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课活动总结

时间:2024-05-16 08:42:58 活动总结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磨课活动总结

  总结在一个时期、一个年度、一个阶段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有寻找学习和工作中的规律,不如我们来制定一份总结吧。你想知道总结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磨课活动总结,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磨课活动总结

磨课活动总结1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有机会参加这次双对接研修,有机会充实和完善自己,我自豪,我荣幸。但更多感到的是责任、是压力!回首这次的研修,真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效果明显。研修中有各级教育专家的专题报告,有一线教师的专题讲座,有学员围绕专题进行的各种行动学习,还有我在教学中的教育教学实践。这次的研修学习,对我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技艺的增长。这是收获丰厚的一次研修,也是促进我教学上不断成长的一次研修。通过这次远程研修,我学到了先进的教学理念我增长了见识,同时又让我不断的审视自己,反思不足。此次远程研修还最大程度上方便了我们学员间的.交流,通过作业、网上研讨等多种集思广益的形式,真正实现了资源共享。远程研修使我更新了观念,增长了见识、引领我不断前进。

  研修马上就要结束了,回首这一个多月的紧张的研修经历,我感到我获得了很多很多的东西。

  从大的方面来说,我经历和老师们合作学习,共同研讨从而在认识上我明白团队的力量是我们进步和教学水平和能力提高的能源。在研讨中,我们老师的知识经验,思想方法进行交流和相互的碰撞,从而使我们在这种交流和碰撞中激发了灵感,剧烈的触动了我们的心灵,使我们在教育教学中的思想认识有了巨大的提高。经过研修,我们真正的认识到和体会到学生是我们教学的主体,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的引导和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在学习活动中使学生感受到自己能够学,而且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主动去探究,学会主动学习。我想这是我们教育孩子的最终目的,而不是教授孩子课本上简单的知识。

  从小的方面来说,经过研修,我认识到数学计算教学不是简单的方法的教授和反复的机械的训练,而是要使算法和算理的有效的结合,通过算理进行算法的教学从而使学生真正的理解和掌握计算的方法。通过研修,我认识到得数学概念的教学,不是让学生像鸭子吃蜗牛那样,简单的去记忆和背诵相关的数学的概念,而使的我们的数学看上去显得那样的食而无味,而是使学生的在生活中的经验的基础上去了分析总结,从而得出相关概念和定义。学生对于概念和定义的掌握不是去背诵而是去应用。通过研修,我认识到了数学教学不应该使学生感受到枯燥无味,而是使学生在快乐中去学习,在学习中去感受探究的乐趣,体验成功的乐趣。通过研修我知道了学生的快乐学习需要学生在生活中,在学习中去积累相关的学习经验,活动经验,从而使学生真正的会学习,乐于学习。而这个学生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需要我们持续的去关注和实施。通过研修我明白了数学模型的建立使学生解决数学应用题的关键。通过研修我更是掌握和亲身经历了磨课过程,从而在整个磨课过程中我受益匪浅。

  现在研修学习就要结束,我认为这不是绕梁三月那样简单,感谢老师和专家的帮助。

磨课活动总结2

  参加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远程研修,充满许多期待,伴随着磨课活动的深入开展,有的期待在惊喜不断中逐渐变为现实。七彩的果实在磨课中渐渐成熟,我们似乎已经闻到了沁人心腑的诱人的果实飘香。本次磨课活动,我们确定了研究问题,经历了“三次备课,两轮打磨”的过程。同时,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张真真老师为我们呈现了一节精彩的阅读教学课。在《钓鱼的启示》一课的课例打磨过程中,我最大的收获是,我的语文教学思路逐渐清晰了起来。

  一、不是教“启示”,是教“启示是怎么来的”

  从教十八载,一直任教小学语文课程,多次教授《钓鱼的启示》一课,每一次授课,总是习惯性地把教学的重点倾向于获得的启示,即“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尽管也引领学生朗读感悟,看到学生似乎麻木的表情,看到学生的眸子中没有焕发出我想象中的获得新知澈亮,我的心也似乎凉了半截。

  在本次磨课活动中,我们调整了教学思路,把教学的重点集中在父子俩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之前的心情变化。通过换词练习、对比阅读、朗读感悟、联系生活实际体悟等多种方式体味这种心情变化的自然与艰难,最后总结出“钓鱼的启示”也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了。学生的豁然开朗与课堂表达的精彩纷呈让我们看到了调整授课思路带来的可喜变化。

  我想,随着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入,大家把焦点集中在“教什么”之后,教学理念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当然,这种变化还只是一个开始。

  二、不是教“心情变化”,是教“怎么写心情变化的”

  参加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远程研修的重要转变之一就是明确了小学语文教学不是仅仅“教课文”,而应该是落实到“教语文”。教学《钓鱼的启示》,把教学重点集中在“把大鲈鱼放回湖中之前父子俩的心情变化”,尽管比以前有所进步,但是,这样做依然停留在了课文的文本层面,并没有走出文本。尽管学生的朗读有了起色,甚至于有的学生能读得声情并茂,可是,学生到底从中学到什么了呢?如果说,只是学到了父子俩的心情变化,这不依然是“教课文”吗?

