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太丘与友期》教案

时间:2024-08-05 14:59:12 教案 我要投稿

【通用】《陈太丘与友期》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陈太丘与友期》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通用】《陈太丘与友期》教案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1

  教学地点:温州第二中学多媒体教室

  一、 课前闲聊:

  学生入坐,老师从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

  小女生:老师,你是几班的老师?是十一班的?

  老师笑笑,

  另一女生:老师,你教哪个级段的?是初二的吧?

  一男生:老师可能不是我们学校的。

  师:你们猜猜看,猜测也是一种思维活动,也是聪明的表现。

  小女生:老师,你会吸烟吗?把手给我看看。

  老师笑着把手伸到她的眼前。

  女生在老师的手指上嗅了嗅:老师,你会吸烟!

  师:我二十来岁的时候吸过,现在不吸了。

  女生:难怪还有一股淡淡的香烟味,我对烟味有敏感。

  师生大笑。

  男生:老师,你喝酒吗?

  师:喝,但中午没喝,怕上课时你们敏感。全堂大笑。

  师:好,现在我们开始上课。

  二、 情景导入:

  师:刚才与同学们聊天,很开心!同学们对我这个新老师很好奇,很想了解我的一些情况。看来同学们很聪明,很有探究的精神。看到你们,不由使我想起冰心的诗句,大家一起来读一读:“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小孩子那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有着无穷的机智。”(课件一)

  师生齐读。

  师:是啊,自古以来,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的故事,至今流传,成为人们的美谈。你们知道哪些关于机智少年儿童的故事呢?

  生纷纷举手回答:“司马光砸缸”、“孔融让梨”、“曹丕称象”、“王冕画画”

  一生:“陈太丘与友期”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书上看的。

  师:很好,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哎,你是这么知道今天我来上这一课的?

  生:我们老师说的。

  师:噢,原来你们是有备而来的!预习是个好习惯,这位同学已经养成了,是位好学者!

  好,我们来读读课文的题目。

  生齐读。

  师:要注意停顿,“陈太丘/与友期”,再读一遍。

  三、 朗读指导:

  师:好,《陈太丘与友期》中讲的是哪位机智少年呢?请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出停顿”。(课件三(1))学生自由朗读。

  师:现在请一位同学来读读,其他同学作好点评的准备。

  一生朗读。

  生:这位同学翘舌音读的不太准,总体还可以。

  生:有些地方停顿太长。

  生:这位同学声音响亮,口齿清楚,读得很好。

  师:我也觉得这位同学读得不错,特别是“不”字,他怎么读?

  生齐声说:fǒu

  师:为什么读“fǒu”?

  生:它是个通假字,通“否”。(老师板书)

  师:同学们在初一刚学文言文就知道了通假字,通哪个字,就读哪个字,很了不起!字音没有困难的了。我觉得,节奏方面要注意。你们觉得哪个句子的节奏难处理?

  生:“陈太丘与友期行”。

  师:该怎么读,谁说说看?

  生:“陈太丘”后面停顿一下,“与友”后面停顿一下,“期行”一拍。

  生:我认为“陈太丘与友”一拍,“期行”一拍。

  师:很好,两位同学都对,只是一位分得细些,一位粗些。

  生:“待君久不至”。

  师:谁来读读。

  一生读,师:噢,他是在“待君”后面停顿,同学们说对不对?

  生齐声答:对。师:好,我们一起把这两句难读的读一读

  学生齐读。(课件三(2))

  师:现在请几位同学再读课文,一定读的更好了。谁来试试?

  一生读。

  一生再读。

  又一生读。师:这位同学有点紧张,有两处读得颠三倒四。但语气语调节奏读得很好!

  师:大家齐读,好不好?

  生齐读全文。

  四、 疏通文意:

  师:接下去请大家利用注解或工具书,口译全文,疏通文意,若有不懂的,在小组里讨论,讨论不了的,提到班级里集体讨论。要求养成圈点勾画的习惯。给重点词语加点,疑难句子画横线,并写上评注,疑难问题在旁边打个问号。

  圈点勾画示例:(课件三(3))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

  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五、

  到师解说:我认为句子中这三个字是重点词语,所以加点,并写上它们的意思;句中“期日中”我不会翻译,所以划横线,并打个问号;对于“去后乃至”,就这样翻译,说得不够明白,我就产生疑问,谁“去后”?谁“乃至”?

  师:好,就按照我举的这种方法,请你们开始自主学习。

  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气氛活跃。

  三四分中后,师:好,请把你们遇到的疑难的字词句,提出来,大家一起探讨。

  生:“非人哉,与人期,相委而去”

  生:不是人啊,与人约好一起走的,却不再等待就走了。

  师:你觉得这个句子中哪个地方难翻译?

  生:本来是“相委而去”,因为注解中有了,所以是“非人哉”。

  师笑道:注解中有的,不一定就不难了。“委”是什么意思?“去”又是什么意思?

  生:“委”是丢下的意思,“去”是走了的意思。

  生:“去”是离开的意思。

  师:这个词,古代的意思跟现在的意思一样不一样?

  生:一样。

  师:比如:古代说“去温二中”是什么意思?

  生:离开温二中。师:现在说“去温二中”是什么意思?

  生:到温二中去。

  师:可见,这个词古今异义。还有疑难的.吗?

  生:“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生:中午不到,就是没有信用;对孩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师:我认为你翻译时,还没有把省略的补充上去。你认为什么地方有省略?

  生点点头。

  师:请你再翻译一遍。

  生:你中午没到,就是没有信用;你对着孩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师:很好。谁还有问题?

  生:“待君久不至,已去。”

  生:我父亲等你,等了很久,你还没到,他已经离开了。

  师:这位同学现学现用,把省略的都补充完整了。太了不起了!(老师树起大拇指)

  师:好象同学们没有疑难的了,起先同学们自主学习的时候,有同学在争论“下车引之”的“引”字。根据注解是什么意思?

  生齐声答:拉

  师:有同学说,拉什么啊?是拉车吗?

  生:拉元方。

  师:这个“拉”字,说明客人怎样的心理?

  生:有惭愧之心。

  生:有道歉之意。师:所以翻译这个句子,最好把这个意思补充上去,说起来,容易让人理解。哪位同学试一试?

  生: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拉元方,想表示歉意。

  师:很好,大家学得很认真,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课文,一定读得更有感情了。为了让同学们读得有味,我们进行分角色朗读,谁当叙述者?谁当元方?谁当客人?

  三位学生分角色朗读。

  五、 探究人物:

  师:读得真好,现在我们回到开头的问题,文中主要讲了哪个机智少年呢?

