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教案

时间:2024-04-12 18:15:32 教案 我要投稿

古诗两首教案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古诗两首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古诗两首教案

古诗两首教案1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词。

  2、背诵两首诗,能用自身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3、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

  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回忆你记忆中的春天是怎样的,给大家说一说。

  二、检查预习

  1、自读生字,在文中为生字注音。

  2、抽读。

  3、小老师教写生字。

  易错音:妆、滨、裁。

  易混淆:咏泳、滨宾、载裁、紫紧。

  4、抽读、齐声读。

  三、学习《咏柳》

  1、简介贺知章:唐朝诗人,字箱子真,代表作《回乡偶书》《采莲》。

  2、解题:

  春天里的柳树是怎样的呢?春天百花成天的景象是什么样的?能用语言或学过的诗句来形容吗?(自由说)看看古代的诗人是怎样描述春天景色的。齐读课题。

  咏柳:咏即赞美。

  3、诗人是怎样赞美柳树的呢?大家自读古诗,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结合注释读),不懂的作上记号。

  4、交流汇报1、2句:

  ⑴碧玉:绿色的玉。

  妆:打扮。

  一树:满树。

  万条:枝条多。

  绦:一种丝带。

  前两句的意思是:高高的柳树上,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饰打扮的一样。

  ⑵考虑:

  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这样的比喻好吗?(引导同学想象,春天万物复苏,柳树也会发出新叶,新叶刚长出来的颜色,光泽接近碧玉)

  ⑶朗读。

  5、交流汇报3、4句:

  ⑴细叶:细细的`嫩叶。

  似:好像。

  裁:裁剪。

  这两句的意思是:这细细的嫩叶是谁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呀!

  ⑵考虑:

  这两句采用了什么样的形式?(自问自答)把什么比作什么?你从这个比喻中体会到什么?

  ⑶指导朗读。

  6、朗读全诗,感悟诗境。

  前两句写柳,后两句由写柳过渡到写春,从整首诗的描写中,你休会到诗人对柳,对春抱着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反复朗诵,体会诗人赞美柳树,歌颂奏的感情。

  四、深情朗读

  语速适中,情感丰满,基调高昂,注意停顿。

  五、背诵全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复习《咏柳》,并集体背诵,引入《春日》。

  二、解题

  1、朱熹:南宋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

  2、春日即在春天里。

  三、初读,初通诗意

  1、自读全诗,再抽读。

  2、分小组讨论学习;读懂了什么,不懂的作上记号,勾出不理解的词。

  3、交流:

  提出不懂的词,板书,查阅字典理解。

  胜日:即晴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

  寻芳:游览、赏玩美好的风景。

  泗水:水名。

  滨:水边。

  光景:风光景色。

  一时:形容时间很短。

  新:新鲜、奇丽。

  4、由词意考虑:

  诗人在什么样的天气,到什么地方去游览,他的心情怎样?你从哪儿读出来的。

  5、整理出前两句的意思:

  在天气睛朗的日子里,诗人到泗水边上死对头观赏风景,那里风光无限,一时之间许多新鲜奇丽的景色映入眼帘。

  6、说说你从一二句中体会到了什么?再指导朗读。

  7、运用同样的方法学习3、4句。

  自读、勾出不懂的词,讨论,交流解词,再解意。

  等闲:平常、随便。

  识得:认识。

  东风:春风。

  万紫千红:形容百花争艳的景色。

  总是:都是。

  诗意:平常人们都知道有春风,可春风究竟是什么样的呢?只有在见到了万紫千红的景色后,才明了是春风带来了这无边的景色。

  指导朗读3、4句,说说体会,引导同学理解包括在诗歌中的哲理。

  四、再读,感悟诗境

  联系诗意,说说自己的理解,体会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五、指导朗读、背诵

古诗两首教案2

  预习提示: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2.利用工具书理解重点字、词义。

  3.搜集有关作者的资料。

  4.搜集有关描写春景的诗词。

  教学目标

  1、能理解作者描绘的意境。

  2、通过领会诗句内容,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与背诵。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春天是万紫千红的,春天是千姿百态的,古往今来无数诗人用饱含深情的诗句描写赞美春天。谁能背诵有关春的古诗?

  即使是同样的风、同样的雨、同样的花,在不同的诗人眼里也是不相同的。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两首从不同的角度来写春的诗,让我们来欣赏。

  二、初读古诗

  1.自读两首古诗,要求读准字音。

  2.标出停顿的符号,画出不理解的问语。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3.指导读古诗

  三、复习学古诗的方法

  还记得我们学古诗的"四步法"吗?

  第一步:释诗题;

  第二步:知诗人;

  第三步:明诗意;

  第四步:悟诗情,四、用"四步法"学习《游园不值》

  先分组再全班交流

  1、释诗题:

  值,遇到的意思。

  那"游园不值"怎么理解呢?

  2.知诗人:

  作者是宋代叶绍翁(简介叶绍翁)。

  3.明诗意:

  (1)交流难理解的词。

  怜,爱惜。小扣,轻轻地敲门;

  柴扉,柴门。屐齿,鞋印,脚印。屐,木头鞋。

  (2)朗读诗句。

  ①女生读,男生想象诗意。

  ②齐读。

  ③指名试说诗意

  真是舍不得让屐齿踩在青苔上,轻轻地敲打柴门却久久不开。春色满园是关也关不住的,一枝红杏悄悄地探出墙来。,4.悟诗情:

  (1)作者喜爱春天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作者看到那枝红杏后,心情如何?想到什么?

  (2)创设情境(看图画)

  现在,你就是叶绍翁,你来到友人家敲门,门久久不开,抬头正看见一枝红杏探出墙来。你来朗诵这首诗,让别人来体会这种情感。

  指名朗诵,体会情感:

  有感情地背诵诗句。

  5.体会写法。

  作者如果不写那枝出墙的红杏,而去描写满园的春景,你认为哪种写法更好?为什么?