  阅读《钓鱼的启示》所在单元的“单元导读”,结合本课的文本,我们不难发现《钓鱼的启示》一课的教学重点应该是“学习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句子的含义与表达效果”,具体到这篇课文中,也就是“学习抓住关键词句体会父子俩的心情变化”。这样一想,问题就明确了,“学习父子俩的心情变化”是表面的,而学习“抓住关键词句”体会父子俩的心情变化的方法才是较为深层次的学习。也只有这样做,才初步完成了从“教课文”到“教语文课程”的转变。

  “教什么”的问题解决了,目标也就明确了,剩下的问题也就是“怎么教”的问题了。

  三、不是“教语文”,是“教语文”与“学语文”的统一

  教是为了不需要教,语文教学的归宿是学生的“学”,也就是让学生学会运用语文。

  具体到《钓鱼的启示》一课,学生怎样才能学会“抓住关键词句体会父子俩的心情变化”的方法呢?这是“怎么教”的问题。我们采用换词练习、比较阅读、朗读感悟等手段学习课文的第3、4、5自然段,学生学得轻松,课堂气氛和谐,教学十分流畅。如此,再回顾我们的教学目标,就变成了“运用换词练习、比较阅读、朗读感悟等手段学习抓住关键词句体会父子俩心情变化的方法”。这样描述的教学目标,不但做到了挖掘文本中的语言文字学习目标,而且细化了语言文字学习目标,这也是我们本次磨课活动的第一个研究问题。

  老师如此教学,一定能够达成目标吗?也就是学生一定能学会吗?有时,即使学生学会了,也需要一个巩固和提高的.过程。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第3、4、5自然段后,体会到了从“得意”到“急切”的心情变化,学会了“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句子的含义”。接着,老师放手引导学生自学,运用“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学习课文的第7、8、9自然段,继续体会父子俩的心情变化,体味从“沮丧”到“依依不舍”的变化过程,然后引导学生畅谈感受,朗读感悟。如此以来,也就做到了抓住语言文字训练点,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这也就是我们在本次磨课活动中确定的第二个研究问题。

  经历了“三次备课,两轮打磨”,知道这是一个艰辛的教学研究过程,从研究目标的确定到课堂教学的精彩纷呈再到第三次教学设计的完美呈现,凝聚着老师们的心血和热情。同时,在课例打磨的过程中,我们也经历了教学理念的转变到教学实践转变的转型,使我们的语文教学之路向着语文教学的本真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磨课活动总结3

  今天的活动中有两节集体教育活动,一节是中班语言《云彩和风儿》,另一节是大班社会《身边的广告》。两节课都是在本学期优质课评比中选拔出来的课,并由教研室的领导指导修改过的。

  上下午的活动都分为观看原始活动的录像、研讨、修改后的活动展示、点评四个环节。在中班语言活动《云彩和风儿》这节课中,我认真的记录着每一环节,并对每一环节的感觉和不足认真的标记,给我的总体感觉就是课堂气氛很好,幼儿积极主动的参与活动,师幼互动积极有效,而且授课老师的甜美的语言和亲切的教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研讨的环节,我被点名谈谈自己的看法。我在罗列了授课教师的一些优点后,只提了一个小小的、不痛不痒的建议:引导幼儿将自己的想到的情景用诗歌里的.句式表达出来,以便于幼儿理解并记忆散文内容。可是对于活动目标中第三条“感受散文的意境美”,整个活动中我并没有感受到散文的意境美。而我在发表自己的看法时没敢说出来,原因有二:其一,认为能到这里展示的教师都是能力很强的,哪轮得到我品头论足呢?不能自不量力;其二,没有自信,没敢指出这次活动的不足。我怕如果我说错了怎么办?在这么多人特别是领导面前丢脸,还是不说吧,说到底还是自己的底子不足,没义气啊。学习,必须得学习啊!

  这一天的活动,我都在认真地学习着,也是收获不小的。

  1.活动目标的制定。

  每个活动在制定目标时要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本班幼儿的实际水平,同时还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目标的表述要以幼儿为主体,尽量使用“理解”“知道”“懂得”“体验”“尝试”“感受”等,避免使用“教育”“培养”“让”等以教师为主体的语言。

  比如大班社会活动《身边的广告》活动目标:

  1.了解各种各样的广告形式。

  2.知道广告的用途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3.激发兴趣和创造力,让孩子们自己设计广告。这三个目标缺少“过程与方法”这个维度的目标,第三条目标的表述很明显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没有把孩子放在主体的位置上。经过研讨交流将第三条目标进行了修改:体验设计广告的乐趣。

  2.活动过程的设计。

  要思路清晰,环节紧凑,形式多样。以游戏为主,吸引幼儿的注意,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将每个环节的目标夯实。

  3.教育机智的体现。

  这要求教师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当活动过程中出现意想不到的事情时,怎么不慌不忙地、巧妙的处理,使活动能顺利很好的进行下去,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教师很深的功底。

  4.课堂提问的斟酌。

  教师在活动中的提问是否明确,是活动进行是否顺利的关键。在活动《身边的广告》中,当幼儿观看完感恩父母的公益广告之后,范老师问:你看到了什么?孩子们由于自己生活的经验不足,不知道怎么回答老师的提问,范老师马上追问:宝宝睡觉的时候,妈妈在做什么?孩子们一下子明白了视频中人物是妈妈和孩子。我们平时在设计提问时,也应该仔细斟酌,要有针对性,越具体越能更好地启发幼儿的思考,引起幼儿的想象,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磨课活动总结4

  教学生涯中首次参加这么精细的磨课活动,收获颇丰,感慨良多。 深刻明白要想磨出一节好课,需要经过无数次的试教、研磨,进行不断的修改。通过备课研讨、修改教案、观课评课等一系列教研活动, 我感受到集体磨课的巨大力量。我珍惜每一次听课以及与研修小组老 师们交流的机会,尤其是听了刘老师对自己上课的反思及听课老师们 的评价,使我有许多的感想和收获。下面谈一谈我在磨课活动中的认 识和思考。

  一、找准结合点,让学生主体参与学习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说:“影响学习的最主要原因是学 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 通过对教案的反复修改,让我深切体会到只有充分关注学生,突出学 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学”,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

  二、强化主体意识,培养探索精神

  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低起点,多层次的训练,真正使每一 位同学的智能得到发挥,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 要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组织教学,面向全体设计问题,给学生创造思 维的情景,就是要围绕学习的主线去开展教学,在学生的认识情趣、 主观意识中去开发课堂。

  三、注重评价研究,增加课堂活力

  新课程呼唤充满活力的课堂,提倡“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评价。 小学生非常看重教师的评价,教师的`评价语言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 极性、主动性;教师的评价要做到语言简洁,客观具体,要能让学生 清楚的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对学生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既不能 一味的肯定,也不能一味的批评,要让学生知道哪是好的,哪是不好 的,哪是对的,哪是错的,错在何处。

