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时间:2024-07-06 18:39:42 读后感 我要投稿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必备【15篇】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非暴力沟通》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必备【15篇】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1

  书中第十章说到“充分表达愤怒”。我想愤怒也是我们常有的情绪之一,以往我们有了愤怒的情绪之后,首先想到的是怎么把这个愤怒情绪发泄出来,却忘了应该怎样表达出来。

  书中给我们了四个步骤:1、停下来,呼吸。2、留意我们的指责。3、体会我们的需要。4、表达感受和尚未满足的需要。前两个步骤我们很容易做到,后面两个似乎就不那么容易了,往往我们会因为愤怒而冲昏了头脑,没有及时的追根溯源。没关系当我们学习了这四个步骤后,我们要学会先倾听他人,然后给自己时间,用足够的耐心学习和运用非暴力沟通。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的第一反应常常是习惯性的反应,因此,运用非暴力沟通有时是很别扭的事。没关系,在刚开始运用非暴力沟通时,我们可以把节奏放慢些,在说话前先想一想,有时,我们甚至停下来,什么也不说。

  非暴力沟通最重要的应用也许在于培育对自己的爱。当我们的表现不完美时,我们可以通过体会忧伤和自我宽恕,来看清个人成长的方向,以及避免自我惩罚。评价自己的行为时,我们专注于尚未满足的需要;这样,我们就不再依赖羞愧、内疚、恼怒或沮丧的心理来寻求改变,而让爱主导我们的学习和成长。关于爱自己,我想这个词在一年前还离我很遥远,那个时候的我就像一个整日围着孩子、围着老公、围着家打转的黄脸婆,甚至于连黄脸婆都算不上了,每天打交道的都是邻居的.爷爷奶奶,甚至是老爷爷老奶奶。那个时候的我是痛苦而又煎熬的,找不到自己,在家里迷失了自己。可能有的人会说你别矫情了,哪有人会在家里迷失自己的?我想说家往往是最让人迷失自己的地方。

  一个人在家中有太多的角色需要扮演,首先是子女,然后是夫妻,其次是父母,最后是自己。人一旦角色发生了转变就容易迷失自己,有太多的妈妈做了妈妈以后,就只记住了妈妈这一个角色,当然也只扮演了这一个角色。当我整日陷在对现状的痛苦和煎熬时,我没有办法好好爱我的孩子,更没有办法和丈夫好好交流。于是,我让自己停下来,静下来,想想清楚。在静下来的时间里,我发现我没有了自己,我爱孩子,爱父母,爱丈夫,却唯独没有一丁点的爱自己,我把自己丢了,不知道体会自己的感受,也不屑于表达自己。当然我是自己有觉醒后找回来自己,或者说做回了自己。有些时候可能是别人对你的一些评价引发的,那么我想我们都不要急于否定他人。不妨真的停下来,静一静……体会一下自己内心真正的感受,并真诚的表达。

  我想如果我们学会了如何培育对自己的爱,那么我们也会带着这份爱去爱孩子,爱家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许会犯错,没关系,允许自己犯错,谁不是在一次次犯错中学会了成长。我相信只要有足够的耐心,并且运用非暴力沟通的方法,我们一定会培育好对自己的爱。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2

  生活中,工作上,暴力的沟通方式无处不见,这种双输的沟通方式似乎有瘾,跟吸鸦片一样,明明知道不好,却一直戒不掉!原因是我们找不到很好的的方法,这本书讲述的沟通方式浅显易懂,但是关键还是在于自我实践,但是只要愿意尝试,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亲子关系,夫妻关系,恋爱关系,甚至是婆媳关系,非暴力沟通方式都有很好的解答,遇到问题,我们一向是太关注自己的感受和需要,而忽略了对方的感受,更不要提对方的需要了!言语上的指责、嘲讽、否定、说教以及任意打断、拒不回应、随口的评价和结论给别人带来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创伤,甚至比肉体的伤害更加令人痛苦!这样的沟通方式,只会让人与人之间变得越来越冷漠,社会越来越无情!亲情关系越来越破例!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一直在不断反思,有时候我是伤害别人的角色,也有时候我被别人伤害,其实我们可以做到不去伤害别人,也可以做到很好的保护自己,在关键的时候,尝试让自己冷静几秒钟,静静感受自己!冲动是魔鬼,这个魔鬼虽然可怕,但是他生存的'时间有限,你的反应越迅速,可能被他伤害的机率就会越大,关键时刻能够让自己冷静下来真是一项需要锻炼的本事了!

