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3-08-10 10:57:41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数学教案(锦集7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数学教案(锦集7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带分数连加、连减(p.119,《作业本》p.71[6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带分数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带分数连加式题。

  2、理解带分数连减,当被减数的分数部分小于减数的分数部分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两个带分数的加减法。

  让学生计算带分数加减法的时候该注意什么?

  二、揭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带分数的连加、连减。

  让学生预习例5例6说说带分数的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1、先通分

  2、整数部分连加、连减

  3、分数部分连加、连减

  4、注意当份数部分连加得到假分数的时候应化成带分数。然后把两个整数部分相加。

  5、当分数部分不够减的时候要向整数部分退1还是2,要看具体的题目而定。

  三、学生独立完成。

  练一练第1-3题。]

  四、并布置作业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P32—P33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情景,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

  3.在数学活动中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连续进位方法的掌握与实践。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清点学生人数

  二、新知预热

  1、请同学们认真看大屏幕,谁能声音洪亮的回答这些问题。(出示课件)

  2 、小结:同学们这一环节表现很棒!

  3 、引出新课:谁坐过火车?有硬座和卧铺两种车厢,这节课我们就和淘气与笑笑一起来解决几道与火车有关的数学问题。(板书课题)

  三、新知探究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一天淘气与笑笑来到火车站,与火车站的叔叔的.交流谈话中,你能获得那些数学信息?(出示课件)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2、解决问题、探索方法

  (1)、卧铺车厢每节可乘72人,5节卧铺车厢可乘多少人?

  ①生读题②生列式,师板书③生试做 ,生板演 ④汇报方法⑤看课件,小声说计算过程(出示课件)

  (2)硬座车厢每节可乘118人,7节硬座车厢可乘多少人?

  ①生试做 ,生板演②交流汇报③课件演示

  (3)观察这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连续进位)通过我们以上的学习,你能试着说一说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学生与同桌说一说)汇报说;师生共同小结(出示课件)齐读。

  四、应用提升:(出示课件)

  五、全课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平行,感知平行线的特征,初步学会画平行线,了解平行线在生活中的应用。

  2、培养空间想象能力与联系实际的意识和能力。

  3、感受数学的价值,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认识平行

  1、初步感知,尝试判断

  师;上课一开始,让我们先来看一小段录像(播放录像)

  师:录像里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啊? 生:开窗户。

  师:开窗户过程中,这扇窗户在做什么运动呢?

  生:平移

  师:是的,平移是我们上个学期学过的知识,你们学得很好。我们看,窗户的一条边一开始在这个位置;平移之后,到了这个位置。你知道这条边与这条边的位置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生:平行

  师:你的知识面真广,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平行线。

  师:你知道平行线吗?

  高老师这里有几幅图,请同学们找一找,哪些图画出了你心目中的平行线?

  生1:第1幅、第5幅、第7幅。

  生2:就第1幅

  生3:1 和5

  师:看来,同学们对平行线都有自己的认识。到底你的想法对不对呢?,学完这节课后,相信你一定能得到一个肯定的答案。

  2、充分体验,探讨本质

  师:那么数学上,究竟什么是平行线呢?

  我们来看:

  窗户这两条直直的边我们可以看成是两条线段,这条线段如果向两端无限延伸、延伸。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看到的两条直线会怎样?会相交吗?

  生:不会

  师:都说眼见为实,这两条直线我看到的部分的确是不相交的,可是无限延伸之后我看不到,你凭什么说他们永远不会相交呢?

  生1:因为延长是不会弯过来的。

  生2:他们不会越来越近,最后靠在一起。

  生3:它们之间的宽度始终不会变的。

  师:宽度一样,其实就是说他们的距离处处相等。(课件验证)

  因为他们的距离处处相等,无限延伸之后始终保持着这样的距离,所以,他们永远不会相交。

  3、提升概念,再次判断

  (板书并口述: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相互平行)

  师:两条直线相互平行,我们也可以说其中一条就是另一条的平行线。

  如果我们把两条直线分别标上名字,AB和CD,我们就说直线AB平行于直线CD,记作AB∥CD

  师:我现在如果把这两条直线都斜过来,现在他们相互平行吗?

