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细节》读书心得

时间:2024-05-21 16:24:25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教育的细节》读书心得【锦集15篇】

  某些事情让我们心里有了一些心得后,可以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样能够培养人思考的习惯。但是心得体会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育的细节》读书心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育的细节》读书心得【锦集15篇】

《教育的细节》读书心得1

  最近读了《幼儿园教育的50个细节》一书,书中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案例细节描述将我们日常教育教学中容易产生的一些教育现象记录下来,可贵的是书中还透过这些现象深入分析了这些现象背后隐藏的秘密,如:幼儿的心理、家庭因素、教师行为的影响等等,对我们这些一线的老师有很好的借鉴与警示作用。

  书中一文《如果你们不听话》中的黄老师常常会说:“如果你们不听话,就不许……”,“如果你们不按照老师说的去做,就不能……”,这类话不仅像黄老师这样的新老师会用,其实仔细想想在自己身上也会存在。这一类警告语对幼儿来说成效快,能够很快就树立好班中的“规矩”,而且对于老师来说还比较的省力、有效。但是文中却分析长期使用这类警告语会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幼儿可能在外显的'行为上遵从了教师,但是内心并没有真正认同,也不知道好的行为习惯给自己与他人的意义,这样的行为是短暂的、无效的;其次,这样的警告使幼儿生活在“他律”的要求下,并没有帮助幼儿形成“自律”意识,而且警告与威胁也会让孩子时时体验对强制与压迫,没有幸福感;最后,经常使用警告性语言也会恶化师幼之间的关系,无法形成良好的人际心理氛围,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所以,这些警告类的语言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大忌,我们应该引以为戒,不能经常地运用。

  其实作为大班的幼儿来说,他们对于自己的行为以及自己在班集体中的地位已经有所认同。因此,对于这阶段的孩子我们应该让他明白在班级中 “该做什么”“该怎么做”我们可以与幼儿一起制作一张图文结合的班级作息表,让孩子明白每个不同的时间我们该做些什么,这样可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秩序感。同时,再与幼儿一起为每个时间段应该怎么做,制定出一些应该做到的规则,提醒幼儿遵守,帮助幼儿养成自律的意识。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在每个环节开展前做出一些简单明了、童趣化的指示,提示幼儿在自己的行为中应该做到什么。当然,每个孩子的特点不同、能力不同,我们切不可用一把尺来衡量,给予幼儿一些自己的空间,用纵向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成长,才能让幼儿感受到我们的关心与爱护,从而尊重我们,愿意遵守班级中的各项规则,将规则真正做到放在心上。

  其实作为从事教育职业的每一个教师,特别是我们幼儿教师,重在研究学校教育的同时,还要研究家庭教育,重视家教指导工作。因此,教师与家长的互动与沟通是十分重要的,将成为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我们只有正确认识和处理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关系,才能共同把儿童教育工作做好。对我们来说,在双方沟通中怎样善于抓住时机,在随意交谈中如何自然的捕捉到家长的心声。怎样有艺术的向家长宣传、指导保教知识,还存在着一定的难度。

  如何解决与幼儿家长沟通中存在着的一些困难我认为应该从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入手,不断提高与家长沟通的方式、途径与技巧。

  教师每天与家长接触时间虽然短暂,但三言两语中也能反映出一些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灵活掌握交谈技巧及说话的艺术。过去,我总认为时间短,与其拐弯抹角,不如直截了当的说。于是有时当着孩子和家长就告状,弄得家长十分尴尬,孩子也害怕。这样,既不利于孩子克服缺点,也不利于家园配合。这本书开启了我一扇窗,成为我学习新技能的一把钥匙。人的一生有很多的窗需要开,既然选择了教师,就意味着要面临很多挑战,需要寻找更多的钥匙……

  我想,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必须要从自己的点滴做起,谦虚谨慎,耐心细致,努力学习,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把每件事情,每项工作做的更好,让每个孩子得到更周到、更细心地照顾,让每位孩子更聪明、更可爱、更健康的成长。

《教育的细节》读书心得2

  一本好书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让人不断超越自己的局限,去领略百态人生。20xx年4月23日是第25个世界读书日,在碎片化的信息时代下,纸质阅读成为返璞归真最珍贵的存在。一场疫情,给了我们更多的读书时间,徜徉在墨香和文字中的每时每刻,冲淡了疫情带给我们的不安与焦虑。

  在非常时期,我积极配合国家有关疫情防控工作,积极响应我园教师线上“阅读周”的活动倡议,认真阅读了《幼儿教师88个成功的教育细节》一书,不断学习与思考,从阅读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著名教育家老子说过:“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对教育细节的处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88个成功的教育细节中的每一个对于幼儿教师来说都是那么的形象和贴合实际。下面根据书中案例,摘出几点谈谈我的感受。首先,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儿童时期建立并维持社会关系的能力,对将来生活的重要性。有效地与幼儿交流,肢体、眼神、表情等都可以成为交流的工具。非语言方式的交流大多可以放在婴儿或者稍大点的幼儿身上。用肢体触碰一下婴儿,给幼儿一个微笑或者拥抱,这都可以让他们感觉到你在和他交流,都是在向他们传达不同的信号。这些非语言的交流方式,可以直接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为自己的教育工作又增添新的方式与方法。第二,要重视具体的教育细节。在阅读中,我有感于作者笔下的案例是形象鲜活的,故事中的老师将幼儿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汇成细语,集成智慧,将她们的经验与我们共同分享。