  四、加强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

  刘老师的课堂根据学生学习的规律和年龄特点,通过教师的“教” 和教师的“导”,把有关学习方法的概念和理论,科学地变成学习过 程中可供实际操作的具体步骤,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步步按计划有 序的进行学习。

磨课活动总结5

  接到磨课通知后,我们语文组老师立刻召开会议,认真学习学校有关磨课的要求,课题确定后,我们围绕如何把握教学目标、教学的重难点、如何处理教材、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如何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等问题进行了多次探讨,拿出了最佳授课方案,集体制作课件,为磨课的成功奠定了基础。一轮磨课结束,我们都坐到一起交流课后的感悟,不断对教学设计进行调整,确保后一节课比前一节课有新的突破。“一磨”结束后,老师们都觉得教学过程流畅,结构层次分明,环节布局紧扣教学的重难点,但教师没有大胆放手让学生主动学习、探究,时间较紧张等,林老师主任提出了一个让师生互动的建议,又花了很多时间帮我们改进课件。针对这些情况,“二磨”的教师调整了教学结构,加大了课堂容量,把课堂设计为展现学生能力的舞台,师生互动操作恰到好处。课堂环节有条不紊,层层推进,使学生在动手、动脑的实践活动中探索研究对象的变化规律。本次磨课,我们发挥了集体的智慧,磨出教师创新思维的.火花,磨出教师合作交流的默契,磨出教师把握教材的深度,磨出教师揭开教材的高度。

  经过磨课,我感触颇多:

  一、点滴收获:

  1、感悟磨课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要磨出精品课,就必须钻研教材,了解编者的意图,才能设计出最佳的教学方案。在磨课中,为了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们花了不少心血,上网查找资料,撰写教案,制作课件,反复推敲,几经斟酌,深入到每一个细节。对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何处理教材等,进行了反复研讨。这个过程就是教学能力提高的过程。其次,通过互相听课、评课,取长补短,借鉴他人的优点,使自己的专业水平得到更大的提高。

  2、感悟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由于新教材注重学生自己探索,弹性较大,教材内容的补充、拓展和延伸有较大的空间。在磨课中,我们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都进行了大胆的尝试,灵活处理教材,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教学特色,努力寻找适合自己的教学平台。

  二、需要努力的地方。

  1、教学旧模式的惯性定势还在教学中出现。

  2、在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等方面尚需进一步探讨。

  3、备课中备学生没有备教材处理得好。

  4、教学中的“问题”意识还需加强,提高提问艺术。

磨课活动总结6

  4月2日到4月3日,我校进行了以“保证课堂练习时间,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为主题的数学磨课活动,有幸请来了区教研室的教研员杨老师和区学科带头人杨慧、戚南凤和陆凤儿三位老师,在这几位老师的亲自上课引领,面对面指导下,在我校全体数学教师的积极参与下,这次磨课活动非常成功,老师们受益匪浅。

  一、磨课过程是避免重蹈覆辙的过程

  在磨课教学中,执教教师能根据自己上节课中所出现的缺陷做一个比较全面的反思,扬长避短,听课的教师根据课堂上的生成及时向执教教师提出合理建议也同时引起自己的思考,最后在指导教师的引领下避免重蹈覆辙,使课堂教学更具特色,更加完美,也让执教教师的个人优点发挥到极至。如俞盛老师执教的《1000以内数的认识》这一课,第一次试教后,指导教师杨慧老师在计数单位的认识和练习环节重新进行了修改,使第二次的课堂更突出了本课的重点,一题多练更好地凸显了练习的有效性及层次性,保证了课堂练习的量及作业时间,给予人焕然一新的感觉,既达到教学目的,突破了教学难点,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二、磨课的过程是教师们努力提高自己执教水平的过程

  为了举行这一次磨课活动,执教的三位教师进行了精心准备,花了不少心血,如王妙红老师找了一直困惑于她的《小数的意义》这一课进行教学,课后积极向指导教师戚南凤老师讲解自己的困惑,请教教学设计的突破口,通过提炼在第二次教学中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次磨课活动不仅解决了她教学中的疑惑,同时更使她在整个知识系统中得到了全面的认识。

  三、磨课的过程是教师吸取精华找到自己教学特色的过程

  磨课过程中,我校数学教师全员参加,全过程陪同,为了能磨出好课,每一位教师可算是费尽心思,在磨课的每一个要求,每一个步骤的实施中,足让教师受益匪浅。在磨课教学前,通过借阅,查寻资料,同时又几经易稿,几经推敲;在磨课教学中,教师们都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教学特色,努力寻找自己的教学平台,如马优芬老师执教的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在陆凤儿老师的指导下,第二次的教学更加简洁流畅,给了学生大量的学习空间和时间,使听课的教师赞叹不已;在课后的评课环节中,听课老师讲述了自己的感受和意见,以及教研员的全面周到专业的'分析,使我校的数学教师既能跳出课堂看课堂,从局外人的角度来看待我们的课堂,又能反思出课堂的不足,及时向四位专家请教,使这一次的磨课活动成为人人的磨课活动,不仅体现了教学活动的实效性,还体现了教师执教能力培养的实效性,两者得到和谐促进

  这次活动结束了,然而值得我们思考、摸索的问题还有很多。感谢杨老师和三位学科带头人,正是因为有了他们不厌其烦地为我们分析教材,修改教案,一次次地听课评课,给我们提出宝贵的建议,我校的数学教师在教学理念上才有了新的突破;因为有了她们的引领,我校数学教学方向才得以明确。

