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优秀(7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7篇,欢迎大家分享。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名称:有趣的根
一、设计意图:
幼儿以前见过根,但是幼儿对根的认识不是很全面。本次活动让幼儿自由的探索过程中,寻得快乐,习得知识。非常适合大班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特点。
二、活动目的:
1、让幼儿在尝试活动中知道杆物的根基本上可分为直根、须根、块根三种;
2、帮助幼儿了解跟有储水、吸水等作用,知道跟和人类的密切关系,从而激发幼儿对杆物的探索兴趣;
3、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三、准备:
礼品盒(装有树跟)、多种杆物跟若干、各类根雕根制品。
四、过程:
(一)以邮包的形式揭示课题,初步感受根的外形特征。
1、让幼儿去试一试、摸一摸,感受根的外形特征。
2、让幼儿通过视觉观察,用语言表达对树根的外形特征。
3、提问:你还知道什么植物有根?它的根长在哪里?
小结:
(二)通过尝试,让幼儿初步认识一些植物的根。
1、幼儿试着寻找植物的根。
2、介绍三种根的外部特征,与周围小朋友比较不同之处。
3、&n
bsp;师小结三种根的外形特征。
(三)给植物的根找家。
(四)了解根的功能用途。
1、你们知道根有什么作用吗?(储水、吸水、固土)
2、介绍根和人类的关系,教育幼儿爱护植物。
活动延伸:
制作根制工艺品。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 认识秋天的树,知道几种常见树与季节发生着同步的变化。
2、 学习用简单的图示记录自己发现的树的不同特征,感知树的多样性。
3、 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4、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 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1、 挂图18号;幼儿用书。
2、 活动前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树在秋季来临后发生的变化。
3、 事先寻找一块有各种树木的场地。
活动过程
1、 出示挂图,幼儿观察桂花树、兰花树、梧桐树。
①提问:你认识这些树吗?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说说这是一些什么样的树?它们的叶子各是什么样的?
②秋天到了,你发现这些树有什么变化?
③你还知道关于这些树的特别的秘密吗?(引导幼儿说出树有先长叶再开花、先开花再长叶之分)
2、 幼儿观察《幼儿用书-秋天多美好》第18-19页“各种各样的树”的画面。
①提问:这些树你认识吗?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你是用什么办法认识它的?
②这些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地方?
3、 幼儿进入树林(幼儿园的操场),在寻找认识树的过程中,巩固对各种各样树的名称和特征的认识。
①(教师出示几种树叶)提问:这些树叶分别是从哪棵树上落下来的?你能将这些树叶送回到树妈妈的身边吗?找到后站在这棵树妈妈旁边。
② 幼儿说出判断的理由:你是怎么知道这片树叶就是这棵树妈妈的宝宝呢?
③观察树妈妈:这棵树妈妈长什么样?
④游戏“摸摸××跑回来”,巩固对各种树的认识。
幼儿聚集在教师身边,教师说出一种树的名称,如“摸摸桂花树跑回来”,让幼儿跑去,找到桂花树后摸摸树干跑回来,看哪个小朋友的速度快。
4、 收集自己最喜欢的树叶带回教室,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教师收集幼儿对树感兴趣的问题,指导幼儿将有关树的问题用图画的形式画出来,张贴在主题墙上。
5、 绘画:我眼中的树。
①幼儿绘画。
②分享交流,感受树的多样性。
活动反思