  从这一点我就感悟到细节的重要性,如果自己也能重视日常教育中的'细节,将工作中的点滴经验积累起来,多记录和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多思考和积累处理事情时的举措是否妥帖,相信自己会成长的更快。第三,要积极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88个成功的教育细节中的每一个都发人深思。在阅读中我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我相信细节决定成败,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关注与孩子们相处过程中的任何小细节,用心对待与孩子们的每一天,把书中所学恰当合理的运用到自己的教育工作中,不断提升自我工作能力,对自己的行为做到了然于胸。只要我们明察秋毫,孩子们就会给我们指明方向。做一片绿叶、一丝春风、一缕阳光,把温暖和爱带给最可爱的孩子们!

《教育的细节》读书心得3

  今天,孙老师让我们读《教育的55个细节》这本书。可我想《教育的55个细节》不是一本老师看的

  书吗?那为什么孙老师要让我们读呢?于是,我带着好奇的心情,读了其中的5个片段:《吃饭时保持良好的礼仪》、《主动帮他人捡起掉下的东西》、《餐后要负则清理自己的垃圾》、《接到别人递的.东西要说“谢谢”》、《与人相碰应说“对不起”》。读了这5个片段,我对《接到别人的东西要说“谢

  谢”》一文印象犹为深刻。它教育了我们接到别人递给的东西时,要及时说“谢谢”。是啊!在生活中,许多人接到别人递给的东西时,都不说“谢谢”。我想,我们应该要做一个文明人,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用一句简单的“谢谢”反映自己的文明素质。“谢谢”,让我们每天都做好朋友!

《教育的细节》读书心得4

  本次假期,再次阅读了朱永通教授的《教育的细节》一书,相较于第一次阅读时的粗浅甚至不以为意的观后感,再次阅读时,对于本书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初读此书时,总以为该书不过是强调对于教育教学中的细节的重视,并不觉得此书有何特别之处;而此番再读,才发现书中的细节,并不仅仅是教育教学中容易被人忽视的细微小事,更包括那些深植于脑海深处的不以为错误的某些意识与行为。

  纠正观念上的错误

  朱老师在书中指出的第一个细节,是某些错误的思维观念:在他看来,比起行为上的错误,观念上的错误更值得老师们警惕。不由得想起在班上试行语文小组积分制的初期,总是担心小组组长不会尽职尽责以至敷衍了事,所以每次总会找来那些积分垫底或没有达标的小组组长进行谈心、劝导甚至批评教育,可想而知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后来,我在小组积分制上,附加了奖励制度,凡是某一任务的积分达到第一的小组可以获得当日一项语文作业的减免权,一经试行便取得了极佳的效果:无论是背诵默写,还是上交作业,各个小组都能够既快且好地完成,即使是积分垫底的小组也没有丧失积极性。同样是小组积分制,为何结果截然不同?原因便在于前者对学生的思维上以惩罚垫底为主,后者的思维上以奖励第一为主,可见一味地惩罚显然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深究这种思维定势的根源便在于内心对学生的不信任;而后者能够成功虽然不能说是在思维上对学生百分百的信任,但至少没有前者那么明显地显露出对学生的不信任。其实,对学生的不信任,已经成为了不少老师根深蒂固的观念,但这种观念本就是一种错误的观念,因为不信任的态度必然无法带来美好的结果。也许,对学生多那么一丝信任,我们便能够收获预期的效果。

  言语的'细节

  第二个让我心有触动的细节,便是书中所涉及的言语的细节,这里的言语细节并不是与学生沟通交流中所需要注意的话语,它的指向依然是那些我们不以为意的无意识的错误言语。记得有一对相差三岁的姐弟都在我校就读过,但姐姐的成绩一直位于学校顶尖名次,而弟弟则与之相差甚远——长期处于中间甚至中下名次,凡是教过姐弟俩的老师谈论起他们,对于弟弟的表现总是颇有微词;有的老师甚至当着弟弟的面提起表现优异的姐姐,虽然意在希望他像姐姐一样认真努力学习,并无其他恶意,但在弟弟的心里无疑会造成极大的压力。之所以提到这对姐弟,便在于这样的兄弟姐妹在教学生涯中是难免会出现的,而这样的比较话语总会无意识地形成,虽然这样的比较本身并不存在什么恶意,但总会给表现不好的一方造成莫大的压力,甚至会影响到兄弟姐妹的关系。可兄弟姐妹,本就是一个个独立的人,本就存在着差别,而一味地比较无疑是忽视了他们的个体差异性;但人物的比较本就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尤其是不带恶意甚至心怀好意的比较话语,更是无法证明这些话语本身就是错误的。也许,学生某些难以预料的不当言行,便来自于老师无意识的错误言语。

  读完此书,才发现教育的细节,并不仅仅存在于教育教学的行为当中,更在于行为背后的思维观念以及言语表达当中;行为上的细节容易引起注视,但内在的思维观念和言语表达上的细节却难以引起注意。想来,作为教育者,时时刻刻皆须对自己的一言一行一思一得有所观视,如此才能堪破教育的细节,给学生带来最完美的教育!

