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课议课心得体会【实用】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时,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让人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观课议课心得体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观课议课心得体会1
7月中旬,作为省张黎辉名师工作室的成员,我有幸参加了在北戴河举办的为期5天的”指向学科核心素养骨干教师教学创新研讨会”,在此非常感谢工作室主持人张黎辉老师给我提供了本次学习的机会。
与刘老师、钱老师、王老师等几位名师大咖零距离靠近,使我渐学渐长,在一天天的学习中,使我深深地认识到在以往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太缺少”思考”、缺少”研究”了。
一、让”爱与尊重”成为教育的核心
”赛课专业户”王老师,从西部偏远的乡村一步步走来,先被北京清华附中聘用为语文特级教师,又成为广东清澜山学校首席语文老师,这正是她多年来能”静下心来思考、抬起头来走路”经历的诠释,听她的讲座使我感触颇深。
1、 经营课堂
王老师主张”得课堂者得天下”,教师不单是要把教学任务放到课堂教学中,更要把育人工作贯穿到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要让教材牵着自己的鼻子走,教学的过程不是用教材引导教学、引导教师自身的过程,而应该换个角度,是教师指导教材、用教材为各种教育教学工作服务的过程,这是”爱”与”尊重”的体现,寓”育人”、”智学”为一体,不是只教教材,而是以”发展”为理念、以”影响”为目的。
2、经营管理
王老师还指出”教孩子的过程,就是一个放手的过程,也是自我成长的过程”,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管住学生,而是为了帮助学生管住自己;”理”即是尊重、爱、认同、接纳、相信;让学生时刻体会到”你是吃饭长大的,读书长大的,也是在爱中长大的”,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平等相处的关系,教育不存在”强制”、”管制”。
二、让”多向思考”成为教学的精髓
德高望重的刘老师,今年都是七十多岁高龄了,但还在教学的第一线孜孜不倦的耕耘着,他对所听、所讲的课都用心记录、用心分析,他的这种对工作持之以恒、认真负责的精神,无时无刻不感召着我。
1、 分层设计
刘老师从他的教学实例和年轻教师的课堂实录中,提炼和总结出,无论什么题型在设计时,都不要单一化,要避免固定了学生的思考,形成思维定势。比如”选择题选项”出示时,要有4个层面,一是答案肯定的,二是具体结果虽不确定、但归类是确定的,三是答案不确定、需要分析与推理,四是答案在指定条件之外的,特别是这第四种答案选项一定要呈现出来,不然会给学生造成认知误区;另外在”解决问题”训练时,千万不要只出一道题,而是要出一组题,进行分层题组式练习,这样可以打破学生顺理成章的思维模式。
2、三步教学
刘老师特别强调,在一个新知学习探究过程中,一定要分成三步来完成。首先”要思考”,让学生通过抠字眼、阅读等审题方式,把握知识学习的方向,实际上思考的过程就是思维上升的过程;其次”再交流”,让学生在自主需要的过程中,主动与同伴互动、讨论,培养合作学习精神,也锻炼学生表达能力,同时也梳理了知识;最后”要验证”,有了先前的思考、交流,学生会产生迫切的验证欲望,这样,知识的理解、运用会水到渠成,于无形中自然天成,既锻炼了大脑,也发散了思维。
三、让”课堂革命”成为行动的旋律
高瞻远瞩的钱校长,虽然头顶上有了那么多的光环,取得了那么多的成就,但在教育教学中从不故步自封,而是不分城乡,深入学校传经送宝;同时发挥群体意识,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创建了很多的”动感课堂”实验校、实验基地,他的这种”心系教育”的情怀,使我备受鼓舞。
1、 终身学习
钱校长提出”生命中最值得投资的是自己,给自己最佳的投资就是学习”。时代的不断变迁,知识也在不断的更新,过去的”给学生一碗水,老师要有一桶水”说法已经早就落伍,当今的社会在飞速发展,物质的冲击、理念的刺激,要求”给学生一碗水,老师必须是抽水机”,这让我深深的认识到,从古至今,作为一个教师首先要有与时俱进的理念,其次要有渴求知识的欲望,最后要有坚决的学习力、执行力,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
2、创新行动
钱校长对核心素养有他精妙阐述,”主要指学生应具备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要”成为能够健康发展、幸福生活、成功应对未来挑战的人“。而未来的课改走向是”立德树人,少教多学”,这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那作为一线的老师,就要深刻领会先进的教学理念,同时付诸到实践教学中,并要具备开拓创新的精神,不断自我总结、自我成长,努力做个钱校长提出的”德行品格——有正气,理想信念——有志气,胆识魄力——有勇气,人格节操——有骨气,文化修养——有底气,思维品质——有灵气,学习能力——有才气,气质情怀——有人气”的人。
5天的学习时间虽然转瞬即逝,但几位教育大咖独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却在时刻冲击着我的大脑,这是给予了我”一场知识盛宴”、”一场理念大餐”,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我要在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张黎辉老师的带领下,始终以这些教育大咖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沉淀,精心思考,完善提高自身业务修为,努力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人”。
观课议课心得体会2
学习了陈大伟老师的《有效观课议课》,我对观课议课有了新的认识:
拿到书就以为观课议课就是听课评课,其实,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是不同的。观课议课,它主张充分发挥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改进的功能,以发展性的取向做课,而不是以展示性的取向献课,主张直面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不让老师背有被批判得一无是处的包袱。每一位老师或许都曾有课堂教学失败的经历,甚至还有被评判得体无完肤的经历,其实,作为评课教师,第一要做的就是呵护授课教师的自尊心,每一堂课都不会是完全失败或者完全成功,每一堂课都有授课教师的心血,那就有可取之处。我们教研的目的是,针对问题提出改进的'方法,而不是将某些人一棍子打死,再没有教学的勇气和热情。对于其中的失误,我们要委婉地说出来。而对一些我们公认的“好课”,我们教研的目的也不是探讨“好在哪里”,而是探讨“为什么这样设计就好”。
我认为观课议课的首要前提是仔细观察课堂教学情况,收集课堂教学信息,“坐在学生身边”观察学习效果,这样在议课中才能根据问题讨论解决的方法。观课时,不仅仅要用眼睛看,还要用心灵感悟和体验,用头脑思考和判断;“观”对观课的老师来说只是形式,而实质是要走向深刻的思考的。
如今,我们是否真正做到正确的观课议课呢?
