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6篇【集合】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教案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一、设计理念:
这篇课文是一个寓言故事,共有四个自然段,讲的是从前有一个人种葫芦,不知道叶子和果实的关系,只盯着葫芦,不管叶子上的蚜虫,结果没有收到葫芦的故事。课题正是他的错误所在,也是没有收到葫芦的原因。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并懂得做任何事都得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在教学时,我抓住重点的字词进行品悟,并适时创设语言意境,让学生做文本的主人公,融入文本,体会种葫芦人喜爱葫芦的心情,亲身感受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的原因。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做好指导,让语文学习真正成为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
1、认识“葫、芦、藤、哇、盯、邻”等六个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了解植物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懂得与课文有关的事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读课文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
五、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揭示课题
导入: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准备了一份特殊的礼物。(出示红红的苹果图)这是什么?在苹果树上,你看到了什么?
(出示没叶的苹果图)请比较一下,这棵苹果树跟刚才的苹果树有什么不一样?生活中有没有见过,不长叶子就能结出果实的现象?
师:我们都知道叶子长得好,才能结出好的果实,这是植物生长规律。可是古时候有个人却不懂生长规律,因此还犯了错误呢?想知道他犯了什么错误吗?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4课《我要的是葫芦》(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导入时运用两棵不同的苹果树作对比,让学生在学习课文前先初步了解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学习和理解课文做好了铺垫。)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 学生自由读课文
2. 检查识字情况。(开火车)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按顺序填写小写字母。
2.区别三组由形近偏旁组成的字,并正确组词。
3.给句子加标点,根据标点读出句子的语气。
4.练习写好带偏旁的字,注意字的间架结构。
5.熟记4个成语。
6.朗读、背诵十二地支和十二属相。
7.看图说几句通顺的话。
[教学时间]
四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1)指名借助拼音渎题目。
(2)学生说说题目中的两点要求:背诵字母表,然后按字母表的顺序在横线上抄写小写字母。
2.指导。
(1)出示《汉语拼音字母表》指导朗读。
(2)集体背诵《字母表》。
(3)分组比赛背诵。
(4)"开火车"接背《字母表》。
3.练习。
(1)出示小写字母卡片,指名读、集体读。
(2)在横线上抄写小写字母。
4.反馈。
(1)检查填写情况。
(2)出示"b"按字母顺序说出前面和后面的字母。
(3)出示" "按字母顺序说出前面和后面的字母。
(4)集体读填写的小写字母。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1)指名借助拼音读题目要求。
(2)讲清题目要求。
2.指导。
(1)出示卡片:祖一被。
①指名读。
②按左右结构的顺序说说"祖"和"被"的左部偏旁。
③指导学生观察比较"守"和"丰"这两个偏旁的差别。(只有一点之差)
④用组词的方式,让学生弄清"祖"和"被"的意思。
(2)出示卡片:房一层。
①指名读。
②按半包围结构说说"房"和"层"的上部偏旁。
③指导学生观察比较"户"和"尸"这两个偏旁的细微的差别。
④用组词的方式,让学生弄清"房"和"层"的意思。
(3)出示卡片:写一家。
①指名读。
②按上下结构说说"写"和"家"的上部偏旁。
③指导学生辨"一"和"山"这两个偏旁的细微的差别。
④练习组词,弄清"写"和"家"的意思。
3.练习。
(1)分组出示卡片,集体认读。
(2)指导学生在方格里照样子抄写。
4.反馈。
(1)检查学生抄写情况。
(2)出示卡片,指名再读一读这一组词,巩固字形字义。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
1.审题。
教师引导学生自读题目要求,弄清学习要求。
2.指导。
