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3-09-07 09:49:39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数学教案(合集9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教案(合集9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学会加法的验算,并通过对加法验算方法的交流,体会验算方法的多样化。

  2.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渗透加法交换律以及加减法各部分间关系,掌握用多种方法验算加法。

  3.养成自觉验算的学习习惯。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与爸爸、妈妈一起去超市买过东西吗?

  2.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师:(出示课本27页情境图)小明和妈妈去超市买东西,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提出加法或减法计算的'问题,如:①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多少元?②妈妈给售货员200元,应找回多少元?③运动服比运动鞋贵多少元?……学生提出这些数学问题老师都给予肯定,然后引导学生计算第一个问题。

  3.选择问题,独立解决。

  让学生独立计算、解决第一个问题: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多少元?

  板书:135+48=183(元)

  4.提出问题,揭示课题。

  师:我们刚才的计算到底对不对呢?怎样检验加法计算的结果?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加法的验算方法。

  (板书:加法的验算)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检验刚才的计算结果?

  2.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师:和小组里的同学说说你的想法,共同研究怎样检验加法计算的结果。

  3.全班交流,反馈方法。

  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把你们验算的方法介绍给大家?

  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验算方法和结果,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验算,并说明理由。

  4.师:同学们真聪明,验算方法这么多!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27页,看看这些小朋友想出了哪些验算方法?哪些是我们想到的?哪些是我们没有想到的?你最喜欢哪种验算方法?

  5.引导小结,归纳方法。

  师:大家讨论一下,加法的验算有几种方法?

  将三种验算方法归纳为两种情况:①交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看和是否相同;②用和减去其中一个加数,看差是否等于另一个加数。

  三、巩固练习,提高技能。

  计算下面各题,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验算。

  746+219= 637+268= 84+307= 512+394=

  2.数学门诊部

  数学门诊部来来了许多“患者”,请同学们来当小大夫为“患者”治病。

  1 7 5 3 2 9 2 5 9

  + 6 2 +4 6 4 + 1 4 8

  1 3 7 7 8 3 3 9 7

  四、课堂总结,情知共融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想呢?

  五、实践作业,拓展延伸

  回家调查爸爸、妈妈购买东西时是怎样付钱,你能帮他们验算吗?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教科书P89-90练习十三第4-10题

  教学目标:

  1.学生进一步感受圆的特征,能熟练地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了解圆心、半径与圆的位置、大小之间的联系,会运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比较等活动,加深对圆的认识,提高操作实践的能力,培养比较、抽象及概括等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主动参与操作、实践等活动,体验圆在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知识的价值和作用。

  教学重点:

  认识圆的相关属性

  教学难点:

  理解、归纳圆的相关属性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进行圆的有关练习

  二、练习指导

  1.判断。

  (1)圆的直径是半径的2倍。( )

  (2)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 )

  (3)画圆时,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

  (4)要画直径是4厘米的'圆,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是4厘( )

  (5)半径是2厘米的圆比直径是3厘米的圆大。( )

  2.完成练习十三第4题。

  生口算,校对得数

  3.完成练习十三第5题。

  (1)学生先独立在书上画圆,再和同桌比一比,看谁画的圆大?

  (2)小组讨论:在正方形内画一个最大的圆,圆的半径是多少?怎么确定最大圆的半径?

  (3) 学生试画最大的圆。

  (4)全班交流

  ① 展示学生画的正方形内最大的圆。

  ② 指名说一说怎么确定正方形内最大圆的半径?圆的半径和正方形的边长有什么关系?

  ③ 圆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4.完成练习十三第6题。

  (1)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和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比较圆的大小,其实就是比圆的半径或直径的大小。

  5.完成练习十三第7题。

  生填空,交流填法

  问:圆的位置与什么有关?

  三、拓展练习

  1.完成练习十三第8题。

  生思考,说说自己的发现

  交流:为什么这样测量圆的直径?

