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3-07-26 11:50:29 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学活动教案8篇【优秀】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活动教案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学活动教案8篇【优秀】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生蛋和熟蛋的特征,

  2.能用不同方法操作探索,并用标记区分生蛋和熟蛋。

  3.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自己的探索结果。

  活动重点:

  能用不同方法操作探索,并用标记区分生蛋和熟蛋。

  活动准备:

  电筒、生鸡蛋和熟鸡蛋人手一个、鞋盒若干、盆子

  活动过程:

  一、猜测生蛋和熟蛋

  1.师:今天海宝带来了一个生蛋和一个熟蛋,可是它不小心弄混了,要请小朋友们来帮帮它,猜一猜哪一个是生蛋宝宝?哪一个是熟蛋宝宝?

  师:在猜之前我先要考考大家,生蛋和熟蛋有什么不同呢?那谁有好办法,来区分生蛋和熟蛋呢?

  幼: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听一听,摇一摇,转一转(教师同时将这些办法记录在记录表上)

  2.幼儿探索操作,并请幼儿交流自己是用什么好办法来分辨生蛋和熟蛋,教师用标记记录下来。

  三、共同探索区分生蛋和熟蛋。

  师:现在海宝要用好办法来做实验,并且要把实验的结果用标记贴在蛋上,做区分。

  1.摇一摇,通过感官感知生、熟鸡蛋的不同

  师:海宝先邀请两个蛋宝宝都要开始玩摇摇乐的游戏,请每个小朋友拿好自己的两个蛋宝宝,仔细的听一听?

  要求:请你轻轻地从盒子里取出蛋宝宝,然后放在耳边摇一摇,听一听!有声音的蛋宝宝就贴上五角星,把它和另一个蛋宝宝区分开来!先完成的小朋友做好,老师就知道你已经完成了。现在轻轻开始!

  幼儿开始操作,教师巡视,操作过后教师指导一名幼儿演示操作

  师:请你来说一说你感觉到1号蛋宝宝是怎么样的?2号蛋宝宝呢?(1号蛋是晃动的,有声音的;而2号蛋是不晃动的,没有声音的)教师把结果记录下来。

  师:那我们先给会发出声音的1号蛋宝宝贴上五角星吧!

  2.照一照,利用光线区分生蛋熟蛋的不同

  教师请幼儿来示范电筒的使用方法

  师:接下去海宝邀请来小电筒,等一会请小朋友每人拿一个大电筒,请你小心的把蛋宝宝放在电筒上,而且要用身体把光线挡起来,仔细的看一看,哪一个蛋宝宝是透光的!先完成的小朋友就先给透明的那个蛋宝宝贴上五角星。

  幼儿小组操作,讨论交流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谁来说一说?(引导幼儿发现透光和不区别)

  在投影一下,教师验证幼儿的发现:原来1号蛋宝宝是透光的,2号蛋宝宝看上去是黑乎乎的。(教师记录下来)师:好,那我们给透光的蛋宝宝贴上五角星!

  3.转一转,通过旋转区分生蛋和熟蛋

  师:接下去海宝要请两个蛋宝宝进行转圈比赛了,看一看,他们谁的本领大!

  要求:每个小朋友都有一个盒子,所以请你把你的蛋宝宝分别用小手让它转动起来,看一看哪一个转的快!就把五角星送给他。

  幼儿小组操作:将生蛋和熟蛋分别放在桌上的盒子里,然后让幼儿用手转动鸡蛋,并在会转的鸡蛋贴上五角星,教师在旁指导。

  师:你发现了什么?幼:一个鸡蛋宝宝转的很快。

  师:现在我们看一看记录表,他们摇的时候有声音,在电筒下看是透光的,请你们来猜一猜,这些蛋宝宝是生蛋还是熟蛋呢?