磨课活动总结7

  磨课,顾名思义就是像磨刀一样去琢磨一节课,对一节课进行反复的推敲,反复的打磨,使之最终成为一节大家公认的好课。

  英语的课堂不仅仅是智慧的课堂,更应该是授之以渔的课堂,轻松真实的课堂。要创设这样的课堂,教师需要花尽心思,反复揣摩。研究学情,研读教材,更重要的是同行之间的交流,也需要不断地尝试与改进。反复的过程尽管繁琐枯燥,但最终教师、学生的收益是无穷的。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上好课,磨出好课,教师们可真是费尽心思,在磨课的每一个要求,每一个步骤的实施中,让教师受益匪浅。通过借阅,查寻资料,撰写说课稿等,同时又几经易稿,几经推敲。在磨课教学中,教师们都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教学特色,努力寻找自己的教学平台。教师除了在评课过程中收集到反馈信息,同时也从学生的身上找到了突破点,吸取上次教训,从中注入更多的营养,让自己的教学水平有一个质的飞跃。 我们在磨课过程中,经过了多次教案的讨论修改,老师们对教案的每一次修改讨论都热情高涨,积极参加,精辟的理论、独到的见解,纷纷为上好这堂课贡献自己的'智慧。磨课过程带给我更多的是对新课程的思考,让我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路,转变了观念 ,教师的主导作用正在淡化,而将学生的学放在了主要的位置,为学生的学搭建平台。这正是实现从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转化的核心与关键。 听课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了解活动流程、抓住活动的重难点,确定好观察点,听课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获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 听完一节课后要及时地进行反思、总结,深入地思考归纳活动中的优缺点,真正地消化、吸收别人的优秀经验,同样也要思考如何改进别人的不足之处。

  因为磨课,我们对教材的理解更深了,我们的教学设计更精了,我们的教学理念更新了。都说“好事多磨”,那么一节好的课也应该是在不断地实践、总结、再实践中反复打磨铸造而成的。磨课中的得失在所难免,只要我们能认真探讨,及时反思,吸取经验,那我们的教师就能在磨课中得到锻炼,得以成长。正如磨刀一样,越磨越快,课越磨越精,很有磨劲。公开课是教师成长的汇报表演,虽说上课很痛苦,但是对于教师的成长来说,绝对是件好事。辛苦的备课、上课过

  程,可以使教师充分认识到该如何严肃认真地对待一堂课,学会怎样备课,怎样上课。“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只有经过无数次这样的折磨和磨砺,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教师。

  总之,我们深刻体会到磨课的过程,是我们教师一次次与文本对话的过程;是与新课标对话的过程;是反复与同事交流的过程。就在这一次次的“磨”中,我们全体老师渐渐成长了。

磨课活动总结8

  本次磨课活动的主题是“教学目标的设计和达成”,教学目标设计是教学设计的前提,没有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就不可能有成功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中,每个环节都是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的。

  三位参加上课的语文教师执教的是《晚上的“太阳”》的第一课时,她们设计的教学目标是: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三框儿”。

  2、引导学生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3、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三位数学教师执教的是《认识角》,设计的教学目标是:

  1、初步认识角,了解角各部分的名称,知道角有大小。

  2、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形象思维,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增强动手操作的能力。语、数两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对学生来说,是具体、适宜的,是切实可行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目标达成来看,六节课的每一教学环节都能体现教学目标,每个教学手段能较好地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课堂上能突出教学重点,保证教学时间来巩固和强化重点知识。

  六节课的.教学思路较清晰,语文课从导入揭题→初读课文→检查生字词→读通课文→学写生字,数学课从激趣导入→新授→巩固练习→拓展提高,每个教学程序都在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教学课:激趣导入→新授→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六位执教老师均有较强的基本功:她们有一手漂亮的粉笔字,她们明朗、快活、亲切,她们热情从容,看她们上课不似小学教师,就好似电视里的少儿节目主持人,富有儿童话的语言融洽了师生关系,活跃了课堂气氛。

  就这六节课,也存在着不足之处:

  1、教学目标的设计关注了对学生知识的传授,缺少了对学生能力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设计。

  2、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制定的是教师目标,缺少学生目标的制订。

  3、在新课程标准中,强调“教‘服务于’学”,六节课中大多数教师在向学生灌输知识,缺少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4、预设的教学目标还未完全在教学过程中落实。

  这次磨课活动也让我们看到了两种“精神”的存在:一是团结协作的精神。第二周周五放学后,把任务布置给8位第一轮主备课的教师,她们利用双休日备好了课,第三周周一就拿出了教案,之后各教研组组长带领本组教师在一天内研讨揣摩教案,最后定稿,于当天放学前教研组的每一位老师都人手一份教案,为第二天第一轮上课的活动顺利开展打好了坚实的基础。之后各教研组加大集体备课的力度,为第二轮、第三轮上课活动做好积极准备。对抽到上课的老师,各教研组更是群策群力,心往一处想,帮助出谋划策,探讨上课的每一个环节。正是由于各教研组的团结协作,才使得青年教师磨课活动得以较圆满结束。

  二是执着的敬业精神。这次无论是8位主备课老师,还是上课的6位老师,在接到任务后都毫无怨言,愉快接受,不折不扣地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备课、上课任务。吉尔玲老师为上好课,包里揣了一大摞辅导资料,徐立华老师虚心向孙丽莉、王霞等老师请教;王平老师不停地试教;季艳萍老师高效率地备课;沈小妍老师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制作教具;更令人感动的是外面雨很大,天气很冷,周晓莉老师放学后在教室里对着姑娘一遍一遍地说教案。正是这十几位教师的辛苦执着,正是全体教研组的语数老师的全员参与,才使得本次磨课活动一轮比一轮精彩。

  各位老师,这次磨课活动由于时间短,对有效教学目标的探讨还比较粗浅,希望老师们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正确地把握课程标准,深刻领会新的课程改革的精神,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不断创新,我们才能正确认识和确立正确的教学目标,为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推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

磨课活动总结9

  今年暑假,当我刚听说“磨课”一词时,我感到很纳闷,什么是磨课?课怎样去磨?一直是我感到困惑的问题。后来,我阅读了有关文件,听了联校有关领导的报告时,我才茅塞顿开。“磨课”就是用心思考,深入研究,反复推敲,细致“打磨”一堂课,“磨课”是把一节普通的常规课打造成一节优质课的过程。

