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教育读后感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育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育读后感1
《幸福教育论》从教育学角度对幸福概念做了创造性的界定,并认为教育与幸福具有天然的联系,只是当代教育实践使幸福与教育的这种天然联系受到了损害。
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相信作为教师的我们多少肯定在闲暇时间总会去扪心自问一下,现实的教育当中当然也下了不计其数的定义了。而刘博士却还能给我们一个更丰富却本质的观念:“教育就是为了人的幸福”!那么什么是幸福呢?有的人认为有钱是幸福,有的人认为健康就是幸福,有的人认为陪伴家人就是幸福……正如皇帝也有会苦乞丐也会享乐这道理,幸福观在不同的人身上会有不同的体验,就是相同的一件乐事在不同的人身上也会作出结论可能截然相反的评价。本书中刘博士认为幸福的获得虽要以一定的外界条件为基础,但更重要的是人自己的感受性和生活态度。
读完了这本书,我就在想,今天我们的教育怎么了?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学习时感到很累?为什么教材的内容越来越多,越来越难呢?记得自己小时侯,学习就是很轻松,多余的时间,老师会带着我们一同去春游,一起去野炊……,那时给我的感觉就是做老师很幸福,有那么多的孩子可以陪伴,以后会有那么多的人记得。那时的感觉促成我现在也成了一名老师。可是走上工作岗位,我发现现在的孩子和家长只关注学习,而对于学习以外的事关注的甚少,实践的很少。记得在学校举行的演讲活动中班主任原是选择一位成绩优秀的'孩子,想培养她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可是演讲稿给她几天她还是不会背,问其原因竞是父母不重视认为成绩最重要学校的活动参不参加都没关系,从而也让孩子形成这中观念。最后班主任只能换另一个小朋友。我们的教育在很多情况下不是在培养人,而是在培养书呆子。给我感触最深的是,关于夏令营的故事,中国的孩子根本就没有吃苦耐劳的意识,碰到困难就退缩了;而国外的孩子意志力十分坚强,连他们的家长都是这样的支持的。知识固然需要,但它不是谋生赚钱的手段;考试固然需要,但它不是割裂学生的刀斧;纪律固然需要,但它不是禁锢人性的锁链。
作为一名教师,怎样让孩子感到自己是幸福的呢?我想,在分数的压力下,我们还是可以有很多的自由的时间去实践自己的教育思想。其实我们不难发现,在教育过程中,许多时候,一个小小的红钩、一个肯定的微笑、一阵响亮的掌声,一朵鲜红的小花,都足以让孩子们感到幸福。记得本学期期末考试前,我找了几个平时成绩中等但是懒或者是粗心的小朋友谈心对他们鼓励了一番,其中一位小朋友乐滋滋的回家告诉妈妈今天老师表扬了我,说我其实是很聪明的并信誓旦旦的保证期末要认真考个好成绩。在期末考试中考出了98的高分。拿到成绩单时,可以看出他是发自内心的高兴。其实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和孩子换位思考一下,我喜欢怎样的学习环境,喜欢怎样的学习方式,只要我们蹲下,用心和学生交流,多为孩子着想,孩子的脸上就会有幸福的笑容。赏识你的学生吧,用爱温暖他们的心灵,就能创造无数个奇迹。试问,我们为什么不慷慨一些,多给孩子们一些自信、一些支持、一些鼓励呢?偶尔放下干枯的粉笔、严肃的教鞭,摸一摸学生的头,一个无声的动作,阳光会洒进学生的心里。
现在家长最易犯的错误就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心理来评判儿童的存在,他们往往指责儿童“身在福中不知福”。其实,幸福不是一种客观存在物,它并不表现为外在的物质条件,幸福在我们心中,让我们把心中的法码向幸福这边偏移,让孩子与幸福一起成长。自己的心感到幸福了,工作、学习就幸福了,生活也就幸福了。
教育读后感2
我读了一本书叫《爱的教育》,这本书是一个名叫安利柯的意大利小学生写的日记,里面的内容深深的吸引了我。当我读到好友卡隆这篇时,觉得卡隆太可爱了!