  本书还有一个观点很赞同,就是爱自己,倾听自己,理解自己,是的,没有什么比爱自己更重要了,一切好的沟通方式,其目的都是避免冲突带来的伤害,伤害别人和伤害自己都不是明智的选择,先爱自己才有能力去爱别人!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3

  在非暴力沟通一书的后记部分,作者讲了他舅舅和他外祖母的故事。表面上看,这故事似乎与此书没有多大关系,但认真品味,感觉这故事是把握全书精髓的钥匙。这把钥匙告诉人们:在与他人或与自己沟通时一定要充满爱心,不然书中介绍的那些沟通方法就降格成了技巧和话术,而这样的沟通其实也是暴力的。

  在非暴力沟通中,爱心为何这么重要?因为这可以有效防止我们在沟通时,掉入人们习以为常的打标签,先入为主的陷阱。语言是人类用于人际沟通的伟大发明,只有掌握好这工具,才能过上正常的生活。但语言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描述我们周遭的客观和主观世界。把颜色数字化后就会发现,在这世界上竟然有1600多万种颜色,相比之下,人类用于描述颜色的词汇却寥寥无几!另一方面,词汇是稳定的,但词义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和心态下,对不同的人是会变化的。比如读了《非暴力沟通》一书中的某一章节后,饱经沧桑的人说“懂了”,初出茅庐的人也说“懂了”,虽然是同一个词汇,但词义却是不一样的.。这也是为何在本书的379~381页,作者拒绝用业内公认的学术性方法去和精神病人沟通的原因。如果没有爱心,是无法更好地了解和把握很多难以用语言描述的心理状态的。

  无论是请求他人做某事或是自己计划做某事,人们都希望能心想事成。当请求和计划能满足真实的需求时,心想事成是比较容易做到的。那么怎么才能发现真实的需求呢?作者告诉我们,不能简单去听需求方在说什么和做什么,因为同一词汇可能会有不同的词义,同一行动可能会有不同的动机。只有通过观察和感受,不要受说什么、做什么的干扰,才有利于找到最接近真实的需求,所提出的请求才可能被接受。

  1943年夏季,还是童年的作者一家搬到了美国密歇根州的底特律。搬来后的第二个星期,他家附近一处公园发生了一起严重的暴力事件,这个事件萌发了作者对非暴力沟通的关注。《非暴力沟通》首发出版的具体时间无从查考,不过据网上的资料,大约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作者所提出的非暴力沟通方法就已被用来为美国联邦政府资助的学校项目提供纠纷调解和人际交流技巧培训了。

  20xx年1月,《非暴力沟通》一书的汉译本由华夏出版社翻译出版,此时距首部苹果智能手问世己过去了两年。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幕的徐徐拉开,给世界带来了数不清的颠覆性改变。对于《非暴力沟通》一书中介绍的方法也不例外。个人感觉,至少有两点对《非暴力沟通》一书中介绍的方法提出了挑战。其一是信息不断以翻倍的方式暴增着,而每个人每天所拥有的时间却仍然是不变的24小时。结果人人都很匆忙,时间也被高度碎片化。浮躁的心态,让打标签成了人际沟通中的标配;其二是有越来越多的人借助智能手机,在各类网络社交平台上进行不见面的沟通交流。这样的沟通交流,不仅因为萍水相逢而极度缺乏信任,而且面对面沟通交流时,那些丰富的动作语言也难以被感知。在这种情况下,《非暴力沟通》中介绍中的那些方法如何来加以变通运用?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4

  在读《非暴力沟通》这本书之前,我对非暴力沟通始终没有一个较为恰当的理解。读完之后,我才知道,原来非暴力即意味着让爱融入生活。让敬重、理解、观赏、感谢、慈善和友情,而非自私自利、贪欲、憎恨、偏见、怀疑和敌意,来主导生活。

  首先,我们要做到心中有爱,让爱融入生活。在此基础上,我们要去探寻原委是什么蒙蔽了我们的爱。我们要通过日常的视察,找到结果,并清晰的描述下来。要胜利的进行非暴力沟通我们还要建立表达感受的词汇表,从而使沟通更为顺畅。感受源于我们自身的需求,我们无法牺牲他人来满意自己的须要。

  闻名的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发觉了一种沟通方式,依照它来谈话和倾听,能使人们情意相通,和谐相处,这就是“非暴力沟通”。

  或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我们的'语言的确经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苦痛。这时候我们就特别须要“非暴力沟通”了,非暴力生活的关键是我们要感谢生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5

  暑假看了《非暴力沟通》,“非暴力沟通”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歇尔?卢森堡提出的,该理论解决了现实中许多的矛盾和冲突,其中甚至包括国际层面的争端,这也让他成为世界顶尖的非暴力沟通专家。这本书让我真真切切感受到语言的魅力。

  这本由三个重点内容组成,一是从表面上看平等的交流是如何演变成暴力行为的;二是,在暴力行为的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深层次原因;三是如何运用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来改变自己的人生走向?其中我认为前两个重点是本书与其他有关解决“沟通”问题书籍的最大区别之处,是暴力沟通的本质所在,一切暴力行为都源于我们内心“性本恶”的`影响。

  如何避免暴力沟通,进行平等有质量的对话呢?本书也给我指出了方向。沟通的四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请求。道理看似简单,实践起来却不那么容易,我们需要好好练习,特别是我们容易混淆的表达感受和表达想法,而这恰好也是最容易把沟通变成为暴力沟通的因素。在表达感受的时候,我们要把“我的感受”和“你的行为”分开,这很难,因为我们通常认为你的行为引起我的感受,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沟通中老抱怨指责对方,导致沟通无效甚至争得面红耳赤,大打出手。

