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林黛玉进贾府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林黛玉进贾府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 篇1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及作用:
《林黛玉进贾府》是高中语文第四册中国古代小说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小说的特点,巩固深化小说鉴赏知识,学习课文中塑造人物时运用的细腻鲜明的刻画笔法,提高阅读欣赏小说的能力,为学习本单元接下来的课文打好基础。介绍这一回在《红楼梦》中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结合课文阅读使学生了解《红楼梦》的主要内容和它的思想性、艺术性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学生分析通过人物的外表、语言、行动和心态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学习课文用肖像描写反映人物特征的写作技巧。
(3)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课文根据人物的地位、身份和性格特点决定人物出场的写法。
(4)通过学习使学生提高分析、归纳、评价、写作等综合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在研读小说过程中,培养审美观,领会人物的美感。
(2)引导学生分析古代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写法。
(三)教学重点:
1.学习文章围绕中心事件运用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多种手段塑造个性化人物的笔法。
2.欣赏精彩的人物语言。
(四)教学难点:
1.提高学生阅读小说并对人物作出初步鉴赏评价的能力。
2、体会作品如何根据人物外貌描写来体现性格特点。
二、教学策略。
(一)教法:讨论法、提问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欣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还原法等。
(二)学法:自主学习、预习、自由讨论、还原学习法、归纳法。
(三)教学对象分析及策略:
现在高二理科班学生课外阅读量小面窄,但借助影视媒介对《红楼梦》有一定了解,本着巩固基础、迁移知识、加强能力的原则,强调突出重点、分散突破难点,补充延伸教材内容,采用设疑激趣、启发调动的方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学生的潜能,从而顺利完成教学人物。
(四)教学用具媒体组合运用:多媒体平台、学生搜集的资料等。
(五)课程资源开发利用:语文教材、《红楼梦》以及学生搜集、整理的各种资料等。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
本课分为三课时。
第一课时重点:
(1)简介《红楼梦》作者、写作背景和主要内容,点出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着重讲叙前五回的内容梗概和前五回在全书中的作用。
(3)介绍《贾府人物简表》。
(4)梳理课文情节。
第二课时正是今天说课内容的重点。
第三课时重点:
一、(1)课文是如何介绍众多人物出场的。
(2)分析作者对人物出场的写法不同的依据。
二、(1)介绍《荣国府院落方位示意图》。
(2)小说中关于贾府的环境描写的归类,重点是外观、布局、陈设、器物等。
(3)课堂讨论:小说中环境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人物的性格及写法分析,肖像描写的`学习。
一、导语设计:
用《枉凝眉》中:“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导入课文,让我们走进黛玉,走进宝玉,走进王熙凤。
二、人物性格和写法分析。
1、分析王熙凤形象。
(1)出场描写,“未写其形,先使闻声”
(2)铺陈服饰:暗示贪婪俗气。
(3)描写外貌:美丽外表下隐藏刁钻、本性。
(4)言行表现:
a贾母戏谑之言:性格泼辣。
b见黛玉,恭维――拭泪――喜:察言观色、机变逢迎。
c回王夫人:果断能干,受宠专权。
自由讨论:我如何看王熙凤?
2、分析贾宝玉形象:
(1)《西江月》的两首词,用似贬实褒、寓褒于贬、正文反作的手法揭示宝玉的思想性格。
(2)出场前,用世俗观点从侧面加以勾勒。
(3)宝玉的出场和凤姐的出场有异曲同工之妙。
找出王熙凤出场描写,小组讨论,点评人物形象,学习写法。
观看课件。
自由讨论。
分析两首词,从中分析人物形象,并思考文中使用这两首词的用意。
找出有关贾宝玉描写,小组互相讨论,点评人物性格。
(4)分析林黛玉眼中的贾宝玉。
(5)形象特点:封建叛逆者,蔑视世俗,卓然独立,善良多情。
自由讨论:我眼中的贾宝玉?
3、分析林黛玉形象:
a.思考:黛玉进贾府,为什么要“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
小结:对黛玉语言和动作的描写,处处表现她“步步留心,时时在意”,谨小慎微的态度,表现她“寄人篱下”的心境。黛玉“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只好依傍外祖母。她有很强的自尊心,也有很强的自卑感。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
b找出描写林黛玉外貌的句子。
重点分析贾宝玉眼中的林黛玉:
五个对偶句抓住林黛玉弱不禁风、多愁善感的性格特点,细致地表现了黛玉无与伦比的姿容、神韵和风采,绘出了一幅精美的风流俊逸的病美人图。这一形象只有宝玉的眼睛能看出来,其他任何人都是无法发现的。
自由讨论:我如何看林黛玉?
形象特点:貌美多情、体弱多病、聪明懂礼、小心谨慎。
二、小结:
1、通过课文人物刻划的分析,了解中国古代小说的一般特点。
2、通过课文人物刻划的横向比较,了解课文用肖像描写透露、显示人物特征的特点。
3、归纳“肖像描写”剖析法:
(1)透过肖像看人物的性格、气质。
(2)通过肖像看人物的社会地位。
(3)抓住观察人物的视角析观察者。
(4)结合其他各种描写整体分析。
(5)肖像描写的适时适量。
三、布置课后作业:
写一个肖像描写(含人物服饰、体态、容貌、神态表情、风度等)片断,更能显示人物特征。
学习写法,观看课件。
自由讨论,结合对贾宝玉人物的了解。
引导学生找出黛玉进贾府后语言动作的描写,小组讨论。
自由发言。
点评人物形象,学习写法,观看课件。
自由讨论。
总结课文内容。
归纳文章写法。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 篇2
此课例为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三的名著导读课,为笔者原创课例。建议放在必修三第一课《林黛玉进贾府》之前教学。望各方家指正。
知识与能力:学生能掌握《红楼梦》相关常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并体味中国古典文学之美。
教学重点:探究人物形象,挖掘作品文学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1课时。
一、激趣导入。
这幅画面简单、色彩黯淡的图画,却讲述了一个带有神秘色彩的爱情故事。请你根据这幅画猜猜这个爱情故事的男女主人公是谁?并且引用书上的四个字来给它取个标题。
宝黛爱情的渊源:女娲炼石补天,最后剩了一块石头没有用完,便将这块石头丢在青梗峰下。灵石来到人世之前,曾变身为赤瑕宫神瑛侍者。他每天用甘露浇灌一株瘦弱的绛珠仙草,后来仙草幻化人形,来到人世报答神瑛侍者灌溉之恩。
过渡语:一场凄美绝伦的爱情,曾令多少人扼腕叹息、情迷红楼。几百年来,《红楼梦》一直受到广大读者喜爱。
二、情迷红楼梦。
(一)古人痴迷于红楼梦。
“闻有某贾人女,明艳工诗,以酷嗜《红楼梦》,致成瘵疾。”
——清·陈其元《庸闲斋笔记》。
邑有士人贪看《红楼梦》,每到入情处,必掩卷冥想,或发声长叹,或挥泪悲啼,寝食并废,匝月间连看七遍,遂致神思恍惚,心血耗尽而死。
——清·陈镛《樗散斋丛谈》卷二。
京师有陈某者,设书肆于琉璃厂。光绪庚子避难他徙,比归,则家产荡然,懊丧欲死。一日,访友于乡,友言:“乱难之中,不知何人遗书籍两箱于吾室,吾固业此,趣视之,或可货耳。”陈检视其书,乃精楷抄本《红楼梦》全部,每页十三行,三十字。抄之者各注姓名于中缝,则陆润庠等数十人也。乃知为禁中物,亟携之归,而不敢视人。阅半载,由同业某介绍,售于某国公使馆秘书某,陈遂获巨资,不复忧衣食矣。其书每页之上均有细字朱批,知出于孝钦后之手,盖孝钦最喜阅《红楼梦》也。
——徐珂《清稗类钞》。
(二)今人研究红楼。
“红学”“曹学”:被称为三大“显学”之一。
代表研究专家:刘心武、周汝昌、俞平伯、冯其庸、李玄伯、张锦池。
研究派别:索隐派,考证派,评点派,小说批评派。
三、红楼梦魅力何在。
(一)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红楼梦》一书共提到人物983人,其中有名有姓有背景的人物有448人,在四百多人中,为后世所熟知的有数十人。其中家喻户晓的人物有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这些都已成为经典人物形象。对于人物的分析,我们将在即将学习的课文《林黛玉进贾府》里面进行,在此不展开详细分析。
(二)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文学性强。
1、红楼梦中名——谐音双关,蕴含深意。
贾雨村:谐音“假语存”,意即这本书里的内容都是假话,只是用假语村言的形式来敷衍给读者听,切不可当真。
甄士隐:谐音“真事隐”,也即本书当中真的事情是被隐藏起来了的,读者不能只看表面的假话。这一方面也体现了当时社会文字狱的严重。
元春、迎春、探春、惜春:贾府的四位贵族小姐,其名字的第一个字连在一起谐音“原应叹惜”,以此来暗示四人的悲惨命运。
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姓氏谐音“淋血史”,作者借这一个比喻来展现她们三人命运之凄惨程度。
贾王薛史:《红楼梦》里的四大钟鸣鼎食之家。谐音“家亡血史”,调换顺序之后也可以谐音“假史枉写”。再一次强调这个故事的“虚假性”。
贾赦,邢氏:贾府的长子长媳,但作者给他们取名却蕴含了深意。谐音“假设形式”,体现的是二人在荣国府的地位形同虚设。
贾政,贾敬:假正经。
贾赦,贾政:涉政。
2、红楼梦中辞——文采出众。
全书共有诗词曲赋数百首。其中著名诗词有:
林黛玉《葬花吟》,贾宝玉《芙蓉诔》《咏白海棠》以及各种词曲、谶语等。这些诗词曲赋不仅文采出众,而且都蕴含深意,绝不仅仅是一首优秀的诗词曲赋。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全诗使用了两个典故,两处双关。“停机德”赞美宝钗是符合封建统治者要求的女子。
“咏絮才”暗喻黛玉的才华堪比谢道韫,但她的命运却是值得怜悯的。
“玉带林中挂”,双关。说林黛玉的文才就像一条精美的玉带,但造化弄人,她的命运凄惨,诗才完全被众人忽略不计,就像玉带一样最后挂于树枝之上。
“金簪雪里埋”,双关。金簪指的是宝钗,这句话是说金簪被埋雪中,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同时雪水冰寒,暗示宝钗后来生活凄凉,生活中没有温情。
3、红楼梦中言——出色而本色。
兴儿笑道:“奶奶不知道,我们家的姑娘不算,另外有两个姑娘,真是天上少有,地下无双。一个是我们姑太太的女儿,姓林,小名儿叫什么黛玉,面庞身段和三姨不差什么,一肚子文章,只是一身多病,这样的天,还穿夹的,出来风儿一吹就倒了。我们这起没王法的嘴都悄悄叫他‘多病西施。还有一位姨太太的女儿,姓薛,叫什么宝钗,竟是雪堆出来的。每常出门或上车,或一时院子里瞥见一眼,我们鬼使神差,见了他两个,不敢出气儿。”尤二姐笑道:“你们大家规矩,虽然你们小孩子进的去,然遇见小姐们,原该远远藏开。”兴儿摇手道:“不是,不是。那正经大礼,自然远远的藏开,自不必说。就藏开了,自己不敢出气,是生怕这气大了,吹倒了姓林的,气暖了,吹化了姓薛的。”
——《红楼梦》第65回。
总结语言特色:“极炼如不炼,出色而本色”
——清·刘熙载在《艺概》。
过渡语:《红楼梦》除了文学造诣登峰造极之外,它在历史研究方面也极有价值。它被称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书里细致地记载了我国封建社会晚期的风俗习惯、人文地理、社会政治、百姓生活等方方面面。大至国家命运、政治决策,小至服装风格、房屋摆设、饮食礼仪、甚至是当时护肤品化妆品的制作,具有十分珍贵的历史研究价值。
(三)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历史研究。
仅在第1课里,就详细描写了贵族的房屋布局、装修、女子衣饰打扮、吃饭礼仪等。
示例1:贵族女子衣饰打扮。
王熙凤:“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镂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褃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红楼梦》第3回。
示例2:房屋内部装饰风格。
“进入堂屋中,抬头迎面先看见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是“荣禧堂”,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某月某日,书赐荣国公贾源”,又有“万几宸翰之宝”。大紫檀雕螭案上,设着三尺来高青绿古铜鼎,悬着待漏随朝墨龙大画,一边是金蜼彝,一边是玻璃。地下两溜十六张楠木交椅,又有一副对联,乃乌木联牌,镶着錾银的字迹,道是:
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
下面一行小字,道是:“同乡世教弟勋袭东安郡王穆莳拜手书。”
——《红楼梦》第3回。
四、拓展思考。
民国时期著名作家张爱玲曾说过,她的一生有三件遗憾之事:
“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未完。”——张爱玲。
从张爱玲的人生三憾里,我们可以看出,张爱玲痴迷于红楼梦,但也为红楼梦未完而感到极其遗憾。张爱玲认为,高鹗续写的《红楼梦》后40回,并不符合曹雪芹本意。红楼梦后40回,历来存在争议,假如由你来给前八十回加一个结尾,你希望给作品加上怎样的结局?并说说你的理由。
生答。