  生齐答:元方

  师:除元方外,还有一个重要人物是客人。这两个人分别是怎样的人?先分析客人,要求以文中的句子为依据进行分析。

  生:从“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说明他粗野无理,不讲礼节,缺乏教养。

  生:“太丘舍去,去后乃至”说明他言而无信。

  生:“友人惭,下车引之”说明他诚恳认错,知错勇改。

  师:那么元方又是怎样的孩子?

  生:“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说明他很有教养,是个知书达礼的人。

  师:这句话还能看出他的其他品质吗?

  生:反映元方很懂事,大人气。

  生:这句话说明元方很尊敬父亲,当他人辱骂父亲时,他据理反驳。可以看出父子情深。

  师:是啊,我们感受到一股浓浓的亲情。

  生:我认为元方很勇敢,面对父亲的朋友,只有七岁的他,敢跟大人讲道理。师:是啊,有理走遍天下!友人不仅是父亲的朋友,是元方的长辈,而且是坐着车来的,可见他的身份不一般。根据我的了解,客人当的官,比陈太丘还大。对了,陈太丘是他的真名吗?

  生:不是,真名是陈shi 。

  师:太丘是地名,是他在这个地方当过县令。可见,客人的官大于县令。因此,元方的勇敢主要表现在哪里?

  生:面对长辈,面对权贵,他据理反驳,直言不讳,不但勇敢,而且正直。

  师:体现元方品质的还有吗?

  生:“元方入门不顾”,可以看出元方也失礼了,客人已经知错就改,向他表示歉意,而元方不理睬,这不也失礼吗?

  生:我认为这是元方以牙还牙,以其人之道还之其人之身,应该!

  师:哦,人家对粗野,你也粗野对他;人家对你失礼,你也失礼。是这样的意思吗?

  学生觉得自己说得不妥,说:对粗俗无理,品质恶劣的友人就应该这样。

  生:元方毕竟只有七岁的孩子,好恶情感易外露,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体现他的童真童稚。

  师:文末的最后一句,让我们产生了两种不同的见解,我认为这两种见解只要言之成理,多是对的。

  六、 创编表演:

  师:对人物形象,我们分析的很透切了,大家都进入了人物的内心世界。现在给你们一个表演的机会,给你们一个想象和创造的机会。要求:1、揣摩人物对话的语气、语调及其思想感情 ,尽量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2 、以艺术创编的方式,通过合理想象,对原故事人物、事件作合乎逻辑的丰富和补充,甚至改编。3、学生自由组合,演员人数自定,不准带书,可用现代语言,也可用文言。给你们五分钟准备。

  学生各自排练。教师巡回指导。

  五分钟后,请一组学生登台表演。表演结束后,

  师:请同学们点评。

  生:表演得很逼真,人物的语言栩栩如生。

  生:客人表演得很生动,粗野无理的时候和惭愧歉意的时候各不相同,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变化。生:他们的表演很有创造性,有些地方省略的都表现出来了;有些是他们自己的创造的

  师:的确,表演很出色,这几位演员都有表演的天赋。但,有一处,我觉得不妥,陈太丘与友人相约,表演成相约去什么风景优美的地方游玩,你们支持他们相约去游玩的说法吗?

  生:这不符合文意。如果去游玩迟到了,陈太丘就不等待,管自己走了,未免太不够朋友了。

  生:根据文意,他们相约应该是去办很重要的事,时间迟了,就会耽误大事。所以,陈太丘不等他。

  师:言之有理。我赞同你们两位的看法。我们感谢这一组同学精彩的表演,让我们对课文有更深入的理解,让我们深深感受到诚实守信的重要性,让我们记住一句话:“以信做人,以礼待人”。

  师:最后,让我们最书声朗朗中下课,大家一起朗读全文,会背的同学,试着背。

  七、 课后交流:

  下课时,哪位小女生又问:老师,你到底是哪儿的?

  师:是瓯北的,与你们学校正好隔江相望。

  男生:我就知道不是我们学校的。

  师:怎么?老师的课上的不好,让你们失望了?

  生:不,不。我们觉得很好,学得很轻松。

  老师扶着小女生说:你真有趣,很可爱,也很聪明。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积累“期”“舍”等常见的文言词语,能结合课文注释与工具书疏通并理解文意,争取背诵下来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

  3、情感与态度:认识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这些传统美德的价值

  教学重点:

  诵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请发表你的看法。(开放性)教学方法:

  (1)诵读法: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通句子,读懂文意

  (2)讨论法:将学生分小组讨论,集合小组智慧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发放学案,学生做好预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有一个年轻人跋涉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到了一个渡口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囊。渡船开出的时候,风平浪静,说不清过了有多久,风起浪涌,小船上下颠簸,险象环生。船家说:“船小负载重,客官必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安度难关。看年轻人哪一个都舍不得丢,船家又说:“有弃有取,有失才有得。”同学们,如果你就是这个年轻人,你会舍弃哪个背囊呢?你会留下哪几个背囊呢?为什么?好的,既然大家都觉得诚信应该留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关于诚信的一则文言文,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个既聪明又讲诚信的小朋友陈元方,请大家翻开书129页,一起学习《陈太丘与友期》

  二、初读感知

  1、首先,给大家五分钟时间,对照课文下面的注释自由朗读课文。

  2、在黑板左边抄下来,思考题:

  (1)文中主要讲了哪几个人,讲的一件什么事?

  (2)题目为“陈太丘与友期”为题而正文主要写的却是陈元方与友人,丘与友期,题目是否合适,为什么?

  3、点两个学生当堂朗读,让其他同学点评。(优缺点,你最欣赏他读的哪一句,哪一句没有读好,该怎么读)

  通过评议,进一步让学生明白朗读应该注意的问题: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语气注意:不通否,读fǒu通假字

  4、全班朗读

  要想把课文读得好,我们还要明白课文的内容,可能大家在预习的时候会遇到一些字词顺的翻译不太明白,今天我们就在课堂上一起解决,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借助课本注释和工具书,把难点字音提出来先在小组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由小组代表提出后全班一起解决。重点词句:

  尊君、家君、君

  君:有礼貌的称呼对方

  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期行”和“期日中”是不是同一个意思?