(1)出示《标点符号歌》,朗读复习逗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的用法。
(2)指导学习第一句:"西湖风景真美呀"。
①让学生认读,读好"呀"的语气。
②根据句子的意思和语气练习加标点。(句后加感叹号)
③教师范读。
④学生练读,读出赞美的语气。
(3)指导学习第二句:"这是不是菠萝"。
①教师范读。
②学生认读,读好"是不是"的语气。
③根据疑问语气和句子的意思练习加标点。(句后加问号)
④学生练读,读出疑问的语气。
(4)指导学习第三句:"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建筑"。
①学生认读。
②教师引读:万里长城是--
③根据句意和语气练习加标点。(句后加句号)
④学生朗读,读出陈述语气。
(5)指导学习第四句:"妈妈 这个星期天你一定要教我包饺子"。
①教师范读。
②学生弄懂句意。
③练习给祈使句加标点。(中间加逗号,句末可用句号,也可用感叹号)
④学生朗读,读出恳求的语气。
二、教学第四题
1.审题。
教师谈话,让学生弄清本题的要求。
2.指导。
(1)出示卡片,让学生认读"暖、冻"这两个字。
(2)说说这两个字的部首。
(3)引导学生回忆前面提出的写字要求和描红要求。
(4)指导书写日字旁的宇:"暖"。
①引导学生观察,用比较的`方法,启发学生把"日字旁"写得 略窄一些,右半部分宽一些。写左窄右宽的字注意左半部稍向上提,勿使下坠,力求间架合理。
②教师在黑板上示范描写"暖"。
③学生在田字格里描红生字。
④教师示范仿影、临写生字。
⑤学生在田字格里练习仿影、临写生字。
按上面的步骤和方法,指导学生学写两点水旁的"冻"。指导写"冻"时注意"?"稍向上提写得窄一些。
3.练习。
让学生按照要求认真练习
描红、仿影、临写,教师进行个别辅导,教室里要注意保持安静,让学生凝神练字。辅导时还要注意纠正学生不正确的书写姿势。
4.反馈。
教师相机展示优秀写字作业,表扬书写姿势正确及有进步的 同学。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五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教师谈话帮助学生弄清本题的学习要求。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4条成语。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问老师。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读。
(4)理解成语的意思。学生只要大体说出成语的意思即可,对一些理解有难度的成语,教师给予讲解。
3.练习。
(1)学生自由练读。
(2)同座位练习背诵。
4.反馈。
(1)集体齐背。
(2)指名背。
二、教学第六题
1.审题。
(1)指读练习要求。
(2)让学生说一说该项练习的要求是什么。(一是朗读,二是背诵)
2.指导。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
(2)指名试读。
(3)教师范读。
(4)教师结合插图讲解:这是我国传统用做表示次序的符号十二地支和十二属相。十二地支在古代表示时辰,并以十二属相搭配。
(5)教师再次范读。
3.练习。
(1)学生自由练读。(教师注意帮助学生纠正易读错的字音:"巳、子"都是平舌音,"辰、申"都是翘舌音、前鼻音)
(2)指名朗读。
(3)"开火车"接读。
(4)看图练习背诵,指名试背。
4.反馈。
(1)检查朗读。
(2)指名背诵。
第四课时
教学第七题
课前准备:
1.教师仔细观察,收集学生一些说话姿势不正确的实例。
2.教学挂图或投影片。
一、揭题
1.教师谈话:同学们,我们在与别人交往中说话时要注意些什么呢?老师曾提过一些要求,谁还记得?谁能来说一说?
2.将学生的回答引导到说话"要注意姿势"时出示话题:说话要注意姿势。
3.引导学生自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二、指导看图,引导讨论
1.第一幅图上画的是谁和谁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一位女老师和一位女同学在办公室里说话)
2.你觉得女同学说话时的姿势正确吗?(不正确)
3.她说话时的姿势怎么不正确?为什么?
4.指导学生看二、三幅图,要求同座边看边讨论。讨论主要围绕三个问题:
(1)图上画的是谁和谁在什么地方做什么?
(2)你觉得他们的姿势正确吗?
(3)为什么说他们的姿势不正确?
5.按二、三幅图的顺序,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
6.教师根据讨论情况作一个简要的小结。
三、利用课本插图,帮助学生弄清说话时的正确姿势
1.引导学生再次看图,想一想:图上的小朋友应该怎样做才对?
2.根据图的内容,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将正确的说话姿势表演出来。教师在学生表演时,要根据表演情况及时给予指导。
四、扩展训练,让学生进一步进行口语交际的实践
1.启发思考:在我们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还见到过哪些不正确的说话姿势?(问题提出后让学生分组充分讨论)
2.交流发言:引导学生说出平时口语交际中的一些不正确的说话姿势。
3.选择一些实例,指导学生进行尝试性表演。每一例表演后,让学生说说:表演得怎么样?有什么问题?你觉得应该怎样演?