  生:平行的。

  师:为什么?

  生:因为他们永不相交。

  师:我们回头再来看刚才的8幅图。

  ⑴你能利用刚才学习的概念,找出这里的平行线吗?要说出充分的理由。

  (重点讨论学生初次判断错误的、有争议的或不敢肯定的。是平行线,为什么是;不是,又为什么。使学生对平行的认识更加深刻)

  ⑵指图⑦只有一条直线,你能帮他找一天和他平行的直线吗?

  生:图1

  师:上面一条还是下面一条

  生:两条都和图7的直线平行

  4、生活中的平行线

  师:这些直线是相互平行的,生活中你还能找到这样的平行线吗?

  生1:黑板的上面和下面

  师:是的,黑板的对边是相互平行的

  生2:桌子的这两条边是相互平行的

  师:你指桌子的对边是相互平行的吧,我希望同学们能表达得清楚些。

  师:高老师这里还有一些图片,你能从中找到平行线吗?

  生1:那幅画的对边是相互平行的

  生2:楼梯扶手的两条边是相互平行的

  生3:护栏竖的和竖的是相互平行的

  师:是的.,现在再来看看这里

  生1:爬干都是平行的

  生2:瓷砖的对边是平行的

  生3:花坛的对边是平行的

  师:看来生活中的平行线还真不少。有个小朋友叫淘气,他发现所有的窗户都太像了,没有一点儿创意。于是,他设计了这样的新型窗户。

  师:你能接受淘气的设计吗?为什么?

  生1:不同意,因为这样的话,窗户就无法移动了。

  生2:如果窗户往右移就会掉下来。

  师:看来,平行不仅美观,还很有用。

  刚才同学们找到的都是静止的,现在让我们看看运动中的平行线。

  每周一我们都要举行升国旗仪式。国旗的上边从这里平移到了这里,他们是相互平行的。

  师:再看看这副图。箭头从这里平移到这里。同学们,线段 HG一开始在这里,平移后到了H1G1,线段HG和线段H1G1平行吗?那你能从平移前后的箭头中,找出类似的相互平行的线段吗?

  生:线段AD平行于线段A1D1

  二、动手画平行线

  1、师:现在同学们都认识了平行线,你能在白纸上画平行线吗?

  请同学们拿出白纸,看第一题,高老师已经给你们画好了一条直线,现在你能画出它的平行线吗?

  注意:你在画的时候想一想,按照你的画法能保证一定平行吗?

  生:动手操作

  展示:1、量距离。2、沿着一把尺的两边画。3、直尺平移

  师:画这条线的平行线,可以画几条啊?

  生:无数条

  师:现在,你对这三种方法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说说各种方法的局限性)

  师:看来每种方法各有各的有点和缺点,因此我们在画平行线的时候,要选择最合适的方法。

  2、师:现在请同学们选择合适的方法完成第二题。

  教师掩饰直尺平移法,

  注意点:1、对 2、靠 3、移 4、画

  2、师:现在先请同学们在纸上画任意一条直线。

  生:……

  师:现在请同桌交换白纸,给同桌画的直线画一条平行线。要求先一个人画另一个看,看同桌画得对不对,然后再交换,听明白我的意思了吗?好,开始。

  三、总结,交流

  学了这节课后,你对平行线有什么新的认识吗?

  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我们对平行的认识也会越来越深刻。

  四、拓展

  师:请同学们看这两条线,它们相互平行吗?

  师:它们都在长方体的哪一个面上?

  师:请同学们注意(转动盒子,使两直线异面)

  师:这两条直线会相交吗?那它们平行吗?

  那你觉得我们在说两直线平行时,是不是还应该加一个前提条件啊?