  “磨课”活动开始了。联校组建了所谓的名师团,到下面学校去“磨课”。我做为名师团的一员,深感愧对这一称号,又深感责任重大。我下决心一定要不负使命,出色完成任务。

  “磨课”前,我首先对所选的课做了精心准备,从教材教法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研究。通过几次“磨课”活动,我发现和相对应的被磨教师相比,其实我们各有所长。可能是自己听的课多点,看的书多点,被灌输的新的教学理念多点的缘故,我的教学方法和他们相比比较接近素质教育的要求。课堂中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起到一个引领、组织、激发、点拨、合作、提升作用。被磨教师的业务能力都非常强,特别是他们的敬业精神,让我感到震撼。和我对应的几位被磨教师年龄都在四十岁以上,但他们的工作态度、学习精神是我没想到的。每次听他们的课,虽说是听的.家常课,但课中的设计,从教材的设计到教具学具的设计甚至是问题的设计,都做得非常到位,非常细致。可见平时工作的扎实,课前的用心。

  通过这段时间的“磨课”活动,我把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带给了被磨学校的相对应教师,而他们的敬业精神、认真的工作态度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

  “磨课”不仅让被磨教师得到了专业提升,而且让我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是我专业成长的一个很好的途径。

磨课活动总结10

  自从教研中心提出开展“导学议练”课堂磨课活动以来,我们教研组按照教研中心和学校的要求,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开学初,我们一起聆听了教研室刘主任、季科长和姜主任关于导学议练的讲座,听来真是受益匪浅。我校刘校长、刘主任又对全校语文老师进行了培训,五位教研组长代表教研组谈了各自的体会和下步工作打算,老师们也都谈了自己的收获。全校老师掀起了磨课的热潮。学校制定了磨课安排表,有第一次和第二次执教时间。为了把这项工作做得更扎实,学校先后组织了五年级语文组和三年级语文组进行导学议练模式下的校本教研观摩。可以说,我校的磨课活动在学校领导的精心组织和老师们的大力支持下,工作有目标,实施有方法,磨课有效果。

  一、课堂教学中的“导”突出趣味性,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教学过程是教师学生彼此分享思考、见解知识、情感交流、观念和理念,实现教学相长的过程。以往,我们总是以师者自居,高高在上,把知识“倒给”学生,视学生为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从而忽略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导学议练模式犹如一盏指路灯,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我们通过一次又一次的磨课,也在不断地改变自己的角色。三月份,我们组在争创区“优秀教研组”活动中,需要准备一节课。我们确定了《美丽的小路》这篇课文。这篇课文内容很长,如果引导不到位,学生往往失去学习的兴趣。老师们在试讲时一直喋喋不休,唯恐学生学不会。结果,一次试教下来,执教教师累得不轻,学生始终在被动的学习。全组教师又坐在一起,反思这堂课的不足,又找来姜主任的讲座,逐条学习,并且得到启发,“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这回我们可以说峰回路转,迎来了柳暗花明又一村。我们打破从前的思路,大胆的把教材整合起来,把琐碎的内容整体化。教师也当退则退,充分信任学生,不越位,不缺位,关键的时候还要补位。后来,张艳老师代表我组教师讲课,得到了姜主任及张老师的好评。

  二、课堂教学中的“学”,突出自主性,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整个教学中,我们始终要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一个杠杆,学生一定能把地球撬起。这个杠杆就是学习方法。在准备四月份抽赛活动时,我们选定了课题《四个太阳》。试讲的时候,我们感觉学生的学习有些被动。后来,我们根据课文特点,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内容,和大家交流。学生交流时,不仅把自己喜欢什么颜色的太阳说得头头是道,而且还带着自己的感受去朗读课文。姜主任在讲座中指出:学生学习语文,就是为了用语文。语文课,就要让学生学习语言,学会积累语言。这篇课文写得很美,我们出示课文中的一句话:春天是一个多彩的季节,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体验谈谈为什么说春天是一个多彩的季节?再通过播放春天视频,发散学生的思维:在你的心里,春天还是一个怎样的季节?有的学生说“春天是一个五彩缤纷的季节”,有的说“春天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季节”,还有的`说“春天是一个姹紫嫣红的季节”。学生不仅积累了语言,还学会了运用语言。我们每节课都这样让学生学会自主获取知识,我想日积月累,学生还会学不好语文吗?

  三、课堂教学中的“议”,突出开放性,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议”,就是学生交流研究、互助合作的过程,是围绕学习目标进行质疑解惑的过程,是对已有知识的运用和对新知识的获取、生成、升华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设计的问题要具有一定的讨论价值。学完《四个太阳》课文之后,老师说:“小男孩画的四个不同颜色的太阳,代表了四个美好的愿望,而每一个愿望里,都渗透着一个‘爱’字。同学们,你想画一个什么样的太阳,想送给谁?同桌俩讨论讨论。”孩子的学习不仅向老师学,身边的小伙伴也是学习的对象。他们在启迪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有的说:“我想画一个红红的太阳,送给南极和北极。让南极和北极不再那么寒冷。”有的说:“我想画一个微笑的太阳,送给全世界的小朋友,让全世界的小朋友每天都笑眯眯的。”还有的说:“我想画一个带翅膀的太阳,送给李老师,让李老师在梦里飞翔。”此时的孩子们如一位位诗人,表达着他们美好的愿望。

  四、课堂教学中的“练”,突出针对性,打造省时高效课堂

  练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但是,练要有针对性,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情况,设计出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在练的过程中学会举一反三。比如,在讲《四个太阳》时,我们要指导学生练习写字,练习写哪一个字,才能做到省时高效?后来,我们发现大方框的字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而且这样结构的字不大好写,这一课又有三个这样的字。我们就利用课件把这几个字都出示出来,让学生找它们的共同点,让学生提出最想让老师指导哪个字。这样,通过练习写一个字,学生就能掌握写好所有大方框的字了,真正做到省时高效。

