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活动总结

时间:2023-11-21 09:44:26 活动总结 我要投稿

同课异构活动总结汇编(4篇)

  总结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习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书面材料,它可使零星的、肤浅的、表面的感性认知上升到全面的、系统的、本质的理性认识上来,因此我们需要回头归纳,写一份总结了。那么如何把总结写出新花样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同课异构活动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同课异构活动总结汇编(4篇)

同课异构活动总结1

  一般而言,“同课异构”是指选用同一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实际、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师自身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它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总结教学经验的一条有效途径。通过学习,按照“同课异构”的基本过程【定教学课题—研究教材—收集材料、整合资源—初次备课、撰写教学设计—上课(发现问题)—评课、听取意见和建议(会诊式研讨)—修改原教学设计—再上课—再调整—形成个人成熟教学案例(写出课后反思材料)】教学,选择《政治生活》中的《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行“同课异构”。

  【案例一:郑凤霞老师】

  凤霞老师以介绍本课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为导入,让学生明确本课在本书及本单元中的地位、作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接着播放《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人大的开设,使学生对人大制度有更直观地认识。通过一组图示详细介绍各级人大及各级国家机关的关系。由学生在探究讨论中总结归纳出人民如何行使国家权力的。在此基础上,以全国人大为例,讲述人大的机构、职权;以选举身边典型的人大代表为例,介绍人大代表的法律地位及职权。本课的重点放在分析民主集中制的表现,以实例讲解和启发式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掌握知识要点。学生思考分析,为什么要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最后以时政热点为背景,设计了巩固练习,让学生对本课的内容有更深的理解。

  【案例二:本人】

  以复习旧课作为导入,直接介绍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让学生对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有初步了解。通过知识点讲解,分析人大及人大代表的职权,再以课堂练习的形式巩固知识。本课的重点在于民主集中制,采用的是一点一例的模式,启发学生思考人大制度的优越性,归纳总结为什么要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最后,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编写本课知识框架,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凤霞老师的高中政治教龄比我长,她的课给人的感觉就是充实、饱满,内容紧扣时政身边热点,很多事例直接选取于泉州本地实际,学生听了很是亲切,整堂课注重启发式教学,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积极思考,踊跃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而我本人由于是第一轮上高中的课,对课本重难点的把握还不是很到位。上课的模式,更多的是注重知识点的解释,虽然逻辑结构也比较清晰,但所举事例较多、较杂,容易造成学生混乱,课堂容量小,知识点的讲解难免不够透彻。

  如果说“同课异构”的“构”作为“教学结构”理解,那么,根据何克抗教授的观点,教学结构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一定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是教学系统四个组成要素(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媒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具体体现。由此可见,郑老师的教学结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结构,而本人则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

  比较研究法是“同课异构”的基本研究方法,“同课异构”课的开设,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这是一种横向的同事之间的互助指导式的活动。通过听课和评课等一系列过程,老师们共同制订计划、实施教学、检验效果、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此项教研活动是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师研究活动,教师既是学习者、研究者,也将是受益者。通过听不同老师的课,我亲身领略到他们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感受到他们对课堂的准确把握,体会着他们对学生的密切关注。他们在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同时,也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引发了我对课堂最优化的思考,使自己在参与过程中发现不足,不断改进、完善自己。

  基于此,我对高中政治课“同课异构”有以下思考:

  一、贯彻以学生为主的主体意识

  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就是要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把活动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探索权还给学生,把创造的可能还给学生。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然而要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备课前应先“备学生”,通过了解学生、关注学生、分析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做到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调整、改变教学计划过程中教学相长。

  在教学中,我发现文科班的学生相对而言,比较沉稳不是很爱回答问题;反倒是理科班的.学生可能是政治科没有高考的压力,思维相对来说比较活跃,比较关注时政热点,爱讨论。针对文理科班学生的不同特点,在备课选取材料时,侧重点就有所不同。文科班可以选取一些典型的高考例题,经典的材料结合时事背景进行修改,进行讲解。而理科班则可相对灵活一点,从学生感兴趣的角度选取材料,能把问题讲透就可以了。注重学生的思想动态,与学生交朋友,及时了解学生所需,以提高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像案例一中凤霞老师就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参与中快乐学习。