  2.完成练习十三第9题。

  生思考,小组讨论

  指出:因为同一个圆的所有半径都相等,所以车轴装在圆心位置上,无论车论怎样滚动,车轴到地面的距离都保持不变。这样就可以使行驶的车辆始终保持平稳状态。

  3.完成练习十三第10题。

  先说出对称轴的条数,再画一画

  四、总结延伸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第一课时

  课题: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课型:基础课

  教法:多级分析综合法

  目标:1、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数学教案-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法则,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

  重点: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算理。

  难点: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算理。

  教具:投影、胶片。

  教程:

  第二课时

  课题: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课型:转化课

  教法:尝试自学法

  目标:1、在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法则及算理。

  2、能正确地计算同分母分数的连加、连减式题。

  3、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及概括能力。

  重点: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方法和分子是0的分数。

  难点: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方法和分子是0的分数。

  教具:投影、胶片。

  教程:

  第三课时

  课题: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课型:转化课

  教法:尝试自学法

  目标:1、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先通分的算理,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分析、推理、概括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重点:把异分母分数转化成同分母分数的方法。

  难点:把异分母分数转化成同分母分数的方法。

  教具:投影、胶片

  教程:

  第四课时

  课题: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练习课

  课型:训练课

  教法:设疑激思法

  目标:进一步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提高计算能力。

  重点:计算的正确率。

  教具:投影、胶片

  教程:

  第五课时

  课题: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课型:迁移课

  教法:引导模仿法

  目标:1、使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计算方法、书写格式。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灵活确定算法、正确进行计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书写规范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计算的顺序和计算的正确率。

  难点:计算的顺序和计算的正确率。

  教具:投影、胶片

  教程:

  第六课时

  课题: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

  课型:迁移课

  教法:引导模仿法

  目标:1、使学生知道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对分数同样适用。

  2、使学生认识到应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分数计算简便。

  3、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点:简算方法。

  难点:简算方法

  教具:投影、胶片

  教程:

  第七课时

  课题:整理和复习

  课型:训练课

  教法:设疑激思法

  目标:1、进一步更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加、减法,会口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2、培养学生概括、归纳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重点: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及计算的正确率。

  教具:投影、胶片

  教程:

  第八课时

  课题:整理和复习

  课型:训练课

  教法:设疑激思法

  目标:1、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分数加法同样适用,会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分数加法的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概括、归纳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重点: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及计算的正确率,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具:投影、胶片

  教程:

  第一单元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内容:

  这一教材分为三小节。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目标:

  1、 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加、减法,会口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2、 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 理解整数加法定律对于分数加法同样适用,并会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分数加法的简便计算。

  4、 使学生会解答分数加、减法应用题。

  重点:理解并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难点:理解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计算。

  关键:理解“只有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的算理。

  课时安排:

  1、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2课时

  2、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2课时

  3、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3课时

  4、 整理与复习--------------------------2课时

  五年级数学第九册全册备课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九册包括的内容有:分数加、尊、乘、除法,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学设想:

  在前册已有的基础上重点教学分数四则运算,培养学生分数四则运算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能力;培养学生解答比较容易的分数应用题的能力;进一步认识最简单的立体图形,继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结合所学数学知识,进一步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培养思维品质,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 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会计算分数加、减法(简单的能够口算)。

  2、 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会计算分数乘、除法(简单的能够口算)。

  3、 使学生会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4、 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

  5、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

  6、 使学生能够解答比较容易的一到二步计算的分数应用题,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够根据应用题的具体情况,灵活地选用算术解法和方程解法。

  数学教案-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的知识,记住全年以和每个月的天数。

  2.在观察年历的活动中,培养收集、处置信息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堂实录:

  师:今天是几月几日?

  生:3月9日。

  师:这是很平常的一个日子。但一年中总有一天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是很特殊的一天。这一天是你的——

  生(脱口而出):生日。

  师:你能在年历上找到你的生日吗?圈划出来,看看这一天是星期几?

  同学在各自的年历上找生日并作圈划(课前,每位同学准备了一张20xx年的年历卡。)

  师:愿意告诉大家你的生日是几月几日吗?其他同学根据他所说的日期找出这一天是星期几。

  两位同学起立说出各自的生日,其余同学判断是星期几。

  【研讨:“年、月、日”知识是计量知识中与空间知识(长度)、质量和货币知识相并列,衔接较小的时间单位“时、分、秒”之后而学习的较大的时间单位。教材的这种布置顺序是包括了对儿童认知客观实际的正确掌握。年、月、日的概念相对于空间(长度)、质量和货币要笼统、难于掌握一些;相对于时、分、秒的体验又空乏、肤浅一些。但因为生活离不开时间,它是物质存在的形式之一,所以儿童的生活之中已积累有一定的年、月、日的初步经验。本课教学从其中选择有较多体验的 “日”开始,而至月、年,次第展开。在一般自然的交谈中,刻意地安布一个普通日子的“平常”题眼正反拈联,顺手牵引出与之对立的“特殊”的日子的猜想,使话题与认识的主体——同学的相关度一下子得到了提升,从而激活了同学对课题学习的兴趣,使其后对年历片的观察与圈划活动能使同学令行风动、倾心参与。这是教者开课艺术的充沛体现。

  本课的目标定位对知识层面规定较低,只是要求知道(记住);但对情意领域,教者的眼光又很高远,重视了能力和兴趣的教育培养。这是本课设计着眼点的.一大特色。】

  师:请继续观察年历卡,你发现些什么了?

