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08-03 07:55:09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案(精品9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9篇,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语文教案(精品9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及挂图,使学生了解写日记的意义、要求和方法,培养学生坚持写日记的好习惯。

  2、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及挂图,使学生懂得爱护图书的意义和要求,养成爱护图书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爱护图书的意义,要求,学会方法,在实践中养成坚持写日记和爱护图书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讨论:如何写好作文?

  勤于观察,勤于积累,把观察的东西及时积累下来。

  二、讲明写日记的意义

  写日记有什么好处?

  分组讨论。交流.小结。

  写日记能够为自己提供写作机会,帮助提高写作水平。通过对看到的、听到的事情或者一些问题的思考,帮助自己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明白自己该怎么做、怎么想,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

  三、交给写日记的方法

  日记的内容和注意点。

  观察图画,说说图上画了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

  日记的主体部分可以写什么?该怎么写?

  怎样才能写好日记?

  1、要持之以恒。

  2、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可以成为日记的内容。

  3、用自己的语言写想说的话。

  4、日记的书写及格式

  讨论交流。

  四、总结

  这堂课我们学习了写日记的意义、要求和方法,在今后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要坚持写日记,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

  五、作业

  1、按照写日记的要求、格式练习写日记。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指导看图,投影出示。

  1、讲明爱护图书的意义

  书架上的图书保管得怎样?指名说。从图中可以看出两位同学

  2、讲解怎样爱护图书

  为什么要爱护图书呢?怎样爱护图书说说该怎么翻看图书、怎样摆放、怎样整理图书?同学们,听了这些破书的哭诉,我们该怎样帮助他们呢?

  3、如何修补图书呢?

  三、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使我们懂得了爱护图书的意义,该怎样保护图书,希望在你们今后的日常生活中,从爱护课本做起,爱护书、读好书。

  四、作业:

  给新课本包上封皮。

  做书签。

  把图书角图书分类整理好。

  板书设计: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八)

  分类整理

  保持整洁

  爱护图书 使用书签(或丝线)

  及时修补

  1、走,我们去植树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诗歌内容,了解植树的重要性,体会少先队员们用实际行动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决心,帮助学生从小要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歌内容,了解植树的重要,从小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1、播放配套《走,我们去植树》

  在音乐声中,老师谈话引入:同学们,春天已经来临了,在这和煦的春光中,你们想去植树吗?

  2、那我们就一起行动吧!(板书课题:《走,我们去植树》)

  二、初读课文,理解课文思路。

  1、播放课文录音,学生听课文录音。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文中不理解的地方和印象深刻的地方,作上记号。

  3、交流、讨论。学生质疑并解决,重点问题可以存疑。

  A、和煦是什么意思?

  B、音符:表示音调高低的符号。

  C、版(前鼻音与叛区别)图:户籍和地图,引申为国家的疆域。

  D、植树有什么好处?

  E、为什么说一棵树就是一座绿色工厂,片片树叶都是快乐的音符?

  4、再读课文,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A、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B、纠正学生的读音。

  C、自由练读课文。

  三、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一)、(1)讲少先队员积极参加植树的活动。

  (二)、(2-6)讲植树的重要。

  (三)、(7)表明少先队员植树的决心。

  四、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2、这一小节你读懂了什么?

  3、理解“和煦”

  4、“迈开轻快的脚步”说明了什么?(说明学生积极行动起来,去参加植树的情景。)

  5、指导朗读,要读出欢快、有力的语气,读出少先队员的蓬勃朝气。

  练习背诵

  六、指导写字。

  1、观察生字,分析结构,自主记字。

  2、重点指导。

  注意左边片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词。

  2、预习下一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1、第一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指名朗读第一段。

  二、学习第二段

  1、自由朗读第二段

  2、说说第二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3、少先队员到什么地方去植树?引导学生想象省略号后所省略的内容。用一个词语概括这些地方——“到处”

  4、感情地朗读第二小节。

  5、细读3-6小节,思考:植树有什么好处?

  6、讨论、交流并板书:

  绿色工厂

  绿色宝库

  增添新绿

  绿色希望

  7、进一步理解词句,并指导朗读。

  A、结合光和作用让学生理解“绿色工厂”,指导读好“给我们送来清新的空气,让每个人都幸福健康。”

  B、“绿色宝库”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森林是“绿色宝库”?除了“盖房、架桥、造船、铺路”外树木还有哪些好处?指导读好第四小节。

  C、联系上下文,理解“亿万棵树连起来,就染绿了祖国美丽的版图”一句,说说什么是“绿色的希望”

  想象祖国处处是“参天的大树”的景象。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5、6节。

  D、练习背诵。

  三、学习第三段

  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最后一节。齐读第7段。

  四、背诵指导

  1.看动画,学生边看边小声跟读。

  2.指导背诵。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

  五、总结课文

  同学们,植树的好处这么多,植树的意义如此重大,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让我们动员所有的朋友一起去植树吧!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选择学校的一种树木,查阅资料,按名称、外形特征和作用三个方面向同学们作介绍。

  板书设计:

  1. 走,我们去植树

  绿色工厂——健康、幸福

  增添新绿——染绿版图

  绿色希望——沙退鸟舞

  绿色宝库——建设“四化”

  2、第一朵杏花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能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谁能看图说说杏花的样子?

  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提出自读要求:

  (1) 轻声自读课文两遍

  (2) 画出生字词,结合生字表读准字音

  (3) 标出自然段序号,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画出不懂句子。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指读。

  (2)指导读长句子。

  指名读句子,相机指导停顿断句。

  (3) 指名朗读课文 ,简介竺可桢。

  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三、再读课文

  1、再读课文

  2、 出示分段提示,练习分段。

  (1)按时间先后顺序,本文应该如何分成三段?

  (2)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能不能独立成一段?