师总结:曹雪芹曾在《红楼梦》中预言,四大家族最后结局应该是“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不过曹雪芹已经去世,他的本意如何已经不得而知,高鹗续写的后40回总算是让人物有了最后结局,而且宝黛的爱情悲剧结局也被历来读者所接受。
一部《红楼梦》,一场人生梦。《红楼梦》是说不尽、品不完的,今天仅选《红楼梦》之一角,用我浅薄的知识为大家简单地介绍了红楼梦。《红楼梦》中还有一片更为广阔的天地,在等待大家去徜徉,去探索。我也希望大家能够在假期闲暇之时,少一些玩乐,多一点阅读,尽力地把《红楼梦》这本我们中华民族的集大成之作传承下去。好书不厌百回读,中华文化我爱护。
今天的课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 篇3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育点
1、了解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及其故事情节大意
2、体会本文人物出场的特点和重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3、通过文章环境,把握作品的主题
(二)、能力训练点
1、训练学生通过揣摩人物语言、动作及细节描写把握人物性格的能力
2、分析形象,培养学生良好的分析习惯和知识迁移地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认识封建大家族的腐朽没落,理解贾宝玉追求个性自由反封建的精神。
重、难点
文中重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作品的思想意义。
课时安排
3课时
学生活动设计
1、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课文大意。
2、默读课文,疏理小说情节,圈划出能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描写语句。
3、鉴赏讨论,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重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情况
1、放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的主题曲的录音,勾起学生对古典名著的回忆,营造气氛。
2、作者简介及《红楼梦》的创作:
《红楼梦》是我国18世纪中期出现的一部古典小说。它高度的艺术性,在我国及世界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作者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大约生于1715年,卒于1763年。他祖先原是汉人,但很早成了正白旗内务府的“包衣”(满语奴隶之意),入了满籍。从他曾祖曹玺开始,三代世龚江宁织造的官职。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的“侍读”,两个女儿都被入选为王妃。在康熙时,曹家是非常显赫的贵族世家。雍正即位后,曹雪芹的父亲因与皇家派别斗争有牵连,以及在江宁织造任期内财款亏空等原因,被罢官,抄家,家道从此衰落。作者的一生恰好经历了曹家由盛而衰的过程,由“锦衣纨裤”的贵公子,降为落魄的“寒士”。当他著书时,已过着“蓬牖茅椽,绳床瓦灶”和“举家食粥酒常赊”的贫困生活。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促使他对过去的经历作一番深刻而痛苦的回忆。这就为他能对社会上种种黑暗抱有不满和批判的态度,写出反映封建统治阶级、封建制度没落衰败的《红楼梦》,准备了良好基础。
曹雪芹写作《红楼梦》的具体年月已无从知晓,我们只能根据第一回中知道他“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据专家考证,《红楼梦》共110回,前80回在曹雪芹去世前10年左右就已经传抄问世,后30回作者已基本上完成,只是由于某种原因未能传抄于世,后来终于失落,这是不可挽回的损失。到了18世纪末,高鹗续写了后40回,补成了现行的120回本。
2、着重介绍《红楼梦》前五回的内容和课文内容。
本文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组成部分。《红楼梦》是我国18世纪中期出现的一部最优秀的古典小说,它所反映的生活内容极为丰富,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和高度的艺术成就,在我国及世界文学发展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着重描写贾家荣、宁二府由盛到衰的过程,揭露地主阶级贵族集团的荒淫腐败、互相倾轧,暴露出他们残酷剥削压迫劳动人民的罪恶,歌颂地主阶级中具有叛逆精神的青年和某些奴仆的反抗行为,广泛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对封建礼教等地主阶级传统思想进行了批判。但也反映了作者为封建制度“补天”的幻想和某些虚无主义思想。作品在写作艺术上,语言洗练、自然、优美生动,描写人物血肉饱满,个个鲜明,塑造了许多富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写作规模宏大,结构谨严。该书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卓越的艺术成就,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中现实主义的高峰。
标题点出了中心事件,题眼是“贾府”──全书的典型环境。
《红楼梦》前五回的内容和在小说中的作用:
《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三回构成,分别从各个不同的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了必要的交代。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
一回,开篇,用“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作楔子,为塑造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恋爱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
“女娲补天”:作者描写一块“无材补天,幻形入世”的顽石,这便是随宝玉一起降生,又为宝玉随身佩带的“通灵宝玉”,它对贾宝玉的叛逆性格有隐喻的作用:一方面暗示他无“补天”之材,是个不符合封建社会要求的“蠢物”,另一方面暗示他与封建主义相对立的思想性格,具有像从天而降的顽石一样的.“顽劣”性,难以为世俗改变。
“木石前盟”交代这块顽石与绛珠仙草的关系。这顽石投胎入世之前,曾变为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了一棵“绛珠仙草”,使其得以久延岁月,脱去草木之态,幻化人形,修成女体。所以顽石下凡,她为报灌溉之恩,也同走一遭,把一生的眼泪还他。这绛珠仙草就是林黛玉的前身。正因为这一段姻缘,他们初见时,林黛玉有“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的感觉,贾宝玉也觉得“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
二回,交代贾府人物。通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简要介绍了贾府中的人物关系。图示如下:(板书)
三回,介绍小说的典型环境──通过林黛玉耳闻目睹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
林黛玉进府的行踪,是这一回介绍贾府人物,描写贾府环境的线索。
四回,展现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
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由薛蟠案件带出宝钗进贾府的情节。
五回,全书总纲。
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隐喻含蓄地将《红楼梦》众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代出来。《红楼梦》只流传下80回,遗失了结尾。因此,对《红楼梦》中人物的命运,基本上是依据这些隐喻揣摩出来的。
3、学生自读全文,结合注释,疏通文句
二、作业布置:阅读反复课后第三题,勾画出展现人物性格的主要语句
第二课时
观看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第一、二集,对比分析课文中出现的人物形象
第三课时
师生共同讨论课文出现代人物形象
结合电视剧和课文,文中的几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分别是什么?
一、林黛玉:
林黛玉母亲去世后“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在外祖母一再致意下,才去都中投奔外家,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姐妹”。过去在家“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尽管外祖母“心肝儿肉”地疼她,宝贝儿似的待她,但总有寄人篱下之感,待人处事始终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
例如在邢夫人处,邢夫人“苦留”她吃晚饭,她婉言谢绝了:“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一席话既表明了她对邢夫人的尊敬与感激,又表明了自己顾全大局的礼节,说明她待人接物是处处留心的。
再如,在王夫人房中,王夫人坐在西边下首,见黛玉来了,便往东让,而黛玉料定那是贾政之位,绝不肯坐,便向挨炕的椅上坐了。可见,黛玉连坐在哪里,都非常细心,绝不轻易从事。
在贾母房中吃饭时,更是如此。贾母正面榻上独坐,两边四张空椅,当王熙凤拉黛玉入座时,黛玉也十分推让了一番,直到贾母作了解释后,方才告了座,坐了。
黛玉的留心与在意,还表现在随时改正一些不适宜的对答上。比如当贾母问黛玉念何书时,黛玉照实回答:“只刚念了《四书》。”但当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时,贾母却说:“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黛玉听得贾母这样说,觉得自己刚才失了口,所以当宝玉问她读什么书时,黛玉便改口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黛玉这种“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谨慎态度,是她寄人篱下感情的反映,也是节选中性格主要的一面。
其次,有两段关于外貌、神情和风韵的描写:1。众人见黛玉时对她的年龄、举止言谈、身体面庞和风流态度的描写。2。宝玉见黛玉时,对黛玉的外貌、神韵的描写,运用对偶、比喻等手法,以华美对称的语言,写出了宝玉眼中所见的黛玉的娇容。表现黛玉的共同点:美貌多情,体弱多病。尤其怕“哭”与“泪”,不但照应第一回中的“木石前盟”,又为以后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二、王熙凤:
王熙凤是一个精明能干,惯于玩弄权术的人。为人刁钻狡黠,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由于对上善于阿谀奉承,因此博得贾母欢心,从而独揽了贾府的大权,成为贾府的实际统治者。
节选部分以四个层次展示王熙凤的性格特征:
1、写出场:
这是《红楼梦》中极其精彩的一笔: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然后才见“一群媳妇丫环围拥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难怪黛玉纳罕,觉得与那些个“敛声屏气,恭肃严整”的人们相比,实在是“放诞无礼”,正说明她在贾府的特殊身份和地位。通过贾母介绍,更证明了这一点:“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你管叫他‘凤辣子’就是了”。“老祖宗”能够用这样戏谑的语言与之谈笑的人实在不多,除了说明她性格泼辣之外,更说明她是深得贾母宠爱的特殊人物。
2、绘肖像:
不但具体细腻刻画人物外部特征,而且透露出人物性格特征和精神世界。
3、见黛玉:
通过她的言谈举止表现她的感情的变化,反映她的内心世界。先是恭维(因为黛玉是贾母最疼爱的外孙女儿,不惜恭维到了令人肉麻的地步)“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继而拭泪(提到黛玉母亲,想到贾母定会为女儿去世而掉泪,抢先“以巾拭泪”)转悲为喜(因为她见贾母笑了,便匆忙完成这个感情的转变)
小结:入木三分描绘了王熙凤“察颜观色,机变逢迎”──得宠原因。
4、回王夫人:
一笔带过,进一步说明由于她的察颜观色,机变逢迎,已取得王夫人欢心,成为贾府中的实际掌权人。
三、贾宝玉:
贾宝玉是封建贵族的叛逆者,具有反抗封建束缚,要求自由平等的思想。他蔑视世俗,卓然独立的种种表现,反映了他对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的反抗。
以下分三个描写重点来分析:
1、出场前:
侧面介绍一般人对宝玉看法和他在贾府中的地位(贬斥态度)。
王夫人:“孽根祸胎”“混世魔王”“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
黛玉:(听母亲说)“衔玉所生”的表哥“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
小结:这些贬斥说明贾宝玉所作所为与封建正统观念相抵触,与世俗常情格格不入,他是封建社会的“叛逆”,但由于他是贾府核心人物王夫人唯一的儿子,自幼受“老太太疼爱”,所以在贾府居于“无人敢管”的特殊地位。
2、肖像描写:
反映黛玉的客观观察:一个眉清目秀、英俊多情的年轻公子,非常眼熟,产生亲热感。使用了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句式整齐,音韵和谐。
3、两首《西江月》:
怎样理解这两首《西江月》?