这次活动我结合主题和幼儿一起到户外观察各种各样的树,我们一起从教室出发,一路走一路看,和着春天的气息,孩子们对这次亲临活动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在公园,我们看到了垂柳,看到了罗汉松,看到了柏树,看到了梅树……在幼儿的作品中,他们把自己看到的,想象中的各种各样的树都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了。王伊诺小朋友一个内向的小姑娘,她把柳树画成了一个俏姑娘,有着长长的辫子,随着风在左右摆动,因为在她眼里柳树姑娘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是她的好朋友。心仪的桃树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红的,黄的,紫的……因为在她心中桃花是最漂亮的,是她最喜欢的。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莫比乌斯圈的特征,探索莫比乌斯圈的神奇变化。
2.能制作莫比乌斯圈,并能大胆进行猜想和尝试记录。
3.体验莫比乌斯圈给生活带来的便捷。
活动准备:
纸条、纸圈、剪刀、固体胶、课件、记录表、记号笔。
活动过程:
一、激趣
以手指游戏引入纸圈。(教师用食指和大拇指变化出一个圈、两个圈、许多圈导入课题--纸圈。
1.出示纸条,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师纸条也想变成圈,你们能不能帮助纸条变出圈?鼓励用多种方法,可以跟别人的不一样等。)
2.幼儿尝试做纸圈。(幼儿做出的纸圈都一样)
3.教师以魔术的形式展示莫比乌斯圈的神奇变化,引起幼儿的兴趣。
二、设疑
1.幼儿第一次尝试剪圈,让幼儿体会挫折,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及探索精神。
2.画线对比
教师提出要求:在两个圈上分别画线,从接头处开始画,到起点处结束,可以在里面画也可以在外面画。可以两人合作,一个人转圈,一个人画线。
师:你的线画好了吗?你发现了什么秘密?普通圈的线只画了一个面就连了起来,但是莫比乌斯圈的线特别长,画过了红颜色的一侧又到了蓝颜色的一侧,最终又回到了原来的出发点。
结合PPT总结出莫比乌斯圈的第一个特征:普通圈有2条边2个面,莫比乌斯圈只有1条边1个面。
3.实验总结出莫比乌斯圈的第二个特点:沿线剪开普通圈,变成一样大的两个圈,莫比乌斯圈变成有两个接口的大圈。
4.尝试自己制作莫比乌斯圈。教师小结:把纸条的一端扭一下和另一端粘合在一起,就做成了一个这样的圈。咱们做的这个圈啊,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呢,叫做莫比乌斯圈。是德国科学家莫比乌斯在1858年发现的。人们为了纪念他就给这个圈取名为莫比乌斯圈。
三、探索
沿着莫比乌斯圈的二等分线剪开和三等分线剪开会有神奇的结果。出示记录单:
1.出示课件,教师讲解记录单。
2.猜测普通的圈沿剪线剪开会怎么样。(记录)
老师示范剪法。
幼儿尝试剪普通的圈。
3.幼儿猜测莫比乌斯圈沿着这条线剪开会怎么样。教师和幼儿一起记录。
(1)幼儿自己剪剪看看。
(2)请幼儿讲述操作结果。看一下,现在的莫比乌斯圈有几个接口?
(3)它的结果跟你猜的一样吗?
(4)教师小结:一个麦比乌斯圈沿着中间的`线剪开就会变成一个更大的而且有了两个接口的麦比乌斯圈。
4.教师出示画有两条线的麦比乌斯圈。
(1)幼儿猜测,教师和幼儿一起记录。
(2)幼儿剪剪看看。教师指导。
(3)幼儿讲述结果。
(4)小结:今天我们的小朋友也做了一回小科学家。发现了莫比乌斯圈的很多秘密,知道画有一条线的莫比乌斯圈剪开后会变成一个更大的莫比乌斯圈。画有两条线的莫比乌斯圈剪开后变成了一个大一个小两个套在一起的莫比乌斯圈。
四、拓展
1.观看课件了解莫比乌斯圈在生活中的应用。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神奇的莫比乌斯圈,莫比乌斯圈不光好玩还很有用呢,你知道它有什么用吗?(幼儿自由发表意见)
其实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藏着许多莫比乌斯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课件)
立交桥:避免行人车辆的拥挤。
过山车:更加刺激好玩。
传送带:减少反复的摩擦工作,增加传送距离和面积......
2.观看课件了解莫比乌斯圈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
原来莫比乌斯圈不仅给生活带来了方便,艺术家和建筑设计师还利用它来美化我们的生活(继续展示PPT)。
5.延伸
瞧,老师这里还为小朋友准备了画有三条线和四条线的麦比乌斯圈呢。你知道沿着他们剪开会变成什么样吗?