五、教师小结
要点:我们在与别人交往中说话,除了要把话说好之外,还要注意有大方、得体的说话姿势。这样不仅会增加说话的表达效果,还会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希望同学们平时说话时要多注意自己的说话姿势。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一、学生分析。
本课是二年级的语文课,涉及到的是自然当中一种普通物理现象,但大多数学生对回声知识了解的不够多,多数学生不知道“回声”是怎么回事,因此,课前鼓励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寻找、去体会,学生可结合简单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表达自己对回声的认识。还可借助图片多媒体等手段让学生了解回声是怎么回事。
二、教学目标。
2、认识6个汉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读出奇怪、欢快、亲切的语气。
3、可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4、通过朗读课文感受祖国语言的美,体会文中展示的奥秘,展开想象,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和词句训练。
四、设计思路。
1、本次教学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采用边读边悟组合式教学。在教学中,多方位、多角度组织、引导、点拨、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小组讨论中学会语言合作。
2、课前布置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寻找、去体会回声,课堂上大家交流,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锻炼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
五、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收集有关回声的录像带;设计识字的相关课件,创设一定的情境;体会美感的伴奏带;设计引导性问题。
2、教学准备:收集有关回声的资料;预习课文;自己尝试学习生字;查阅相关资料,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自然界里有许许多多美妙的声音,你们想听一听吗?(生:想)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趣的'课文──《回声》(板书课题)。
3、小朋友回声是什么声音?在哪能听到回声呢?读了课文后你就能知道了。
(二)创设愉悦空间,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1、初读课文认字。
(1)学生自读课文,自己解决不认识的字。
(2)检查认读情况。
(3)放伴奏带老师范读课文,学生仔细倾听,熟悉课文,巩固生字。
2、看动画,进一步熟悉课文,然后自由读课文,指名读,开火车读。随时纠正错字。
(三)通过几种朗读方式,让学生感知文中所描述的小青蛙思想感情的变化。
1、小青蛙听到了哪些声音?这些声音是小青蛙在哪听到的,妈妈是怎样回答小青蛙提出的问题的?
2、学生带着问题默读,把有关的句子划下来。
3、学生就以上问题分组讨论。
4、学生汇报(精选四五段)。
(1)学生互相说一说对回声的理解。
(2)实验演示,突破难点。
①观察水的变化。
②口述水的变化。
③朗读课文第四段,并指导学生将文中的词语和老师实验时所用的物品,所做的动作的词语,加以比较:“捡—拿扔—投河岸—盆壁。”
④结合词语比较,记认“捡、扔、河、岸、碰”等字,并进行字义理解。
(3)通过小组内交流,并根据学生喜新求变、活泼好动的天性以及形象思维为主的特征,把实践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合作动手做实验,激发兴趣,调动思维、让其在生动、活泼的课堂形式中自然地达到“以做促读”的目的。
①指导朗读青蛙妈妈的话,青蛙妈妈是在解答孩子的疑问,它的`话应该要读出耐心、亲切的语气,节奏要慢,自由练读──指名读──范读或领读──再比较读──齐读──回读。
②小青蛙听了妈妈的话,恍然大悟,它非常高兴,要读出欢快的语气,节奏稍慢。自由练读──指名读──范读或领读──再比较读──齐读──回读。
5、以读为主,通过各种朗读,指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在多读中悟情。(分角色感情朗读,有条件的可以指导自编自演课本剧。)
6、指导写字。
7、实践活动。
(1)回家后用脸盆做一个实验,观察水波碰到盆壁又荡回来的样子。
(2)到山谷或空矿的房子内喊两声,听听自己的回声。
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同学们充分体验回声是怎么回事,并感受大自然的赐予的美妙的声音。
(四)总结全文,回味欣赏。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水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
2、感受水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探索水保护水的意识。
活动重难点:
了解水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激发探索水保护水的意识。
活动准备:
挂图“缺水王国”、卡通人物“水姑娘”
活动课时:
1课时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卡通人物“水姑娘”
今天,我们请来了我们最亲密的朋友“水姑娘”,和我们一起讨论一个问题。
2、出示课题《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
二、探究新知
(一)我们的生活用水
1、水姑娘和我们在一起
水姑娘天天和我们在一起,她想请小朋友们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她?