  生:每个月后都有空缺。

  师:哦,你看出了每个月的日期排列有特点。

  生:一年有12个月。

  教师板书:一年有12个月。

  生:2月有28天,其它各个月有30天,有31天。

  师:你是怎么看的?

  生:一个月的最后一个日期数是多少,这个月就有多少天。

  师:说得真好!20xx年的各个月有多少天,请大家观察年历,再填写数学书第17页的表格。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天数

  同学填写后,指名报各月的天数,同学核对。

  一位同学说:他的年历上,7月是30天。教师接过同学的年历看,发现日期的排列有些特别,因最下面一行没有空行,遂把31排到了最上面一行。同学没看懂这种有些特别的排列法。教师随即视频展示这一位同学所带的的年历,并引导其他同学观察、辨析这个月有多少天。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学情分析:

  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和象形统计图,对已经分好类的事物进行计数,填写统计表不太困难,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和整理数据,能利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作出简单的决定,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情景中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在理解的基础上初步体验数据的搜集,整理和分析过程。

  2:让学生通过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和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3: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等方式体验统计的必要性,培养初步的.统计意识和创新意识;通过在评价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初步了解数据的整理过程,认识条形统计图。

  2:难点:会把统计结果在方格图上表示出来。

  教具准备:

  卡纸、口算题、彩笔。

  教学方法:

  以情景教学为主,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生活情景,以组织学生出游为导学和学生活动的线索,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1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2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3尊重学生,和谐发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设疑激趣。

  师:同学们“六 一”儿童节就要到了,大家想去什么地方玩?(播放公园、淘气猫乐园、香陈湾游乐园的美丽景色。)

  生:答┄┄。

  师:刚才大家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我们只能去一个地方,怎么办呢?为了让去的地方使大多数同学满意,我们必须对大家的想法进行调查。(板书课题:统计)。老师想请同学们帮忙了解大家都愿去什么地方游玩?谁帮老师出出主意?

  (同学们各抒己见,发表意见和想法)

  师:大家开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的好办法,真了不起!

  [设计意图:创设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同的情景,让学生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就在身边,不再感到枯燥乏味,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动机,使学生自然地进入学习的情景。]

  二:引导交流,探究新知。

  师:下面发挥集体的力量,小组合作、探究,小组长记录调查结果并汇报调查的方法,大家比赛一下哪一组讨论的好,回答的正确,速度快。注意每人只选一个地方。

  师:听到小朋友们的精彩的发言,老师感到特别高兴。动动小脑筋想一想你们用什么方法来调查小组成员的意见呢?说说用什么方法来调查小组成员的意见的!

  (得出:逐一问、做标记、举手表决、“正”字统计法等)

  师:大家真是爱动脑筋的小机灵,向同学汇报你们组的讨论结果吧!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现在就挑出你们最喜欢的方法和你的同桌说说吧。

  [设计意图:教师充分给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时间,探索统计的方法,此时并没有最优方法,而是放手让他们相互沟通交流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最优方法,并在实践中逐步修正,让学生多中选优,择优而用。]

  师:同学们的统计方法有很多,今天,咱们学习根据调查结果绘制一个统计图。让我们先欣赏别人绘制的漂亮的、规范的统计图。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并会使用计算器。

  2、会利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教学重点:

  认识并会使用计算器。

  教学难点:

  会利用计算器探究一些数学规律。

  教学过程:

  一、提示课题

  1.教师取出电子计算器,让学生也拿出自己的计算器。教师:猜一猜,今天,这一节刘我们一起学习什么?学生:认识计算器。

  2.教师:你知道如何使用计算器吗?