  3、范读后根据提示讨论分段。说说段意。

  第一段(1-5):竺可桢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孩子不明白什么原因。

  第二段(6-15):第二年在孩子的帮助下,竺可桢爷爷准确地记下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

  第三段(16):竺可桢爷爷通过长年精确观察,掌握了气候变化规律。

  四、指导书写生字

  1、出示生字,分析字形,组词记字。

  2、重点指导:

  五、布置作业

  1、搜集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下一堂课交流。

  板书设计:

  2、第一朵杏花——春天

  第一段(1-5)

  第二段(6-15)

  第三段(16)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 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相机板书:竺可桢

  2. 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两次)分别是什么时间?(一年前,一年后)

  二、第一次(学习第1---5 自然段)

  1. 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 讨论(学生可相互解答,教师只作点拨)。

  3. 指导朗读。

  4. 重点指导第3自然段,体会红字的作用。

  出示投影片:“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弯下腰来:说明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5. 四人小组练读。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的话,一个读旁白,一个做评委。

  6. 指名练读。

  (三)第二次看杏花(学习第6---15自然段)

  1.过渡: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第6自然段,作者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一幅春景图,谁来读读看。

  2.指名读,突出“绿、皱、鼓”等关键词。

  3.齐读

  4.重点放在对话朗读上

  (1)提出朗读要求:自由轻声读,想想这写话分别是谁说的?帮它加个提示语。

  讨论之后,出示投影片。

  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地问:“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

  小孩子()地说:“刚才。”

  竺爷爷()地问:“是第一朵吗?”

  小孩子()地说:“是。”

  (2)读第二遍:根据添上的提示语,读出他们的语气:奇怪、高兴、激动、自豪、半信半疑、肯定。

  (3)分角色读:指名生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子的话,其余读旁白。(7---14)

  5.师述:从同学们的朗读中,不难听出竺爷爷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动、非常兴奋。那王老师不禁要问小孩子为什么高兴?竺爷爷为什么高兴?(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

  6.除了对话部分,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出示投影片,朗读体会带点词语的作用“竺爷爷顷刻间象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

  7.“郑重”什么意思?你从“郑重地计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又体会到什么?(“郑重”的意思是严肃认真。从“郑重地记下”可以看出竺可桢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板书:一丝不苟)过渡:是的,“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竺爷爷的话也证实了这一点。

  四.学习第16自然段

  1.出示投影片:“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

  2.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你怎样理解“精确”一词?(非常准确)能不能结合前文来说说。

  4.指导朗读

  5.竺爷爷是一名生物学家,他的成就是怎么得来的',你找到原因了没有?

  6.小结:正如竺爷爷所说的,他正是通过长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花的规律。

  板书:精确观察你知道那些有关竺可桢的研究故事?

  拓展资料:《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

  7.再读读竺爷爷的话,加深体会

  五.总结迁移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总结:课文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3.学了本文,你觉得应向竺爷爷学些什么?

  六、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4、5两题

  板书设计

  2、第一朵杏花

  一丝不苟

  竺可桢

  精确 观察

  3、 燕子

  一、教材分析:

  《燕子》一文,作者用优美简练的文字,鲜艳明快的色彩,为我们描绘出春天初到时的燕子。教材的图上画的是春天的景色,全图呈绿色基调,有远山、湖水、稻田,桃花盛开,柔柳轻扬,各种颜色的花竞相开放。图上最引人注目的是燕子,它们有的正在湖上飞行,剪尾或翼尖沾了一下水面,有的飞到了柳枝间,还有的停在远处电线上歇息,它们给早春的湖光山色增添了生气,把春光点缀得更加美丽。

  课文以优美的语言,讲述了燕子的特点和充满生机的春天的美丽。课文以燕子为记叙的线索,可以按燕子的外形、燕子从哪里来、燕子的飞行和停歇的顺序来理解。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通过阅读课文,让学生了解春天的特征,了解燕子的外形及活动情况,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生动地描写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的能力。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体会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生机勃勃。

  二、教学要求:

  1、通过燕子在春天里飞翔的美景,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起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2、巩固生字,理解本课生词:俊俏、阳春、盛会、生趣、掠、偶尔、荡漾、光彩夺目、百花争艳;体会比喻、拟人在课文中的作用。

  3、让学生懂得本课有层次地描写画面的特点;并通过有顺序地看图和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象力。

  4、能有表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

  三、教学重难点:

  初步掌握正确理解长句子的基本方法,通过学习课文的语言,感受燕子的可爱、春光的明丽和祖国语言的丰美。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通过燕子在春天里飞翔的美景,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起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2、巩固生字,理解本课生词:俊俏、阳春、盛会、生趣、掠、偶尔、荡漾、光彩夺目、百花争艳;体会比喻、拟人在课文中的作用。

  一、 揭示课题

  1、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各种各样的动物,空中的飞鸟地上的走兽,水里的游鱼。但是稍不留心,它们就会从我们的眼前溜走等到要写时不知从哪儿写起。就说我们春天里常见的燕子(出示燕子图片),我们会怎样描绘它呢?(学生自由发挥)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作家郑振铎是怎样描述燕子的。

  2、读题:

  (板书“燕子”)

  (1)、指导“燕”的结构:象形字,各部分要写得紧凑

  (2)、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渎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词,划出不理解的词、句。

  (2)、检查:

  A、小黑板出示字词:自由读——指名纠正读——齐读

  B、读课文:(分段指名读)看谁读得又准确又流利。(教师评)

  2、理清课文层次

  (1)、自由读课文,思考本文主要写了那些内容?(小组讨论)

  (2)、指名回答(相机板书:外形,春天赶来,飞行,休息)。

  三、细读第一自然段

  1、理解内容

  默读课文:第一段写了什么?(一起回答:外形)作者是抓住它的什么特点来写的?(相机板书:羽毛——乌黑光亮;翅膀——俊俏轻快;尾巴——剪刀似的)

  2、指导朗读

  (1)、情感准备:既然燕子是这样的漂亮、机灵,大家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喜爱、欢快……的语气)

  (2)、练读:

  (3)、指名读——男生女生比赛读——齐读

  3、指导背诵

  (1)、思路:课文是怎样写燕子的外形的?(指板书:羽毛——翅膀——尾巴、指图)

  (2)、请学生自己试着把这一段背给同桌听。(提示:可看板书或看图)