A、同桌互相交流
B、指名学生说
2、制作生活用水调查表
“水姑娘”看看小朋友们是不是能说会做。把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用水用写的或者画画的形式制作成一张漂亮的生活用水调查表。
(二)设计情境“当水姑娘离开我们的时候……”
说说生活中如果没有水的时候,会出现什么麻烦事?
(三)编故事“缺水王国的故事”
1、看挂图,我们来到一个缺水王国,在这个王国里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2、把自己想象成王国里的小动物、人、植物等等自己喜欢的角色,编一编故事。
3、评选故事大王
三、拓展延伸
水姑娘很喜欢我们,我们的生活也离不开她。在生活中,水姑娘却发现了许多浪费水、破坏水资源的情况,她很伤心,想离开我们,该怎么办呢?
请小朋友们把保护水、爱惜水的好建议写成倡议书,从自己做起,大家一起保护可爱的水姑娘,让我们永远和水姑娘在一起。
教学反思:
水,生命之源。对于小朋友来说,水是司空见惯的物质,但也容易熟视无睹。因而通过本次活动,旨在让学生们了解水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激发探索水保护水的意识。
教学《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这一主题,我没有一味的灌输大道理,而是从小朋友自身的生活经验入手,以说一说、做一做、演一演等有趣的形式,引导他们通过讨论、调查、记录水在生活中的作用;想象生活中离不开水的情景;编缺水王国的故事等等有趣的活动,使小朋友们感受到水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感受缺水的不便,激发小朋友对探索水的热情和重视水、节约水的意识。
当然,本次活动还存在不足。如在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象成想象成王国里的`小动物、人、植物等等自己喜欢的角色,编一编故事时,自己没能及时转换角色,使得学生在老师的再次引导下,才顺利地展开想象。
点评:
本次活动充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体现了现代品德与生活课“求真、求实”的特点,充分挖掘学生的生活资料,用学生能够和乐于参与的活动开展学习。课堂上“生活的真实”“引导的自然”处处涌现,教师关注了课堂细节,注重了学生的主体,使课堂生动活泼,真正体现了本课程是一门活动型的综合课程。“活动”已不是以往单纯的小组讨论或小品表演,而是贯穿于整个课堂,突出学生的实践、体验、感悟。使小朋友们感受到水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感受缺水的不便,激发小朋友对探索水的热情和重视水、节约水的意识。
通过本次展示活动,与会教师一致认为要上好一堂有效的《品德与生活》课,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还品德课本真,让学生看自己的事,说自己的话,感自己的情,发自己的怀,一切还原于生活,终于生活。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13个,理解21个词语的意思。
2.学会按照课文后练习第3题的提示简要复述课文。
3.懂得对敌人不能讲慈悲,要善于识破敌人的诡计,并和敌人斗争到底。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大致理解课文内容,分段,精读第二段。
教学过程
一、揭题引趣。
1.简介《西游记》。
2.板书课题:我们今天学习《西游记》中的一个故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同学们想学吗?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自由读课文。
①读准生字字音,并划出生字组成的新词。
②口头填空:
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先变成( ),又变成( ),最后变成( ),都被孙悟空识破,孙悟空( )次怒打白骨精。
2、读后检查。(略)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速读课文,孙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各在哪些自然段里?全文可分几段? (提示:可采用“找重点段”分段法)
2.分段讨论:
可以有两种分法:第一种全文分三段,三次怒打为一段,首、尾各一段。
第二种分法:三次怒打独立成段分成三段,首、尾各一段,共分五段。
四、精读第二段。
孙悟空如何三打白骨精,先学习第一次怒打。
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课文分几步把孙悟空第一次打白骨精的经过写清楚的?课文又是怎样写白骨精和孙悟空的?
1.找到写白骨精的句子读读,想想写了白骨精的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写?
2.读读写孙悟空打白骨精经过的句子,划出有关“打”的动词。(嗅、凝视、吆喝、举、打、识破、追赶)
说说“以”这些动词中可以看出孙悟空有什么特点?