  不是期行:约定期日中:约定的时间

  三、译读课文:

  清楚了重点词语的意思,我们请一位同学把全文翻译一遍。点名回答

  (1)译:陈太丘和(一位)朋友相约而行,约定的时间是中午,中午过了(朋友)(却)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太丘)走后,(他的朋友)才到。

  陈太丘的儿子陈元方当时年仅七岁,正在门外玩。客人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没来,(他)已经离开了。”客人便发怒道:“(真)不是人啊!和人家约好出行,(却)丢下人家而离去。”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在中午(一同出发),中午(到了)(您)(却)没有到,(这)就是没有信用;对着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这)便是没有礼貌。”客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的径直走入家门。

  (2)解决思考题:(1)主要讲了陈元方和友人,相约日中,友人失信,友人骂元方父亲,元方反驳,友人知错的事情。(2)古人很多文章是没有题目的,这个题目是后人加上去的,一般题目与课文主题相扣,而这篇文章是将事件发生的原因拟为题目,不是事件的内容和事件结果,体现了人们的另一种拟题思维。

  四、分角色朗读:

  我们把元方与客人的对话读一遍。左边组读客人的话,后边组读元方的话,老师读旁白。

  (一)师:很好,下面我们来看看,客的两处语言分别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呢?生:第一处:询问,很客气。第二处:愤怒,音调很高。

  师:元方会用什么样的语气回答呢?

  生:第一处:很有礼貌,客气的说。第二处:声调不高,但是义正严词。

  师:非常好。

  下面,老师请几个同学用这种语调读一下,注意读出自己的感情。

  (二)师:对于元方的回答,客人的反映是什么?

  生:“惭”,“下车引之”。

  师:这说明了什么呢?友人为什么会羞愧?

  生:元方说的话很有道理,有说服力,客人知道自己错了,要表示歉意。

  师:元方接受了客人的歉意吗?他又是怎么做的呢?

  生:没有,他头也没回就进自己家门去了。

  师: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元方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友人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元方:聪明,诚实,刚正不阿(入门不顾)

  友人:不讲信用,无礼,知错能改(友人惭,下车引之)

  五、品悟课文: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们学到了什么道理呢?点同学回答,引用名言来回答,在右边写上学生所说的名言,边说边写。要求学生抄在积累本上

  有关诚信的名言:言不行者,行不果——墨子

  民无信不立——孔子

  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生命——大仲马

  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自己要诚信——莎士比亚

  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海涅

  (三)师:你对元方“入门不顾”的行为是怎么看的?赞成还是反对?我们先来举下手,赞成的举手,反对的举手。

  看来,大部分的同学支持元方,不过也有一部分的`人认为元方做的不好,我们先来听听反对的意见。

  生1:古人云: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友人已经放下架子主动认错了,元方就应该原谅他,不应该不给别人台阶下

  生2:我不同意,客人做得很过分,古代讲究孝,友人在儿子面前骂父亲就是不对的,所以不应该原谅。

  生3:我们要注意到元方只有七岁,心里是不能原谅就怎么样做,我们应该为他的元方的坦诚,率真而鼓掌!

  师:我应该为你们的精彩辩论而鼓掌,大家一起给自己一次响亮的掌声。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我认为,元方的做法,符合了他年龄的特点,也反映出了他的坦诚,率真。当然,我们也希望元方能够原谅友人,给他一个改正错误的机会,对吗?老师想用一句名言来表达:比陆地广阔的是大海,比大海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雨果师:让我们带着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把课文再读一遍,一定要读出感情。

  六、背诵课文:

  这篇百来字的课文,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有没有信心把它背下来呢?有没有信心,大声的告诉我。好,现在,我们全班一起试着把它背下来好不好?

  七、课堂小结: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哲人的“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民间的“一言既出,驷马难追”,都表明了诚信的重要。而作为学生的我们更应该摆正自己的立场,信守诺言,把诚信美德发扬光大,成为一个文明的好学生。

  八、作业设计:

  课文中的陈太丘一直都没有出现,我们假设这样的一个场景,这位友人某天遇见了陈太丘,他将对陈太丘说什么呢?发挥你们的想象力,续写这个故事的结局,字数要求一百字内。

  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3

  一、导入

  二、读文释义

  (一) 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地、大声地把课文朗读一遍,注意结合课下注释吧字音读准确!

  2、请全班同学齐读。

  3、请一个同学点评齐读的情况。

  (二)疏通文意

  1、给同学们几分钟时间,请大家放开声音自译课文,前后桌也可以互相帮助翻译课文,把不理解的词语标出来。

  2、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句,师生共同解决。

  3、考查学生对字词句掌握并链接现代常用的成语。(屏幕出现古今链接题)

  (三)动笔积累

  三、依文说故事

  1、简单直译

  字词障碍清除了,课文内容更清晰,也更容易理解了,请一位同学给大家讲一讲这个故事好不好?

  2、想象创意

  要想生动起来,就要把想象合理地加进去,让自己走进故事中去。想想当事人的心情怎样,表情怎样,动作会怎样?同学们可以互相先讲一下,可以互相补充啊!

  四、读文悟“怒”

  1、通过讲故事,同学们应该对课文的理解更深一层了。请同学们再来朗读课文,看能不能把刚才欠缺的遗憾弥补上。先请女同学齐读,男同学注意听,评价她们读得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

  2、要想把这篇文章读好,我们要抓住哪种情绪来读?抓住一个“怒”来读,读时体会他们“怒”的不同:陈太丘是无声的怒,友人是恼羞成怒,元方反驳友人的话,是针锋相对的怒!请男同学来读一遍。看能不能把这些情感体现出来。

  3、再请一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

  五、品文评“怒”

  这是一个因诚信引起矛盾冲突的故事。大家全都生气了,全都在发怒,而且都有自己充足的发怒理由!请同学们说一说:你认为谁的发怒更合乎情理,或你认为谁的发怒不太妥当?

  六、据文息“怒”

  1、陈太丘无声的抗议不仅没让友人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还引起了友人的.大怒;元方针锋相对有理有据的指责虽然让友人惭愧却显得有些不礼貌了。有没有更好的处理方式呢?假如是你,你会怎样说或怎样做呢?

  2、生活中不可能没有冲突、没有矛盾,同样的问题不同的人处理,就有不同的结果。既能委婉地表达自己的不满,又不激化矛盾,更能解决矛盾,这就是说话的艺术。所以,我们在欣赏元方纯真睿智、敬佩陈太丘率性而为的个性、感叹友人知错就改的品行时,也应尝试着象同学们说的那样以诚信、理解、宽容的态度,更以睿智的语言、较好的修养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冲突,去平息愤怒。相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会更加和谐美好!