  二、引导探索

  1.让学生说一说他自己所掌握的使用计算器的方法。

  2. 认识一些功能键。(1)

  由学生来说明。(2)

  集中说明一些功能键的作用。

  ①开关及清除键。按一下此键,打开计算器,再按一下就关赣计算器。

  ②运处符号键。只要介绍“+、-、×、/“键的使用方法。

  ③数学键数字键的'使用。如按1 2 。显示屏就显示“1 2”。

  ④等号键按下数字键及运算符号键后,按下此键,显示屏就显示出输入算式的计算结果。

  ⑤小数点键按下此键,就呈现一个小数点还可以向学生介绍如:时间键、日期键、括号键、存储运算键等。

  3. 尝试练习。

  (1)计算25×4 操作过程:输入25→×→4→=,屏幕上呈现100,就是计算的结果。

  (2)计算一份菜单的价钱。

  ①呈现:酒;14元 凉拌豆腐:3元

  肉丝:5元 青菜:3元

  清蒸鱼16元 三鲜汤:12元 甜点8元

  ②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

  ③反馈计算结果。

  4. 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1)呈现计算题。

  ①1+2+3+4……+98+99+100

  ②999×9 9999×9 99999×9

  (2)让学生独立用计算器计算,教师巡视课堂。

  (3)反馈计算结果。

  (4)引导提问:通过计算,你有什么发现(特别指导观察第②题中各算式的计算结果,并进行比较)?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发现:积的个位都是1;积的位都是8;中间几位数都是9,9的个数比第1个因数中的9个数少一个。接着,让学生说一说以下几个算式的结果。

  999999×9 9999999×9 99999999×9 通过以上活动,让学生观察计算结果、发现规律,同时突出了运用简便方法计算很可能比计算器还要快定眯,充分体现了计算方法的灵活性,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课堂活动课本第36页的“练一练”。

  板书设计:

  神奇的计算工具

  计算器的组成。

  屏幕、数字键、功能键、运算符号键等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4-15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尝试运用“列表”、“画示意图”等方法发现规律,运用数的奇偶性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2、让学生经历探索加法运算中数的奇偶性变化的过程,发现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

  3、在活动中培养等毛生的观察、推理和归纳能力。

  4、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发现规律,感受数学内在的魅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探索数的奇偶性变化规律。

  教具学具准备:

  数字卡片,盒子,奖品。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新课。(通过引导学生回忆、提问或列举等形式,复习奇、偶数的意义。)

  活动1:数的奇偶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一)激趣导入。

  清早,笑笑第一个走进了教室,像往常一样把门打开后就去开灯,结果灯未亮,于是,他自言自语地说了声“停电了”就走到座位上坐下。不一会儿,同学们陆陆续续来到了教室,看到教室里光线有些暗,都下意识地伸手去按电灯开关,却都像笑笑一样无奈地走回自己的座位。你知道第11个同学按过开关后,“开关”是打开的还是关闭了?

  (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1、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汇报交流。

  方法:用文字列举出开、关的情况

  开、关;开、关;开、关;开、关;开、关;开、关……

  让学生数数,直观地发现第11个人按过开关后,开关是打开的。

  2、增加人次,深入探究。

  如果是第47个同学或第60个同学进去,用列举的方法判断“开关”的开、关情况还方便吗?你还能想出什么好方法?

  3、第二次汇报交流。

  投影下表:

  用列表的方法启发学生总结规律并作答:当人数是1、3、5、7……的时候,开关处于开启状态,而当人数是2、4、6、8……的时候,开关处于关闭状态。即,进来的是奇数个同学时,开关被打开;进来的是偶数个同学时,开关被关闭。因为47是奇数,开关被打开;108是偶数,开关被关闭。

  (三)巩固应用。

  1、看书学习并解决小船的.靠岸问题。

  2、解决杯子上下翻转,杯口的朝向问题。

  3、举例说说数的奇偶性还能解决哪些生活问题?

  (四)活动小结。

  当一个事物只有两种(运动或变化)状态时,运动奇数次后,状态与初始状态相反,运动偶数次时,状态与初始状态相同。

  活动2:探索奇、偶数相加的规律。

  (一)有奖游戏。

  1、出示分别装有奇数卡片和偶数卡片的两个盒子。宣布游戏规则:从自己喜欢的盒子里任意抽取两张卡片,如果卡片上两个数的和为奇数,你就可以领取一份奖品。

  2、游戏开始。部分学生按规则抽取卡片,并将卡片上两个数相加的算式及得数写在黑板上。上来的同学无一人获奖。

  3、引发思考。

  师:是你们运气不好,还是其中隐藏着什么秘密?想一想:如果继续抽下去,你们有获奖的可能吗?