  在阅读此书之前,我是这样的。当看到学生说小话,我会说:“你真是一个不听话的孩子,你让我太失望了。”现在我才知道,原来我一开口就把学生放在对立面,把孩子评价为“不听话的”孩子,没有客观地去观察孩子讲小话的行为。这样直接的批评不仅让孩子在公众场合丢了面子,没了自尊。想必我在孩子心目中地位也是低下的。我不是一个好老师,我没有用“爱的语言”让谈话在舒服的环境下有效地进行。虽然小A迫于威严怕了我,没有继续讲话,但这种让孩子不得不做的命令实则让我们的距离越来越远。现在,如果再让我处理类似的学生问题,我会更加从容有艺术,与家长的沟通也会更顺畅。

  看完书,最直接的实验对象就是家里人。以往我总觉得作为我的另一半,他要懂我,要知道我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要时刻了解我的内心,跟我站在同一阵线上。现在我知道想要对方做什么,需求可以说得更具体更清楚一些。想要喝水不要只说“我渴了”,而要说“我渴了,可以帮我拿杯温开水吗?”累了想要家人帮忙不要说“我都快累死了,你们就不能帮帮我吗?”而要说“我今天上班好累,晚上我想休息会,你能帮我洗个碗吗?”我们不要带着埋怨、带着情绪去指责别人,如果这样,我们从一开始就把对方放在了我们的对立面,自然我们也就不能取得想要的结果。

  不管是工作中与学生的沟通,与家长的沟通,还是生活中与家人、朋友的沟通,从这本书中我都能受到启发,希望自己能沉下心,再好好研读并在实践中慢慢摸索,改进自己的沟通技巧,提高自己的语言艺术,构建有质量的沟通。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6

  在我读《非暴力沟通》之前,我一直认为暴力沟通就是大吼大叫吵架那才是,读了开头就知道我大错特错了,暴力沟通存在在我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和老公的沟通、老公和儿子的沟通、和客户的沟通、和同事的沟通等等,真的无处不在,我这样说你可能不太能理解,试想一个情景:老公一周每天都半夜回家还带着酒气,这个时候你沟通的时候第一句话是什么?我可能会说你还知道回来啊,你都不管儿子,只顾在外面喝酒。就是这样一句话其实就是暴力沟通,这句话里面除了指责还是带有情绪的在评判对方,只是一种情绪的宣泄,这句话讲出来起不到任何沟通的作用,反而会起反作用。

  非暴力沟通的定义就是爱的语言,在我没读这本书之前我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也许我们自己不认为是暴力沟通,但是我们讲出来的话经常会引起自己和他人的痛苦,一般人都是条件反射式的暴力沟通,这本书就是要告诉我们不要做情绪的奴隶,重塑自己对于冲突的认识,打开爱和理解,从而实现非暴力沟通。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暴力沟通以及它的表现形式,只有了解什么是暴力沟通,才能转换自己学会非暴力沟通,表现形式如下:

  1、评判。很多时候我们在沟通的时候都是评判大过于事实,比如老公把袜子丢在沙发上,你可能会说你怎么老是把袜子丢在沙发上,这就是一句评判,也许是偶尔的一次,也许是刚好脱了没有及时拿走,这是很明显的带有评判意味的话,职责他干嘛老是这么做,当这句话一出可能对方就会有情绪抵抗。我们经常会用我们自己的价值观去主观评判一个人的行为;

  2、比较。比较是评判的其中一种形势,经常会听到生活中有很多人都会进行比较,比如父母对孩子之间比较、老婆对老公之间比较、媳妇对婆婆之间的比较等等,比较只会蒙蔽了我们爱的双眼,只看到缺点看不到优点;

  3、回避责任。我们经常会说我不得不做某某事情,这个过程是对我们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动进项回避,淡化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的责任,一旦我们意识不到自己是主人的时候,就会不自觉的推卸掉应承担的责任;

  4、强人所难。经常听到父母说:你再怎么怎么样我就不怎么怎么样,这也是我经常对我儿子说的一句话,这完全就是在威胁,强人所难,典型的暴力沟通,今天听完也让我陷入深深的后悔中;

  其次我们就需要了解实现非暴力沟通的要素:

  1、区分观察和评判。我们知道评判是一种暴力沟通,那我们要改善这一点,第一要素就是观察,观察正在发生的事情,并说出观察结果,也就是事实,当你说出事实的时候,对方听完的感受是没有抵触情绪的,因为这是正在发生的事实,沟通中并没有带有评判或者个人主观的评价;

  2、体会和表达感受。我们要善于体会对方当时的真实感受,并且表达出自己的感受,更为真实的面对对方,这也是我的误区,我经常在沟通中会说:我觉得。其实在表达这句话的时候就是在表达自我评价的感受,并未考虑对方,未用同理心进行思考;

  3、感受的根源是需要。任何暴力沟通都是一种需要未被满足,从而造成冲突,批评、指责和评论往往暗示着我们的期待,间接在表达我们尚未满足的需要。反过来,如果我们直接说出我们的需要,对方可能就会做出积极的相应。

