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08-27 12:03:23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案【实用8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语文教案【实用8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要求认的字及要求写的字,能够正确准确的书写。

  2、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学生是怎样升旗,并从中爱到爱祖国的教育。

  3、 有感情朗读课文,并且能够背诵下来。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并能够认识7个会写的字,会写8个会写的字。

  教学难点:

  通过有感情朗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录音机、挂图。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 录音导入: 2分

  播放录音,说一说你都在什么时候听到过这首歌?(在升旗时)那升旗时你们会怎么做?

  看一看文中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二、 初读课文 6分

  1、 借助拼音来正确的读课文。

  2、 边读边画出要求认和要求写的字,在读这些字时要注意读音。

  预设:有些学生在读时字与音对照不准确。

  解决办法:要求学生来指读。

  3、 指着这些字给你的同桌读一读。

  4、 只看汉字不看拼音读一读,不认识的字看一看拼音。

  预设:学生们会依旧照着拼音读。

  解决办法:教师写在小黑板上让学生们看着读,不会的再看书。

  三、 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5分

  读课文,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预设:学生会说出好多种答案,只要是与课文有关就可以。也有可能说的与课文内容不符。

  解决办法:教师引导,你能试着说一说与国旗有关的内容吗?

  四、 精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10分

  1、 读课文说一说这首儿歌中一共有几句话?

  2、 在小组内熟读这几句话。

  预设:每个同学都读完整这首儿歌时间不够。

  解决办法:由小组长布置一个同学读一句。

  3、 把你读的那一句读给你们的同学听。

  预设:在小组有些同学读的不够准确。

  解决办法:要求小组成员要指出同学们读的不足的地方并给予改正。

  4、感悟课文内容。

  (1) 在文中找一找在升旗中我们是怎么做的?

  (2) 找出来在你们组内读一读。

  (3) 谁能有感情的把这句读一读。

  预设:由于学生的这种经历少,读的不够有感情。

  解决办法:老师范读。

  教师总结:是啊,国旗是我们国家的象征,它是老一辈们用鲜血换来的',今天的我们是幸福的一代,在国旗下茁壮成长,我们为此而自豪。

  五、 有感情朗读全文。5分

  1、 找出你喜欢的一句有感情的读一读(在小组内练读)

  2、 指名读一读。

  六、 背诵课文。 7分

  1、 把你喜欢的那句话试着背一背。

  2、 试着背一背全文。

  七、作业:把这首儿歌有感情的背给爸爸、妈妈听一听。1分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复习本单元内容,并学会运用能发现词语内在联系。

  2、练习积累。

  3、自己通过观察、咨询或查阅资料,了解家乡有哪些风景名胜、物产、名人以及家乡近年来有哪些变化

  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1、要引导学生发现每组的两个词中含有同样的两个字,第二个词是在前一个词的基础上加了一个字,两个词的意思不一样。

  2、接着引导学生发现,左边一栏的每一组词,前一个表示活动(动作),后一个表示完成活动(动作)所需使用的工具,即“照相”要用“照相机”,“洒水”要用“洒水车”,“集邮”要用“集邮册”。右边一栏的每一组词语,前一个表示物品(东西),后一个表示场所。

  3、在学生发现词语规律的基础上,可以作一些拓展练习,如:

  游泳____火车____

  洗衣____服装____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是通过反义词的形式,认识九个生字,同时也有自主发现汉字的反义关系、积累反义词的作用。可按以下步骤操作:

  (1)学生读读认识的字,并借助拼音读读不认识的字,看看每组里两个字之间有什么关系。

  (2)运用自己发现的规律,再读这些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比如,“窄、恶、善、内”等字的读音。

  (3)可分男女或同桌之间进行对比读。

  (4)去掉两个中间的破折号,看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发现规律后,再两字连词语,熟记反义词语“宽窄、贵贱、善恶、强弱、胜败、内外”,并适当运用。

