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3-10-26 10:23:44 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学教案常用(7篇)

  作为一名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科学教案常用(7篇)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准备

  教师和幼儿一起收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物品,小班幼儿用书12月分册第11页。

  活动目标

  能将不同形状的图形分类。

  感知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不同特征。

  活动过程

  1、幼儿自取任意形状的一个物品。

  教师问:"正方形、正方形在哪里?"拿正方形物品的幼儿可以回答 :"正方形、正方形在这里。"

  教师问:"三角形、三角形在哪里?"拿三角形物品的幼儿可以回答 :"三角形、三角形在这里。"

  教师问:"圆形、圆形在哪里?"拿圆形物品的幼儿可以回答 :"圆形、圆形在这里。"

  2、幼儿按教师的游戏口令做动作。如教师说"圆形、圆形跳三下",拿圆形物品的幼儿可以重复教师的话,然后做相应的动作。教师说"三角形、三角形眨眨眼",拿三角形物品的幼儿可以重复教师的`话,然后做相应的动作。

  3、图形宝宝迷路了,请小朋友把它们送回家。教师:"三角形的图形宝宝回三角形屋顶的家、正方形的图形宝宝回什么屋顶的家呢?"(见幼儿用书)

  建议

  也可以请幼儿带领大家玩这个游戏,从而帮助他们为几何图形正确命名。

  备注:此教材选自《甘肃省幼儿园快乐与发展课程》教师用书p273页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探索吸盘能吸住物体的原因。

  2、感受吸盘在我们生活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吸盘、纸杯、泡沫板、木板、塑料盒、木盒

  2、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出示物体,这是什么?

  2、吸盘钩吸在哪里?

  3、教师出示材料提问:吸盘能吸住这些物体?(泥工板、木盒)

  二、操作活动

  1、教师分发材料。幼儿第一次实验,进行操作,并进行记录。

  2、师幼交流。

  3、操作验证,能吸住哪些材料?

  4、教师总结。吸盘吸得住与吸不住的原因。

  5、出示材料,(泡沫板、塑料盒、木盒、书本)让幼儿进行操作。

  6、师幼总结,为什么光滑的.物体能吸住,凹凸不平的物体不能吸住。

  三、找原因

  1、教师分发一次性杯子。

  2、幼儿交流用最吸住的原因。

  3、观察图片,观看钩子在生活中的不同用处。

  四、延伸活动

  在生活中找一找钩子。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探索身边常见事物的兴趣。

  2、探索区别生蛋和熟蛋的多种方法,培养幼儿比较观察的能力。

  3、会区别生蛋和熟蛋,表达它们的不同,了解鸡蛋的'多种吃法和营养价值。

  活动准备

  1、图片:鸡蛋

  2、每个幼儿一个生蛋,一个熟蛋、盘子、筐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出示图片:鸡蛋

  教师:小朋友,老师不小心把生蛋和熟蛋弄混了,

  小朋友请你开动脑筋帮老师把生鸡蛋和熟鸡蛋分开。

  二、展开

  1、幼儿尝试区分生蛋和熟蛋。

  教师:每个盘子里都有一个生蛋和一个熟蛋,请你摸一摸、闻一闻、转一转,

  判断一下哪一个是生蛋哪一个是熟蛋。

  2、操作验证

  请部分小朋友说己的结果及方法,老师打开鸡蛋进行验证。

  :生鸡蛋表面粗糙,有颗粒。

  闻起来有一股鸡粪的味道,转动慢速,晃时有动的感觉;

  熟鸡蛋,表面比较光滑,闻起来有一股煮鸡蛋的味道,转动速度较快,晃时没有动的感觉。

  区分生蛋和熟蛋有好多中方法,可以闻一闻、看一看、转一转、晃一晃、摸一摸。

  3、幼儿以小组为单位继续进行尝试。

  教师:我们现在来把冰箱里的生蛋和熟蛋分开,请你将生蛋和熟蛋分别放在两个筐子里。

  4、幼儿表述区分生蛋和熟蛋的方法。

  (1)提问:你是用什么方法区别出来的?