  4、请求帮助。清楚的表达出自己需要的目标,具体到事项,告诉对方,这个时候就可以很好的实现,可以得到对方很好的回应。比如丈夫天天不归家,我们可以像奇葩说的辩题那样说:希望你每周陪孩子12小时,这是对孩子成长最基本的陪伴,孩子需要爸爸的爱。这样的表达和对应的指责比较一下,或者用奇葩说的辩题方式就是如果你归家我就取消你爸爸的称号,这两者哪个听起来更舒服不言而喻。

  学会非暴力沟通还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点:

  1、学会倾听。全身心的倾听,不急于给予对方建议,先倾听对方,全心全意体会对方的感受,结合当事人的感受给予反馈,非暴力沟通建议我们使用疑问句的方式给予反馈,有助于挖掘更深层次的需求;

  2、培养对自己的爱。有一句叫做懂得爱自己的人才懂得爱别人,我们要学会在不得不做的事情上我们都可以改成我选择做什么,我选择做是源自于我自己的'需要,当你考虑我需要的时候就会找到你内心真正的价值取向;

  3、愤怒与感激。任何一次暴力沟通都是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产生的冲突,我们不需要压抑和忽视自己的愤怒,而是在这个过程中深入了解自己的愤怒,从而表达内心的渴望,用心去了解我们的需要。然后就是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发自内心的赞扬,表达感激之情,如果言不由衷反而会起逆反作用;

  非暴力沟通就是要尊重事实,了解感受,表达需求,最后给予具体的要求和方法,寻求帮助。我最深刻的理解就是真实且不失礼貌,我们可以真实的表达自己,但是也要注重体会他人的感受,双方是以解决冲突达到最好的结果为目的,不是以宣泄自己的情绪为目的,如果都能学会非暴力沟通,这个世界上会少很多的悲剧。同时作为妈妈,我也呼吁大家利用非暴力沟通教育子女,语言暴力的伤害远远大过身体的伤害,因为我自己是语言暴力和身体暴力的产物,我深刻明白家庭教育对于一个子女成长有多么大的影响,希望看到此文的你可以减少暴力沟通并传递影响下去!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7

  在寒冬腊月中聆听最美的“春天”。这是最冷的一个周四,也是最暖的一个周四。纷纷扬扬的大雪如期而至,早晨起来,白茫茫一片,学校昨天已宣布停课,儿子还在睡梦中,看着身边安安静静酣睡的小人儿,忍不住俯首亲了亲他红扑扑的小脸蛋,许是扰了他的美梦,他抽搐了一下嘴角,小手深出被窝扫了一下自己脸颊,又安静的进入了甜甜的梦乡,轻轻地掖了掖他的被子,不禁想起了昨晚的对话。

  “妈妈,我不想长大!”坐在被窝里,儿子靠着我说。 “长大了多好啊,可以学到很多本领,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我以为儿子怀念幼儿园的无忧无虑,开始为期末的复习焦虑。 “妈妈,我长大了你是不是就变老了?”儿子坐起身,扭头看着我的脸,期盼的问。

  “肯定了!”我摸摸他的头回答。

  “虽然我想做很多事情,但我还是不想长大。”儿子对我的回答有些失落,撅着最开始赌气的样子,我不明他气什么? “你是在担心妈妈变老吗?”我试探着问他。

  “妈妈,你的妈妈在哪?”儿子问的'我有些心酸,我是远嫁,一年半载回娘家一次,儿子从小爷爷奶奶带带,对外公外婆没有太大的概念。

  待我回答之后儿子又说:“妈妈,我觉得你好可怜啊,你都不能跟你妈妈一起!”

  我这才明白,儿子不想长大,是怕长大了就要与我分开。我安慰他说:“没事,你长大了就不需要妈妈照顾了,可以自己照顾自己了。”

  儿子摆摆手,着急地说:“不是的,不是的!妈妈,我是想到你没有妈妈照顾好可怜,我怕我长大了离开了你,你就更可怜了。”儿子的话似一股暖暖的气流,氤氲我心。

  我很庆幸自己没有在一开始讨论这个问题时,就打断儿子,实际是中途我确实有强制中终止话题的打算,因为我儿子经常会跟我说:“妈妈,我不想变老!”、“妈妈,我不想老死!”之类的话。小小的年纪,小小的脑瓜,装的东西让我觉得不可思议,他奶奶每次听到他说“老啊、死啊”之类的也是很忌讳,所以我们每次都没有让这个话题继续下去,而是用斥责或转移话题终止。

  《非暴力沟通》第七章中,告诉我们要用全身心倾听,在非暴力沟通中,倾听他人意味着,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一心一意的体会他人,也许正是因为我放下对儿子“这个问题太没意义”的主观判断,才让我在寒冬腊月中聆听到最美的“春天”。