  (3)、看板书,分一二排、三四排背。

  (4)、齐背。

  四、布置作业

  1、习字册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让学生懂得本课有层次地描写画面的特点;并通过有顺序地看图和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象力。

  2、能有表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

  一、复习前课

  1、请学生说说回忆第一段写了什么?(外形)

  2、作者是怎么写的呢?(请学生带感情背诵)

  二、细读课文

  1、学习第二自然段

  (1)、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燕子的模样,那么着可爱的精灵是什么时候来到我们身边的呢?(春天)

  (2)、自由读这一段,想想它描绘了春天里的哪些事物?用横线划出来。它们是什么样的?圈出描写的词语。(微风——吹拂;细雨——洒落;柔柳……)

  (3)、重点品味描绘春天的句子

  A、出示小黑板。

  指名口头填空第一句。(吹拂、洒落)你有什么样的感觉?(舒服、惬意……)你怎么读出这个感觉?(示范读,教师评价)

  指名口头填空第二句。(展开)你怎么读出柳叶的嫩呢?(示范读,教师评价)

  指名口头填空第三句。(赶集似的,烂漫无比)你怎么理解“赶集似的”?说明花草很多,很热闹……)你准备怎么读?(教师评价)

  B、在这样美的春天里,还有燕子从南方——赶来了,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趣。生趣是什么意思?(生机和趣味)大家想象一下这样的场面,有什么感觉?(高兴、兴奋……)

  C、完整地练读——分小组比赛读——齐读

  (4)、指导背诵

  A、理思路:春天到了,微风和细雨怎样?柔柳怎样?青草怎样、绿芽、鲜花怎样?小燕子又怎样?

  B、同桌互背。

  2、学习第三自然段

  (1)、理解内容:

  A、自渎:思考这一段写了燕子的哪个方面?(飞行的形态)找出描绘的词语。(斜着、掠过、横掠……)

  B、掠过写出了什么?(飞的速度快)(板书:快)横掠写出了什么?(飞得轻)(板书:轻)

  (2)、指导朗读

  A、小燕子飞得又轻又快,我们应该怎么读?(轻快)

  B、指名读,评价——齐读。

  (3)指导背诵

  A、燕子图片演示。(指名表演)

  B、练背——齐背(教师同时演示)

  3、学习第四自然段

  (1)、过渡:燕子轻快地飞呀飞,累了,就——停在电线上休息。(板书:休息)

  (2)、默读。找出比喻句,说明把什么比做什么?(板书:电线——五线谱;燕子——音符)

  (3)、比较:教师故意读错“痕””为“根”,请学生说说哪个好。

  (4)、指导朗读:飞倦了怎样读?春天的歌怎样读?

  (5)、指导背诵:

  三、总结课文

  学习这一课,我们认识了春天里活泼可爱的燕子。在外形上,它有着——(指名说),它在春天里到来,轻快地飞到我们身边,连休息的姿态都那么美。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一起读它。

  四、布置作业

  1、完成练习册。

  2、围绕春天景物写一篇日记。

  板书设计:

  羽毛 乌黑光亮

  外形 翅膀 俊俏轻快

  尾巴 剪刀似的

  3、燕子 春天赶来

  飞行 快,轻

  休息 电线——五线谱

  燕子——音符

  4、古诗两首

  一、教材分析:

  《古诗两首》有两首诗,一首是《江南春》, 一首是《春日偶成》。

  《江南春》是一首素负盛誉的写景诗。小小的篇幅,描绘了广阔的画面。它不是以一个具体的地方为对象,而是着眼于整个江南特有的景色,故题为《江南春》。全诗以高度概括的笔法,勾勒了江南地区的风物,描绘了江南明丽而迷蒙的春景。色彩鲜明,情味隽永。一首七言绝句,能展现出这样一幅广阔的画卷,真可谓“尺幅千里”了。

  《春日偶成》,作者宋代诗人程颢,这首诗是作者春日郊游,即景生情,意兴所致写下来的。描写了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抒发了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

  二、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两首古诗。

  2、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理解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语言与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诵读,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歌的意境,熟读成诵。

  2、结合古诗简洁的语言想象丰富的画面,先说再写。

  教学难点:

  1、诵读古诗,体会作者从听觉、触觉、视觉等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像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2、透过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两首古诗。

  2、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理解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一、调动积累,揭示课题

  1、启发学生回忆背诵过的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

  2、引出诗题“江南春”:顾名思义,江南的春天。 全诗描写了江南春天的绮丽景色。

  3、介绍作者:杜牧,字牧之,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二十六岁中进土曾做过幕僚,很不得志。他关心民生疾苦,在任地方官期间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他和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

  二、自学古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诵读古诗。

  要求:(1)读准字音,注意节奏。(2)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2、借助工具书,自己理解诗意。

  3、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

  4、检查学习效果

  (1)指名朗读,集体正音。然后齐读全诗,注意停顿。

  (2)解释词语:

  “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楼台”、“四百八十寺”

  (3)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大致即可)

  三、反复诵读,体会意境

  (一)前两行——写今

  1、学生自由诵读古诗,边读边思考:《江南春》写出了江南春天的哪些特点?(到处是黄莺宛转啼鸣,到处是绿叶红花相互映衬。依山临水的城乡,迎风招展的酒旗。)

  2、诗的前两句抓住了黄莺、红花、绿叶、水乡、山城、酒旗、春风等七种景物来描写,共同构成了一幅春天江南的画面。

  3、看图、配乐辅助,指导学生读出江南春日的美景,用自己的话描述感受到的内容。

  (二)后两行——怀古

  1、提问:诗歌的后两句还是描写江南春天的吗?

  2、学生默读后两句诗,体会一下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集体讨论(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之情)

  4、教师小结:南朝统治者迷信佛教,广建佛寺,企图依靠神灵的庇护,永保江山稳固。可是时移世易,当年的四百八十寺,有多少楼台意境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之中了呢?