  (5)启发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识记九个生字。

  2.“我会填”是搭配词语的练习,让学生在运用中积累词语。对词语的意思,不必作过多的解释。

  (1)回忆所学课文,找出可以搭配的词语。

  明亮的(教室) 绚丽多彩的(广告)

  繁华的(城市) 川流不息的(汽车)

  茂密的(枝叶) 风光秀丽的(公园)

  (2)启发学生说说还可以填什么词语,大家认为正确后,再填在括号里。

  (3)用线连接可以搭配的词语。

  明亮的 市场 绚丽多彩的 日月潭

  繁华的 森林 川流不息的 舞台

  茂密的 灯光 风光秀丽的 行人

  3.“我会读”,目的是积累古诗词,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诗歌。

  (2)看插图,感受草原一望无际、辽阔无边的美景。

  (3)学生自由朗读,再通过教师范读、个别读、品读等多种形式读出感情,熟读成诵。

  (4)欣赏民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的家乡是哪里呀?对济源,这个生我们养我们的城市,那你们对她了解吗?当我从一个小村庄走入城区,我感受到了我们家乡的各个角落都是那么地富有吸引力,是那么的古老美丽,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夸夸我们的家乡吧!

  二、口语交际

  1.汇报展示、讨论交流。

  (1)展示并向同学介绍自己搜集到的有关家乡的资料(文字、绘画、照片等)。同学间相互交流资料内容和获取经过。

  (2)把内容相近的归为一个组,在小组里交换阅读和欣赏,说说对对方资料的看法和感受。

  2.充分“对话”,夸夸家乡。

  (1)小组合作或派代表向全班介绍自己眼中的家乡。其他组可向介绍者提问或作补充说明。

  (2)学做“小记者”采访。如,你的家乡在哪里?有什么值得夸一夸的地方?你希望未来的家乡是怎样的?

  3.写一写。

  (1)把自己介绍的内容和口语交际中听到的有关内容加以综合,组成一段夸夸家乡的话写下来。也可以给自己画的画或照的'照片配上一段话,还可以

  用连环画的形式写话。

  (2)写好后读一读,再和同伴交流、分享。

  三、展示台

  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题目进行词语接龙练习,看哪组接得长。示例:

  国家—家庭—庭院—院长—长大—大人……

  祖国

  国民—民主—主人—人生—生活—活动……

  2.教师再选择两个词语让学生用“开火车”的形式做词语接龙游戏。

  3.展示反映家乡变化的照片开自己画的画。办一期夸家乡的专栏。

  4.展示、交流在《葡萄沟》一课后布置同学们准备的其他资料或学习成果。

  四、宽带网

  1.演示部分民族图片,创设情境,导入:你知道画面上的人是哪个民族的吗?你是根据什么知道的?

  2.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展示自己找到的资料,说一说自己知道的民族的生活习惯,并说说是怎样了解到的。

  3.出示“中国地图”,找一找你所在的省、市。

  4.从地图上找到四个直辖市和两个特别行政区。

  5.同桌互相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个省在什么地方。

  6.欣赏《爱我中华》歌曲,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故事,懂得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2.认识要求认识的10个生字,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增识汉字.

  教学难重点:通过引导学生朗读体会文彦博机智、聪明和善于思考得性格特点。

  教学准备:课文插图的挂图。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流程:

  1.初读感知。

  让学生选择自己习惯的方式初读课文,说说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2.再读体会

  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小伙伴共读课文,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和人物的语言动作及神态。

  3.表演体验.

  鼓励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尝试表演,体验人物角色.师生共同,重点体会在其他人都无法解决问题的'情况下,文彦博世怎样开动脑筋想法的.

  4.同桌互相检查识字情况,交流识字方法.

  5.实践活动.

