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画》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画》教案1
一、学习目标:
①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创作时间、作者及内容。
②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激发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朗读全文,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难点:图文结合,交流读后的感受。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紧扣课题、谈话引入
①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中华民族曾创造了令世人惊叹的中华文化,出现了许多伟大的诗人、画家、家。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北宋时期的大画家张择端。
教师板书课题: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②齐读课题,学生紧扣课题质疑。
二、自主阅读,理解内容
①平时我们遇到问题都是怎样解决的?(学法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本单元学到的学习语文的方法。
②学生选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按照阅读要求自学课文。
三、全班交流,取长补短
①“我来告诉你!”
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感受讲给同学听。
(注意:相同内容不重复交流)
②“我要请教你!”
还有什么问题需要同学帮忙解决的.?学生提出问题,别的同学帮助解答。
四、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①教师启发思考:为什么说《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②学生自由读课文,选己最喜欢的段落,准备读听。
③展示台: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并说说自己的感受(引导从内容和表达两方面说)。
五、
生活中,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华民族是个伟大的民族,同学们努力学习,去打开中华民族文化这座宝库,去探索、追求吧!
六、课外作业
把近期了解到的我国传统文化一下,准备与同学交流。
《画》教案2
授课时间: 总第课时
第一课 色彩的明度渐变
主备人:朱杰
学习目的:
1、认识领域:巩固色相、色彩、明度三要素等色彩知识,了解明度、纯度的概 念和明度渐变的调配方法。
2、操作领域:通过明度渐变的练习,体会渐变的技术的要领,掌握制作的方法。 3、情感领域:体验明度渐变的艺术风格,提高表现能力,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能力和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
学习重点:
了解明度渐变的'概念,感受渐变的艺术特点。练习、掌握绘制方法。草稿图的设计。 教学难点:
1、草稿图的设计,色条、色块的布局,设想添色后的有序排列。
2、渐变的技法要点和添色时的均匀有致与灵活运用。
教具学具: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视频导入 1、师:“同学们,先来欣赏一组图片,看看你能从图片中发现什么?”
(多媒体来展示多种风格的渐变形式。人物个子高矮的渐变,人物体型胖瘦的渐变,罐子的粗细的渐变,纸盒的体积大小的渐变……把色块的明暗渐变夹在其中,让学生在不经意间找出渐变的物体的特征。)
2、趣味发现渐变物体间的反义词现象和渐变顺序的双向性。
二.介绍知识 明度是指色彩的明亮程度。各种有色物体由于它们的反射光量的区别而产生颜色的明暗强弱。色彩的明度有两种情况:一是同一色相不同明度。如同一颜色在强光照射下显得明亮,弱光照射下显得较灰暗模糊;同一颜色加黑或加白掺和以后也能产生各种不同的明暗层次。二是各种颜色的不同明度。每一种纯色都有与其相应的明度。黄色明度最高,
蓝紫色明度最低,青、绿色为中间明度。色彩的明度变化往往会影响到纯度,如红色加入黑色以后明度降低了,同时纯度也降低了;如果红色加白则明度提高了,纯度却降低了。
是亮的;是明度对比强烈的,还是对比柔和的,这种明暗关系的特征,将成为这个设计的色彩效果的基础。
高短调、全长调。
强高调色的色彩力度。 低调色(暗色调):有一种重量感和物质感,在处现低色调时,加强冷暖对比可以增强低色调的生动感。
三、先出示几例打乱了色彩明暗顺序的物体。 如房子、鞋子、树、人物等自然形,各题材均涉及,让学生重新排列,作拼色游戏。再打乱了渐变顺序的纯粹的色块或色条,让学生自由搭配、配合。这两、次拼摆练习,就是两次练习不同范围:一种是自然形,一种是线条几何形。
四、欣赏范图:
如果用色彩的明度渐变来创作一幅画,会是什么效果?
1.欣赏老师准备的范图2.欣赏美术书中的图片3.欣赏优秀学生作品
交流、发表意见,了解、熟练概念。
《画》教案3
活动目标:
1.在熟悉沙的特性的基础上,初步学习沙画的基本方法。
2.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
3.大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4.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和表现力。
活动准备:方盒、作画沙、画纸等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起幼儿做沙画的兴趣。
师:“你们有没有玩过沙?”“摸在手里有什么感觉?”“你们平时怎么玩的`呢?”
教师:有位大师也喜欢用沙作画,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画的?画了什么?”
二.看视频,认识沙画的基本方法。
1.讨论大师作画的方法:大师画了什么?怎么画的?有没有看清做了哪些动作呢?
2.引导幼儿学习做沙画的基本方法:漏一漏、刮一刮、抠一抠、捏一捏、抓一抓….教师示范,幼儿学习基本方法。
3.幼儿尝试用沙学习基本方法。
三.示范画,巩固沙画的基本方法
1.师:这幅图上画了什么?你能看出是用什么方法画的吗?
2.幼儿找一找,说一说。
3.教师小结:这幅图上的秘密都被小朋友找到了,其实在我们做沙画的时候,有时可以用不同的方法画出我们想画的。
四.激发兴趣,幼儿练习做沙画
1.学习了沙画的方法,你们是不是也想自己来创作一幅呢,想画什么?想怎么画?把你的好想法告诉你旁边的好朋友吧!(同伴交流)2.幼儿作画五.幼儿合作作画六.评价幼儿作品
活动反思:
通过小班和中班的美术学习,大班幼儿具备了一定的绘画技能,特别是在线条的运用上。这节课,我感受到了幼儿对于美术的兴趣和尝试,在老师的引导下,他们学会了利用不同工具(木棒、各种不同形状的物体等)进行沙画创作。来绘画前,老师没有规定某一个主题或内容,都是幼儿发挥各自的想象力,利用团结协作的精神,以方阵为板块,进行绘画。期间,也不是每个方阵都是顺利地完成沙画绘制,每个方阵都遇到了不同的困难和疑惑,这里,就需要老师的积极引导和鼓励,帮助幼儿走出困境,拓展思维,大胆作画。
《画》教案4
活动目标:
通过指印的添画,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培养幼儿对创造性艺术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视频转换仪、印泥、抹布,卡片纸、勾线笔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今天有这么多客人老师来看我们小朋友上课呀,来,赶快和客人老师打声招呼,客人老师好!好,赶快找个位子坐下来,我们一起来玩个手指游戏吧!