卡隆是安利柯的好朋友,是个勇敢,正义的男孩。他是火车司机的儿子,小时候病了两年,所以上学比较晚。他在班里身材最高,力气最大,能一手举起一张椅子。读到这的时候我总觉得他就像超人!他总是热心的去帮助身边的人,当一个同学丢失了买笔记本的钱,站在大街上哭时,他就把自己的钱给了他。他也非常爱他的'母亲,他会花几天时间给母亲写一封长达八页纸、四周还画上花边的信,作为生日礼物献给母亲。这是一个多么有爱心的孩子啊!但是别人怎么跟他开玩笑都可以,就是不能说他说谎,我想肯定是因为他是个从来都不说谎的孩子吧!所以,他不能容忍别人怀疑他的真心。他善解人意,乐于帮助同学,充满智慧和正义感。我以后也要向他那样,他是我学习的榜样。
书中不仅有见义勇为的卡隆,还有品学兼优的班长代洛西;傲慢无礼的诺琵斯;朴实可爱的“小石匠”;意志坚强的斯带蒂……这让我觉得这本书很有意义,正是因为安利柯身边有这么多善良的伙伴,他才可以明白这个世界处处充满爱。而这种爱的情感又表现的极为宽泛,不仅让我体会到什么是同学之间深厚的友谊,什么是师生之间无微不至的关怀,什么是父母永无止境的爱,还有如何去爱身边的每个人,爱祖国,爱人民,爱邻里,爱学习,爱劳动,爱生活,爱和平等等。
读了《爱的教育》,现在我明白了爱的意义,就是尽自己所能,努力帮助别人。在父母疲劳时,为父母泡上一杯茶;给平日辛苦的老师一个敬礼;为爷爷奶奶端洗脚水;与同学、小伙伴分享快乐等等。听我说了这么多是不是也特别想去看看这本书呢?
教育读后感3
爱就像空气,每天都漂浮在我们的身边;爱就像一把金钥匙,开启了我们心灵深处的大门。
今天我要向大家推荐一本书――《爱的教育》。这本书是意大利的亚米契斯花了十年的时间写出来的,虽然内容质朴,但书里的每一个故事、每一个句子、每一个词语、甚至每一个字都充满了爱意。拿到书我一口气就看完了。里面的一个小故事《雪球》最让我印象深刻。
故事讲的是一个叫卡洛斐的小男孩跟朋友们在街道上玩掷雪球,卡洛斐一不小心砸到了一位老爷爷的眼睛,他很害怕,但最后还是承认了是自己干的,并每天都去看望老爷爷。老爷爷病好以后还去学校看砸伤自己的卡洛斐。
告诉你,我也有过卡洛斐这样的经历呢!那是一个炎热的下午,我在家里喝水时,一不小心把水给打翻了,我赶紧把水杯扶了起来。不巧妈妈正好买菜回来了,她看见桌上全是水,生气地说s“是你干的吧?”我怕妈妈打我,就说s“不是我干的`。”妈妈又说s“你要诚实。”我还是不承认。晚上的时候,妈妈不小心把我的作业本弄湿了,我看见了十分生气,妈妈连忙说s“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我有些不好意思了,红着脸轻声地说s“其实下午的时候水是我打翻的。”妈妈没有打我也没有骂我,而是笑着告诉我一定要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
《爱的教育》使我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爱!同学们赶快行动起来,加入看书的行列吧,相信你们一定会喜欢它!
教育读后感4
《爱的教育》是一位意大利著名作家亚米契斯所写的。它用日记体形式讲述了发生在四年级学生与教师、家长之间所发生的一百多个感人故事。他(她)们都拥有高尚的品质,他们热爱祖国,尊老爱幼乐于助人。主人公安利柯是一位积极向上,善于帮忙别人,富有同情心的好孩子。虽然里面的每篇故事不长,但都包含着一个意义深刻的道理,让我们仿佛都融入到里面了似的。
读了这本名著后,我感受到最深刻的就是“爱”。原先,爱还分许多种,有对伟大祖国的热爱、朋友之间的友爱、同学之间的关爱、亲切而善良的母爱、宽宏很多的父爱、对病者、弱者的怜爱……
所以,我们都要以他们为榜样,去报效祖国。报效祖国就要先从感恩我们身边的`人开始,感恩赋予我们丰富知识的师长,感恩将我们养大成人的父母,感恩以往帮忙过我们的同学,将来也像他们一样为社会、为祖国添砖加瓦,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啊!读了《爱的教育》后,它仿佛让我品尝了一桌丰盛美味的“精神大餐”,相信只要我们每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得更加完美!