  收集古今中外善于动脑、善于思考而解决问题的事例的有关资料,在班内交流。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五个生字,理解“称心如意”、“屋脊”、“妖娆迷人”等词语的含义,掌握十一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3、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感情充沛的句子,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透露的对父亲无限怀念的挚爱真情。

  4、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魅力。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体会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自读、感悟、探究”等教学策略,品味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文中感情充沛句子的品析,了解课文所表现出的朴实的父女之情————父亲对我无言的爱,我对父亲无限的依恋及怀念,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透露的对父亲无限怀念的挚爱真情,培养学生的对亲情的珍爱。

  重难点分析:

  两代人的灯,两代人的情,那灯光所传递的是两代人阴阳两界无法阻隔的亲情,引导想象,体会作者深刻含蕴。

  抓住文中作者情感表白的句子,潜心研读,深入领悟作者对父亲的挚爱之情。

  抓住文章的线索,理顺脉络的方法。

  课前准备:

  课件,搜集有关父子亲情的故事及本课的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语引入,激发兴趣,解读课题。

  (一)由灯入题(出示课件)有这样一个孩子,他和你们一样喜欢灯,她童年生活中最美好的回忆就是一盏不寻常的'灯带给她的,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世界。

  (二)解读课题(出示课件)灯祭

  “祭”,祭奠。

  “灯祭”,用灯祭奠过世的人。(出示课件)帮助学生理解灯祭情景。

  本文以“灯祭”为题,直接点出文章主题,作者是祭奠谁,表现作者怎样的情怀呢?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一)自读课文,理解字、词

  要求:

  ·自主学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小组合作,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解决生字、词。

  (二)检查学生自学情况,指名朗读课文。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一)学生默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1、(出示课件)了解文章主要写了哪写内容,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一下。

  (引导学生感知父亲在世时和父亲去世后两个不同的场景)

  全班交流并总结,梳理结构层次:根据时间来分,一部分为父亲在世的时候,一部分为父亲去世的时候。

  第一部分(1—8)父亲做的灯给“我”的童年带来了快乐。

  第二部分(9—14)“我”给父亲送上了第一盏灯表达我的怀念。

  2、作者的情感先后发生了哪些变化?

  (幸福、快乐→思念、悲伤)

  (二)通过感知课文内容,初步理解“灯祭”的含义。

  (让学生了解:灯祭实际上是作者对父亲深深的依恋和怀念。)

  四、教师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感受到了作者在父亲去世前后不同的心境,更体会到了“我”对父亲深深的思念与缅怀。

  第二课时

  一、品词析句,体会作者快乐的情感。

  本单元主题为“情思满怀”,以真情贯穿整个单元。我们就走进这盏灯,体会作者与父亲有着怎样的深厚感情?

  (出示课件)父亲在世时,每逢过年我就会得到一盏灯,那是一盏不寻常的灯。

  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那盏灯哪里不寻常?

  预设一:父亲想法设法满足女儿的愿望,不厌其烦地年年做灯。

  (一)(出示课件)仔细读一读第二自然段,看看父亲是怎样给我做灯的。

  作者对做灯的过程描写细致,详细具体,让人一目了然,我们好像真的跟着作者看到了那“不寻常”的灯是如何一步步做成的,也正因为“我”年年看父亲给我做灯,所“我”才对做灯的过程熟记于心。

  (二)作者为什么这样细致的描写做灯的过程。

  父亲每年都为“我”做灯,想法设法满足女儿的愿望,不厌其烦;“那灯是不寻常的”。

  预设二:提灯过年带给我无限的快乐。

  (出示课件)因为有了年,就觉得日子是有盼头的;而因为有了父亲,年也就显得有声有色;而如果又有了父亲送给我的灯,年则妖娆迷人。

  围绕以上段落学生自己勾画,标注,小组讨论:父亲在世的时候给我带来的快乐,对我的爱。

  1、(出示课件)“除夕夜,父亲总能让我提到一盏称心如意的灯。”(引导学生理解父亲的灯能做到我满意,肯定付出了劳动,每年都做,不厌其烦灯蕴含了父亲对女儿的伟大的爱。)