  3、一篇短短的小故事,涵盖了如此丰富的内容。老师和你们一起合作背下这个小故事吧!我背旁白,同学们背友人和元方说的话。

  七、作业

  1、背诵全文

  2、完成课后练习一的第2小题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读顺文意、读进情境、寻读思辨。

  2、过程与方法:以读文为线,以思辨为点,寻读纠错以顺文入境;人物评说以探究思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评论中学会做人,在思辨中感悟“礼信”,培养创造性阅读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

  1、在纠错中把握重点词,在点读中串接关键词,走近故事,会意故事。

  2、在审读中纵横思辨,在评论时反观自我,透析故事,穿越故事。

  【教学层次】

  1、朗朗三读,走进故事;

  2、解关键词,读懂故事;

  3、悟关键词,评说人物;

  4、反观自我,续编故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激活课堂

  同学们,就在今早我刚要出门的`时候,我两岁的小女儿突然从奶奶的床上跑了下来,拉着不放我走。昨天晚上,为了哄她睡觉,我和她作了一个约定:早晨给她讲小猫釣鱼的故事。那一刻,我非常震憾:一个两岁的小女孩,能够把昨天的约定记得如此牢固。

  那么,古时候,人们是怎样来看待和处理约定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文言文《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5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借助课下的注释,自行翻译文言文;

  2、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学生能从朗读中去感受人物形象,并深入体会文意;

  3、让学生知道在现实生活中“信”和“礼”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学生能从朗读中去感受人物形象,并深入体会文意。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古代聪明孩子的故事呢?(生答)今天,老师再领大家去认识一位聪明的小朋友,好不好?(生答)今天我们来学习《陈太丘与友期》。(出示多媒体投影)

  二、全班同学齐读课文。

  三、正音,通假字不(fǒu)通“否”,语气词。(出示多媒体投影)

  四、学生结合课文下的注释,自行疏通文意,读一句原文翻译一句,把不会的字词,随时标注在书上,注意文中的省略成分,可以互相讨论解决,仍有不懂的,等会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教师指导学生翻译)

  五、学生提出不懂的字词,全班解决,并提出重点需要掌握的字词。

  六、文言文里的字词意思,尽管和现代汉语不同,但个别字词的'

  意思仍保留在现代汉语中,请学生说出文中的几个这种词的意思。(出示多媒体投影)

  七、每组选一个代表,一人翻译一句,翻译全文。

  八、请女同学来齐读,男同学点评。

  九、抓住文中陈太丘友人元方三个人的“怒”,让同学在朗读中去感受人物形象,从而深入理解课文。(出示多媒体投影)

  十、男同学齐读课文,读出三个人“怒”的不同感情。

  十一、学生分角色扮演人物演出。

  十二、全班同学讨论: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十三、讲解诚信和礼仪的重要性。(出示多媒体投影)

  十四、全体同学跟老师宣誓,做一个诚信的大中人,做一个礼仪的大中人。(出示多媒体投影)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6

  教学目标

  1、积累“期”“舍”等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2、认识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这些传统美德的价值。

  3、初步了解自主、合作、探究这一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学生讲故事,以宋庆龄小时候信守诺言的故事引入课文的学习。

  二、与课文有关的文学常识

  1、《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2、刘义庆(403——444),南宋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

  三、课文学习

  1、你读我念:

  (1)听读课文,注意停顿;

  (2)指名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好停顿,读得流畅。

  2、你翻我译:

  自学课文,对照注释,翻译课文。

  3、抢答题:

  (1)解释加点文言词语:

  ①与友期行

  ②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③门外戏

  ④尊君在不

  ⑤待君久不至

  ⑥相委而去

  ⑦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⑧下车引之

  ⑨元方入门不顾

  (2)翻译文言句子:

  ①期日中,过中不至。

  太丘与朋友约定的时间是正午,过了正午还不见朋友来。

  ②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不是人啊!与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

  ③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友人听了很惭愧,走下车拉元方,元方走进自己家门连头也不回。

  (3)补上句中省略的人物: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友)过中不至,太丘舍(友)去,(太丘)去后(友)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元方)答曰:“(家君)待君久不至,已去。”(你)日中不至,则是无信;(你)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4、你背我诵:3分钟背诵比赛

  5、你扮我演:

  再读课文,揣摩说话者的语气,同桌或小组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表演对话。

  6、你思我想:

  (1)对文中的三个人,你有何看法?

  (2)问题探究

  ①陈太丘未能坚持等朋友是否也不够守信?

  ②元方最后“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7、你收我获:

  从这则故事我们学到了什么?

  四、小结与延伸

  1、词语积累:

  仿照例子,了解句中加点字的含义,并写出带该字的一个成语例子:吾日三省吾身(多次)

  成语:三令五申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动手试一试:解释加点的的词语

  ①陈太丘与友期②太丘舍去

  ③下车引之④入门不顾

  3、中外名人讲诚信

  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自己要诚信。

  ——莎士比亚

  人类最不道德处,是不诚实与怯懦。

  ——高尔基

  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

  只有首先做到言出必行,你的话才有信用。

  ——[波斯]昂苏尔·玛阿里人生在世,如失去信用,就如同行尸走肉。

  ——[英]赫伯特

  履行诺言是名誉的标志。

  ——[法]谚语

  4、教师寄语

  拥有诚信,你将拥有一切;失去诚信,你将失去一切。

  板书设计:

  陈太丘与友期

  讲诚信——懂礼貌言必信——行必果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7

  一、导入

  1、同学们平时喜欢看故事书吗?

  教师今日给大家推荐一本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世说新语》,这是由南朝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主要记晋代名士言谈、行事的一本书,今日我们来学习其中的一篇《陈太丘与友期》。

  2、陈太丘,就是陈寔,因曾任太丘县令,所以称陈太丘。期,就是约定。整个题目连起来的意思就是“陈太丘和友人约定”。陈太丘和友人约定什么,发生了什么故事?我们一齐来读读全文。

  二、读文释义

  (一)初读课文——出示无句读全文

  1、请同学们自由地、大声地朗读全文,你能读准字音、读对停顿吗?

  2、请一个学生读,让另一生从字音、停顿进行评价

  3、打开课本,齐读课文

  (二)疏通文意

  1、同学们刚才自读的时候,能看懂这篇文章的意思吗?有哪些字、词、句不太清楚、不太理解呢?提出来,

  2、结合课文下头的注释,放开声音翻译全文

  3、师读一句,生齐翻译一句

  4、字词梳理

  三、品文研析

  1、读了这篇短文,

  8、大家觉得,这篇短文为什么要安排一个才七岁、把喜怒都还摆在脸上的孩子来指责友人的迟到失信呢?(更能突显“信”的重要)

  9、刚才同学们读友人和元方的对话时,有没有注意到他们所使用的称谓?

