  为了深入贯彻省教育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校本教研工作的指导意见》和日照市教育局《关于加强中小学校本教研工作的指导意见》,建立适合我校实际的以校本教研机制,扎实开展校本教研工作,促进学校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特制定日照市实验学校校本教研制度。

  一、校本教研的基本目标和任务

  1、校本教研工作,是指基于学校发展、教师提高、学生成长而开展的常规教学研究和教育科研活动。校本教研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2、校本教研工作的基本目标:建立行之有效的校本教研运行机制,通过群众性、经常性和持久性的研究活动,促进教师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的提升,推动学校教学改革,实现学校自我发展和内涵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协调发展,实现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3、校本教研工作的主要任务:引导老师学习国家教育方针和有关法律与政策,进行专业研修,提高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研究课程标准与教材,开展集体备课,制定教学工作阶段性任务目标和实施计划、措施;展开课题研究,对教学问题、评价问题等进行反思与研讨,并提出对策与建议;总结交流教学经验,开展课题研究。

  二、校本教研的实施要求

  1、建全组织。学校成立了校本教研领导小组和相关校本教研实施小组,形成以校长、教科研处、教务处、教研组共同参与的教研网络。教研组、备课组是校本教研的基本教研的基本单位,学校建立健全学科教研组,备课组,并充分发挥其在校本教研中的.作用。

  2、落实责任。校长是校本教研的第一责任人,要担负起组织者、教育者和服务者的责任;业务校长是校本教研的主要组织实施者,要担负起协调管理与过程指导的任务;中层业务干部、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是专题教研和学科教研的主要组织者,要对学科的校本研究具体负责;教师是实施校本教研的主体,要成为校本教研活动的主动参与者。

  3、完善制度。学校建立、健全校本教研管理制度,制定教师备课、反思教学、教师互助、相关检查等管理制度,并把校本教研纳入学校整体工作进行管理考核。

  三、校本教研的活动方式

  1、教学反思活动。要求教师按教学前、教学中和教学后的教学过程,对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和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研究,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教师要实现教后反思常态化,每学期至少写出一定深度的教后反思1篇。

  2、校本培训活动。校本培训要坚持培训内容的全面性,使教师职业道德、文化素养、专业技能、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等方面全面发展;坚持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处理好教师教学当前需要与长远发展的关系,搞好分层培训;坚持培训形式的多样性,做到理念培训与教学实践培训相结合、内部交流与外出学习相结合。支持鼓励青年教师参加省市等教育职能部门组织的培训会、研讨会、观摩会。

  3、传帮带活动。要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动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帮扶活动。学校骨干教师要与本学科教师形成广泛对话、合作与互助关系,每学期上教学示范课不少于1节,并不定期地进行专题讲座。

  4、集体备课活动。坚持进行备课组集体备课活动,发挥备课组每位教师的作用,避免用一个人的思想替代众人的思想。集体备课要重教材理解、教学目标确定、学点排查、教学策略实施、教学手段选用、练习与评价题目的选编等,倡导老师在形成共识的基础上,进行富有个性的备课与教学。

  5、听评课活动。学校要积极开展。积极开展课例研究为重点的听评课活动,要将听课活动与专题研究、教师培训结合起来,实现教、评、研、训的统一。要坚持全员性和经常性,每位教师参加听评课活动每学期青年教师不少于20次,教研主任不少于20次,其他老师不少于15次。

  6、学术交流活动。积极搭建各种交流平台,开展理论讲座、经验交流、问题研讨等学术交流活动,学校全员参与的学校交流活动每学期不少于一次。要积极争取专家的学术引领,每学期至少举行一次专家报告会;要通过组建学科、年级或校际教研协作体系,加强教师间、学科间、校际间的合作研究与交流,实现区域性教学经验、成果、资源的共享。

  7、“小课题”研究活动。各学校要本着“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指导思想,积极开展课堂教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教育教学评价改革等领域的“小课题”研究,走“问题——设计——行动——反思”的行动研究之路,学校各处室、教研组要结合实际每学年确定至少一个小课题开展研究。

  8、校际间的联合教研活动。要定期开展以教学观摩、经验交流、教材统研为重点的校际间教研活动,每学期不少于一次。

  四、校本教研的保障措施

  1、学校要切实加强对校本教研的组织和领导,为校本教研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与经费保障;要把校本教研制度建立和校本教研活动情况纳入学校的考核范围。

  2、教科研室、教务处要调整工作思路,降低工作重心,承担起校本教研工作的管理、研究、指导和服务的任务;要经常性地开展校本教研工作的交流研讨和调研指导,发挥好引领的作用。

  3、学校通过各种活动,打造一支高素质、有活力的教研队伍;要充分发挥各学科教研主任在教学中的带头作用,保证他们能尽量把精力投入到教研工作中去,注重教研主任的进修和培养,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

校本教研制度14

  新课程的实施,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的本教学研究制度,是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与紧迫任务,也是深化教学改革的方向和重点。根据教育部《关于改进和加强教学研究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的精神,遵循县教育局年度工作要点,结合校本培训管理办法及我校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度。