  幼:生蛋,因为生蛋宝宝里面是液体,所以会发出声音,看上去透明的,而且转的很慢。

  4.教师将贴有两个五角星的1号蛋敲开,放在盆子中,验证猜测,并小结:原来,生蛋里面是液体,摇一摇会发出声音,照一照,看一看会透光,转一转能够转的很慢,有这些特征的蛋就是生蛋。

  那谁来说一说,有哪些特征的是熟蛋呢?

  幼儿验证自己的蛋宝宝,猜测正确的`幼儿举手。

  师:今天我们学会了这么多方法来分辨生蛋和熟蛋,在生活当中我们也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来区分生蛋和熟蛋,回家你可以试给爸爸妈妈看一看!

  活动延伸:请幼儿拨蛋并品尝熟蛋。

  活动反思:

  活动的第一个环节,意在创设一个情境,让幼儿在猜测中激发起兴趣,但是提的问题不是很到位,应该更改为“今天海宝带来了一个生蛋和一个熟蛋,在不敲碎蛋宝宝的情况下请小朋友来猜一猜!你有什么好办法?”,将“生蛋和熟蛋有什么不同呢?”这个问题去掉,猜测过后,可以根据教师记录下来的内容进行判断是否可行,从而在第二环节添加一个步骤,幼儿自由探索,并且交流“你会有什么发现?”在环节二中,共同探索区分生蛋和熟蛋,主要分为三个小操作,第一个操作幼儿基本上都没有问题;而在第二个操做中,活动中我使用了幼儿操作代替教师教的办法,但是发现不可行,还是需要教师教幼儿使用电筒,并且,如何照一照鸡蛋,从而有利于帮助幼儿操作探索,并且省去了临时添加的再次操作的环节;

  在第三个操作中,同样也发现了幼儿转的时候有所不同,有的幼儿像教师一样双手转鸡蛋,但是有的幼儿是单手转鸡蛋,从而导致熟鸡蛋没法转到最快的速度,因而我邀请一名幼儿上前来掩饰转鸡蛋的方法,让幼儿从中发现在转圈比赛时需要我们用力转,才能真正的比出转圈本领大的鸡蛋,因为又添设了一个再次操作的环节,所以时间有些拖沓。在讨论中,其他教师也认为可以适当调整三个操作的顺序,从而便于幼儿在照一照操作时,仔细的探索,在照一照时需要教师的细致要求,如电筒的摆放位置,电筒照的时候该如何握,最好夹在腿的中间,将鸡蛋放在电筒上面,而且需要用身体遮挡住其他光源,才有利于实验成功。在第二教中,教师们都设想了多种操作的情况,从而让幼儿更自主。在最后一个环节中,因为一时疏忽,让幼儿也敲了生蛋,所以幼儿敲鸡蛋的技能还没学会,把蛋都打在外面了,所以在活动调整后,需要引导幼儿敲熟蛋,从而便于延伸活动品尝鸡蛋的开展。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初步了解三角形支架最稳固。

  2、在操作实践、表达交流的过程中迁移运用经验,探索让支架更稳固的多种方法。

  3、初步了解支架在生活中的运用,体验参与科学探索带来的愉悦感和成功感。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

  纸棒、剪刀、双面胶、箩筐、幼儿课前人手制作一个不同形状的支架。

  2、经验准备:幼儿初步了解支架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稳固问题的讨论。

  1、幼儿看支架、说形状

  瞧,昨天,我们一起用纸棒做了很多支架,看看有些什么形状的支架?这么多的支架想不想来玩一玩,玩的时候,有什么新的发现?

  2、交流:谁来告诉我,你发现了什么?(三角形支架最稳固,其他支架能变形)

  3、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个秘密?请把稳固的支架放到上面来。(幼儿检测自己的支架是否稳固)

  4、看看稳固的.支架是什么形状的?(同伴相互交流、置疑、发现三角形支架最稳固)

  二、第一次探索,运用增添纸棒的方法让不稳固的平面支架变得稳固些

  1、你们手里有那么多不稳固的支架,想不想把它变稳固呢?那边桌子上有一些工具、材料,我们去试一下怎样把它们变稳固?(幼儿思考加固方法)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交流:你们的支架变稳固了吗?谁来说说你的好办法?