《教育的细节》读书心得5

  简洁的封面,只有一幅黑白的漫画,枯树下,落叶飘零,一只鸟蹲在鸟笼上沉思。它在想什么呢?是不是也在思考沉重的教育问题?

  其中封面上的两句话让我不解和好奇:“警惕细节中的魔鬼,让天使常驻教育的细节”,何为魔鬼?何为天使?

  带着这样的疑问,我打开了这本书。全书共有六辑,分别是“四个序”“活在观念里”“守住教育的重心”“一厘米之变”“教育里的习以为常”“过有思考的教书生活”。一本书有四个人给他写的序:有周国平的《从观念到细节》、张文质的《自明的火种》、陈心想的《细节里藏卓见》和陈大伟的《先睹为快》。真的忍不住,赶紧找个没有课的下午,美美的沉浸在书中。

  一口气读完,有种酣畅淋漓的感觉,一边是深入浅出的理论知识,一边是生动灵活的案例;一边是熟视无睹的经验之谈,一边是细微之处的惊艳和惊喜;一边是批判束缚的各种冗繁的事务,一边是尽显教师的人性情怀;一边是敢于发声的拒绝之美,一边是超越功利的至美大爱。

  “活在观念里”的《平等观念在哪儿》,这篇文章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身上的陈旧和腐朽。记得学生每次都扬起笑脸和我欢喜地打招呼,我有时候由于走得急,或者忙,都只是简短的一声“嗯”就过去了。那天在厕所,一个女生对另一个女生说,我再也不和某某老师打招呼了,因为我每次打招呼她都没有回答。那一刻,我读懂了孩子内心的沮丧和失望,我想这会不会影响她以后的交往和成长呢?自此以后,学生只要和我打招呼,我必笑脸相迎,甚至我也主动和他们打招呼。如果一群孩子中的`其中一人喊“老师好”,我的回答不是“你好”,而是“你们好”。我要让和我打招呼的学生们,都收获问候的喜悦,而不是只有一个孩子得到回答。

  教育的细节含笑在师生的问候里。

  在“守住教育的重心”这部分的《头发上的教育学》这篇文章里,我也读出了感同身受。我们学校经常检查学生的奇装异服、奇异发型、染发烫发、穿戴首饰等现象,我们也遇到过男生不愿意剪短发的。那时候都是我们一个班主任带着一群学生直奔理发店,和老板说明要求后,就让老板直接给学生理。尽管学生们有一百个不愿意,但大多还是默默地忍受了。还记得有一次,我们四个班主任联合起来把校外的一个理发老头请到教室,让发型不过关的学生一一排队理发,学生们虽然不敢吱声,但那天的晚饭好像都没有吃。

  而在《头发上的教育学》这篇文章中,贾老师并没有强制学生改变,而是一次又一次的采用教学智慧来矫正学生的心理,美化学生的心灵。贾老师先是开“做一个合法公民”的主题班会,特别强调“三不许”,可是学生照样我行我素。如果是我,这时候早就着急了,肯定强迫学生立马照办,但是贾老师并不着急,而是逮住这位学生来办公室的机会和她比美。

  贾老师的这个“比美”的中介,过程自然,语气亲切,既照顾了学生的情绪,又引导学生“看到”了什么是真正的美,让我由衷的佩服。

  当然,风格即性格,贾老师的方法不能简单复制,但我却看到了教育的美丽和沟通的艺术。

  教育的细节绽放在发丝里。

  在“一厘米之变”中有一篇《润泽的座位》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最近我也被学生的座位问题弄得焦头烂额,有个学生已经换了三次座位了,可是她好像还是不满意。而文中的张老师苦思冥想了两天后,设计了一个班级活动——挑棋子,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难题,也让那个屡屡换座位的学生受到了教育和心灵的震撼。

  文中的作者说:当学生换座位的要求变得“无理取闹”时,老师此刻的迁就则是冷漠的代名词。但是老师的积极干预必须基于免于给学生造成伤害的原则,这个原则其实给老师提出了不小的挑战,它要求老师要有宽广的同情心,而这当然也要求老师要有丰富的人性知识。同时,它还要求老师具备创造性工作的素质和能力,能够“借机”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并与他人建立谐美交往的能力。

  所以教育的细节躲藏在座位里。

  细节决定成败,而教育的细节更是关乎一个孩子的成长和自尊,慎言慎行,巧言巧行,《教育的细节》在细节中教育。

《教育的细节》读书心得6

  暑假里,我有幸拜读了朱永通先生的《教育的细节》一书。拿到书本,一行小字跃入眼帘——警惕细节中的魔鬼,让天使常驻。何为魔鬼?何为天使?当我一页一页翻看着的时候,我想我似乎明白了……

  《教育的细节》这一书其实是一个个案例,一个个故事片段,有他女儿教育成长的真实经历,有他到各地学校的所见所闻,以小见大,娓娓道来,他不似教育类书本中的大段大段的道理哲学,更像是话家常般的阐述,读之让人耳目一新。

  如《单独的座位》、《课堂中的道具》、《怎么和孩子说话》,这些细节常在我们的教学生涯中遇见,可也常常被我们忽略。当我读完这些文字的时候,我不禁在想,如果换做是我,我会怎么做?