  5、带着理解,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6、练习背诵古诗。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默写《江南春》。

  3、依据《江南春》这首诗歌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配一幅画。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语言与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一、复习回顾,诗题导入

  1、背诵《江南春》。

  2、师:这节课我们还要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美丽景色的诗歌。(板书诗题:春日偶成)教师简介作者程颢。[程颢(1032-1085),北宋著名儒家学者。字伯淳,号明道。河南洛阳人。少年时曾与胞弟程颐同学于当时名儒周敦颐。嘉祐二年(1057年)登进士第。历官鄠县主簿、上元县主簿、泽州晋城令、太子中允、监察御史、监汝州酒税、镇宁军节度判官、宗宁寺丞等职。在政治下,他虽然坚决反对王安石新政,但并不成司马光等旧党官僚东山再起后对王安石集团贬逐无遗的政策。程颢与其弟程颐同为宋代理学的主要奠基者,世称“二程”。因二程兄弟长期讲学于洛阳,故世称其学为“洛学”]

  二、自读古诗,疏通文字

  1、学生自由读《春日偶成》。(要求同前首)

  2、集体交流对诗歌的理解。

  (1)指名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句,互相启发。

  (2)边读边引导想象,逐句谈理解。

  (3)师生小结:一、二句写景——云淡、风清、花红、柳绿,加上近午的阳光,长流的河水,多么自然有致的大好春景啊!三、四句抒情——生处这宜人的春色中,诗人完全陶醉了,可有谁知道他内心的快乐,甚至还以为他像少年人一样偷闲贪玩呢!

  三、反复品味,精读古诗

  1、学生自由读古诗,思考:从字里行间感受到诗人程颢怎样的心情?

  2、集体交流,通过诵读、言说表达自己对诗歌内涵的理解。

  3、反复练读,熟读成诵。

  四、合作探究,拓展延伸

  1、学生再读两首古诗,思考:读了这两首写春景的古诗,你想到了什么?然后交流。(提倡引用诗中原句,学以致用。)

  2、回忆自己看到的春景,开展“春游归来”赛诗会(既可背诵其它写春天的古诗,又可以自己创作。)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春日偶成》。

  2、改写《春日偶成》。(将古诗变为白话文)

  3、办手抄报:“诗歌里的春天”。(选做)

  板书设计:

  江南春(杜牧)

  莺啼 绿映红 (写景)

  村郭 酒旗风

  南朝 寺 (抒情)

  楼台 烟雨中

  (忧国忧民)

  春日偶成

  云淡风轻 余心乐

  傍花随柳

  习作一

  一、教材分析:

  要求学生写建议,春节来了,建议班级举行一次春游活动,去哪里好,把自己的意见写出来。看谁的理由充分。为了使大家更好地了解自己介绍的地方,还可以配上插图或附上以前去浏览时的照片。

  二、教学要求:

  1、读懂“例文”《我的建议》,了解文中“建议”的材料选择和安排。

  2、读懂“习作要点讨论”,领悟关于为某件事情而提出“建议”的一般写法。

  3、按“习作要求”,选择一件使自己冬青的事,写一篇日记,要能表达真情实感。

  三、教学重难点:

  1、理解习作的要求。

  2、要有充分的理由。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例文《我的建议》。

  1、自己先读读《我的建议》主要写了什么?

  2、交流。

  A小作者建议你做什么?

  B你能接受他的建议吗?为什么?

  3、小结。

  因为小作者把去的理由写得很充分。是啊,那里的景物虽然很普通,但作者写得很美,写出了别人没有观察到的东西,写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对“最米人的池塘”,他没有具体写,这样,同学们不是更想去了吗?

  二、宣布本次习作内容:《我的建议》。

  春天来了,大家想去春游吗?你认为到哪里去最好?请仿照例文写个建议。

  (三)拓展思路,习作指导。

  1想清楚你知道的哪个地方最值得人留连往返?

  板书:我的建议

  交代地点 简洁

  2、要以理服人。抓住关键的景点,有序、仔细地介绍这一景点。尽力把这一景点介绍清楚,介绍具体,能吸引读者。

  板书:

  主要景点 具体 结尾 点题

  (四)学生习作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习作讲评

  一、简介本次习作基本情况。

  大部分同学能选取一个地方,抓住关键的景点,有序、仔细地介绍这一景点。并把这一景点介绍清楚,介绍具体,能吸引读者。还能结合课内外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习作练习中。但也有少部分同学写得较笼统,并不是十分吸引人。

  二、典型习作集体点评。

  习作例文:我 的 建 议

  春姑娘又轻轻的来到了人间。在青翠的山间,留下了她的足迹。我建议同学们到诗情画意的山上去走一走,上次在山上看日出的情景,至今都留在我的脑海里。

  走上干净的阶梯,好像走进了地球另一边的世界,那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蜿蜒起伏的山路,就像一条随时准备腾空的卧龙,景色秀丽宜人。如果你到了山的顶峰,就会发现所有的一切都焕然一新,松柏向我们点头,鸟儿向我们歌唱,连路边平时不起眼的小草,也欢呼雀跃起来,衬托在小草上的鲜花,也那么透明晶莹,真不知道春姑娘施了什么神奇的咒语,把所有一切平常的事都变的不同寻常。一座座青山插入云霄,峰顶银光闪闪,这好像一幅画。

  我希望老师和同学采用我的建议,在山上玩一玩,看一看。

  评价:

  1、用词不当,应将“轻轻的”改成“悄悄地”

  2、“,”应改成“。”

  3、这句话过渡很自然。

  4、“,”应改成“。”

  5、想象力丰富,比喻恰当。但“腾空”应用“腾飞”更好。

  6、“焕然一新”、“欢呼雀跃”、“透明晶莹”这几个词使增色不少

  板书设计:

  交代地点 简洁

  我的建议 主要景点 具体

  结尾 点题

  练习一

  一、教材分析:

  《练习一》安排了如下的内容: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等五项内容。处处留心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并学会“拟人”这种表达方式;读读背背,安排学生积累描写景色的成语;写好钢笔字,要求学生正确、美观的书写左右结构的字;口语交际,要求推荐或作自我推荐;学写毛笔字,安排了书字“散”、“处”。

  二、教学要求:

  1、了解拟人的修辞手法,并初步学会运用。

  2、熟记八个描写景色的词语。

  3、写好钢笔字。

  4、练习口语交际,推荐或自我推荐。

  5、学写毛笔字。

  三、教学重难点:

  处处留心、口语交际

  四、教学时间:

  三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了解拟人的修辞手法,并初步学会运用。

  处处留心

  1、教学第一部分

  (1) 要求学生自读第一部分,引导学生概括这段内容是爸爸和小芳的对话。

  (2) 出示《秋天》这首诗里的诗句,请同学们读一读,想想诗句主要写了什么。

  (3)引导学生说说爸爸对诗中的哪些地方感兴趣。

  (3) 诗句为什么不直接写秋天到了,苹果、葡萄都成熟了,而要写成苹果娃娃、葡萄娃娃呢?齐读,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5)从学过的课文中,你能找出这样的句子吗?