观课议课心得体会3
今天,豫灵各校骨干教师代表9人,参加了市二小教研室组织的小学数学“独学”研讨会。五楼偌大的会议室里早早坐满了前来听课的师生近五百人,教研室薛艳云老师主持会议,仁杰主任、李智民老师、许红娟老师前来听课,就连张建超、雷艺芳老师也前来参加,和大家一样,都急于想知道课堂上怎样组织“独学”。
研讨会在市二小尹娜老师的《三角行认识》中拉开了序幕,在建设小学李淑娟老师的《解方程》中推向了高潮,李智民老师的精彩点评,仁杰主任的精辟见解,使我对“独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一、大胆让学生“独学”
今天的课已改常态,变轰轰烈烈为静静自学,大胆放手让学生“独学”。第一节课四读教材,一读课本,看自己说的对不对;二读课本,找出重点字词理解概念;三读课本,明晰三角形的特征;四读课本,理解三角形的底和高并画高;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第二节课三读教材,一读课本会列方程,二读课本会解方程,三读课本理解概念,在三读中,学生经历自学体验,掌握知识。
这两节课是市二小、建设小学两个优秀团队集体智慧的结晶,整节课以读贯穿始终,以独学为课堂主线,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独到、新颖,使学生在“读”教材中发现、感悟、思考。
二、教师要深入“独学”
一个不会读书的教师,决不会培养出会读书的学生。要求学生读书,教师要先读书,要求学生独学,教师先要深入的独学。教师只有会读教材,理解编者意图,才能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教材,教师只有吃透教材,准确把握教材重难点,才能设计出具有层次性引导学生自学课本的问题链。
教师读书要站在更高的层次,读教育理论、教育专著,养成多读书、勤读书的好习惯,才能培养学生爱读书、会读书、提高阅读水平,形成自学能力。
三、反思“独学”
今天,你读书了吗?今天的课堂,你组织学生独学了吗?尽管这两节课经过精心设计,每个环节尽善尽美,还是被任主任听出了破绽,“独学”时间没留够,老师的问题刚出示,三分钟、甚至一分钟不到、老师就让学生汇报。反思我们的课堂,急于完成教学环节,和学生抢时间,再加上学生阅读能力差,独学时间更短,学生的学习真正体现多少?
独学是小组合作学习的起点,独学的背后是对学、群学,只有独学在课堂上真正发挥了作用,我们的小组合作学习才算落到实处。
今天我校有幸承接了市教研室主办的“独学”研讨课任务,由我校长期以来参与“引导—自学”课题实验的李淑娟老师主讲《解方程》一课,接到任务后,我校备课组采取“个人初备、集体研讨、完善整理、结合实际、教后反思”的思路,最终达成共识,形成定案。
打造高校课堂的核心就是让教师由传统的“二传手”角色,鼓励学生“一传”,放手发动学生自学。在课堂上,如何组织学生独立学习教材,自己解决问题,提出问题,是我们思考的问题之一。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发展学生、利用学生是我们整堂课教学设计的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们采取“三读教材”的方法,即:一读教材,会列方程;二读教材,会解方程;三读教材,理解定义。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在一读教材中,通过让学生仔细阅读例题及主题图,独立思考、想一想能列出哪些方程,并让学生讲出列方程的依据,最终确定以4x=12为例来研究方程。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就是让学生自己学,找出“不会的”。在二读教材中,我们大胆放手让学生先尝试去解决,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解法(甚至是学生错误的解法),然后通过同桌对学,小组群学,让学生对各种解法进行讨论交流,各抒己见,表达想法。当学生对各自的.想法争论不休时,到底哪种解法是正确的呢?这时老师适时的引导学生“他们的解法对吗?如何正确书写,课本是最好的老师,继续阅读课本。”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教材中“x是12的因数”、“等式两边都除以4”两个对话框,使学生理解两种解法的思路,同时通过阅读,使学生“读”会解方程的书写格式。为了使学生对所“读”的知识能够熟练掌握,接着又让学生再解4x=12这个方程,从中发现解方程的解题步骤。在三读教材中,老师让学生先根据自己的理解,试说方程的定义,之后让学生对照课本再读教材,并画出重点的字词,并说出这些字词为什么重要,你是怎么想的,从而理解解方程的定义。在本环节的教学中,还是以“独学”为主线,教师加以适时点拨,让学生准确把握“解方程”的内涵。最后通过对“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区分,进一步深化学生对“解方程”这一知识的理解。
教无定法,学无止境。教学艺术的探索也是无穷尽的。老师们,成功往往宠幸勤奋的探索者,让我们坚持学习与研究、实践与反思,让高效课堂成为我们探索的终极目标,让学生在“我会读”中获得自主发展。相信有市教研室的科学引领,我们一定能用智慧演绎多彩的教育生活。今天我所说的仅仅是我校的一点做法和体会,希望老师们多提宝贵意见
观课议课心得体会4
李老师的《清澈的湖水》后,我深深地思考:阅读教学要树立“以读为本”的教育思想,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读中体验,在读中训练学生语感、思维和表达能力。”本课教学,教师以读为主线,组织了教学的全过程:
1、整体感知、自主择读
阅读课文,应让学生从整体入手,了解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然后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认知、经验、情感出发,抓住重点择读课文。这就改变了过去由教师主宰阅读教学的方式,把选择权留给了学生,充分发挥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本课教学中,让学生品读感悟描写景色美的句子时,我认为不应有指令性的语言,而应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学生喜欢哪句就读哪句。教师在学生读时注意倾听,抓住问题的关键,再点拨、引导,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悟,体验。
2、读有所思、读有所悟
读书要做到“读进去读出来”。“读进去”就是读中有思考,“读出来”就是读中有感悟。学生对读书的思考和感悟往往还停留在表层,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点拨,如本课教学中,教师引导“面对这清澈的湖水,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说:“湖水很美丽”,教师反问:“假如你去游览时,你会把垃圾扔进湖里吗?”等等,这些指向性的语言,就是把学生的思维引向课文的深层含义。有人会问,这不是教师的指令吗?对。但构建的意义与传统的不同,它是建立在学生自我实践的基础上的,学生想不到的问题,教师要帮助想到。教师和学生要看成合作伙伴的关系,这才是有生命的`语文教学。
3、读中生情,以情促读