教育读后感5
从古至今,世界各地涌现出一代又一代有所作为的人。那么,他们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呢?相信不少人会回答:他们有才干。但是我并不这么认为:人的成功与良好的道德是分不开的。
《爱的教育》是一本指引我们用爱心创造美好世界的好书。作者在书中以一个小学生的名义,通过日记的形式,讲述了很多小故事,这些小故事对我启发很大。例如有一次,弗兰谛欺负一个残疾的小孩,卡隆见了急忙过去阻止,保护小孩。这虽是一件小事,但却告诉我,欺负一个无辜不幸的人,是一种可耻的行为,我们应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他们。还有一个爱国的故事,讲的是一个身无分文的少年,接受了三个人的钱,满怀心喜,但后来听到他们侮辱自己的`中国,愤怒之下他把钱全部扔那三个人。这个故事使我明白了不要为了贪图一点利益,使祖国受到侮辱,应该挺身而出,维护祖国荣誉。
《爱的教育》启迪了我的智慧,荡涤了我的心灵,使我明白了一个人的成功的首要条件是道德,一个人有了道德的行为就等于成功了一半;而那么没有道德修养的人,那怕再有才能,也是难以成功的。
教育读后感6
今年,我阅读了《新教育》前七章内容。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这样一个事例:犹太人口1300多万,占人类总人口的0.2%—0.3%。1901年—20xx年共有68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其中犹太人(或者说犹太裔)有128位,占获奖总人数的19.84%。其中获物理学奖的有39人,占物理学获奖总数的24%;化学奖获奖者23人,占16.8%;生理学和医学获奖者51人,占29.1%;经济学奖获得者14人,占36.84%;文学奖获得者12人,占13%;和平奖获得者9人,占10.98%。许多研究认为,犹太人的成就与他们嗜书如命、崇尚读书息息相关。在犹太人家中,可以没有高档家具,但不能没有书橱书架。从这样一个事例中,我们就不难理解曾经饱受苦难的犹太民族之所以能传奇般地崛起,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谜底了。
说实话,我不太喜爱读书。但读书让人明理,丰富人的内在积淀,使人的心灵变得高尚,却都是有目共睹的。特别是那些特级教师,博览群书,讲课过程中随口都能适时适地、恰到好处地引经据典,为他们的课堂、演讲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观众觉得听他们演讲是一种享受,绝没有冗长的感觉;孩子们听他们讲课久久不愿离去,进入情境了。作为这样的老师,本身是一种幸福,生活在他们班上的孩子也是幸福的。这正验证了朱教授在《新教育》中所倡导的:“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这句话,说起来不难,但要想做到绝非三年五载的功夫。
今年,我有幸去听了几位特级教师的课,感触甚多。其中刘老师在给我们作报告时提到,他希望我们中国的校长都能像《窗边的小豆豆》里的小林宗作先生,那样,再也不会有孩子怕上学了。我当时感到非常惭愧。这本书是我们学校的师生共读课本,同年级的孩子身边每人都有一本,但我竟然没有读过。所以,从苏州回来后,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学生身边借了《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并且一口气把它读完。之后我又读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百条裙子》等。以前,我认为这些童书是给孩子们阅读的,成人看了没多大意思。但现在看来,我的想法错了。真的,每读一本书,都有不一样的收获。也许,学生爱读书的'兴趣也就是这样慢慢培养起来的吧!