  “君”是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相当于今日的“您”

  “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尊”是敬词,用于称跟对方有关的人或事,比如“尊姓大名”

  “家君”是对人称自我父亲的'一种谦称;“家”是谦词,用于对别人称自我亲属中年长于自我的人,比如“家父”

  中国乃礼仪之邦,古人在人际交往中,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贫民百姓,都有许多谦辞和敬辞,体现了对人的尊重。恰恰今日人际交往中没了这些礼貌用语,见面必呼职位,充分体现官本位社会的特点。元方这个七岁小儿,即便是在生气状态下,也仍然尊称对方为“君”,而没有爆粗口,说脏话,更加显示出“礼”的重要。

  四、课堂回眸

  1、陈太丘严格遵守约定,决不姑息不守时守信的人,是一种正直;

  友人应对一个孩子合理的批评,能放下大人的架子知错能改,是一种正直;

  元方不因对方是大人,有理有据地指出对方过错,对自我的爱憎不遮不掩,也是一种正直。

  一篇135字的小文,讲了一个关于信和礼的故事,塑造了三个正直的形象,告诉人们:要做一个守信讲理的人,要做一个正直不阿的人,这恐怕就是编者要把这篇文章收录在“方正门”的意图了。

  2、这么涵义丰富的小文,不把它背下来总觉得有点缺憾。我们一齐背背这个小故事把,教师背旁白,同学们背友人和元方说的话。

  五、作业

  1、背诵全文

  2、完成课后练习一的第2小题

  3、课外阅读《世说新语》中的其他故事

  六、板书

  七、反思

  本次教学比较顺利地完成整个教学过程,基本落实了教学目标,在朗读中解决字词积累与运用,经过分析三个人的语言、动作描述,体味人物内心、品格,把握人物形象,都是正直的人,贴合刘义庆把这个故事收入“方正门”的意图。课堂总会有一些遗憾,时间把握上还有一点欠缺,还要努力加强自我的课堂驾驭本事,让课堂上的每一分钟利用率能更高效。在品析部分,还要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引导他们更多元化地理解。自我再尽量少讲一些,让学生再多讲一些。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8

  一、导入

  二、读文释义

  (一)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地、大声地把课文朗读一遍,注意结合课下注释吧字音读准确!

  2、请全班同学齐读。

  3、请一个同学点评齐读的情景。

  (二)疏通文意

  1、给同学们几分钟时间,请大家放开声音自译课文,前后桌也能够互相帮忙翻译课文,把不理解的词语标出来。

  2、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句,师生共同解决。

  3、考查学生对字词句掌握并链接现代常用的成语。(屏幕出现古今链接题)

  (三)动笔积累

  三、依文说故事

  1、简单直译

  字词障碍清除了,课文资料更清晰,也更容易理解了,请一位同学给大家讲一讲这个故事好不好?

  2、想象创意

  要想生动起来,就要把想象合理地加进去,让自我走进故事中去。想想当事人的心境怎样,表情怎样,动作会怎样?同学们能够互相先讲一下,能够互相补充啊!

  四、读文悟“怒”

  1、经过讲故事,同学们应当对课文的理解更深一层了。请同学们再来朗读课文,看能不能把刚才欠缺的遗憾弥补上。先请女同学齐读,男同学注意听,评价她们读得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

  2、要想把这篇文章读好,我们要抓住哪种情绪来读?抓住一个“怒”来读,读时体会他们“怒”的不一样:陈太丘是无声的怒,友人是恼羞成怒,元方反驳友人的话,是针锋相对的怒!请男同学来读一遍。看能不能把这些情感体现出来。

  3、再请一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

  五、品文评“怒”

  这是一个因诚信引起矛盾冲突的故事。大家全都生气了,全都在发怒,并且都有自我充足的发怒理由!请同学们说一说:你认为谁的发怒更合乎情理,或你认为谁的发怒不太妥当?

  六、据文息“怒”

  1、陈太丘无声的抗议不仅仅没让友人意识到自我的错误,还引起了友人的大怒;元方针锋相对有理有据的指责虽然让友人惭愧却显得有些不礼貌了。有没有更好的处理方式呢?假如是你,你会怎样说或怎样做呢?

  2、生活中不可能没有冲突、没有矛盾,同样的问题不一样的人处理,就有不一样的结果。既能委婉地表达自我的不满,又不激化矛盾,更能解决矛盾,这就是说话的艺术。所以,我们在欣赏元方纯真睿智、敬佩陈太丘率性而为的个性、感叹友人知错就改的品行时,也应尝试着象同学们说的那样以诚信、理解、宽容的.态度,更以睿智的语言、较好的修养去应对生活中的种种冲突,去平息愤怒。相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会更加和谐完美!

  3、一篇短短的小故事,涵盖了如此丰富的资料。教师和你们一齐合作背下这个小故事吧!我背旁白,同学们背友人和元方说的话。

  七、作业

  1、背诵全文

  2、完成课后练习一的第2小题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9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文中出现的基本字词,翻译并且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人物形象的分析指导学生掌握朗读时的语气、停顿,并且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对人物形象进行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明白“做人做事讲诚信”是立世之本的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

  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字词,翻译并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品味人物语言从不同的标准对人物形象进行评价分析。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自古英雄出少年,在中国文化的历史长河中有很多聪明机智的孩子,同学们可以举几个例子吗?(同学回答,教师总结)有司马光砸缸、孔融让梨、曹冲称象、曹植作《七步诗》、王冕四岁学画、王羲之七岁通书法这些都是大家的榜样,今天就让我们伴着古人的脚步走进另一个孩子—元方的世界,看看我们从他身上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二、读古诗,品诗味

  1、了解作者刘义庆和《世说新语》

  1)《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南朝宋刘义庆编撰。小说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本文选自“方正”一门,“方正”即正直不阿,为人正派,是一种好的品格。

  2)作者刘义庆(403—444),南宋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洲)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洲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

  2、给同学们两分钟时间朗读课文,然后指名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对同学的`朗读进行点评,由教师总结,读的时候不仅仅要把字音读准,同时还要注意停顿以及感情,最后全班齐读。(暂设5分钟左右)

  课堂细节:为什么同学们“尊君在不”要读成“fǒu”?指出这是通假字,请同学们思考下,在我们学过的文章中还有哪些是通假字?