  非暴力沟通读书心得这个周的学习让我知道,不仅要体会到自己的需要还要正确的表达自己的需要。书中说的家庭主妇的例子就跟现实的我一样,先把情绪发泄了,事情还得自己做,然后还觉得委屈。 学习以后,可能还是控制不住发泄情绪了,但是我会马上意识到,会心里问自己,我的需要是什么,我希望对方做什么或者给我什么样的反馈。很多时候,我对自己太苛刻了,不宽容和真实的面对自己的感受,所以才会出来很多情绪,然后把这些情绪归责于别人。我应该对自己的意愿、感受和行动负责。 清楚这一点之后,我们对别人提出请求的话,应该越具体越好,一方面可以让我们更加认识自我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让对方了解我们的目的,有助于沟通的进行。通过学习,我知道了请求和命令的区别,这也有助于我去理解PET这本书中用第三法跟孩子做出双方均可接受的解决方案。如果我提的方案被孩子说No了,我要用心去体会孩子的需要和感受,是什么使他无法说Yes,除非我充分体会了什么妨碍了他同意,我不会试图说服他。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8

  感觉这是一本“How too”的书,讲的很好,作者在向世人讲授了“非暴力沟通”的概念,列举了许多客观、可信的事例,很值得我们学习掌握,是提高沟通能力的好工具。个人感觉要用好这个工具,除认真学习,真正掌握书中所讲的知识点外,还需做好以下几点:

  一、高素质,健康的人格。人从小到大,在肉体发育的同时,我们的精神世界也在不断充实,从幼儿一门心思寻好东西吃,到少年时想办法满足种种幻想,再到成年时想办法得到各种物质、精神方面的追求,在这里,正确的世界观非常重要,这是最根本的要求,在与人沟通方面也是如此。假设与一个道德高尚的人谈事情,是一种享受,哪怕意见相左,也不留遗憾,如果与一个品行败坏、声名狼藉的人交往,恐怕是避之不及,更谈不上心平气和的交谈。说到底,“非暴力沟通”是一种好用的交流方法,是一种技巧,像一把锋利的剑,就看放到什么人手中。

  二、有勇气,大胆运用。善意的、有诚意的沟通是人的基本需要。人们都渴望被人理解,但可曾想过试着理解别人?《非暴力沟通》这本书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事例,他是运用语言艺术的典范,在思维层面教了我们方法。剩下的,就看我们敢不敢用,怎样去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重要成就是“实事求是”,放到这里也是如此。本书的作者是西方人,读者是面向全世界的,作为有着五千年历史的华夏民族,有着更多的沟通方式与技巧,如何将“非暴力沟通”中的“观察、感受、需要、请求”四个要素很好(这里不用完美,难度太大)的融合在一块呢?必须要大胆的运用。我们的沟通习惯,特别是家庭成员之间,很多时候是在命令,更多的是在单方面的表达自我的感受“我这是为你好”“你太让我失望了”“你太没良心了“等等,按书中的观点,这都是语言暴力的'范围,但往往表达者并不认为自己这样说有什么不妥,这应该都是沟通方法不科学的表现。

  三、看效果,不断改进。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告诉我们,学习是一个不断改进提升的过程,而非终点。我们要想很好的用“非暴力沟通”的方法来提高自己的沟通效果,就需要批判的吸收,灵活运用,将此方法结合自己的实际不断改进。因为每个人的习惯不同,思维方式不同,有的人性情暴躁,容不得别人提反对意见,有的好絮叨,老是说不到重点,自己还埋怨别人不理解他……不能一概而论,我们一定不能仅让知识停留在纸上,不能只是生搬硬套“非暴力沟通”四要素,而是要灵活运用,不断改进。真正让它成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张口就来,伸手就有。

  让时间来证明一切吧。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9

  出于提高沟通技巧的目的拜读了这本书,却发现自己的目的一开始就被它否定了。

  作者认为一切的沟通技巧都是为了加深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培养人与人之间,自己与自己之间的理解、接纳和爱,而不是强化沟通技巧本身。

  作者在书中探索出了自己的“非暴力沟通模式”,即观察—感受—需要—请求。这个模式的主要原则有点类似于儒家的推己及人,重视体会他人和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意识自己和他人的感受源于内心的需要而非外界的干涉,因此,对自己和他人内心声音的倾听是无法替代的,没有做好倾听就无法了解对方或自己的感受,更无法了解对方或自己的需要,以最终达到加深彼此联系、减轻双方痛苦的目的。

  我个人觉得文中有两点很值得提起。第一,观察不同于评论,联系自身的.生活经历,我们往往对眼前的人或事做出评价而不是单纯表述自己的观察结果,而评价,无论是哪方面的,都会有过于抽象和体现自己价值观的弊病,在与他人交流中,如果首先表达自己的评价,很可能遭到对方在价值上的抗拒,从而增加彼此的隔阂。第二,区分请求和命令是有必要的,有些人可能认为这很容易区分,其实不然,区别的关键不在于你提出的第一个问题,而是在对方听到你的问题后你的第二个行为对他的影响,譬如,你想对女朋友说,今天能不能陪我去看电影,她在听到你的请求之后表示很累,想在家里休息,如果你对此的反应是,你对此很失望或者指责她的自私,那明显不属于请求而属于命令了,对方即使答应去看电影,也是出于内疚或者担忧的心情,而不是放松和乐意的心态。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10