你拍一,我拍一,一个娃娃开飞机;
你拍二,我拍二,两个娃娃打电话;
你拍三,我拍三,三个娃娃吃饼干;
你拍四,我拍四,四个娃娃写大字。
二、印指印
1、出示印泥,引起兴趣。
师:猜一猜,这是什么呀?(印泥)这是我们玩印章的印泥。今天我们就用它来印指印。
2、教师示范指纹印的步骤,提出要求。
师:用一个手指头,其他手指不要弄脏了,待会儿我们还要画画呢!我呢就选大拇指,蘸上印泥,印在纸上,轻轻往下压一压,不要移动哦,不然印出来的指印就会不清楚了。
师:一个圆圆的指印出来了,真有趣!(高兴拍手)让我再来印一个吧!蘸上印泥,印在纸上,轻轻往下压一压,印完了。(边擦手边走)
师: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两个指印是不一样的?一个是(手势)椭圆形的,一个是圆圆的,圆圆的这个是我竖着印的,椭圆形的这个?(横着印的),所以印出来是不一样的。
3、幼儿操作。
师:你们也来试试,印在卡片纸的第一页上吧,赶快试试吧!
三、想象并添
1、第一次并添画
(1)教师示范一个指印的添画,引导幼儿想象。
师:印好了吗,快点来看顾老师要变魔术了!***我要变魔术咯!这两个圆形的指印让我想到了许多有趣的东西, (拿出笔,边说边添。)
我要让它变变变,变成什么了?(滑滑梯、小勺)还像什么?我看呀,还像一根火柴棒、一个篮球架、还像一个音符,你们觉得呢?再变变变,又变成什么了?(一个小人)
师:我添上了一根线就把一个指印变成了一个滑滑梯、小勺,我又添了几笔就把一个指印变成了一个可爱的小人,真好玩!
师:小朋友想想、简单的添上一笔或几笔你能把一个指印变成什么?
师:你来说***,***你来试试,你、你、你。
(2)幼儿添画,教师引导。
师:哦,原来我们只要简单地添上一笔或几笔,就能把一个指印变成这么多有趣的东西,那让我们也来做一回魔术师,在指印上添上几笔把你们想的变出来,好吗?记住了哦是简单的`添上一笔或几笔,快去试试吧!
(3)幼儿介绍一个指印的添画。
师:都变出来了吗?(在收起来的时候拿两副作品)我们一起看看大家都变出了什么?一起说变变变,(视频展示)***变出了什么?这是***变的,变出了什么?还有谁谁愿意把你变的展示给大家看看?我请***,你把指印变成了什么?(视频展示)
2、第二次想象并添画
(1)重点讨论两个指印的组合添画。
师:(老师走到***处)我还发现***把两个指印连在一起变成了一个小动物,(视频展示)看看,变成了什么?(视频展示)圆圆的脑袋和身体,真像!***你真棒!
A、连在一起的两个指印
师:***把两个指印印在一起变成了小鸡,你们可以把两个连在一起的指印变成什么?他们是这样连的:(手指视频)想想看。师:你来变变看(生添画)我帮你变。
B、不连在一起的两个指印
师:两个连在一起的指印可以变成……那么,如果两个指印不连在一起,他们是这样的:(手指视频)你又可以把它变成什么?
(2)简单讨论多个指印的组合添画。
师:刚才我们把两个指印连在一起变成了许多东西,那可不可以把三个四个、五个、甚至很多个指印放在一起变成一样东西?(光说不画)
师:请你说说看。
师:刚才老师发现有个小朋友把变成了毛毛虫,看,有趣吗?
(3)幼儿进行两个指印或多个指印的添画。
师:我知道小朋友想得都很有趣,把卡片纸打开,想一想要变什么,需要几个指印,再印上指印,把它变出来,开始吧。
3、幼儿交流自己的指印想象画。
师:谁来说说你用几个指印,变出了什么?我发现你们都想来说,那就去说给客人老师听吧。
《画》教案5
设计思路:
前段时间我在区域活动投放了热水瓶瓶塞,让幼儿对其进行想象和印画,幼儿对此非常感兴趣,每次那里的幼儿人数总是很多。他们总是兴奋地向我介绍他们的作品,有的孩子会说:“我画的是我自己,这是眼睛和鼻子。”也有孩子会画小动物等。而最近我们在午餐前的介绍菜单环节让幼儿又对蔬菜十分感兴趣,他们总是询问我这种蔬菜叫什么名称,他有什么作用等。甚至有的幼儿自己会说:“这是胡萝卜,他有很多营养,吃了对身体好,所以不可以挑食。”根据幼儿的兴趣点并为了让幼儿了解一些新的绘画材料,我将蔬菜与印画结合起来,于是《蔬菜印画》活动就应运而生。
活动目标:
1、通过看看猜猜和印印,大胆尝试用蔬菜截面进行印画。
2、体验蔬菜印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胡萝卜、藕、青椒等蔬菜,水粉颜料若干,抹布。
2、教师范画
活动过程:
一、通过看教师范画知道秋天许多树上的叶子变黄了
教师带领幼儿来到创意吧,眼前出现一幅“大树”
教师提问:你们看,这棵树是夏天的树还是秋天的树?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这棵树是秋天的树,因为它身上有黄色的叶子。)
小结:对了,秋天的大树叶子都变黄了,果子都成熟了。
二、通过看看猜猜知道蔬菜也可以用来画画
师:你们知道吗?这幅画王老师没有用笔画,而是用了一种特殊的材料!
教师出示所用蔬菜(这就是我用到的材料,它们都是蔬菜。)
重点提问:请你们来猜一猜,我把这些蔬菜分别变成了秋天大树的哪个部分?