  诗人正是采用了以少胜多的写法,使后两句充满情趣,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板书设计:游园不值

  (看)------一枝红杏------(想)满园春色

  五.课堂检测:

  1.看拼音写词语

  Jī chǐ qīng tái chái fēi

  ()()()

  2.说说下面字词的意思。

  怜:屐齿:

  扣:柴扉:

  3.《游园不值》的作者是()诗人(),诗的前两行()

  ()后两行()()。这首诗的千古名句是()(),读到这句诗,你的脑海里出现的情景是()。

  第二课时

  一、揭题、释题、了解作者:

  1.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有关描写春景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2.以前学习古诗理解诗句时,常用哪些方法?(释,调,连,补,留)

  3.今天也用这“五字法”理解这首诗。范读、齐读。

  4.介绍诗人: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写的。他一生为官清廉,为x相所害,被罢官闲居十五年,他的诗大量吸收民间语言,描述细腻,形象鲜明,通俗自然。因为他长期居住农村,对农村的田园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写自然景物也就更加真切感人,别有风趣。

  5.解释题目意思:

  宿:过夜新市,地名。

  公: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在新市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作者住在新市徐公店时见到的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呢?

  二、小组自学,初读理解。要求:

  1.不理解的字、词划出讨论,初读理解每句诗意。

  2.诗中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暮春时节的美丽。

  三、再读古诗,感受诗意。

  1.指名读,检查读的情况。

  2.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字,词提出来,一起讨论,交流。

  3.齐读一,二句:

  A.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什么特点?

  篱落:篱笆。疏疏:稀疏。径:小路。深:深远

  理解时“调”一下: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

  这句诗是作者站在徐公店外,远望到的,紧接着作者收回视线,从远望到近观,又看到了什么呢?

  B.齐读第二句,又抓住了什么景物?

  板书:树头

  理解:树头:树枝头。未:没有。阴:树阴

  为什么没形成树阴?(因为叶子未长大)。理解时应“补”枝头上的.花已经落了,但叶子还未长大,还没有形成树荫。这一点可见这一天天气怎样?(丽日当空,地面上有斑驳的树影,星星点点的光斑。)

  C.这稀疏的篱笆,长长的小路,叶儿不浓密的树,构成了一幅清新、质朴的农村景色图,你们看画面,这叫静态描写(板书)。在这一背景下,作者又看到了一幅更为活泼生动的图画,那就是后两句所表达的。

  4.理解三、四句:

  A.抓住哪些景?

  走:跑。急走:快跑。

  诗意:儿童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追到没有?

  B.女生读第4句:

  处:地方。为什么无处寻?

  诗意:黄色的蝴蝶飞入金黄色的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C.两句诗意连起来,指明说诗意。

  D.再看图这两句写儿童捕蝶的情景。“跑、寻”这叫动态描写。

  E.自由读全诗,体会诗人心情。

  F.检查:指名读全诗,齐读。

  四、小结

  这首诗前两句是静态描写,后两句是动态描写,全诗动静结合,情景交融,充满了春的气息,特别是后两句,儿童捕蝶的画面跃然纸上,栩栩如生,仿佛就是眼前,说说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呢?听到了什么呢?

  五、画一画,深化理解。

  我们学了这首古诗,看到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村童扑蝶图,感受到了诗人对春天和乡村生活的爱,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真是诗中有情,诗中有画啊!想画下来吗?

  板书设计:宿新市徐公店

  景美丽静态

  人可爱动态

  课堂检测:

  1.组词

  疏()经()

  蔬()径()

  2.多音字

  宿落

  3.《宿新市徐公店》这首诗通过()()()()这些景物描写了()季节的景色,前两行(),后两行写(),抒发了作者对()的赞美和对()的喜爱之情。

  4.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春天的诗词?

古诗两首教案3

  课前思考: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一生勤学不息,写下不少教育子女的美丽诗篇。这些诗篇不仅饱含对子女的殷切期望,也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教育思想,其中当属被世人津津乐道的《冬夜读书示子聿》。

  这是一首哲理诗,写于宁宗庆元五年(1199)。整首诗只有短短的4句,读起来朗朗上口,且意境深远,余味无穷。在这首诗里,诗人一方面强调了做学问要坚持不懈,早下功夫,免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将来一事无成,后悔莫及。另一方面,特别强调了做学问的功夫要下在“哪里”,这也是做学问的诀窍,那就是不能满足于字面上的明白,而要躬行实践,在实践中加深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实际本领。

  课前思考:

  朱熹的《观书有感》,是一首有哲理性的小诗。半亩的一块小水塘,在朱熹笔下是展开的一面镜子(一鉴开),起笔就恬静而幽雅得让人立时展开了想像的翅膀。第二句更引起读者遐想,这面“镜子”中映照着天上徘徊的云影,可想那清澈的水面那么静谧可爱了!作者在第三句提了个问题,这水为什么如此清澈呢?他高兴地自问答道,因为源头总有活水补充,一直不停地流下来。人们在读书后,时常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诗中就是以象征的手法,将这种内心感觉化作可以感触的具体行象加以描绘,让读者自己去领略其中的奥妙。所谓“源头活水”,当指从书中不断汲取新的知识。

  课后反思:

  背诵古诗,学生往往兴趣浓厚;理解古诗,学生却往往疲于应付。古诗内涵丰厚,意蕴隽永,我们平时大多喜欢用自己几十年的语言经验去理解古诗,然后再强行传达给学生。所以学生学习的古诗语言往往不是在自己的语言经验建立起来的新的语言积累,这样的语言往往缺少生命力,缺少再生性、增值性。为了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古诗的语言,自主构建新的语言积累。我打破常规:在学生理解了诗中的词语和诗句意思的情况下,再从课题入手,反诘诗题《观书有感》,向学生提出:诗中只字未提读书,怎么诗题却是《观书有感》,不如换成《观塘有感》吧?由于每个学生在学习古诗时获益是或多或少的,所以积累的语言印象也就有深有浅。我以小小辩论会的形式出现了,让持诗题应是《观书有感》观点的学生,来说服教师和个别学生组成的反方,一下子激发了大部分学生的兴趣,由“让我读,让我说”变成了“我要读,我要说”,而且是“我要读好,我要说好”,否则怎么能说服得了老师。

  授后小记:

  朱熹是刘子翚学生,他父亲朱松文才也很好。也许由于父、师的影响,他在道学中对文学的评价是比较公正的,也写出过一些富于生活气息的好诗。如这一首诗当然是说理之作,以池塘要不断地有活水注入才能清澈,比喻思想要不断有所发展提高才能活跃,免得停滞和僵化。这首诗以鲜明的形象表达自已在学习中悟出的道理,即具有启发性,也并不缺乏诗味,所以陈衍评为“寓物说理而不腐”。

  关于两首诗的整合

  这两首诗都是写古人读书感想的。可帮助学生整合起来看:“古人学问无遗力”,因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少年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所以才有:“悬梁刺骨、程门立雪、凿壁借光、囊萤映雪”……做学问也是非常辛苦、艰难的“少壮工夫老始成。”所以有“齐白石的‘不教一日闲过’”……

  如何才是真正有学问呢?除了“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多看书外,还有“纸上得来终学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课后小结:

  这两首古诗都是关于读书的诗。其实六年级学生积累的关于读书方面的古诗、名言、古今贤文,甚至说理性的文章有很多,乘机帮助学生梳理一下,不是很好吗?