  2、(出示课件)“我怀揣着一盒火柴提着灯走东家串西家,每到一家就将灯吹灭,听人家夸几句这灯看着有多好,然后再心满意足地擦根火柴点着灯去另一家。”(引导学生理解提着父亲给“我”做的灯过年,心里多美啊!说明了一个小姑娘在父爱的呵护下是多么幸福和快乐,她在炫耀父亲做的灯,也在炫耀着做女儿的骄傲。更包含着提着父亲亲手做的灯“走东家串西家”这种感觉的“不寻常”。)

  3、(出示课件)“那时父亲会笑吟吟地问:“把那些光全折腾没了吧。”(教师引导父亲见我吧油都快烧光了,还开心的开玩笑,说明父亲眼里都是对孩子的爱。)

  4、(出示课件)“那汪蜡烛油上斜着一束蓬勃灿烂的光,亮丽之极。”(教师引导我之所以感到灯光如此美丽,是因为光中感受到的是父亲那浓浓的爱。)

  5、(出示课件)“无论是高出屋脊的红灯还是安闲地坐在低处的冰灯,都都让人觉得温暖。但不管它们多么动人,也不如父亲送给我的灯美丽。”(教师引导本句运用对比手法,更我们感受到了我的快乐源泉就是父亲。)

  6、充分展开以后,再齐读中心段

  教师小结:因为有了父亲,作者可以得到一盏漂亮的灯,也可以使家得到光明,有了光明,生活就有了希望和盼头;有了父亲生活也会很快乐美满幸福。生活在艰苦,过年也能得到一盏灯,使年更加妖娆迷人。作者通过一盏灯深深体会到了父亲对自己的爱(出示课件)

  二、走进文本,体会作者悲伤的情感

  因为享受惯了有父亲的幸福时光,没有父亲的日子是不可想象的。

  (一)(出示课件)填空

  因为没有了父亲,以前的满院光明变成现在的,没有了父亲,往年的年有声有色,变成现在的,没有了父亲,我再也迎不来父亲送我的,我多么想提着父亲送我的灯。

  (二)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对父亲的怀念的?

  作者给父亲送灯来祭奠他,“周围的夜色颤动了一下”让人感觉凝重、伤感。

  (三)回归课题,给父亲送一盏灯,来祭奠自己的父亲,流露出作者对父亲的怀念。

  三、回顾文章揣摩表达方法

  (一)善于捕捉细节进行描写

  第二自然段详细介绍了做灯过程,文笔流畅,正因为父亲年年给我做灯,所以我对做灯过程才烂熟于心。

  (二)文章线索

  明线:灯暗线:思父情并举,感悟跟着作者一起欢乐一起悲伤。

  (三)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

  “但不管它们有多动人,也不如父亲送给我的灯美丽。”……

  这些句子让我们清晰感到了女儿对父亲的热爱和无限思念。让我们不由自主的涌动出一种感动,引起学生的共鸣:去用心体验亲人带给我们的快乐和幸福,珍惜拥有的快乐和幸福……

  四,联系生活,情感升华。

  长期以来,我们总习惯于强调母爱的力量,可事实上呀,父爱同样也是伟大的。父爱和母爱,就像鸟儿起飞的两只翅膀一样,对我们来讲,都是同样重要的。其实,父亲一直在用他自己的方式爱着我们,包容着我们。有时候,父爱真的是不需要用任何语言来表达的,

  (一)(出示课件)

  1、面对生活的艰辛,父子俩相依为命……

  2、如果说父爱还有其他的表达方式,那应该还有对我们心甘情愿的纵容吧……

  3、如今我们已慢慢长大,那你是否依然记起依靠老爸肩膀的感觉?是否依然记起老爸背上的感觉?那种温暖的感觉,惬意的感觉……找到了吗?

  (二)孩子们,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让你难以忘怀的父爱深情呢?愿意把它讲给大家听听吗?

  (三)总结升华:

  孩子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感受了浓浓的父爱。现在我们应该感受得到,父爱不像母爱那样洋溢在外,但却一样深厚宽广如海洋。如果说母爱是山涧的小溪,是那样的绵长而具体,那么父爱就一定是小溪所缠绕的那座高山,是那样的厚重而坚实。父爱是一本大书,年轻的儿女常常读不懂它,直到真正长大再重新打开这本大书之后,才能读懂父亲那颗真挚的心。我相信,你们读懂自己的父亲,不会太晚!