  4、发现规律。

  学生观察黑板上的算式,很快发现其中的“秘密”:两个奇数相加和是偶数;两个偶数相加和也是偶数。如此抽取卡片,永远无法获奖。

  5、举例验证。

  6、修改游戏规则。

  (1)师:现在同学们已经发现了不能获奖的原因了,那么,你能不能修改游戏规则,保证你们能够获奖呢?

  (新规则:在两个盒子里各抽出一张卡片,两张卡片上数的和是奇数可获奖。)

  (2)请学生按修改后的规则试抽几次,并发奖以资鼓励。

  (3)举例验证:奇数+偶数=奇数

  (二)总结奇、偶数相加的规律。

  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

  (三)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1、不计算,判断下列算式的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

  10389+20xx 11387+131 268+1024

  2、把5颗糖(全部)分给两个小朋友,能否使每个小朋友都分到偶数颗糖?奇数颗呢?结果是什么?

  全课小结:说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小学数学教案 篇8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一年级(上海版)第一学期P30

  认知目标:1、通过补充,会求缺少的加数。

  2、会根据提供的情景,叙述有关补充情节,并解答。

  能力目标:1、还缺几个可以继续往前数,也可以对和进行分拆。

  2、培养学生看图表述的能力和探究的精神。

  情感目标: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感受自己身边的.数学知识,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知道通过补充求缺少的加数。

  教学难点:根据提供的情景,叙述有关补充的情节,并解答。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等

  教学设计思想:

  新教材十分注重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过程,让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认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新数学课程给学生越来越充分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时间操作的机会。现实的、有趣的和探索性的数学学习活动将成为数学课程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为此在本课设计中,我尽量遵循二期课改理念,体现我校小班化教育的特点,从一下几方面考虑:

  1、基于学生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数学教学。

  学生学习新知,首先必须具备接纳新知的原有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在学习新知前,要帮助学生整理原有的认知结构和已有经验,为学新知作准备。因此课伊始,我设计了上超市的情景,让学生在模拟的购物活动中做好学习的准备,并一次来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兴趣。

  2、在生动有趣的情景中进行教学。

小学数学教案 篇9

  一、教学目标

  1.借助现实的情境和活动,树立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空间观念。

  2.能在具体情境下,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数学对生活的作用。

  4.能够与他人合作、交流,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进行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本单元后,由教师自行设计的一节综合应用课。

  三、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本单元学习用八个方向来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这个内容对只有七八岁的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特别是对于我们重庆的学生来说,离生活实际比较远(重庆是座山城,人们在生活中不常用东、南、西、北来表述方向),学生对方向的意识不强,学起来就更困难了。我在教学中十分注重为学生创设每个人都能参与的活动情境。但当本单元教学结束时,我发现学生在地图上辨认方向、描述方位比较好,但在现实中描述方位的能力并不强。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不是纸上谈兵,更重要的是实际应用。于是,我充分应用教材中的现有资源,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了下面这节综合应用练习课。在这节课中,我创设了动物园这一情境,把纸上的动物园真正搬到了教室里,把桌子拉开,摆上好看的动物园各馆区的`图,让学生去当道路询问员,并看实景画出地图。这样,就真正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方向的现实意义。最后,我又让学生自己设计学校,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设计,进行自评与互评,让学生在评价中增强自信心,正确认识自我。

  四、课堂实录

  学具准备:课件、大景点图、小景点图、固体胶、漂亮的不干胶贴画。

  (一)创设情境

  1. 你们能在这间教室里辨认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吗?回忆一下,早晨太阳从哪方升起?太阳升起的方向就是东方,其余方向各是什么方向?

  2.小游戏:师说生转

  面向东、面向西、面向北、面向南

  (这个环节既是对知识的复习,也是下一环节的基础。)

  (二)实践活动(动物园)

  1. 课件出示情境

  星期天,明明去动物园。走到门口,看见好多小朋友围在那儿看什么。明明上前一看,原来他们在看一则招聘启示。我们一起看看要招聘什么。

  2. 招聘启示

  随着重庆市旅游事业的不断发展,到重庆旅游的外地游客不断增多。本动物园接待的外地游客也越来越多。为了方便外地游客的游览,本动物园准备招聘一批各馆区的道路询问员。要求:能用普遍话为客人提供道路咨询服务。年末将评选最优询问员,发给本动物园的贵宾卡。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7-21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08-26

[经典]小学数学教案08-09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7-28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8-01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08-04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09-02

小学数学教案03-17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7-06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