  课后反思:

  为什么题目是《观书有感》?

  “为什么题目是《观书有感》而不是《观塘(渠)有感》?”这是学习了朱熹的诗《观书有感》之后大多数学生的疑问,其实也是我的疑问。

  朱熹在读书时产生了感慨:要使头脑更加聪慧,就得不断地读书,不断地汲取新知。作为一个理学家,特别又是一个教育家,这样地劝告别人,未免太直露了,所以他想倒了打比方(譬喻)来加以说明,这样就有了这首写清渠喻读书的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他写的是看书有所感悟,而不是写看到清渠(方塘)有所感悟。用譬喻的方法说理既形象又直观,所以文题就是《观书有感》了。

古诗两首教案4

  一、自读导航:

  1、作者相关情况搜索:

  贺知章____________________

  朱熹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通诗句,疏通词句。

  初读古诗,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认准字形,结合注释和诗句理解词意,不懂的查字典或查找工具书,并在书上做好批注。

  3、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咏柳》中柳树具有_______特点。

  《春日》讲的是作者在春日浏览,看到_______。

  4、细读诗句,深入思考。

  《咏柳》的一、二句分别把______比作了_______,三、四句用了_______修辞手法。

  《春日》里的_______景像让我们感受春的美好。

  5、回顾全诗,总结提升。

  《咏柳》,作者通过对初春二月____的描写,歌颂_____,赞美大自然呈现的_____。

  《春日》,赞美了万紫千红的春天景色,也点出____是春天的的源头。

  6、丰富阅读,拓展视野。

  读《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清明》(杜牧),体会诗中所描绘的春色。

  7、诗情画意。

  选择其中的一首画一幅画,并配上文字描述,突出春天的多姿多彩而又充满生机。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生字新词。

  2、背诵两首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1、自学反馈

  2、交流质疑

  3、分组展示

  4、课后检测

  课后反思:

  按照导学案进行预习后,课堂汇报时学生仍然说不好,导学案还要再细致些,要求再明确些。

古诗两首教案5

  (一)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从平淡的描写中领悟浓厚的情味。感受语言美和情境美。

  3、系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初步体会诗句中对仗句的特点。

  4、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朋友之间聚散两依依的情谊,激发学生珍惜人间友谊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点: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品味诗的内涵。

  (三)教学难点:

  初步体会诗句中对仗句的特点。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朋友之间聚散两依依的情谊。

  (四)教具准备:

  录音机、小黑板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复习

  1、齐背《赠汪伦》。

  2、《赠汪伦》的作者李白运用夸张的`手法,奔放的语言,抒发了自己与汪伦之间浓厚的情谊,而《过故人庄》这首诗的作者孟浩然则用细腻的语言,平淡的词汇告诉了我们与人交友于平淡中见真情的真谛。

  二、初读古诗《过故人庄》

  1、自读,注意读准字音。

  2、划出诗中不理解的词语,准备交流。

  3、指名读诗,正音。

  三、再读古诗《过故人庄》

  1、释诗题。

  “过”:访问,“故人”:老朋友。

  访问村庄里的老朋友。

  2、知诗人。

  简介作者孟浩然。

  3、明诗意。

  (1)自读,画出难理解的词语。

  (2)交流。

  具:准备。黍:煮饭的小米。郭:外城。

  轩:窗子。话桑麻:闲谈农家生活。就:亲近。

  (3)朗诵。

  “开火车”朗读。

  齐读。

  逐行朗读,逐行理解。

  (4)指名试说诗意。

  老朋友备办了丰盛的饭菜,“我”接受邀请来到农家探望;只见绿树将村舍环绕;青山在城墙外蜿蜒起伏;打开窗户对着屋旁的园地,举着酒杯闲谈农的生活;等到九月九日重阳节这一天,我会乘菊花开时再来探望。

  4、悟诗情。

  (1)这首诗非常平淡,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与友人之间的感情的?

  (2)你喜欢读读诗中的哪些句子,为什么?

  四、总结全诗

  1、这首诗用词清雅,仿佛拿出了一幅水墨画放在了我们面前,画中最浓的是友人间彼此惜别,不忍离去的画面,让我们再好好品味一下这优美的诗句。

  训练学生读好古诗。

  2、齐读古诗。

  3、交流收集的有关写朋友之间友情的古诗。

  五、作业设计:

  将《过故人庄》改写为记叙文。

  板书设计:

  25古诗两首

  (抄写两首古诗)

  我的教学反思:

古诗两首教案6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两首古诗抒发了诗人在秋天里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学习本科,意在增加学生有关传统文化方面的积累,感受诗中的秋意和诗意,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学习这两首古诗,可以通过反复吟诵,感受是个优美的音韵。

  二、学习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三、重点、难点:

  读懂诗句,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挂图,课外古诗。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诗句,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2、感受诗人热爱秋天、热爱家乡的情感。

  一、以旧引新,激趣导入

  3、学生自由背诵自己学过的或课外读过的'古诗。

  4、板书课题,理解课题中的“书”是什么意思。

  二、指导看图,感知图意

  出示挂图,观察挂图,说说所看到的情景。

  三、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5、自由朗读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流利、杜正确这首古诗。

  6、同桌互读互查。

  7、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有重点的指导识记。

  8、指名朗读。先指导读准字音,再读准节奏。让学生体会古诗朗读的特点。]

  9、借助字典和注释,理解诗中词语的意思,圈出不理解的问题。

  10、小组一起学习,交流讨论,尝试解决不理解的问题。

  四、再读感悟,理解诗意

  1、老师范读古诗,要求学生边听边仔细看图、思考:

  画面中的景象表现了那几句诗的意思。

  2、学生讨论,对上面的问题发表见解。

  3、质疑:还有什么问题或那些词语不理解?老师重点点拨理解“动客情”的意思。(一是动思乡之情,而是钩起对童年往事的回忆)

  4、有感情的朗读。

  五、趣味活动

  1、我说你读。方法:

  (1)老师描述诗句的内容,学生读出对应的诗句。

  (2)老师点挂图的景物,学生读出对应的诗句。

  2、字条连诗。方法

古诗两首教案7

  教学目标:

  1、了解春天早晨的景色和野草返青的自然现象,体会诗人对春光和野草的赞美。

  2、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理解:“古诗、处处、野火”及“晓、闻、荣在课文中的意思”。

  3、能用自己话说说这两首古诗的意思。

  4、能背诵、默写这两首诗。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会7个生字;背诵、默写两首古诗;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

  2、难点:每首时后两行的理解。

  教学课时:

  3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

  2、能正确地朗读这两首诗。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6、古诗二首

  2、解题。什么叫古诗?(古代的诗歌)“二首”指什么?(两篇)

  3、指名解释:古诗二首

  二、初读两首古诗,学会7个生字。

  1、听课文录音,听完后练习说话。

  这节课我们学习哪两首古诗?(开小火车说。注意回答的完整性)

  2、自由读两首诗。读准7个生字的读音。

  (1)读古诗用--划出生字

  (2)指名读生字,重点指导:“烧”和“尽”的读音。(请几位同学读)

  (3)自己记字形,完成课后练习2,校对

  (重点指导离的笔顺,烧和晓的字形区别)

  三、读古诗

  1、自由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

  2、指名读

  四、抄写字词。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

  1、学习第1首古诗《春晓》,理解“眠、闻、啼、处处、风雨”等词语的意思。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默写这首诗。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1、认读生字卡片。

  2、看拼音写生字。

  3、指名读《春晓》这首诗。

  二、学习《春晓》。

  1、读题;解释题意。

  “春”指什么(春天)你怎么知道是春天?(从图上,从诗句中看出)“晓”是什么意思?老师这里有三种解释:(1)天亮(2)晓得(3)使人知道清楚。你选择哪一种?(天亮)“天亮”也可以说“早晨”。“春晓”的.意思是什么?(春天的早晨)请多位同学说。刚才老师让大家解释的是什么?(题目的意思)板书:解题意

  2、读诗,讲诗意。

  (1)春天的早晨有什么特点?春天有哪些景物呢?学生自由读古诗,边读边思考。

  (2)学习第一行

  “眠”是什么意思?(睡觉)“春眠”之春天夜里睡觉,谁在春眠呢?(我,指作者或诗人)“觉”指什么?(觉得)“不觉晓”指什么?“不觉得天亮”“春眠不觉晓”的意思是什么?(我在春夜里睡觉,不知不觉已经天亮了。)(自由说说这一行的意思)请多位学生说。

  (3)学习第二行

  “处处”、“闻”、“啼”各指什么?(处处:到处。问:听见。啼:叫)“处处闻啼鸟”是什么意思?(到处都可以听到鸟的叫声。)(请多位同学说)

  (4)学习第3、4行。

  “夜来”“风雨”各是什么意思?(夜来:这一夜,或夜里。风雨:刮风下雨。)昨天夜里,诗人听到刮风下雨的声音,想到了什么?(花掉了多少)花掉了多少,使人知道吗?(不知道)“花落知多少”是什么意思?(不知道落了多少花儿或落掉的花儿不知多多少少。)

  (5)把四行的意思连起来说说(指名说--自由说)

  (6)完成课后练习3(1、2)

  小节学习方法:刚才老师让大家讲什么?(每一行的意思)板书:讲诗意。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表示停顿的时间较长、/表示停顿的时间较短),--表示声音延长)

  春晓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1)自由读——指名读(评议)——在指名读——齐读

  (2)自由背——指名背——齐背。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么样的感情呢?(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刚才我们领会了诗人的什么?板书:悟诗情

  三、作业。

  默写《春晓》

古诗两首教案8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观书有感》。

  2、能解释诗句中的关键词语,想象《观书有感》描绘的景象。

  3、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童年美好生活的感情。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观书有感》。

  教学难点:

  能解释诗句中的关键词语,想象《观书有感》描绘的景象。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背诵《冬夜读书示子聿》。

  2、说说诗意。

  二、学习《观书有感》。

  1、揭示课题,介绍作者。

  2、同桌讨论题目意思。

  3、自学全诗,解词释句。

  (1)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2)边读边想,做上记号。

  (3)小组交流,解决问题。

  4、集体交流。

  (1)指名读,正音。

  (2)理解词语:鉴、徘徊、如许、源头活水

  (3)点名逐句理解诗意。

  (4)看图连说诗意。

  (5)再读诗歌,读出感情。

  5、深化理解,领悟诗情。

  (1)自读,体会诗歌描绘的景色和说明的道理。

  (2)重点理解“为有源头活水来”。

  (3)联系学习和生活实际,交流自己的`感悟。

  板书设计:

  16古诗两首

  《观书有感》

  鉴、徘徊、如许、源头活水

  文献摘录:

  朱熹(1130~1200),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字无晦,号晦庵,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人。历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他学问广博,治学勤奋,一生中共撰写了50余部著作,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以及自然科学有不同程度的贡献。他的诗能用鲜明的形象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有的诗寓意含蓄,具有哲理。

古诗两首教案9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

  1、挂图 生字卡片 小黑板

  2、查找资料,了解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情况。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学习《找春天》后,我们发现了春天刚来到时的一些景物,如,小草从地下长出来,稀稀疏疏的。今天我们将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看看同学们对春天能不能有新的发现。

  本节课学习古诗《草》

  二、看图说话

  1、看图,说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板书课题:草

  3、结合课后“我知道”,了解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情况。

  三、整体感知,了解古诗大意

  1、自己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教师随机点拨。

  如:理解诗中的“岁”是“年”的意思;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中的不同画面,想想“枯”和“荣”应该分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直观形象地理解“枯、荣”的意思。