  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朱永通先生提到的`《一厘米之变》,看到这个标题,我就想到了我们班的一个小朋友哲哲。哲哲小朋友,长得非常帅气,很聪明,上课回答问题都能回答到点子上,数学操作也做的又快又好。可就是这样一个本来应该很讨人喜欢的小家伙,在班级的一日活动中,你会听到很多的告状声,哲哲抢积木了,哲哲把小朋友弄哭了……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老师都会想怎么让他变好呢?其实改变他人何其不易,不如试着改变自己。也许你会觉得你改了他怎么还是这样?那么不如想我改的是不是不够,再多一厘米如何?抱着这样的心态,我们两位老师、阿姨、孩子的妈妈甚至孩子的整个家庭都在悄悄的变化,在这样的变化中你再去观察孩子,你会发现孩子也在悄然的发生着变化,从原来的迫不及待到现在的学会等待,从原来的不敢放手到现在的其乐融融……也许有时候还是很调皮,但是只要我们继续坚持每天一厘米,相信孩子也会越来越好。

  俗话说:态度决定高度,细节决定成败,教育的细节关系着教育的成败。而“一厘米之变”所变化的就是种种细节,包括观念的“一厘米之变”、教育重心的“一厘米之变”、对教育中习以为常的事情的“一厘米之变”……坚持一厘米之变,从能改变的地方开始,一厘米一厘米地努力去改变,积少成多,量变产生质变。

《教育的细节》读书心得7

  今天,孙老师急匆匆地走进来,对我们说:“今天,我们来读《教育的55个细节》!它的作者是美国教师罗恩。克拉克……”孙老师说着,说着,我就陷入了沉思:咦!今天怎么要读书?我回过神来,带着好奇的`心情看起了当中的一篇《吃饭时保持礼仪》。之后,我又阅读了《与人相碰应主动说:“对不起”》、《餐后要负责清理自己的垃圾》、《主动帮别人拣起掉下的东西》和《接到别人递的东西应主动说:“谢谢”》。它们写的都是与生活紧密相关的文明礼仪的养成。

  其中,我最喜欢的要数《与人相碰应主动说:“对不起”》了!我认为说“对不起”这三个字非常简单,为什么有好多同学不会说呢?在生活中经常出现这种情况:下课时,两位同学相撞了,可他们不会说对不起,而互相打斗起来。我想,如果他们各自说声“对不起!”那不就大事变小,小事变没了了吗?看来“对不起”这三个字还真能看出一个人的文明教养。伙伴们,我们不小心碰撞了别人真应及时说“对不起”哦,那才能养成礼貌、懂规矩的好习惯,才能成为一名礼仪好少年!

《教育的细节》读书心得8

  今天孙老师向我们介绍了一本书,名叫《教育的五十五个细节》。这是由一位美国教师克拉克写的。听孙老师说,这本书里的许多内容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对我们有帮助。我们很好奇。

  孙老师选择了五个内容给我们看:《吃饭时保持良好的礼仪》,《主动帮他人捡起掉下的东西》,《接到别人的东西要说:“谢谢”》,《餐后负责清理自己的垃圾》,《与人相碰应主动说对不起》。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主动帮他人捡起掉下的东西》。文章主要写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是一位男孩帮作者捡起掉落的东西;第二件事是写作者教育他的学生要及时捡起别人掉下的东西,第三件事是写他的'学生为一位女士捡起了丢弃的烟盒,便捡起它后还给了那位女士,那位女士羞愧的走了。看,这都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可却包含着许多做人的道理。记得有一次,冯灏的作文纸被风吹到了地上了,那些经过的同学却视若无睹,只有我捡起它交给了冯灏。真想向伙伴们大声呼吁:让我们从小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那么世界才会更美好。

  但愿有更多的人能关注到这些小事,让我们从小事做起。

《教育的细节》读书心得9

  最近,阅读了《教育的55个细节》一书。该书主要从教育教学的一些细节入手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从而培养一批批有礼、有序、有理的学生。我也看了很多老师们在仔细研读该书的基础上,写下的感受。它们抓住一个方面来重点剖析的真切生动的教学随感。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是一种敬业,一份执着。下面我也谈谈读了该书后的一些感受

  古人说于细微处见精神,教育就是需要日积月累、点滴成型的,细节在所有领域都是重要的。教育是对人的活动,马虎不得。克拉克先生是快乐的、幸福的,因为他独到的运用了他的55个细节教育学生,并取得了成功。 读罢克拉克先生的“教育的55个细节”,回味多多,其中体现出的用心,尤其重要。

  一、 爱心——教育的根本

  因为有爱,克拉克先生这样解决了学生的麻烦,“当她对我撇嘴、翻白眼时,我用手把我所有的头发弄到头顶,像鱼一样嘬着嘴唇,然后马上对她翻白眼。安托肯娜当时像石头一样地定住了,我也确实吸引了她的注意力,她呆呆地看了我一分钟,然后我笑了,她也笑了,接着我们一起大笑起来。” 轻轻松松,没有批评,没有惩罚。

  因为爱之真切,克拉克先生认为,“和孩子们一起度过的教学时光是快乐的,而且我现在也很难想象还有什么比教书更有意思的`事了。”“我感到很幸运,因为我能为孩子们工作。”