  (1)(对角的)不过我还要来检验一下,手捏两个角轻轻拉一拉,哇,成功了。

  (2)还有谁来介绍一下,你们觉得这个支架怎样?为什么?

  (3)同样是添了一根纸棒,为什么这个变稳固了,而这个没有变稳固呢?

  4、小结:哦,我明白了:只要在变形的支架里用添加纸棒的方法变出三角形,这个支架就变稳固了。

  三、第二次探索,幼儿发现问题调整加固支架的方法

  1、我发现这里还有一个支架,觉得这个支架怎样?(观察、交流)

  2、小结:三角形越多,支架就越稳固,(形成加固支架的共性特点。)

  3、这么多的支架中还藏着不稳固的支架,想不想再去把它变稳固,而把稳固的支架变的更稳固呢?拿起自己的支架再去试一试。

  4、来看一下我们这一次的作品,想不想听老师给你们的评价:超级稳固

  四、联系生活进行知识经验的迁移。

  1、今天,我们玩了支架,开心吗?在我们的生活中哪里有三角形支架。

  2、小结:小朋友平时观察都很仔细,的确,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利用了三角支架,变的更稳固。

  五、延伸活动:提升经验,尝试给立体支架加固。

  1、现在,老师要来考考你们:是不是添加的纸棒越多,支架就越稳固?

  2、老师这里有一个支架,用了10根纸棒,你们觉得它稳固吗?为什么?

  3、小结:添加纸棒要变三角形,才能稳固,三角形越多,支架就越稳固。

  4、看,又来了一个支架,有什么不同?它稳固吗?这个支架又怎样来变稳固呢?我们呆会一起去试一试。(比较观察,尝试给立体支架加固)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在装水活动中,感知水的特征。

  2、通过操作,知道物体的沉浮现象。

  3、乐意参加玩水活动,积极进行探索。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⒈给瓶子装水:塑料瓶若干,几种装水的工具如:漏勺、勺子、碗、漏斗

  ⒉物体沉浮:盆子里装好水,各种物品如:塑料瓶、积木、泡沫、石头、硬币、积塑、各种水果等

  指导要点:

  ⒈建议将该区游戏放在接近盥洗室的地方,方便孩子倒取水。

  ⒉准备几盆水,让孩子用提供的装水工具试一试给塑料瓶装水,看看怎样可以把瓶子装满水。

  ⒊提供不同的.材料,如:塑料瓶、积木、泡沫、石头、硬币、积塑、各种水果等,幼儿观察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积累初步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介绍区域中提供的各种材料

  二、提出探索的要求

  ⒈分成两组进行探索。(装水、沉浮)孩子们自主选择,探索操作完可自由交换。

  ⒉装水要求:把瓶子装满水。

  ⒊沉浮要求:看看这些东西放在水里会怎样?

  三、观察指导孩子的操作探索 根据幼儿的操作情况进一步提出要求。

  ⒈装水活动:直接用瓶子装水可以吗?这些工具可以帮助你把瓶子装满水吗?怎样可以很快装满水?

  ⒉沉浮活动:先猜一猜哪些会沉下去?哪些会浮起来?(分一下类)然后实践一下,再分类。

  四、交流操作探索的发现

  讨论:你有什么发现?你用什么方法装水的?哪些东西从沉下去?哪些东西浮在上面?