  《童趣》中“项为之强”,《论语十则》中“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是知也”。(重新读一遍,男生、女生、教师合作,读旁白、元方、友人)

  3、根据文章注释和工具书,给同学们五分钟的时间小组讨论,翻译全文,并且把遇到的不明白字词圈出来,全班解释。

  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太丘舍去:舍,放弃;去,离开。乃至:才

  相委而去:委,丢下、舍弃;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下车引之:拉;顾:回头看

  4、请同学翻译全文。(暂定八分钟)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中午。过了中午后友人没有到达,陈太丘不在等候就走了,太丘离开后友人才到。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嬉戏。客人问元方说;‘你的父亲在吗?’元方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都不到,他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的说:“真不是人啊!与人约定同行,丢下我自己就走了。”元方说:“您和家父约定的时间是中午,中午您还没有到,就是没有信用;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想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的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三、品句子,评人物

  1、当友人知道陈太丘已经离开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文中是用哪个词表示的?(学生集体回答)友人便怒

  2、纵观整篇文章,在整个事件中怒的只有友人吗?(不是)那么还有谁也怒了呢?(学生答)陈太丘、元方请根据你的理解来谈谈他们分别是为什么怒?

  友人:因陈太丘没有等他已经先离开而怒。

  陈太丘:因友人没有按照约定准时赴约而怒。

  元方:因友人不仅失信而且还责骂自己的父亲而怒,或者说因友人不但无信而且无礼而怒。

  3、友人怒后对着元方责骂他的父亲,对于友人的做法你是怎样看待的?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却“入门不顾”,元方这样做是否失礼,你是怎样看待的?

  ①我反对友人的做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没有遵守约定就没有权利去责备别人;作为一个长辈不应该在元方面前对陈太丘不尊重,这影响了父亲在儿子心目中的形象,不仅没有信用而且没有礼貌。

  ②元方的做法并非无礼:元方年仅七岁,我们不应对其求全责备;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而且当子面骂父的人,其品行的低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应该断然拒之千里之外。

  ③有失礼仪: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怎么能因认得一时之错便彻底否定一个人呢?原谅一知错能改的人,不正体现了一个人的胸襟宽广和修养吗?

  4、在你看来,友人是个怎样的人?元方又有什么性格特征呢?

  友人:“期日中”,结果“不至”,说明友人言而无信,不讲信用;到来之后问元方,“尊君在不”表现得较为有礼;当得知陈太丘先离去时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说明他是一个缺乏教养、没有礼貌的人;在元方义正言辞的批评后,他“惭”“下车引之”,较为诚恳,说明他是一个知错就改的人。

  元方:有良好的家庭修养,懂礼识义;“入门不顾”,流露出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点,体现出正直不阿的性格特点。(同‘方正’相联系)

  四、散思维,表立场

  1、文章中有小小的遗憾,陈太丘无声的抗议,元方因“入门不顾”而使知错就改的友人尴尬,这样在无形中就激化了矛盾,请同学们小组讨论,看看有没有更好的处理方式,面对迟到的友人陈太丘应该怎样做呢?面对友人的道歉,元方应该怎样做呢?

  ①陈太丘应该等一会

  ②如果不能等,就留一张纸条让元方带给友人,让元方成为化解矛盾、传递友谊的使者。

  ③元方应该说话婉转些,接受友人的道歉。(联系生活实际,同学们之间发生的小矛盾和摩擦)

  五、诵课文,悟哲理

  1、请同学们背诵课文。

  2、布置作业:做完《智慧大课堂》。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10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二、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理解“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

  三、教学方法:朗读、学生自主交流,合作探讨。

  四、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激情导入:上个星期,我和一个朋友约好早晨8点出发爬山,可时间到了,他还没来,我该怎么办呢?谁来帮我出出主意?

  古代有一个叫陈太丘的人也遇到了这样的情况,他是怎么做的,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陈太丘与友期》。

  板书课题: 陈太丘与友期

  二、检查学生预习

  课文到底讲了什么内容?预习时看懂了吗?请一生复述课文内容,其他同学仔细听,若有出入,等这个同学讲完后指出。

  三、朗读课文,疏通词句。

  1.边朗读,边口译全文。要求: 先自由读,易于品味、揣摩

  (1)联系前几篇学过的文言文知识,借助下面注释,运用手头的古汉语字典,可运用加字法、换字法;同时,把原文省略的的'成分补充上去。

  (2)自己无法解决的,前后桌可以相互探讨。

  (3)还是无法解决的,圈出来,等会儿集体交流、探讨。

  2.疑难字词交流。补充: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3.请一生口译全文。其他同学仔细听,用铅笔画出自己认为有问题的地方,等会儿交流讨论。

  4.自由朗读全文,看是否还有词句上的疑问。同时根据对句意的理解处理朗读节奏。

  5.集体朗读。

  6.分角色朗读。(注意二人前后语气的变化)

  四、课堂讨论:

  1.文中的三个人物——陈太丘,友人和元方,我们该如何评价他们?请从文中找出依据。

  (1)陈太丘:

  “太丘舍去”——对不守信的人不能姑息,让他记住教训,承担后果

  (2)友人:

  “去后乃至”“尊君在不?”“怒”、“非人哉!”“惭,下车引之”——无信无礼,缺乏修养,然知错能改

  (3)元方:

  “(家君)待君久不至”“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入门不顾”

  (对不守信的人不能姑息,让他记住教训,承担后果)

  ——守信识礼,(聪明机灵)

  2、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3、本文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做人要诚实守信,重视礼仪,也即文章的主旨

  4、如果你是陈太丘,你会怎样做?

  5、你在生活中是否也有过类似的经历,你是怎样做的?

  五、学生当堂表演元方与友人的对话。

  六、自由朗读,当堂成诵检查。

  七、课外延展

  1、讲一个古代神童的才智故事。

  2、就课堂讨论中你最感兴趣的问题写一段文字,如《谈陈太丘舍友而去》、《元方的待客之道》和《守信之我见》

  3、习作:《我家来了客人》。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11

  教材分析

  1、新课标要求构成学生对亲情的认识和感悟本事,这是篇课内阅读课文,要求学生经过学习有自我独特的见解,感悟浓浓的父子情,亲情是人间真挚而完美的感情,这一单元体现了亲情的丰富和多样,从而引起我们的共鸣。

  2、本节课要学生学习元方小小年纪就明白维护父亲的尊严,感悟亲情,明白诚信与礼貌的重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学情分析

  1、课文短小精悍却反映了道理,要让学生在读的基础上,自我感悟出道理。并树立进取的人生态度。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从文言字词到感悟,再到进一步谈自我的看法。

  3、学生认知障碍点:如何看待元方的做法,构成自我的见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本事:积累文言词语,能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理解课文资料,并争取能背诵。

  过程和方法:读并体会故事的资料及其中蕴含的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这些传统美德的价值。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感知资料,准确理解课文资料。

  诵读背诵课文,引导学生对诚信与礼貌的感悟。

  教学难点:领悟深刻的做人道理

  教学过程

  导入:

  这节课教师想领同学们再次走进精典故事,去认识一位小朋友,它穿越时空,沿着中华文化的长河正向我们走来,让我们一齐去见见他好不好?[引出课题}这是一篇文言文,究竟讲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我们来读懂它

  初读感知

  1、学生朗读,同学评价

  2、齐读

  译后再读,合作学习

  1、对照注释边读边疏通文意,小组合作

  2、落实重点词句

  3、学生讲故事

  4、引导朗读,注意停顿与重音,把握感情,师生点评。学生互相挑战诵读,熟读背诵。

  品味探究

  1、读了这篇课文,你悟到什么

  2、“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

  3、如果是你怎样办

  设题意图:经过对问题的品味探究,让学生了解资料,构成自我对课文深刻道理的理解,对父子情的感悟,明白诚信与礼貌的重要。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分析总结

  教师点拨:有没有更好的处理方式尝试用诚信、宽容、理解的方式去与人沟通

  课堂小结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继承发扬这一传统,为人真诚守信。让我们以天地为宽,真诚为骨,做一个高尚的人,正直的人。我们相信:诚信相伴,一生无悔。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12

  一、导入

  同学们,小学里学过司马光砸缸这篇课文吗?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个故事,看多媒体文字、图片,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小孩?自古英雄出少年,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则这样的小故事《陈太丘与友期》(板书课题。)

  二、作者介绍

  师:这则故事出自《世说新语》这部书是南朝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找一名同学念屏幕)

  三、师范读课文

  师:大家注意句子的朗读节奏,并把自己容易读错的字注上音。

  师:大家发现哪个字的读音和平时不同?

  这个字是通假字,念它所通字的音,板书:不通否

  四、学生齐读课文

  五、学生分组结合注释翻译课文,做好准备踊跃发言。

  先提问重点字解释,再指名翻译。

  六、揣摩、品读

  师:大意我们理解了,下面我们再来看文中主要刻画了几个人物?主要运用什么描写?找出对话部分讨论客人和元方的对话应该分别用怎样的语气读?说出你的看法。

  明确:客人一处询问,很客气;一处愤怒,音调很高,元方一处有礼貌,客气的说;二处声调不高,但义正辞严。在提高同时利用反复品读体会人物形象。

  七、问题探究

  通过刚才的朗读,同学们已大体感悟到两个人物形象了。

  1、你认为文中的元方和友人是怎样的人?请作一个评价。在评价时我们先用一个词语或成语来形容一个人,然后结合课文中内容作一个具体的阐述。

  学生边总结老师边板书。

  2、有人认为客人既已认错,元方就应该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之极,无地自容,这是否也应算作“无礼”?希望同学们各抒己见。

  八、拓展延伸

  1、你知道生活中诚实守信或无礼无信的.例子吗?谈一谈并说说你的看法。

  2、对照课文,检点自身,你今后打算怎样做?

  九、布置作业

  1、做完练习二、三题;

  2、生活中有很多格言警句都含有诚信,请收集或自己创造几句有关诚信的佳句。

  教学反思:

  1、通过这次备课讲课,我深刻体会到了品读的重要性,设计本课时,我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决定让学生体会元方与客人两次对话时的语气,课堂上的分析讨论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这样读,人物形象顿时呼之欲出。而学生的回答也恰好引出下一环节的讨论,这是我事先没有想到的。

  2、结尾处延伸拓展没有回到积极的主题上来,学生回答的多是不守信用的例子,过于消极,而现在提倡和谐社会,引导学生多举些诚实守信的例子,弘扬主旋律。

  3、课堂氛围还不够热烈,有些问题仅靠两三个同学回答,还应想方法调动学生参与,这样讨论会更加全面、深入。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13

  学生分析:

  这篇文言文浅显易懂,学生阅读起来不会感到很大困难。初一的学生毕竟才接触文言文,培养他们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思考质疑的习惯非常重要。

  学习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习任务分析:

  学生在第一、第二两个单元中已经学过两篇文言文,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文言文知识。本文将继续积累文言文的词语,学习翻译文言文的办法,调动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积累“期”“舍”等常见的文言词语,能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并争取能背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

  3、情感与态度:认识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这些传统美德的价值。

  教学重点:

  诵读背诵课文,以写名言的形势加深学生对“守信”的感悟。教学难点:理解“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

  教学方法:

  诵读法.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激趣法。调动学生积极性。

  教具准备:

  多媒体ppt课件,打印好的'学案。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发放学案,学生做好预习。

  课程过程:

  一、导入新课:中华古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因为有了《论语》我们方知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知之为之知,

  不知为不知”的求实精神;因为有了《三国志》,我们方能知道诸葛亮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的“神机妙算”;因为有了《离骚》我们才悟出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赤诚走进古诗文,亲近古诗文,让我们跨越时空的界限,与古人交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陈太丘与友期》这篇古文,让我们徜徉在古文的天地之间。共享学习古文的乐趣。

  学习文言文老师推荐五字法:读、译、背、悟、写。下面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按这五字法进行学习。

  二、初读感知。

  1、学生朗读课文,然后同学评议朗读情况。(优缺点。你特别欣赏他读的哪一句,哪一句没读好,该怎么读。)

  通过评议,进一步让学生明白朗读应该注意的问题: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语气、读出重音。

  提醒字音:不通否是通假字。联系以前学过的通假字:“项为之强”中“强”通“僵”,“诲女知之乎”中“女”通“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中“知”通智。

  3、全班朗读。

  过渡:要想读得更好,还要明白课文内容。可能大家在预习的过程中,有一些字词句的翻译还不太明白,今天我们在课堂上解决

  三、译后再读。合作学习。

  1、要求:学生对照注释,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明白但需要掌握的词语要勾画出来。如重点词语:“乃““至”、“期”“行”等。把不理解的词句让学生提出来,先在小组中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推举一个中心发言人提出,全班一起讨论解决。

  课件展示翻译文言文六字法。

  翻译文言文的六字法:

  留:文中的人名、地名、年代、物品名称要保留。

  换:用现代汉语替换古义词。

  调:调整句子顺序,使句子更符合现代汉语的说法。

  补:补出省略的词语。

  删:删去没有实在意义的词。

  加:为了使句子更通顺,加上些词句,更符合现代汉语的意思。

  2、课件展示重点字词,让学生翻译,以抢答的形式作答。

  重点词句:

  期:约定至:到去:离开行:走舍:放弃乃:才委:丢下舍弃则:就,便,那么引:拉顾:回头看尊君、家君、君的辨析。

  3、学生质疑。(让学生学会交流,敢于提问。)

  4、再次朗读。读出语气,重音,节奏。可以在小组内分角色朗读,也可以按组来读。别的同学读的时候,自己可以想象课文中的情境,为背诵作准备。

  5、找一名学生复述课文,看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理清故事过程,为背诵作准备。)

  四、背诵课文。中华古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走近它,熟读它,背诵它,让它根植于我们的心灵,伴随我们成长!