重点指导:引导幼儿观察蔬菜的形状与画进行比较。
(这里的叶子是用青椒画出来的等)教师将蔬菜反过来看蔬菜截面。
师:你们真聪明,发现了这个秘密!
小结:原来我是将各种各样的蔬菜切开后,沾上颜料印画出了一幅秋天的大树。
三、幼儿自由印画
师:大家觉得神奇吗?你们也可以做到!让我们一起用各种蔬菜来印画秋天的大树。
教师介绍材料:各种蔬菜:黄瓜,辣椒,青椒,胡萝卜,藕等。
温馨提示:
1、每个桌子上都有一块抹布,这块抹布是用来做什么的?
2、摸过蔬菜的手不要去碰自己和好朋友的脸,因为有些蔬菜的汁会让你觉得很辣,所以摸过蔬菜的手不要碰自己和好朋友的手。
3、你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蔬菜宝宝,选择你喜欢的颜色,在海绵里轻轻压一压,然后按到纸上压一压,然后将蔬菜宝宝慢慢地移开就印成功了!
幼儿自由印画,教师巡回指导。
重点指导:
1、引导胆子小的幼儿大胆印画。
2、引导印错的幼儿不怕困难。
3、提醒幼儿用抹布擦弄到颜料的手。
小结:小朋友们真棒,你们也是神气的`小画家!
四、作品展示与交流
教师帮助幼儿展示作品,鼓励幼儿互相观摩和交流作品。
小结:蔬菜的本领真大,不仅能给我们的身体提供营养和能量,还能让我们画出那么漂亮的画来。让我们一起回教室和他们继续做游戏好不好?(带领幼儿回教室)
活动反思:
我们开展了艺术活动《蔬菜印画》,本次活动的目的在于引导幼儿感知几种常见蔬菜切面的形状和其内部结构的不同,养成良好的印画习惯,感受印画的乐趣。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本次活动开展得并不那么顺利:本来是孩子同时印画的,后来变成了两组两组开展;孩子一开始是眉开眼笑的,后来变成愁眉苦脸了……
活动结束后,我总结出了几个不足之处:
1、在材料准备方面欠缺考虑。刚刚升入中班的孩子,对于颜料的特性、运用并不那么熟知,常会出现颜料到处撒的情况,而教师完全可以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在调好的颜料盆中垫上餐巾纸或者棉花即可。
2、对孩子的能力估计不足,细节考虑得不周全。在讲解如何印画时,我强调了拿起蔬菜印章后要在盆子的边上靠一靠,让颜料沥干。看似很简单的动作,却有部分孩子不会做。如果在示范的时候能够引导孩子跟着一起练一练这个动作的话,可能效果会好一些。当然,也有可能是孩子过于兴奋,急于印画,而忽略了这一步,导致画面滴到了颜料。
另外,发现多数孩子在印花时习惯于将图案排成一排,这样对于整幅画的效果是有影响的。孩子对于如何对画面进行布局还不清楚,当然,在发现这一现象后,我也适当提醒他们,找空的地方印,尽量不要让图案排得那么整齐,这也是我在讲解的时候没有考虑到的。
3、过于追求结果。看见颜料撒得到处都是,我第一反应就是停止他们的活动,让孩子轮流印画。我的这种举动,也破坏了孩子原本高兴、激动的心情。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减半了,就算画面再好看又怎么样呢?这也是我在活动后考虑得最多的一个问题。看着一幅幅干干净净的作品,真不知道是该开心,还是……
本次活动注重的是孩子对用蔬菜印画的奇特感受,注重的是参与活动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当然,类似的活动也应注意对孩子技能的培养、操作习惯的培养等,这些也可在一日活动中的各个环节中渗透,如区域游戏等,小组指导要比集体指导更为有效。技能水平提高了,在开展类似集体活动的过程中孩子就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创造力,充分体验艺术活动带来的各种乐趣了。
《画》教案6
活动目标:
欣赏画面,理解画面内容,感知凶悍大熊和奔跑的男孩形象。
通过教师提问和幼儿质疑的方式,了解想象画的基本思路和基本画法,大胆的想象作画。
能够大胆地质疑,学会主动学习。
活动准备:
范画、只、笔、油画棒等
活动过程:
1、音乐游戏:熊和小孩
师带领幼儿随音乐开展游戏,教育幼儿学会自控,不要让大发现。
2、欣赏范画:熊来了
启发幼儿阅读范画,看图说说:这是什么地方?谁来了?
师:小朋友是什么样子的?熊又是什么样子的?我们给这一幅画取一个什么名字呢?
3、启发幼儿想象:谁来了?
师:小朋友想一想,在郊外的树林里、在秘密的树林里还会有谁来了?我们在沙漠里旅行的时候,还会有谁来了?
鼓励幼儿先画出背景,再在背景上添画出人物和动物,表现画面的.紧张的气氛。
师:你你想画哪里?你有什么困难需要别人帮助吗?
教师根据幼儿需要,给予口头答复或在黑板上画出来。
4、幼儿想象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5、展示幼儿作品,鼓励幼儿在集体面前讲述自己创的作品,布置在主题墙上。
《画》教案7
一、学习目标:
①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创作时间、作者及内容。
②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激发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
朗读全文,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难点:
图文结合,交流读后的感受。
四、教学课时: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紧扣课题、谈话引入
①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中华民族曾创造了令世人惊叹的中华文化,出现了许多伟大的诗人、画家、思想家。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北宋时期的大画家张择端。
教师板书课题: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②齐读课题,学生紧扣课题质疑。
二、自主阅读,理解内容
①平时我们遇到问题都是怎样解决的?(学法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本单元学到的学习语文的方法。
②学生选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按照阅读要求自学课文。
三、全班交流,取长补短
①“我来告诉你!”
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感受讲给同学听。
(注意:相同内容不重复交流)
②“我要请教你!”
还有什么问题需要同学帮忙解决的`?学生提出问题,别的同学帮助解答。
四、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①教师启发思考:为什么说《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②学生自由读课文,选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准备读给大家听。
③展示台: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并说说自己的感受(引导从内容和表达两方面说)。
五、总结
生活中,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华民族是个伟大的民族,同学们努力学习,去打开中华民族文化这座宝库,去探索、追求吧!
