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设备的管理制度

时间:2024-05-18 12:52:05 制度 我要投稿

特种设备的管理制度

  在当下社会,制度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制度是指在特定社会范围内统一的、调节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一系列习惯、道德、法律(包括宪法和各种具体法规)、戒律、规章(包括政府制定的条例)等的总和它由社会认可的非正式约束、国家规定的正式约束和实施机制三个部分构成。那么什么样的制度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特种设备的管理制度,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特种设备的管理制度

特种设备的管理制度1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规范适用于,依据国家有关特种设备的安全法、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条、例等,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

  第三条、严格遵守所在国家和地区的特种设备法律法规,追求“零事故、零伤害”,履行社会责任,建设绿色文明、环境友好型企业。

  第四条、特种设备组织机构

  第二章:起重机使用和运营的安全管理制度

  第五条、起重机械安全管理负责人岗位职责

  第六条、起重司机岗位职责

  第七条、起重机的安全操作规程

  第八条、起重机常规检查制度及维修保养制度

  第九条、燃气锅炉的使用登记

  第十条、燃气锅炉的使用安全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

  第十一条、燃气锅炉的使用安全管理制度

  第十二条、燃气锅炉使用管理记录

  第十三条、锅炉维护保养制度

  第三章:电梯的使用和运营安全管理制度

  第十二条、电梯相关人员的职责

  第十三条、维修保养人员职责

  第十四条、操作人员守则

  第十五条、安全管理人员职责

  第十六条、电梯的安全操作规程

  第十七条、作业人员及相关运营服务人员的培训考核制度

  第十八条、意外事件或者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与应急救援演习制度

  第四章:叉车的使用和运营的安全管理制度

  第十九条、叉车相关人员的职责及守则

  第二十条、叉车的安全操作规程

  第二十一条、叉车的常规检查制度

  第二十二条、叉车的维修保养制度

  第五章:空气压缩机的使用和运营的.安全管理制度

  第二十三条、空气压缩机相关人员的职责

  第二十四条、空气压缩机安全操作规程

  第二十五条、特种设备定期报检制度

  第二十六条、特种设备相关人员的培训考核制度第九章:特种设备档案管理制度

  第二十七条、档案人员岗位职责

  第二十八条、特种设备意外事件和事故应急预案总测

  第二十九条、锅炉爆炸事故应急措施第三十条、起重机事故应急措施

  第三十一条、压力容器设备及附件的事故应急措施

  第三十二条、电梯的应急救援措施

  第三十三条、特种设备应急救援预案

特种设备的管理制度2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规范特种设备及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安全管理与监督检查,提高机务人员安全生产意识,防止事故,保障机务人员生命和公司财产安全,促进施工的正常开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73号《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令第13号《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办法》,结合本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生产用锅炉、空压机(含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架桥机、运梁车、提梁机、移梁机以及限于施工场内使用的机动车辆。

  本办法所称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系指直接从事特种设备操作的人员及管理人员。包括以上设备操作人员、电工、焊接工、切割工、电梯司机和行、吊车司机及挂钩工、施工场内使用的机动车辆驾驶员、锅炉司炉工、空压机操作人员等。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特种设备的购置、安装、使用、维修、检验、日常维护保养、改造、报废,以及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考核、持证上岗和复审等。上述各项管理工作,由各子(分)公司设备部门与设备使用管理单位(以下称使用单位)共同负责。集团公司设备物资部负责设备安全管理工作的监督与检查。

  第二章 特种设备购置

  第四条 特种设备购置必须按集团公司《设备购置及租赁招标管理办法》办理申购有关审批手续,并通过招标采购程序选定设备供应商。

  第五条 参加特种设备投标的供应商,其设计、生产单位必须是依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取得许可的单位。特种设备出厂时,应当附有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安装及使用维修说明、监督检验证明等文件。境外制造的特种设备,必须符合我国有关特种设备的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强制性标准及技术规程的要求。

  第三章 特种设备的安装、维修、改造

  第六条 电梯的安装、改造、维修,必须由电梯制造单位或者其通过合同委托、同意的依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取得许可资格的单位进行。

  第七条 在安装新购置锅炉、电梯、起重机械、架桥机、提梁机、移梁机、空压机、压力管道等特种设备之前,应当先将安装单位的安全资质证书、安全施工方案与安全保证体系(含施工安全负责人、安全员、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名单及相应证书复印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与监督检验证明等有关资料,向各子(分)公司和各项目部设备部门申报。同时书面报告当地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经确认由使用单位与施工单位签署安全责任书后,方可施工。

  安装结束后,施工单位应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对电梯、锅炉、空压机、压力管道、起重机械、架桥机、运梁车、提梁机、移梁机等特种设备进行校验和调试,并且向具有特种设备检测检验资格的机构申请检验。检验合格后,使用单位(合同有约定除外)应当在30日内,到规定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登记注册,并且将安全合格标志固定在特种设备显著位置,方可以投入正式使用。

  第八条 特种设备的维修,在签订维修合同前,应先将维修单位资质证书、维修、维护保养合同文本内容、维修人员的资质证书等材料报各子(分)公司设备部门审查。经审核同意后,签署生效。

  第九条 改造锅炉、电梯、起重机械、架桥机、运梁车、提梁机、移梁机、空压机、压力管道等特种设备,应按照新安装特种设备审查报批、持证施工、检测验收、建立档案等进行。

  第十条 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竣工后经检验合格,负责该项目施工的单位,必须在30日内,将有关技术文件、资料移交使用单位。使用单位应当将原始资料及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等,存入该特种设备的安全技术档案。

  第四章 特种设备的使用

  第十一条 使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应当对本单位特种设备的安全全面负责。

  第十二条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严格执行本办法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严格执行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包括安全技术档案管理、安全操作常规检查、维护保养、定期检验,特种设备的事故应急措施和应急救援预案等特种设备安全使用和运营的管理制度,保证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

  第十三条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安全技术档案包括以下内容:

  (一)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

  (二)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

  (三)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记录;

  (四)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

  (五)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等。

  第十四条 使用单位应当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经常性日常维护保养,并且定期自行检查,作出记录。发现异常情况,应当及时处理。

  第十五条 使用单位应当严格执行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性能定期检验制度。安全性能年检的周期按有关规定执行:锅炉一年;电梯一年;起重机械(包括架桥机、提梁机、移梁机)二年;运梁车、铲车、叉车、电瓶车等限于施工场内使用的机动车辆一年;空压机(含压力容器)根据核定的安全状况分别为一、三、六年;压力管道、各类气瓶应按相应的安全监察规程要求的定期检验周期执行。逾期未检的特种设备不得继续使用,否则视为无证运行或使用。

  第十六条 特种设备停止使用时,使用单位应当及时向所属公司设备部门书面报告,并落实相应的安全措施。再次使用前,使用单位必须申请安全检验,经复查合格,才能重新投入使用。

  第十七条 特种设备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无改造、维修价值,或者超过安全技术规范规定使用年限,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及时申请予以报废,并且应当向最近一次登记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办理注销。特种设备进行报废处理前,使用单位应当向所属公司设备部门书面申请,并按集团公司有关规定办理相应的固定资产报废审批、处理与注销手续等。

  第十八条 特种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费、年度检测费及日常维修等费用,应当由使用单位承担。

  第五章 特种作业人员

  第十九条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根据特种设备,配备专职、兼职的安全管理人员。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人员应当对特种设备使用状况进行经常性检查,发现问题应当立即处理;情况紧急时,可以决定停止使用特种设备,并且立即报告本单位有关负责人。

  第二十条 锅炉、空压机(含压力容器)、电梯、起重机械、架桥机、运梁车、提梁机、移梁机等的作业人员及其相关管理人员(以下统称特种作业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即:特种作业人员经安全技术培训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国家统一格式的特种作业人员证书,方可从事相应的作业或者管理工作。

  第二十一条 特种作业人员证书应当按规定审验,一般每二年复审一次。锅炉司炉工操作证四年复审一次。逾期不审的特种作业人员证书自动失效,继续从事特种设备操作或管理工作视为无证上岗。