活动反思:
本课是二年级上册《材料》单元的第4课。本课教学以纸为载体,通过改变一张纸,比较和体验纸改变前后性能的变化,交流纸的这种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等,激发学生继续改变材料、发现材料性能的探究欲望。
根据教材,我把本课分为几板块:
第一板块——聚焦,承接第3课的内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原有认知经验说说普通纸的特点,引发学生思考有什么办法让纸具有更多的本领。
第二板块——探索,探索又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明确改造纸的方法,先交流改变纸的方法,再明确本节课探究的改变纸的方法。第二部分,用“折一折”这种改变方法,引领学生用对比观察的方法研究纸被改变后形状、性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先在观察中发现纸的新变化,通过观察两种纸的侧面,发现普通纸和瓦楞状的纸分别是一字形和波浪形。在实践中发现纸的新功能,其中比较观察又分三步,即按一按(将白纸与瓦楞状纸分别平放在桌面上,用手轻轻按一按白纸和瓦楞状纸,认真体验手心的感觉,比较弹力)、放一放(取两个盒子,中间隔开一定的距离距离平放在桌面上,先将普通的白纸放在两个盒子上,接着由轻到重将物体(回形针、铅笔、文具盒)放在纸的正中间,看纸能否承受得住以及能承受多重的物体。测完白纸后,再去测瓦楞状纸能承受多重的物体。一边实验一边记录,比较承载力)、摸一摸(用普通纸贴着装有热水的杯子感受冷热程度;换用瓦楞状纸,再次感受冷热程度,比一比有什么不一样,比较隔热能力)。
第三板块——研讨,纸改变后性能的变化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四板块——拓展,引导学生在纸上用刷油的方法改变一张纸,然后探究这张纸具有的全新功能。
在授课过程中,我还发现了一下几个问题:
在说一说纸的特点时,学生能够说出纸的颜色、形状、易折叠,但是学生会钻形状这个牛角尖,不断说出:长方形、有四个角、有四条边等等,还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说出纸容易破、遇水会湿、纸的厚薄等等。
按一按这一板块,学生通常不能直接说出有弹性,能弹回,他们最多说到的就是:刺刺的、有一棱一棱、不能直接接触桌面……要说有弹性,能弹回还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说出。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折瓦楞状的纸不是难事,但是学生自主折纸,会有横竖两种折法,在放一放这一部分,两种折法会对纸的承重能力有影响。
与教材配套的学生活动手册中,放一放瓦楞状纸和普通纸分为“能支撑”和“不能支撑”两种,但是我认为这样划分不太准确,普通纸依旧能支撑像回形针那样的较轻物体,瓦楞纸上放过重的物体也不能支撑,因此我在授课时,把能不能支撑改为“能支撑较重物体”和“能支撑较轻物体”,让学生分别用回形针、铅笔、文具盒来尝试,较轻的回形针能够被普通纸支撑,瓦楞状纸能够支撑回形针、铅笔,铅笔盒不太重时能够被瓦楞状纸支撑,过重的铅笔盒则不能被支撑。学会能够通过这三种材料感受到普通纸和瓦楞纸的不同。
第一次用低年级以及新教材开课,我在试上的时候发现引导学生回答,实验准备等等所花费的时间较多,整节课较为仓促。因此在第二次上时,我把折瓦楞状纸以及实验材料准备都放在课前,由于第二个班的学生能很快的说出纸的特点以及瓦楞状纸,整节课最后多余了一点时间,我用来和学生一起进一步探究瓦楞状的纸。
在给低年级授课过程中,我认为我对学生的还是了解较少,对于不同的班级用不同的教学方式的调整而不够灵活,路漫漫其修远兮,作为新教师,我要学习的还有很多。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探索周围环境中具有相反特性的事物。
2、幼儿比较相反事物之间特征的差异。
重点幼儿探索周围环境中具有相反特性的事物。
难点幼儿比较相反事物之间特征的差异。
活动准备
准备周围环境中具有相反特征的物品。
活动过程
1、导入部分,激发幼儿探索兴趣。
引导幼儿观察教室中具有相反特性的物品。
请幼儿想一想,说一说。
--这两件物品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让幼儿自己实验和探索。
请幼儿当"小侦探",按教师出的题目,找出教室中相关的物品,并比较差别。
3、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同样的东西形状不同,落下的情况不同。
--刚才小朋友说的都对。
4、扩展幼儿经验。
扩展寻找范围。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中,部分幼儿对大小与高矮轻重没有生活经验,在学习时,这部分幼儿掌握的不是太好,还需要加深幼儿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我将取长补短,引导幼儿们在活动中学习更多的知识。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了解放大镜的作用,知道放大镜可以放大观察物体。
2、利用放大镜来观察物体,感受其中的变化。
准备活动
【自由选择活动-科学领域】-Big eye small eye活动纸- 放大镜(可以放大看吗?)