  概括: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相互平行。

  [板书设计]

  平移与平行

  平移 平行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①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长度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②引导学生探索米、分米、厘米、毫米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知道分米、毫米这二个长度单位和掌握1米=10分米、1分米=10 厘米、1厘米=10毫米。

  教学教法:

  1.直观教学法。教学时利用直尺,观看分米、毫米标准的长度,观察1毫米、1分米的长度,在脑中建立表象,并让学生用生活中典型的长度帮助学生感悟用心体会。

  2.练习法。学生巩固知识和形成各种学习技能需要反复的练习,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主要的实践活动。在教学认识分米、毫米时,让学生去找生活中的典型例子做为参照物。

  教学学法:

  1.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和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在建立观念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的应用能力。

  2.学会与人合作养成良好习惯。在估计测量中,由于毫米相对较小,容易出错,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分工完成,在课堂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回忆学过的二个长度单位是什么?比划一下1米长度和1厘米的长度吗?

  二、教学新知

  1、认识毫米,感受毫米的必要性。

  2、建立毫米的表象。请你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用手比划一下。

  师提问:生活哪些物体的长或厚约为1毫米?

  3、学习厘米与毫米的关系追问:通过刚才比划和观察,你发现什么?

  毫米是相对较小的长度单位,通过观察你发现。

  (1)厘米与毫米有什么关系?得出1厘米=10毫米。师:拿出数学书,让学生观察其厚度,你觉得数学是多厚?

  (2)分米的认识

  ①分米

  出示一条10厘米长的小棒,让学生估,引出这条是10厘米。

  师:这也是一个长度单位,你知道它是什么呢。预计学生能知这是1

  分米。(板书1分米=10厘米)

  师:画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

  画后要求在直尺上找一找1分米,让学生去找一找生活中长约1分米的`物体,来帮助学生建立观念。

  ②分米与米的关系

  师:2分米长约是多少,用手比划一下?4分米?10分米?

  师:你发现什么?引导学生发现1米=10分米。

  3.长度单位的系统化和展望

  谈话: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又认识了长度单位的二位新朋友毫米和分米,请你把它们与原来学习过的米、厘米一起,排排队,从大到小排好?引导学生发现:相邻单位的进率都是10。

  三、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是形成技能不可缺少的环节,这节课我安排的练习题

  都与几何测量、几何直觉直接相关,符合当前课改精神。

  四、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及时反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收获的信息进行和筛选和整理,完善知识结构,并及时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设计: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验前后、左右的位置与顺序,这样就需要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把学生带回生活中,学习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首先创设情境让学生介绍同学,通过不同方向的介绍,明确前后的确定与面对的方向有关,为分清左右突破难点,学习左右时采用介绍同学、作游戏解决生活问题等,都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在感受生活的同时学习数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和游戏中,体验前与后、左与右的位置与顺序。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2、初步培养学生首先确立参照物,再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反应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体会前后,左右的相对性,提高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教学难点:准确的区分左和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想和大家做一个游戏,猜一猜同学的位置。

  教师说位置,学生做一做,找一找

  二、新授:

  (一)学习左右。

  1、你能不能不转身,把你周围的同学介绍一下?

  (1)出现两种情况:

  说出左右,(他这样介绍同学的,你还能介绍吗?)

  说不出左右,(他这样介绍同学的,你还能怎么介绍?)

  (2)比较,两种说法哪种更好?

  (3)原来我们可以用左右来介绍两边的同学,这样说真清楚,你也能这样介绍你两边的同学吗?

  (4)我们刚才用了哪两个词介绍我们两边的同学的?我们又认识了两个新朋友。板书:左右。

  你的哪边是左边?右边呢?

  指指你左边是谁?右边呢?

  2、做游戏。

  跟着老师的口令做动作。

  举左手、指右眼、左手摸右耳、左手摸左腿、(起立)伸右腿、左脚向前一步……

  3、练习

  提出问题:他们为什么都在左边走呀?