  第二十二条 离开特种作业操作岗位达六个月以上的特种作业人员,应当重新进行实际操作考核,经确认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聘用退休的特种作业人员,身体健康的(凭区、县级以上医院的健康检查证明),可以从事特种作业的指导或示范性操作,但是不得直接顶岗作业,年龄应控制在男65周岁和女55周岁以下。

  第二十三条 凡特种作业人员,在初复审合格后,应当及时将审验合格手续复印上报使用单位办理登记手续。特种作业人员应保持相对稳定,如需调动,应征得本单位安全负责人同意。调离本工种,或者因健康原因,不能继续从事原作业的,应当及时报告公司设备部门,办理注销手续。

  第六章 奖 惩

  第二十四条 各子(分)公司对特种设备购置、安装、使用、维修、改造、日常维护保养、报废,以及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管理严格、规范,使用效益高的单位与个人予以表彰。凡不符合有关规定的,予以批评教育,限期整改。对违反国家《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按条例规定,予以罚款等处罚;凡触犯刑律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特种设备管理

  第二十五条 特种设备的使用管理和特种设备人员管理由使用单位负责,并于每次进场时和退场前向所属公司和配属项目部设备部门申报有关资料。

  第二十六条 各项目部负责本项目全部特种设备和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安全监督管理,积极与当地有关部门联系组织特种设备审验和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掌握本项目特种设备使用情况和特种设备操作人员配备情况,定期检查监督特种设备安全操作制度执行情况。

  第二十七条 子(分)公司是特种设备和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管理部门,督促使用单位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协助制定管理制度,指导使用单位做好特种设备和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审验、培训和持证上岗工作,掌握本公司特种设备和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状况,检查、监督特种设备使用管理情况和特种设备操作人员遵章守纪情况。

  第二十八条 集团公司设备物资部负责国家有关特种设备管理的条例、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掌握集团公司特种设备和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现状,监督、检查重点项目特种设备使用管理情况和特种设备操作人员遵章守纪情况。

  第二十九条 统计规定:使用单位负责特种设备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统计登记工作,每半年上报特种设备使用与审验登记表,年终上报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持证情况登记表,分别报送所属公司和配属项目部设备部门;各子(分)公司设备部门年终向集团公司上报特种设备使用与审验登记表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持证情况登记表。

  第三十条 本办法的特种设备包括其附属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和安全保护装置相关的设施。在实行本办法时,同时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73号《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令第13号《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办法》有关规定。

特种设备的管理制度3

  1、特种作业人员由人力资源部负责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前的年龄、文化程度、身体条件、岗位需求的.审核,报安全环保部备案,由安全环保部负责组织培训考试、取证。

  2、特种作业人员在培训取得作业资格证前必须进行体检,体检合格,(没有职业禁忌证者)方可参加作业资格培训。

  3、特种作业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本工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严重违章或造成事故者取消作业资格。

  4、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服从安全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持证上岗作业。

  5、加强取得特种作业资格证书的人员教育和管理。安全环保部积极认真地做好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复审和体检工作。复审合格者方可继续从事特种作业。

  6、特种作业人员资格证书不得涂改、转借,资格证书丢失应报主管部门备案、补办。

  7、特种作业人员连续六个月不从事本工种作业,作业资格证书作废,需重新培训取得特殊工种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

  8、特种作业人员要保持相对稳定,凡内部调换工作单位时,需到安全环保部登记备案。

  9、凡安排无证或无效证人员从事特种作业的单位主管领导,以违章指挥论处,造成重大伤亡或重大经济损失者,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罚,并追究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特种设备的管理制度4

  1.为规范与特种设备维护保养、修理工作,保障特种设备平安运行,制定本制度。

  2.特种设备的维护保养应符合国家规矩、规范和技术要求。

  3.特种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工作,由使用部门、操作人员负责,并做好记录。

  4.特种设备维护、保养应由有资质的单位举行。

  5.特种设备检查采取班组日检、拌合站周检、平安质量管理部人员

  月检的三级检查制度,并做好检查记录。有关部门必需对特种设备的`平安附件、平安庇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和附属仪表举行定期校验、检修。

  6.对特种设备举行科学管理,合理保养,方案检修,巩固提升设备完好率,保证指标的实现。

  7.发觉故障准时消退,不能立刻消退的故障,要具体记录,准时上报,并结合设备检修方案予以消退。

  8.定期检查维护,并主动向操作工了解设备运行状况

  9.设备执行"定人定机'的专人负责制,仔细填写运行记录。

  10.仔细做好设备重点部位的维护保养工作。

  11.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工作时应严格遵守平安操作规程。

  12.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发觉事故隐患或其他担心全因素应立刻整改,或报告主管领导处理。

特种设备的管理制度5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 发性特种设备事故的危害,最大 限度地减少特种 设备事故造成的 损失,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 的发展,根据《特 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和《安全生产法》的要求,结 合本院 实际,制定本预案。

  第二条 本预案为第二人民医院,本院区域内特种 设备 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 程序和 组织原则。本预案根据《特种设备 安全监察条例》的要求,确定使用科室为 本科室特种 设备事故 抢险救援科室。

  第三条 本预案所称特种 设备事故,是指在本院区域内使用特种 设备 的科室 突然发生() 的,造成或可能造成人身安全和 财 物损失的事故,包括以下的事故:一锅炉爆炸事;()();

  故二压力容器含固定、移动式泄漏、爆炸事故

  第四条 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处理工作,应当贯彻统 一领导、专业分工、反应 及 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 合作的原 则。

  第五条 特种设备使用科室,应当建立严格的.特种 设备事故防范和 应急处理 责任制,切实履行各自职责,积极配合处理事故应 急抢险救援工作,保证特种设 备事故 应急处理工作的正常 进 行。

  第二章 应急处理机构和 职责

  第六条 成立特种 设备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由主管院长任组长,副院长 任副组长,;成员科室为医务科、护理部、设备科、保卫科、总务 科领导 小组下设办 公室,办公室设在24总务科或设备科。所有成员 必须保证 小时通信畅通。

  ()第七条 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职责 :一组织指挥特种设备使用 科室对特; ()种设备事故现场应 急抢险救援工作,控制事故蔓延和 扩大二核实现 场人员伤亡和

  ; ()损失情况,及时向上级汇报抢险 救援工作及事故 应急处理的进展 情况三落实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部署的有关抢险救援措施。

  ()第八条 组长的主要职责 一负责召集、协调 各有关部 门和特种设备使用科 室的现; ()场负责人研究现场救援方案,制定具体救援措施 二负责指挥现场应急 救援工作。

  第九条 副组长的职责:负责组织实 施具体 抢险救援措施工作。 第三章 预防 与应急措施

  第十条 锅炉、压力容器、中心供氧室等特种设备 的使用科室,应当根据本 规 定和本科室的 实际情况,制定本科室的特种 设备事故应急预案,并报领导 小组办 公室。

  ()第十一条 特种 设备使用科室事故 应急预案应包括以下内容:一本科室的特 种设; ()备数量、安装位置分布情况 二在日常运行使用 过程中出 现的,可引发事故 的故障; ()类型、征兆、应对 措施三进行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指 挥的组织机构管 理网络及抢;()险救援人员四相应的设备操作人员、维修人员、安全生产 第一责任 人在处理事故 时的职责。

  第十二条 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容易引发事故的特种 设 备列为危险监控设备,依法实行重点监控。锅炉房、供应室、手术室、中心供氧室 等科室使用的及其它容易引 发群死群伤事故的特种 设备均列入危 险监控设备范 围。

  第十三条 各使用科室 应根据本科室 设备 的特点和 应急救援方案的 规定,配 备必要的设备、工具、救援物品等物资储备。

  第十四条 各使用科室 应定期 组织本科室的事故 应急处理知识、技能的培训 和应急演习。

  第十五条 使用科室 应定期 对特种设备进 行日常性 维修保养和定期自行 检查 , 按照有关规定要求按期安排 对特种设备进行定期检验。设备 出现故障或者发生 异常情况后,使用科室 应当及时报告对其进行全面检查,消除事故隐患后,方可