《新教育》其中十大行动之一就是营造书香校园,让教师和学生都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从而做一个自由而幸福的人。我们学校在这方面做得很好。生活在这样一个校园里,有这样的环境和氛围,想不读书都难。
《新教育》这本书带给我很多的思考,以上只是我就其中的一小点阐述了我的个人看法。今后我将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提升自己,努力让我和我的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教育读后感7
今天我终于把我们四年级,语文老师给我们布置的暑假作业,其中的一部分完成了,那也就是老师让我们读了一本书,那本书叫做《爱的教育》这本爱的教育一共有306页。每一页都有,很精彩的道理和故事!
读了这本书,让我懂得了一个人要是有一颗无私的爱心,就会是一个拥有一切高尚品质的人。
这本书中我印象最深的一篇日记是《我们的.老师》这篇日记讲的是作者上四年级有了新老师,他的新老师对他们十分亲切,就像对自己的儿女一样,不管他们犯什么样的错误,都会原谅他们。从这篇日记中,我感受到了作者的老师是一位热爱同学,真心实意的对同学的好老师,他对同学的每一份爱都是无私的!他不想惩罚任何一个不听话的孩子,他相信用他的真心真意一定会换来同学们的颗颗真心。
我很喜欢读这本爱的教育的书!!!我希望在我们的生活中都充满更多的爱!!
教育读后感8
《爱的教育》这本书我翻阅了无数遍,里面的感情深深地震撼了我。
《爱的教育》这本书的内容是一个四年级小孩写的日记和先生的每月的例话,父母对他写的文章。
这本书包含着同学之谊、师生之情、父母之爱。看,那个从格拉勃利亚的小孩在班级里找到了爱的感觉。看,义侠卡隆宁愿自己受惩罚,也要保护弱小。看,那二年级的洛佩谛对一个毫不相识的一年级学生,在生死攸关的时候,推开了一年级的学生,弄的自己脚被砸。看,安利柯二年级的先生,即便得了重病活不长了。明明休假可以多增加两个月的寿命,可是先生依然坚守在岗位上。看安利柯的'先生如何教育学生。看安利柯的父母如何爱安利柯。这本书里的爱洋溢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心灵是多么肮脏的人,只要静下心来看这本书,心灵也会被净化。爱是这个世界上伟大的东西,爱也是这个世界上唯一永恒的东西,《爱的教育》也是如此。
教育读后感9
《爱的教育》,以一个个感人至深的小故事,诠释了爱的好处,使我们感到惭愧和感动。此书教育的不仅仅仅是像我一样同年龄的孩子,更是对家长和老师发出的推荐——用爱去感化孩子,而不是走马观花的教育制度,空虚的知识所能到达的。
书中的亲子之爱,朋友之友谊,师生之感情,都感人至深,使我们感到社会的情味,和作者理想之中的社会。用爱去教育,教育的.是社会上的每一个冷情的人。是我们的心,人世间最完美的爱。
教育读后感10
读完李镇西老师所著的《爱心与教育》,我被他的爱心所震憾;被他用全身心的爱心投入到教育事业所震撼;被他的一幕幕真实的、感人的故事所震撼;为他所教的学生而感到自豪和骄傲,从而让我深深体会到“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爱心和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我自己是非常赞同这话的。假如没有爱学生的心又何来的教育好学生呢?假如没有爱心和童心,又何来与孩子打成一片,更好地教育孩子呢?说爱心和童心是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再恰当不过了!
李老师说:“教师应把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情感投向那些极度缺爱的同学。弱势群体是不幸的,因为他们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很难拥有健康、快乐、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如果我们能还他们健康、快乐、自信、向上,那该是多么好的教育!