  “十年磨一剑”,好课多“磨”,我们每一位教师通过反复试教——评析——改进,磨砺教学思想,精炼教学语言,拓展教学思路和方法,互助共享教育资源,教材越磨越透彻,思路越磨越清晰,语言越磨越精炼,方法越磨越精当,教学技艺在磨课中不断提高,“磨课”让我们的课堂焕发了生机与活力,使我们感到一次次地颠覆,一次次地重整,一次次地反思,一次次地修改,就像“蚕的一次次蜕变,最终吐丝结茧,化蛹成蝶、脱胎换骨”——四月份抽赛中,我和张依晗老师讲的课都被评为优质课,我在学校的电教优质课评比中获奖,张依晗老师撰写的学习体会登录在中心网站的页上,受到省教研室李家栋老师和姜主任的高度评价。信心在鼓励中坚定,亮点在意外中生成,困难在交流中化解,好课在磨砺中诞生。我们感谢给予我们指导的领导和老师。

磨课活动总结11

  为了继续探索有效的校本研修,打造联合初中教科研特色,根据该校教研工作安排,11月7日至9日,该校数学教研组第十五次开展“一课三磨”校本研修课例研究活动。

  11月7日,该校数学组召开了“一课三磨”准备会,确定磨课的年级为七年级,磨课课题为“解一元一次方程(1)”,确定了课堂教学环节组、课堂提问组和前后测组的人员分工,确定了上课的教师,并开始集体备课。11月8日,数学组再次召开会议,讨论、修改教案和课件,确定了“一磨”的教案和课件。11月9日上午第二节课,卢义军老师开始在七(1)班上课。课后,课堂教学环节组就本节课的情境创设、新知的探究、巩固练习、课堂小结等环节以及每个环节所用的时间、每个环节中教师和学生的活动,进行细致的剖析,指出存在的问题;课堂提问组就提问的有效性、提问语言的准确性、提问的形式、提问的涉及面、整节课教学语言的规范性等提出修改意见;前后测组根据学生课前、课后测试的结果,提升幅度,就教师教学方法的实用性、对学生学法指导的有效性、例题设计的科学性、重难点突破的技巧等提出修改意见。全程回放录像,逐一评议。全体成员再根据各组提出的.意见,修改教案、课件和教学方法。下午第二节,赵呈意老师在七(3)再次上课。“二磨”之后的课堂环节更为紧凑,教学思路清晰简洁,教学效果更为显著。课后,磨课组成员进行第三次磨课,最终“磨”成一套符合该校实际教学的教案和课件。

  “一课三磨”教研活动,集中了该校数学教师的集体智慧,提升了他们设计课堂教学的能力,体现了教研为实际教学服务的务实的教研理念;“一课三磨”活动也是该校正在积极探索的校本研修的活动形式,体现了该校正在努力打造自己的校本研修特色。

磨课活动总结12

  今年九月份我们英语组进行了课例研修活动,对于我来说是一次非常好的机会,所以我十分珍惜这次学习活动,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我认真倾听老师们的精彩讲课,认真做好学习笔记,积极并按时完成评价。上课的老师们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也试着将老师们经验和自身所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丰富自己的课堂,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同时和同事一起进行了交流,互相借鉴、学习感悟,并积极开展了课例研究活动。通过研修活动,我知道如何更好的完善自己,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好的贡献。

  一、拓展了视野,学习中有了新的思路

  经过这次学习,使我更明白了教育的真谛,教育需要远见卓识的。学习活动中,老师们分别阐述了他们对教学的.独特的见解,对新时期教育教学的各种看法和思路,同时我们知道如何开展课例研究。

  二、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我要当好学习者

  作为教师一定要充分相信学生,信任他们完全有学习的能力。把机会交给学生,俯下身子看学生的生活,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教师把探究的机会交给学生,学生就能充分展示自己学习的方法。我积极参与,向同行学习先进的教学教改经验,认真组织学生自主预习、合作探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积极渗透“新课标”的要求,准确把握课程改革方向,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积极参与各级科研课题的实验研究,确立课题,不断实践,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科研水平。

  三、理论实践二者缺一不可。

  作为一名中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联系理论知识,让理论找到检验它的舞台。学习中,把自己的困惑和经验在平台上交流,让困惑得到了解答,经验得到了传递,并在课例跟进后,运用所学应用的最后的教学中,不断的发现和解决所出现的状况,课例研修让我的头脑得到了更好的武装。

  非常感谢学校给了我们教师提供的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我会把我在这次课例研修中的收获带到教学中去。

  总之,这次活动无论是从思想上,还是专业上,对我而言,都是一个很大的提高,受益匪浅。通过学习加强了对新课程的认识。学到了知识,有一些基础,还需继续学习、理解、消化并用于实践。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学习,理论结合实际,在实践和学习中不断进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为英语教育教学贡献自己的力量。

磨课活动总结13

  进入20xx年11月下旬,参与远程研修的小学语文教师进入磨课活动,由王丽老师执教《搭石》。接到通知后,研修组的全体老师十分珍惜这次机会,对王老师执教的这一课教学设计进行了修改,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进行了课堂观摩、评课议课。在一次次思想交流碰撞中,大家收获颇多。

  一、研修组成员对磨课流程有了一个更加清醒的认识。

  按照“三次备课两次打磨”的要求,研修指导教师、教研组长制定完善了磨课计划。组织开展了教学研讨专题活动,集中解决教学问题,有效促进打磨计划的.顺利实施。执教人认真完成了三次备课的教案;针对两次打磨情况,老师们整理出个人反思;两次打磨后,进行了上课,并上传教学实录。全组教师认真参与研课打磨、观课评课等活动;根据分工进行观课评课,合作完成观课报告,并已上传;最后教师完成总结反思。通过这次课例打磨,提高了研修组全体成员的教研水平。