⑴词中所展示的人物思想性格和形象。
思想性格:生活“潦倒不通世务”,却钟情于女孩子,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行为偏僻”,常常“有天无日”地批驳不合理的现象,讽刺那些热衷功名的人是“沽名钓誉之徒”“国贼禄鬼之流”,反对“男尊女卑”的封建道德观念,嘲笑道学所鼓吹的“文死谏,武死战”的所谓“大丈夫名节”是“胡闹”,是“沽名钓誉”,“怕读”被封建统治者奉为经典的、具有莫大权威的《四书》之类的“文章”,却对《西厢记》《牡丹亭》之类理学先生所最反对的书视如珍宝,这些都与传统道德背道而驰。可见“顽劣”“乖张”──叛逆是其主要性格特征。
宝玉形象:他“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不是封建时代的忠臣孝子,而是“于国于家无望”的逆子贰臣。
作者对宝玉的态度似贬实褒,寓褒于贬,正文反作,赞颂宝玉。
⑵该词作用。
其一,作者假托封建卫道者的口吻,对宝玉的似嘲实赞,巧妙地歌颂了宝玉反封建的叛逆性格,暗示了小说为宝玉安排的悲剧结局。
其二,作者用“说反话”的手法,赞赏宝玉对封建主义采取的玩世不恭的态度,歌颂他不向世俗屈服,勇于反抗的精神。他的“愁”和“恨”,正是要求摆脱“世务”“文章”而不可得的苦闷心情的表现;他的“傻”“狂”,是专制压迫和禁锢的结果,是他在痛苦中寻求新的生活和理想,而又找不到出路,陷于失望和迷惘的一种精神状态。
小结全文:
一、围绕中心描写:
作品中的人物是围绕黛玉进贾府这一中心事件,通过黛玉的见闻来描写的。黛玉进府按照封建贵族家庭的礼规,必定要去拜望自己的长辈,同辈姊妹也都要见面,作者选择这个机会使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出场亮相,是行文的必需,也是事理的必然。
二、人物出场,先后适宜,详略得当,虚实兼用。
对王熙凤、贾宝玉等主要人物详写,对贾母、邢夫人、王夫人、李纨和贾氏三姊妹则略写;对贾母、王熙凤等出场人物是实写,而对贾政、贾赦等未出场的人物则属于虚写;对贾宝玉、王熙凤等是单独写,而对邢夫人、王夫人、李纨、迎春、惜春等只作集体介绍。这样描写不但笔法变化多姿,而且在众多人物中可使描写重点突出。
三、人物描写与环境描写交叉进行,配合自然,相得益彰。
宝黛初会
宝黛初会便都感到似曾相识、息息相通。黛玉一见到宝玉就感到:“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宝玉看了黛玉也觉得“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两人初会就产生了一种互相熟识的心灵感应。作者这样写,一方面是来自第一回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的故事,给两人的关系蒙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而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这初会时的心灵感应,表现两人感情上为默契,为后来两人爱情的发展张本。
在初会时,宝黛虽然感情相通,想法相似,但表现却不一样,黛玉见宝玉是一“惊”,而宝玉见黛玉是一“笑”,一存于中,一发于外。这不同的表现来源于他们不同的地位所产生的不同心理。黛玉是听惯了别人对宝玉的评论:惫懒、懵懂、顽劣……可是今日一见并非如此,自然“便吃一大惊”;再说黛玉初到贾府步步都要留心,所以虽然一“惊”,但只是“心下想”,不敢轻易说出口来。而宝玉则不同,在贾府中他是娇纵惯了的,所以直言不讳,即使贾母说他“又是胡说”,他毫不在乎,仍然说下去。
作业:课后阅读《红楼梦》全文。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1、结合课文阅读使学生了解《红楼梦》的主要内容和它的思想性、艺术性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理解分析课文通过人物的外表、语言、行动和心态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学习作者用肖像反映人物特征的写作技巧。
3、掌握课文根据人物的地位、身份和性格特点决定人物出场的写法。
4、理解课文中环境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重点]
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刻画人物的写法
[教学难点]
环境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方法]
讲练及点导
[教学时数]
三课时
[教学设想]
1、“了解中国古代小说的特点”是本单元的重点学习目标,通过课文学习,能体会其中的某些特点。
2、小说有三要素,学习时宜牢牢把握文体特点阅读分析课文。
3、本文以林黛玉进贾府这一事件为中心,以她进贾府的第一天行踪为线索,借助她的眼睛来描写小说的典型环境和众多的人物,对人物出场的描写各不相同,人物的肖像描写能透露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世界。学习课文时,要细心体会这些特点。
4、本文是古典小说,应了解古代社会的背景;本文又是长篇节选,故又有必要了解该长篇小说的全貌。
5、注意阅读和写作的结合、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6、学生已在第三册小说单元中学了小说的基本特征,可让学生运用所学多分析,教师作点拨指导。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1、简介《红楼梦》的作者、写作背景和主要内容,点出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着重讲叙前五回的内容梗概和前五回在前书中的作用。
3、介绍《贾府人物简表》。
4、梳理课文情节。
第二课时
一、1、课文是如何介绍众多人物出场的。
2、分析作者对人物出场的写法不同的依据。
二、1、介绍《荣国府院落方位示意图》。
2、小说中关于贾府的环境描写的归类,重点是外观、布局、陈设、器物等。
3、课堂讨论:小说中环境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第三课时
[课时目的]
分析通过人物的外表、语言、行动和心态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学习课文用肖像描写反映人物特征的写作技巧。
[课时重点]
人物的性格及写法分析,肖像描写的学习。
[课时难点]
林黛玉的'性格分析
[课时内容]
一、人物性格和写法分析
1、王熙凤
点拨:
(1)铺陈服饰:暗示贪婪与俗气。
(2)描写容貌:美丽外表下隐藏刁钻、狡黠本性。
(3)言行表现:
A、贾母戏谑之言:性格泼辣。
B、见黛玉,恭维——试泪——喜:察言观色、机变逢迎。
C、回王夫人:果断能干,受宠专权。
2、贾宝玉
点拨:
(1)写法:王夫人对黛玉的叮嘱、黛玉的猜度是侧面描写;后面的外貌、词两首、动作是正面描写。
(2)性格:封建叛逆者,蔑视世俗,卓然独立,善良多情。
3、林黛玉
点拨:
(1)态度与心境:寄人篱下,步步留心,时时在意。
(2)外貌、神情、风韵:美貌多情,体弱多病。
二、小结:
1、通过课文人物刻划的分析,了解中国古代小说的一般特点。
2、通过课文人物刻划的横向比较,了解课文用肖像描写透露、显示人物特征的特点。
3、归纳“肖像描写”剖析法:
(1)透过肖像看人物的性格、气质;
(2)通过肖像看人物的社会地位;
(3)抓住观察人物的视角析观察者;
(4)结合其他各种描写整体分析;
(5)肖像描写的适时适量。
三、课堂练习:
分析肖像描写片断所显示的人物特征(见练习材料)。
小结:肖像描写含有人物服饰、体态、容貌、神态表情、风度等。
四、布置课后练习:
1、写一个肖像描写片断,要能显示人物特征。
2、完成一课一练。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 篇5
[目的意图]
《林黛玉进贾府》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根本作用在于,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第一次向读者展现小说中众多人物所活动的典型环境——贾府。这对学生了解《红楼梦》全书有着非凡的意义。那么,教学本文的重点自然是对贾府这一环境的分析。本设计拟着重从贾府的“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来分析,充分认识“与别家不同”的贾府的特点。
[总体思路]
本教案由三部分组成,即:1、“硬件”;2、“软件”;3、解题。这三部分均围绕同一个教学目标。
[实施步骤]
一、贾府的“硬件”
[提问]
课文交代,未进府之前,“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这“不同”就是通过林黛玉的一双慧眼一层层铺陈开来。首先请大家想想,这贾府的硬件措施是怎样的?