”是啊,爱是我们的语言,和学生相处,只有爱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钥匙,只有爱才能换来学生的真心和信任,成为真正受学生爱戴的老师。作为老师,你将你内心深处的爱心传递给你的学生了吗?自省过后,我发现自己做得的确不够。身为一名数学老师,由于带2个班,又不是班主任,所以平均与每班孩子相处的时间并不多,常常是这节课进这班教室,下一节又要到另一个班级上课。很少有时间和学生交流、谈心,所以学生对我也并不是特别亲近和了解,其实我是很爱他们的.,我由衷地为他们的进步而高兴,为他们的失败而难过。但作为老师,我总是在潜意识里把学生看成是教育的对象,可能太过追求在学生面前的威严了。其实,“师生在人格上应是绝对平等的,教师不应自视比学生‘高人一等’。因此,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应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
从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拥有一颗爱心,真心付出,孩子们也同样对你真心喜欢。爱心还表现于对学生的赞美与宽容,尊重孩子的成功,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成绩,不要吝啬赞美,你会发现他们脸腮甜甜的微笑让人陶醉,这种无名的爱融入彼此,也教育了他们要继续努力争取更好的成绩;犯了过错,要细心教导,让他们感受老师是因为爱他们才教导他们的,这种爱不需要言语来表达,他们也能感受到老师的一颗爱心,于是,他们就会注意下次类似的错误。因为有了爱心,让孩子努力争取,改错,会发现,这样的教育更有意义,也让人更容易接受!
也就是说,我们不仅需要有颗爱人的心,更要的是一颗智慧的爱心!
教育读后感11
《爱的教育》一书买来好几年了,当初是为孩子买的。我随手翻了翻,发现语言絮絮叨叨,像一个睡梦中人的呓语,感觉没意思,就扔一边了。最近,要讲研究课,课题是《争吵》,这个故事恰恰节选自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著的《爱的教育》。因为课文是节选,所以,文中牵涉到许多原著中的人和事,有些事情不读原著是搞不明白的。以前为孩子买的《爱的教育》属于学生读物的简装本,已破损不堪,于是,我从学校图书室借阅了夏丐尊先生翻译的《爱的教育》,这一读便再也放不下了。同时,幡然醒悟:如果没有一颗虔诚的阅读之心,读再好的作品也如同嚼蜡,品不出其中滋味。
《爱的教育》,原名《考莱》,意大利语是“心”的意思。1886年,作者亚米契斯在发表时还加了一个副题《一个意大利小学生的日记》,因为此书是以一个四年级小学生“安利柯”为主人公的日记体小说,共记叙了100个故事,其中内容分了三部分:安利柯的日记、爸爸妈妈写给安利柯的话、每月例话。1923年传中我国,夏丐尊先生成为首译者,为了便于中国读者理解,夏先生把此书的名字译成《爱的教育》。正如夏丐尊先生在译者序中所讲:“这书给我以卢梭《爱弥儿》、裴斯泰洛齐《醉人之妻》以上的感动。我在四年前始得此书的日译本,记得曾流了泪三日夜读毕,就是后来在翻译或随便阅读时,还深深地感到刺激,不觉眼睛润湿。这不是悲哀的眼泪,乃是惭愧和感激的眼泪。除了人的资格以外,我在家中早已是二子二女的父亲,在教育界是执过十余年的教鞭的教师。平日为人为父为师的态度,读了这书好像丑女见了美人,自己难堪起来,不觉惭愧了流泪。书中叙述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感,社会之同情,都已近于理想的世界,虽是幻影,使人读了觉到理想世界的情味,以为世间要如此才好。于是不觉就感激了流泪。”我也是教二十年书的老师了,读了此书虽未三夜流泪,心灵却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憾,这种震憾是以前所有的教育书籍所不曾带给我的。