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对内容的感悟,对情感的共鸣,对生活的联系有了一定的基础,但还没有达到入神内化的地步,教师还要抓住时机,趁热打铁,激励情感,再次深入课文情境。如:“你们已经画出了描写美丽景色的句子,能美美地读吗?”可见,情感是教师、文本、学生之间的纽带。
4、读后互评,评后再读
学生读不出情感往往是忽略了评议的作用。评议就是相互启发、相互引导、相互指正、相互借鉴。评议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如:“能美美地读吗?”教师指名学生读,后渗入评价信息,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多项交流,通过学生个体间、学生个体与群体之间思维的碰撞和相互交流,彼此领略语文学习的精彩与美妙。
观课议课心得体会5
肃宁镇数学教师等级授课活动结束了,我有幸全程参与了这次活动,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深刻感受到了小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听了各位们的课,被他们上课的那种激情所感染,在课中先用情感开启了学生的思维。他们不只是授课,更是与学生心灵的沟通,用自己的那份热情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配合,探讨问题,课堂效率很高。特别是滑村张云琴老师的数学课,让我体会到课堂教学的灵活性、灵动性、老师自上课至课终,老师始终围绕学生运转,学生一直环绕老师运行。老师对学生并没有过多的限制和束缚,学生的想象、讨论、联系是自由进行的,学生占据了课堂的主阵地,但是,学生没有脱离轨道,没有脱离教师精妙设计的运行轨道,教师充分“放”了学生,学生充分“离”老师,而结果是圆满的,成功的,学生学到了知识,教师达成了“传道、授业、解惑”的天职。
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每一节课,每一位老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老师们的精炼、丰富,对学生鼓励性的十分值的'我们学习、在思想教育方面,这些教师都处理的比较好,自然真挚的情感流露感染了学生和听课的每一位学生及教师。从中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数学课更能体现语言的严密性和严谨性,要尽量的简练,例如东泽城小学李坤丽老师的课,她讲的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节,她的语言朴实无华,但恰到好处,一步步引领着学生去探索知识。
以前我也参加过很多听评课活动,很多老师都不愿意或者不敢发言的现象,整个气氛比较沉闷。但这次议课大不相同,老师们都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做课老师大方得体,说着自己的困惑或成功之处,议课老师或直接或委婉的发表者看法,大家一起探讨着所出现的问题,是那么的和谐快乐。
通过这次观课议课活动我对新课改有了更深的认识。我会把这次吸取的经验应用到教学中,另外我希望有更多的机会参加这样的活动,让自己有更多的进步。
观课议课心得体会6
学习了《有效观课议课》之后,深受启发,使我对观课议课有了明确的认识。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有着本质的区别,对于我来说这是一个意识上的转变,转变了我很多固有的,消极的思想。
从教多年来关于听课评课,以形成了固有的思维定势。听课者认真听认真记就完成了任务,在多人参与的集中评课时没有人愿意第一个发言。即使发言了,也是对问题轻描淡写一带而过。评课者的收获和心得不能得到充分的交流,对于如何解决问题的探究较少。观课议课所倡导的前提基础是授课者和观课议课者是平等的地位,观课时我们不一定要坐在教室的最后,可以坐在学生的旁边,学生自主探索阶段,在小组内合作交流之时,在学生做课内练习之时,我们可以站起来,看看学生们在做什么?了解学生的认知策略,合作意识,性格特征,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观课的老师,可以不必再那么规矩。通过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看老师的教学策略是否是正确,引导是否得当,组织是不是有效,看学生是不是有兴趣,老师教得是不是有效。观课的目的是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主要观察对象,而不是观看老师的表演。而是带着共同研究课堂、改进教学,提高自身课堂实效的探究目的一同参与的。观课议课打破了“不想在同事面前暴露自己的弱点,不愿意自己的工作被别人指手画脚”。也不希望别人来干涉自己的教学”这种“私下默契”的状态,它致力于让所有教师互相观摩教学,直面现有问题,相互坦诚批评,共同商议办法,谋求教学创新,实现共同成长。
观课议课摒弃了传统评课的概括式评价,议课者要作为参与者带着问题和研究方向全程参与授课的全过程。研究的是点而不是面,有很强的针对性。观课议课的人不仅仅是在帮助他人,更是在提升自己并通过集体的智慧解决自身在教学上存在的困惑。观课议课者在提出问题的同时,要阐明如果我是授课人,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会怎么做,拿出自己的意见。这种思考使观课者不做旁观者,而是置身其中。对“假如我来教,我该怎么教”进行思考,一方面能够让自己在观课中真正有收获,有改变,使观察和研究一节课的过程成为自己学习这节课、准备这节课的'过程,从而使议课能够真实地对教学实践产生影响。
反思以往我们的听课评课活动,更为观课议课理论折服。我想在今后的观课议课中,要注意加强的是:常常我们是坐到教室中才知道今天听课的内容,即便是提前知道课题也不会事先做些了解准备,这样对于不熟悉教材的人来说,听课的效率就会很低。通常上课者对课堂教学的设计及意图听课者事前是不得而知的,要在听课的过程中自己慢慢揣测体会。而如果课前上课者有所说明、听课者有所了解,那么听课过程中目的性就会更明确,效率也会更高。在议课的过程中,平等的交流更为重要。书中指出:观课议课不是为了展示教师自己多么出色优秀,而是为了发现和解决教师专业发展、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所以,尊重、平等、交流,使上课者和观课者消除隔阂、直面问题、共同分享,才能取得议课的成功。
我们常说做研究型教师、建立学习型团队、提高有效教学等。这些都可以通过观课议课的形式来体现,观课议课是教师专业化成长道路上的有效途径,因此,我要自觉地积极参与到观课议课的活动中去,使自己在观课议课的同时得到发展。
观课议课心得体会7
1月5日在李家庄中学,我们观看了陈大伟教授的《有效观课议课》录像这段时间有初步学习了这本书。观课议课的目的在于促进一线教师的发展和成长,进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成长。该书以对众多案例的运用为载体,以分析、讨论案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课堂表现来研讨教师教学的目标性和有效性为主要形式。从这些典型的案例分析和反思中我也看到了自身的日常教学中存在着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教学方式所存在着的问题。在很多时候,虽然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常反思自己的教学,但与书中的教师们比起来却如蜻蜓点水般肤浅,反思仅停留于一些表面的现象中,并没有从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思想,和学生长远的发展以及教师的思想,教学细节等进行更深入更本质的思考和研究。