六、课外作业
把近期了解到的我国传统文化整理一下,准备与同学交流。
《画》教案8
活动目标:
1、在认识螃蟹基本形状的基础上,能用手掌印画螃蟹。
2、能大胆表现螃蟹的特征。
3、喜欢手指印画,体验乐趣。
活动准备:
1、对螃蟹的外形、动态及生活习性有一定的了解。
2、PPT课件、卡通螃蟹一只。
3、绘画用具:记号笔、蘸有颜料的海绵、颜料、纸、棉签和抹布。
活动过程:
1、猜谜语,引出课题。
师:“八只小脚抬大轿,两只大脚像剪刀,横行霸道不让人,嘴里吐着白泡泡。”
2、PPT出示图片激发幼儿作画兴趣。
(1)示范。
师:刚才老师给小朋友看了一只真螃蟹,到处爬来爬去,老师这里还有一只假的'螃蟹,它也会爬呢!小朋友想不想看看?(用手指做螃蟹爬行的样子)我们两只能干的小手居然能变出螃蟹来,小朋友想不想试一试?
(2)幼儿尝试。
师:两只手的手掌重叠在一起是螃蟹的身体,两边的四只手指就是它的八条腿,那大拇指是什么呀?请小朋友做小螃蟹,老师做螃蟹妈妈好不好?
3、作画。
(1)示范。
(2)交待要求。
(3)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4、展示作品。
将幼儿的作品布置成一个小画廊,以便幼儿互相。欣赏各自的作品。
《画》教案9
课文《玲玲的画》出自,其原文如下:
【原文】
玲玲得意的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着幅画明天就要参加评奖了。
“玲玲,时间不早了,快去睡吧!”爸爸又在催她了。
“好的,我把画笔收拾以下就去睡。”
就在这时候,水彩笔吧的一下掉到了地上,把画弄脏了,玲玲哇地哭了起来。
“怎么了,孩子?”爸爸防下报纸问。
“我的画脏了,另画一张也来不及了。”
爸爸仔细地看了看,说:“别哭,孩子。在这儿画点什么,不是很好吗?”
玲玲想了想,拿起笔,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玲玲满意地笑了。
爸爸看了,高兴地说:“看到了吧,孩子。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糕。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好事。”
在第二天的评奖会上,玲玲的画得了一等奖。
【教材简说】
很多事情,有时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糕。看,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不小心被弄脏,已经没有时间重画一张,玲玲着急地哭了。但是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不仅巧妙地掩盖了污渍,还给作品平添了几分家的温馨。生活就是这样,只要善于思考,劣势也可能转化为优势。学习这篇课文,我们不妨指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一下玲玲情感的变化──满意、着急和战胜困难后的喜悦;品味、思索爸爸简短的话语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学习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指导。
(1)出示课题,认读“玲”字,注意是后鼻音。
(2)学生在自由读课文中圈出生字,画出生字所带的词语,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自主想办法认记生字。
(3)同桌互相交流认记生字的方法。如,“详”可以放在“端详”这一词语中,通过模拟“端详”(认真仔细看)的动作来感悟。“奖、叭、催、脏”等,可以运用生活经验,在组词和说话中认记。“玲、详、叭、脏、幅”等字,可以用熟字加偏旁、换偏旁的方法识记。
(4)检查生字认记情况。可以在给偏旁或生字“找朋友”的游戏中完成。
2.写字指导。
(1)写正确。
“玲”字右边是“令”,不是“今”。“糟”字右边的“曹”字学生没写过,是难点,建议作细致的指导,特别是笔顺,应该引导学生认真书空、反复临写。
(2)写美观。
借助两个带木字旁的字(楼、梯)的书写指导,可以复习巩固木字旁的书写方法。“楼”字右半部,“女”的横画要长。
可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同样是“米”,在“糟”字中捺变成了点,在“楼”字中捺却没变。同样是“月”,在“脑”字中瘦而长,在“筋”字中要写得瘦而短,在“肯”字中又把撇变成了竖。反犬旁的第二笔不容易写好,指导写“狗”字时要注意示范。
(二)朗读感悟
本课的叙事情节比较简单,主题也比较明确。重点是读正确,读流利,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和表情。同时,要在感知课文内容的过程中体会爸爸最后说的一段话的含义。
朗读第一至三自然段,要表现出玲玲为自己画好了画而感到“满意”的样子。随文理解“端详”的意思。读第四至六自然段,要表现出事情突发后玲玲紧张而着急的情形。朗读第七自然段,要感悟爸爸处事的沉稳。读第八自然段,要表达玲玲想出办法把坏事变成好事后的“满意”心情。读第九自然段,要读出爸爸高兴的语气。
朗读的方式,可以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然后在小组里扮演角色对读,再指名在全班朗读。教师按上述朗读要求予以随机指导。
爸爸最后说的话是从玲玲改画这件事引发出来的.感想,是课文的中心句,有较深刻的教育意义。它有两层意思:一是在生活中对待事情好坏的态度,我们不能把一些暂时没有做好或不小心做错的事情都看成是坏事情,因为好坏是可以转变的;二是遇到事情办得糟糕的时候,我们不能惊慌失措,要沉着冷静,开动脑筋想一想弥补的办法。注意这里的“坏事”是泛指做得不如人意的事情,并不是指违纪违法之类的坏事。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反复齐读、个别读的基础上体会。可先让学生对爸爸说的这段话自由谈感受:你明白了什么?教师要在鼓励学生谈感受中引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三)积累运用
1.词语积累。
端详、脑筋、收拾、满意、参加、懒洋洋
2.对课后练习“读读抄抄”的句子,要读熟,再认认真真抄下来。
(四)实践活动
1.根据课后“泡泡”里的提示,让学生说说自己遇到的类似事情,以强化感受。
2.回到家里,可叫爸爸妈妈讲一个类似的故事,或自己通过阅读书刊再找一个开动脑筋、变坏事为好事的小故事,然后抽时间讲给班上的同学听。
《画》教案10
活动目标
1、通过比较学会用各种线条进行装饰的绘画方法。
2、通过审美评价与集体创作,提高幼儿的审美欣赏能力和协作能力。
活动准备
1、绘画作品“乌龟”装饰画和写实画各一;音乐。
2、有两头粗细不同的水笔,剪刀,画有不同形态鱼轮廓的白纸;和幼儿一起准备的海底背景。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察两种相同形态不同颜色的画面
1、这两幅画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哪幅是我们平时很少看到的?我们一起来仔细看看这幅画,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是黑白色的,而且里面都是用线条画来装饰的)
3、我们来看看里面有什么样的线条?