或许是书中所描述的感情太至真至善了,每读一节,我都反复体味,有时读完了,再反回来重读。因为是1924年的译本,书中的语言明显带了白话文才推行的痕迹,有的句子在现在读来不流畅,也谈不上用词的生动、巧妙,可就是这样的故事,把我带入了深深的感动里,让我感受到人性真、善、美的陶冶,也引发了我对教育的深思。
(一)师生之爱
“看见有一个面上生着红粒的学生,就让他中止默写,两手托了他的头查看,又摸他的额,问他有没有发热。这时先生后面有一个学生乘着先生不看见,跳上椅子玩起娃娃">洋娃娃来。恰好先生回过头去,那学生就急忙坐下,俯了头预备受青。先生把手按在他的`头上,只说:‘下次不要再做这种事了!’另外一点没有什么。”这是安利柯十月十八日的日记《我的先生》中的描述。配巴尼先生面对四年级的学生表现出来的宽容的爱是我们现在教育所缺失的。读在此处,我想:假如我的课堂上出现了类似情况,我会这样处理吗?不会!我认为,老师应该爱学生,但不能放纵学生。四年级了,应该具备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了,甭说在课堂上玩洋娃娃,就是带来也是不准许的。连在课堂上喝水也是不允许的,渴了就喝水,饿了就吃东西,那还算是课堂吗?而且,这种想法不仅我一个人有,许多老师都有。为什么会这样?中国千年的“师道尊严”的影响在我们的观念里扎了太深的根。“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这是我们从小受的教育,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的学生仍旧在背诵。然则,这“严”该如何“严”?我们却很少思考。
“我二年级时候的女先生,今日准约到家里来访我了。先生不到我家已一年,我们很高兴地招待她。先生的帽子分仍旧罩着绿色的面幕,衣服极朴素,头发也不修饰,她原是没有工夫打扮的。她脸上的红彩比去年似乎薄了好些,头发也白了些,时时咳嗽。”这是安利柯十月二十七日的日记《我的女先生》。读到此处,我禁不住联想到我小时候的老师——赵云德老师。那是一位极严厉的老师,读二年级的时候,我挨过他的打,因为我听课不认真。老师叫别的同学去黑板前听写生字,我也不会写,却不能静心看书。当老师把我叫到黑板前写“蹲”字时,我写不上来。赵老师气极了,用力地推着我,我一下子跌倒在黑板上,头撞得生疼,吓得直哭。老师的吼声至今回想起来,还心里发颤。但我不记恨老师,因为那时候的老师都是这样管教学生的,而且父母亲也是这样管教孩子的。相比挨打,我记得更清晰的是赵老师来我家家访,一遍遍为我讲数学题,还有他用自行车载着我行了二十多里路去镇上参加语文竞赛的事。那时,坐在老师的自行车上,心里满是兴奋。一路上,老师一边用力蹬车,一边寻问我考的情况。得知我有些题没做上时,老师也没有责备的意思。只是说:能参加竞赛很不错啊!
无论是《我的女先生》中的女先生,还是我的小学赵老师,都曾认真地进行家访。记得才上班一两年时,我也做过家访。孩子们住在学校周边的村子里,我每次都是下了班,骑着车子去。到了学生家中,有时候连碗水也不喝,说完了情况就往回赶。如今,在县城里工作了,学生们住的也近了,“家访”这种教育方式却渐渐淡出了我的工作。为什么?通讯发达了,有事情打个电话就解决了,干嘛费大力气跑去学生家中?有的家长也很忙,去了不是添麻烦?总之,想逃避一件事情,理由总是有的。静下心来想一想,家访仅仅是与家长进行沟通吗?对学生而言,老师到自己家里来,那是多么荣幸的事情啊!记得《别和青春期的孩子较劲》的作者关承华老师当了27年班主任,始终坚持家访,她把家访当作“朋友串门”,在亲切自然的交谈中了解学生在家的习惯,学生也在老师的行动和话语中获得鼓励,体会到老师的真情。如果一个老师把“爱”装进心里,“家访”便是师生做朋友的最好方式了,走进学生家的门,让学生明白:老师想和我做朋友!就像〈我的女先生〉里写的:“‘啊!安利柯!’先生临走向着我说,‘你到了能解难题、做长文章的时候,仍肯爱你以前的女先生吗?’说着,吻我。等到出了门,还在欧沿下扬声说:‘请你不要忘了我!安利柯啊!’”