  二、要有与时俱进的资源整合意识

  教师在政治教学中还要备“教材”,这里的教材不仅仅指高中思想政治课本、教师参考书,还应该包括与高中政治教学密切相关的时政热点、新闻热点,尤其要适时关注本地、本省的实际,这是政治课生动有趣的重要基础和来源。特别是现在网络这么发达,从学生感兴趣的社会热点话题,能充分调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听课兴趣,为课堂加分。

  人们常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为时代感比较强的政治学科,一定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时政热点材料、媒体、诗歌、案例、视频、歌曲等新鲜有趣的材料,创造性地进行使用,对教材进行整合,实现1+1>2的效果。在资源使用中,要注意:(1)针对性要强,所使用的资源要围绕主题服务,要能说明问题,不能离题太远。(2)材料要注意典型性,能直奔主题。案例二中,我就犯了资料杂乱不得章法的错误,材料过多,反倒冲淡了主题,重点不突出,时间也浪费了。

  三、要有集思广益的合作意识

  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虚心听取其他老师的意见和建议,才能使一堂政治课更加丰富和饱满,更加顺畅。“同课异构”要充分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解决教师个人课堂存在的实际问题,在会诊式的评课过程中得到启示和启发,并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实践,灵活应用,优化教师个体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有了成功的体验和感受,就会内化成自己的教学模式,并能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特别是对于我这种第一轮上高中课程的老师而言,积极参加集体备课活动,主动听其他老师的课,学习他们在各个教学环节的优点,再结合自身实践,融入课堂教学中,非常有利于个人的业务成长。

  四、要有化零为整的反思意识

  进行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但是,每个人都有惰性,再加上平时教学任务繁重,有相当一部分的老师也会把反思当任务做,再加上自己反思什么不明确,慢慢的,反思成了一种形式,甚至到最后没有反思。同课异构,教师通过备课、钻研、上课、听课、比较等环节以后,对自己教学中的有效环节、无效环节、教学评价、即时反馈、学生学情的把握、细节处理……都比较清楚,反思什么自然是水到渠成。而且一个老师一般都不止上一个班,我们不仅可以把自己的课和其他老师的课进行比较,也可以把自己在不同班级上的课进行比较,在不断的比较、反思中改进教学方法,不断积累,化零为整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特色。

  高中政治课的“同课异构”是老师学习、交流、改进教学的良好平台,我正积极参与其中,认真学习和反思,在与同事的思想碰撞中,以期不断提升课堂的有效性,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并促进个性的发展。

同课异构活动总结2

  一、探索中,同课异构明方向

  众所周知,品德课程标准的推进与落实已有较长的一段时

  间,虽然有一定的成功之处,但我们的学生在平常的学习中却“无动于衷”,置品德学科于次要地位。造成这样的局面,教师是关键因素。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发现,面对不同的教育对象,教师要因材施教、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再加上教师本人教学理念的落差、教学经验的深浅、学个性的迥异,必然导致不同教师面对相同的教学内容会有自己个性化的教学设计。当前,为了提高教师的理念、教学的能力,举办了教学观摩、教学的展示活动,为教师提供了学习的机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各个地方学生的接受水平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把学来的教学设计生搬硬套地用到个人的教学中去,却事与愿违,达不到预期的课堂效果。他人鲜亮的品德课没有触动学生的心灵,没有让学生离生活更近,更没有使学生改变什么。而且这种活动具有单向性,教师仅仅是以观摩者、学习者的身份参与活动,没有参与教学过程的体验,没有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根本无法将别人的教学设计“占为己有”,学生对学习没有积极性,学习兴趣的提升更是遥不可及。

  因此,“同课异构”成为一种日渐流行的教研模式。它是指同一教学内容由不同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组织课堂教学,或者某一教师对同一教学内容在不同教学班级的不同构思、组织课堂教学的一种教学实践活动,具有可比性和针对性、双向性和多边性。异构的课堂能培养学生对品德学科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学有所得,从而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二、实践中,异曲同工展风采

  那么,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实施“同课异构”呢?