  (2)结合幼儿的答案,教师及时用简单的符号记录幼儿探索生蛋和熟蛋的方法。

  5、幼儿品尝熟鸡蛋,了解其结构和营养价值。

  (1)在吃鸡蛋的过程中认识蛋壳、蛋白、蛋黄。

  (2)了解鸡蛋的多种吃法和营养价值。

  三、结束

  1、活动:从积极参与活动和回答问题等方面进行。

  2、延伸活动:欣赏蛋壳艺术。

科学教案 篇4

  1、 教学目标

  a) 引发幼儿对物体平衡竖立现象产生兴趣。

  b) 引导幼儿大胆主动地探索,培养多元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c) 用绘画的方式记录自己探索的过程并大胆表述,提高语言表述能力。

  2、 教学准备

  a)教学试验材料:生活中的各种物品。如:盒、瓶、笔、纸、羽毛、书、管子、手套等。

  b)科学术语及词汇:竖立

  c)可能的难点:相同的物体有多种的竖立方法。

  d)学生的课前准备:每人带各种物品。

  e)实验记录:绘画形式。

  f)时间安排:45分钟左右。

  3、 教学过程

  a)观察预测:看一看,桌上有什么?这些物品哪些能竖起来?

  b)动手探索:把能竖起来的.物体竖起来,放到展示台上。

  c)讨论问题:用什么办法使不能竖立的物体竖起来?(自由讨论后再集体汇报)

  d)个人试验:自由选择不同的辅助材料尝试使物体竖起来。

  e)提出问题:使各种吸管也能竖起来,有多少种办法?

  f)分组试验:按小组共同讨论后选择各种辅助材料进行尝试。

  g)试验记录:用绘画记录自己的试验办法。

  h)表述结果:幼儿互相交流试验结果并鼓励幼儿大胆向听课教师介绍试验接结果。

科学教案 篇5

  经常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肥皂,有香皂、药皂、增白皂等。然而幼儿虽然知道肥皂,却对肥皂的种类、用途等还不太了解,,在日常生活中还经常发现幼儿玩肥皂、搓肥皂泡的现象。因此,有必要使幼儿形成对肥皂正确的认识,加深对肥皂的特征、用途等的理解。为此我设计了这次科学活动,正如《纲要》中所说:“既帖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此次活动来源于生活,又能服务于幼儿的生活。

  目标预设:

  1、运用多种感官感知肥皂的主要特征,知道肥皂有去污的作用。

  2、通过操作分类活动,了解肥皂的种类。

  3、在看、摸、闻、搓、吹的活动过程中,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1、定位于感知肥皂的特征,了解肥皂的用途。

  2、是通过分类活动,了解肥皂的种类。

  设计理论: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因此,本次活动中,教师除了以饱满的情绪感染幼儿以外,还采用了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采用的教学有:操作、游戏、尝试、体验等方法,在活动中引导幼儿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搓一搓、说一说等多种感官的参与,活动中获得感知;教师还鼓励幼儿通过商量、合作、尝试着不同的分法,幼儿在自主的探索活动中了解肥皂的种类;让幼儿在洗一洗、搓一搓、吹一吹的游戏活动中加深对肥皂的认识,并体验了肥皂的用途。最后,最后,幼儿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与小猴姐姐一起到小猴王国去旅行,我又设计了延伸活动,到太阳下玩吹泡泡的游戏,会有什么发现呢?让幼儿在游戏的愉快气氛中感受到科学活动的乐趣,从而进一步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设计思路:

  我采用环环相扣的方法组织此次活动程序,活动流程为:

  激发兴趣——自由探索——操作分类——游戏体验

  活动目标:

  1、能运用各种感官感知肥皂的主要特征,了解肥皂的基本用途。

  2、乐于参与活动,能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

  3、在游戏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过程:

  一、调动幼儿已有生活经验,认识肥皂

  猜一猜,引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嗨!小朋友你们好,我是小猴姐姐,今天我想带你们去小猴王国旅行,你们看,小猴姐姐这里有一只神秘的盒子,盒子里有一样东西,猜猜看会是什么呢?

  1、让幼儿猜一猜,摸一模,闻一闻。

  2、原来是肥皂宝宝,请一幼儿把肥皂宝宝请出来

  二、幼儿感知各种各样的肥皂,说说自己的发现和肥皂的作用。

  1、小猴姐姐这里还有许多的肥皂宝宝,我们也赶快把它们请出来吧。幼儿来桌子边围着一起喊:肥皂宝宝,请出来!(老师打开盖布)

  (1)哇,这么多的肥皂宝宝呀,请你们每人挑一块你自己喜欢的肥皂宝宝,拿在手中仔细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说说你的肥皂宝宝是什么样子的`?