  四、感情朗读,启发想象

  1、指导朗读,感受古诗节奏美。

  2、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象。

  3、学生练读,启发学生想象野火焚烧枯草和春天野草复生的画面,体会感情。

  五、感悟诗意,熟读成诵

  1、自读古诗,借助插图感悟诗意。

  2、小组讨论、交流小草在一年中的生长情况,感悟小草顽强的生命力。

  3、反复诵读名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4、练习背诵。

  六、指导书写“枯、荣、烧”3个生字

  重点讲解:

  荣:草字头的横不能太长,秃宝盖要宽,“木”字横要短,撇捺伸展开。

  烧:右上部不要写成“戈”,第二笔斜钩要有弯度。

  七、积累运用

  1、读读记记《草》原诗后四行的内容。

  2、抄写名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第二课时

  学习《宿新市徐公店》

  一、创设情境,揭题导入

  1、出示画面,让学生回忆学过的宋代著名诗人杨万里的诗《小池》,今天,我们和诗人杨万里一起去欣赏春天的景色,板书课题。

  2、读题,理解题意

  宿:住宿、过夜 新市:地名 徐公店:姓徐的人开的'店

  (诗人杨万里在新市一个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

  3、导入:杨万里在新市徐公店看到了什么呢?他用一首诗写了出来,我们一起读读吧!

  二、初读感知,了解诗意

  1、自由读: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个别读:要求读流利。

  3、小组读,合作学习,说说诗中写了什么?(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并根据诗文内容回答。)

  三、再读感悟,想象画面

  1、自由读,结合图理解诗意。

  如:“稀疏的篱笆”、“小路伸向远方”(看课件);理解“未成阴”

  树上的花已经落了,但树叶还没有长得茂盛浓密,不能遮挡太阳(看课件);诗中的“走”是“跑”的意思。

  2、小组讨论、交流,教师相机点拨,体会感情。

  3、教师范读,学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四、启发想象,感情朗读、背诵

  1、教师描述诗意,激发学生想象。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五、结合课文插图,引导学生给《宿新市徐公店》编故事。

  六、阅读积累

  1、出示已学过的《村居》诵读。

  2、说说《村居》和《宿新市徐公店》这两首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描写春天的景色。前两句都写了春天的景色,后两句都写了儿童的活泼和快乐。)

  六、指导书写“未、追、店、徐、菜、宿” 6个字。

  重点讲解:

  未:上横短、下横长,撇捺要舒展。

  追:提示笔顺,后写“走之儿”

  宿:宝盖不宜太宽。

  菜:“采”是八画,不要把第三笔“点”和第六笔“竖”误连成一笔。

  板书设计: 2、古诗两首

  《草》 〈〈宿新市徐公店〉〉

  诗的内容 情: 喜爱

  画:篱落 一径 枝头(静)

  儿童 黄蝶 黄花(动)

古诗两首教案10

  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能背诵这两首古诗。

  3、感受古诗的意境之美,提高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力。

  教学重点:感受古诗的意境之美,从而提高自己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力。

  教学难点 :想象并写出《村晚》景象。

  教学准备:投影仪投影片录音机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古诗两首》之一《村晚》

  教学目标 :

  1、学会古诗中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古诗。

  3、能想象古诗意境,并写出《村晚》所描绘的.景象。

  教学准备:录音挂图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1、同学们,绚丽多彩的春天已离我们而去,让人向往的夏日风情将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我们今天就一起来欣赏一下宋代的诗人雷震带来的古诗《村晚》。

  2、板书课题——村晚

  3、看了课题,想象一下,古诗会告诉我们什么呢?

  二、欣赏古诗

  1、共定学习目标。

  2、按学习目标自学古诗

  3、交流学习的收获。

  (1)古诗中的生字:陂 衔 漪

  (2)交流读后的感受。

  (3)结合插图谈谈对诗句的感悟,体会古诗意境。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4、你能把你对诗句的感悟用你的声音来表达吗?

  5、你不想把这么美的夏日风情留在记忆中吗?(背诵指导)

  三、布置作业 有兴趣的同学回去多搜集一些关于夏日的古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教学目标 :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力。

  教学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

  一、创设课堂情境。

  1、背诵古诗《村晚》,说说这首诗给我们带来了感悟与体验。

  2、出示课题——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二、欣赏古诗。

  1、出示古诗。(配乐)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代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自读古诗,并交流初步感受。

  3、欣赏名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过渡:诗人为何发出这样的感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想象画面,低声吟诵。出示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感受。发自内心的赞叹: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4、配乐诵读古诗。

  5、同桌交流。

  三、诗人体验大行动。

  过渡:诗人因对景色有独到的感受,就用写诗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同学们,想不想过把诗人隐?播放荷花图片。

  小组讨论,现场作诗。

  全班交流。

  四、作业 。

  交流课前搜集的夏日古诗和描写花的古诗。

古诗两首教案11

  课题

  16、古诗两首

  备课时间

  11.22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解释诗句中中带点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想像《观书有感》所描绘的景象

  教学重难点

  能解释诗句中中带点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教具准备

  投影片、挂图。

  教学时间

  二课时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冬夜读书示子聿》。

  2、掌握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诗歌内容,知道大概内容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学习《冬夜读书示子聿》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背诵古诗导入

  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古诗?同学们在课外又学会背诵了哪些古诗?现在请同学们背诵自己喜爱的.古诗。

  刚才同学们背诵的古诗中,有没有宋代诗人陆游的诗啊?

  背诵自己喜爱的古诗。

  复习巩固

  二、学习《冬夜读书示子聿》

  1、简介陆游。

  2、解题、释题。

  示:指示,训示。子聿:陆游的小儿子。

  题意:用冬夜读书发生的感想来教育儿子子聿。

  3、初读指导。

  (1)教师范读,学生画出生字。

  (2)指导学生读生字,认读并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指导学生试读诗文,把全诗读通读顺。

  4、理解前两行诗句。

  (1)读第一行诗,疏通字词,说说第一行诗的意思。

  学问:读书学习。

  无遗力:不遗余力。

  这一行的意思是: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

  (2)读第二行诗,理解诗意。

  始:才。

  这一行的意思是:青少年时代花的功夫,往往要到年老时才取得成就。

  (3)朗读前两行诗句,把第一、二行的意思连起来理解。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做学问要不遗余力地下苦功夫。

  5、理解第三、四行诗句的意思。

  (1)读第三、四行诗,理解“终、绝知、躬行”

  终:到底,毕竟。

  绝知:深入透彻地理解。

  躬行:亲自实践。

  (2)说说第三、四行诗句的意思。

  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还是不完善的。要深切地了解必须亲自实践。

  (3)体味第三、四句的含义?