活动内容
【导入】
1. 观看动画片【放大镜】,说说放大镜的作用并找找我们周围和放大镜作用相似的物体。
- 用放大镜可以干什么?
- 小的字可以放大,小的昆虫也可以放大观察。
- 还可以干什么呢?
- 找找我们周围和放大镜作用相似的物品,都有什么呢?
- 利用放大镜来观察物体。
【展开】
2. 观看视频【放大镜】,了解实验的目标,备品和实验顺序。
- 今天我们要做的实验叫什么?
- 做实验的时候都需要哪些东西呢?
- 用放大镜怎样观察植物呢?
- 看一看实验顺序 。
1)用眼睛观察植物的.叶子。
2)用放大镜仔细地观察。
【活动1:利用放大镜观察植物的叶子。】
3. 利用放大镜观察植物的叶子。
- 让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植物怎么样?
- 我们来观察植物的叶子吧,植物的叶子上有怎样的花纹呢?
【结束】
4.实验结束后,Big eye small eye活动纸- 放大镜(可以放大)写出实验结果。
扩展活动
阳光明媚,无风的时候,带幼儿们www.chinajiaoan.cn到外边用放大镜来聚光。
注意事项
用正确的方法使用放大镜,不是把放大镜放在眼睛前而是把放大镜放在物体的前面。
活动评价
对于是否理解放大镜的性质进行评价。
教师活动相关信息
放大镜上有凸透镜,阳光照射在放大镜上,阳光通过凸透镜聚集的点就叫做焦点。这样通过放大镜的阳光聚合在一点上就可以把纸点燃了。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试验获得相关物体特性的经验。(如:光是直射的,先是柔软的,可以弯曲的等。)
2、在活动中提出自己的假设,并乐意通过实验来验证。
3、激发幼儿对科学的探究兴趣,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不同形状的白色弯管若干,一段既有螺帽的尼龙线、打气筒、铅笔、手电筒若干,直管弯管若干,幼儿实验记录表若干,教师实验记表一张。
活动过程:
1、出示直管。
师:这是什么?平时有什么东西可以穿越这根直管?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四样东西,它们分别是一端系由螺帽的线、打气筒、铅笔、会发光的手电筒,(一端系由螺帽的线、打气筒、铅笔、会发光的手电筒)你们来猜猜看,这些东西他们哪些能穿越直管,哪些不能?(幼儿猜测)
师:让我们动手做个实验试一试吧!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实验级路标,你们可以把实验中的发现记录下来,能穿越直管的,就在表格后面这里打个“勾”如果不能得就打个“叉”。
2、幼儿进行直管的实验。
师:谁愿意把实验中的`发现和大家说一说?那些东西能穿越直管那些不能?(教师把有争议的实验再示范做一次,并在教师的试验记录表上做好记号)
提问:(1)为什么带有螺帽的线、打气筒里打出的气、铅笔、光都能穿越直管?(因为空启示流动的,线是柔软的可以弯曲的,铅笔是直的,光是直射的,所以能穿越弯管。)
(2)这四样东西能穿越这样的管子吗?(出示弯管)哪些能哪些不能穿越?(幼儿猜测)
3、幼儿进行弯管的实验。
师:谁来说一说你在实验中的发现?教师把有争议的实验再示范做一次,并在教师的试验记录表上做好记号。
提问:为什么铅笔和光线能穿越直管却不能穿越弯管?(因为铅笔和直管一样是直的只能穿越直管不能穿越弯管,而光线是直射的所以也不能穿越弯管。)[]
教师总结:线是柔软的可以弯曲的所以它能穿越直管和弯管,打气筒里打出的气是流动的所以也能穿越直管和弯管,铅笔是直的不能弯曲所以它只能穿越直管不能穿越弯管,光是直射的所以也只能穿越直管不能穿越弯管。
4、引导幼儿思考:那能让光线穿越弯管吗?(幼儿猜测回答)
请小朋友回去以后想一想,试一试,把你在实验中的反先告诉老师和小朋友。
活动结束。
大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小车制作,体验制作完成小车后的成就感。
2.大胆动手制作会跑的小车,积极参与想办法解决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制作车轮会转的小车,探索车轮与车轴连接的方法。
4.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5.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小朋友有玩过玩具汽车的经验。
物质准备:一辆会跑的玩具小汽车,在不同位置钻孔的牙膏盒和没有钻孔的纸盒,钻好孔的瓶盖,大小不同的圆形纸片,各种圆形积塑玩具,泡沫板,吸管,一次性筷子,橡皮泥,剪刀,双面胶,透明胶,音乐《雪之梦》。
活动过程
1.观察小车,了解小车的基本结构。
(1)指导语:看这辆小汽车是由哪些部分构成的?