  20xx年3月,学校的陈老师参加了丽水市小学品德优质课评比,选择了三年级下册中《我们这样生活》这一课题。而学校里的李老师曾经在县教坛新苗评比中也拟过这一课堂,我们便想到了让她们俩通过“同课异构”这样的方式进行比较性教学。实践以后,异构比较如下: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两位教师、两份设计、两种特色,各显风采。她们的教学流程条理清晰、轻松、流畅,学生的认知过程此起彼伏,情感、态度、价值观交融碰撞,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过程。

  三、总结中,累累果实尽丰收

  因为教师的素质不同、学生实际不同、教学条件不同,决定着课堂设计的不同、结构的不同,方法和策略也会不同,所以同课异构极有必要。通过本次活动,我们不禁思考,相对于其他教研模式,同课异构更能激发并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1.以对象为源头,创出教师奇特的灵感,激化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中有三个因素,这就是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学生是关键因素,是教师教学的对象,教学过程的主体,缺少了这一因素,就谈不上教学。平常,我们品德教师考虑最多的是选什么内容,用哪些教学方式呈现,却忽视了怎样教学才能适应学生的已有的学习实际和学习水平,极少预设学生学习的困难,出现的问题。因此,我们应该要改变备课点,从重教师的教转变为学生的“学”,在真正意义上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去启发、引领学生

  的“学”。

  2.以发展为目标,引发教师智慧的碰撞,催化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想让学生真正爱上品德课,“爱上老师”就是最为实际的途径之一。这就需要教师发展自己的专业,形成教学魅力。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就离不开捕捉信息、自我反思、教学指导。在同课异构中,要经历“方案设计、课堂行动、评议反思、修正方案、再次行动、再次评议反思、撰写反思案例”的过程。期间,教师在对课堂教学的建构上注重“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不断更新教学行为,能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独立处理,迥异的教学方法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更让教师在激烈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观点得到历练,理念从中拔节。因此,同课异构可以给每一位品德教师提供展示自己教学个性的机会,使教师寻找到教学的方向,锻炼实践能力,提高教学专业水平,并扬长避短,拓宽教学思路,发挥其创造性。不断进步、富有特质的教师及其课堂对学生而言肯定有一种吸引力,可让他们喜欢上品德课,乐学品德知识。

  3.以合作为手段,展示教师集体的魅力,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今,越来越多的`教师重视、研究品德教学,但学生的学习效果却总不尽如人意。因为很多教师虽然都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缺少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技能。面对鲜活的学生,如何贯彻新课程的理论知识、整合教材、选择教法,不少教师都信心不足,犹豫不定,无法找到一条提高课堂效率的便捷之路。如果继续依靠个人苦苦在黑暗中摸索是不可行的。同课异构这种教学模式就是“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升华版,它创设了开放的学习环境,调动了广大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让教师展开平等的、坦诚的心灵对话与思想碰撞,借助群体反思,激励教师去思考他们正在做的和他们为什么做。这种教研模式能让参与者在比较性的研讨中找到实际问题之所在,并各抒己见,扬教学之长,补教学之短,使教师真正把课程教学理念落在实处,真正显现了教师学术的合力。

  总之,“同课异构”是一种有效的教研模式,它强调学生个性的差异,尊重教师教学能力的层次,营造积极向上的校本教研氛围,激发并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万变不离其宗,归根结底,课堂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效果才是检验同课异构成功与否的标准。因此,我们品德教师在同课异构的实践中要进行合理扬弃,积淀智慧,努力创新,这样才能激励学生执著地探索,才能让我们的课堂教学别有洞天。

同课异构活动总结3

  “同课异构”字面上理解就是同一授课内容的不同授课方式,具体实践中先让主讲教师设计出教学方案和流程,然后再由课题组的几位老师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不同角度的分析和补充,这样一来,有助于从不同角度来启发学生体验知识生成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通过对比和分析完成知识内化迁移。下面笔者总结几点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实践同课异构的心得体会。

  一、课前充分准备,统筹教学思路

  古人说得好:凡事预则立。教学实践也需要我们进行充分准备。实际操作中,我们要组织教研组的各位同仁首先帮主讲老师分析学生的实际学情与教学内容的结合点,这样才能找到学生的认知“软肋”,才能设定有针对的教学方案;其次要根据实际学情从不同的角度参研教学方案,最后经过商榷集思广益,博采众长,主讲老师再转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这样才能提升课堂效率,达到教学目标。