  请学生在课文中勾画,全班交流。

  2、教学第二部分

  (1) 把一个事物当作人来写,让它和人一样有感情,会说话。这样可以使生动形象,让人特别喜欢读。其实,这样的表达方法我们也会,比如山上的小溪叮叮咚咚地流,我们会说成小溪在唱歌;荷花在风中摆动,我们会说成荷花在跳舞。书上也有几个句子,请读读。

  (2)你能用这样的方法把下面几个句子写生动吗?

  (3)四人一组交流。

  (4)全班交流。

  3、教学第三部分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画,图上画了什么?

  (2) 想一想,怎样才能把“太阳、闹钟、小鸟“写得更生动些?指名交流。

  (3)学生试写。

  (4)朗读。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熟记八个描写景色的词语。

  2、写好钢笔字。

  读读背背

  1、请学生借助字典,认读这几个词语。

  2、指名读词语,齐读词语。

  3、同学们有什么发现吗?

  春深似海:指春色像大海一样深广,形容大地充满了明媚的春光。

  古木参天:古老的树木高耸着,直指天空。

  蔚为壮观:蔚,荟萃、聚集。汇聚成盛大壮丽的景象。

  4、同学们都在哪儿见过这样的景色?

  5、学生练习朗读的背诵。

  6、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植、程、租“这三个字。

  (3) 引导学生读帖,重点观察这三个字的结构和关键笔画的书写要求。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小结:“植、程、租“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三个字的右半边中”横“画比较多,并且最后一笔都是横。

  (4) 教师范写“植”。提醒学生注意:“横”画在右边别顶住“竖”画,还要写得稳一点。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并请学生说说好在哪儿。

  (2)对写得不好的字,予以纠正,再练习。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练习口语交际,推荐或自我推荐。

  口语交际

  1、审题

  (1) 启发谈话:新学期开始了,我们班决定要成立新一届的班委会,同学们想用什么办法来确定组成人员?

  (2)指名读题,明确此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指导

  (1)新的一届班委会将由哪些委员组成呢?

  (2) 你觉得哪些同学最适合担任呢?发表推荐与自我推荐,指导学生了解推荐与自我推荐的要求。

  (3)分组练说推荐理由。

  (4)每组推荐代表发表讲话,师生评议。

  3、反馈。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会认“撒”等9个生字,会写“勺”等12个生字。

  2、分角色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张衡之所以能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是因为他从小就爱好天文,善于观察和思考,具有刻苦钻研的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识字和写字

  教学难点:分角色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录音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划分: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古时候我国有哪些著名的科学家吗?

  2、教师简介“张衡”。

  3、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这节课,教师就给你们讲一个关于张衡小时候的'故事。你们想听吗? (板书课题),多音字:数(shǔ、shù)。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自读,正音。

  2、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认读,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3、开火车式认读生字:口头组词,练习用词说一句话。

  三、读通课文,初步感悟

  初读感悟:

  ①一边听录音范读,一边画出自己喜爱的句子。

  ②反复朗读自己喜爱的句子,并读给同学听。

  ③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这个数星星的孩子名叫张衡,是汉朝人。正因为他从小爱好天文,长大后又刻苦钻研天文,所以在天文方面表现了非凡的才能,创造了世界上瞩目的浑天仪和地动仪。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们知道了《数星星的孩子》讲的是张衡小时候善于观察,肯于动脑,长大后刻苦钻研天文终于成为一名杰出的天文学家的故事。谁愿意把这个小故事讲给同学和老师听?

  1、指名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2、口头完成课后“我会填”的练习题。

  二、复习词语

  出示生字、词语卡片,让学生读。

  三、指导写字

  1、字形分析、范写。

  重点指导:“组、睡、珍珠、钻研、距”都是左窄右宽的字

  “数”:左右结构,左右均。

  “离”:上窄下宽。

  2、学生先书写,再临摹。

  同学们,你们想更多地了解张衡吗?你们想了解更多的科学家吗?请读读课后的“我知道”,还可以到书中或网上查找资料。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师谈话:汉语拼音真有意思,它不但可以帮助我们认字,读音,还可以教我们说话呢!

  一、出示小女孩拿梨的图

  问:1.图上的小女孩叫什么名字?她在做什么?(学生读图下的音节后再回答)

  教师范读短语:lìlinálí

  学生学读短语:lìlinálí

  2.大家看一看“丽丽”这两个音节一样吗?哪儿不一样?

  讲:后面的音节没有标调,叫轻声音节。读的时候要轻,第一个音节要读得拖一些。如妈妈、爸爸、丽丽都是这样的读法。

  学生再读短语。

  二、出示小男孩拉驴的图

  问:1.图上的男孩叫什么名字?他在做什么?

  2.谁能直呼图下的短句?

  3.这个短句中有轻声音节吗?