(学生读书讨论)
[明确]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宏伟的外观。
处于繁华街市、阜盛人烟之中的贾府建筑,在黛玉的眼中,仅就外观,就突出地感觉到它“大”:门前蹲着两个大狮子;门是三间兽头大门;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书写着五个大字。三个“大”字不但表现了贾府建筑的宏伟外观,而且也暗示了贾府显豁高贵的社会地位。
(2)讲究的.布局。
比如贾母的正房大院,就设置了一个垂花门、两边抄手游廊和一个安放着大理石插屏的穿堂做掩映,既庄严肃穆,又表现出豪门贵族气派。就贾赦住处,虽不似贾母的正房那样,却也有仪门和厢庑游廊。至于“荣禧堂”的五间大正房,被仪门、耳房、穿堂、甬道簇拥着,更是轩昂壮丽。
(3)华贵的陈设。
就“荣禧堂”而言,先以特写镜头详细介绍了堂屋中的匾额,无论是匾的质地花纹,匾上大字的规格,还是匾上的题字与印玺,都显示着主人的社会地位;室内陈设的大紫檀雕螭案、青绿古铜鼎、待漏随朝墨龙大画、楠木交椅、玻璃盒等,都说明了主人的富贵豪华。就是耳房内的陈设和器物也颇为华贵:靠背、引枕、条褥,都饰以龙蟒;小几、香盒、酒槲、茗碗乃至痰盒都各具特色。
[说明]
此问重在训练学生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贾府硬件的信息,课文中都有直接表现的文字,学生只要认真读书,不难筛选出的。通过此问的探讨,学生能够从“硬件”设施上,一下子从感性上把握到贾府的环境特点。
[板书]
宏伟的外观
讲究的布局
华贵的陈设
二、贾府的“软件”
[提问]贾府庭院的的气势之宏、布局之妙、陈设之精,充分显示了高门大第的威严、显豁,社会地位的尊崇、高贵。但,这只是“硬件”。林黛玉进贾府,她所感的,还有贾府里处处透露着的一种逼人的神魄,可谓“软件”。请说说贾府“软件”的特点。
(学生思考讨论)
[明确]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非凡的服饰。如王熙凤的衣饰打扮“彩绣辉煌”,贾宝玉、王夫人等乃至仆妇下人,“包装”都是很“精良”。
(2)骄矜的气质。贾母、邢夫人、王夫人、李纨、三春等人,身上都有一种骄矜之气。
(3)更重要的,贾府有着一套繁文缛节。如用饭时,“李氏捧饭,熙凤安箸,王夫人进羹”,十分讲位次;丫鬟旁边执着拂尘,李纨、熙凤二人立于案旁“布让”,“寂然”吃饭,吃过了漱口洗手,之后吃茶。一套仪节,均不得乱来。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贾府的富贵尊荣,不仅是物质的,还有礼教的;不仅写出了富贵尊荣,也写出了封建社会的等级森严。
[说明]
此问重在训练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一般说来,认识一个环境,往往只把握“硬件”上的特点,而忽视“软件”上的观察和研究。本问的目的就是,要求学生体味出贾府的精神内涵实质。
[板书]
非凡的服饰
骄矜的气质
烦琐的仪节
三、解题
[提问]
至此,我们已经认识了贾府这一环境。我们接下来看看课文的题目。注解中指出,题目是编者所加。现在我想将这个题目改成“贾府迎黛玉”或“林黛玉住姥姥家”,你们看可以吗?
(学生讨论)
[明确]
不可以。“贾府迎黛玉”这个题目显得过于隆重,抬高了黛玉在小说中的地位,不像原来题目那样充分显示贾府的威严。“林黛玉住姥姥家”这个题目虽说通俗,贴近生活,给人一种亲切感;但是,贾府不是一般的姥姥家,而是一个声势赫赫的豪门贵族。因此这个题目将一个“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环境温暖化了,不好。
[说明]此问意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的特点。
[总结]
《林黛玉进贾府》向我们第一次展现了贾府。贾府的环境,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透过院落建筑的“硬件”和服饰仪节的“软件”,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了贾府的特点。像贾母在贾府至高无上一样,贾府透示给黛玉的是骨子里的至尊至贵。它是封建大家庭的一个样板,是封建上层统治者的生活写照。最后,我们要感谢“导游小姐”林黛玉,她让我们得以领略这种无从亲临参观的“历史风景”。当然,最终功劳还是曹雪琴的,是他一手“策划”了我们这次穿越“时间隧道”的“故国神游”。
[整体板书]
宏伟的外观
硬件讲究的布局
贾府华贵的陈设富贵尊荣
非凡的服饰威严袭人
软件骄矜的气质
烦琐的仪节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 篇6
[目的]。
《林黛玉进贾府》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根本作用在于,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第一次向读者展现小说中众多人物所活动的典型环境――贾府。这对学生了解《红楼梦》全书有着非凡的意义。那么,教学本文的重点自然是对贾府这一环境的分析。本设计拟着重从贾府的“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来分析,充分认识“与别家不同”的贾府的特点。
[总体思路]。
本.教案由三部分组成,即:1、“硬件”;2、“软件”;3、解题。这三部分均围绕同一个教学目标。
[实施步骤]。
一、贾府的“硬件”
提问:
(学生读书讨论)。
明确: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宏伟的外观。处于繁华街市、阜盛人烟之中的贾府建筑,在黛玉的眼中,仅就外观,就突出地感觉到它“大”:门前蹲着两个大狮子;门是三间兽头大门;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书写着五个大字。三个“大”字不但表现了贾府建筑的宏伟外观,而且也暗示了贾府显豁高贵的社会地位。
二、讲究的布局。比如贾母的`正房大院,就设置了一个垂花门、两边抄手游廊和一个安放着大理石插屏的穿堂做掩映,既庄严肃穆,又表现出豪门贵族气派。就贾赦住处,虽不似贾母的正房那样,却也有仪门和厢庑游廊。至于“荣禧堂”的五间大正房,被仪门、耳房、穿堂、甬道簇拥着,更是轩昂壮丽。
三、华贵的陈设。就“荣禧堂”而言,先以特写镜头详细介绍了堂屋中的匾额,无论是匾的质地花纹,匾上大字的规格,还是匾上的题字与印玺,都显示着主人的社会地位;室内陈设的大紫檀雕螭案、青绿古铜鼎、待漏随朝墨龙大画、楠木交椅、玻璃盒等,都说明了主人的富贵豪华。就是耳房内的陈设和器物也颇为华贵:靠背、引枕、条褥,都饰以龙蟒;小几、香盒、酒槲、茗碗乃至痰盒都各具特色。
说明:
此问重在训练学生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贾府硬件的信息,课文中都有直接表现的文字,学生只要认真读书,不难筛选出的。通过此问的探讨,学生能够从“硬件”设施上,一下子从感性上把握到贾府的环境特点。
二、贾府的“软件”
提问:
贾府庭院的的气势之宏、布局之妙、陈设之精,充分显示了高门大第的威严、显豁,社会地位的尊崇、高贵。但,这只是“硬件”。林黛玉进贾府,她所感的,还有贾府里处处透露着的一种逼人的神魄,可谓“软件”。请说说贾府“软件”的特点。
(学生思考讨论)。
明确: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非凡的服饰。如王熙凤的衣饰打扮“彩绣辉煌”,贾宝玉、王夫人等乃至仆妇下人,“包装”都是很“精良”。
二、骄矜的气质。贾母、邢夫人、王夫人、李纨、三春等人,身上都有一种骄矜之气。
三、更重要的,贾府有着一套繁文缛节。如用饭时,“李氏捧饭,熙凤安箸,王夫人进羹”,十分讲位次;丫鬟旁边执着拂尘,李纨、熙凤二人立于案旁“布让”,“寂然”吃饭,吃过了漱口洗手,之后吃茶。一套仪节,均不得乱来。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贾府的富贵尊荣,不仅是物质的,还有礼教的;不仅写出了富贵尊荣,也写出了封建社会的等级森严。
说明:
此问重在训练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一般说来,认识一个环境,往往只把握“硬件”上的特点,而忽视“软件”上的观察和研究。本问的目的就是,要求学生体味出贾府的精神内涵实质。
三、解题。
提问:
(学生讨论)。
明确:
不可以。“贾府迎黛玉”这个题目显得过于隆重,抬高了黛玉在小说中的地位,不像原来题目那样充分显示贾府的威严。“林黛玉住姥姥家”这个题目虽说通俗,贴近生活,给人一种亲切感;但是,贾府不是一般的姥姥家,而是一个声势赫赫的豪门贵族。因此这个题目将一个“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环境温暖化了,不好。
说明:
此问意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的特点。
[.总结]。
《林黛玉进贾府》向我们第一次展现了贾府。贾府的环境,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透过院落建筑的“硬件”和服饰仪节的“软件”,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了贾府的特点。像贾母在贾府至高无上一样,贾府透示给黛玉的是骨子里的至尊至贵。它是封建大家庭的一个样板,是封建上层统治者的生活写照。最后,我们要感谢“导游小姐”林黛玉,她让我们得以领略这种无从亲临参观的“历史风景”。当然,最终功劳还是曹雪琴的,是他一手“策划”了我们这次穿越“时间隧道”的“故国神游”。
[板书]。
教案点评:
探究活动。
《红楼梦》是一部博大精深的古代小说,选入中学课本的《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是小说的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的节选。我们可以对比的方法来学习这篇课文,一窥红楼梦的伟大成就。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了解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及其故事情节大意。
2、体会本文人物出场的特点和重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3、通过文章环境,把握作品的主题。
4、认识封建大家族的腐朽没落,理解贾宝玉追求个性自由反封建的精神。
教学重点:
1、训练学生通过揣摩人物语言、动作及细节描写把握人物性格的能力。
2、掌握《红楼梦》人物语言含蓄美的特点。
教学方法:
1、诵读教学法。品读揭示人物性格的语言,得到一种感性认识。
2、讨论分析法。通过讨论分析强化认识人物的出场反映的人物的身份和地位,了解作者构思的独具匠心。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了解曹雪芹及有关《红楼梦》的有关知识。
2、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思路。
教学过程:
一、作者和《红楼梦》
1、作者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他祖先原是汉人,但很早成了正白旗内务府的“包衣”(满语奴隶之意),入了满籍。从他曾祖曹玺开始,三代世龚江宁织造的官职。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的“侍读”,两个女儿都被入选为王妃。康熙皇帝六次巡南就有四次以江宁织造署为行宫。由此可见曹家的显赫以及与皇室的密切关系。曹家是非常显赫的贵族世家。雍正即位后,曹雪芹的父亲因与皇家派别斗争有牵连,以及在江宁织造任期内财款亏空等原因,被罢官,抄家,家道从此衰落。作者的一生恰好经历了曹家由盛而衰的过程,由“锦衣纨裤”的贵公子,降为落魄的“寒士”。当他著书时,已过着“蓬牖茅椽,绳床瓦灶”和“举家食粥酒常赊”的贫困生活。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促使他对过去的经历作一番深刻而痛苦的回忆。这就为他能对社会上种种黑暗抱有不满和批判的态度,写出反映封建统治阶级、封建制度没落衰败的《红楼梦》,准备了良好基础。《红楼梦》是我国18世纪中期出现的一部古典小说。它高度的艺术性,在我国及世界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它产生于清代所谓:“河清海晏”的“乾隆盛世”。当时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的因素也有了增长。这股新的力量与严重束缚它的封建主义体系不可避免地产生冲突。这种冲突反映在上层建筑领域便是处于萌芽状态却蓬勃而有朝气的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与腐朽的趋向最后崩溃的但又居于统治地位的封建宗法思想、传统制度之间的矛盾斗争。在这样的时代,《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曹雪芹写作《红楼梦》的具体年月已无从知晓,我们只能根据第一回中知道他“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据专家考证,《红楼梦》共110回,前80回在曹雪芹去世前10年左右就已经传抄问世,后30回作者已基本上完成,只是由于某种原因未能传抄于世,后来终于失落,这是不可挽回的损失。到了18世纪末,高鹗续写了后40回,补成了现行的120回本。
2、着重介绍《红楼梦》前五回的内容和课文内容。
本文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组成部分。标题点出了中心事件,题眼是“贾府”──全书的典型环境。《红楼梦》前五回的内容和在小说中的作用:《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三回构成,分别从各个不同的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了必要的交代。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
第一回,开篇,用“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作楔子,为塑造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恋爱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