  组织学生讨论,像前后那样得到结果:面对方向不同,左右不同。

  (二)、学习前后

  向你的朋友介绍你的前后都是谁?

  (三)、观察课件,请你向大家介绍你看到景物

  学生认识上、下

  三、巩固练习

  46页试一试。

  1、看参照物。2、说出相对应的前后左右的车。

  47页练一练

  1、左右的练习。2、相对性的靠右行走(公共道德)

  3、思考题:上下左右的相对位置综合练习。

  四、课堂小结:

  说说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

  前上

  左右

  后下

  教学反思:学生对于平面内前、后掌握较快,对于左右掌握会很慢,在介绍自己的前后左右的同学时,先让他找到自己的右手(写字的手一直举着),学生很快分清左和右。上下是立体的通过楼上与楼下就分清。练习中让学生学会看图理解题目要求,学生就会了。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详细介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乘、除法竖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并理解各部分表示的意义.

  2.使学生初步掌握乘、除法竖式的书写方法,能用竖式正确计算乘、除法.

  3.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竖式的计算方法及各部分表示的意义.

  教学难点

  计算结果积、商的对位及除法每步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

  直尺、例7挂图、学生用直尺.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表内乘、除法口算:

  7385204

  72987366

  32463796

  4342656

  2.指名两位同学在黑板上用竖式计算,并口述计算过程和应注意什么.

  二、探究新知.

  1.导入:加、减法可以用竖式计算,同样乘、除法也可以用竖式计算,今天我们就学习用竖式计算乘、除法.板书课题:乘、除法竖式

  2.教学例6.【演示课件竖式】

  (1)出示例6横式:59=

  (2)教师启发:乘法竖式的写法与加减法的竖式有相同的地方,被乘数与乘数上下对齐数位写,乘号也与加、减法书写位置相同,下面也用直尺画一横线,横线下写积,一定注意相同数位对齐,最后向横式报告计算结果.

  (3)学生在练习本上试做,教师巡视.学生可互相讨论.

  (4)指名学生到黑板上计算,然后订正.请学生口述书写及计算过程.

  ①先写被乘数5;

  ②再写乘数9,注意相同数位对齐;

  ③在乘数左边空一个字的位置写乘号;

  ④在乘号和乘数下画一横线,两边稍长一点,要用直尺画;

  ⑤5乘以9的积是45,写在横线下面,注意把积的十位上的4写在十位的位置上,积的个位5要与9对齐;

  ⑥在横式等号后面写上积45.

  (5)在教师引导下,师生共同总结乘法竖式计算的六个步骤,重点强调积的数位的写法,一定要相同数位对齐,其关键是积的个位与被乘数和乘数的个位对齐.

  (6)学生修正做错的题.

  (7)反馈练习(101页做一做):

  ①独立完成;

  ②集体订正:竖式中各部分名称,写积时注意什么?

  3.教学例7.【继续演示课件竖式】

  (1)出示例7挂图

  ①引导学生观察挂图,理解题意:把8个苹果按每2个分一份,可以分成几份?

  ②明确属于平均分的第二种分法,用除法计算.列式82=

  (2)教学除法竖式的写法.

  教师讲解:除法竖式的写法与加、减、乘法的竖式不一样.哪不一样呢?

  ①先写,表示是除法计算,被除数写在里,除数写在的左边,指导学生在练习本上照写.

  ②8除以2商是4,把4对着被除数8写在的上面.同时注明4是商.教师讲明,每2个是一份,可以分成4份,共分掉了(24=8)8个,就把24的`积写在被除数8的下面,表示从原来的8里分掉8个,8-8=0,说明正好分完,没有剩余,用0表示,竖式中这样写:在24=8,即分掉的8下面用直尺画一条横线,用被除数8减去24的积8,等于0,写在横线下面,写时注意与被除数的个位对齐.指导学生在练习本上逐步写.