《爱的教育》中老师真诚地关心着每一个学生,学生也真心地爱着老师。“卡隆忽然站起来,他震动着头,捏紧了拳,怒不可遏地叫说:‘停止!你们这些不是人的东西!因为先生好说话一点,你们就轻侮他起来。倘然先生一用脱力,你们就要像狗一样地伏倒在地上哩!卑怯的东西!如果有人再敢嘲弄先生,我要打掉他的牙齿!就是他父母看见,我也不管!’”卡隆是〈爱的教育〉中一个勇敢的侠士,他善良友爱,尤其见不得欺凌弱小。以上便是安利柯一月四日的日记《助教师》中卡隆的表现。卡隆对助教师的维护,不仅缘于他善良的个性,还有日常里老师对学生关爱的耳濡目染在他心底投射下的“爱”的印迹,在关键时刻,这种“爱”便转化成了行动。
教育读后感12
它是以一个小男孩——安利柯的日记,讲述了发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事。读完后给我的最大感触,那就是——爱,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让人感受动不已;有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爱、同学和同学之间的谊……
那里,有高尚的卡隆、刻苦的'泼来可西、虚荣的华悌尼……
其中,马可尔万里寻母的故事给我留下了好影象:为了还债,马可尔的妈妈决定去工资丰厚的布宜洛斯艾利斯工作,可是不久,妈妈和家里失去了联系。家里人用尽各种方式寄去的信也石沉大海,13岁的马可尔自告奋勇决定去找妈妈,开始了万里寻母的旅程。途中,他历尽了各种艰难险阻,尝遍了人生的酸甜苦辣。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和人们的帮忙,马可尔最终找到了几乎要奄奄一息的妈妈。马可尔的出现使母亲坚强地活了下来,在医生的帮忙下,马可尔和妈妈最终重逢了……
马可尔这种对母亲深深的爱令我感触良深,自愧不如。平常,为了一点芝麻绿豆的小事,我会跟父母赌气,甚至向父母发脾气,丝毫没有研究过父母的感受,真是太不应当了…和马可尔相比,我显得那样的无知和渺小……
“爱”这个字,每一个人都会说。每一天,我们感受着不一样的爱:有父母对我们无微不至的爱、教师对我们恨铁不成钢的爱、同学之间的相互关心……可是,这些往往都被我们视为理所当然,而没有细细地加以体会,甚至我们会忽略这些爱,把父母的爱当作唠叨和反感。
其实,如果我们能够静下心来,必须会发现,在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人疼我、爱我、帮忙我,我很期望我在享受那份极为普通的爱的时候,也会付出我的爱心给一些需要帮忙的人,让世界充满爱。
教育读后感13
寒假里,让我收获最大的是:我看了一本很好看的书,这本书你们一定是知道的,对啦!就是《爱的教育》。作者是意大利的亚米契斯,写的是一个名叫安利柯的一个小男孩的故事。
里面的故事情节非常精彩,首先,我非常喜欢他写的比喻句。从阅读第一页起,这本书给我的印象就非常深刻,因为他的比喻句和其他方面都很好,所以我下定决心要慢慢“品尝”这本书的“味道”。
当我看到67页的时候,我就发现67页和69明显不同,我还发现1至67页写的.是介绍,而69页和422页是写教育和告别的。说到这里我不由自主佩服作者的条理性非常清晰。
每当我看到非常精彩的章节时,奇怪的是,只要我闭上眼睛,就能浮现出画面,好像我也融入到里面去了,我猜可能故事内容太精彩了吧!当我准备不看时,可我一看到一点内容就想继续往下看,唯有妈妈叫我,要成书呆子啦,我才从故事情节中被“救出来”。于是,我自言自语说:“也许,这就是书的魔力吧!”