  《非暴力沟通》是由美国人马歇尔·卢森堡博士所著。第一次听到《非暴力沟通》这个书名,我就想到了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暴力指不同的团体或个人之间,如不能用和平方法协调彼此的利益时,常会用强制手段以达到自己的目的,称为暴力。作为一名受过教育的、没有犯罪记录的公民,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和暴力扯上关系,但是没有想到过语言暴力也是一种隐性的暴力行为,在不经意间就会伤害到别人。

  当我读完《非暴力沟通》这本书,我有两大方面的感受。

  一、关注非暴力沟通模式的要素,反思“修身”

  作者认为,非暴力沟通模式包含四个要素:观察、感受、需要以及请求。当发生一件事情,要求我们不加任何个人感情色彩地进行复述,接着表达自己的感受。然后分析自身的哪些需要导致出现那样的感受,最后表达自己的请求——具体的、细化的请求,当中必须明确是请求而非命令。

  例如:一个学生在一个星期内迟到了三次,老师对该生进行批评教育。

  情境一:老师:“怎么次次迟到都有你的份?以后按时到校,如若再迟到就把你移交学校处理!”

  情境二:老师:“你这个星期已经迟到了三次了,我很不高兴。你的迟到行为违反了学校的规定,影响了自己的学习,所以请你按时到校。”

  我国古籍《大学》里有一段:“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说明成大事者,必先正心修身。情境一违背了非暴力沟通。但细想一下,绝大多数的人,对每一件事情都会有自己的想法,尤其对于经常犯错的学生,老师就容易形成刻板印象,即使该学生本周迟到的次数比上周少,老师也觉得他是经常迟到,似乎没有任何改正。想要做到不加任何个人感情色彩地进行复述,必须加强个人修养。

  二、对待愤怒与多角度思考

  作者认为,当人们听到不中听的话时,我们有四种选择:1、责备自己。2、指责他人。3、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4、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当我们选择指责他人时,我们认为别人应当认错或受罚,这就是我们的愤怒的.原因。

  例如:第二次月考过后,级长对我说:“你们班的总分平均分还是年级最差”。

  选择一:责备自己。我说:“是的,都怪我平时没有好好管理班级”。

  选择二:指责他人。我说:“这班学生太懒散了,平时上课没有认真听讲,课后没有好好做作业和复习”。

  选择三: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我说:“总分平均分还是年级最差,但与上次考试对比,与年级总分平均分的差距在缩小,说明有进步”。

  选择四: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级长对我说这事情,主要是关心我班成绩,希望我能制订有效的方法来提高班级成绩。

  从这一案例可以看出,指责他人,只会使我们的心情变差,而从自己或他人的感受和需要出发,没有产生任何的不愉快。

  生活中充满着矛盾与误会,通过沟通,能增进彼此的感情,消除误会。暴力不能解决问题,反而让问题复杂化。非暴力沟通可以提高人们沟通的品质,我也会在日常生活中尝试运用非暴力沟通与他人交流。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11

  言语之力,可以把生者活埋,把巨无霸彻底打垮。------海涅

  有一段时间,感觉生活一团乱麻。为什么那么多烦心事?为什么我说的话总是错的?为什么我的感受总是被忽略?为什么没人理解我?无数的为什么,让我每天愁眉苦脸,躁动不安。

  偶然的机会,读到了一篇介绍卢森堡博士的《非暴力沟通》的文章。他告诉我:生活中,有很多常见的语言,不经意间脱口而出的话,在深深地伤害着我们,而我们也总是以条件反射式的不满伤害别人,于是人与人之间的爱与温暖,便因此遭到破坏。

  我突然意识到,一个人的语言及表达方式对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我所有的问号也许在《非暴力沟通》中可以找到答案。于是,我加入了有书共读营,希望能得到帮助。

  “你瞅啥?”

  “瞅你咋地?”

  “就瞅你了怎么地?”

  “信不信我削你?”

  这是一个网上流行的关于东北人的一个梗,说是百分之五十的冲突都是由这几句话开始的。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暴力沟通的例子,这样的对话接下来很可能会引起暴力事件。

  大部分语言暴力的根源,其实在于人们忽视彼此的感受与需要,将冲突归咎于对方。而使用暴力的人其实是因为他们内心的宁静遭到了破坏,所以才会用暴力的方式维护寻求心灵的和平。这或许是暴力的蝴蝶效应吧。

  非暴力沟通,又被称为“长颈鹿语言”。之所以称之为“长颈鹿语言”,是因为长颈鹿有一颗大大的心脏,长长的脖子让它拥有的良好视野。长颈鹿在进食时能够把刺化为自身的营养,代表着沟通顺利进行,最终达成一致。

  长颈鹿语言是解决争端,让生活和工作的沟通更加顺利有效的最好沟通方式。它提醒我们专注于沟通的四要素: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

  书中通过一系列生活对话实例,指导我们转变谈话和聆听的方式,不再条件反射式地回应,既能诚实、清晰地表达自己,又能尊重与倾听他人。特别是在发生矛盾和冲突的时候,运用非暴力沟通,可以促进倾听、理解和发自内心的互助,让爱和尊重重新融入生活。

  人们常说:爱能使心灵的创伤痊愈。如果你希望周围充满爱,让我们一起学习长颈鹿语言吧。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12