4、请幼儿来找一找,并在白纸上记录下线条。(直线、曲线、螺旋线等)
5、看看这些线条是怎么排列的?(它们是一排排一起排列的,同一种线条在同一块地方可以多次重复画)
二、出示海底背景
1、小海龟想找小鱼玩,小鱼看见小海龟这么特别的衣服很羡慕。它想请我们小朋友在它的肚子里用线条来装饰,把它的肚子填满,记住是用线条哦!我们可以用粗的一头画外轮廓,里面用细的一头画。
2、出示“海底世界”的背景,瞧!这里还有我们前些时候一起制作的海底背景,等会你的鱼准备好了,就可以剪下来贴到背景上来,还可以和伙伴一起说说自己的鱼是用什么线条来装饰的。
三、幼儿根据要求进行鱼的装饰,教师指导
1、播放音乐《水族馆》幼儿自己创作。
2、鼓励幼儿大胆表现。
四、幼儿集体创作画面,评价
1、将自己的鱼摆到“海底世界”上去;教师帮助幼儿按鱼儿游玩的一条主线布局。
2、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鱼装饰的时候用到了哪几种线条。
《画》教案11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尝试使用牙刷进行喷画,让幼儿在进行尝试的过程中能尽量的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喷画。
2、让幼儿学习抓稳牙刷,尽量使用小小的棍子来滑动牙刷进行画画。
3、让幼儿大胆的根据其想象发挥不同的对色彩搭配的喷画。
4、让幼儿在画画中学会安静的进行画画。
5、使幼儿在画画中感受色彩变化带来的气氛,分享色彩的开心。
6、在学习喷画之余,也尝试一下用画笔来进行画画。
活动准备
牙刷若干、小小的棍子若干、积胶若干、水粉颜料若干、小兔子头饰一个、卡纸若干张、与卡纸相一般的白纸若干张、已经画好的喷画一幅、事先教幼儿穿好围裙、画笔等等。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以小白兔的角色出场:“hello,今天,我来这里是为了寻找一幅漂亮的喷画,咦,嘻嘻,我找到了(这时,拿起事先准备好的喷画),哗!好漂亮!咦,谁能告诉我是谁画的?”
2、老师角色出场:“这是我画的,好看吗?”(小白兔说:好看,那么你能教我画一幅吗?如果,你教会我,我就给你一份小小的礼物,而且如果我画得好看的,你也能表扬我吗?小朋友们我们一起跟老师来学喷画,然后我们来比赛,看谁画得好看,好不好?),师说:“也好。我来教你们画画,最好看的那一幅作品我就给他一份小小的礼物,但是,画画时一定要安静才画得好看,你们能做到吗?”
二、过程
1、教师示范喷画:幼儿围成一个大圆,然后教师在圆圈里开始喷画,首先,教师出示一张画有小小苹果树以及与其相对应的白纸,然后将积胶按照花、云、太阳的形状大致的摆好,然后用右手拿牙刷,左手拿小小的棍子,按照物体的色彩不同进行喷画。(在示范喷画的过程中,教师要将最好按顺序的方式来进行画画以及使用牙刷和棍子时,牙刷不用动,就是使用棍子轻轻的刮动就可以了),喷完之后,老师再用颜料笔将苹果树以及苹果图上相对应的`颜色。
2、幼儿实操喷画:教师示范完毕之后,请幼儿坐到相对应的位置进行画画,老师在幼儿开始画画之前再次说明要求(必须使用棍子轻轻的刮动牙刷,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色彩大胆的进行喷画,而且在喷之前先用积胶摆上自己喜欢的图案才开始进行喷画),然后请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开始喷画。
3、教师现场进行观察指导,赞扬幼儿。
4、进行评奖的比赛:请在场的老师以及领导对幼儿的喷画进行评奖,以此鼓励幼儿下次画得更好。
三、结束部分
这次,每一位小朋友都画得很好,那么,希望小朋友回家后再想一想除了可以用牙刷来喷画,还有没有其它的工具可以用来喷画的,如果找到的,请回来告诉老师,我们下节课就用你们的方法来进行再一次的喷画活动!
《画》教案12
学生视角:
《画杨桃》中小主人公的爸爸和老师,在画画时教会他怎样遭到同学们的嘲笑。这样的经历,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也能遇到类似的。问题。应怎样面对他人的误解,这是很值得学生去探讨的问题。
难点:
能联系全文内容,感悟父亲和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并学会怎样实事求是地思考问题,处理问题。
教师思考:
课文教育学生要相信自己的眼睛,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就会有所不同。这正是树立学生自信心,坚持自己正确观点的契机。
重点:
边读边思,体会通过画杨桃这件事反映出的深刻道理。
设计特色:
指导自学,精讲深化。
信息资料:
1.课文中生字新词卡片。
2.杨桃不同角度图的投影片
3.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投影片。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学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2.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听说的道理。
3.在老师的提示下,通过默读、朗读自学课文,理解句子之间的联系。
4.培养学生读中自我感悟的能力,感情朗读能力。
第1课时
教学目的:
l、学会读、写本课13个生字。联系上理解理解审视和颜悦色的词语。
2、整体感知,能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讲了件什么事?
3、能在熟读的基础上,设身处地地想象小作者和同学们的不同的心理活动。
教学流程:
一、明确目标:
今天,我们学习《画杨桃》,谁能给大家介绍杨桃是什么样的.水果?