  五、拓展延伸

  (一)迟子建的《白雪的墓园》、《不灭的家族》、《遥渡相思》《重温草莓》等。

  (二)仿照第二自然段“做灯”的过程的描写,你能把一种东西的制作过程写出来?比如包书皮、扎风筝、做柳笛……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能默读短文,能弄清短文由几个自然段,每段有几句话。

  2、能读懂短文,完成短文后的练习。

  教学过程:

  一、教师指导完成阅读短文。(总复习四第4题)

  1、读通短文,了解主要内容。反馈,抽生读。

  2、对照短文完成课后练习。做一题,反馈讨论一题。

  3、对照短文,检查一遍。

  4、阅读短文的方法,讲讲应该注意的地方。

  二、阅读短文,完成作业。(总复习五1—4题)

  1、读短文按步骤独立完成练习。

  2、讨论,校对。

  3、纠错,找出错误的原因,以便在后面的练习中改正。

  教学目标:

  1、能根据内容写话。

  2、能看懂图意,写一句通顺、连贯的'话。

  教学过程:

  一、看图写话。(总复习六第2题)

  1、看看图,读一读提示,想一想图上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自己看图编故事。

  3、小组讨论,看图说话。

  4、抽生说一说,集体评议。

  5、写下来,注意格式、标点符号,不写错别字。写好后自己读一读。

  6、批改订正。

  二、看图写话。(总复习六第3题)

  1、看看图,想一想图上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自己看图自言自语地说一说。

  3、写下来。

  4、交流评议。

  5、看看由哪些写得不够好的地方,修改一下。

  6、讨论一下,怎样才能把看图写话写得更好。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张衡其人,知道他从小爱科学,喜欢钻研,长大后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培养学生观察、研究自然现象的兴趣。

  2、学会本堂课的7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数”和“撒”,理解“无数、珍珠、碧玉盘、钻研、天文学家”等词语。

  3、能用“著名”说话、写话。

  二、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

  三、教学难点:

  理解第一段的第一句话,体会这个比喻句的妙处。

  四、教学准备:

  幻灯片或课件或小黑板(课文句子、比较音节、当堂练习等)

  五、教学过程:

  (一)、切题。

  1、唱《小小的船》。

  2、从歌中“月儿”引出“星星”。(板书课题)

  3、读课题,正音:数shǔ。“星星、孩子”读轻声。

  (二)、初知。

  1、比较拼读音节:

  zhēn

  héng

  sǎ

  shǎ

  kào

  rào

  zǔ

  chǔ

  yáng

  yán

  màn

  hàn

  珍---衡

  撒---傻

  靠---绕

  组---楚

  仰---研

  慢---汉

  2、分组分段读通课文。

  (三)、赏析课文最后一段。

  (出示此段:这个数星星的孩子名叫张衡,是汉朝人。他长大以后刻苦钻研,成了著名的天文学家。)

  1、刚才大家读通了课文,知道课文主要讲谁?(板书:张衡)

  讲他干吗?(数星星——板书)

  2、指名读最后一段,问:张衡是什么时候的人?(板书:汉朝)简介张衡。

  3、衡取得了什么成绩呢?请找出有关词句读读。

  他长大以后刻苦钻研,成了著名的天文学家。(板书:天文学家)

  (1)、学习“著名”:闻名、有名。并用“著名”说话、写话。

  (2)、简要讨论“天文学家”。

  (3)、谁知道他怎么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的?