“女娲补天”:作者描写一块“无材补天,幻形入世”的顽石,这便是随宝玉一起降生,又为宝玉随身佩带的“通灵宝玉”,它对贾宝玉的叛逆性格有隐喻的作用:一方面暗示他无“补天”之材,是个不符合封建社会要求的“蠢物”,另一方面暗示他与封建主义相对立的思想性格,具有像从天而降的顽石一样的“顽劣”性,难以为世俗改变。
“木石前盟”交代这块顽石与绛珠仙草的关系。这顽石投胎入世之前,曾变为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了一棵“绛珠仙草”,使其得以久延岁月,脱去草木之态,幻化人形,修成女体。所以顽石下凡,她为报灌溉之恩,也同走一遭,把一生的眼泪还他。这绛珠仙草就是林黛玉的前身。正因为这一段姻缘,他们初见时,林黛玉有“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的感觉,贾宝玉也觉得“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
第二回,交代贾府人物。通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简要介绍了贾府中的人物关系。
第三回,介绍小说的典型环境──通过林黛玉耳闻目睹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课题“林黛玉进贾府”是编者根据节选内容拟的。林黛玉因何进贾府?原来贾府的老祖宗贾母有两个儿子名贾赦、贾政,一个女儿名贾敏。贾敏嫁林如海,只有一个独生女便是林黛玉。林黛玉母亲因病去世,外祖母念及黛玉年幼无人照顾便派人把黛玉接进贾府。作者把此事安排在第三回,也就是全书的序幕部分,显然是借黛玉进贾府来描写小说的典型环境,让贾府中一些重要人物登场亮相,并为主人公林黛玉和贾宝玉第一次见面作了安排。林黛玉进府的行踪,是这一回介绍贾府人物,描写贾府环境的线索。
第四回,展现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由薛蟠案件带出宝钗进贾府的情节。
第五回,全书总纲。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隐喻含蓄地将《红楼梦》众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代出来。《红楼梦》只流传下80回,遗失了结尾。因此,对《红楼梦》中人物的命运,基本上是依据这些隐喻揣摩出来的。《红楼梦》的后四十回为清人高鹗所续。研究者一般认为高鹗在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上以悲剧结束,还是遵循曹雪芹原旨的,但写贾府的结局为“兰桂齐芳”,家道复初,却违背了曹雪芹的原意。
二、理清课文的情节:课文以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为线索展开情节,大体可分为三部分:
(一)第一部分(1):故事的开端,林黛玉来到了荣国府。这部分着重描写环境。
(二)第二部分(2~14):故事情节的发展,通过林黛玉初进贵府的`所见所闻,介绍贾府的环境和府中的众多人物。其中:
2~4:段写林黛玉拜见贾母与王夫人、邢夫人等。
5~6:段写林黛玉见王熙风。(高潮)
7~11:段写材黛玉见贾赦、贾政两位舅父,王夫人介绍贾宝玉。
12~14:段写材黛玉初次见到贾宝玉,是第四层。(最高潮)
(三)第三部分(15~16),故事的结尾,为林黛玉安排住处。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课文以一定的事件为中心,沿着一条线索,一步步开展故事情节,条理层次十分清楚。
三、课后作业:
1、熟读有关描写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段落。
2、思考贾母、王熙凤、贾宝玉各不相同的出场。
【附】贾府主要人物关系表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赏析林黛玉、王熙凤和贾宝玉的人物形象。
一、林黛玉:美貌多情,体弱多病,心态复杂,言行小心谨慎。
林黛玉母亲去世后“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于是投奔外祖家,“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姐妹”。过去在家“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尽管外祖母“心肝儿肉”地疼她,宝贝儿似的待她,但总有寄人篱下之感,待人处事始终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
例如在邢夫人处,邢夫人“苦留”她吃晚饭,她婉言谢绝了:“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一席话既表明了她对邢夫人的尊敬与感激,又表明了自己顾全大局的礼节,说明她待人接物是处处留心的。
再如,在王夫人房中,王夫人坐在西边下首,见黛玉来了,便往东让,而黛玉料定那是贾政之位,绝不肯坐,便向挨炕的椅上坐了。可见,黛玉连坐在哪里,都非常细心,绝不轻易从事。
在贾母房中吃饭时,更是如此。贾母正面榻上独坐,两边四张空椅,当王熙凤拉黛玉入座时,黛玉也十分推让了一番,直到贾母作了解释后,方才告了座,坐了。
黛玉的留心与在意,还表现在随时改正一些不适宜的对答上。比如当贾母问黛玉念何书时,黛玉照实回答:“只刚念了《四书》。”但当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时,贾母却说:“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黛玉听得贾母这样说,觉得自己刚才失了口,所以当宝玉问她读什么书时,黛玉便改口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黛玉这种“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谨慎态度,是她寄人篱下感情的反映,也是节选中性格主要的一面。
其次,有两段关于外貌、神情和风韵的描写:
1、众人见黛玉时对她的年龄、举止言谈、身体面庞和风流态度的描写。
2、宝玉见黛玉时,对黛玉的外貌、神韵的描写,运用对偶、比喻等手法,以华美对称的语言,写出了宝玉眼中所见的黛玉的娇容。表现黛玉的共同点:美貌多情,体弱多病。尤其怕“哭”与“泪”,不但照应第一回中的“木石前盟”,又为以后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二、王熙凤
王熙凤是一个精明能干,惯于玩弄权术的人。为人刁钻狡黠,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由于对上善于阿谀奉承,因此博得贾母欢心,从而独揽了贾府的大权,成为贾府的实际掌权者。课文从四个方面展示她的性格特征:出场,肖像,会见黛玉,回王夫人。
1、写出场
这是《红楼梦》中极其精彩的一笔::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然后才见“一群媳妇丫环围拥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难怪黛玉纳罕,觉得与那些个“敛声屏气,恭肃严整”的人们相比,这张张狂狂的来者,实在是“放诞无礼”,正说明她在贾府的特殊身份和地位。通过贾母介绍,更证明了这一点:“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你管叫他‘凤辣子’就是了”。“老祖宗”能够用这样戏谑的语言与之谈笑的人实在不多,除了说明她性格泼辣之外,更说明她是深得贾母宠爱的特殊人物。
2、绘肖像
作品不但具体细腻刻画人物外貌,而且通过外貌的描写,透露出人物性格特征和精神世界。肖像描写包含服饰和容貌两个方面。
服饰:(头饰、裙饰、服装)铺陈集珍宝珠玉于一身──暗示她的贪婪与俗气,从侧面反映了她内心的空虚。
容貌:着重写她那一双“三角眼”、两弯“吊梢眉”、含威不露的“粉面”、未启先笑的“丹唇”——表现她美丽外表隐藏着刁钻和狡黠。
3、见黛玉
她的内心世界在她会见黛玉时的言谈举止表现得很充分。先是恭维(因为黛玉是贾母最疼爱的外孙女儿,不惜恭维到了令人肉麻的地步:“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继而拭泪(因为提到黛玉母亲,想到贾母定会为女儿去世而掉泪,所以抢先“用帕拭泪”);最后转悲为喜(因为她见贾母笑了,便匆忙完成这个感情的转变)
小结:入木三分描绘了王熙凤察言观色,机变逢迎的本领,揭露了她在贾府中得宠的原因。
4、回王夫人
王熙凤回王夫人虽几笔带过,但进一步说明由于她的善于机变逢迎和果断能干,已取得王夫人欢心,成为贾府中的实际掌权人。
三、贾宝玉
贾宝玉是封建贵族的叛逆者,具有反抗封建束缚、要求自由平等的思想。他蔑视世俗、卓然独立的种种表现,反映了他对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的反抗。课文对贾宝玉的描写,有三个重点:出场前的侧面勾勒,出场后的肖像描写,《西江月》两首词的总结。
1、出场前
通过侧面描写介绍了一般人对宝玉看法和他在贾府中的地位。许多人对宝玉持贬斥态度:王夫人说他是个“孽根祸胎”“混世魔王”,“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黛玉也曾听母亲说“衔玉而诞”的表哥“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
小结:这些贬斥说明贾宝玉所作所为与封建正统观念相抵触,与世俗常情格格不入,他是封建阶级的“叛逆”。但由于他是贾府核心人物王夫人唯一的儿子,自幼受“老太太疼爱”,所以在贾府居于“无人敢管”的特殊地位。
2、肖像描写
反映黛玉的客观观察。在黛玉看来宝玉却是一个眉清目秀、英俊多情的年轻公子,不但看不出有什么惫懒与懵懂,而且感到非常眼熟,产生亲热感。使用了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句式整齐,音韵和谐。
3、两首《西江月》
⑴词中所展示的人物思想性格和形象。
似贬实褒,正文反作的方法,对宝玉的赞颂。表面上用世俗的观念批判贾宝玉,而实际上却是宝玉叛逆性格的写照。他不愿受封建传统的束缚,厌弃对功名利禄的追求,因此被看作是“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他要求独立不羁、个性解放,因此被人们看作“行为偏僻性乖张”;他不顺从封建统治者对他的要求,不安于他们所规定的本分,因此被人们看作“富贵不知乐业”“于国于家无望”的“不肖”。(钟情于女孩子,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行为偏僻”,常常“有天无日”地批驳不合理的现象,讽刺那些热衷功名的人是“沽名钓誉之徒”“国贼禄鬼之流”,反对“男尊女卑”的封建道德观念,嘲笑道学所鼓吹的“文死谏,武死战”的所谓“大丈夫名节”是“胡闹”,是“沽名钓誉”,“怕读”被封建统治者奉为经典的、具有莫大权威的《四书》之类的“文章”,却对《西厢记》《牡丹亭》之类理学先生所最反对的书视如珍宝,这些都与传统道德背道而驰。可见“顽劣”“乖张”──叛逆是其主要性格特征。)
作者对宝玉的态度似贬实褒,寓褒于贬,正文反作,赞颂宝玉。
⑵该词作用。
其一,作者假托封建卫道者的口吻,对宝玉的似嘲实赞,巧妙地歌颂了宝玉反封建的叛逆性格,暗示了小说为宝玉安排的悲剧结局。
其二,作者用“说反话”的手法,赞赏宝玉对封建主义采取的玩世不恭的态度,歌颂他不向世俗屈服,勇于反抗的精神。他的“愁”和“恨”,正是要求摆脱“世务”“文章”而不可得的苦闷心情的表现;他的“傻”“狂”,是专制压迫和禁锢的结果,是他在痛苦中寻求新的生活和理想,而又找不到出路,陷于失望和迷惘的一种精神状态。
四、课后作业
1、完成书后练习一。
2、完成书后练习二。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1、评讲书后练习。
2、分析其他人物形象。
3、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评讲书后练习。
(一)明确:人物出场,先后适宜,详略得当,虚实兼用。对王熙凤、贾宝玉、林黛玉等主要人物详写,对贾母、邢夫人、王夫人、李纨和贾氏三姊妹则略写;对贾母、王熙凤、林黛玉、贾宝玉等出场人物是实写,而对贾政、贾赦等未出场的人物则属于虚写;对贾宝玉、王熙凤等是单独写,而对邢夫人、王夫人、李纨、迎春、惜春等只作集体介绍。这样描写不但笔法变化多姿,而且在众多人物中可使描写重点突出。(作品中的人物是围绕黛玉进贾府这一中心事件,通过黛玉的见闻来描写的。黛玉进府按照封建贵族家庭的礼规,必定要去拜望自己的长辈,同辈姊妹也都要见面,作者选择这个机会使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出场亮相,是行文的必需,也是事理的必然。)
王熙凤
1、明确:王熙凤说话张张扬扬,虚情假意,难怪林黛玉纳罕,觉得此人“放诞无理”。然而这“放诞无理”正说明王熙凤在贾府中的特殊身份和地位。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这是《红楼梦》写人物出场极其精彩的一笔。
2、明确:王熙凤逢场作戏,做表面文章,明为称赞林黛玉,暗里投合贾母的心意。这是极富个性化的语言。
3、明确王熙凤接过王夫人的话,表白自己能干周到,机变欺人有术。
贾宝玉
1、明确:信口开河,痴狂之至。
2、明确:性子乖张,怪人怪语。
林黛玉:
1、明确:规规矩矩,照实回答祖母。有教养。
2、明确:这里降调,改口回答宝玉。可见林黛玉进贾府“步步留心,处处在意”的谨慎态度,这是她寄人篱下的心态的反映。前边已经听贾母说众姐妹“不过是认得两个字”,她不能超越她们。
(三)态度——神态;便宜——方便;偏僻——偏激,不端正。
二、分析次要的人物形象
(一)贾母:贾母在贾府占有什么样的地位?课文表现了她对黛玉、宝玉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贾母史太君是荣国府活着的老祖宗,处于最高地位。她的话在荣国府内便是“圣旨”,她的喜怒哀乐影响着周围上上下下的人。她见了黛玉虽是“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但所痛者主要是自己的独女贾敏过早地亡故。刚刚“大哭”以后,就先是“笑”着戏谑地介绍王熙凤,后又“笑”着责怪、阻止王熙凤说黛玉命苦,正透露了这个老祖宗因为痛失女儿怜及外孙女。她溺爱宝玉,当宝玉听说黛玉没玉,发作起痴狂病,摘下“通灵宝玉”狠命摔去,她急的搂了宝玉道:“孽障!你生气,要打骂人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子!”在贾母心中宝玉便是她的命根子,也是贾家的命根子,指望他能高中金榜,振兴祖业,光耀门庭。贾母对黛玉是怜多于爱;对宝玉是爱多于恼。由于她年事已高,早将家政交由儿媳王夫人掌管,但她的存在本身仍对荣国府内部事务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二)王夫人:王夫人在贾府处于什么样的地位?能谈谈她的思想吗?