  二、 责任心——教育的保障

  克拉克先生在教书7年后的日记中写到,“我无法入睡,明天是开学的第一天。现在是凌晨3:30,我心情紧张,难以入眠。即便睡着了,我也许还会继续做梦。我梦见我不知把我们班丢到学校的什么地方,找不着了……”

  克拉克先生认为,和孩子打交道是一件耗尽精力的工作,无论多么训练有素、经验丰富,也总会担心,甚至害怕出现失误,这一点不难理解,因为世间责任最重的事情莫过于教育孩子。正好应证了中国的一句话,责任重于泰山啊。

  三、 耐心——教育的策略

  为了训练学生在书面回答问题是句子要写完整,克拉克先生制定了如下计划,“第一步,重复问题,并给出你的答案。第二步,给出你为什么这么认为的理由。第三步,支持你的答案。第四步,复述问题并下结论。”并根据上述要领,在做了大量的练习之后,不久学生们就可以写出答案了,学生们学会了复述问题、得出结论、写出支持答案的论据、最后重复问题结尾。他甚至让一年级的孩子都通过这样的考试。

  四、 细心——教育的技巧

  从“回答大人的问话要有礼貌”到“尽你所能成为最出色的人”的55个细节,细到学习的方方面面,细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细到行为的方方面面……

  克拉克先生用55个细节成功地教育了学生,尽管它们都是一些细节,不仅适用于孩子们,其中绝大部分都适合每一个人,从年轻人到老年人,从家庭主妇到医生,从政治家到伺者,以及其他所有的人。

  教育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素质直接关系到民族的强盛,如果我们教师都具有爱心、责任心、耐心、进取心、细心……我们不仅仅会收获快乐幸福,我们的国家还会收获崭新的未来。

《教育的细节》读书心得10

  我阅读了由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陈迁主编的《幼儿园教育的50个细节》,感触彼深。本书围绕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的细节问题展开论述,全书50个细节以案例的形式呈现,从语言运用、非语言行为、教学探索、环境创设、因材施教和处理突发事件这六个不同的侧面来反映当前我国幼儿园教育中需要引起高度关注的一些具有典型性的语言和行为,每个案例又分为“细节描述”和“细节透视”两个部分,使读者能够从案例的描述与分析中得到某种启发。

  我对书中印象最深的是第六编处理突发事件中“从滑梯上被推下来的孩子”的细节描述。这里所描述的是宋老师班里新来一位名叫英浩的小朋友,他很聪明但又十分调皮、好动,他的到来打破了班中原有的秩序,宋老师感到很头痛,由于他的顽皮和不守规矩,终于有一天不好的事情发生了:在一次户外活动玩滑滑梯中,英浩小朋友因插队不守规则被从滑梯的阶梯边上推了下来,幸好被推下来时的位置并不高,而宋老师又正好站在滑梯下面快手接住了,才避免了一桩意外事故的发生。

  书中深入浅出地剖析了之所以会发生安全事故,一方面与幼儿没有建立起良好的集体生活规范有关,另一方面也与老师在安全管理与教育上做得不到位有关。是啊!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安全问题是最令教师们担心的',特别是班里有比较调皮的幼儿,如何让他尽快适应集体生活,以及如何在集体生活中逐渐规范他的行为习惯,是我们应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预防突发的安全事故发生。而常规培养和安全有着密切的关系,事实证明:常规好的班级,安全系数就越大,常规差的班级,安全系数就越小。

  我们每一位老师首先要重视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对幼儿进行常规培养以及注重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帮助幼儿建立起规则意识,让幼儿知道在什么情况下会造成危险,懂得应怎样做是安全的,让幼儿逐渐学会遵守集体生活的规则,并逐步提高幼儿执行集体规则的自觉性和能力,使其逐步克服自由散漫等不良习惯,形成自我控制的能力。在这里特别想说的是,面对经常不守规则的幼儿教师应该给予他特别的关注,并及时发现幼儿的闪光之处,用赏识的眼光来看待他人。每个幼儿总有值得表扬的地方,在常规培养中,老师要多从正面引导,树立幼儿的自信心,对幼儿正确的行为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久而久之使之巩固,以形成良好的习惯。只要我们老师常抓不懈,我相信班级的常规会有更进一步的提高,幼儿的安全会得到更有力的保障!

  总之,阅读《幼儿园教育的50个细节》对我启发很大,我还将继续经常阅读它,弄懂各细节背后的理论要义,使我今后在从事幼儿教育工作中得到更多的借鉴、警示和帮助。

《教育的细节》读书心得11

  书本中的这么一段文字:“孩子是由一百种组成的。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只手,一百种思考、游戏、说话的方式,还有一百种聆听问题的方式,惊讶和爱慕的方式。一百种欢乐,去探索,去发现;一百个世界,去发明;一百个世界,去梦想。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一百、再一百,但被偷走了九十九。学校和文明,将孩子和身心分离。他们告诉孩子,不需用手操作,无须用脑行事,只要听,不必说,理想世界不必伴随快乐,他们要求孩子,去发现只存在的世界,在孩子一百个世界中,他们偷去了九十九。”说的真好,作为一名教师,我应该去寻找孩子喜欢的语言,只做引路人,不做指路者。