  例如,在教学《承担责任服务社会》时,教研组的几位老师就帮我进行了课前准备:大家分析了目前社会独生子女较多,他们集宠于一身,享受权利多而尽义务少,立足这个社会背景和学生实情,王老师强调:我们可以设置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形象活泼中感受和体会如何去尽义务,也可以通过活动让学生体会假如人人都只享受权利不尽义务将会有怎样的后果;李老师指出可以通过多媒体集声影一体的优势让学生通过视频更加直观和形象,便于理解和强化记忆;马老师说:初中生具有一定的主观能动性,我们应该还原学生的主体地位,启发他们独立去设计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也就是以课题的形式让学生感受知识生成和发展的全过程……最后,笔者结合自己班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对各位教师从不同角度提出的新观点进行统筹归纳,敲定了符合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教学方案,有效提升了教学效率。

  二、教学活动异构,把准课堂脉搏

  教学活动我们不能只对思路进行意见整合,课堂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细节是课堂成败的关键,所以,我们一定要集合众人之力重点对课堂过程和细节进行充分的把脉会诊,立足学生实情整合各位教师对教学活动的设定意见及细节关注。例如,我们在教学《发现自己的潜能》时,因为许多学生对自己的潜力没有自信,有的学生懒于实践,觉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于是,大家经过对学生这些情况的认知、分析和意见统一,分别提出各自的教学建议,有的说通过讨论法;有的说通过故事法更生动些。最终通过意见整合决定选用最优化的教学方案来突破教学难点。

  活动课是灵活互动的,因此,活动课也是最难控制的,因为学生可能会出现各式各样的不同风格的问题,我们要时时准备应对,这就预示着我们必须能为课堂把脉,对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编排,对课堂上出现的情况我们都能有所准备。

  如,李老师反应在学该课时,某位学生用故事的分享来说明潜力,故事中说,小时候他被疯狗追着,情急之下竟然跳过3米高的围墙,说完学生便哄堂大笑。这样的问题,李老师告诉我们不要去一味地批评,否则打消大家分享的积极性,造成恶性循环。于是李老师给大家分享了他对这次“危机”的应对:高度可能因为当时年岁,没有尺度概念,所以记错了,但是当人在被狗追着的时候的爆发力一定远远超出我们的平均能力,这就是我们潜能的激发,是一个比较形象的.小例子。这样既保护了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同时又形象地说明了强大的压力可以激发潜能的规律。

  三、课堂反思异构,迁移学生能力

  课堂异构不仅体现在课前准备和课堂细节中,还需要我们在课堂反思中加以完善。在课堂反思中引进“同课异构”有助于大家相互学习,最终达成提升教学能力的目的。具体操作中,授课教师回到教研组利用短时间对刚才的授课过程进行回顾,并分享给大家,首先从自己的角度说一说比较成功的地方和值得反思和改进的地方。然后各位同仁坐在一起从前至后对该教学流程和教学方案进行参评,大家要不避亲疏、不讲情面,从不同的角度,各抒己见,对授课的整个情节进行鞭辟入里的评议,并指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方案。而授课教师也要认真听取各同行的批评和建议,并结合自己的反思对自己传统的教学风格和一贯的教学作风进行彻底的改进。

  比如,做教师初期,笔者针对课堂上发生的“意外”情况,总是严厉地指责学生先遵守课堂秩序,等教师讲完再发问。后来在同课异构课堂经验评论和分享过程中,笔者见识和学习了诸如上文李老师等同仁的积极处理方案,认识到不同处理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并对自己错误的做法进行反思和改进,逐渐转变为鼓励和提倡学生质疑问难的互动课堂的教学风格。

  有一次笔者在教学《人生当自强》时,我刚刚说出教学内容的题目,就有一个学生“情不自禁”地唱了一句“我是男儿当自强……”惹得大家轰然发笑,当时囿于教学经验有限,就将这位学生以扰乱课堂秩序进行了点名批评,直到他脸发红,低下头,一节课乖乖地没敢多说话。然而当课后反思阶段,我给大家说了这情况后,许多老师指出我的做法不妥当,这样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他那节课虽然乖,但是肯定一个字也没有听进去,这时我才恍然大悟。马老师教给我以后遇到这类情况该这样引导:听到该男生的歌词,完全可以顺着说:哎!对了《男儿当自强》就是对当时特殊背景下的《人生当自强》的呼唤,而当今社会男女平等了,女生女人也肩负起社会责任,所以,我们先放下歌词,来学一学当今社会背景下我们应该怎样自立自强呢!这样因势利导,既缓解了冲突和矛盾,又给足了学生和自己面子,活跃了课堂气氛,培养了学生活泼参与的精神,一举多得,可以借鉴。