杨桃,又名阳桃、羊桃,学名五敛子,又因横切面如五角星,故国外又称之为星梨,是久负盛名的岭南佳果之一
二、给充分时间读书自学。
1.整体感知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自己独立自学生字、词,不认识的字,通过来解决。
(2)读后思考文中围绕画杨桃讲了一件什么事?
2.多种感官参与读书,提高学习效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引导学生敏锐察觉课文的主要话题,画出主要的句子。
三、汇报自学,提出问题。
教师梳理出问题:同学们为什么笑?老师为什么要严肃地说那一番话?
四、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想想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2.想当然是什么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五、学习画杨桃这部分(25自然段)。
1.默读第2自然段,画出作者看杨桃和怎么画的句子,,
2.理解作者为什么会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说明什么?
3.联系前文想想,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是否还有其他原因?结合父亲的话说说什么是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
4.出示讨论题同学们为什么会笑小作者画的杨桃?
5.老师的神情有什么变化?请读读相关的句子。
6.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再想想作者听到同学们的笑声会怎样想?
六、激活经验,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1.你在学习生活中是否遇到像作者一样难堪的情形呢?当时你是怎样想的?
2.那么我们究竟应持什么样的态度面对他人的嘲笑呢?学完一课,大家一定会有启发的。
七、课堂练习。
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第2课时
教学目的:
1.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结果。
2.理解父亲和老师的话中蕴含着的深刻的道理。
3.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流程
一、观察实物,从多角度看。
教师拿一个几何形体,让几名学生坐在不同位置进行观察,然后让他们向其他同学汇报看到的物体的样子。
二、学习第6自然段
1.指名读,重点指导读出几个省略号的语气。
2.你发现同学们又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3.分角色朗读这部分。
三、学习第7自然段。
1.思考:老师说了几句话?你能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吗?
2.投影出示老师的话。引导学生结合前文内容感悟老师说话的含义。
重点理解相信自己的眼睛。
3.感情朗读,并试着背诵下来。
四、小结学习,思想升华。
1.什么是教诲?为什么他们的教诲让我一生受用?
2.父亲和老师是讲画画上的事。在日常生活中,当别人的看法和自己不一样时,应当怎样做呢?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分角色朗读,老师也参与朗读。
六、教师总结全文。
当别人的想法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轻易下结论,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去看的;自己也应实事求是,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样我们就能在生活中科学、客观地处理问题。
七、课堂练习。
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八、实践活动。
1.日常生活中你听到或遇到过像画杨桃那样的事情吗?如果有,请讲给同学们和父母听。
2.写一篇《画杨桃》的读后感。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2、通过理解教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培养学生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4、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学生自学,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5、培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重点、难点
1、联系全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2、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生自学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出示杨桃实物或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果实吗?今天,我们要学一篇课文,就与杨桃有关。(板书:画杨桃)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板书:画杨桃)
1、齐读课题。
2、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1)谁画杨桃?
(2)怎样画杨桃?
(3)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4)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
二、初步感知,了解内容
投影出示思考题: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2、利用,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意思。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来。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指读生字词。
2、指读课文。
本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3、你理解了哪些新词意思?怎么理解的?(交流)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想当然:凭主观想象,认为事物应该是这样。联系课文内容,父亲经常叮嘱“我”,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凭主观想象,画走了样。
四、质疑
提出不懂的问题。(常识性问题师生当堂解决。有关课文内容理解的问题师生梳理归纳。)
五、布置作业
l、熟记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由于老师的仔细观察,善于分析而找到了“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从而懂得看问题或做事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独立思考,善于从事物中得到启发,进行认真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2、练习“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3、熟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作者在画杨桃时发生了什么事,其中包含着一个道理,究竟是什么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逐段深入理解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提问:
(1)这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板书是……就……不要)
(2)“想当然”是什么意思?你能不能举个例子说说什么叫“想当然”?
(3)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至三自然段,指名读。
提问:
这两个自然段讲了什么?讨论:
(1)第二自然段分为几层?
(2)找一找哪几层是回答“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重点理解作者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①老师根据桌上的杨桃讲解现在看到的杨桃就象五角星一样。
②出示投影片,一椭圆形带棱的杨桃。
③实物演示,让从不同角度看的学生说出自己看到的样子。(让学生亲自实践看一看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是什么样子,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
④说出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⑤“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是否还有其他原因?结合父亲的话讲一讲什么是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这是通过提示,帮助学生理解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第二个原因。)
让学生把两个原因结合起来讲。(再一次加深理解。)
3、学习第四至六自然段
默读第四至六自然段。
(1)出示讨论题:
①开始同学们认为这幅画画得怎么样?后来又有什么变化?
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2)指导朗读,注意语气的变化。
(3)用上“因为……所以……”说一说同学们的认识为什么发生了变化?(进一步明确学生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
4、学习第七自然段,自由读这一自然段。
提问:
(l)老师的话里共有几句话?
(2)前两句告诉了我们什么?
(3)举例子说说怎么就叫角度不同,样子不一。(板书角度不同,样子不一。)
(4)同一事物,当别人和自己看到的不同时,应该怎样做?
(5)什么叫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什么,就是什么,不要受别人影响。)
在逐句分析这一自然段的基础上,再读并试背诵。
5、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齐读。
提问:
(1)老师和父亲的话哪些地方相似?
(2)为什么说老师和父亲的话对我来说一生受用?(板书:一生受用)
(3)父亲和老师所讲的画画上的事。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应当怎么做?(板书要……不要,是……就)
谁能用“要……不要”说一句话?
三、总结全文
1、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先认为别人错了,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还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实事求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做,能使我们每个人一生都得到好处,我们要牢记这个道理。
2、齐读例数第一、二自然段并试背诵。
板书设计:
画杨桃
《画》教案13
一、活动目标:
1。愿意尝试新的作画工具,积极探索弹珠滚画的多种滚法。
2。能够按照步骤图,通过对比、操作,发现"滚画"的方法。
2。对滚画活动感兴趣,喜欢滚画出的花纹。
二、活动准备:
1、玻璃弹珠若干,包装盒的盖子,人手一个,里面放"手帕"。
2、每张桌子一块抹布及一份颜料(红黄蓝绿各一)放在透明的大饮料瓶里。
3、弹珠滚画步骤图。
三、活动过程:
(一)经验导入,学习新的弹珠玩法
1。瞧,这是什么,你玩过么?你平时是怎么玩的呀?