  刻苦钻研。(板书之并讨论)

  4、学习生字:

  (1)、衡:指名读,说结构、偏旁。教师故意板书一个极差的“衡”字,请学生说说该怎么写,并上台板书。

  (师述:三部分要紧靠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才好看,也就是说大家团结起来才有力量。写字如此,学习也应该互相帮助才能学好。希望大家团结一条心搞好学习。)

  (2)、汉:指名读,比较:汉——汗。给“汉”组词。

  (3)、研:指名读,换偏旁:研——形(研——妍、刑)

  5、齐读最后一段。

  (四)、赏析课文一段。

  过渡:张衡长大以后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他小时候是怎么样的呢?我们来学习第一段课文。

  1、自由读此段,先说有几句话,再上台来标序号。

  2、指名读第一句: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的珍珠撒在碧玉盘里。

  (1)、大家晚上去看过星星吗?像什么?

  (2)、讨论“满天”和“无数”。

  (3)、学习此句的比喻含义:

  散

  满天的星星——晴天的夜空

  ↓

  撒

  ↓

  无数的珍珠——碧玉盘

  (可拿涂了黑底的托盘撒上粉笔头以作简单演示,有条件的可放“星空”的课件以加深理解。)

  (4)、学习这个句中多音字:

  数shǔ

  数星星

  撒sǎ

  撒珍珠

  数shù

  无数

  撒sā

  撒网

  (5)、张衡把看到的星星写得这么美,说明他心里对星星的()之情。

  (据回答板书“喜爱”或“喜欢”)

  (6)、用“喜爱”的语气齐读此句。

  3、学习第二句:一个孩子坐在院子里,靠着奶奶,仰着头,指着天空数星星。

  过渡:看到星星这么美,张衡是怎么做的`呢?

  (1)、请多生读此句:

  (2)、请圈出数星星的动作的词:坐、靠、仰、指、数。(板书)

  (3)、学生表演数星星的动作。同座互演或上台表演。

  (老师或其他学生朗读相关语句)

  (4)、从这些动作当中可以看出张衡数星星的时候做得怎么样?

  (据回答板书“认真”或“仔细”)

  (5)、有感情地齐读这一句。

  4、学习第三句:一颗,两颗,一直数到了几百颗。

  (1)、喜欢读的都读此句。

  (2)、数星星要仰着头,多累呀!回去睡觉好了,张衡这样做了吗?

  他“一直数到了几百课”,这说明什么呢?(他不怕烦、不怕累。)

  (3)、比较句子:

  一颗,两颗,一直数到了几百颗。

  一颗,两颗……数到了几百颗。

  (让学生自由阐述,讨论。)

  (4)、齐读第三句。

  5、教学生字:

  珍:提醒右下部三撇的写法。同音字比较:真、针、珍。

  靠:告+非。用“靠”组词。

  仰:换偏旁“迎”。“仰—卵—柳”比较。

  百:独体字。给“百”组词。

  6、有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

  (五)、小结本堂课。

  (六)、当堂练习:

  1、猜字谜:

  ①天真热,一连三杯水,我喝了又喝。(汉)

  ②我不断地用力,终于推开了一块石头!(研)

  ③这事太有趣了,我非告诉你不可。(靠)

  ④白娘子被一根扁担压住了。(百)

  2、改错字:

  一个孩子座在院子里,造着奶奶,仰着头,只着天空书星星。

  ()

  3、补句子:

  弯弯的月儿像小小的船。彩虹

  (七)、课外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3次。

  2、每位同学夜里去看看星星,下堂课我们一起交流一下看到的情景。

  附板书:

  28、数星星的孩子

  数星星

  张衡———————————天文学家

  (汉朝人)坐、靠、仰、指、数(刻苦钻研)

  喜爱、认真、不怕累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1、主题单元。

  “园丁之歌”“自然的奥秘”“故事集锦”“无私奉献”“祖国各地”“百折不挠”“走进名著”

  高林生老师说解读教材是一种上有课标,下有学生,中间有文本的活动。感觉这种说法很是精妙。因此,下面的所有教材解读都必须要沿着这条思想的轨迹前行。

  2、本阶段的训练重点主要有以下几个:

  1.提高默读速度,学会浏览。

  2.体会词句的感情色彩和表达效果。

  3.揣摩表达顺序,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4.学会阅读叙事性作品、诗歌和说明性文章。

  3、篇章分析: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读书做笔记,二是学会使用工具书

  读书做笔记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习惯,这个习惯我目前也在使用,它可以起到博闻强识的作用。从教材的编排来看,做读书笔记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写读后感,二是做读书摘抄。我平时给学生做的摘抄比较多,一般是先阅读后摘抄的再复习运用的。

  我感觉引导学生做摘抄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摘抄与学生平时语文学习的紧密结合性。不能平时摘抄归摘抄,语文学习归语文学习,这样不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要让学生的语文摘抄直接服务于学生的语文学习。

  2、注重对学生摘抄的评价。学生辛苦做了摘抄教师该如何评价?首先要确立评价的目的,那是引导学生感受摘抄的妙处的。所以,评价要注重启发引导的功能!

  读后感教师可以与课外阅读辅导结合起来搞,让学生真正能够读透书本。

  学会使用工具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那么多的工具书,然后开展一些查字典的比赛。记得我初中时候老师开展了一次查字典比赛到今天我还记得。

  第一单元教材的编排没有看出很严密的体系,教材倒有一种复习前面内容的意向在这里面。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尽量把教材教得有体系一些。

  《师恩难忘》我觉得这篇课文的教学应该抓“难忘”二字,什么难忘?师恩。师恩为什么那么难忘呢?

  主要是老师编了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来教育我,让“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的声音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的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

  教师在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要抓住田老师所编的`故事对我的影响来引导学生体会田老师的教育对我的影响。课后作业第二、三题教师应该抓住,让学生细致体会。

  又:田老师的教育方式对我们也是很有启发的,为什么我们现在的语文教育反倒不如一个小故事来得有吸引力?真是咄咄怪事!可见,现代语文课堂的繁文缛节太多了。

  再又:我们应该读一读回忆老师的文章,看看别人是如何做老师的。

  《陶校长的演讲》这篇课文很是实在,主要就是讲了陶校长的四点要求。掌握这篇课文的大意是教学的重点之一,要让学生明白有哪四问,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四问。

  重点之二就是学习陶行知的语言,他讲解得是多么的通俗易懂啊。用一些问句的形式,用一些假设,有深入透彻的说理,也有浅显易懂的比方

  《寻隐者不遇》这首诗歌很有哲学意味。“不遇”是一种意味,本身要找的人是隐者;其次,身在此山中,存在也是一种意味。他是隐者,我们看不到,但是,他又是存在的。这恐怕只有从哲学的角度来讲解了。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3个生字以及相关的词语,积累语言。

  技能目标:能分角色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比喻意思。

  情感目标:结合实际,体会青蛙鼠目寸光,自以为是的错误。培育学生看问题、认识事物时要站得高、要看得全面的思想。

  重点和难点:

  根据文章内容主次和学生实际情况,我确定的重点是课文第四至七自然段青蛙和小鸟的对话。难点是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

  教具准备:小黑板,青蛙、小鸟和井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今天学习一篇新课文。(板书)大家齐读课题。

  《坐井观天》是一篇寓言故事,主要是靠小朋友们自己来学懂,你们能不能做到啊?学习前给大家提出两点要求:第一,要会读,读懂这个故事;第二,要会想,想一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二、理解课文内容。

  1、充分朗读,读中质疑。

  (1)生自由小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并动笔勾现画出有几个自然段。(教师 巡视指导)

  (2)抽一男生朗读,其余学生 评议。

  (3)抽一女生朗读,和男生比一比看谁读得好,师生评议。

  (4)再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里有哪些词不懂,用笔勾画下来,结合思考题想一想,有哪些问题不明白,提出来。(生自由提问)

  2、以疑引读,思后释疑。

  你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还是要靠小朋友们自己来解答,请你们带着这些问题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通过看图,联系上下文想想提出来的词语在课文是什么意思,这些不懂的问题读课文后能不能弄懂。(学生 自由朗读)