  翻阅了朱永通《教育的细节》一书,共五辑——“活在观念里”“守住教育的.重心”“一厘米之变”“教育中的习以为常”“过有思考的较教书生活”,文字虽很朴实,却正如网络评论的那样“能穿透灵魂、体现育人智慧”,感触最深的是书中《平等观念在哪儿》一文,学生向老师问好,老师一脸漠然或最多居高临下地点点头,是不是小事?却可能给问好的学生留下一辈子的心理阴影——因为这是让学生忘不掉的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教育的细节则首先是体现在课堂上。我们面对的小学生,对于他们讲大道理不能说没有作用,只是要从根本上触动孩子思想的神经,还要从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事情、小细节抓起。在课堂教学中也注意细节,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而课堂互动往往是通过教学细节来实现的。教学细节推动师生课堂有效互动。当我把问题呈现给学生时,我的语调、眼神都很重要,面对我的问题,学生的回答、对学生的回答我的评判……这些细节的注重,都会使我的课堂变的有生命力。

  教育真美,孩子更美,希望我能通过这本书的学习,找回孩子心中的好老师。通过看《教育的细节》这本书,我看到“一厘米之变”,对这些事例真的很震惊,句句说到了我们的生活中,难道我们不是这样做得吗?这让我深思,不是不知道,而是我们没有注意细节。最大的收获也许并不是我要去注意细节什么的,而是让我知道换位思考是多么的重要,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赢得信任的最好方法,好好去做好换位思考,就可以注意到每个教育上的细节了。

《教育的细节》读书心得12

  阅读朱老师的这部专著,是我们的学习任务。我一直是个乖巧的学生,好好读了,再写点,算是作业。

  我理解的这本书的核心就是一句话:如何对治我们石化的观念。文本叙述会有个视角或者叫切入点也可,此书定位在学校教育语境里。

  观念石化绝对是一件坏事,会害自己。同时由于我们每个人都处在社会网的某个位置上,你的石化又会因为你所站立的位置辐射出去而造成相应的危害。朱老师在教育言教育而已。没有痛心疾首的呼吁,只有娓娓道来的温和的理性。

  教会一个老师做老师的是学生,教会一个母亲做母亲的是孩子。大凡我们能以开放的心面对学生或者孩子这一面镜子,从全面到具体,你会有不同层次的看见,而且看见会越来越多。譬如定睛凝视镜子你会看见额头被刚才圆珠笔不慎滑过留下的一条线,擦拭。有看见就会有行动。这是自然的事。唯一怕的是我们不肯看不肯直面。

  秋阳·创巴仁波切在阐述禅修概念的时候说:禅修表示自己面对现实的意愿。我花了一年半的时间阅读灵修类书籍以及尝试着在生活中贯彻,逐渐明白的所谓禅修不关宗教信仰,不是教会顽石,恰恰说的是我们如何活的问题。如何活?保持觉察的心,面对当下,直视自己心智的活动,观念即在心智里。

  禅修既是一个决定,一个开始,也是无比漫长的过程。从不再逃避,回过头来面对自己面对现实,禅修开始。然后看见心智里无数的念头如风起,如云涌。有些来来去去,有些盘桓得久些,但总归会消散会离开。但不止这些,远远不止,禅修就是面镜子,仅仅是面镜子,越看眼睛的透视力越好,越看见问题,不回避去面对,解决一次就多增加了一点觉察力。仅此而已,仅此而已。禅修不是修仙成佛之路,只是不断地和自己过不去。甚至没有成为更好的自己的许诺,别信张德芬的那套。没有完满,完满在远方。远方,除了遥远,还有什么?

  还是回到朱老师的这本书上。说教师和教育的.事。很简单,我们选择教师这个行业,就将自己放在这个职业所有的关系网中。

  首先整理,以求认识。师生关系,也即教和学的关系,是核心关系,至于其他关系不过是这组关系的派生。然后是一个恰好做了老师的人如何在这些关系中面对现实,修炼自己。克里希那穆提在《论关系》一书中曾强调了关系之于修炼的意义。我所认识的那些证悟了的人,没有一个是避世的,反而活在最红尘之中。而且很有意思的是,无论是最初接触但很快就抛掉的德芬,还是后来的江本胜、胡因梦、源淼、肯·威尔伯夫妇、荣格、希阿荣博堪布、沙吉难陀、索甲仁波切……叫得出或者已经叫不出名字的,有意思的是大家不约而同地走向了教育这一块,不止学校教育。也就是创巴所说的造福众生的大乘佛法的精神。而克里希那穆提更是连宗教佛法信仰都不提了的,他有个观点是:教育就是解放心灵。教育工作者尤其不能是心灵禁锢之人。

  朱老师叙述的就是心灵解放之途——保持对细节的觉察能力,同时迎来“非常开阔、非常美丽且大有可为”的教育境况。

  上述这些,就是我解读的《教育的细节》的内容,抛砖,期待玉来。

《教育的细节》读书心得13

  《教育的细节》全书共分五辑——“活在观念里”“守住教育的重心”“一厘米之变”“教育中的习以为常”“过有思考的较教书生活”,道出鲜活案例中蕴含的思考和启示。细节虽小,却能穿透灵魂、体现育人智慧。