  (2)先与旁边小朋友互相讲一讲,再请小朋友来告诉大家。

  (3)老师小结:这么多肥皂宝宝是不是一样的?什么不一样?(有各种形状、各种颜色、闻起来有的香味,有的药味。)

  2、欣赏课件,认识新式肥皂,进一步了解肥皂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幼儿看课件认识蛋糕肥皂、棒棒糖肥皂、不锈钢肥皂、竹碳肥皂等。

  老师小结:很多的新式肥皂看起来更漂亮,用起来更方便,对我们的健康越来越有好处,所以人们越来越喜欢使用肥皂。

  3、说说肥皂的用途。

  那你们在什么地方也见过肥皂宝宝?

  肥皂宝宝是用来干什么的呢?它有什么用?

  什么时候要洗手(在饭前便后、手脏)、洗澡(保护皮肤)、洗衣服(干净、香)等

  教师小结:肥皂的用处。

  三、感知肥皂遇水后的变化。

  小猴姐姐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肥皂宝宝有一个好朋友,他们经常在一起玩游戏知道它是谁吗?(水)你们也想跟肥皂宝宝和水一起来玩玩?(先把袖口卷起来)

  1、老师提出要求:看一看,肥皂在水里会有什么变化?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2、幼儿尝试跟肥皂宝宝和水一起玩

  (1)现在小猴姐姐想知道你们是怎么玩的呢?

  (2)幼儿试一试

  (3)你们是不是让形状相同肥皂宝宝们在一起玩、或者味道相同的肥皂宝宝们在一起玩呢?

  (4)幼儿说说自己的做法。

  (5)幼儿再尝试操作

  3、幼儿合作:引导幼儿在玩中发现肥皂的小秘密:发现很滑。用手搓一搓开始能产生白白泡沫,渐渐白白泡沫变成黑黑泡沫,能溶在水里。白白的水变成黑黑的水。<

  4、把肥皂放在筐中,到一边去把小手洗一下,然后用毛巾把小手擦干。再过来告诉大家你的发现。

  (1)肥皂在水中摸起来有什么感觉?(滑滑的)

  (2)小手搓一搓会发现什么?(白泡泡变成黑泡泡)

  (3)刚开始的水是没有颜色的,然后呢?现在呢?(溶在水中,水变白了,就叫肥皂水,肥皂水变成脏水。)

  四、“吹泡泡”游戏(在活动室一边放四盆肥皂水,让幼儿在轻松、愉快音乐声中玩“吹泡泡”游戏。)

  1、小猴姐姐跟你们一起玩一

  个游戏名字叫“吹泡泡”,看谁吹的泡泡又高又大又多。

  2、最后、小猴姐姐带你们去小猴王国旅行。

  五、延伸活动

  到太阳下玩吹泡泡的游戏,会有什么发现呢?[ 内 容 结 束 ]

科学教案 篇6

  活动设计背景

  在这个变化莫测自我的社会里,孩子们对环保意识非常薄弱,在生活中,随时可以看到很多小朋友随手乱折树枝、花草,更多人类还在砍伐树木,导致地球灾难越来越多,为了让更多的人关注保护树木的重要性,我们从孩子开始教育,从身边开始教育。

  活动目标

  1、通过了解植物的生长情况,让幼儿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培养幼儿从小保护环境的意识。

  3、初步了解植物的陪护方法。

  教学重难点

  1、让幼儿了解树木的成长过程(难点)

  2、让幼儿知道树木与人类生存有着密切的联系(重点)

  活动准备

  1、联系园林师与社区合作

  2、灌浇植物的水桶若干

  3、制作“保护植物”的标志

  4、植物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开始(导入)部分

  一、师幼谈话,让幼儿了解树木的成长过程

  1、“小朋友,今天我们来到了社区,这里有很多很多花草、树木,首先,我们先来观察一组图片,来看一看这些植物是怎么生长的'。”

  2、通过观察植物图片(树木的生长过程)让幼儿了解所有植物生长都是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这是什么?它是怎样生长的?它要经历多久才能成为高大、粗壮的树?”