  第三、四两句表述了知与行的关系:书本上学到的东西,一定要通过实践才能变成真正的学问。

  6、指导朗读,体会古诗的思想感情。

  理解诗题意思

  学生读生字

  认读并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学生试读诗文,把全诗读通读顺。

  朗读,体会古诗的思想感情

  体味第三、四句的含义

  有感情朗读全诗

  指导学生了解诗人陆游

  指导学生把全诗读通读顺

  能解释诗句中带点的词语意思

  能大致感悟诗句的意思

  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

  体会古诗的思想感情

  作业布置

  背诵并抄写古诗《冬夜读书示子聿》

  板书设计

  冬夜读书示子聿

  无遗力

  工夫

  少一老

  躬行一绝知

古诗两首教案12

  教材简说

  本课是唐代和宋代诗人写的两首描写春天的诗,内容和观察角度不同,但都能看出作者用心发现的特点,《草》是一首咏物诗,情景交融,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宿新市徐公店》描绘的是诗人住在新市徐公店所见的生机勃勃的暮春景色。教学本课,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

  学习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在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小朋友们,大家从小到现在一定会背不少诗吧,今天我们就来比比谁会背的多,指名背古诗,不能重复。

  二、在语境中整体认读,自主识字。

  (1)自由朗读课文,圈画不认识或容易读错的字。

  (2)结合语言环境自主认读。

  (3)教师检查认读情况,随机纠正读音。注意“荣”不要读成óng;“宿”是多音字,在本课读sù;“疏”要读翘舌音。(4)小组内相互检查认读情况。

  2.联系生活实际识字。

  (1)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想想“枯”和“荣”应该分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

  (2)如果班上有姓徐的同学,或者有的同学认识姓徐的人,就请他教大家识记“徐”这个了。

  3.组词识字。如,宿,住宿、宿舍。

  4.以熟字带生字识字,如,离—篱、味—未。

  5.写字指导。

  (1)巩固音、形。本课9个字要写的字中平翘舌音的字较多,翘舌音;追(zhuī)烧(shā)荣(róng);平舌音:菜(cài)宿(sù)。建议写字前引导学生再次认读这些字,巩固读音。

  (2)观察发现。本课的9个字包含了五种结构,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现,引导学生正确书写。

  独体字:未

  左右结构:枯、徐、烧

  上下结构:宿、菜

  上中下结构:荣

  半包围结构:追、店

  (3)重点讲解。

  未:可以先复习一下“味”字,再指导书写。上横要短、下横要长;撇捺要舒展。

  荣:草字头的横不能太长,秃宝盖要宽,“木”字横要短,撇捺伸展开。

  宿:宝盖不宜太宽。

  烧:火字旁捺要变点;右上部不要写成“戈”,第二笔斜钩要有弯度;下面的“兀”字横要短,竖弯钩的拐弯处要圆润。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汇报学生查找的资料,了解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情况;让学生回忆学过的宋代著名诗人杨万里的诗《小池》。

  二、朗读感悟

  2.学生自读古诗,借助插图感知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情感和朗读的节奏感。教师随机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如,结合“岁月、岁岁平安、辞旧岁”等词语理解诗中的“岁”(“年”的意思),结合“奔走相告”、“走马看花”等词语理解诗中的“走”(“跑”的意思)。

  3.教师诵读,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节奏美。

  (1)读《草》的第一行,语气舒缓,表现野草的茂盛和草原的辽阔;第二行突出“枯”、“荣”,感觉野草一年一度的枯槁和茂盛;第三行语调稍扬,显示野火的无情和野草的顽强;第四行语调平稳有力,表现野草旺盛的生命力。

  (2)《宿新市徐公店》的前两行是几笔淡淡的素描,朗读时语调可平稳柔和,快慢有致,渲染农村宁静、柔美的环境气氛;第三行用欢快、跳跃的节奏表现儿童奔跑追逐黄蝴蝶时的喜悦心情;第四行“无处寻”读得慢而稳,表现出失望的心情和深远的意境。

  4.引导学会感情朗读,体会诗人情感,培养想象力。

  (1)朗读《草》时,脑子里要浮现出野火焚烧枯草和春天野草复生的画面。

  (2)朗读《宿新市徐公店》时,想象:金黄的菜花,淡雅的花香,扑蝶的儿童在菜花丛中东找西寻,分不清哪是黄花,哪是黄蝶。

  5.朗读两首古诗,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感情。

  6.利用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给第二首诗编个故事。

  三、积累运用

  1.练习背诵两首诗。

  2.读读记记《草》原诗后四行的内容。

  3.抄写名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四、实践活动

  “我知道”展示交流活动。

  1.展示交流自己知道的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资料。

  2.背诵白居易和杨万里的其他诗作或其他诗人写的关于春天的诗。

  3.以小组为单位,自编、自排、自演《宿新市徐公店》的情景剧。

古诗两首教案1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

  2、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3、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热爱乡村生活的情感。

  思想教育:

  体会诗人所表达的热爱乡村生活的情感。

  重点、难点:

  指导学理解诗意,领会感情,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

  教学准备:

  有关古诗内容的图片、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都学过哪些古诗呢?谁愿意背给大家听?今天,咱们再来共同学习一首,题目叫《四时田园杂兴》。

  课件播放录音。学生介绍作者。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其诗题材广泛对农民的痛苦,官吏的残暴等都有反映,词风清逸淡远。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湖录》等。)

  二、释题并初步整体认知课文

  1.释题:兴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访题目的意思?并猜想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内容?

  2.教师范读全诗,学生小声自读并思考: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学生自读时板书全诗)

  3.指名试读全诗,引导回答上面问题。

  三、学习诗文内容

  1.自由读文,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理解的词语,并记录自己的疑难问题。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①昼:白天。

  ②耘:除草。

  ③耘田:在田里除草。

  ④绩麻:把麻搓成线。

  ⑤各当家: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

  ⑤未解:不懂。

  ⑦供:参加。

  ⑧耕织:耕田织布。

  ⑨傍:靠近。

  ⑩桑阴:桑树下。

  4.引导学生试着解释全诗:

  白天除田草,夜里搓麻条,村里的男女都担起家。

  幼童不懂耕田织布,也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呢!