2。探索弹珠在盒子里怎么滚动: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新方法,不用小手,把弹珠放在盒子里,有什么办法可以使它滚动起来?
3。你们想了这么多的方法,想不想自己试一试啊?等下请你回到位置上试一试,要求是弹珠只能在盒子里,手不能到盒子里,玩的时候仔细想一想弹珠是在么滚动的。
(二)利用图谱,发现弹珠滚动的方法
1。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谱。
2。教师小结:老师根据你们滚动弹珠的方法编了首儿歌,上下来回滚动,左右来回滚动,四周来回滚动。
(三)出示范例,探索弹珠滚画的画法
1。我带来了一块特别手帕,看看它和我们平时的手帕有什么不一样?什么材料,线条呢?它是用什么画出来的呀?
2。我们今天要用弹珠来画画,叫做弹珠滚画。学习弹珠滚画的本领。
3。熊伯伯的商店要进一批手帕,他想请小朋友帮个忙和弹珠一起把手帕完成好你们愿意么?
(四)创设情境,知道弹珠滚画的要求
1。教师出示弹珠滚画的步骤图,幼儿看图讲解。
谁来说说看弹珠是怎么滚画出来的?
2。弹珠滚画的方法已经知道了,那滚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1)滚得时候轻轻地不能让弹珠宝宝掉下去哦,它会疼的,会哭的。
(2)要把弹珠宝宝送回家,哪个颜料盘里拿的就要还到那个颜料盘里,不可以混在一起哟,不然会变丑,变脏的。
(3)滚画的时候要爱护我们的衣服哦,不要画在衣服上。
(4)画好了之后要把手擦干净。
画好了之后把手帕给熊伯伯,让熊伯伯挂在他的商店里。
(五)尝试操作,体验弹珠滚画的`乐趣
刚刚在滚画的时候遇到什么问题了,你是怎么解决的?
(六)游戏评价,欣赏弹珠滚画的美丽
1。你们都很棒,现在我们来欣赏一下熊伯伯商店里的手帕,你喜欢哪一块,买哪一块?
2。熊伯伯的商店可以开张,我们小朋友有空可以去买了哦。
活动反思:
对于小班的发展水平来讲,本次教学中运用勺子将弹珠舀起来,这种需要小肌肉群活动的动手能力不太理想,需要老师的帮助,然而将双手托起,纸盒子东摇摇西晃晃,训练大肌肉及胳膊活动能力,得到较为适宜的训练。
本次活动主要得到愉悦情感的体验,玩的开心是有的,但是要得到美丽的涂画作品还需改进。
《画》教案14
目标:
1、认识图形组合的简单关系,发展观察辨别的能力。
2、能用各种图形进行拼画,并能进行简单的添画。
3、体验拼贴画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根据色彩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
准备:大小不同的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半圆若干,蜡笔、纸、浆糊、抹布
过程:
一、导入图形机器人
1、小朋友们,今天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它是谁呢?
2、那么你们知道它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呢?请小朋友仔细观察后举手回答。(三角形、圆形、长方形、正方形、半圆)
3、那你知道三角形是在机器人身体的哪边呢?一共有几个三角形呢?
那圆形、半圆形、长方形、正方形呢?它们在机器人身体的哪边呢?各有几个呢?
4、小朋友说得真棒,机器人是由三角形、圆形、长方形、正方形、半圆组成的。
二、新授
1、请个别幼儿尝试,教师给予指导帮助
①各种各样的图形可以组成机器人,那这些图形还可以拼成什么呢?请朋友先想一想,然后再来说一说。
②小朋友们说得真好!你们想要自己动手来试一试吗?(想)那么待会儿顾老师就请每个小朋友都来制作一幅拼画。
2、教师讲解操作要求
在做之前顾老师有几点要求希望小朋友都能做到
①请小朋友有秩序地选择自己所需要的图形,先在白纸上拼搭,拼好后用胶水粘在纸上。
②图形拼好后,我们可以用蜡笔画一些装饰性的图案,让画面变得更美观。
3、幼儿集体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作品展示
今天呀,我们的'小朋友发挥了自己的奇思妙想,有的拼了什么,有的拼了什么,拼出了一幅幅美丽的作品。课后你可以把它插到你自己的作品袋中,让自己的好朋友、爸爸妈妈、叔叔阿姨一起去看一看,好吗?