  (2)提问:“一颗树的成长需要多少年?”(我知道是一年。)“要成为一颗参天大树,需要多少年?”(我想需要10几年。)

  教师小结:对,小朋友回答的很好,一颗大树需要10几年,有的还更久20年、30年,所以树木需要我们大家的爱护和栽培,如果,经常破坏它,我们身边的绿色植物就会越来越少,我们的环境会越来越差。

  基本部分

  二、通过问答形式,让幼儿知道树木与人类生存有着密切的联系

  1、提问:“小朋友们知不知道树和我们人类有什么联系?”(树是人类的朋友。)(树可以排除氧气,供我们人类呼吸。)(树还能吸收我们不需要的二氧化碳。)(树可以保护我们的房子,把风挡住。)

  教师小结:小朋友们都说得很对,树是我们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植物,它不仅能给我们带来人类所需要的氧气,还能绿化环境、美丽城市,所以我们大家要保护树木、保护环境。

  三、现在我们请社区阿姨(园林师)和我们来讲一讲,我们要怎样保护树木

  1、社区阿姨提问:“小朋友们,平时我们在小区里有没有看到园艺工人在养护树木啊?”(有,工人叔叔会帮助修剪。)“你们知道一颗树生长需要我们人类怎样帮助它们吗?”(需要我们的给它浇水。)(冬天给它们“穿上衣服”。)

  社区阿姨总结:小朋友们真聪明,一颗树长大需要我们去浇水,还需要我们去帮助它们修剪,怎样我们的环境就更加美丽、整洁了,所以,小朋友们平时,也要爱护植物,让它们也和我们一样快乐的成长。

  结束部分

  四、组织幼儿为植物浇水并贴上保护植物的标志

  1、教师提问:“现在我们和社区阿姨一起去给植物浇水,然后把保护植物的标志贴在上面,让大家都知道我们要爱护植物。”(好的。)

  活动延伸

  五、活动延伸

  1、组织亲子活动,让家长和孩子共同养护社区植物,共建美好家园。

  2、让幼儿探索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教学活动反思

  1、本次教学内容课程目标明确,让幼儿明确意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在教学活动落实中,有很多孩子因为对树木生长没有多少了解,所以提问中互动不起来,通过图片的引导,孩子们开始想象、探索纷纷举手发言。开始活跃起来。

  3、在以前传统的按班教学中孩子们都是按部就班,这次通过和社区合作进行教学,在加强社会教学形式的同时,丰富了孩子的科学知识。

  4、如果重新上本次课程,我会在开始部分先让孩子们观察社区树木,再通过图片来讨论,让幼儿有感触的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基本部分中可加入树木与人类有关的大量图片(比如:沙尘暴、洪水、树木被砍伐等。)让幼儿了解保护环境对人类很重要。

  5、我在教学本次课程中,老教师们的评价是:

  (1)总体环节流畅,幼儿能完整的接受并有一定的效果。

  (2)师生能互动

  (3)导入部分吸引力欠缺

科学教案 篇7

  目标:

  1、能初步按从头至尾的顺序观察,感知小鸡、小鸭的主要外形特征和习性。

  2、学会运用对应的方法比较小鸡与小鸭的不同,掌握名词:爪子、脚蹼。

  准备:1、已经饲养小鸡、小鸭。

  2、卡片。

  3、鸡爪子、鸭爪子。

  过程:

  1、说出谜面,让幼儿猜谜,引出小鸡、小鸭。

  2、运用从头至尾的顺序观察,尝试讲述自己所观察到的。

  3、比较外形的不同。

  小鸡 小鸭

  嘴巴 尖尖的 扁扁的`

  脖子 短短的 长长的

  爪子 没有脚蹼 有脚蹼

  掌握名词:爪子、脚蹼。

  4、比较习性的不同。

  小鸡 小鸭

  本领 不会游泳 会游泳

  食物 长大吃米、虫子、菜 长大吃小鱼、小虾

  叫声 叽叽叽 嘎嘎嘎

  5、复习音乐《小鸡出壳》,结束本课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经典]08-03

[经典]科学教案08-02

科学教案(经典)08-13

科学教案07-20

(精选)科学教案07-20

科学教案【精选】07-26

[精选]科学教案08-06

科学教案(经典)08-06

科学教案(精选)08-16

科学教案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