在书中陈教授提出了“观课议课”这个有别于传统的“听课、评课”的方式。他指出观课要对教师“教”的行为进行观察。什么是教师的教?教师的“教”主要是“教师引起、维持以及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那么,观课首先是观察课堂行为和课堂现象,它解决课堂教学现象的认识问题。而议课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行为以及寄托的教育理想进行诠释、理解、讨论和对话。通过讨论对话,可以深刻揭示其中的内在关联,挖掘出行为背后的立场、观点和价值追求。
从关注当下的'学校生活,课堂生活质量的角度看,学生在学校,不仅学习着,也在生活着。学生在课堂上,首要的是在生活,然后才是学习。对于课堂教学,强调要关注现实生活质量,意味着教育必须立足于现在;而强调要关注持续学习的要求,则意味着教育必须面向未来。
学生的现实幸福和未来发展是教育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坚持以学习为本,以学论教。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和状态作为观课议课的焦点,以学的方式讨论教的方式,以学的状态讨论教的状态,以学的质量讨论教的水平和质量,切实提高教师的教的水平。
观课议课心得体会8
观看陈大伟教授的《有效观课议课》录像也有了较长一段时间,这段时间里我也有了一些想法。观课议课的目的在于促进一线教师的发展和成长,进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成长。陈教授以对众多案例的运用为载体,以分析、讨论案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课堂表现来研讨教师教学的目标性和有效性为主要形式。从这些典型的案例分析和反思中我也看到了自身的日常教学中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教学方式所存在着的问题。在很多时候,虽然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常反思自己的教学,但与录像中的教师们比起来却如蜻蜓点水般肤浅,反思仅停留于一些表面的现象中,并没有从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思想,和学生长远的发展以及教师的思想,教学细节等进行更深入更本质的思考和研究。
在录像中陈教授提出了“观课议课”这个有别于传统的“听课、评课”的方式。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有着本质的区别,对于我来说这是一个意识上的'转变,转变了我很多固有的,消极的思想。他指出观课要对教师“教”的行为进行观察。观课的目的是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主要观察对象,而不是观看老师的表演。而议课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行为以及寄托的教育理想进行诠释、理解、讨论和对话。议课是写问号,评课是写句号,二者的内涵和外延,前者更丰富深刻和有效。观课议课摒弃了传统评课的概括式评价,议课者要作为参与者带着问题和研究方向全程参与授课的全过程。
我想,每一位老师或许都曾有课堂教学失败的经历,甚至还有被评判得体无完肤的经历,其实,作为评课教师,第一要做的就是呵护授课教师的自尊心,每一堂课都不会是完全失败或者完全成功,每一堂课都有授课教师的心血,那就有可取之处。陈教授认为教研的目的是,针对问题提出改进的方法,而不是将某些人一棍子打死,再没有教学的勇气和热情。对于其中的失误,我们要委婉地说出来。而对一些我们公认的“好课”,教研的目的也不是探讨“好在哪里”,而是探讨“为什么这样设计就好”。
学生的现实幸福和未来发展是教育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坚持以学习为本,以学论教。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和状态作为观课议课的焦点,以学的方式讨论教的方式,以学的状态讨论教的状态,以学的质量讨论教的水平和质量,切实提高教师的教的水平。陈教授的话,具有很深远的教育意义,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理念,时刻都是以学生自主发展为前提,倡导了与时俱进的绿色教育,他的讲座实在幽默,能够让人听进去,不会枯燥无聊,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收获了很多,观课议课是教师专业化成长道路上的有效途径,作为年轻教师的我,更应该积极地参与到观课议课中,以不断地加强自己的教学水平与发现自己的不足,能够迅速的在教师领域中成长起来。
观课议课心得体会9
在讲座之前,老师用几句简单的话介绍了自己,听完她的介绍,马上让我回想到了自己在大学时的老师,我用揉了揉自己的眼睛一看,果然是我大学时的孙改仙老师,她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她那口太谷方言,虽然听着有点困难,但是总觉得有种亲切感。
孙老师主要讲的是教学技能————如何有效观课、评课、议课、教学反思。在前面陈清风老师讲的是教学常规————如何备课、上课。我认为这两节课对我们来说都很重要。我也认真地做了笔记,也想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在我工作的几年中,我其实挺喜欢备课、上课的,可不知怎么地总是不喜欢观课,其主要原因是害怕评课、议课,我也发现这不仅仅是我有这样的反应,有很多老师也和我一样有这种感受。但我们心里面都很明白,让我们在教学上提高最快的方法就是多观课、多评课、多议课、教学反思。听了孙老师的讲解之后,我觉得我们这些老师不愿意做这几样事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掌握它真正的意义所在。不过,我现在也已茅舍顿开、恍然大悟。我明白了观课议课能够改进课堂教学,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这比听课评课有一定的优势。我们在观课和议课是一定要积极主动地思考。仔细观察学生的学习动态,由学生的活动中分析与教师教学方面的联系情况;思考如果自己是任课教师,由学生的活动,自己如何的处理教学;观察教学中学生的掌握情况,思考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相信所有的教师都讲过公开课,无论是具有资深的老教师,还是有待提高的年轻教师,公开课似乎就是尽己所能地展示自己的最高水平。为此,历经几轮试讲,反复打磨教案,精心捧出成果。而听课老师,事先对这节课一无所知,临时坐进课堂。一节课观摩下来,首先要对讲课的老师的教学情况依项打分。如果有评课的要求,就会聚集老师来评论一番,或者给予高度的肯定,或者以毁誉参半。这种情况下,上课的老师都表现出很谦虚的样子,之后,就会心里暗暗下决心,不是万不得已,就决不开课了。而且结合我这几年的`工作来谈,我也发现了教学反思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性,虽然他好像是可有可无的,但我认为却是非常必要的。教师通过课常观察,个别访谈,形成性测验等多种方式,及时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反思这些方面,对自己的后续教学有很大的好处。