  重新投入使用。

  第四章 事故 报告与现场保护

  ()第十六条 特种设备事故发生后,事故科室应当立即做到:一按本科室 应急 救援预; ()案的规定,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积极组织抢救,防止事故蔓延扩大二严 格保护事故现; ()()场三同时向总务科、保卫科、设备 科等有关部 门报告。 四各 成员科室在接到事故 报告后,应立即报告领导 小组办公室。

  第五章 应急 处理

  第十七条 特种设备事故发生后,事故科室的设备操作人员、维 修人员、主管、 分管领导应 按照本科室的事故 应急救援方案采取 积极有效的 抢救措施。事故科 室主要负责人在抢险救援和事故 调查处理期间不得擅离 职守。

  第十八条 特种设备 事故发生后,由院特种设备 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组长 批准,立即启动本应急救援预案。特种设备 使用科室应认真贯彻执 行本预案。当 组长不在时,应按顺序由副 组长负责组织 指挥应急抢险救援工作。

  第十九条 应急预案启动后,各类特种设备事故的应急抢险救援工作首先 应 由特种 设备使用科室救援。

  第二十条 在应急抢险救援 过程中需要有关科室配合的 应积极支持、 配合并 提供一切便利条件。

  第二十一条 参加事故应急处理的工作人 员,应当按照本预案的规定,采取安 全防护措施,并在专业 人员的指 导下进行工作

特种设备的管理制度6

  一、设备责任制

  1、为了加强设备的维护检修工作,提高检修工作的质量,使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保证生产安全,经济运行,根据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2、对设备管辖范围划分至车间,直至划分班组个人,建立巡检、点检、维护,检修岗位责任制。

  3、车间煤气管道、维修管道划分高炉与烧结、竖炉煤气管道,以高炉煤气管道出口阀门为界,阀门前管道归高炉(包括阀门) ;阀门后至烧、竖炉管道及所辖附属设施归烧结。

  4、电气部分设备及维护划分⑴、动力车间负责高炉、烧结、铸造及园区(分厂)车间由高压进线开关至总高压配电室开关柜到高低压配电室分路开关以上;包括分路开关、变压器、电容补偿柜;分路开关以下归各车间。

  ⑵、动力车间监护各车间高压设备启动。

  ⑶、铸造变压器低压套管(包括低压套管)以上。

  ⑷、质检计量中心电气部分、机修车间电气部分、后勤所有电气照明、库房照明维护归动力车间负责;材料计划各部门自己负责申报。

  5、全公司仪表、液压部分由动力车间维护(由各车间配合) 。

  6、各车间设备维护与检修责任划分⑴、各车间设备维护保养抢修由本车间负责,如需其他车间帮助要请示企业技术中心后,由企业技术中心开派工单(并下达工时定额) 。

  ⑵、各车间技改工程由机修负责,工程项目办公室开工程项目单,由工程项目办公室负责主持并组织验收。

  ⑶、各加工备件机修可完成的交机修负责,由企业技术中心开加工单(并下达工时定额) 。

  ⑷、设备的计划检修由机修和各车间共同负责,由企业技术中心负责主持并组织验收。

  ⑸、各车间的维修和抢修及计划检修后由设备主任填写设备检修卡72小时报企业技术中心,使企业技术中心能够建立较完善的设备技术台帐。

  7、各车间设备专责人,应经常了解自己所辖设备,掌握技术情况,把设备管好、修好,努力提高设备的健康水平。

  为此应做好以下工作:

  ⑴、每天上班后巡视所辖设备,了解设备情况,设备缺陷等,及时向工段长汇报检查情况,并做好巡检记录。

  如有缺陷,提出处理意见,听候工段长安排。

  ⑵、设备专责人是消除缺陷的责任人,对检修质量负直接责任。

  8、工段长应做好以下工作:

  ⑴、督促设备专责人和岗位工巡视检查设备,听取汇报检查情况,安排设备缺陷的消除情况。

  ⑵、凡是夜间事故抢修及现场安全的负责人,督促安排抢修工作后及时向车间汇报。

  ⑶、按设备保养计划督促岗位人员按时进行设备保养,维修工配合。

  8、各车间主任应做好以下工作

  ⑴、每天上班后巡视车间所辖设备,了解运行情况,查看设备缺陷记录,及时组织人员进行检修和保养。

  ⑵、负责所辖设备的《设备缺陷处理工作单》填写,制定施工措施,负责现场安全,并整理原始记录和工时消耗。

  ⑶、提出改进设备、提高设备健康水平的建议。

  ⑷、了解库存备品、配件的情况,每月23日把本车间月材料设备计划报企业技术中心,以便保证设备正常运转;能维修的可拆下后送机修由企业技术中心开据维修加工单,机修负责及时修好备用。

  二、设备巡回检查1、各车间维修人员必须有高度的责任感,严肃认真对待工作,不断提高对设备隐形缺陷的判别能力和巡回检查质量,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2、各车间应根据设备系统运行特点,制定各岗位巡回检查路线、重点检查项目、检查周期、并公布现场。

  3、巡回检查时应随身携带必要的工具和用具,检查时应认真、细致,根据设备运行特点,看、听、摸、嗅、试。

  但必须执行安全规程,关键部位必须两人以上,注意设备及人身安全。

  4、检查重点应包括:

  ⑴、检查试运行中的安全措施;

  ⑵、班中设备缺陷消除后的运行情况;

  ⑶、运行异常的设备;

  ⑷、防火检查。

  5、巡回检查中同时督导岗位工进行设备整洁工作及时加换润滑油,调整冷却水等设备维护工作。

  6、巡回检查中发现设备缺陷时,立即汇报班长、工段长、值班调度;事态严重时,应由工段长汇报车间主任,岗位工加强监视;设备专责人设法消除,防止事态扩大;处理情况及措施应详细记入专责人记录本,并向人员交待清楚。

  7、各车间主任,副主任应每天巡视,巡视内容包括:

  ⑴、有重点的检查设备运行情况;

  ⑵、值班人员的劳动态度和劳动纪律;

  ⑶、纠正不合理的生产方式和调整操作;

  ⑷、防火检查。

  三、设备检修管理制度

  1、检修管理

  ⑴、设备的检修是提高设备的完好率,保证安全,经济运行的重要措施;要掌握设备规律,坚持以防为主的计划检修,反对硬拼设备;坚持“质量第一”,使设备处于良好的状态。

  ⑵、检修工作要贯彻挖潜、革新、改造的方针,不断提高检修质量,改进设备,改进工艺,努力做到质量好、工效高、用料省、安全好。

  ⑶、设备检修按性质分大修、中修、小修,临时检修和维护五大类。

  设备大修、中修、小修是计划检修。

  临时检修是计划以外的检修,构成事故的叫事故抢修,应尽可能避免临时检修,但在运行中发现威胁设备安全的较大缺陷,必须及时处理时,应经车间同意后才能安排临时检修,以避免设备的严重损坏。

  ⑷、我公司设备大部分在高温,高压重负荷,金属粉尘恶劣条件下连续作业,在运行中不可避免地降低设备的原有性能,因此,坚持集中维修,区域负责,点检定修,操检并重的方针。

  2、设备的维修与保养

  ⑴、由于生产设备环境差,各车间操作的人员要经常对所用的设备进行擦拭,及时合理的润滑,减少部分磨损,延长维修周期,增强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设备的作业率。

  ⑵、按照操作规程严格操作。

  ⑶、设备建立定期检查制度,根据设备特点定人、定点、定标准、定期、定来进行设备定期维修方法。

  ⑷、建立设备交记录,由生产工人填写,设备缺陷记录由巡检人员和点检人员填写。

  ⑸、根据设备分工加强设备考核,纳入经济责任制考核范围。

  3、设备的检修准备和施工管理⑴、大修前的准备工作是检修工作能否做到又快又好、又省的关键,在大修45天前项目工程办公室应制定大修准备工作进度。

  ⑵、大修项目应根据批准的维修计划、改进工程计划、设备缺陷记录、事故、最近一次小修记录、上次大修报告、设备运行试验结果、机件和零件使用情况,决定采用的合理化技术研究资料来确定。