  说一下昨天晚上家里发生的事。因只有我参加了学习小组,孩子爸爸并没有参加,可能就和我不是很同步,做事比较鲁莽一些,不能做到积极倾听。

  昨晚儿子洗脚的时候不小心把水撒了一地,孩子爸爸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打了孩子一下,并训斥:“干嘛呢你,地板怕水不知道啊!”孩子马上就委屈的掉眼泪了,但是又不敢哭出声,压抑着抽泣。我看到了后连忙对他说:“儿子,你是不是很委屈,如果是就大声的哭出来吧!”儿子听了我的.话后就大声的哭了起来,我过去抱了抱他,拍了拍,对他说:“哭完告诉爸爸怎么回事就好了。”儿子哭了几声就不哭了,告诉爸爸:“我的洗脚水打热了,我把2只脚放在盆边上,一只脚太用力,踩翻了。”爸爸很不好意思的说:“对不起,我以为你跟妈妈闹脾气,故意打翻的呢,爸爸错怪你了。请你原谅。”儿子点点头,算是勉强原谅了爸爸。

  睡觉的时候我和儿子谈论这事,并表扬他没有对爸爸发态度,但是不要压抑自己的情绪,要表达出来。事后,我对爸爸也进行了沟通,怎么不分青红皂白就打了孩子,爸爸也特别后悔.其实他也在看书,但是同我一样,运用起来还是比较生疏,希望他将来也加入学习小组,我先自己努力变好,慢慢影响他吧。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13

  作为一个遵纪守法的好人,也许我们从来没有想过和“暴力”扯 上关系。不过如果稍微留意一下现实生活中的谈话方式,并且用心体 会各种谈话方式给我们的不同感受,我们一定会发现,有些话确实伤 人!言语上的指责、嘲讽、否定、说教以及任意打断、拒不回应、随 意出口的评价和结论给我们带来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创伤, 甚至比肉体 的伤害更加令人痛苦。这些无心或有意的语言暴力让人与人变得冷 漠、隔膜、敌视。

  《非暴力沟通》中著名的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发现了一种沟通方 式, 依照它来谈话和聆听, 能使人们情意相通, 和谐相处, 这就是 “非 暴力沟通” 。非暴力沟通能够疗愈内心深处的隐秘伤痛,超越个人心 智和情感的局限性,突破那些引发愤怒、沮丧、焦虑等负面情绪的思 维方式,用不带伤害的方式化解人际间的冲突;学会建立和谐的生命 体验。

  马歇尔提出了 NVC。他指出, “NVC 的基础是一些沟通方式——即 使在逆境中,它们也有助于人保持人性。NVC 没有任何新的主张,它 所吸纳的内容,都有悠久的历史。它的目的正是提醒我们已有的知识 ——关于什么是符合人性的交往方式,以及帮助我们活出这一点。

  ” 就像作者在书中写的:非暴力沟通没有任何新的主张,它所吸纳的内容, 都有悠久的历史。

  书里面没有学究式的细说这历史是如何传承的, 从作者书中字里行间我们可以体悟他的博大精深和厚积薄发。

  有些人对这种沟通方式有些人觉得不以为然,和那种强调推销, 强调话术,强调控制的理念比起来软绵绵的。那我想说,你好好用用 这种方式,再作比较。什么理论都要回归到实践的检验中。

  我觉得非暴力沟通很强大,这种沟通方式的观察,感受,需要, 请求这四个要素,不管是用于倾听,还是用于表达。这四个过程可以 概括为两大步,也是催眠中的两个大原则:跟随和引导。观察和感受 属于跟随,需要和请求属于引导。在这种方式下,我们的心就变得无 比的平静和顺从。

  很多厉害的沟通高手, 比如心理咨询师, 谈判专家, 催眠师日用而不知。书里讲到的这种沟通模式对我触动很大,让我有 哗然大悟的一种感觉。对于咨询过程中的问答,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指 导的书籍,看的有关书籍要不讲的事无巨细,显得杂乱无章,要不就 笼统的让人不着边际。而这本书让我醍醐灌顶,对以前的有关知识上 下贯通,把前两者系统起来了。

  这本书讲的那种沟通方式,让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客观冷静,让心 与心之间的'距离更近。会让我们彼此之间感受到对方的需要,感受到 对方的爱。会让我们彼此消除误会,化解敌意,让我们相互包容和接 纳,互助和友爱。

  当初把《非暴力沟通》列在自己的阅读书单里的时候,是希望它能帮助自己更理性、更平静地和孩子沟通(熊孩子总会有让我们抓狂的时候,你懂的)。而在阅读品味的过程中,在和大家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我感触最深,或者说收获最大的部分,却是——非暴力沟通提醒我去倾听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更深地和自己的内在联结。感谢远在深圳的旭欣(非暴力沟通分享者与实践者,CNVC认证培训师候选人)参与我们的线上读书会,带领我们对非暴力沟通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感谢非暴力沟通,让我可以更好地爱自己。

  非暴力沟通有四个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请求。粗略翻看这本书的人,可能会觉得按照这四要素讲话,有点儿咬文嚼字的机械味儿。作者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在书中提醒大家“非暴力沟通的精髓在于对其四个要素的觉察,而不在于使用什么字眼进行交流”。