教学反思:
孩子们学习积极性高。但在开始作画时,相当一部分孩子不敢下笔,在老师的鼓励和引领后才纷纷动笔画。分析原因,平时锻炼机会不足,缺乏自信心所致,大家认为,活动时间太长,在这次活动中,教师的活动程序清晰有序,过程生动、有趣,方法得当。富于启发性、探究性,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态、语言、语气始终充满感染力,深深吸引着孩子们情绪愉快地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因此,整个活动过程气氛活跃,效果理想。
《画》教案15
教材分析:
本课是小学语文第六册(语文A版教材)第三单元最后一课。在现行同期语文教材中,它同时被北师大版语文教材和苏版语文教材编为五年级选读文。所以我觉得本文与三年级学生的生活、阅历和理解水准均存在较大距离,教学中将会有较大难度。于是,我把本课教学分为三个课时:第一课时要求学生将课文读通、读顺,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并学完第一自然段;第二课时,重点探究长廊的“三绝”;第三课时,重点探究长廊的画。
教学目的:
1、了解长廊“三绝”,感受其高超精湛的建筑技艺,唤起民族自豪感;
2、通过具体的朗读指导,培养学生的语感,学习课文精妙的遣词造句和语言表达;
3、通过简笔画,帮助学生把文字换化成画面,培养空间概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我们这节课来继续学习第12课。(板书课题)上节课,我们通读了全文,知道了在颐和园里,最著名的景致就是它那奇特的长廊,而且,还学习了课文的第1自然段。在这一节课中,让我们随着作者,一起去颐和园的长廊看看,认真地研究那举世闻名的长廊。(在课题中的“廊”字下画着重线。)
二、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看到课文的第2自然段,从中找出一个写出了长廊建筑特点的词,并在这个词下用圆点作标记。谁来说一说,你找到的是哪个词?(生说:精美)
2、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准备好,快速地默读课文的第2到第5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写出长廊的精美的?好,开始。(生读)
3、生说“三绝”,师板书:造型、位臵、结构。划“绝”。释:指水平或程度达到极点。
4、小结:课文的第2到第5自然段先从整体写出了颐和园长廊“精美”的特点,然后,又分别从造型、位臵、结构这三个方面进行具体描写。这种结构是一种最常见的结构方式,谁记得?(生:总分结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分步学习、研究颐和园长廊的“三绝”吧。
三、学“造型绝”
1、请小朋友准备自由地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读完以后告诉大家:你读懂了什么?(生读)
2、生说(相机板书:全长728米)和体育老师一起认真目测过,728米就是两个从新华书店到学校门口的距离。(用线条表示蝙蝠,划)
3、用“因为……所以……”等因果关联词说“造型绝”,理解巩固这一层的主要内容。
四、学“位臵绝”
1、指名读,思考:颐和园长廊的位臵怎样绝?
2、生答相机画简笔画
①方向标识,学科协同;
②北面万寿山;③南面昆明湖)
3、这样的位臵,让颐和园的长廊里冬暖夏凉,真是太舒服了!
4、指导朗读。
①提出要求:就让我们用舒展的语调,美美地读一读这几句话。请小朋友认真听老师语气的.提示,仔细看书,读出课文中相应的句子。
②引读
师:颐和园长廊建筑的第二绝是什么?
(生读)
师:那就让我们来看看长廊的位臵吧。它的北面紧靠什么山?
(生读)南边面对的呢?
(生读)这山、这湖调节了这里的气候,所以,这里的冬天——
(生读)夏天呢?
(生读)因此,就算夏天天气再热——
(生读)
师:凉风习习,轻轻吹去脸上的热汗,多么惬意!
5、刚才读的是从气候上看。那么,如果从环境上看,颐和园长廊的建筑又怎样呢?
(生说)
6、请小朋友闭上眼睛,跟着老师的引导想象一下昆明湖上的美景吧。湖水清凌凌的,湖面平静得像一面镜子。一阵微风吹来,水波荡漾,在阳光下,湖面像是撒了一层闪亮的金子。看,湖边的小树倒映在湖中,湖上的小桥倒映在湖中,流连忘返的游客的身影,也倒映在湖中!(稍停,生睁眼)
7、美吗?(生答)所以,我们的课文才会这样描写呀。好,就让我们一起来把这段话读完吧。(生齐读“从环境上看”至段末,师相机在“昆明湖”南北画水纹)
8、在不同的季节里,我们站在颐和园的长廊上,能看到两侧哪些不同的景色?小朋友都来想象一下,并且说给大家听。 当春风轻拂,春雨淅淅沥沥地下起来,小树—— 当盛夏来临,昆明湖中传来阵阵蛙鸣—— 当秋风吹来,落叶沙沙—— 当严冬已至,漫天飞雪——
9、小结:只要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在长廊行走时,你就能发现这些美景!
五、学“结构绝”
1、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研究颐和园长廊“结构绝”的特点。长廊本身结构“绝”在哪儿?请小朋友听老师朗读,边听边标记你认为最绝的一句话。(师范读,生标记)
2、生交流,汇报
3、释义 “竟”:竟然,意想不到,出乎意料 理解“精湛技艺”
师:这样精湛的艺术,这样灿烂的艺术,这样辉煌的艺术,是来自谁的双手?(生据原文回答)
师:是的,来自我们的先辈,来自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作为他们的后代,我们真是为此自豪,为自已是个中国人而骄傲!
4、指导朗读第4段最后两句(指名读;板:273间,一景一画;读后评析点拨)
要点
“273间”:读数字发声要特别清晰;
读“一”字注意变调:yì景yí画;
最后10个字是诗一样的语言(板:人在廊中走,景在身边移)
让我们用吟诵诗歌的方法有感情地读一读!(生试后简评:抑扬顿挫)
我们来把最后两句读三遍。第一遍请一、二大组小朋友读;第二遍请三、四大组小朋友读;第三遍请全体小朋友一起读。请大家注意老师语气的提示,仔细看书,读出自豪的感情。
开始
(师引)颐和园长廊一景一画,让人感到——(生一、二组读)
(师引)颐和园长廊变化和谐,让人感到——(生三、四组读)
(师引)哎呀,颐和园长廊真像仙境一样!让人感到——(生齐读)
5、长廊不仅本身“结构绝”,它在颐和园的整体结构中,还起到了十分特殊的作用。请小朋友一边思考,一边轻声地、自由地读这个段落。(生读)
释义
▲“中轴线”、“平分”,指简笔画,看图明义;
主旋律:文中指长廊是颐和园的最主要景点,游览颐和园,必游长廊;
▲典范:(板)
▲知名度:试问,稍微有一点园林知识的人,有谁会不知道颐和园的长廊呢?
6、朗读展示:读出自豪之情
六、总结
多么奇妙的设计,多么精美的长廊,多么伟大的建筑啊!这节课,我们通过认真研究,知道了长廊的造型、位臵、结构特点,让我们寻找一切可能的机会,把研究所得介绍给自己的亲人和朋友!(下课)
板书设计:
颐和园的廊与画
三绝 画奇 举世罕见 艺术杰作
【《画》教案】相关文章:
《画》教案03-20
《秋天的画》教案11-16
指纹画教案03-20
《流动的画》教案03-30
鱼儿的画教案01-21
《画杨桃》教案02-17
画衣服的教案04-07
《玲玲的画》教案03-07
手印画教案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