  学生带读短句。

  集体练习读短句。

  三、巩固练习

  看两个短句练习直呼。

  课中休息:(读儿歌、字母区分歌等)

  四、直呼练习

  1.板书:n—)→n)n—]—n]

  要求看清,看准,不要马虎。

  板书:l—)→l)l—]→l]

  学生直呼后,可以说出音的`字,以巩固音(如:愤怒的n)路路的l)女孩的n])

  2.读课后的直呼音节(见书)

  3.用卡片练习直呼

  注意:第二节课和第三节课一定给学生大量读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读,注意发现学生中的问题,及时给予辅导和帮助。直呼音节不要急于求成,不要一刀切,要由慢到快,由模仿着读到自己学会读。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体会“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意思。

  3、体会祁黄羊的品质。

  教学准备:图片、投影

  一、复旧引新

  讨论: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二、精读训练

  1.细读课文,领会思想内容。

  (1)默读第一段,讲解时代背景。

  ①理解词语。几个大国:如秦国(今陕西中部,甘肃东部)、

  晋国、鲁国(今山东)等。

  征伐:讨伐挑起战争,攻打别国。

  ②讨论:举荐人选是由什么事情引起的?

  (祁黄羊辞职)

  (2)各自轻声读第二、三段。

  ①揭示句子:“悼公听了很受感动,说:“外举不避仇,内举

  不避亲,你做事如此出以公心,真是难得呀!”

  a.提问:“外举不避仇”是什么意思?

  (推荐外边的人不避开仇敌)

  从课文中,我们知道说的是怎么一回事?(指名口述)

  b.“内举不避亲”是什么意思?

  (推荐家里的`人不避开亲属)

  这又指的是怎么一回事?(指名口述)

  c.什么叫“出以公心”?

  (从国家的、公众的利益考虑)

  ②即兴表演祁黄羊两次举荐人选的情况。

  a.朗读课文,记住有关内容。

  b.分配角色:祁黄羊、晋悼公、使者。

  c.充实下述内容:悼公立即派使者去召解孤。没想到解

  “…去世了。悼工只好让祁黄羊再举荐一个能接替他的人。

  d.当众表演(两组),表演后评议。

  ⑶你觉得祁黄羊是个怎样的人?

  (出以公心、正直无私)

  画出有关语句,讨论所画内容,指名朗读有关语句,要求有感情。

  2、指导复述。

  ⑴回忆课文各段大意。

  ⑵祁黄羊两次荐贤,要说得详细。

  ⑶同座互相检查复述情况。

  ⑷指名当众复述、评议。

  三、课后作业

  1、把《祁黄羊》的故事讲给小朋友听。

  2、搜集“出以公心”的故事,举行一次故事会。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14个生字,会写其中的“年、卡、几、声、油、已“6个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与人要相互关心、友好。

  重点难点:

  1.掌握6个生字的音、形、义;朗读课文。

  2.了解动植物形状和颜色的相关特征;体会人与人相互关心、友好的情怀。

  教学过程:

  课前导语:新年到了,人们经常会用贺年片送上祝福。小朋友,你给谁送过贺年片呢?

  一、板书课题,诱发质疑。

  1.导入新课,板书课题:16贺年片。

  2.识记生字。

  3.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哪些问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朗读录音,形成初步印象。

  2.学生借助拼音对照插图自读课文,遇到生字做上记号,多读几遍。

  3.把自己找出的生字读给小组同学听一听,同学相互正音。

  4.教师用生字、生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5.学生再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谁给谁送贺年片?

  三、精读课文,探讨刚才提出的问题。

  1.学生带着问题自主读书,边读边把重点词句铸上记号。

  2.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不懂的.问题也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

  3.全班交流读懂的内容。

  ⑴小猫是怎样写贺年片的?

  ⑵小猫在上面写了什么?

  ⑶小鸡是怎样写贺年片?⑷朗读小鸡写的话,体会关心、想念、祝贺的情感。 四、把你最喜欢的段落或句子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

  五、课堂拓展。

  小鸭、小狗、小马也给朋友写贺年片,它们会怎样写呢?

  六、教师总结:

  这节课,我们不仅体会到了小动物之间的友情,还让我们认识了它们脚的特征。课后,同学们也可以制作一张贺年片送给你的小伙伴,把新年的祝福送给他。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1《武松打虎》是 S 版五年级第一学期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节选自《水浒传》的第 23回, 其中“打虎”是文章的重点 , 也是文章的精华所在,作者抓住武松打虎时动作的正面描写、通过对老虎吃人招数的侧面描写 , 表现了武松的智勇双全。文章的情节生动感人,因而教学中以学生的读、演为主 , 体会文章的精髓。

  学情分析

  我班的学生大部分喜欢看课外书籍 , 乐于了解课文之外的有关知识 , 而且在课堂的教学活动中 , 他们也能将所学所知运用到课堂中来。加上这篇课文情节感人,我又设计了读、演、看的教学环节,学生的学习兴趣浓。但是其中也不乏有个别学生胆小、学习的主动性不够等现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武松打虎”的故事,感受中国古典文学作品语言的魅力,激发学生对打虎英雄的崇敬之情。

  2、仔细阅读课文中武松打虎场景的精彩描写,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打虎的经过,想象武松打虎时的精彩场面。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老虎的凶猛和武松的英勇、机智。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武松打虎的经过,感受中国古典文学作品语言的魅力,激发学生对打虎英雄的崇敬之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部分,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师:这就叫“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从这可以看出武松是个怎样的人?

  二、学习新课

  1.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武松是怎样打虎的?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第二部分,(出示课件2)想一想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想想武松打虎主要分成哪两个部分?开始

  师:谁来说说第二部分的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你能给它们拟一个小标题吗?

  师:武松打虎主要分成哪两个部分呢?

  师:文中是怎样描写老虎出场的?

  师:据史料记载,这只吊睛白额大虫,白脑门,白眼圈,吊眼梢,眼赛金灯,嘴赛火盆,大牙好似尖刀,雪白瓦亮,你们看,(出示课件3)此时此刻,它正冲着武松发威呢。这是一只怎样的老虎?

  2 、学习“防”的部分:(第5自然段)

  师: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老虎的凶猛呢?武松又是怎样对付老虎进攻的?。自由读第五自然段。用“~~”划出描写老虎凶猛的语句,用“——”划出描写武松对付老虎进攻的语句。并分别用“.”“ ”划出描写老虎和武松动词。

  师: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老虎的凶猛呢?(出示课件4)

  师:我听出了“一扑”重读了,还有哪些词需要重读?你们听出来了吗? 师板书: 扑

  师:对,“一扑” “按一按”、“撺将”这些词是描写老虎动作的。标“.”这句话还应怎样读。你们想想看,凶猛的老虎从天而降,速度怎样?你说这句话还应该怎样读?