  ⑶、大修前一个月左右,生产经理组织有关处室和车间参加的准备工作会议,检查

  和落实检修项目、检修进度、技术措施、劳动组织、材料和备品备件准备、交货缺件等情况,安排有关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工作。

  ⑷、中修、小修前15天应由生产经理全面检查工程准备情况,明确安全、质量、进度、节约等方面的要求;进行技术交底;安排协调检修工具设备,人员分配情况。

  检修车间负责生产人员的配合协调、负责质量标准,项目工程办公室主持并组织验收。

  ⑸、在施工期间应抓好以下工作

  ①、贯彻安全工作规程,保证人身和设备安全。

  ②、严格执行设备标准、工艺措施和岗位责任制,保证检修质量。

  ③、及时掌握进度,保证按期竣工,争取提前。

  ④、节约工料,防止浪费。

  ⑤、及时做好技术记录,包括设备技术状况,系统结构变化,有关数据修后及时整理归档。

  通过检修,还要进一步校核和补充备品、配件的图纸。

  4、检修质量验收为了保证检修质量,必须做好质量检查和验收工作,质量检验需要检验人员严格把好五关:

  ⑴、把项目关:不漏项,修一台,保一台;

  ⑵、把工艺关:按规程办事,规规矩矩,干净利索;

  ⑶、把质量验收关:做到检修质量不合格不交工、不验收;零部件不全不交工、不验收;设备不清洁不交工、不验收;⑷、做好检修验收单的填制,做好各项记录,建立台帐,能正确反映检修实际情况。

  ⑸、质量验收实行班组、车间、厂部三级验收制度。

  5、更新改造工程管理制度

  ⑴、更新改造工程项目包括:

  ①、提高设备效率,挖掘现有设备潜力;

  ②、提高安全经济运行水平的技术措施和技术革新项目;

  ③、治理废水、废气、扬尘,进行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的技术措施;

  ④、提高设备能力,改善产品质量的技术措施;

  ⑤、设备更新和房屋建筑物的更新;

  ⑥、零星固定资产购置。

  ⑵、各车间和有关处室每年与检修计划同时提出下年度技改工程计划,交企业技术中心审核汇总报公司领导研究批准。

  ⑶、技改项目所需材料及零星固定资产采购计划由企业技术中心汇总申报。

  ⑷、项目工程办公室负责技改项目的管理,对技术设计和工程预算进行审核,并对工程进度、质量进行督促、检查。

  四、设备管理制度1、设备管理的规定:各单位设备必须加强科学管理,确保设备处于完好状态,并应达到以下五项要求:

  ⑴、安全可靠,设备可用率高;

  ⑵、消耗指标低,经济效益高;

  ⑶、不污染环境,排放符合环保要求;

  ⑷、维修费用低;

  ⑸、整洁美观,消除漏气、漏水、漏尘、漏油、漏风。

  2、设备缺陷管理

  ⑴、各级生产管理人员都要关心设备缺陷消除工作,车间主任、设备主任和检修人员是具体抓好设备缺陷消除工作的负责人。

  ⑵、各车间生产岗位设立“岗位交记录”以便登记和记录消除情况。

  ⑶、岗位人员发现缺陷时应:

  ①、及时设法消除,若无法消除时,应通知维修人员处理,同时应记录在岗位交接班记录上。

  ②、发现对有威胁的设备缺陷时,除加强监视外,还应报告工段长并通知维修人员立即处理。

  对生产影响不大时,除做好登记外,还要向领导汇报,以便安排检修。

  ③、岗位人员在维修人员消除缺陷时,要主动配合,创造条件,严禁扯皮。

  ④、消除缺陷时如需限制生产、停产、跨班时应向值班调度和车间主任汇报。

  ⑷、生产调度处理设备缺陷:应迅速命令工段长组织生产人员采取有效措施,严防扩大,并通知车间主任。

  ⑸、维修人员定期巡视设备,查看《岗位交记录》,了解情况,主动消除缺陷,对暂时不能消除的缺陷记入本班《岗位交记录》并向工段长汇报。

  ⑹、车间设备主任领导设备缺陷的消除工作,定期巡视现场,了解设备缺陷及消除情况,分析生产缺陷的原因,教训。

  负责《岗位交记录》的收发和缺陷统计工作,并企业技术中心。

  ⑺、设备缺陷处理原则:

  ①、基本做到小缺陷不过班,大缺陷不过天。

  ②、如牵扯到停产或降低生产产量时,应得到企业技术中心的批准(突发性设备故障除外) 。

  ③、对暂时不能消除的重大缺陷及频发性缺陷,车间应及时以《设备缺陷处理工作单》的形式报企业技术中心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企业技术中心要及时组织消除缺陷。

  ⑻、缺陷消除后应由岗位工或生产班长、工段长、设备主任进行检查、认可后签字并注明“已消除” 。

  五、备品备件的管理1、企业技术中心负责车间备件计划的审核汇总,物资处负责准时采购。

  不需外购的备件组织相关部门制作。

  备件的验收由使用单位设备主任组织。

  2、各车间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贮备计划,既要满足生产和事故抢修的需要,又要防止库存积压。

  3、物资处以保证质量、数量、时间的前提下,及时和企业技术中心联系到位情况,使备件及时就位,以免因备件问题影响生产。

  4、备品备件原则上均应存放在库房保管,对于精密及电气备品备件入库后,做好防锈、防腐、防止弯曲等措施,同时要注意温度、湿度、防潮工作,以保证备品备件的质量。

  六、各车间设备事故管理1、设备事故的管理目的:是加强设备管理,减少设备故障,最大限度地提高设备开动率和生产作业率。

  2、设备事故管理由企业技术中心归口管理,各生产车间的设备事故管理由设备主任管理。

  3、设备事故管理的内容与要求:

  ⑴、不管任何原因造成设备的零件、构件损坏,使生产突然中断或工业建筑物突然倒塌、损坏,不经修理不能运转或达不到原有效能的,均按设备事故处理。

  ⑵设备事故分类及处理按《设备事故管理规定》执行

特种设备的管理制度7

  一、总则

  1.1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

  1.2安全负责人是特种设备管理的总负责人,应按本规定要求实行安全管理,并对其安全可靠性负责。设备管理机构和设备管理人员对本制度贯彻执行,各级安全人员对本制度实施监督检查。

  二、机构和职责

  2.1按照上级部门有关规定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责任制度,积极消除各类隐患,完善生产工艺流程,提高特种设备安全性能和管理水平,保证特种设备安全运行。

  2.2安全负责人对本单位特种设备的安全全面负责。

  2.3生产部是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的职责部门,其主要职责是:

  2.3.1负责贯彻国家、地方、行业及企业有关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法律、法规和管理规定并组织实施;

  2.3.2负责制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规定和安全操作规程并监督实施;

  2.3.3负责特种设备的注册登记及台帐管理工作;

  2.3.4负责特种设备安装、维修、运行、检验各环节的监督检查; 2.3.5负责制定特种设备检验及人员培训计划。

  三、特种设备监督管理

  3.1特种设备使用要严格执行国务院373号令《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及国家、地方、行业及企业内部相关的法规、标准及管理规定。

  3.2特种设备在安装完毕后,在投入使用前或投入使用后30日内,依法进行注册登记方能使用。

  3.3建立完整的特种设备台帐及技术档案。

  3.4配备专职或兼职的特种设备管理人员,制定安全检查制度,明确安全检查人员、检查内容和检查频次,安全检查不低于每月一次。对查出的隐患建立隐患台帐并及时处理,影响特种设备安全运行的隐患,在隐患处理前严禁设备运行。