  二、对王丽老师执教的《搭石》的认识。

  这节课围绕中心句、重点词展开多元的读,充分渗透新课标新思想和新课改理念。具体表现在:

  1、抓住重点词语、句子突破重难点。

  这节课,教学流程清晰,环环相扣,教师不作秀,不作假,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无论是导入新课,环节之间的过渡,句段的联系都兼顾了文本、教师、学生三者间的有机统一。词语的理解更是教学的重点目标之一,课中,王老师追求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如“人影绰绰”是文章的重点词语,从理解到运用、拓展,再到积累,体现了过程和方法,同时也融入了情感。

  2、留下思维空间,再现文本美

  这节课的亮点还在于,学生的想像翅膀被老师一次次放飞,学生思维的火花被老师一次次点燃,把学生的思维拉得更远,让家乡的美再次闪现。

  通过这次教研研修明白要想磨出一节好课,只有通过无数次的试教,不断的修改,才能成为一堂优质课。而正是一次次地试教,一次次的与个性完全不同的学生个体进行交流,真切感受到了课堂教学的生成性本质,才一次次地发现自己在教学上的不足。

磨课活动总结14

  伴随着远程研修的深入进行,我们组根据研修要求,积极开展扎实有效地磨课活动。通过这次轰轰烈烈的活动,教师的教学能力有了提高,研修组的整体教学水平也有了跨越式发展。大家忙碌着、快乐着,收获着。现将我组活动总结如下:

  一、理论先导,为磨课活动奠定坚实基础

  在研修专家的引领下,我们积极参加组内的磨课活动,吴青组长给我们做了细致深刻的解读,为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明确了方向。在参加多次培训基础上,我组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对培训内容进行消化吸收,反复研讨,大家清晰认识到,对教师来说,磨课的过程既是一个学习、研究、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合作交流、反思和创新的过程,更是一个专业素养提升的过程。于是,组内每位老师都自我加压,主动学习,晚上有时忙到半夜,QQ交流,手机短信息随时联系,为磨课活动顺利进行奠定下坚实的基础。

  二、有效举措,确保磨课活动扎实开展

  为保证磨课活动有序的开展,我们教研组按照研修组统一要求,周密安排,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施。

  (一)步骤明确行动有效

  对于此次磨课活动,我们立足人人参与,积极践行的原则,采取了“六步骤教研法”即:个人备课——小组讨论——课堂观摩——教后研讨——二次试教——反思总结。我们组有非常丰富的教育资源:朝气蓬勃的青年教师,还有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群策群力,创新安排以确保行动有效。

  制定计划,确保磨课顺利进行:吴老师制定磨课计划,教师个人制定磨课计划,将如何坚守语文本质,实现“由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怎样将“教的课堂”转为“学的课堂?”如何进行有效指导?等几个方面作为研究的重点。合理安排活动时间,为磨课提供保障:由于组内教师多数是班主任,有的还是别的学校的老师,因此磨课时间的安排,我们也做了调整,磨课活动大聚,小聚隔几天穿插进行,听课时全部到多媒体教室,课后接着评课,网络视频交流进行的多一些。

  (二)课堂引路指引方向

  孙艳老师执教了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识字8》一课,这次活动也可以看作是我们组开展的第一次磨课。在重点分析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我们达成共识,确定好目标,重难点,然后有孙老师精心准备教学设计。“猜谜导入——学习儿歌——自主识字——写字。”第一次试教结束,感觉老师讲的太多,学生学得沉闷,总结原因后,我们又进行了第二次研讨,就如何坚守语文本质,实现“由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我们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教学设计中一改以往集中识字的教学方法,把识字和学习儿歌有机结合,并增加浅显的字理分析,如“苞”为何是草字头?学生理解记住了这个字,同时也与其它字区别开来。孙老师还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读好儿歌。这一次的试教,感觉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识字的趣味性增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特别是设计练习这个环节,孙老师除了让学生运用本课所学的生字外,还引导学生给“包”字加偏旁组字,学生入乎其内、化乎其中、迁移运用。“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这才是最有价值的。

  经过多次实践和调整,整节课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环节紧凑,老师精彩的教,学生扎扎实实地学,无不感染了每个参与者,为我们进行“识字教学”指明了方向。这次磨课让我深深感受到信心在鼓励中坚定,困难在研讨中化解,好课在磨砺中诞生。

  (三)利用录像课彰显磨课活动效果

  得到局领导和学校领导的支持与帮助,我们经过多次研讨,最后由孙艳老师进行第三次上课实录。孙老师激趣的导入,多媒体小金鱼泡泡和荷花苞的舞动,吸引着学生进入文本,他们的思维激活了,由“包”妈妈生出的“娃娃”一个个出现了,结合生字意思,学生扎扎实实掌握了生字,在后面的练习填空中得到证实。

  三、感受领悟,推进磨课活动纵深发展

  本次磨课活动时间虽短,但整个磨课的过程却给了我们很多的启发和收获。

  1、教研组的成长。整整两个月,团队成员一起扎扎实实地进行着集体备课——试教——磨课——再试教——再磨……真是一种碰撞、激活、提升的过程。教研组的'教研氛围浓厚了,凝聚力增强了,感情加深了。

  2、教师的提升。执教的老师汲取组内老师的智慧结晶,达到了理想的效果。每位老师,在磨课中都有了提升。活动结束后,我们一起交流的时候,孙老师说“通过这次磨课,使我感到一次次地颠覆,一次次地重整,一次次地反思,一次次地修改,就像“蚕的一次次蜕变,最终吐丝结茧化蛹成蝶、脱胎换骨”。

  3、课堂的变化。经过备课团队的精心打造,集体研磨,我们低年级对识字教学模式的掌握越来越灵动、高效,飘逸着浓郁的语文味儿。学生能够扎扎实实地学,兴趣盎然地学,实现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这次磨课活动促进了我组教研氛围和研究能力的提高,提高了教师专业化的水平,对教师队伍的建设特别是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将起到深远的影响。“磨课”活动虽然暂时告一段落,但我们的思考和研究将在新的起跑线。