  师:谁来评评,他读得怎样?你说——

  师:全班一起读这句话,也可以边读边配上动作。

  师:你们看,这只老虎少说也有七八百斤重,不要说它要抓你、挠你,就是砸,也得把人砸个半死不活呀。武松这时是怎么做的呢?(出示课件4)

  师:武松是人不是神呀,面对这凶猛的老虎,“酒都做冷汗出了”,此时,他虽然紧张,但头脑清楚,方寸未乱,他用哪个动作化解了这场危机?师板书: 闪

  师:一个“闪”字说明武松的速度怎样?所以要怎样读?(要读得越轻越快)

  这句话中还有一个词也说明武松的速度的,是哪个词呢?

  师:你能说说它的意思吗?

  师:谁能用它说一句话呢?

  师:凶猛的老虎扑不到人,接着它怎么做呢?

  师:进攻的手段有变化,“腰胯一掀”,怎么掀,谁来表演一下?我们看,力大无比呀。要是被它掀着了,那还不得骨断筋折呀?武松此时?师板书: 掀

  生接答:武松只一闪,闪在一边。 师板书: 闪

  师:两种绝招都拿不着,老虎可恼火了,接下来它用哪招?(剪)师板书: 剪课文怎么写?

  师:从他的读中,能感受到大虫如霹雳一般的吼声吗?谁来评一评,你觉得应该怎样读?

  师:你能试试吗? 生:读

  师:读得真好,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老虎的凶猛。

  师: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

  师:哪里是夸张?哪里是比喻?把什么比作什么?

  师:从这个句子中你体会到什么?

  师:面对这只恼火的老虎,武松?

  生接答:武松却又闪在一边。 师板书: 闪

  板书: 老虎 扑掀剪(凶猛)

  武松 闪闪闪

  师:看着板书,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生:面对老虎的'进攻,武松为什么只是一闪再闪呢?

  师: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同桌互相讨论一下,开始

  师:找到答案了吗?你说——

  师总结:有道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老虎如此凶猛,英雄怎能硬拼?一闪,一闪又一闪,从这可以看出武松的机智勇敢。师板书: 机智勇敢

  师:让我们分角色朗读整段话,再一次体会武松的机智勇敢。可以配上动作。男同学读描写老虎的句子,女同学读描写武松的句子。武松见了,齐

  3、学习“攻”的部分(第六自然段)

  师:过渡:机智的武松等老虎招数用尽,开始全面反攻,他又是如何打老虎的?请同学们快速默读第6自然段,用“——”画出能体现武松机智勇敢的句子,并圈出动词。

  师:哪些句子能体现武松机智勇敢呢?请你把它们读出来。(出示课件5)

  师:全班一起读,谁来说说武松是如何打老虎的,写了哪些动作?

  板书:抡 劈揪按踢打

  师:从这些动作中,你能体会到的什么?

  师:怎样才能把武松的机智勇敢展现出来呢?请同学们选用你喜欢的方式来展现,先自由练习。

  师:谁能给大家展示一下。

  师:谁来评一评,他读得怎么样?

  师:你觉得他什么地方读得比你好?

  师:那么你向他学习好吗?齐读这句话。

  师:还有读得不够好的吗?

  师:你读读看

  师:读得棒极了,齐读这句话。

  师:还有谁想展示

  生:表演读边读边做动作,体会武松的勇猛。

  师:他表演得怎么样?给点掌声。我让我们分角色朗读整段话,再一次体会武松的机智勇敢。可以配上动作。女同学读描写老虎的句子,男同学读描写武松的句子。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齐

  师:多精彩的打虎场面啊,同学们想不想看录象,再次一睹打虎英雄的风采呢请看——(出示课件6)

  师:录象把武松的英勇表现得淋漓尽致,我们能不能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武松打虎的经过(同桌互说再选派代表说)

  要注意把武松和老虎搏斗时的动作讲清楚,把当时紧张激烈的气氛表现出来。

  三、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1.:说得真好。同学们感受了武松打虎过程之后,你想对武松说些什么呢?请以“武松,我想对你说……”为话题,说一两句话

  2.总结:

  这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穿越时空,来到了景阳冈,目睹了武松打虎

  过程,品味了作品语言的魅力,初步学习了评价一个人物。让我们在音乐声

  再次回味武松打虎那震撼人心的一幕。(《好汉歌》(出示课件7)

  四、布置作业

  同学们,《水浒传》是一部不朽的宏篇巨著,108位好汉,一个个动人心弦的故事等待着你去阅读呢!希望同学们找时间阅读《水浒传》中的其它故事。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1.学会本课的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掌握6个常见的量词,模仿句子练习说话。

  2.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3.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富于理想,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具准备:

  每人一张白纸,一支彩笔。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板书课题:

  二、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三、学习第一节。

  1.1.有几句话?

  2.2.填空:

  我有_________,用它________。

  3.3.拿出画笔,根据书中描述,画出美好的今天画面。

  4.4.联系图画,如上想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5.5.填词训练:

  ( )的'今天 ( )的曲线 ( )的三角

  ( )的直线 ( )的远山

  四、学习第二节:

  1.1.指名读。

  2.2.这一节小作者画了自己什么理想?

  3.3.填空:

  我画_________的海洋,为了看清_________。

  我画_________的森林,为了___________。

  我给小朋友画上_______,为了________飞翔。

  4、回答问题:

  “我”为什么画透明的海洋?为什么画绿色的森林?为什么给小朋友画上翅膀?