(2)小结:小车由车身和车轮构成。(该部分略作详细观察车轮与车轴之间的关系,车轮与车身的高度)2.幼儿思考怎样做一辆会跑的小车。
出示准备的材料,让幼儿说一说,各种材料适合做什么,打算怎么做。
指导语: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材料,想请你们亲手做一辆会跑的小车,请你们在做之前先看一看桌子上的材料,和你的身边的朋友他说一说,你打算用哪些材料来做什么?怎么做?
3.幼儿动手制作会跑的小车。(第一次操作)教师按半成品车、部分零件已组装配套、单一的材料分为几组摆放,幼儿自愿选择小组,尝试制作会跑的小车。
4.幼儿检查自己制作的.小车。
(1)幼儿介绍自己做的小车。
指导语:你们的小汽车都做好了吗?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各小组在自己组内介绍自己做的车)
(2)检查小车能否跑起来。
指导语:请同伴相互检查,你做的小车能跑起来吗?看看能跑的小车和不能跑的小车有什么地方不一样?
在相互检查和比较中,让幼儿发现车轮和车身位置、车轮之间距离的关系。
(3)小结:车轮要安在车身合适的位置上,车轮之间的距离要适当,小车才能跑起来。
5.幼儿改造自己的小车。(第二次操作)教师鼓励幼儿合作修理小车,让跑不动的小车都跑起来。
6.教师再次总结。
(1)先让在第二次操做中成功幼儿说一说,他是怎样改造自己的小车的。
(2)教师做总结。
活动反思
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力的一些知识,推和拉能够产了力,推力和拉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推力和拉力也有大小和方向。为了让学生研究我让学生准备了科学材料袋,里面有《小车的运动》这节课需要的零件。我怕学生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上课开始,我让学生把零件都放进桌洞里。一开始,我让他们效仿的课本上的一位同学拉蹲在地上的另一位同学。感受一下他用力的大小与方向。做完这个试验后有位同学说:他都把我拉跑了,也没把我拉起来。另一位同学说他的力气太小了根本就拉不动我。这就让他们知道了推力和拉力也有大小和方向。然后我让学生把坐小车的零件拿出来,按照说明书上的要求先把小车拼装好,拼装小车的时候有某些动手能力差的同学犯难了,这怎么安啊?这个细线怎么系上啊?这些曲别针怎么才能挂到线上呢?我对其一一进行了指导。在要探究力在大小对小车速度的影响时,课堂就不好控制了,三年级的学生好动、好奇心也强。我还没说完学生就开始动起来了,全体同学就等着做这个实验了。我让他们仔细看了看实验说明的步骤,看着步骤做实验,同学们都乐此不彼的做了起来,“呀,我的小车跑的好快啊,挂一颗曲别针车子直往前动一点,挂到六颗的时候车子一下子就跑到了桌子边上了”。最后我又提了一个问题,李帅同学把他的水杯放到了小车上,车子不仅没动,反而被压的车轮都掉了。但是后来他重新组装好之后,又在曲别针的上面加了一块橡皮,重新拉他的水杯,终于拉动了。
最后,孩子们轻松地得出了结论:多加一块橡皮力可以使载着水杯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地越快。课后,我兴奋不已,我为学生的聪明和善于思考而兴奋。我茅塞顿开,我应该把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去设计活动方案,让他们在没有现成的活动器材的条件下如何寻找替代品而不影响活动效果,这样,我不但轻松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这才是科学课的最终目的。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03-14
大班科学教案01-09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7-26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02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7-30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7-23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06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8-07
实用的大班科学教案07-20
【优选】大班科学教案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