总之,无论是教学中的那个环节,对我们教师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一定不能忽视任何一个细节,否则,将无法达到这节课最好的效果,听了这节讲座之后,对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了很大的帮助的,我也一定要努力把每一个环节做好、做细。
观课议课心得体会10
观课议课头次听说,没有培训如笼中之鸽,听x局长一说,真是大有收获。以往评课婆婆太多,献课者苦累不说,评课时只能听喝,一肚子委屈向谁诉说。听听网上同行怎么唠嗑:“‘我工作时就怕领导听课评课——就跟挑刺似的。’、‘我看你不顺眼就听你的课’、‘我们这里听课一般就是要整人’、‘就是找你的碴’、‘在很多学校,领导就是天,她说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你一辈子都翻不了身。’”这样的教研氛围,教育改革怎能高奏凯歌?相信所有教师都作过公开课,无论是作为有待提高的年轻教师,还是具有示范意义的资深教师,公开课似乎就尽己所能地展示自己的最高水平。
为此,历经几轮试讲,反复打磨教案,精心捧出成果。而听课老师呢,事先对该课一无所知,临时坐进课堂。一堂课观摩下来,首先要对该老师的教学情况依项打分。若有评课的要求,则聚集老师来评论一番,视该老师情况而定,或者给予其高度肯定,或者以毁誉参半,或者以“仅供参考,很不成熟”的旗子下提出批评意见。上课的老师一律是谦虚的,谦虚之后,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不是万不得已,就决不再开课了。
观课议课的春风来啦,“观”是选取案例,“议”是对选取案例的讨论和分析。“观课议课”的主题可以预先研究和准备。在观课的过程中,大家就能有所选择地,把该观察的东西观察得仔细一点。为了避免预定的问题和现象在课堂观察时扑空,预先确定的主题就要有一定的普遍性。因为课堂教学发展变化具有不确定性,所以还应该承认主题生成,鼓励老师用自己的眼睛观课堂,研究课堂,并把自己对课堂教学的理解通过对话交流的方式与大家分享。
“议课”和以往“评课”的最大区别有两点:一是“议课”者并不完全是从旁观者的立场来评论上课教师,而是把自己融入课堂教学中去,以执教教师的角度来观察和思考课堂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二是“议课”者与执教者是在完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的交流,是“议论”式的而不是“评判”式的。所以,这种方式不但适用于有专家参与的指导性议课,也适用于校本教研中的教师互相观课的同伴交流。“议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上课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深入的反思,总结并提升实践经验,对课堂上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探讨和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办法。
观课时必须做到:第一,需要观察课堂上发生了什么,观察的对象不仅有教师,而且包括学生。第二,我需要推断执教老师的教学行为背后的想法(不能等到议课时再问授课老师,就算要问,自己也要先想一想),需要判断执教老师的教学行为是否收到了预期的效果,需要思考效果与行为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第三,要思考:假如我来执教,该怎么处理。第四,要思考:在议课时,我需要交流什么。别人让你看了他的课,你有了思考和进步,感谢当然是应该的,但感谢的方式不是嘴上说,而是拿出行动——真诚地交流对对方有价值、有帮助的意见,帮助对方成长和进步。在具体话语结构上,大家比较普遍地接受“假如你来教……”“假如我来教……”
今后可以在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议课”的实践探索:一、对于课堂教学中成功的亮点,请上课老师叙述自己的设计意图,在课堂教学的一刹那的想法,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在教学时怎样想到采用这种策略的,过去是否遇到过类似情况,是怎样处理的。然后由观课老师们议论,这样做“得”到了什么,是否“失”去了什么?大家对执教老师的方法提出进一步改进的意见的建议。从而起到了提升实践经验的作用。二、对于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如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教师讲解中的存在的问题,师生交流中“卡”住的问题(特别是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有新颖的想法但思维还不完备,老师却轻易地否决了学生的想法——这是比较严重的问题),请执教者谈自己当时的想法,所采取处理方法的依据,反思可能导致的正反两方面的后果,及今后如果再遇到类似的问题将如何处理。
观课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对这一问题的产生及处理结果作出初步的判断,与上课老师一起协商,形成解决类似课堂问题的设想或方案。观课议课它虽然不是什么灵丹妙药,包治百病,但可以激活教师的反思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观课议课心得体会11
今天,全市数学教师汇聚一堂,一起享受了一次精神大餐——“独学”环节研讨课。
从今天的两节课,我们不难发现以下亮点:
一、注意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和谐的教学氛围,是课堂教学中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发展的基础,也是学生愉快学习,提高课堂效率,构建知识结构的重要条件。尹老师课前和学生一起玩做相反的游戏,师生脸上挂着开心的笑容,真正做到学生沟通,拉近师生距离,做好“高效课堂”的'前奏。
二、选择恰当的阅读时机
教材既是教本,更是学本,自主学习首先应从“我能读”教材做起。尹教师从生活中的图形去掉花外衣引出数学中的三角形,让学生动手画和用自己的话说“你认为什么是三角形?”学生看着自己画的三角形试着总结,“我们概括的和书上的一样吗?”让学生在想说出来却说不出或说的不完全正确的时候,老师让学生第一次读书。李老师让学生独立解放程,并找出几个有代表性的同学进行板演,学生的书写格式肯定是有对有错,是在学生想做却做不出或者不能判断做的是否完全正确的时候,李老师抓住这个阅读时机让学生二读课本,会解方程——这就是学生真正需要“读”。
三、 精心设计练习,体会学习快乐
练习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的质量,两位教师精心设计的练习题由浅入深,形式多样,让每个学生练习的过程中不断体验成功的快乐,感悟数学的魅力,学生的情感、意志、兴趣,习惯等在编织精巧的练习过程中得到培养,让学生能够自主—快乐地学习数学。
听完这两节课,使我想到这样一句话:你讲给我听,我是要忘记的,你做给我,我说不定记住了,你若让我参与,我肯定能够学会。让学生在我们的课堂中自主起来,灵动起来吧!