  3.5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定期组织对人员的安全技能进行考核和培训。

  3.6制定和完善事故应急预案,要求预案要制定到每台设备,每个装置。要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预案演练,提高事故应急能力。

  3.7不得私自购进未取得生产许可的气瓶。必须保证各安全附件齐全。

  3.8特种设备必须经检验合格(含安全附件)方能投入使用,设备及附件必须有明显的检验合格标志。要保留设备检验报告或检验合格证复印件备查。

  3.9特种设备安全使用条件、检验要求及检验周期执行国家相关标准。特种设备检验(含安全附件)必须由取得相应资质并通过局安全质量环保部审核的检验单位进行。

  3.10特种设备(含安全附件)采购必须选择有资质生产厂家的合格产品,设备到货后由安全人员对设备进行安全验收。

  3.11特种设备的改造必须由具有相应设计资质的设计部门出具改造设计方案,经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核准的检验检测机构鉴定,方可实施。

  3.12特种设备安装、修理的项目承包方必须到局安全质量环保部进行资质审查:

  3.12.1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及资质证书; 3.12.2局外施工单位的“跨地区施工批件”; 3.12.3局资质认证管理部门核发的有关资质证书;

  3.12.4质量保证材料;

  3.12.5工程业绩资料;

  经审查合格后,由管理局安全质量环保部核发《特种设备安装、修理分承包方资质审查证书》,在持有此证情况下,方可在我公司开展特种设备安装、修理工作。

  3.13特种设备安装修理前,施工单位应填写特种设备安装、修理申报表,并依据检验部门出具的检验报告,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公司安全质量部门、局安全质量环保部审批后方可施工。

  3.14施工单位对设备安装、修理的质量和安全技术性能负责,必须达到相关安全技术性能的标准要求。在施工过程中,我厂技术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要依据安全措施和标准进行检查,如达不到标准要求,有权责令整改和停工。

  3.15设备安装、修理完工后,施工单位应组织有关部门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施工单位必须将施工的有关安全技术文件和资料全部移交我公司。

  3.16发生特种设备事故,必须尊照国家有关规定要求进行事故调查,追究责任。

  四、附则

  4.1本制度如与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司相关规定不一致时,按上级规定执行。

  4.2本制度由生产部负责解释。

  4.3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施行。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5

  为了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完好率,使设备的管理达到较高的水平,特建立以下制度。

  1.所有机电设备的管理由设备管理小组负责。机械设备的使用和保养,承交各工段负责。机械设备的大、中维修及临时抢修、定期重点维修,由机修工段负责。电气设备的一般使用,由生产工段负责,其维护和保养、检修,由电修工段负责。

  2.凡交给各工段负责的机电设备,必须由熟练工操作,设备及其周围的环境卫生,必须进行周期性的清理检查。

  3.所有机械设备的大修、中检、抢修,由机电修工段工段长具体负责,各相关工段协助完成。

  4.所有电气类设备的大、中抢修,由电修工段具体负责完成。使用归各工段,维护保养由电修工段,检查运行情况时,按有关规定执行。

  5.计划检修由生产、设备管理小组成员、工段长亲自督战,对重点检修的突击性任务,或一般性的检修项目,以机修工段为主,以相关工段操作工为辅完成;属于电气类的以电修工段为主、相关工段配合完成。

  6.突击检修、设备安装、工艺改造等任务的完成,须由一名主管厂长负责,以机修工段为主,设备管理小组成员、相关工段长现场指导,共同完成。

  7.无论抢修、安装及计划检修,电修工段须派1到2人配合,检

  修项目及质量验收,由设备管理小组成员、机电工段共同负责;对时间、时限、人员、维修情况,必须做好记录,并交技术资料室存档。

  8.在抢修、计划检修时,机电工段长、生产设备管理小组成员、相关工段长、检修负责人,必须亲临现场,共同研究方案,并组织抢修;争时间,抢速度,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9.各工段对本单位使用的`设备,要保存一个完整的运转记录,生产设备管理小组成员定期对此进行检查;凡填写不认真,胡写乱画,将进行处罚。

  10.安全文明生产检查,尤其对关键设备的检查,不得出现“跑、冒、滴、漏”,凡不符合要求,按有关制度进行处罚。

  11.设备出现故障时,机电修工段要及时组织人员进行抢修,不得拖延时间,贻误生产。

  12.凡备用的设备,机电修工段必须做到预备随时待用,绝不允许出现备用设备无法使用的现象。

  13.凡维修的设备,机电工段必须坚持以修为主,避免一坏就换的现象。

  14.各工段内的起重机,须由有操作资格的人员进行操作,其余人员禁止操作。

  15.起重设备(如电葫芦,千斤顶等)统一归库房管理,使用时按规定办理借用手续。

  16.检修期间要严格执行公司下达的停机制度。

  17.对无矿停机或由于设备故障而停机的情况,必须及时通知值班人员,并按生产调度制度上报公司调度部门。

  18.机电工段必须认真执行《关键设备巡检制度》,必须每日派人到现场检查,并做好记录。

  19.对于常用设备、备件及定额消耗材料,库房要建立台帐,做好记录;凡能提前备用的,必须提前领到库,以便检修。

  20.机修人员要按规定定期对机床进行维护保养。

  21.凡生产工段设备出了问题,不及时汇报影响生产者;或是因机电工段接到通知因缺少备件、材料,无法维修,却不及时汇报情况的,将按公司及选矿厂有关规定处理。

  22.潜水泵为生产中出现问题而备用,由机电工段维修、保管。

  23.凡因设备发生了事故,抢修结束后,必须召开事故分析会,由生产技术部带头负责,查明原因,落实责任,总结经验,最后将处理结果通报全公司。

  24.材料、备品、备件采购计划,均由各工段上报公司有关部门,常用物资计划一般不再报。

  25.生产设备管理小组按有关规定对设备实施管理,其主要工作范围为:全选矿厂所存设备档案、资料、技能测试、运行记录管理、检修计划、维修时限及维修质量管理、备品备件及质量管理、设备的更新报废管理,主要设备的检查、检修中更换大型备品备件的记录管理等。

  26.此规定依据公司有关制度制订,从签发之日起执行。

特种设备的管理制度8

  1、为了更加有效的对公司的特种设备进行安全管理,促使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此制度。

  2、特种设备是指指由国家认定的,因设备本身和外在因素的影响容易发生事故,并且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人身伤亡及重大经济损失的危险性较大的设备。

  3、公司的特种设备包括压力容器和机动叉车。

  4、国家对企业特种设备管理的法规要求和管理措施;

  ◆特种设备的制造、安装、使用必须执行国务院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特种设备安全技术监察规程》、《锅炉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和《在用压力容器检验规则》等法规;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总局负责特种设备的质量监督与安全监察工作;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必须使用有生产许可证或者安全认可证的特种设备;

  ◆安装、维修保养、发行单位必须具备相应的条件,向所在地省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或者其授权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申请资格认可,取得资格证书后,方可以承担认可项目的业务;

  ◆安装、大修、改造特种设备前,使用单位必须持施工方案等相关资料到所在地区的地、市级以上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备案;

  ◆安装、大修、改造后特种设备的质量和安全技术性能,经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后,由使用单位向规定的监督检验机构提出验收检验申请,并由执行当次验收检验的机构出具检验报告,合格的,发给特种设备安全检验合格标志;除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任何行政部门不得要求再进行强制性的验收检验。

  ◆在用特种设备实行安全技术性能定期检验制度。使用单位必须按期向使用特种设备所在地的监督检验机构申请定期检验,及时更换安全检验合格标志中的有关内容。

  5、公司对工厂特种设备的管理措施和办法;

  ◆根据事业部的要求建立锅炉、压力容器设备和安全附件的检验档案;

  ◆压力容器检验档案名称是《压力容器登记卡》,建立的安全阀档案是《安全阀技术管理卡》;

  ◆工厂建立特种设备原始技术资料明细档案;