  假期我有幸读了朱永通老师的《教育的细节》。细微之处多常识,细微之处藏卓见。捍卫常识,大而言之就是捍卫未来;小而言之,就是对规律和人性的尊重。细节的力量在于理性的批判和建设。纵观全书,朱永通老师以敏锐的视角不动声色地真实记录了这些年他在教育界的所见所闻。审视之中难免忧思,也不乏批判,但他不囿于一时情绪上的发泄和愤慨,更多的是客观省察后的理性思辨。让我们在“自我发现”的同时,还能增强“自我变革”的行动力。

  他在书中直面教育现实中司空见惯的种种问题,切中要害,思想深邃。书中没有对宏大叙事的理论阐释,只有面对一个个教育细节的理性思考,既启迪智慧,又滋养心灵,是追根溯源、探寻教育本质不可或缺的“活的范本”。书中对很多教育细节的思考,唤醒了我们对常识的尊重和敬畏。阅读品味中,我们会不自觉地和朱永通老师一同进行深层次的拷问,继而反观自身,或颔首称赞,或汗颜不已。如《润泽的座位》一文中,他从女儿受伤的'经历中发现了一个经常被忽略的细节:如果班级学生数为奇数时,怎么安排那一个单独的座位?在惯性思考中多是消极惩罚的答案,而我们需要思考如何把这样特殊的座位变成了“表扬的座位”。在郑也夫先生《后物欲时代的来临》中,我们看到了这一做法和“喜新厌旧”背后的理性分析:“追新”构成的适度刺激,变成了激励学生的媒介,暗合了人性炫耀的本能,激发了潜在的正能量,体现了润泽人性的价值和意义。

  教育一定要直面现实的问题,直面人性的善恶,不逃避,不伪装。一味的批判会赢得群情的回应,但这种非理性的情绪宣泄于事无补,于人无益。正如朱永通老师倡导的“一厘米之变”——“从能改变的地方开始,一厘米一厘米地努力去改变。小如一厘米的改变,如果它挑战了习以为常的教育行为中反教育的‘习惯无意识’,积少成多,就能引发更大的改变。”的确如此,在仰望星空的时候,我们更需要关注的是建设之路如何根植素朴的大地,哪怕有暂时的弯路,但拐角处总有会有惊喜,有亮光,哪怕很微弱。微,也是一粒种子,一份力量,一种希望……这本书对一线教师而言有很深的启发意义,它能指导我在教育的过程中更好地保护学生,保护学生是在保护人的心灵,读完这本书,我在思考:我要成为什么样的教师,我能成为什么层次的教师,我应该从哪些角度去自我反思,我目前的不足和我将要努力的方向分别是什么。

  这些思考不会停止,只要我在一线教学,只要我从事教育行业,我就会把这份工作当作事业去经营,去创造,去丰盈。读书的目的就在于使自己成长,我的教育事业刚刚起步,我相信,如果我能保持自我审视,自我鞭策,并且不断汲取前辈经验,吸收专业营养,我一定会幸福地工作,我教出的学生一定会是幸福的孩子。

  一本书物理意义上的重量轻如鸿毛,但“化学反应”意义上的重量却有无穷的意味。岂止如此呢?于他,或许只是个体的“精神侧影”,但于读者而言,这种潜藏的富足却是一种莫大的“正向力量”,它如精神暗夜里“自明的火种”,将鼓舞千千万万个你我不断匍匐前行。

《教育的细节》读书心得14

  “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老子就告诉我们细节决定成败,做任何一件事情都要抓好细节,那么我们的幼儿教育也是如此,只有从细节入手,才能不断积少成多。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让幼儿教育在这些简单、平凡的事情中彰显独特的光彩。语言是教师和幼儿沟通的桥梁,也是传递知识海洋的钥匙,苏霍姆林斯基同样也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因为教师的语言不仅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也影响着幼儿的身心发展。所以,教师的语言艺术也应该从细节开始,绽放出语言的魅力。

  一、把你送到小班去

  “把你送到小班去”这句话,我想每一个幼儿园老师都曾经说话过,这是我们面对调皮捣蛋的孩子时,一种不约而同的做法。但现在想想这句简单的话语背后似乎藏着些什么。我们每次总是从教师自身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一句“把你送到小班去”就可以让调皮的幼儿顿时变得安静下来,因为他们将不再属于原来的群体,他们会害怕和恐惧,所以他们会按照老师的要求做好,于是,我们反反复复地尝试用这种方法,殊不知这样会对幼儿的心灵带来创伤。同时教师虽然经常说“把你送到小班去“,却从来没有实行过,久而久之,在幼儿的心中就成了“狼来了”的故事,幼儿就不再害怕了。就如我们班总有几个小朋友吃饭的速度太慢,于是我们就对他们说“谁吃得慢,就要去小班吃。”可是几次下来,小赵就说:“老师,你不要再说了,这都是骗人的,你又没有把他们送下去过。”看来,在幼儿的心目中,教师已经变成了“放羊的孩子”,所以后来我们不再是说“吃得慢,把谁送到小班去”,而是以鼓励的方式好,谁吃得快或者有进步,就能够得到小红星,这下子幼儿都能加快进餐的速度了,而且在他们的心中老师也不再是“放羊的孩子”,因为老师总会兑现自己的.承诺。