  5.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后两句表现孩童无真可爱的行为,目的是什么?(有力地衬托出农民勤劳简朴的生活)

  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描述画面内容。(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其语言)

  6.放声自由读诗,想像其意境,体会农民一家辛勤劳动的生活。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指导背诵

  五、总结

  这首诗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亲切朴实,富有泥土气息。描写了紧张而又愉快的劳动场面和田园生活的美好。

  六、布置作业

  背诵全诗,预习下一首诗。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引入新课

  我们学习《古诗二首》的第二首诗。《小儿垂钓》。(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播放录音)

  1.认读生字词:蓬头、稚子、垂纶、侧坐、莓苔、借问、遥招手、不应人。(注意生字蓬、稚、遥的字音字形。)

  2.教学生字钓,注意右边勺里面的点不要丢掉。

  3、学生试读全诗。

  三、释题介绍作者

  读课题,思考:小儿指什么?垂在字典中怎么解释?用钓竿钓线部分,理解丝线的一头向下可以说成是垂下来的线。并引导学生理解:垂钓什么意思?小儿垂钓什么意思?

  (看多媒体录像,作者简介。)

  四、学习前两句

  1.指名读第一句。思考:是什么样的小孩在钓鱼?从哪看出他年龄很小?理解蓬头、稚子。这个头发很乱的

  小孩在干什么?字典中纶什么意思?出示投影图,指图理解学垂纶就是学钓鱼的意思。

  2.指名读第二句。思考:小孩儿学钓鱼是怎么坐的?什么是侧坐?坐在哪?

  课件出示插图帮助理解莓苦和草映身。

  3.指导朗读。

  小孩年龄这么小,却独自坐在草丛中模仿大人的样子学钓鱼,你觉得小孩怎么样?(板书:天真可爱)。这样的小孩你们喜欢吗?要读出对小孩的喜爱之情。教师范读,学生试读。

  4.指名说前两句诗意。出示投影边听读边体会,想像诗中情景,加上想象再说这两句诗意。

  五、学习后两句

  1.齐读第三句。思考:小孩正急切地盼鱼儿上钩,出现了什么情景呢?从哪看出路人在问路?借问什么意思?

  想象路人来问路的情景,并思考:路人可能问些什么?小孩是怎么做的?想象小孩是怎么招手的?思考:小孩招手是什么意思?遥是什么意思?

  2.指名读第四句。思考:小孩为什么摆手?从哪看出怕把鱼吓跑?怕什么声音吓跑鱼呢?除怕路人脚步声、问话声还怕什么声音呢?读后半句,思考应什么意思?不应人呢?

  3.小孩既怕路人脚步声、问话声吓跑鱼,又怕自己回答声吓跑鱼,他一门心思扑在钓鱼上,你觉得他钓鱼钓得怎么样?(板书:专心认真)

  4.学生扮路人、小孩表演,体会小孩紧张心理和天真可爱的形象。

  5.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小孩紧张的心理和活泼可爱的特点。

  6.指名看图说后两句意思。

  六、体会诗的意境

  学生观察图,边看课文朗读边体会,想像诗的意境。(播放媒体课文朗读)

  指名到前面讲全诗的内容,要展开想像。

  指导朗读,读出诗的意境美。

  七、指导背诵全诗

  八、总结

  这首诗前两句写了小孩的样子和钓鱼的姿势,后两句描述了小孩专心致志学钓鱼的神态,把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孩描

  绘得活灵活现,用词准确,意境美而不俗,使人读后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观其色。

古诗两首教案14

  1、学会本课8个生字。

  2、理解《早发白帝城》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3、学习利用注释,展开想象,读懂古诗;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初步了解古诗对仗工整的特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诗中重点词句,感受诗的意境美。

  第一课时

  一、引入

  通过预习,你们记得以前学过李白、杜甫什么诗吗?

  介绍古诗的特点:和谐的韵律、敏锐的观察、奇妙的联想、精巧的构思、艺术的表达、浓缩的精华。

  二、生字

  1、字形:鹭、岭、陵、猿

  2、字义:朝: 辞:还:鸣: 泊: 千秋雪:

  3、读读两首古诗。

  三、学习《早发白帝城》

  1、释题:早上从白帝城出发

  2、读一读诗,填空。

  李白这位诗人坐船从( )到( )去。

  3、小组学习:

  ⑴ 组内读诗,说说这首诗讲的什么意思?

  ⑵ 你们感受到诗人当时什么心情?从哪句中感受到的?

  ⑶ 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小组内解决不了的提出来。

  4、反馈:

  ⑴ 体会李白的愉快心情。(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领略沿途所见到的绮丽景色。

  ⑵ 出示背景图,教师讲解。

  唐肃宗乾元二年春天,李白因永王麟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赴贬地。行至白帝城,忽闻大赦,惊喜交加,随即放舟东下江陵。此诗书写了当时喜悦畅快的心情。白帝城因“彩云间”而显出地势之高,为全篇写下水船走得快这一动态蓄势。

  诗的第三句境界更为神妙。李白身在这如脱弦之箭、顺流直下的船上,心情是何等的畅快而又兴奋啊!三峡水急滩险,诗人此时行舟轻如无物,其轻快可想而知,才有“轻舟已过万重山”。诗人历尽艰险重屡康庄的快感,亦自不言而喻了。诗的最后两句,既是写景,又是比兴,既是个人心情的表达,又是人生经验的总结,因物兴感,精妙无论。

  全诗给人一种锋棱挺拔、空灵飞动之感。然而只赏其气势之豪爽,笔资之骏利,尚不能解其中意。全诗洋溢的是诗人经过艰难岁月之后突然迸发的一种激情,故雄峻迅疾中,又有豪情欢跃。快船快意,使人深远。后人赞此篇“惊风雨而泣鬼神矣”。千百年来一直为后人视若珍品。为了表达畅快的心情,诗人还特意用上平“删”韵的间、还、山作韵脚,读来是那样悠扬、轻快,令人百诵不厌。