  1、常规教研活动

  ⑴组织教师进行教学常规建设,实现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和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考核评定及课外文化、等基本教学环节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⑵ 组织教师进行校本教研的常规系列活动:理论学习、观看录像、钻研教材、集体备课、评价研讨。正确把握课程改革与课程标准的基本内涵,以理论学习与实践观摩相结合,使全体成员领会教材的编排体系,明确单元教学的重难点及内在联系,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使学生的素质提高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⑶认真积极参加上级部门举办的教研培训学习、讲座等活动,形成进行教学反思的习惯,外出学习的教师应做好学习笔记,回校后在相应范围内及时传达,达到资源共享。

  ⑷做好学科的复习、出题、考试、评卷、成绩统计和质量分析工作。

  ⑸听课要求:每学期任课教师至少听课30节,要认真做好听课记录。具体要求:班主任教师

  ①班主任听本班专科教师的课,保证一周一节。

  ②同年级教师的课一周至少听一节。

  ③教研活动课要创造条件去听。

  ④集体备课指导下的课要尽量去听,为自己创造互相学习、自主提高的机会。

  专科教师:

  ①同一个学科的课每周至少听两节。

  ②学生都喜欢的专科教师的课,也要去听。

  ③你所任课班级其他教师的课,也要每周至少听一节。

  ④教研活动课一定要创造条件去听。

  ⑹集体备课要求:每周四进行集体备课,每位教师认真完成自己的备课任务,在教研组讨论时要认真准备,积极发言。集体备课后同一个备课组教师必须参与本组教师的跟进课的听课及评课活动。

  ⑺每月开展两次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以身作则,理论联系实际,促进全体教师的'业务水平不断的提高。

  2、月教研活动

  认真参加学校各级教研组织的各项教研活动,态度端正,以高度的责任心,对待每一次教研活动。要严格按照每次教研活动的要求参与每月的教研活动。

  3、代培工作

  每个教师对子每月必须进行两次代培活动,代培时要与教导处打招呼。代培后,听课要有教案记录或说课材料,交流要有交流材料。

  4、骨干教师作用发挥

  ⑴积极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学期初进行骨干教师学习汇报。

  ⑵充分提供练功和展示的机会,积极开展骨干教师的教研活动,促其尽快成熟。

校本教研制度15

  一、提高认识,明确研究工作的目标和任务

  开展校本研究,对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学校的课程建设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教学研究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改进和完善教学研究制度和工作方式,逐步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认真研究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探讨和解决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总结、推广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在课程改革中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专业水平和课程建设与管理能力。

  二、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

  1、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是当前我们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必然要求。我们要重视校本研究制度建设,根据学校实际和发展规划,集思广益、反复推敲,形成理念先进、操作性强,追求实效的(包含教学研究理念、教研活动时间和任务、教研形式与活动要求等基本内容的)校本教研制度。

  校长是学校建立以校为本教研制度的第一责任人,是学校教学研究的.身体力行者。要整合教科室、教导处、教研组等力量,形成校长负总责,教科室、教导处具体抓的管理模式。学校要营造出严谨、务实、民主、宽松的教研氛围,注重教师集体的作用,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合作、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经验。

  要建立融汇校内外教学研究资源的教研网络。要建立教研激励机制,定期奖励教学研究成果。要为教师参加教研和培训提供条件,确保教研的必要经费投入

  2、确定研究内容。在课题研究工作上,学校承担了上级课题研究的,应按计划开展研究工作,及时收集和整理研究材料。每个教师都必须有自己研究的课题或研究方向,可以以课题组为单位进行研究,发挥集体的力量和智慧,也可以单独进行研究,就如何提高个人业务方面进行研究,如课堂结构的研究、教学情境的创造,但必须广泛地采纳和吸收其他同事的意见和建议,广泛地吸收有关书籍方面的营养,以提高研究效率。

  3、认真开展“七个一”活动。即教师每周有一篇教学故事,每两周向教研组(或备课组)提供一个本人遇到的值得探讨的问题,每期向学校提供一个典型个案,每学期上一节校级研究讨课,完成一篇有价值的教学论文或经验总结,编制一份试卷,制作一个质量较高的课件或教具。

  各教研组要确保教研活动质量。每周不少于一次教研活动,活动要有专题、有记录、有实效。推行行动研究、问题会诊、案例分析、观摩教学、评价讨论、叙述教学故事等方法,不断强化“集体备课、资源共享、教后反思”的教研风气;积极倡导即时交流、即时研讨和即时反思。

  学校要定期进行检查、督促、评价教师的教研情况,将教师的教研情况归于教师的业务档案。将教师的研究工作测评结果纳入教师个人目标管理内容之中,并与教师的评优评先和福利待遇紧密挂钩。

  三、学校领导要带头参加校本研究。

  1、推动学校校本研究最有力的措施之一是学校领导以身作则,参加教学研究,使校本研究管理工作更有针对性和指导性。

  2、学校领导要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学教研水平,在管理方面发挥领导作用,在专业研究方面发挥引导作用,使校本研究工作得到积极而务实的展开,快速而健康地发展。

【校本教研制度】相关文章:

校本教研制度07-21

学校校本教研制度04-24

学校校本教研制度11-27

校本教研制度15篇04-01

校本教研制度15篇04-07

校本教研制度(15篇)04-07

校本教研制度(通用20篇)06-24

小学校本教研制度08-29

小学校本教研制度7篇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