观课议课心得体会12
怎样更有效地观课,就是让自己累起来。怎样议课,就是发现联系,发现教学变化的可能性。《有效观课议课》全书分五个专题,专题一理解观课议课,专题二准备观课议课,专题三有效观课,专题四有效议课,专题五观课议课与教师专业成长。本书先举例子讲什么是观课议课,再讲如何有效的观课议课,最后讲观课议课的意义,全书逻辑井然,非常有条理,也非常有操作性,对刚踏入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非常有帮助。
"观课议课"能够改进课堂教学,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这比听课评课有一定的优势,可是"观课议课"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观课人,除需要时间和精力外,还需要所有的观课者共同研究、探讨。因此,我们在观课和议课时要积极主动地思考。仔细观察学生的学习动态,由学生的活动中分析与教师教学方面的联系情况;思考如果自己是任课教师,由学生的活动,自己如何的处理教学;观察授课教师的教学情况,思考其行为与教学理念的联系程度;观察教学中学生掌握情况,思考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观察教师的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的联系,思考怎样通过优化过程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等。通过学习《有效观课议课》我深深体会到观课议课比听课评课加入了更多的人文观点,能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对话和反思,以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给教师带来了更多的尊重,营造了教师之间平等对话的氛围。
"教师成长=经验+反思",经验是建立联系,建立联系的目的是为了从经验中学习,要想积累经验关键要主动,主动就是建立教学活动与教学结果前后的联系,这是教师成长的一个秘密。反思是比较和批判,经验很重要,并不一定正确,反思的目的就是批判和改造已有的经验,从中获得相对正确并且有用的经验。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担负着太多的责任,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教师这个岗位的时间还很长,让我们在创造中为生命历程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
观课议课心得体会13
【关键词】教研;观课;议课
一、“观课”、“议课”之我见
观课与听课比较。“听”指向声音,“听”的对象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有声语言往来;而“观”强调用多种感官收集课堂信息。在多种感官中,“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眼睛的观察,除了语言和行动,课堂的情境与故事、师生的状态与精神都将成为感受的对象。观课教师结合所观摩的课,就教学设计、教学基本功、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媒体的使用、学生活动及板书设计等方面进行认真、细致地研讨,总结课的精彩之处,提出值得探讨的问题。观课议课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有效的教学研究形式,是发挥集体智慧、相互协作促进、共同发展的团队学习方式,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途径,是教师从经验型走向理论型、研究型、专家型教师的必由之路。
评课与议课比较。“评”是对课的好坏下结论、作判断;“议”是围绕观课所收集的课堂信息提出问题、发表意见,“议”的过程是展开、促进反思的过程。“评”有被评的对象,下结论的对象,有“主”、“客”之分;“议”是参与者围绕共同的话题平等交流,“议”要超越“谁说了算”的争论,改变教师在评课活动中的“被评”地位和失语现象。评课活动主要将“表现、展示”作为献课取向,执教者重在展示教学长处;议课活动以“改进、发展”为主要献课取向。评课需要在综合全面分析课堂信息的基础上,指出教学的主要优点和不足;议课强调集中话题,超越现象,深入对话,促进理解和教师自主选择。
二、发现课堂教学的前提条件――观课
观课是用心灵感悟课堂。与听课对“听”的强调不同,观课的“观”强调用多种感官收集课堂信息,孔子说:“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也就是说,要认识人和事物,既要看他的作为,了解他的思路,更要考察他的动机、价值追求,这样才能更真切地认识、理解和把握观察对象。
观课需要主动思考。思考的内容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各方面:第一,在观察教师教的行为和学生学的行为时,必须思考授课教师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和教育追求。必须判断和思考授课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收到了预期的效果,思考学生的学习效果与教师的教学行为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第二,需要思考“假如我来执教,我该怎么处理?”这种思考使观课者不做旁观者,而是置身其中。对“假如我来执教,我该怎么处理”进行思考,一方面让自己在观课中真正有收获、有改变,是观察和研究一节课的过程成为自己学习这节课、准备这节课的过程。另一方面,可以防止自己在议课时信口开河,使自己关于教学改进的意见建立在可以操作、可以转变为实践行为的基础上,从而使议课能够真正对教学实践产生影响。第三、需要思考议课时交流什么和怎么交流。观课议课致力于建设合作互助的.教师文化,合作是共同的,互助是相互的,在授课教师无私地提供了研究和讨论课堂教学的案例平台以后,观课教师应该怎么办?我们认为,从授课教师的教学中获得启迪和帮助以后,观课教师应该真诚地提供自己的经验、表达自己的意见让让他人分享,这是对观课议课参与者的道义要求。进课堂观课,不是为了完成学校布置的听课任务,也不是为了帮助授课教师,而是为了自助,即为了自己认识教学、理解教学,为了自己的专业成长。
三、理解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议课
议课要以平等对话为基础。教学活动具有无限丰富性和多种选择性,在复杂的课堂教学活动面前,我们都必需抱有“我们未必了解别人”、“我们未必正确”、“即使我们正确,正确的方法也未必只有一种”的谦逊。因为未必了解情况,所以不能简单下结论,而是需要询问需要倾听,少用句号,多用问号。因为自己未必正确,自己不可能完全从逻辑上把握、规定和制约教学活动,所以对话和交流时就不能强加和压制。因为正确的方法未必只有一种,所以需要容忍多样性、鼓励多样性、探讨多样性。即便是给别人以有效的教学方法,也只能采用非独断性、非强制性的指示和指引。
在平等交流的议课过程中,我们既要克服参与者消极接受评判和批判的“小媳妇心态”,唯唯诺诺,防止自我省略与自我删除。又要防止采取高傲的、拒人于千里之外的非合作态度,唯我独尊。自信而不封闭,虚心而不盲从。事实上,当一个人不愿意听别人说的时候,别人也就不想听他说;而当自己什么也不敢说的时候,别人也就不屑同他说。这样会失去独立和平等的对华关系,正所谓“话不投机半句多”。
四、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重要途径――观课与议课的有机结合
观课议课心得体会14