磨课活动总结15

  校本教研交流展示活动暨金汇高级中学磨课总结在金汇高级中学举行。整个活动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大会集中交流,由金汇高级中学校长朱靖作题为《实践反思研究》的磨课活动经验总结报告,然后听课,最后进行六个专题的磨课现场观摩交流。参加本次活动的的有区教育局和教师进修学院领导、教研员以及来自全区20所高中学校的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和部分教师共134人。从会后收到的28份意见征询表中反映的情况和区教育局教师进修学院领导、教研员的座谈中均表示了对磨课活动的实效性和适切性的充分肯定。教师进修学院院长徐国梁在点评时着重谈到了学校对于长远发展整体规划的重视,并强调了这种整体思想和整体设计的重要性。教育局普教科科长陈健对学校长期重视高品质队伍建设,积极探索合理有效的实施途径表示赞赏。座谈中,教师进修学院院长助理江国华在剖析学校浓厚的教研氛围的成因时提到:学校有部分在学科教学和科研上能起到引领作用的骨干教师,他们能创造性地进行研究并以他们的学识和人品影响其他人,这在普通高中是十分难得的,有主题的研讨形式是对传统的说课、评课形式的改进,有很好的借鉴价值。有些教研员老师还就研讨专题的广泛性以及是否能组织相关学科的跨学科磨课等问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磨课活动在我校已举行了四届,回顾活动兴起和发展的历程,我们感觉收获颇丰,甚至有些收获是在预料之外的。磨课活动的价值和其功能也是在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地被深入挖掘的。现在说磨课金汇高中的磨课,朱靖校长在报告中作了比较准确的概括。“磨课是基于教师发展的校本研究”,体现了学校从实际情况出发,着眼于学校长远发展的基本构想,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办学思想;“磨课是基于问题解决的课例研究”,诠释了磨课的目的指向和基本形式,体现了学校教育教学研究的务实精神;“磨课是基于过程体验的行动研究”,阐明了磨课实施的基本策略和讲求实效的具体方法。金汇高中的磨课活动从其功能和实施形式上分析,有其鲜明的个性特征。

  首先是“重研究,淡评价,重过程,轻结果”的活动原则,反映了学校对教师心理和需求的准确把握,对教师思考研究问题的充分尊重。如果过于突出评价功能,急于打造出一批理想中的“精品课”,教师势必增加了许多顾虑,从而阻断“言路”。只有积极倡导“言者无过”“百家争鸣”,才能营造出当前这种浓厚研究氛围。有的教研组出现了一下课就“磨”,有时争论交锋的激烈程度使得老师不得不采用举手和站立的方式来争取发言的机会。数学组的张依昕是该组唯一的青年教师,他曾多次利用课余时间找我谈磨课中的.一些疑问,“我感觉磨课越磨问题越多,可选择的解决途径也越多”“平时听课时感觉你的一些办法和表述有时不够规范,甚至缺乏数学的严谨性,想不到背后还藏着那么多的玄机”。由此可以看出磨课营造的研究氛围,对教师思想产生的影响,和教师对教学策略、方法的深层感悟。

  从功能上分析磨课,它不仅仅是澄清模糊认识,解决一些教学中的困惑,由于我们并不刻意追求结果与形式的完美,而更注重过程中老师们的收获与积累,因此磨课成为新理念新思想产生的“培养基”。磨课过程中不断出现新的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成为新一轮磨课主题的产生的基础,这些新问题是教师们在磨课实践中发现的,或是由思想观点的碰撞诱发的,它能有效地激发教师的研究探索欲望,源于实践而又立足于实践的学习研究使教师不再拘泥于抽象、晦涩的理论阐述或一些没有个性的一般化道理的演绎,而经常能从鲜活的事实中抽取其灵动的智慧成分,获得理论上的感悟,从而使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得到切实的提升。磨课活动中,教师的工作方式和习惯在逐渐发生变化。过去,学校的课题研究与日常教学研究总有一定的距离(许多学校都存在教学和研究“两张皮”的现象),教师培训缺乏有效的形式,教师缺乏参与的热情。磨课活动有效地改变了这种状况,因为有的课题本身就是磨课过程中发现的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如数学组发现:学生学习数学普遍困难,学生习惯于等待老师将知识结果完全呈现出来,他们只需记住,然后进行一定的模仿性训练,学生的任务往往就是记住模仿套用,长此以往,学生就进入一种被动接受而总是不名所以的恶性循环之中。要改变这种状况,只有从改善学习方式入手,于是《建立数学学习实验室,优化高中数学学习方式的实践研究》课题被确立为全组的研究课题,磨课和日常教学就紧密地围绕着课题进行,教师设计的一则则教学方案,制作的课件,撰写的诸如《数学实验的适用范围》《高中数学学习实验的特征》等论文直接成为教师的研究成果,而在此过程中出现的疑问和困难能及时得到课题组骨干教师的帮助,培训工作就这样自然而有效地进行。磨课使得研究、培训和教学实践有机整合,使得教师的学习、研究和工作成为一个高效率的联动体系,使得教师在亲身体验的基础上获得对研究工作的价值认同。

  根据本届磨课活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意见征询表中反映的情况以及区教育局教师进修学院领导、教研员的建议,我们应思考研究以下几个问题:

  1、及时整理分析磨课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比较筛选后,为新一轮磨课作尽可能充分的准备。

  2、加强过程性资料成果的总结,使其成为文本型成果。

  3、研究相关学科的跨学科磨课的具体方案。

  4、尝试进行一些典型现象、方法、言论和课堂教学主题性优秀片段的音像资料制作。

【磨课活动总结】相关文章:

磨课工作总结11-10

磨课教学反思11-18

磨课工作总结15篇01-26

磨课工作总结(15篇)05-30

磨课工作总结(通用20篇)04-21

研课磨课心得体会07-28

研课磨课的心得体会03-17

磨课研课心得体会06-24

摩课与磨课的心得体会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