  5、从哪里看出来诗人的心情的。读一读

  看图再读诗体会作者的心情。

  6、小组内读一读这首诗,并背下来。

  四、作业

  1、找找李白的其它诗词。

  2、背诗及注解。

  第二课时

  1、理解《绝句》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2、学习利用注释,展开想象,读懂古诗;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初步了解古诗对仗工整的特点。

  3、学习杜甫的另一首古诗《绝句》。

  一、引入

  复习《早发白帝城》

  二、学习《绝句》

  1、介绍作者

  杜甫是我国唐代的伟大诗人,他一生写了不少优秀的作品。公元762年,成都尹严武入朝,蜀中发生动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安史之乱平定之后,杜甫得知这位故人的消息,也跟着回了成都草堂。这时他的'心情特别好,面对这生机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写下一组即景小诗。兴到随笔,事先既未拟题,诗成后也不打算拟题,干脆以“绝句”为题。绝句描写了他的住所——草堂前的明媚秀丽的景色。

  2、默读全诗,想一想这首诗描绘了草堂一幅怎样的画面。

  3、小组学习

  ⑴ 组内读诗,说说这首诗讲的什么意思?

  ⑵ 你们感受到诗人当时什么心情?哪句感受到的?

  ⑶ 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小组内解决不了的提出来。

  4、教师重点指导学生理解“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诗人写了千年的积雪、扬帆待发的船只,为整首诗平添了一种气魄。一个“含”字,不仅把很远的景物移到近前来了,而且把西岭的积雪和草堂的建筑和成了一个整体,使浣花溪的景色在广阔的背景中显得更加明媚秀丽。《绝句》中“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一句,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联系生活体验,借助图片或录像片,展开想象,感悟诗句的意境。诗人身在草堂中,透过窗口远眺积雪终年不化的西岭,那雪岭的壮丽景色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画。再向门外一看,见到停泊在岸边的来自东吴的船只。“泊”,停靠,“万里”,虚指遥远。船只来自远方的东吴,又将沿岷江穿三峡,直达长江下游。这只有在和平环境中才能做到,对刚刚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来说,看到船只畅行万里,是多么令人振奋和欣慰啊!“万里船”是从空间来讲,“千秋雪”是从时间来说的,诗人身居草堂,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胸襟多么开阔!

  5、看图说一说诗的意思。

  三、课后延伸

  1、运用本诗学习方法,阅读杜甫另一首《绝句》,与课文对比,想一想,有什么相同之处。

  绝 句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注释迟日:即春日。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色彩鲜明、春意盎然的春景图,流露出诗人闲适、欢悦的心情,格调清新,对仗工整,自然流畅,描摹景物清丽细致,与课文中《绝句》异曲同工。

  2、开一个诗歌朗诵会,弘扬祖国的五千年的文化。

  四、作业

  1、把通过想象把《绝句》中的美好景色写出来。

  2、介绍关于古诗文方面的书,找找关于这两位诗人的其他作品。

古诗两首教案15

  21古诗两首

  教学目的:1、对照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2、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3、会朗诵、背诵两首古诗,会默写《望天门山》。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中国是诗的国度,古诗作为我国悠久文化的宝贵遗产,深受同学的喜欢,最近课余你又收集了哪些古诗,背给大家听一听,好吗?

  2.指名由学生自由背诵古诗。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望天门山》。板书课题。

  二、学习古诗。

  1、对李白进行简要介绍。

  2、第一步:

  1).谈谈你对李白的了解。

  2).说说你对题目的理解。教师点拨。

  第二步:

  1.小组合作,利用字典、注释、插图自学古诗互相交流。

  重点词:天门、楚江、中断、天(通)、至此回(在这里打转)

  2.通过自学,你明白了什么?全班交流。

  3.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请提出来大家解决(集体解决)

  4.抽学生说说本诗的意思。教师可做适当讲解。

  5.再读这首诗,边读边想描绘的画面。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抽学生上黑板把想到的.画面画下来,结合画面讲述。

  第三步:

  1.再用喜欢的方式读这首诗,想想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学生能体会多少就体会多少,教师适当点拨)

  2.交流。

  第四步:

  1.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有感情地朗读本诗,先自由读,再读给全班听。

  2.背诵这首诗。

  三、学写生字。

  1、学生自由准备,为要求会写的4个生字组词,想给哪个字组就给哪个字组,能组几个就组几个。

  2、观察这些字在田字格的位置。

  3、老师指导书写并示范。

  4、学生在课堂作业本上写,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业。

  1.背诵本古诗。

  2.搜集、背诵李白的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古诗,大家还记得吗?请大家一起背一背。

  2、这节课我们将去领略另一首古诗的迷人风光。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

  二、学习生字。

  1、 请小朋友们自由读古诗,在读的同时用铅笔勾出生字,多读几遍。

  2、谁愿意当小老师教大家认读生字?(师出示生字卡片)

  3、 独立思考:用什么方法识记这些生字最快。

  4、 全班交流思考的结果。(说得好的教师给予表扬,同时重复强调,让生加深印象。)

  5、 对生字进行扩词训练。

  三、学习古诗。

  1、 对苏轼进行简要介绍。

  2、第一步:

  1).谈谈你对苏轼的了解。

  2).说说你对题目的理解。教师点拨。

  第二步:

  1、组合作,利用字典、注释、插图自学古诗互相交流。

  重点词:潋滟、空蒙、奇、西子

  2、过自学,你明白了什么?全班交流。

  3、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请提出来大家解决(集体解决)

  4、学生说说本诗的意思。教师可做适当讲解。

  5、读这首诗,边读边想描绘的画面。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抽学生上黑板把想到的画面画下来,结合画面讲述。

  第三步:

  1、用喜欢的方式读这首诗,想想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学生能体会多少就体会多少,教师适当点拨)

  2、交流。

  第四步:

  1、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有感情地朗读本诗,先自由读,再读给全班听。

  2、背诵这首诗。

  四、完成课后练习。

【古诗教案】相关文章:

古诗的幼儿教案02-04

古诗《草》教案01-24

中班古诗教案10-11

古诗《墨梅》教案10-23

古诗山行教案10-01

古诗《悯农》教案02-14

古诗《小儿垂钓》教案03-07

大班古诗活动教案03-17

古诗咏鹅教案03-11

小班古诗鹅教案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