明确:王夫人虽然不露锋芒,却是荣国府在位的当家主妇。从她的居处,从她查问王熙凤“月钱放过了不曾”?从她交代黛玉“这是你凤姐姐的屋子,回来你好往这里找他来,少什么东西,你只管和他说就是了”,都可以看出她在贾府的地位和在家务上具有决定权。她是贾政的正室,宝玉的生母,但她对宝玉的行止很不以为然,说儿子是“孽根祸胎”,“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她选择了王熙凤这个年轻机巧泼辣的娘家侄女、婆家侄儿媳妇来帮她操持家务,以便支撑门户,维系这个潜伏着危机的封建大家族。她在贾府的女眷中可算正统的代表人物。
三、人物描写与环境描写交叉进行,配合自然,相得益彰。
贾府:小说所描写的典型环境,封建社会的缩影。
1、提问:贾府地处街市繁华人烟阜盛之处,黛玉来到门前看到了什么情况?
明确:(外观)黛玉看到宁、荣二府相隔不远,都是三间兽头大门,两边蹲着两个大石狮子,门上悬有“敕造”的匾额,门前有“华冠丽服”的侍役。这不仅表现了贾府建筑的宠伟气派,也显示出贵族之家的威严和显赫。
2、提问:黛玉进入贾府到贾母处,她看到了什么?
明确:(布局)从荣府西角门进去,走“一射之地”,转至垂花门,过穿堂,绕插屏,再经三间过厅,后面方是贾母居住的正房大院。“正面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这样穿堂过厅一路行来,仆役、婆子、丫环轮番更换,的确给人以侯门深似海的感觉。然而贾母居处还不是正内室。
3、提问:黛玉去拜见二舅舅时又看到什么?
明确:(陈设)往东。“穿过一个东西的穿堂,向南大厅之后,仪门内大院落,上面五间大正房,两边厢房鹿顶耳房钻山,四通八达,轩昂壮丽”。堂屋中迎面“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是‘荣禧堂’,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又有‘万几宸翰之宝’。”屋内摆设有名贵的家具,珍贵的字画、古玩。“又有一副对联,乃乌木联牌,镶着錾银的字迹,道是:座上珠讥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由堂屋进入东耳房,这里是起居室,另有一番布置,再到东廊三间小正房王夫人的住室,又别有摆设。真所谓“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见《红楼梦》第四回)这宏伟豪华的府第,那皇帝御书大匾,郡王手题对联,以及等级分明的礼仪,的确与别家不同。
结语:透过林黛玉的眼睛,我们看到了贾府那宏伟的外观、讲究的布局,华贵的陈设,那皇帝御书的金匾、乌木錾银的对联,那等级分明的礼仪,豪门贵族的气派,果然与别家不同。从中我们不是也看到了封建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生活和阶级对立、阶级压迫的社会现实吗?可以说贾府这个典型环境就是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环境描写的作用主要有两点:
(1)通过环境描写表现贾府的显赫高贵的社会地位和豪门贵族的气派。例如开头写贾府的“兽头大门”,门前的“两个大石狮子”,正门匾上的“敕造荣国府”五个大字,无一不在显示着贾府的与众不同的社会地位和豪华气派。
(2)通过环境描写揭示贾府荣华富贵的来源。如“敕造荣国府”的门匾,皇帝御笔书赐的“荣福堂”的匾额,室内陈设的物品显示着君王的宠幸和主人对君王的忠诚等。)
四、课后作业
1、从下列命题中任选一个,写一段文字。要求:写一个人;安排适当的场合让人物登场亮相,通过外貌描写初步显示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点。
①我的老师;
②我的同学;
③我的亲属;
④我的邻居。
2、完成《教与学》。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学习通过人物的出场、肖像、语言、举止、心理的描写塑造人物的性格,在写作中借鉴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2.诵读教学法。品读揭示人物性格的语言,得到一种感性认识。
3.讨论分析法。通过讨论分析强化认识人物的出场反映的人物的身份和地位,了解作者构思的独具匠心。
教学重点:
1.通过讨论分析强化认识人物的出场反映的人物的身份和地位,了解作者构思的独具匠心。
2.通过体会王熙凤出场的特点,赏析王熙凤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
分析小说与众不同的出场艺术
教学过程:
上课!同学们好!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林黛玉进贾府》这篇课文,主要了解了这篇课文的作者曹雪芹及《红楼梦》的有关知识。然后我们对课文进行了整体感知:了解了有着丰富文化内涵的贾府的环境。透过院落建筑的“硬件”和服饰礼节的“软件”,我们清楚的认识到了贾府的特点——像贾母在贾府至高无上一样,贾府透示给黛玉的是骨子里的至尊至贵。
作品中的人物是围绕黛玉进贾府这一中心事件,通过黛玉的见闻来描写的。黛玉进府按照封建贵族家庭的礼规,必定要去拜望自己的长辈,同辈姊妹也都要见见面。作者选择这个机会使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出场亮相,是行文的必需,也是事理的必然。
那么在这里,我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那就是:
作者是如何介绍人物的?(有哪位同学知道?)
答:作者安排人物出场与环境描写交错进行,详略得体,虚实兼用。详写的人物有王熙凤、贾宝玉(当然也包括林黛玉),略写的人物有贾母、邢夫人、王夫人、李纨和贾氏三姊妹;对贾母、王熙凤等出场人物是实写,而对贾赦、贾政等未出场的人物则属虚写;对王熙凤、贾宝玉的出场是单独写,而对邢夫人、王夫人、李纨、迎春、探春、惜春的出场只作集体介绍。这样描写不但笔法富于变化,同时也突出重点。
其实,如果我们留心的话,我们不难发现除了介绍人物的手法是多种多样的,其实人物的出场也是大有讲究。有的是单独出场,有的是集体出场;有的只见其形,不闻其声;有的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有的预作介绍,充分铺垫,引起悬念,出场后再作正面直接的描写,以一连串的语言,动作描写让其充分亮相,方法不一而足,但都应由人物的地位、身份、性格特点所决定。
下面呢,我们就来分析文章中出现的一个比较重要的人物——王熙凤。
大家通过对文章的阅读,那么你对王熙凤的印象如何?(请结合她的出场,取幸于贾母等情节,分析她的性格和她在贾府的地位。)
答:王熙凤是一个精明能干,惯于玩弄权术的人。为人刁钻狡黠,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由于对上善于阿谀奉承,因此博得贾母欢心,从而独揽了贾府的大权,成为贾府的实际掌权者。
那么文章中作者是通过哪些方面来展示王熙凤这个人物的性格特征的呢?
答:课文从四个方面展示她的性格特征:出场,肖像,会见黛玉,回王夫人。
1.写出场
这是《红楼梦》中极其精彩的一笔::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然后才见“一群媳妇丫环围拥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难怪黛玉纳罕,觉得与那些个“敛声屏气,恭肃严整”的人们相比,这张张狂狂的来者,实在是“放诞无礼”,正说明她在贾府的特殊身份和地位。通过贾母介绍,更证明了这一点:“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你管叫他‘凤辣子’就是了”。“老祖宗”能够用这样戏谑的语言与之谈笑的人实在不多,除了说明她性格泼辣之外,更说明她是深得贾母宠爱的特殊人物。
2.绘肖像
作品不但具体细腻刻画人物外貌,而且通过外貌的描写,透露出人物性格特征和精神世界。肖像描写包含服饰和容貌两个方面。
服饰:(头饰、裙饰、服装)铺陈集珍宝珠玉于一身──暗示她的贪婪与俗气,从侧面反映了她内心的空虚。
容貌:着重写她那一双“三角眼”、两弯“吊梢眉”、含威不露的“粉面”、未启先笑的“丹唇”——表现她美丽外表隐藏着刁钻和狡黠。
3.见黛玉
她的内心世界在她会见黛玉时的言谈举止表现得很充分。先是恭维(因为黛玉是贾母最疼爱的外孙女儿,不惜恭维到了令人肉麻的地步:“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继而拭泪(因为提到黛玉母亲,想到贾母定会为女儿去世而掉泪,所以抢先“用帕拭泪”);最后转悲为喜(因为她见贾母笑了,便匆忙完成这个感情的转变)
小结:入木三分描绘了王熙凤察言观色,机变逢迎的本领,揭露了她在贾府中得宠的原因。
4.回王夫人
王熙凤回王夫人虽几笔带过,但进一步说明由于她的善于机变逢迎和果断能干,已取得王夫人欢心,成为贾府中的实际掌权人。
作业:
好,我们刚才通过文章来了解了王熙凤,下面我想让大家通过影视剧来了解一下由演员邓婕诠释的王熙凤这一人物形象,看完后希望大家来评价一下邓婕的表演是不是符合王熙凤的性格特征?她的表演的优缺点以及你对这一人物形象的理解。针对这些问题写一篇小短文,字数不限。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 篇9
【教学目的】
1、在熟悉课文情节、环境的基础上分析王熙凤这一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2、了解《红楼梦》塑造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全面把握王熙凤的复杂性格
【教学难点】
体悟王熙凤的语言,感受人物形象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新课
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的《红楼梦》以其丰富的生活内容,深刻的思想意义和高超的艺术技巧达到了中国古典文学史上的最高峰。有人曾说过,作为一名学生如果在中学阶段没有读过《红楼梦》就会像外国人到中国没有去过长城一样的遗憾。所幸的是我们已没有这种遗憾。前两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这部书的主要内容,熟悉了小说中所营造的典型环境——贾府的基本情况。那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什么呢?