  本文是笔者联系多年的一线经验,对实践同课异构设定高效思想品德课堂的探索与研究。概而述之,同课异构就是集合教研组诸位老师参照学生的实际认知规律和教学内容的特点对课堂教学进行有针对性的献计献策。如此构建,有效地打破了传统教学中“一条路走到黑”的单一思维模式,建立充分考虑实际学情和知识点各个角度的多角度教学模式。实践证明,同课异构契合新课改理念,对还原学生主体地位,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有效完成课堂目标有奠基性的作用。

同课异构活动总结4

  所谓“同课异构”,就是让不同的教师面对相同的教材,结合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背景、情感体验建构出不同意义的设计,呈现出不同教学风格的课堂,赋予静态教材以生命活力,培养出各具个性特色的创造性教学模式。

  “同课异构”教学科研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中,老师们共同探讨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探讨教学的艺术,交流彼此的经验,共享成功的喜悦。“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多维角度、迥异风格、不同策略在交流中碰撞、升华。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效果,使教师的个性得到充分彰显,课堂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同课异构”活动应当在各个层面展开。

  一、校内同年组同学科的异构活动

  这是“同课异构”活动的最基本层面,是学科教研组的主要教育科研行为。

  在教研组领导下,确定“同课异构”集体活动年级范围、承担者、课题、时间。之后,组织示范课承担者研究教材,按照各自教学思路,设计风格各异的教学预案,再拿到教研组活动中进一步讨论,求同存异,听取其他同仁意见建议,进一步完善预案,然后登台实践比较。课后马上组织教研组活动,分析总结,并在其他年级加以推广。

  九十年代初,鉴于学校当时高中语文后继乏人,青年教师亟待迅速成长,于是,在笔者组织下,在陇西一中高一年级组确定姬涛、范治文、李世雄三位初登高中讲台的'教师,以朱自清的《绿》。为同一课题,承担组内对比课,也就是今天说的“同课异构”活动。活动当天,示范课教室,密不透风,不仅本学科教师、而且其他学科教师,都竞相观摩活动,在学校产生了极大反响,激活了当时学校沉闷的教育科研空气,当为全县“同课异构”的肇始行为。

  再后来,陇西二中政治组,也锐意进取,坚持多年开展“同课异构”活动,锻造了一支过硬的学科队伍,打造出了在全县高中教育中叫得响的学科品牌。同时,有力推动了学校其他学科的此类活动,成了学校教育科研的一大特色。

  二、校际间的“同课异构”科研行为

  加强校级交流,形成城乡互动,实现资源共享,是实现教育区域内均衡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这一方面,校际间的教学观摩自然是惯常之举。但若要有所创新,还更要在“同课异构”四字上多做文章。

  它会使很常态的工作变得不“常态”,它会使校际间的教学观摩更具有预设性,更具体、更有策划色彩,更富科技含量。

  我县曾有过一次极为成功的这样的城乡互动活动。陇西二中政治组和陇西县渭阳初中这样一所农村学校,以七年级政治组为活动年级和学科,两校参与对比课的教师跟随七年级《思想品德》教学进度,以同一教学内容单独备课,然后在该年级不同班级上对比课。之后,参与活动的两校教师说课评课,比较异同,总结经验。活动获得极大成功。活动形成了很好交流,农村教师质朴踏实的教学风貌、城里教师崭新的教学理念,都给彼此留下了深刻影响。

  三、跨区域的“同课异构”科研行为

  要使教育科研有宏大的气象、高远境界,仅有以上做法是远远不够的。不管县域内的互动交流多火热,还是视野受限的。要以“他山之石”“攻己之玉”,更要有海纳百川的开放胸襟,能走出去,向全国基础教育的前沿阵地学习;要请进来,引全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一流名家传经送宝。近年来,我县大兴教育科研之风,先后组织不同学段教师远赴山东、江苏等地,学洋思、学杜郎口、学衡水;我县还多次邀请山东杜郎口中学、广文中学、昌乐二中、江苏洋思中学专家名师来我县传经送宝,互动交流。

【同课异构活动总结】相关文章:

同课异构活动总结10-09

同课异构教研的活动总结11-24

语文同课异构活动总结11-13

同课异构活动心得体会11-11

同课异构心得体会03-30

同课异构心得体会12-01

《同课异构》心得体会02-05

同课异构教学活动心得体会03-25

新课改“同课异构”活动心得体会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