  ◆依据《特种设备安全运行检查细则表》对特种设备进行月度安全检查。

  6、公司特种设备技术资料的档案管理

  ◆压力容器的资料管理

  压力容器产品质量证明书;压力容器制造安全监检证书、压力容器竣工图纸(必须加盖竣工章)安全附件的合格证(安全阀、压力表、液位计);

  ◆压力容器的'注册登记管理

  在属地技术监督管理部门进行注册登记【压力容器(普查)注册登记表】、领取压力容器使用登记证和注册登记金属铭牌;

  ◆压力容器的运行管理

  建立『压力容器登记卡』、建立『安全阀技术管理卡』和建立『压力表校验管理台帐』;

  ◆压力容器的日常性检查管理

  安全员根据检查表规定内容进行的定期检查【特种设备安全运行检查表】、事业部组织的压力容器安全运行状况的定期检查【压力容器安全运行『安装验收』评定表】和【压力容器安全运行『现场安检』评定表】;

  ◆压力容器的检验管理

  根据压力容器定期检验报告编制压力容器检验计划【压力容器定期全面检验计划报表】、根据属地压力容器定期检验管理措施,应分批实施【压力容器定期全面检验分批实施计划报表】和『安全阀年度调校计划报表』;

  7、特种设备的使用科室负责特种设备的日常维护和检修。公司安全员负责特种设备的年度安检。

特种设备的管理制度9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管理工作为设备管理提供资料,技术信息和考核的依据,是管好设备和基础工作,必须认真做好。

  1、有专人负责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管理工作。

  2、特种设备要有安全技术档案,并应逐台分别建档(一机一档),安全技术档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

  (2)特种设备使用证、注册注册登记表

  (3)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报告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

  (4)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

  (5)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

  (6)设备重大维修修、改造的有关技术文件;

  (7)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

  3、安全技术档案必须齐、整洁、规格化,及时整理填写。

  4、公司档案保管员负责保管和供应公司图纸、技术资料。

  5、设备迁移或报废,其档案均随设备调拨,设备报废后,首先向质监部门办理注销手续,然后档案由公司档案保管员封存。

特种设备的管理制度10

  一、压力容器安全管理要点

  (一) 、容器安全操作规 程 容器安全操作 规程 应包括以下的内容:

  (1) 、容器的操作工艺 控制指 标,包括最高工作压力,最高或最低工作温度、 压力;

  及温度波 动幅度的控制 值

  (2) ; 、压力容器的 岗位操作法,开、停机的操作程序和注意事项

  (3) ;

  (4) ; 、容器运行中可能出现 的异常现象的判断和 处理方法以及防范措施

  (5) 、容器的防腐措施和停用时 的维护保养方法。

  (二) 、压力容器的 检验

  11-2 、压力容器的定期 检验周期按国家有关 规定执行:安全状况等级为 级的, 一般6;33;4 每 年检验一次安全状况等级为 级的,一般每年检验一次安全状况等 级为 级的,定期检验周期根据 检验机构决定。

  2()、对压力容器所配 备的安全装置 安全阀、压力表等 ,应定期进行通、排放 工作,以保证其灵敏、可靠。安全附件的检 定,检验严格按有关 规定执行。

  3、对检验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 进行修理或消除,对难以消除的缺 陷应采取降

  级、降压 ,限期使用直至更新等方法 进行处理,并报市质量技术监督 局备案。

  (三)、安全装置的调 整和 检修

  1、压力容器内部有 压力时,不得对安全装置和主要的受 压元件进 行任何修 理或紧固调整工作。需焊、挖补 修理时,应由持特殊焊接工作操作 证人员参加。

  2、安全阀更新购置应有出厂合格 证,合格证上应有检验部门和质检员的印 章,并有注明检验日期,无出厂合格证严禁购置使用。

  3、安全阀使用中应定期校验,每年至少一次,调整后的安全 阀应加铅封,并 填写记录。检验调 整工作 应由专职检验 人员进行。未经许 可,任何人员不得任意 启封调整检验。

  4、未经检验 合格和无铅封的压力表不得使用,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压力表 失灵、刻度不清、表盘玻璃破裂、卸压 后指 针不回零位、铅 封损坏等情况,应立即 更换。

  5、压力表的装 设、校验 与维护应符合国家 计量部门的规定,压力表应定期检 验,每年至少一次,经检验合格的压力表有 铅封和检验合格证。

  二、压力容器技 术档案管理制度

  (一)、压力容器技术档案的种 类:

  1(、压力容器随机出厂文件 包括产品出厂合格证、安装使用维护 保养说明书、 压力容器主要部件型式 试验报 告书、装箱单、机房布置图、电 气原理图接线图、 压力容器功能);

  表、主要部件安装示意图、易损 件目 录

  2; 、压力容器开工申 报单

  3; 、压力容器安装施工 记录

  5; 、特种设备监 督部门压力容器验收报告和定期 检验报告

  6; 、日常检查、维护保养,大修、改造记录 及检验报 告

  7; 、运行情况记录 和交接班 记录

  8;、事故及故障记录

  9; 、压力容器操作人 员培训记录

  10、使用登记资料。

  (二)、压力容器技术档案的'接收、登记、整理、保管、借阅 等参照本 单位《特 种设备技术档案管理制度》执行

  三、压力容器 维修保养规定

  1、压力容器使用的 维护 保养坚持“预防为主”和“日常维护与计划检修相结 合”的原则,做到正确使用精心 维护与坚持日常保养,保证其长周期、安全、稳 定 运行。

  2、压力容器的使用必 须在规定参数下使用,不得超范 围使用。经 常检查压 力 容器 外 观,容器外观无鼓包、不变形、不泄漏、无裂纹 迹象,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 按管、紧固件、密封件部位等无损坏、泄漏现象。

  3()、安全附件压力表、安全阀 等应齐全,安装正确,定期检查、检验,保证动 作灵敏可靠。适时对蒸汽、空气安全阀进 行手提排气卸 压试验 ,防止安全阀声修、 粘连、堵塞等。

  4、对查出的不安全因素,必 须做到“三定 ”和“三不放过”,即确定原因,制定 整改内容和 时间,指定落实整改人 员。整改不落实 不放过,整改不完成不放过, 无防范措施不放 过。

  5、压力容器的操作、检 修应经专业 培训考核,持证上岗。

  6、压力容器 应定期检验合格,方可使用。

  7、压力容器的运行参数一旦超 过许用值,但采取措施仍得不到有效控制 时, 应紧急停止运行。

  四、压力容器的安全操作要点 压力容器的安全与容器使用关系极大。在容器运行过程中,从使用条件、环 境条件和 维修条件等方面采取措施,以保 证容器的安全运行。

  1、压力容器操作人 员必须持证上岗。

  2、压力容器管理人 员要熟悉容器的 结构、类别、主要技术 参数和技 术性能, 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掌握处理一般事故的方法,认真填写压力容器使用 记录。

  3、压力容器要平 稳操作。尽量避免操作中压 力的 频繁和大幅度波 动,避免运 行中容器温度的突然 变化。

  4、压力容器 严禁超温、超压运行。

  5、禁带压 拆卸压紧螺栓。

  6、及时发现 操作中或设备上出现的不正常状 态,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

  整或消除

  7、处理紧急状况

特种设备的管理制度11

  1、严格执行《辽河油田分公司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规定》和《辽河油田分公司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核管理办法》。

  2、特种设备投入使用前,必须办理使用证,严禁无证运行。

  3、特种设备的安装、修理、改造、化学清洗必须事先履行审批手续。

  4、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齐全,必须实行定期校验制度,严禁超期使用。

  5、特种设备的档案、台帐、检验报告、校验报告及使用证,必须齐全。设备铭牌、自编号齐全准确,设备铭牌应裸露,且不得涂漆。

  6、特种设备液位计、压力表警示标记齐全准确。

  7、特种设备必须实行定期检验制度,严禁超期运行。

  8、特种设备发生事故爆炸、着火、变形、鼓包等,应逐级上报,并保护好事故现场。

  9、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严禁无证操作。

  10、特种作业人员证件到期时,应提前向安全部门申请复试。

特种设备的管理制度12

  1.目的

  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及对特种作业人员的管理,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