  5、充满激情地朗读这一节。

  五、指导背诵:

  1.1.分节(今天、理想)。

  2.2.一节一节地背。

  3.3.指名背诵。

  板书设计:

  我有一盒彩笔

  今天 理想

  清清的小河 看清海底宝藏

  稻田 绿林把风沙阻挡

  远山 小朋友在祖国空中飞翔

  电视塔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六个生字,正确读写“居然”、“榨油”、“便宜”、“爱慕”、“体面”、“吩咐”“分辨”等词语。

  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明白花生最可贵的好处,懂得做人应该做一个对他人有好处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只求外表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课前准备】

  1。学生搜集作者和有关落花生的资料,教师准备关于落花生的课件。

  2。准备一块小黑板,上面抄写好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解题导入

  1。齐读课题,你知道“落花生”是什么意思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2。出示落花生的图片,教师补充讲解花生为什么叫做“落花生”。

  3。本篇课文的作者是许地山,他有个笔名叫落华生,他为什么取这个笔名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中,走进许地山童年的时光。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主识字:

  1。小声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2。指名读课文,全班正音。(如,“空地”的“空”读四声kograve;ng,“吩咐”的`“咐”和“便宜”的“宜”在文中读轻声。)

  3。拼读生字,着眼学法,重点强化。(由学生提出易错的字,并展示自己的学法)

  4。在预习的过程中,你都理解了哪些词的意思,用什么方法理解的?(注重结合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和用法,不要死背词典中的解释)

  (2)读顺课文,感知文本内容

  1。同桌互读,把课文读通读顺。(给足时间让学生读书)

  2。由同学互相推荐读,老师要鼓励读书不太好的同学展示自己,多鼓励他们。

  3。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看看你对课文都有了哪些了解?

  *默读课文,理清思路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请大家默读课文之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你准备怎样给本文分段,为什么?(讨论并明确分段)

  *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回忆课文内容,整体感知

  齐读课题,回忆课文内容,想想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

  *细读课文、突破重难点

  默读课文,看看你对哪部分内容更有感受,再好好读一读。(根据学生发言情况相机引导)

  1。种花生、收花生:(略处理)利用评读的方式指导学生抓住“居然”读出一家人收获花生的意外、欣喜

  2。充分读书、突破重难点:

  (1)自由读、指名读出花生的好处。

  (2)学生根据收集的课外资料补充花生的好处。

  (3)出示第10自然段,体会花生的可贵之处。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浙江省编义务教育教材第九册中《背篼》是一篇短小优美的散文,配画明文 文画共赏。文章以简练而又富有情味的语言描写了一个农家孩子黄昏打柴归来的形象,展现了一幅幅耐人寻味的画面。读此文,那勤劳、纯朴的山娃子仿佛已活脱脱来到你眼前,令你无法抗拒内心对他的爱。

  怎样让此景、此情轻松留住,添一份永恒记忆中的甜点,成了我和学生共同的目标。为此,在教学此文时,我们采用了“配画明文,文画共赏”的方法。

  一、初读试画,感知美

  在出示课题后,通过简笔画“背篼”开篇,既掌握了字形,又理解了字义。“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它的每一个小节都可作画,同学们不“见”的景物。学生喜爱作画,他们迫不及待地自由读文,边读边画下所“见”的景物。学生很快便感觉到了文章的“景物性”、“图画性”。当图画绘诸笔端时,他们又对课文语言作了揣摩,并自主地了解内容。这一过程是在良好的心境下完成的。过去那种一味枯燥地读文变得生动而有富有情趣,这无疑产生了“积极、主动”的态势,充分发挥了情感功能。没有生硬的词语解释,没有刻板的提问,一切都由学生自己发挥。于是,平时一位从未提过问题的学生向教师请教“坎”该如何画?通过点拨,他成功作画,爱创新的同学,有了发挥水平的机会,外加了许多合理的景物。初读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得到回归,强化了学生对深读课文的兴趣。

  二、研读添画,拓展美

  在课文初成画后,让学生自由说图,再参考文章内容说一说,把课文语言内化为自身语言。比较中,学生能体会到课文语言的简练,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配画明文 文画共赏》。“能否将这简练的语言再丰富一点呢?”让学生再自读自悟,联系生活,切磋文章的遣词造句,体会思想感情,然后合理添画景物,为画配词。在发展他们的研读能力,探究能力的同时,创新能力也得到较为明显的提升:

  (1)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富有动画性。如那飘过林梢的袅袅炊烟,画成了高扬的手臂,配以“孩子,回来啦!”一路上,注明了“拐、绕、走、跨”,不同的走法。

  (2)中心句巧妙地升华。“哦,山里的孩子,背篼里盛着一个勤劳的童年”。山里的孩子不只是打柴,他们拎水、割稻、种菜、拔草,这就是勤劳;也有学生画了许多背篼、许多孩子,表明了山里的孩子共有的`美德。对山娃的赞美之情早已注入其中,何用表白!

  (3)填补空白。文章语言简练,留下了许多空白之处,给学生丰富的想象空间。如一路问候村人,一路的山歌小调;如何打柴,如何采药,如何在山里“贪玩”,摘下红红的山柿子;那晚,孩子为卖药做了一个甜美的梦……。这一切,丰富了课文内容,使思想感情有了一定程度的体验。

  此时,再让学生说画,课文原有的构思又有了创新,他们创造性地表情达意。再读课文时,那简练语言的内涵就丰富多了,感情更为深厚。这样,互为映衬,同中之异。异中之同的比较,形成强烈的对比效果,使课文形象更加鲜明。作画与“学文”相辅相成,互促互补,使阅读课堂教学达到了十分和谐的美的境界。

  三、文画同赏,表达美

  当文已读,画已成时,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就成为轻松自在的事了。作车再现了课文情境,为学生提供了鲜明、准确而丰富的感性知识,给学生强烈的真实感,较快地把他们带入智力“最近发展区”。学生在研读中细细品味了文章,深切感受到文章对山里孩子的赞美之情。这时,学生的朗读就显得入景入情,真切感人,做到了“以情传声”,可以说是真情的流露。

  这堂课下来,把讲读的机会让给学生,把练笔的趣味送给学生,把读书的方法教给学生,他们便会主动、生动地去阅读。我认为,唤起学生的形象思维,挖掘他们的想象能力,是我们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的一片沃土。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四教案04-03

小学语文教案03-28

小学语文北京教案02-27

小学语文教案01-01

小学语文掌声教案12-28

小学语文穷人教案11-17

小学语文《泉水》教案12-25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01-04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07-29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