有幸参加灵宝市高效课堂之“独学”研讨会,两位教师精心设计的课堂至今仍历历在目,为我们的课堂教学起了示范引领作用,领导的讲话精神更是发人深思——师生共读,促进“独学”出成效。现就本次活动我的收获总结如下:
一、师生共读,为“独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1、教师的读
教师首先应是一位乐读的人,读教育理论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读经典美文丰富自己的内涵;研读课程标准及教材,准确把握每节课内容的深度与广度……。教师还应是一位善读的人,能读出文章的内涵与外延,更要善于将读书的方法经验梳理概括以便授之于学生。
2、学生的读
读是“独学”的最基本的途径,李智民老师对学生“我能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读书时,要不断提高要求,培养学生会读书、善读书,进而爱读书,形成终身受用的自学能力。
二、学生主体,促进“独学”出成效
学生不是产品,不可以用模具来进行规模生产,他们是具有独立思维能力的个体,只有让他们真正的参与到学习中来,通过自己的阅读、观察、思考、操作、表达等一系列活动,才能形成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尹娜老师的课堂思路清晰,一步一步的随着学生的认知需求通过观察、抽象出三角形的数学图形,再画三角形、进而去读一读知晓定义,深刻理解,明晰特征,辅以及时恰当的'检测活动,一直把学生放在构建知识的主体位置,很值得我们学习。
总之,每参加一次教研活动,都会带来心灵的触动,都有沉甸甸的收获,教学的方向越来越明,思路越来越清,真诚地感谢领导组织的教研活动让我们更快的成长,希望这样的活动能经常开展,让我们有更多的机会聆听专家的引领,实地感受精彩纷呈的课堂。
观课议课心得体会15
观课中更要重视捕捉与生成有研究价值的问题。一般来说,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加困难,所以生成出有价值的问题对教师的“观课议课”能力是一个考验。要解决这个问题,根本还是需要提高综合素养,需要在长期的“观课议课”实践中“修炼一双看课的眼睛”。应鼓励教师用自己的眼睛观察课堂,研究课堂,捕捉各种信息,确定议的问题,并把自己对课堂教学的理解与看法,通过对话交流的方式与大家进行商榷
首先,“观课议课”要建立一种平等民主的教学研究文化,这种文化需要解放教师,需要教师意识到自己的.权利和自身实践经验的意义和价值。它立足改变传统教研文化中,教师单纯接受专家、教研员的观点和意见,只是被动的执行者的角色。
其次,“观课议课”致力改变教师的生活态度和工作方式。这种态度是积极主动的参与态度,从接受到参与,从被动到主动,从天天如此到不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致力改变。在同事关系改善方面,“观课议课”强调开放,促进互助,致力建构教学中互助、生活中彼此关照的人际氛围。
第三,“观课议课”是学习课堂教学的研究方法,并在研究中改进和发展。这种方法就是不再孤立地看待教的行为和建议改进教的行为,而是通过现象观察、对话讨论等方式对观念、行为、效果进行整体研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断发现自己,不断改造自己,不断成就自己。
观课议课心得体会16
【关键词】职业教育;心里咨询;观课议课;提高效益
陈大伟教授主张的用观课议课代替以往的听课评课,必然给中学课堂教学研究带来一系列的良性变化,而这种变化的出现无疑需要参与者在观课议课过程中形成良性人际互动。良性的人际互动是观课议课顺利进行并取得积极效果的前提。这使我想起了心理咨询过程中对建立良好咨询关系起到重要作用的几个重要技术和原则。在观课议课过程中合理的变通地使用这些原则有利于观议课活动的进展和观议课目标的实现。基于此,我结合心理咨询工作与观课议课活动的要求总结出在观议课活动中实现良好的人际互动需要做到的几点要求。
首先,观课议课参与者之间应相互尊重。
相互尊重就是要互相尊重对方的思想感情,内心体验,尊重对方的职业理想,生活追求,尊重对方的价值观念,尊重对方的独特性。“他人需要的只是提醒而不是指手画脚”,陈教授在他的《有效观课议课》一书中如是说。我们认为,只有相互尊重才能使观议课参与者之间做到“推心置腹,畅所欲言”而又不“指手画脚”。由于相互尊重所创造出来的安全氛围使观议课参与者有更好的合作态度,对观议课活动有更高的期望,使成员之间在平等对话的关系中议课,“从根本上降低了课堂教学研究的利害关系”,从而更好地做到求同存异、相互借鉴、相互支持、相互成全、相互培养。这是观议课实现“一中求多”并最终取得积极效果的基础。
其次,观课议课参与者之间应真诚相待。
尊重基础上的真诚要求对人既不虚伪地吹捧又不刻薄地攻击,参与者之间坦诚相待,相互袒露心扉,由于对方的真诚态度,大家都不再惧怕暴露真实的自己,包括自己的缺点、不足、过错和失误,也包括自己的优点以及创新带来的成就感。在这个过程中,观议课参与者之间彼此开放,相互滋养,相互润泽,观议课的目标更容易实现了。
再次,观课议课参与者之间应做到共情。
共情,通常也称作同理心,被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是影响咨询效果的最关键的咨询特质。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咨询师对来访者做到充分的共情,深入来访者内心去体验他的情感、思维,使求助者感到被理解、悦纳,对咨询关系有积极影响,从而使咨询取得更明显的效果。在观课议课活动中,参与者也要提高自己的共情能力,促进观课议课目标的实现。陈教授所说,议课时“要看对方的脸色,考虑对方的感受”,这就是共情。“理解和尊重人性最为简洁的方法是设身处地,同情性地理解对方,对对方的处境、立场和心情感同身受”,这也是共情。
在观课议课过程中有了共情,观议课教师就可以设身处地的理解授课教师的内心情感和劳动付出,理解授课教师行为选择背后的价值取向。不会把授课教师置于被孤立、被评判、被指摘的境地,授课教师敢于主动暴露自己,乐于与议课教师有更多的交流和碰撞,与同行共同探讨的同时促成更多的自我探索。
在观课议课过程中有了共情,授课教师也可以设身处地的理解观议课教师提出的新情境、新思路、新选择,理解观课议课教师提出的种种疑惑,与观议课教师一起去探索更多的可能性,丰富自己的课堂教学,丰富自己的教育思想,开阔自己的教育眼界。
与心理咨询不同的是,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共情只是对心理咨询师单方面的要求,而在观课议课过程中则是对所有参与者而言。不仅观议课教师要做到共情,献课教师也要做到共情。在观议课教师与授课教师思想的火花相互碰撞过程中,双方都要防止碰伤对方的心灵,这一点至关重要。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心理咨询师的共情要求咨询师走出咨询师自己的参照框架而走进来访者的参照框架,而在观课议课过程中的共情,要求参与者都能走进对方的参照框架去理解对方。在观课议课过程中,双方都既是受助者又是助人者。
最后,观课议课过程中需要参与者做到积极关注。
心理咨询中的积极关注是咨询师对来访者的.言语和行为的积极面予以关注,从而使来访者拥有正向的价值观。我认为在观课议课过程中的积极关注也应该是多关注自己以及其他参与者的言语和行为中的积极的合理的有效的正向信息。这并不否认“问题”在观课议课中的重要性,也不是人为地屏蔽“消极面”。“问题”和“消极面”的存在丰富了我们的“对话”与“争鸣”的内容,为我们探索真理、发现真理提供了一条条重要线索,是我们积极探索的起点。我们最终关注的是直面问题进行对话与争鸣带给我们的新发展、新成长和新的教育理念、教育假设。当我们发现了“问题”、“消极面”带给我们的积极意义,也就是我们做到了对它们的积极关注。因此,每一个参与者都要从其他成员的言语和行为中提取一切有益于个体和群体发展的积极有效的信息,也就是“积极面”。而这“积极面”终将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幸福生活构建成功的阶梯。