文学是人学,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是现实主义优秀作品必须具备的主要条件。《林》这一课写黛玉进贾府第一天的行踪,通过她的耳闻目睹和内心感受,介绍了贾府的一批重要人物,初步展现了贾府的概貌,拉开了《红楼梦》故事发展的帷幕,虽是节迁但主要人物形象已得到鲜明的体现。
据电脑统计,《红楼梦》全书所写的人物男278人,女247人,共525人;而作者对众多人物的描写的方式多种多样,绝不雷同;我们节选的这一课描写最精彩的人物当属王熙凤和贾宝玉,这节课我们就来品味一下这份精彩。
二、整体感知:分析王熙凤的艺术形象
(一)王熙凤是贾府中杀伐决断、威重令行的铁腕人物,因此作者在塑造这个人物的时候,可谓不遗余力。大家回忆一下课文中王熙凤是在什么情况下出场的?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明确:
1、出场时间:黛玉进贾府后,首先与贾母相见,然后又与贾府众女眷,如王夫人、邢夫人、李纨、迎春、探春、惜春一一相见。贾母正在与黛玉谈话之际,王熙凤出场了。
2、这样精心的艺术安排作者是用心良苦。王熙凤在贾府中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如果安排她与众人同时出场就不仅会由于贾母和黛玉相见的苦痛腾不出场面展开对她的刻画,也不能单独介绍她,而且也不能通过黛玉的眼睛点示出她在贾府中的特殊地位,当然也更难于充分描绘她的个性特征。因此,作者把她安排在黛玉已和贾府众女眷都见过面都在场的情境里。黛玉对于贾府的家规已有了初步了解,这时让她出场就有了她单独活动的广阔天地。而这个众人都在的场面,也便于多面地表现她的性格。
(二)观看熙凤出场录像。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她出场的方式、服饰、容貌,语言及其动作。
(三)思考:作者从哪几方面展示了王熙凤的个性?
为了帮助学生更准确、更全面地把握王熙凤的性格特点,向他们补充介绍一下贾府内外的人对她的有关评价:
冷子兴说:模样又极标致,言谈又爽利,心机又极深细,竟是个男人万不及一的。
周瑞家的说道:这位凤姑娘年纪虽小,行事却比世人都大呢。如今出挑的美人一样的模样儿,少说些有一万个心眼子。再要赌口齿,十个会说话的男人也说他不过。就只一件,待下人未免太严些个。
贾琏的小厮兴儿说熙凤: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都占全了。如今合家大小除了老太太、太太两个人,没有不恨她的,只不过面子情儿怕她。皆因她一时看的人都不及她,只一味哄着老太太、太太两个人喜欢。她说一是一,说二是二,没有人敢拦她。
(四)具体剖析王熙凤的性格特点及其艺术形象。
提问1:她是以怎样的形式出场的?
明确:人未至而声先闻,众星捧月一般出场的。仿佛武则天出宫、慈禧太后临朝。
提问2:贾府规矩众多,等级森严,在老祖宗“贾母”面前,“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包括邢王二夫人,也只能恭恭敬敬垂手侍立,作为一个深闺女子更应遵守礼数。何况今天还有远客来到,谁也不可以失礼的。那么,王熙凤为何如此“放诞无礼”呢?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明确:这样写突出了王熙凤在贾府这样一个特定环境中特殊身份和特殊地位。脂批本云:第一笔阿凤三魂六魄已被作者拘定了,后文焉得不活跳纸上?
提问3:作者是怎样描写王熙凤的肖像的?
明确:肖像描写不但可以细腻刻画人物外部特征,而且还能透露出人物性格特征和精神世界。作者是主要从两方面来写的:服饰及容貌。
提问4:观察王熙凤的服饰有什么特点?
明确:打扮与众姑娘不同,浓妆艳抹、遍体锦绣、光彩照人,恍若神妃仙子。
提问5:众多女眷为何只让王熙凤如此着装呢?能看出她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呢?
明确:对她的这种描写表面是褒,实际是一种贬责。清代言妇女美,在娇羞媚态,服饰“不贵精而贵洁,不贵丽而贵雅,不贵与家相称,而贵与貌相宜”。(李渔语)着极为华丽的衣服,满头翡翠,环鬓金珠,过于修饰包装自己是俗气而不是美丽。老舍也说过“真正美丽的人是绝不多施脂粉的,不乱穿衣服的。”她把自己包装得如此妖艳凌人,气势如火如荼,不正表明了她生性奢侈,对荣华富贵无餍的追求吗?同时,以这身服饰来见初来乍到的黛玉,又何尝不是为了在黛玉面前表现自己特殊的身份和地位呢?应该说她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就连并非少见侯门金贵的黛玉都对她服饰惊诧不已,可见其辉煌华艳的程度。不过,她的文化修养太低了,虽然聪明能干,但她太缺乏文化情调的熏陶,不懂什么是高雅。除了衣食享受和权力之争外,并无多少精神生活可言。其风度气质与出身书香、受过教育特别是经古典文学陶冶的林黛玉的诗人气质大相径庭,因此,她的炫耀也是低品味的,显得俗不可耐。我们以前学过作品中的人物如相府千金崔莺莺、太守之女杜丽娘都不是如此着装的,只有《项链》中那个爱慕虚荣的玛蒂尔德是喜欢高贵的服饰的。可见穿戴服饰与人格志趣、情操修养是密切相关的。曹雪芹深知这一点,他如此描写王熙凤的服饰正是欲借此提示这一反派角色风骚庸俗的性格和空虚贪婪的性格。
提问6:中国古代人写美女的容貌通常都是“柳叶眉,杏核眼,樱桃小口一点红”。作者是怎样写王熙凤的容貌的呢?
明确:果戈里说:“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钥匙”。作者用白描的'手法勾勒了她的眉目: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丹凤眼”、“柳叶眉”本来是很美的,而作者偏偏在“眼”和“眉”前分别加上定语“三角”、“吊梢”,这就不尽美了,即便仍可以称得上漂亮,也决非温柔敦厚善良的形象。
中国传统相面术《麻衣神相》讲,“三角眼”、“吊梢眉”乃为“狡黠、狠毒、性巧、通变、邪淫”之相。曹雪芹不一定真迷信相法,但他把王熙凤的眉目写成这般形状,似乎在依循这种普遍流行的唯心主义哲理,借以提示王熙凤“胭脂虎”的性格为人。美艳的外表下包藏着一颗丑恶的灵魂:奸诈、冷酷、阴毒。“心较比干多一窍”的黛玉,初与王熙凤相见,就一眼看穿了这一点。
(五)服饰和外貌描写仅仅是一种静态的描写,要想充分展示人物的个性,还必须在动态中去刻画她。
品味王熙凤的语言及其动作:《红楼梦》的语言特点是“用意十分,下语三分”。如果我们不善于体察语言环境,细心玩味就无法领悟到作者深藏的七分用意。鲁迅很赞叹《红楼梦》的人物语言描写,认为它能让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王熙凤的语言描是《林》文极为精彩的一笔。
1、先看王熙凤的出场语言。
贾母她们正在谈话,“只听后院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人未到,声先闻。这句平常的话看似无奇,可在这个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却能看出王熙凤的特殊身份与特殊性格。在贾府,“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初来乍到的林黛玉也得“步步留心,时时在意”,因此听了王熙凤的话,深为“这样放诞无礼”而“纳罕”。可贾母听了此话,并不生气,却是“笑道”:“……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泼皮破落户儿”,“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结合这些,我们不难看出王熙凤的尊贵身份和泼辣性格。
2、再听听她见林黛玉时说的一连串话。
(1)她的第一句话是赞美林黛玉的相貌。(提问:如果林黛玉站在你面前,你想怎么去赞美她的美丽?)中国古典文学描写女子美丽时,常用“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倾国倾城之色”等类似的语言。赞美的话也可以表达得很多种,如“你长得真美”、“你标致极了”、“你真是天下无双的美人”。可这些话王熙凤都不用,而是说:“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这样说,效果好在哪里呢?请看:“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言外之意,以前还一直怀疑是不是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以前还从来没见过!这哪里是一般的赞美,是赞叹,再确切一点说,是惊叹,叹中有惊。而且似乎还是由衷的惊叹,因为她用了两个很有分量的词:“真”、“才”,将这惊叹表达得自然、得体,谁也不会觉得空洞肉麻。活脱脱一个语言学家!