这是我读过的最好的一本书,这本书,我用了三天空闲时间看了两遍。每一件事的结尾,都会有小男孩的父母或姐姐写的评语。有一次,我看到一个关于军人的评语,我就立誓绝不嘲笑军人。还有一次,我被一条关于母爱的评语深深地感动了,我就再一次立誓,绝不让父母为我们而早离开。
看完了这本书,我深深的被感动,我流了几滴泪,一滴是为军人而流的,一滴是为母爱而流的,而另一滴是为可怜畸形儿童流的。
又要和大家说再见了,这本书启发了我:即使你学习再好,但没有孝心和品德,也是没有用的。
教育读后感14
如果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个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是啊,爱在我们之间无所不在:父母亲对你的爱;亲朋好友对你的关怀。可当我读了《爱的教育》后,对它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这是一本以日记形式谱写的小说,书里的每一个故事虽然比较短小,但是每一个个小故事都讲述着那父母与孩子间美好的`爱、那老师与学生的情感、那朋友之间的纯真友谊这一切的一切永远都离不开一个字爱。
《爱的教育》中,有一章令我印象深刻《佛罗伦萨的少年抄写者》:
这个故事讲了一个名叫吉利欧的青少年,他是铁路工人的孩子,家里并不怎么富裕。父亲什么事情都可以对自己的孩子宽容,但只要一提起学习要求一向都非常严肃。爸爸为了贴补家用,每天要抄500多封信但也只能挣3个里拉,儿子吉利欧看爸爸太辛苦了,晚上等爸爸睡觉偷偷去帮爸爸抄信。好景不长,由于吉利欧白天要上学,晚上又偷偷替爸爸抄信,他不仅已经疲惫不堪,而且学习成绩也因此下降了,爸爸看见吉利欧的不爱学习对他非常失望。直到一天晚上,爸爸才知道了真相,他知道自己错怪了儿子吉利欧,心里感到十分内疚。
是啊!如果没有完全了解别人,没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去理解,我们怎么可以轻易作出判断,并以此断定自己是正确的呢?
记得有一次,我和小伙伴们一起坐公交车时,在车上看到了一个脚有点跛的老爷爷。他走路时是那么搞笑,搞得我们忍不住捧腹大笑。现在回想起来我们是多么恶毒啊,我们的指指点点,我们无知的嘲笑,会给那个老人的心灵划了一道多深的痕迹啊?我们并不知道老爷爷经历过什么,我们也没有尝试去理解老爷爷的不便,而是采取了最简单的看表面!
现在想来,心里是充满惭愧感的!我想,以后我要多从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做到推己及人。这是再一次看《爱的教育》后,我得到的宝贵的体验。
教育读后感15
爱是什么?爱如春雨,绵和地滋润着大地;爱如阳光,缓缓地照亮着心房;爱如灯塔,柔柔地指引着方向。因为有了爱,世界才变美好;因为有了爱,世界才会温暖。
《爱的教育》是一部日记体的小说,在主人公安利柯的日记中闪现出了一个个普通却又平凡的伟大的人物:孝顺的克莱蒂、优秀的德罗西、勇于承担责任的卡洛斐、用功的斯代蒂。他们所演绎的一个个爱的故事一次次地震撼着我的心灵。文章用了一个四年级小学生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世界上的美与丑、善与恶,还让我们知道了这世上的多种爱——师生之间的爱、朋友之间的爱、亲人之间的爱。
罗佩尼为就倒在地上的小孩不惜轧伤自己的`脚;大个子卡隆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众多女生帮助扫烟囱的小孩凑钱、感化了父亲的勇敢孩子伯莱克西。这些美与善的故事和人物,触动着我的心灵,但那些丑与恶的事件,也引来我的深思:有着强烈虚荣心的华蒂尼、惹人讨厌却不知悔改的弗莱迪。还有那每月一则小故事中的爱国少年不接受批评人的施舍、少年鼓手为拯救国家不惜牺牲自己、意大利少年马里奥把生的希望给了另一个小女孩科列泰。
这本书中的人物让我想起社会上的许多人,他们与书中的人一样谱写着大爱的篇章,他们用行动和生命向我们展示了人间的美丑与善恶。它不仅告诉了我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还教会我要做一个勇敢、正直、敢于承担和充满活力的人。我们不能只接受别人的爱,而是要向社会慷慨地贡献出自己的一份爱,这样才是一个大写的人。
爱是人类最美好的品德,爱领着我们走在人生的道路上。让我们一起去感受爱的存在,感悟爱的哲学吧!
【教育读后感】相关文章:
教育读后感03-21
(经典)爱的教育读后感09-07
守望教育读后感04-28
生命教育读后感05-09
爱的教育读后感06-13
教育常识读后感06-08
什么是教育读后感06-27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06-25
《玫瑰与教育》读后感06-15
挫折教育读后感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