  [教师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自己能解答所提出的疑问,尤其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教师放手让学生反复读课文,启发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有层次地去读读,议议,练练。]

  (1)抽生回答学生 在读课文时提出的.问题,教师 点拨。

  理解“井沿”:

  问:这个词在哪个自然段?抽生读一读这个自然段。

  联系图想一想什么是“井沿”?(出示“井”图,抽生说“井沿”在哪儿?再抽生指“井沿”在哪儿,并把小鸟和青蛙按各自所在的位置摆一摆)

  [教师充分利用书中放大的插图,直观形象地让学生理解了“井沿”,弄明白了青蛙和小鸟各在什么位置。]

  理解“无边无际”:

  这个词在课文的哪句话中,请找出来读一读。(小黑板出示句子,生读)

  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还可以从小鸟的哪句话中看出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出示句子“我飞了一百多里”,并指导朗读)

  过渡:小鸟认为天无边无际,在得很哪,可是青蛙却认为小鸟说的哪些话是大话?

  理解“大话”一词。

  过渡:“大话”的意思,我们知道了还有一位小朋友提出了“青蛙和小鸟到底在争论什么”,请同桌两个小朋友,一个读青蛙说的话,一个读小鸟说的话。

  [从理解“无边无际”到理解什么是“大话”,教师循着学生质疑的顺序依次解疑。并对每个疑问让学生充分讨论,发表己见,尊重不同意见,直至理解到位。]

  了解青蛙和小鸟争论什么。

  ①同桌分角色朗读。

  ②男女分角色朗读。

  ③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现在我们知道了他俩在争论什么了,说说小鸟和青蛙哪个的看法对呢?

  3、读后悟理,揭示寓意。

  老师现在有一个问题不明白,想请小朋友们帮老师解决一下,青蛙为什么会说错了呢?小鸟又为什么会说对了呢?

  [教师提出了学生没有想到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代替了本来想对学生进行讲解的内容。这种启发式教学代替了注入式的教学,既体现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又体现了学生的自读、自悟、自得。这个问题的讨论,为思考题“学了这篇课文,应该明白什么道理”奠定了基础。]

  (1)找小鸟说对的原因(同桌讨论)生讨论后教师 小结。

  (2)找青蛙说错的原因(联系图想)抽生回答,教师 点拨。

  ①井壁挡住了青蛙的视线。

  ② 从“笑”字可以看出青蛙自以为是。

  教师 小结:同学们说的这些,我们知道了青蛙为什么错了,就因为他生活的范围小,看到的东西少,见识就少,又不相信别人,自以为是,连天大得很这样的简单问题都弄错了。

  学到这里,哪个小朋友给我们解答一下“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

  [经过老师一步步引导学生分析,逐步认识了青蛙的错误,进而深究“坐井观天”的含义。]

  上课前老师说过了,《坐井观天》是一个有趣的寓言故事,除了告诉我们青蛙坐在井里看天这个内容以外,还要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请小朋友们动脑筋想一想,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是批评有什么错误的人呢?(揭示寓意)

  [教师对应课题,又联系课前课后,启发学生体会课文的寓意,使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三、拓展创新,深化理解。

  1、齐读课文。

  2、如果青蛙听了小鸟的劝告,跳出井口,它看到天会是怎么样的?它会说些什么?

  [让学生说说学了本课后有些什么想法,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初步做法,值得提倡。]

  四、教师 小结。

  学了这篇课文让我们明白了思考问题和认识事物要眼界开阔,老师希望小朋友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多用眼睛去看一看,并且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那你将成为见多识广的人,可千万别像青蛙那样坐井观天呀!

  板书设计:

  12、坐井观天

  小鸟(图) 无边无际 见多识广

  青蛙(图) 井口那么大 目光短浅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四教案04-03

小学语文教案03-28

小学语文穷人教案11-17

小学语文掌声教案12-28

小学语文教案01-01

小学语文北京教案02-27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01-04

小学语文《泉水》教案12-25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08-25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