观课议课心得体会17
学校的每期新书推介导读活动中,我认真拜读了《怎样观课议课》这本书,感觉自己受益良多。陈大伟教授提倡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到教师教育工作中,提出了全新的“观课议课”理论,通过书中一个个生动案例的诠释,让人读完不禁眼前一亮、为之震撼。
“观课议课”,与以往的“听课评课”有何不同?书中作了详细阐述:观课与听课比较,“听”主要指向声音,“听”的对象主要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有声语言往来;而“观”强调用多种感官(包括一定的观察工具)收集课堂信息。更重要的是,观课追求用心灵感受课堂,体悟课堂。评课与议课比较,“评课”侧重对课的好坏下结论、做判断;“议课”是围绕观课所收集的课堂信息提出问题、发表意见。“议”的过程是展开对话、促进反思的过程。其实名词的变化不是重点,重要的是研究课堂教学的实质理念与方式方法。
研读《怎样观课议课》一书后,再反思以往我们惯常的听课评课活动,更为观课议课理论折服。我想在今后的观课议课中,有一下几方面是要注意加强的:
1、加强交流。常常我们是坐到教室中才知道今天听课的内容,即便是提前知道课题也不会事先做些了解准备,这样对于不熟悉教材的人来说,听课的效率就会很低。通常上课者对课堂教学的设计及意图听课者事前是不得而知的,要在听课的过程中自己慢慢揣测体会,而如果课前上课者有所说明、听课者有所了解,那么听课过程中目的性就会更明确,效率也会更高。在议课的过程中,平等的交流更为重要。陈大伟教授指出:观课议课不是为了展示教师自己多么出色优秀,而是为了发现和解决教师专业发展、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所以,尊重、平等、交流,使上课者和观课者消除隔阂、直面问题、共同分享,才能取得议课的成功。
2、明确主题。通常的听课评课活动往往面面俱到,这种方式看似全面,但也隐含着听课者对课的思考不够深入,泛泛而谈,在有限的研讨时间内不能使议课达到一定的深度,对上课者的帮助不大。陈大伟教授提倡观课议课要有相对集中的问题和主题。看看书中的案例,都很好的表明了这一点。比如:一节课超时,探讨是哪些地方“浪费”了时间?语文课观察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理解方面的做法和效果。有主题才能有重点,才能更深入,更有效。
3、以学论教。我们习惯在听课时关注教师是怎样教的。有时甚至过分注重教师的语调、体态、形象等带有表演特质的因素。很多时候我们把教学效果不理想归罪于学生,常常我们会说:你这样设计是好的,就是学生不配合。加涅认为:教只是为了帮助学生学习。在“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下,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状态作为观课议课的重点,以学的`方式、效果来思考教学方式的合理性,这样才能更有效的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
4、加强反思。教学反思是当下大力提倡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方式。观课议课的目的是改进课堂教学,进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所以无论是上课者还是观课者,不能满足于这一课的顺利结束。应该立足于一课而放眼于将来,要通过眼前这一课的研究与思考,对自己教学行为背后的观念进行批判、反思、重建,以求得自身教学行为长效的改进。
革新教学观念,从观课议课做起。真正深入进去,切实解决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加强交流,强化学习,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促进专业成长,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合格教师。
观课议课心得体会18
继续学习的目的就是通过研究和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从教二十余载,经历较多。很多次培训都是流于形式,对老师的帮助不大。8月28日听取了进修学校王长丽主任的学术报告后,我对观课议课有了新的认识:
听课评课不要再流于形式了,不要再“为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 “只听不评”、“你好我好”了。这样的教研有什么意思呢?这样,还不如自己有问题到电脑上查一查来得快。”可是,当面临真正意义上的听课评课的时候,比如评课分等级、评课找问题,我又觉得教学压力实在太大了,没有了安定感,更没有了自豪感。以前总觉得当老师是有成就感的、是自豪的,可是现在,越来越觉得老师难当,特别是课堂教学,越来越不知道该怎么教了,一旦遇到讲课出现问题,被领导批评指责,那心情更是糟糕,情绪很消极,自信心都没有了。和同事们聊一聊,大家都有同样的感受。不可否认,教育的发展对教师来说是个永久的压力,也不可能消除,所以,在这样的压力下,教师的生活、工作负担明显加重,身心疲惫的教师们很少有静下心来专攻改进教学方式方法的行为。那么,如何减轻压力,让教师们愿意研究教学呢?陈老师提出了“观课议课”的方法。
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不同,它主张充分发挥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改进的功能,以发展性的取向做课,而不是以展示性的取向献课,主张直面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不让老师背有被批判得一无是处的包袱。每一位老师或许都曾有课堂教学失败的经历,甚至还有被评判得体无完肤的经历,其实,作为评课教师,第一要做的就是呵护授课教师的自尊心,每一堂课都不会是完全失败或者完全成功,每一堂课都有授课教师的心血,那就有可取之处。我们教研的目的是,针对问题提出改进的方法,而不是将某些人一棍子打死,再没有教学的勇气和热情。对于其中的`失误,我们要委婉地说出来。而对一些我们公认的“好课”,我们教研的目的也不是探讨“好在哪里”,而是探讨“为什么这样设计就好”。
观课议课的教研活动就是研讨课堂事实和现象,不针对授课教师,只针对课堂,探讨原因,研究发展变化的可能性和实现条件。从这一点来看,就大大降低了评课评人的的利害关系,从而减轻教师的压力。我们都希望教师们能走向幸福教育,少一些彼此伤害和打击,大家能够共同观察、收集、探讨、研究和改进教学,这才是幸福而有效的教研。我认为观课议课的首要前提是仔细观察课堂教学情况,收集课堂教学信息,“坐在学生身边”观察学习效果,这样在议课中才能根据问题讨论解决的方法。观课时,不仅仅要用眼睛看,还要用心灵感悟和体验,用头脑思考和判断; “观”对观课的老师来说只是形式,而实质是要走向深刻的思考的。
总之,观课议课的教研活动需要改进和学习,在新的理论和方法指导下,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
【观课议课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观课议课心得体会02-21
有效观课议课心得体会04-25
观课议课心得体会15篇04-25
观课议课心得体会(15篇)04-25
观课议课心得体会汇编15篇04-06
有效观课议课心得体会(精选16篇)05-26
有效观课议课心得体会3篇04-26
有效观课议课心得体会(3篇)04-26
有效观课议课心得体会6篇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