  活动反思:

  ⒈孩子们对操作本身很感兴趣,能够专注地进行探索,对每一种材料都有兴趣,过程中也能动脑筋想各种办法,老师观察指导时的提示语能够促使孩子有目的地操作和探索。

  ⒉用几种工具搭配装水,小班孩子还不太能主动发现,他们往往都选择单一的一种工具进行,需要老师的引导和提示。

  ⒊沉浮活动中,由于提供的材料较多,又没有记录,所以孩子们对自己的操作发现很容易就忘记,建议可以设计一张简单的记录表,尝试用贴图片的方式进行记录。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目标:

  1、能根据图形的特征,在交集图中为各种图形找出合适的位置。

  2、发展幼儿的辨别能力和推理能力

  准备:两套不同颜色的图形,一张大的交集图,各组一套操作材料

  过程:

  一.(教师出示各种形状的图形)小朋友们,今天图形王国的国王给我们小朋友带礼物了,你们来看一下,它们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用两个词来说,如红色的三角形等)

  二.游戏“图形分类”。

  1、现在这些图形宝宝想回家了,我们一起来帮助他们找家吧!

  2. (出示圈)这就是它们的家。引导幼儿观察图形宝宝的特征,请个别幼儿给图形宝宝找到自己的`家。

  3.集体讨论:这样分对吗?有不同的分法吗?(引导幼儿发现两个圈中图形的共同点)

  4.教师示范将两圈摆放出现交集,将红色三角形放在交集处。

  5.教师再次出示不同颜色的图形,让幼儿集体进行图形分类,并验证。

  6.小结:两个家中都有着它的共同点,而两个圆圈集合的地方交集,也就是它们共同的家。

  三、送图形宝宝回家

  1.幼儿分组,每组一张交集图,各成员合作完成图形回家的任务。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检验,校对。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教幼儿认识几种常见电话,了解电话的发展、性能、功用及使用方法。

  2、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和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

  3、增进幼儿的交往,激发幼儿探究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热爱科学的情感。

  活动重点:

  了解电话的性能、功能及使用方法。

  活动难点:

  了解现代通讯设备的重要性和优越性,鼓励幼儿发明创造,积极寻求科学知识。

  活动准备:

  1、一组情境表演《该怎么办》。

  2、教具:自制电话两部、大哥大、“小灵通”手机、磁卡、IC卡、一元硬币、磁卡电话图片、IC卡电话图片、可视电话图片、自制小电话(包括有线电话、无线电话两种)若干、磁铁。

  3、学具:酸奶盒30个、1米长细管(或毛线)15根、曲别针、大牙膏盒20个、细棍20根、水彩笔10盒、大泡沫板、白纸。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请幼儿看一组情境表演《该怎么办》,引出电话。

  提问:请小朋友想办法,帮帮小红,让她尽快和妈妈通上话。

  (二)基本部分:

  1、围绕情境表演,拓展谈话:电话有什么功用?

  2、配合实物及图片,讲解电话发展历史、发明者及电话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1)简要介绍通讯手段的发展及电话的出现。

  (2)结合实物及图片,讲电话的发展、种类、构造和使用方法。

  A、从有线电话到无线电话,从单色电话到多色电话,从大电话到小电话,总之,电话变得更美观、更方便、覆盖范围也更大。

  B、请幼儿参与操作,共同探讨电话的构造及基本使用方法。

  C、介绍几种应急电话:110、119、120。

  如:明明的奶奶生病了,该怎么办?

  (三)结束部分

  游戏:《传电话》

  玩法:将幼儿分成两组,教师分别向两组小朋友的.第一个人悄悄地讲一句同样的话,喊:“一、二――开始!”再一个接一个地向后传,各组最后一人报传话内容,哪组传得又快又准则为胜。

  (四)延伸:

  1、从“小博士的电话”引出短小故事《蜗牛城的故事》。

  2、启发幼儿开动脑筋,当一个“小小发明家”,发明出更先进的电话,更快更准的通讯设备,送给蜗牛城的市民。

  3、幼儿自制通讯设备。

  教学回顾:

  通过新颖多样的教学形式,采用游戏法、实物演示法、引导发现法、操作法,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变枯燥的科学知识为幼儿感兴趣的游戏,寓教于乐,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和教学原则,便于幼儿接受掌握。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能够分辨黄豆和米粒发出的不同声音。

  2、愿意表达自己的发现。

  3、体验探索声音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黄豆、米粒、木糖醇罐子人手两份。

  音乐《大鼓和小鼓》

  三、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发兴趣。

  1、森林里要开音乐会了,看小动物们都带来了好多乐器,他们还缺少沙锤,让我们小朋友一起来帮忙吧。

  2、出示瓶子,教师交代要求。

  -------瓶子会发出声音吗?