  五、品悟探究。

  1、读了这篇文章,你悟到了什么?

  2、 “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不求意见一致,只要能说明理由。

  六、读后思辨:联系当今谈谈你对“信”的看法。写出来与大家交流。

  1、学生交流收集的有关守信的名言。

  课件展示:有关诚信的名言。

  ●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民无信不立。——孔子

  ●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生命。——大仲马●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自己要诚信。——莎士比亚●人背信则名不达——刘向

  2、学生写或交流自己写的名句。

  七、课堂小结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继承发扬这一光荣传统,为人真诚守信。让我们以天地为宽,真诚为骨,做一个高尚的人,正直的人。我们相信:诚信相伴,一生无悔。

  愿同学们从今天的文言文学习中得到学习古文的乐趣。

  八、作业布置。

  继续背诵全文。读读《世说新语》。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14

  学生分析:

  这篇言浅显易懂,学生阅读起来不会感到很大困难。初一的学生毕竟才接触言,培养他们学习言的积极性、思考质疑的习惯非常重要。

  学习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习任务分析:

  学生在第一、第二两个单元中已经学过两篇言,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言知识。本将继续积累言的词语,学习翻译言的办法,调动学习言的积极性。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积累“期”“舍”等常见的言词语,能结合注释疏通意,理解课的基本内容,并争取能背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

  3、情感与态度:认识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这些传统美德的价值。

  教学重点:

  诵读背诵课,以写名言的形势加深学生对“守信”的感悟。教学难点:理解“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

  教学方法:

  诵读法。学生初步接触言,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意。

  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激趣法。调动学生积极性。

  教具准备:

  多媒体ppt课件,打印的学案。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发放学案,学生做预习。

  一、导入新课:中华古诗是我国传统化的瑰宝,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因为有了《论语》我们方知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知之为之知,

  不知为不知”的求实精神;因为有了《三国志》,我们方能知道诸葛亮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的“神机妙算”;因为有了《离骚》我们才悟出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赤诚??走进古诗,亲近古诗,让我们跨越时空的界限,与古人交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陈太丘与友期》这篇古,让我们徜徉在古的天地之间。共享学习古的乐趣。

  学习言老师推荐五字法:读、译、背、悟、写。下面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按这五字法进行学习。

  二、初读感知。

  1、学生朗读课,然后同学评议朗读情况。(优缺点。你特别欣赏他读的哪一句,哪一句没读,该怎么读。)

  通过评议,进一步让学生明白朗读应该注意的问题: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语气、读出重音。

  提醒字音:不通否是通假字。联系以前学过的`通假字:“项为之强”中“强”通“僵”,“诲女知之乎”中“女”通“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中“知”通智。

  3、全班朗读。

  过渡:要想读得更,还要明白课内容。可能大家在预习的过程中,有一些字词句的翻译还不太明白,今天我们在课堂上解决

  三、译后再读。合作学习。

  1、要求:学生对照注释,读课,疏通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明白但需要掌握的词语要勾画出来。如重点词语:“乃““至”、“期”“行”等。把不理解的词句让学生提出来,先在小组中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推举一个中心发言人提出,全班一起讨论解决。

  课件展示翻译言六字法。

  翻译言的六字法:

  留:中的人名、地名、年代、物品名称要保留。

  换:用现代汉语替换古义词。

  调:调整句子顺序,使句子更符合现代汉语的说法。

  补:补出省略的词语。

  删:删去没有实在意义的词。

  加:为了使句子更通顺,加上些词句,更符合现代汉语的意思。

  2、课件展示重点字词,让学生翻译,以抢答的形式作答。

  重点词句:

  期:约定至:到去:离开行:走舍:放弃乃:才委:丢下舍弃则:就,便,那么引:拉顾:回头看尊君、家君、君的辨析。

  3、学生质疑。(让学生学会交流,敢于提问。)

  4、再次朗读。读出语气,重音,节奏。可以在小组内分角色朗读,也可以按组来读。别的同学读的时候,自己可以想象课中的情境,为背诵作准备。

  5、找一名学生复述课,看本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15

  教学目标:

  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懂得做人要诚实守信,以礼待人的道理。

  品味文中描写人物语言和动作的词句,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重点:

  品味文中描写人物语言和动作的词句,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元方批评父亲的朋友“无信”“无礼”,自己却“入门”“不顾”的行为。

  教时安排:

  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讲述“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司马光是北宋时最有名望的大臣之一,他是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人。他的名声,从幼小的时候已经开始传开了。据说他七岁那年,就开始专心读书。不论是大伏暑天,或者数九寒冬,他总捧着书不放,有时候连吃饭喝水都忘了。他不但读书用功,而且很机灵。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子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一面哭喊,一面往外跑,找大人来救。司马光不慌不忙,顺手从地上拾起一块大石块,使尽力气朝水缸砸去。“砰”的一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这件偶然的事情,使幼小的司马光出了名。东京和洛阳有人把这件事画成图画,广泛流传。)

  2同学们,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一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和他交个朋友。

  二 简介刘义庆和《世说新语》

  1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彭城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

  2《世说新语》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主要记录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鲁迅曾指出:“这种清谈本从汉之清议而来。汉末政治黑暗,一般名士议论政事,其初在社会上很有势力,后来遭执政者之嫉视,渐渐被害,如孔融、祢衡等都被曹操设法害死,所以到了晋代底名士,就不敢再议论政事,而一变为专谈玄理;清议而不谈政事,这就成了所谓清谈了。但这种清谈的名士,当时在社会上仍旧很有势力,若不能玄谈的,好似不够名士底资格;而《世说》这部书,差不多就可看做一部名士底教科书。”

  三学生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利用工具书,理解词句,疏通文意。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讨论、解决词句方面的疑难问题。教师在巡视中酌情给予指导

  陈太丘与友期:期,约会,约定时间。元方批评父友失信、无礼,最后却“入门不顾”,是否有失礼仪?

  太丘舍去:舍去,不再等候而走了。

  尊君在不:尊君,令尊,你父亲。不同“否”,没有。

  非人哉:不是人哪。

  下车引之:引,拉,表示好感。

  元方入门不顾:顾,回头看。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相关文章: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06-06

《陈太丘与友期》的教案03-07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07-29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03-17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必备)07-21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反思03-23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反思01-06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优选15篇)07-21

《陈涉世家》教案优秀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