3.齐读写唐僧的句子,从“责怪”一词可以看出唐僧有什么弱点?
4.课文写孙悟空一打白骨精,就是按三步写的:一写白骨精;二写孙悟空;三写唐僧。主要写孙悟空。
5.按三步给第二自然段分成三层。指名三人各读一层。
6.简要说说孙悟空—打白骨精的经过。
7.总结学法:
① 找句子一分别找到写白骨精、孙悟空、唐僧的句子。
② 想特点一读读想想白骨精、孙悟空、唐僧的特点
③ 分层次一按三步分三层。
④ 说经过—简要说说打的经过。
孙悟空二打、三打白骨精的内容下节课再学习。
五、作业。
1.完成作业题1、2、3。
2.熟读第二自然段。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巩固生字新词,学习课文第一、三、四、五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徒弟、诡计、妖怪、金箍棒、识破
2.指名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二.学习三、四自然段。
1.回顾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方法,用同样的方法自己学习第三、四段。
(1)找到写白骨精,孙悟空、唐僧的句子读读,要求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来。
(2)给三、四段划分层次。
2.指名读第三自然段。(三人分别读写白骨精、孙悟空、唐僧的语句),读后评价。
3.分四人小组轮读第四自然段。小组内互相帮助。
4.指名三人读第四自然段,读后评价,老师点拨。
5.根据课后第2题的提示,比一比每次打白骨精所用的语句有什么不同,想—一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学生边读边填写下表:
┌────┬───────┬──────┬─────┐
│ │孙悟空怒打妖精│ 白骨精逃跑 │ 唐僧阻挡 │
├────┼───────┼──────┼─────┤
│ —打 │ │ │ │
├────┼───────┼──────┼─────┤
│ 二打 │ │ │ │
├────┼───────┼──────┼─────┤
│ 三打 │ │ │ │
└────┴───────┴──────┴─────┘
根据上面的语句讨论:
(1)读读写白骨精第二次、第三次变化和逃跑的语句,比较三次写法的不同,想想白骨精是怎样的? (诡计多端、善于变化)联系第一段,齐读第一段。
(2)读读孙悟空二打、三打白骨精的语句,比较三次写法的不同,思想孙悟空有什么特点? (火眼金睛善于识破妖计敢于斗争具有机智勇敢的斗争精神)
(3)读读唐僧阻挡的语句,比较三次写法的不同,想想唐僧说的“人以悲慈为本”是什么意思?他的话错在哪里? (本来意思是:做人要慈善,要有同情心,唐僧对白骨精讲慈悲就大错特错了。因为店僧人妖不分,善恶不辨,不应该对敌人讲慈悲。)
(4)三次写法不同有什么好处? 充分揭露白骨精的诡计多端,表现孙悟空善于识破妖计、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反映出唐僧人妖不分,善恶不辨的弱点;同时这样写避免了语句的重复,把故事推向高潮,.为唐僧最后把孙悟空赶回花果山作了铺垫。
三、学习第五段。唐僧不但认不出妖怪,反而把敢于打妖怪的孙悟空怎样了?齐读课文最后—段。
四、作业。
1.作业本5、6题。
2.读熟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熟读课文,回答课文第1题的几个问题,进一步理解课文,提高认识,按提示简要复述课文。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性命索性慈悲诡计多端腾空而去毛发直竖
二、指名读课文(5人每人一段)
读后回答课后题1的3个小题目。
三、按照课后第3题的提示,简要地复述“三打白骨精”的经过。
1.复述“—打”经过。
①复述的要求:
(1)内容正确,不丢主要内容
妖怪想吃唐僧,变成村姑。
一打:悟空识破妖怪,打妖怪,妖怪逃。
唐僧责怪悟空。
②语言简洁(说得具体在这儿不作要求)。
③语句通顺,用词得当。
学生试着复述。师生评议。
2.复述“二打”经过。
3.复述“三打”经过。
四、作业。
1.熟读全文。
2.把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品位精彩词句,感受细致逼真的心理、动作描写。
2理解故事寓意并得到启示。
3积累文言词语并进行适当归纳。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品位精彩词句,感受细致逼真的心理、动作描写。
教学难点:
理解故事是对那些徒有外表、实质虚弱无能的人的讽刺。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的记忆里,一定珍藏着许多成语。今天,请大家说说你所知道的带有动物的成语。(学生发言)今天我们会学习一个成语:黔驴技穷,它来源于我国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短篇寓言《黔之驴》。让我们一起学习这篇寓言,看它讲的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故事。
二初读文章,正音正字。
1散读课文,借助工具书以及书下的注释,读准字音。
慭(yìn)骇(hài)遁(dùn)狎(xía)(hǎn)
2听录音,再现故事情景。
(1)听录音,注意停顿和注音。
(2)散读。探究
3请一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点评。
4全班齐读。
三再读文章,复述内容。
1结合书下注释读懂课文并尝试复述课文,小声读并翻译。
落实好重点字词:船:用船。蔽:隐藏。窥:偷看。稍:渐渐地。慭慭然:小心谨慎的样子。遁:逃走。且:将要。噬:咬。异能:特殊的本领。习:习惯。狎:亲近而不庄重。计:盘算。蹄:踢。去:离开。
2交流。(哪位同学讲一讲这个故事呢?)