  2.范围

  适用于对特种设备购买、使用、维修、保养、报废管理及对特种作业人员适应岗位要求。

  3.内容

  3.1特种设备包括锅炉、起重机械、压力容器、压力管道、气瓶等。

  3.2企业所购买及使用的特种设备必须符合国家有关特种设备的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及技术规程的要求,必须带有相应的.随机证明文件。

  3.3特种设备的安装、大修、改造单位必须具备省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或者其授权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颁发的资格证书。

  3.4安装、大修、改造特种设备前,必须持施工方案等相关资料到所在地区的地、市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备案。

  3.5安装、大修、改造后特种设备的质量和安全技术性能,经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后,向规定的特种设备检测检验机构提出验收检验申请,并由特种设备检测检验的机构出具检测检验报告,颁发特种设备安全检验合格标志后方可投入使用。

  3.6安装、大修、改造的特种设备验收合格后,负责该项目的施工单位必须将施工的技术文件和资料等转交与发包方,存入特种设备的技术档案。

  3.7严格执行特种设备年检、月检、日检等常规检查制度,经检查发现有异常情况时,必须及时处理,严禁带故障运行。检查应当做详细记录,并存档备案。

  3.8按期向使用特种设备所在地的检测检验机构申请定期检验,及时更换安全检验合格标志。安全检验合格标志超过有效期的特种设备不得使用。

  3.9标准或者技术规程有寿命期限要求的特种设备或者零部件,应当按照相应要求予以报废处理。特种设备进行报废处理后,使用单位应当向负责该特种设备注册登记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报告。

  3.10特种设备一旦发生事故,使用单位必须采取紧急求援措施防止灾害扩大,并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向当地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及有关部门报告。

  3.11特种作业人员(电工、锅炉工、焊接工、水处理工、起重工、机动车辆驾驶人员)必须进行安全生产、安全技术的专业培训,经考试考核合格后,持特种作业管理部门颁发的操作证后,方准上岗。引进设备操作人员必须进行专门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准上岗。

  4.引用文件

  4.1《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5.记录

  5.1《特种设备检测报告》

特种设备的管理制度13

  有关特种设备的事故基本都发生在使用过程中,因此,使用过程的安全管理是特种设备的管理重点。特种设备使用部门(工段)必须对特种设备使用和运营的安全负责。按照相关要求,做好使用过程的管理工作。严格遵守《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规定,

  一、特种设备的选购

  特种设备的选购,除满足生产要求外,根据有关规定,必须保证安全要求,选购必须进行严格审查,保证产品质量符合出厂标准,同时达到使用和安全要求。必须使用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特种设备。购置的特种设备必须附有以下相关文件:

  (1)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设计文件。

  (2)产品质量合格证明。

  (3)安装及使用维修说明。

  (4)监督检验证明等文件。

  二、特种设备的安装

  1、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单位必须经省、直辖市、自治区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许可,并具备下列条件,方可从事安装,改造、维修等工作。

  (1)有与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

  (2)有与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相适应的生产条件和检测手段。

  (3)有健全的'质量管理制度和责任制度。

  2、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的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前将拟进行的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情况书面告知市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告知后方可施工。

  3、安装、改造、维修竣工后,施工单位应当在验收后30日内将有关技术资料移交设备维护部。设备维护部应当将其存入该特种设备的安全技术档案。

  4、特种设备的安装、改造、重大维修过程,必须经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核准的检验检测机构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监督检验;未经监督检验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

  三、特种设备的使用

  1、特种设备投入使用前或投入使用后30日内,应向市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登记。登记标志应当置于或者附着于该特种设备的显著位置。

  2、设备维护部应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安全技术档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1)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书、使用维护说明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

  (2)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

  (3)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

  (4)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

  (5)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

  3、特种设备使用部门(工段)应对特种设备进行经常性日常维护保养。并定期自行检查。

  4、设备维护部应组织维修人员对在用特种设备每月进行一次自行检查。并作好检查记录。

  5、在对特种设备进行自行检查和日常维护保养时,发现异常情况的,应当及时处理。

  6、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定期检验要求,在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1个月,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

  7、未经定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不得继续使用。

  8、特种设备出现故障或者发生异常情况,使用部门(工段)应对其进行全面检查,消除事故隐患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

  9、特种设备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无改造、维修价值,或者超过安全技术规范规定的使用年限,应及时予以报废,并应当向原登记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办理注销。

特种设备的管理制度14

  采购特种设备(含安全附件、相关部件)应符合以下要求:

  1.选型、技术参数、安全性能、能效指标等符合国家或者地方有关强制性规定、设计要求及使用条件;

  2.采购新制特种设备由取得相应制造资质的单位制造并经检验合格;

  3.采购闲置特种设备应符合以下要求:1具有原使用单位的注销登记证明;2经定期检验合格。

  4.所采购特种设备应附有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安装及使用维修说明、制造监督检验证书等出厂文件。

  5.不应购买国家明令淘汰和已经报废的`特种设备。6.特种设备采购到场后,应当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验收。验收内容包括随机资料完整性、符合性及是否存在运输造成的损伤等。

  7.特种设备的随机资料应当存入安全技术档案。

特种设备的管理制度15

  一、特种设备经常性维护保养、定期自行检查和有关记录制度

  1、操作人员对本岗位范围内的设备要做到管好、用好、修好,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故障,严格执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2、严格按操作程序和规定步骤,设备启动前认真准备,启动中要反复检查,停车后妥善处理,运行中不超温、不超压、不超负荷,不准在设备运行期间离开岗位。

  3、对本岗位内设备严格巡回检查制度,切实做到勤检查、勤观察、勤联系、勤调节,操作人员发现设备隐患时能处理时应主动处理,不能处理的应及时报告检修。

  4、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定期安全检查,是保证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的有效手段,公司每半年检查一次,安全科每月检查一次,安全管理人员每天应检查一次。

  5、公司检查内容:

  (1)特种设备负责人和操作人员持证上岗落实情况;

  (2)特种设备建档情况;

  (3)特种设备操作规程执行情况;

  6、特种设备使用部门和操作人员检查内容:

  设备及其附件的完好情况及运行情况;

  7、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二、特种设备使用登记、定期检验管理制度

  1、使用登记

  (1)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规定。向负责特种设备使用登记的部门申报办理特种设备使用登记手续。

  (2)使用登记包括新增设备注册登记、设备档案信息变更登记、设备移装登记、设备停用登记和设备报废注销。

  (3)新增特种设备应在投用前或投用后30天内到负责特种设备使用登记的部门申报办理特种设备使用登记手续。

  (4)在设备档案信息变更、设备停用前和负责特种设备使用登记部门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5)设备移装、报废前应向负责使用登记的特种设备使用登记部门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6)在办理特种设备使用登记时,应如实向负责特种设备使用登记的部门提供有关资料和信息。

  (7)停用和重新启用:拟停用一年以上的,本单位应封存设备,30日内向原注册登记机关办理停用手续,重新启用时,需持定其检验合格报告向原注册登记机关办理启用手续。

  (8)本单位特种设备管理机构负责组织实施特种设备登记申报工作。

  2、定期检验

  (1)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规定,在特种设备检验有效期满前一个月向特种设备检验机构申报办理特种设备定期检验手续。

  (2)积极配合特种设备检验机构进行特种设备定期检验工作。(3)对定期检验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按要求进行整改。

  (4)及时到特种设备检验机构领取检验报告和特种设备使用标志。(5)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负责组织实施特种设备定期检验申报工作。

  三、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1、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是指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负责人、安全管理机构、现场叙利亚人员自行对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状况进行检查,以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的行为。

  2、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负责人每季度应至少组织一次本单位所有在用特种设备安全大检查并亲自带队,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每月组织一次事故隐患集中排查,特种设备现场作业人员每天对所操作特种设备进行一次事故隐患排查。