(2)她的第二句话是:“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读者“听”了这话,可能要纳闷:明明是外孙女,为什么说不像?而硬要扯成嫡亲的孙女?这样说不是见外了吗?看来这语言学家也并不厉害。可如果我们联系到特定的语言环境,就会发现她这句话的巧妙之处了。她讲话时,周围人物除了林黛玉,还有和林黛玉同辈的迎春、探春、惜春众姐妹,还有众姐妹的祖母——贾母,如果她竭力赞美林黛玉,把黛玉捧上了天,那岂不冷落了贾府众人?而她这样表达,既高度赞美了林黛玉,又把三春摆在恰当的位置上,又讨得了贾母的欢心,因而不至于扬此失彼。可见其用尽心机,刻意恭维,八面玲珑,从而收到了一石三鸟的功效。看来她还是个心理学家,人际关系专家!她深谙如何掌握住人际关系的平衡。她的良苦心机,她的八面玲珑,由此可见一斑。日常生活中的一句话,竟深含了心理学、社会学意义。
(3)第三句话,则转悲为喜了:“只可怜我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讲得好好的,怎么会突然转喜为悲呢?因为这个“心理学家”知道,姑妈去世不久,贾母痛失爱女,心里必定悲痛万分。她估计几句高兴的见面话之后,贾母该开始悲伤了,自己可不能只顾高兴,于是就抢在前头,转喜为悲,并且还要配以动作——用帕拭泪,以表心诚。可是,她因为“来迟了”,并不知道在此之前贾母已一次“大哭”,一次“呜咽”,此时“方略略止住”。因而贾母听了此话,不是“哭道”,而是“笑道”:“我才好了,倒来招我。”还要她“快再休提前话”。这可要让这位“心理学家”难堪了,可她并不慌张,并没有露出马脚,而是“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真是一个天才的表演家!只是错把生活当成了舞台。真的忘了老祖宗了吗?当然不是,恰恰相反,她一心都在老祖宗身上,唯老祖宗是从。其虚伪和机变逢迎的性格暴露得淋漓尽致。
(4)下一步,是“忙携黛玉之手”,问她:“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细细琢磨这句话,会发现两种口气在里头,一是热情,在贾母面前向林黛玉大献殷勤;二是炫耀身份,与林黛玉虽属同辈,口气却极像一个主人在对一个怯生生的孩子说话。
(5)最后写她回王夫人的话,“月钱已放完了。才刚带着人到后楼上找缎子,找了这半日,也并没有见昨日太太说的那样的,想是太太记错了?”“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我已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体现了她办事圆熟干练,善于机变,已深得贾母和王夫人欢心,从而独揽了荣国府大权。
这就是《红楼梦》的语言描写。看似平淡无奇,实则精妙绝伦。细细琢磨,会让你叹为观止,拍案叫绝。
(六)、概括王熙凤的形象
王熙凤一个精明能干、惯于玩弄权术的人。外表美丽,为人却刁钻狡黠,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善于阿谀奉承,深得贾母欢心,独揽贾府大权,成为贾府的实际统治者。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着重分析了王熙凤的性格特点,作者运用多种描写手段从不同角度全方位地刻画了王熙凤的艺术形象。一百多年来,王熙凤之所以能够成为文学画廊里一个鲜活的形象,关键在于她的个性是独一无二的。这就给了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在描写人物时,绝不能千人一面,而要抓住每个人的个性特点去写,那样写出的人物才会有血有肉、富于久远的生命力。
四、布置作业:写一篇以记人为主的复杂记叙文。
要求:
1、要运用多种描写手段(尤其是铺垫手法)对人物进行刻画,以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2、文题自拟;
3、不少于800字。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 篇10
《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一节描写了林黛玉初进贾府时的情景。作者通过不同人物的语言展现了贾府众人的不同态度,寥寥数语就刻画出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极为生动传神。一问一答之间,各人性情跃然纸上,对比读来,鲜明有趣。笔者试以王熙凤见黛玉和贾宝玉见黛玉时的语言为例,说说各人不同心理、性格与感情。
一、王熙凤见黛玉──表演
见黛玉前,王熙凤刻意来晚,高声笑语表现了她在贾府中的特殊身份和地位;精心装扮,簇拥而入,显示了自己的富贵豪华。见黛玉时的“携手”、“细细打谅”后“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的动作,和忽喜忽悲、处处围绕老祖宗的一番言语,无不显示她的机变逢迎,世故圆滑。这些内容,前人已有了细致的分析,本文不再赘述。而接下来的几句问话,却颇令人玩味:
王熙凤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
这王熙凤一连问了黛玉三个问题:年龄、读书、身体,表面一看,快人快语,待人爽朗而热情,对黛玉各方面的情况都十分关心。但实际上,她真是在关心黛玉吗?细细读来,不是。三个问题连贯问下,黛玉来得及回答吗?王熙凤想要黛玉回答吗?没有。她没有工夫听,也不想听,这不是她的目的所在。她的目的是什么呢?接下来的两个“只管告诉我”,以及询问婆子们的两句话和接着下的一道命令,令我们有些感觉了:贾府中谁说了算?我便是贾府中说话算数的主!可见,她的“热情”的话语只能有一个目的,就是要把她在贾府中的特殊身份和地位明白地告诉黛玉:听我的,没错。这就和她的出场一样,一言一行都是表演,这表演极富心机,刻意求工,可谓“机关算尽”,世故圆滑之外又锋芒暗蕴,令人感喟不已。
二、贾宝玉见黛玉──真纯
宝玉换了衣出来拜见贾母,“看见多了一个姊妹,忙来作揖。”待细看过黛玉形容,便对贾母说见过黛玉。然后……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宝玉又道:“妹妹尊名是那两个字?”黛玉便说了名。宝玉又问表字。黛玉道:“无字。”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又问黛玉:“可也有玉没有?”众人不解其语,黛玉便忖度着因他有玉,故问我有也无,因答道:“我没有那个,想来那玉是一件罕物,岂能人人有的。”宝玉听了,顿时发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狠命摔去,骂道:“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吓的众人一拥争去拾玉。
与王熙凤相比,宝玉是贾府中的另一个特殊人物,衔玉而诞,又是正室王夫人的唯一爱子,老祖母特别疼爱,成为贾府中支撑未来家业的希望,地位无人可及。但他见黛玉时的表现给人最大的感触却是真纯。没有丝毫的作态和夸耀,一切的一切全都出于天性的淳朴与友善。他的言谈举止,处处真纯:细看黛玉,一见如故,便天真地告诉祖母自己的感觉,是真纯;与黛玉交谈时也问了三个问题,却是一问一顿,必定要等到妹妹的回答,这真心的关怀,是真纯;得知妹妹无字而后送字,并杜撰理由,大发议论,还是真纯:亲切和睦,尽在其中。而摔玉事件更集中反映了宝玉天真率直性格,他认为玉的“通灵”要择“人之高下”,自己比不上这神仙似的妹妹,不配拥有这玉。这一举动机心全无,决非矫揉作态,而是率性而为,平等待人,真纯自然。
再看林黛玉,聪慧灵秀的她在王熙凤的面前一个字也未回答,除了王熙凤不给她机会外,自己因为寄人篱下而恪守的“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去”的.心理防线也限制了她。她的不回答正是对王熙凤表演的反衬。而见了宝玉,虽然开始也是小心谨慎的,但随着宝玉亲切的问话,她心中的堤防渐渐消失,多心多疑的天性自然流露,全然忘了在宝玉面前设防,一时忍不住小性子多说了两句,导致了摔玉风波。黛玉的多嘴似乎与她小心谨慎的性格不符,但正是这不符,体现了黛玉对宝玉感情上一见如故的亲近,也表现了她自尊好强的个性,同时也反衬出宝玉发自内心的真纯的感人力量。
这两次描写中,作者未对塑造的人物夹杂丝毫主观的评判和喜恶褒贬,而是让人物自身去充分表现,让读者去切实感受,因此,即使是一问一答的极细微处也能看出人物各自的心理、性格和感情。正是这些看似不经意的细节描写,突出了人物鲜明的个性,展现了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于细微之处见精神,这正是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力的具体体现。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了解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的性格特点以及小说刻画这些人物所运用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等主要方法。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事件运用多种方法介绍人物的写法。
3、了解古典小说中常用的、古今义不同的一些词语的含义。
4、认识《红楼梦》的反封建意义和作者曹雪芹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态度。
5、人物的性格特点及描写人物的方法是重点,体会《红楼梦》一书的反封建意义是难点。
教学时数:
一课时
第一课时:
一、小说第三回在全书中的主要作用是介绍环境,那么我们来了解一下贾府。
二、贾府的“硬件”
课文交代,未进府之前,“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这“不同”就是通过林黛玉的一双慧眼一层层铺陈开来。首先请大家想想,这贾府的硬件措施是怎样的?
1、宏伟的外观。处于繁华街市、阜盛人烟之中的贾府建筑,在黛玉的眼中,仅就外观,就突出地感觉到它“大”:门前蹲着两个大狮子;门是三间兽头大门;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书写着五个大字。三个“大”字不但表现了贾府建筑的宏伟外观,而且也暗示了贾府显豁高贵的社会地位。
2、讲究的布局。比如贾母的正房大院,就设置了一个垂花门、两边抄手游廊和一个安放着大理石插屏的穿堂做掩映,既庄严肃穆,又表现出豪门贵族气派。就贾赦住处,虽不似贾母的正房那样,却也有仪门和厢庑游廊。至于“荣禧堂”的五间大正房,被仪门、耳房、穿堂、甬道簇拥着,更是轩昂壮丽。
3、华贵的陈设。就“荣禧堂”而言,先以特写镜头详细介绍了堂屋中的匾额,无论是匾的质地花纹,匾上大字的规格,还是匾上的题字与印玺,都显示着主人的社会地位;室内陈设的大紫檀雕螭案、青绿古铜鼎、待漏随朝墨龙大画、楠木交椅、玻璃盒等,都说明了主人的富贵豪华。就是耳房内的陈设和器物也颇为华贵:靠背、引枕、条褥,都饰以龙蟒;小几、香盒、酒槲、茗碗乃至痰盒都各具特色。
三、贾府的.“软件”
贾府庭院的的气势之宏、布局之妙、陈设之精,充分显示了高门大第的威严、显豁,社会地位的尊崇、高贵。但,这只是“硬件”。林黛玉进贾府,她所感的,还有贾府里处处透露着的一种逼人的神魄,可谓“软件”。请说说贾府“软件”的特点。
1、非凡的服饰。如王熙凤的衣饰打扮“彩绣辉煌”,贾宝玉、王夫人等乃至仆妇下人,“包装”都是很“精良”。
2、骄矜的气质。贾母、邢夫人、王夫人、李纨、三春等人,身上都有一种骄矜之气。
3、更重要的,贾府有着一套繁文缛节。如用饭时,“李氏捧饭,熙凤安箸,王夫人进羹”,十分讲位次;丫鬟旁边执着拂尘,李纨、熙凤二人立于案旁“布让”,“寂然”吃饭,吃过了漱口洗手,之后吃茶。一套仪节,均不得乱来。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贾府的富贵尊荣,不仅是物质的,还有礼教的;不仅写出了富贵尊荣,也写出了封建社会的等级森严。
四、思考:
我们已经认识了贾府这一环境。我们接下来看看课文的题目。注解中指出,题目是编者所加。现在我想将这个题目改成“贾府迎黛玉”或“林黛玉住姥姥家”,你们看可以吗?
不可以。“贾府迎黛玉”这个题目显得过于隆重,抬高了黛玉在小说中的地位,不像原来题目那样充分显示贾府的威严。“林黛玉住姥姥家”这个题目虽说通俗,贴近生活,给人一种亲切感;但是,贾府不是一般的姥姥家,而是一个声势赫赫的豪门贵族。因此这个题目将一个“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环境温暖化了,不好。
五、在贾府院落示意图上画出黛玉一天的行踪。(见后)
六、总结
《林黛玉进贾府》向我们第一次展现了贾府。贾府的环境,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透过院落建筑的“硬件”和服饰仪节的“软件”,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了贾府的特点。像贾母在贾府至高无上一样,贾府透示给黛玉的是骨子里的至尊至贵。它是封建大家庭的一个样板,是封建上层统治者的生活写照。最后,我们要感谢“导游小姐”林黛玉,她让我们得以领略这种无从亲临参观的“历史风景”。当然,最终功劳还是曹雪琴的,是他一手“策划”了我们这次穿越“时间隧道”的“故国神游”。
[整体板书]
宏伟的外观
硬件讲究的布局
贾府华贵的陈设富贵尊荣
非凡的服饰威严袭人
软件骄矜的气质
烦琐的仪节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相关文章: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09-09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03-27
林黛玉进贾府优秀教案05-25
林黛玉进贾府高中教案04-01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优秀04-19
林黛玉进贾府优秀教案优秀04-18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反思04-22
【推荐】《林黛玉进贾府》教案三篇04-11
关于《林黛玉进贾府》教案4篇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