四深入文本,品读字词。
1驴是“庞然大物”,但“止技此耳”,它有哪些“技”?“止”表明什么?
“鸣”和“蹄”是驴的技能,“止”是只不过的意思,表现出驴看起来很强大,其实没什么本领的实质。
2“虎”是怎样逐渐认识、对待驴的?圈划描写虎的心理活动和动作的关键词句,抓住字词,品读批注。
“蔽”“窥”勾画出虎既好奇,又害怕的心情。
“骇”“遁 ”进一步刻画了虎的恐惧心理。
“稍出近之”、“往来视之”、“近出前后”、“荡倚冲冒”写虎一再试探,处处可见虎的生性大胆和工于心计。
“跳踉大(口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写出了虎的果断、干脆利落,志满得意的情态。
五质疑研读,把握寓意。
1大家在朗读的过程中不知有没有发现本文题目是《黔之驴》,可是文中写驴的却只有寥寥几笔,写虎的却笔墨很多,那题目为什么不是《黔之虎》呢?
尽管文中写虎的笔墨非常多,从开始的畏驴,到中间的察驴,再到最后的吃驴都写了,但这些变化过程均是围绕着对驴的观察和反应作出的。课文的主题是驴而非虎,课文的写法是以虎衬驴,本文写了虎的谨慎精明,也就暗写了驴的麻木、愚蠢。因而题目应该用“黔之驴”,而不能用“黔之虎”。
2寓言,或讽刺或有明显的教训意义,用借此喻彼、以小见大的手法,将大的道理隐藏在小的故事之中,让读者去领悟。
黔驴技穷这个成语比喻什么情况?齐读p133比喻说理的知识卡片。
3小结: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常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黔之驴是个庞然大物,却只有“一鸣”,“蹄之”两种防身之技,是一个虚有其表、实际无能的事物。老虎:在没有弄清对方底细之前,存有成惧心理;它谨慎小心,善于观察,反复试探,在摸清驴子的底细以后,反应迅速,行动灵活,大胆果断地攻击对方要害,立即致敌于死命,是一个机智、勇敢的形象。作者只不过借驴的形象,通过寓言这种形式(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讽刺了那些徒有外表、实质虚弱无能的人。
六布置作业:
1积累实词:“船”、“蔽”、“窥”、“遁”、“噬”、“狎”、“计”等词的含义,并进行归纳。(如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
2作者借驴讽刺了生活中怎样的人?写一段150字左右的读后感。
3从虎的身上我们能够得到什么启示?写一段150字左右的读后感。
(1必做,2、3二选一)
七板书:
黔之驴
柳宗元
虎 驴
惧 庞然大物
识
吃 技止此耳
黔驴技穷:讽刺徒有外表、实质虚弱无能的人
精明愚蠢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四教案04-03
小学语文《泉水》教案12-25
小学语文教案03-28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01-04
小学语文教案01-01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07-29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08-01
[经典]小学语文教案10-30
小学语文教案【经典】12-08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