  3、本单位各级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在对特种设备进行安全检查时,发现重大违法行为或严重事故隐患时,应当立即采取必要措施,同时要及时向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报告,并通知质监部门。

  4、对于已经发现的每项特种设备事故隐患,使用单位应当指定部门或人员负责隐患治理工作,应当投入必要的隐患整治资金,并及时安排时间进行整治,经过整治消除隐患后,有关部门和人员要进行检查确认,并在有关书面检查材料上签字。

  6、在检查中,应严格按照相关要求逐项进行事故隐患排查,并如实填写隐患治理台账,严格做到发现一处登记一处,整改一处注销一处,确保事故隐患能够得到全过程跟踪。

  7、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应按照国家规定,经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相应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或者从事相应的管理工作。

  8、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和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对特种设备管理和操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工作负责组织实施,并将该项工作纳入年度培训计划。

  9、特种作业人员证书应定期复审。

  10、特种设备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

  (1)特种设备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方针和政策;

  (2)特种设备技术知识和操作规程;

  (3)应急救援知识;

  (4)事故案例及事故教训;

  11、有下列情形的必须再次参加案例培训:

  (1)新设备投产前,由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对该岗位的操作人员和有关管理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操作培训。

  (2)对违章违规的员工,由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和安全科进行安全教育,学习安全技术知识和操作规程,经考核合格后,方能重新回岗工作。

  (3)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因故停止操作特种设备一年及以上,必须由使用部门重新对其进行安全操作教育。

  12、培训教育必须有计划、有内容、有记录、有考试、有总结。

  四、特种设备采购、安装、改造、修理、报废等管理制度

  1、特种设备的采购、安装

  (1)凡属特种设备均应由使用部门提出购置计划,经特种设备管理部门审核并报公司领导批准后,由财务科负责购买持有国家相应制造许可证的生产单位制造的符合安全技术规范的特种设备。

  (2)特种设备安装前,使用部门先确定具有国家相应安装许可证的单位负责安装工作,开工前应按照规定向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办理开工告知手续,任何部门不得擅自安装未经批准的特种设备。

  (3)安装完成后,本单位应向有关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申报验收检验。

  2、特种设备改造、修理

  (1)特种设备改造、修理,必须依据《特种安全监察条例》取得行政许可的单位进行。

  (2)特种设备的改造、重大维修过程应经过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核准的检验检测机构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监督检验。

  (3)特种设备维修、改造完毕,应及时进行现场验收和设备交接,向施工单位索取竣工资料并归入相关特种设备档案。

  (4)经过改造验收合格的设备,应当在验收合格后30日内持有关资料向原设备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

  3、特种设备报废

  (1)标准或者技术规程有寿命期限要求的特种设备或者零部件,或者特种设备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无改造、维修价值,应当按照相应要求予以报废处理。

  (2)特种设备报废前,由使用部门根据实际使用情况以书面形式向公司提出报废申请,由生产管理负责人签字后确认,经总经理签字后予以报废。

  (3)特种设备报废处理必须在当地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监督下进行。

  (4)特种设备进行报废处理后,使用部门必须到负责该特种设备注册登记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管理部门办理注销手续。严禁擅自大修、改造、移动、报废、更新及拆除未经批准或不符合国家规定的设备。

  五、特种设备应急预案管理制度

  1、目的

  通过预先计划和应急措施,充分利用一切可能的力量和资源,在事故发生后迅速控制其发展,保护现场职工和周边人员的健康与安全,并将事故对环境和财产造成的损失降最小程度。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各级应急救援的管理。

  3依据

  3.1《安全生产法》

  3.2《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安监总局第17号令)

  3.3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 9002—20xx)

  3.4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试行)》

  4职责

  4.1公司安全领导小组负责本公司应急救援预案的审核、评审。

  4.2专职安全管理员负责对公司全部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学习和监督。

  4.4各职能部门按照预案中的职责要求认真履行应急职责。

  4.5各车间负责车间级应急救援的演练、组织和处理。

  5工作要求

  5.1应急预案体系

  5.1.1公司应急预案体系包括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

  5.1.2专职安全管理员具体负责组织有关职能部门和人员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针对潜在事件和突发事故,制定相应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完成后,报总经理审核批准执行。

  5.1.3企业综合应急预案应与广饶县上级部门预案保持协调一致,做好社会救援的联动机制。

  5.1.4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是企业综合应急预案的子文件或标准操作程序,必须和企业综合应急预案接口吻合、衔接严密,协调一致,不得有冲突。

  5.2应急指挥与救援系统

  5.2.1公司建立应急指挥系统,实行分级管理,即厂级、车间级管理。

  5.2.2公司建立专职或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厂级建立应急处置行动组、通讯联络组、疏散引导组、安全防护救护组。车间建立应急小组。

  5.2.3公司应明确各级应急指挥系统和救援队伍的职责。

  (注:应急指挥系统和应急救援队伍组成见公司预案)

  5.2.4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公司按照规定配备足够的应急救援器材、消防设施及器材。应急救援器材包括:抢险抢修器材;个体防护用品;通讯联络器材;照明,交通运输工具等。

  公司现场应配备救援器材柜,放置必要的防护救护器材,派专人负责管理,定期进行维护保养,保持完好,方便易取。

  专职安全管理员和各单位要建立应急救援器材、消防设施及器材台账,5.2.5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通道符合规定,保持畅通。

  5.2.6企业应建立应急通讯网络,保证应急通讯网络的畅通。报警方法、联络号码和信号使用规定要置于明显位置,人员要熟悉掌握。

  5.3预案的培训和演练

  5.3.1公司每年组织一次应急救援预案的综合培训,;每次演练前要针对演练的项目进行专项培训。

  5.3.2根据规定公司综合应急救援预案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演练,现场处置方案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演练。演练项目可以与公司重大危险源预案、关键装置、重点部位预案互相结合进行。

  5.3.4每次演练后要及时评价演练效果,查找不足,及时改进。 5.3.5演练后及时对应急预案评审,评价应急救援预案的充分性和有效性,并形成记录。

  5.4预案管理

  5.4.1公司至少每三年评审修订一次应急救援预案

  5.4.2当发生以下情况时,应及时组织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和修订:

  (1)潜在事件和突发事故发生后;

  (2)法律、法规、标准及其它要求发生较大变更时;

  (3)公司管理机构或体制发生重大调整时;

  (4)关键设备更换或应急资源发生重大变化;

  (5)应急处理过程中和各类应急演练中发现问题和出现新情况时;

  (6)年度风险评价,发现新的潜在紧急情况或重大隐患时。 5.4.3应急救援预案报广饶县安监局和有关部门备案5.4.4预案要通报当地应急协作单位,建立应急联动机制。

  六、特种设备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

  1、发生特种设备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事故发生单位负责人报告;事故发生单位的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的县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

  2、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事故发生地的县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报告。

  3、接到事故报告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尽快核实有关情况,依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规定,立即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并逐级报告上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直至国家质检总局,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每级上报的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必要时,对于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可以越级上报事故情况。

  4、报告事故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概况以及特种设备种类;

  (2)事故发生初步情况,包括事故简要经过、现场破坏情况、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和涉险人数、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初步确定的事故等级、初步判断的事故原因;

  (3)已经采取的措施;

  (4)报告人姓名、联系电话;

  5、报告事故后出现新情况的,以及对事故情况尚未报告清楚的应当及时逐级续报。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事故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有关单位应当在发生变化的当日及时补报或者续报。

  6、事故发生单位的责任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启动事故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7、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按照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的分工,在当地人民政府的指导下积极组织开展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8、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建立特种设备应急值班制度,向社会公布值班电话,受理事故报告和事故举报。

【特种设备的管理制度】相关文章:

特种设备与管理制度02-15

特种设备的管理制度02-08

特种设备及管理制度10-27

特种设备作业管理制度02-27

特种设备使用管理制度07-01

特种设备人员管理制度03-28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08-14

特种设备管理制度02-24

特种设备管理制度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