  二、第一次探索:装黄豆

  1、分享交流:黄豆发出了怎么样的声音?摇的重了,轻了声音有什么变化?

  2、教师小结。

  三、第二次探索:装米粒

  1、分享交流:米粒发出了怎么样的声音?摇的.重了,轻了声音有什么变化?

  2、教师小结。

  四、比较黄豆和米粒发出的不同的声音。

  1、自由探索黄豆和米粒发出的不同声音。

  2、教师小结:声音响的是黄豆,声音轻的是米粒。

  五、森林音乐会。

  1、出示大小鼓,教师示范。

  2、幼儿一起参加森林音乐会。

科学活动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认识春天常见的花,培养细致观察、比较的能力。

  2.学习用相应的词、句表达自己的发现、感受。

  3.了解春天常见花和人们的关系。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带幼儿实地去观察

  活动过程

  一、交代活动内容

  1.回忆春天看见过的花。

  2.今天我们要到外面去找一找春天的花。

  二、带幼儿实地去观察

  1.我们看到了哪些花?重点观察:桃树、紫藤、玉兰树等。

  2.从花的外形、颜色等方面仔细观察、比较。

  学习用好听的词、句来描述。

  三、回班里集中分享

  1.描述观察到的花

  A.重点剖析一种花。

  B.了解花的结构,疏理归类。

  2.老师板书整理。

  四、讨论花与人们的关系

  1.春天开这些常见花和人们有什么关系。

  2.了解各种花的作用

  观赏:给大自然添美,带来清香。

  提供人们需要的物质及药用价值等。

  活动反思

  新《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尽量为幼儿创设条件,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发现的乐趣。

科学活动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探索有弹性的物体,获取有关弹性的科学经验。

  2.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其关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其关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活动难点:让幼儿探索有弹性的物体,获取有关弹性的科学经验。

  活动准备:

  1.操场蹦床跳垫

  2.弹簧及带弹簧的玩具、用具(拉力器、弹簧秤),其他有弹性的物体(各种橡皮筋、各种皮球、海绵块)。

  3.无弹性的物品(粉笔、金属饭碗、金属水杯)

  活动过程:

  一、讨论

  1.教师:小朋友在玩弹跳垫时身体有什么感觉?

  2.教师:你们知道身体为什么会向上跳吗?

  二、教师讲解

  1.讲解弹簧回弹现象,并演示弹簧伸缩回弹

  三、幼儿互动

  1.准备好有事弹性的物体摆放在课桌上,请小朋友试着去拉一拉、压一压、捏一捏,看看有什么变化。

  2.教师用身体语言演示弹性的特点(如弹跳、弹簧步等),带领小朋友一起来跳一跳。

  3.准备好有事弹性的物体摆放在课桌上,再请小朋友试着去拉一拉、压一压、捏一捏,看看有什么不同。

  四、分辨有弹性的物体和没有弹性物体

  1.弹性的物品(弹簧、皮球)弹起来有没有趣?

  2.小朋友们说说看还有那些东西是有弹性的?

  3.小朋友们再说说看那些东西是没有弹性的?

  五、结束部分:

  表扬幼儿们的表现,让幼儿们在鼓励中成长,获得自信和成功的喜悦。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的活动教案11-25

科学活动教案06-14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07-20

【经典】科学活动教案07-20

科学活动教案02-16

科学活动教案[精选]07-25

(荐)科学活动教案07-21

科学活动教案(精品)07-21

科学活动教案[合集]07-21

实用的科学活动教案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