  板书:

  ③引导学生总结写除法竖式的步骤,重点总结商的对位及商和除数乘积的写法.

  4.教学例8.【继续演示课件竖式】

  (1)出示例8:,这个算式表示直接让我们求商.

  (2)被除数是63,除数9,商应是几?(7),商应写在什么置?因为(7)是7个1,所以要把7写在被除数个位的上面.

  (3)下一步该怎样计算?把9和7的乘积写在被除数的下面.

  最后一步怎样算?用减法,63-63=0,画横线,在横线下把0与被除数的个位对齐.得0表示正好分完,没有剩余.

  (4)反馈练习.(101页例8下面的做一做)

  教师指导做对重点步骤要强调.

  学生在课本上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后订正.教师要加强计算步骤及书写格式的指导,书写必须规范,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三、巩固发展.

  1.竖式计算并口述计算步骤及写法.强调积、商的对位.

  65=84=279=

  2.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通过这一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乘、除法竖式的计算步骤、方法、书写格式、特别防止积、商数位对错现象的发生.

  四、全课小结.

  1.让学生观看板书,总结今天学的新知识,再次强调重点、难点.

  2.教师纠正、补充性地进行小结.

  五、布置作业.

  1.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456396789

  2.食堂运来24袋米,平均分8天吃,每天吃几袋?(写出横式和竖式)

  六、板书设计.

  乘、除法竖式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2个生字,理解关键性词语的意思,如“信息、信息高速路、便捷、网上购物、拍卖、五州四海、电子邮件、羡慕”等。

  2.能正确朗读课文。能读懂本课的内容,了解叙述的顺序。

  3.了解电脑网络的意义和用途及有关知识,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1.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初步认识网络的用处。2.增长学生的见识,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关心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学情分析:了解电脑网络的意义和用途,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使用的动手能力。

  教学准备:

  生字小黑板、计算机。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思路及过程:

  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学生谈自己的想法感受。小结,过渡

  二、检查预习,顺情引导。

  1.检查学生认识生字情况,(课件1出示词语)比较难理解的通过各种方式理解:

  1)联系上下文理解

  2)通过肢体语言理解

  3)在实际生活中理解

  2.检查学生初读课文情况,整体感受课文内容

  3.评价(学生自己评价,学生之间评价,老师评价)

  4.小结,过渡

  三、协作学习,解决疑难。

  1.默读课文,试着自己读懂课文。2.小组内讨论交流。3.汇报自学成果,教师相机引导。

  4.抄写词语。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听写生字、词。二、精读课文。1.再读课文,老师出示自读要求(课件出示2。a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b边读边想,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明白;c请教周围伙伴解决问题,还是解决不了的旁边打上问号,一会儿告诉老师。)

  2.学生提出问题(简单的老师随即解决)。

  3.师生共同归纳问题。

  老师随即打出问题。

  学生可能会说:为什么电脑网络这个新鲜玩意儿到底是什么呢?网络到底神奇在哪儿?(出示课件3)

  4.分小组讨论以上问题。

  (以一小组为例,重点说明。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指导朗读,充分利用身边的多媒体辅助工具,例如投影仪,可出示课文内容,用各种方式读:例如指名读,评价,赛读;师范读)

  5.其他小组也可按照这个小组的汇报方法交流,也可有自己的想法。

  三、总结全文,拓展练习。

  1这篇课文给你了一个什么样的.感受?

  2.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电脑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了什么影响?

  3.老师出示宽带网,给学生提供一些比较好的网站,学生也可以自主查阅更多网站,亲身感受宽带网带来的神奇。

  4.把自己的知道的网络用处写下来,如果有时间可以进行交流。

  四、板书设计。

  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公路

  互联网(奇妙)

  查阅信息

  建立联系

  网络购物

  其他用途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03-17

小学数学教案06-14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7-06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7-06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7-28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8-01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08-04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7-21

[经典]小学数学教案08-09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