  二、不容商量的“商量”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是以幼儿为主导地位,所以教师现在不再是命令式地与幼儿交流,而是改成商量的口吻,殊不知这样的商量已经变了味,因为它是不容商量的“商量”。不过这也不能全然的责怪老师,因为一个老师要面对四十几个幼儿,不可能根据每一个幼儿的特点去对待他们,所以不得已地采取了统一化的方式。就如吃饭的案例,老师是苦口婆心地告诉幼儿这个多么的有营养,一定要全部吃光光,可是每一个孩子的饮食特点不同,有些孩子就是食量小,这么硬让他吃光反而对身体不好,所以我们后来给孩子盛饭盛菜就有意识地根据幼儿的食量来分配,食量小的就少一些,食量大的就多一些,这样即使是统一化的吃光光标准,孩子们也能量力而行了。当然,这种不容商量的“商量”的背后,还是教师的权威的在作怪,所以教师应该尝试去释放一些自己的权威,敞开心扉地真切地与孩子进行交流和沟通,如果你用一分的真心去面对孩子们,我想孩子们定会用他们十倍、百倍的真心来回馈我们,因为孩子的心是最纯真无邪的。就如有时候我并没有完全想好这个游戏该怎么玩,而是用商量的口吻和幼儿一起生成,这样他们不仅玩的乐在其中,也体验到了自己当“决策者”的快乐。

  三、如果你们不听话

  “如果你们不听话,就……”这也是幼儿教师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特别是新教师。当面对吵得一锅粥的幼儿时,新教师往往手足无措,不知道如何让幼儿安静下来,于是就想到了这句“至理名言”,可是试了几次下来,新教师们往往发现,孩子们的安静只是暂时的,它们一会儿就又吵闹起来了,反复几次下来,累的是新教师,乐的是孩子们,因为他们又快快乐乐地闹腾了一阵,就像打赢了一场胜仗似的。所以,新教师都非常羡慕、佩服老教师的班级管理能力,往往老教师前面一站,底下的小朋友都鸦雀无声,正襟危坐着,而新教师一站,孩子们是继续玩的玩,乐的乐,不管新教师的“歇斯底里”。所以,新教师就尤为需要学习与幼儿沟通交流的艺术,避免使用警告性的语言,只要恰当掌握沟通的艺术,班级管理一定手到擒来。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让我们做一个有心的教师,将点滴的细节凝聚成教育的硕果。

《教育的细节》读书心得15

  有幸读到一本好书《幼儿教师88个成功的教育细节》。本书的主要内容讲培训孩子的社交技能、与家长沟通交流的方式与技巧。提供了88个幼儿教师与孩子,与家长相处细节的精彩故事,包括如何与孩子交流,孩子犯错了怎么办?如何帮助孩子更好的合作与分享,如何与家长沟通等……一目了然,读起来也非常的感兴趣,故事是那么真实,是一本非常实用,可读性强的指导用书。读书最重要的是要思考,慢慢品味字里行间的意义。以下是我读完本书的感受与收获。

  都说成功在于细节,细节是天使也是魔鬼。你平时的工作做的有多细,家长的满意度就有多高。交流是一种学习,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这是非常重要的教育任务。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与幼儿交流要讲究技巧,不是单单自己的能说会道就可以了,要拥有一颗童心,真正的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知道孩子在想什么非常的关键,有时一个会心的微笑或是一种舒缓的语调对你们彼此之间亲密关系的建立有一定的意义。非言语交流非常的重要,除此之外还要做到与孩子的交谈是开心的,不让孩子感觉到累,最基本的不能让孩子俯视着与你交谈,不给孩子我们是高高在上的感觉,对孩子多用积极的语言,少用消极的语言,多使用肯定的语气。平时更要以身作则,使用规范的语言,给孩子树立好的学习榜样。

  充分利用家长见面会,搞好家长见面会,关系到家长对你的认可孩子对你的喜爱程度,这对彼此务必是一次有意义的活动。要事先做好计划,对交流的内容有充分的准备,让双方的交谈进行的更加顺利更加精彩。所以要学习掌握家长见面会的技巧。本书的一大特点是,书的每章结尾还有不防试试的小技巧,这都是前辈们累积的成功经验,非常的`实用,但在做的过程中自己仍需要一定的时间与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做好。书的结尾建议我们应该创建自己的提高计划,真正的了解自己,改掉不足之处,提高幼儿教师的职业技能,哪怕进步是微不足道的,但也不要退缩相信量的积累终会产生质的飞跃。

  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我将不断勇敢尝试新的事物,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向每个成功者看齐,我相信每一个成功者都是注重细节、把细节做的精彩、不断尝试新事物的人。此书不是读完便放一边了,它将成为我工作的导师,当我迷茫,失措时我会再次品读此书,更好的利用此书,为我指明前进的方向。

【《教育的细节》读书心得】相关文章:

《教育的细节》读书心得05-21

教育的细节读书心得体会12-23

细节决定成败读书心得03-28

《细节决定成败》读书心得04-06

《民主的细节》读书笔记06-03

细节决定成败读书心得15篇04-10

细节决定成败读书心得(15篇)04-11

《细节决定成败》读书心得最新范文08-29

《细节决定成败》心得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