  这四个要素中,我觉得发现自己感受背后的需要是最难的。我们之所以会有某种情绪感受,那是因为我们的某种需要没能得到满足,例如害怕是因为我们需要安全感,孤独是需要有意义的人际关系,愤怒是希望得到公平公正的对待……去觉察自己情绪感受背后的需要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这些需要代表了我们心灵深处的价值观。而正是这些价值观,界定了你的人格!了解自己的需要,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和接纳自己的情绪,也能透过自己的情绪和行为看到冰山一角之下隐藏得更深的我,这样我们就能够更诚实地表达自己,于是我们的需要才更有可能被满足。

  一边阅读,我也一边通过实践去体会。当自己有情绪的时候,我会试着去倾听自己身体的感受,然后试着去探寻这种感受背后的需要是什么。有的时候,这个问题并不好回答,不过旭欣的引导,让我很受启发:“想想如果事情按照你希望的发展,会是怎样”,“奢侈一点儿,最美好的情况会是怎样”,“那样你会是怎样的感受”,“那样的感受是因为自己什么需要得到了满足”,“我们的一切行为都是在满足自己的需要,想一想,自己为什么会那样做,那是在满足自己怎样的需要”……顺着这些问题,我一步一步走近自己的内在,和自己的感受、需要建立起联结,这让我对自己有了更深入,更清晰的认识,让我更加接纳自己的情绪,更加地平静和从容。

  不要奢望运用非暴力沟通去改变别人,以使他们的行动符合我们的利益,“非暴力沟通的目的,是在诚实和倾听的基础上,与人联结”。书里的这句话,时刻提醒着自己,去倾听让人抓狂的孩子对爱的渴求,去倾听指责的爱人对理解的需要,去倾听唠叨的父母心中的关切,同时也倾听自己内心的感受,去觉察自己内心的需求,诚实地表达自己,而不带评论、指责、强迫、威胁,看见真实的对方,也看见真实的自己,然后让彼此联结,让爱流动,这是唯一的目的。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14

  学以致用,我就试着用这本书最后一章的“表达感激”三部曲来谈谈我此时想法

  1、我的心情如何:我很开心,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灵感和启发,它让我更加清楚的明白如何与爱人、与亲人、与朋友好好沟通。

  2、我的哪些需要得到满足:发现自己个人心智和情感的局限性,尝试那些引发愤怒、沮丧、焦虑等负面情绪的思维方式,用不带伤害的沟通方式去化解人际冲突,学习建立和谐安宁的innerpeace。

  3、这本书让我受益的地方:我学习到通过练习非暴力沟通的方式,真诚地表达自己,而非羞愧或者内疚的自责;关切的倾听他人,而非批评或者指责对方;专注于自己或者对方尚未满足的需要,并以此为寻求改变的动力和良性沟通的契机,让爱主导我们的学习和成长。

  这本书让我思想上有了很深刻的感悟。我也决定,尝试改变自己以前某些不好的地方,让自己尝试更健康、积极的成长,希望自己各方面的成长速度能够走在同龄人的前面。

  首先给大家讲个日常小故事:一对结婚的小夫妇,男生对于家务活比较毛手毛脚,再加上工作繁忙,女生承担起家里的日常起居的打扫。男生会有一些女生不太喜欢的生活习惯,比如每天起床会不打开窗户,会将替换的拖鞋随意丢放,用过的纸巾会随意置于桌面等。这样一来,家里便乱糟糟的。女生每次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后看到眼前的这一幕,爱干净爱整洁的她瞬间就觉得浑身不自在。于是,妻子会非常生气的冲着老公说:“你又不把东西收拾干净了!“”你的拖鞋怎么又不放好?“

  从这个小故事中,我们能总结出“暴力沟通”的几个特点:指责、批评、评价。与此相反,“非暴力沟通”的特点则是“不指责、不批评、不评价,表达感受”。感受既包括我们要表达的信息、思想、情绪,还要明确提出自己的请求,即沟通目标。这本书中,非暴力沟通的目的是,强制人们删除大脑自动生成的潜台词。这些潜台词让人们戴着有色眼镜看人想事,阻碍了有效的工作和沟通。与其指手画脚、谩骂指责,不如先冷静思考,然后把深思过的想法表达出来。非暴力生活的关键是,感谢生活的赐予,而不贪心。非暴力沟通指导我们转变谈话和聆听的方式。我们不再条件反射式地反应,而是去明了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愿望,有意识的使用语言。我们既可以清晰的表达自己,又尊重与倾听他人的想法。书的开头就说明了非暴力沟通的4个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请求。根据这四个要素,我自己总结出,组成一个完整的非暴力沟通的模式大概是这样的:“你今天批评了我三次,我感到很难过,因为我想要得到你的肯定。下次你在指出我的错误之前,可不可以先肯定我对你的爱,告诉我你知道我这样做不是存心的,然后才告诉我哪里做的不好?”如果,尝试着这样与你的爱人交流,即便对方开始有情绪,也能够被你逐步软化下来。而当你提出具体的请求时,对方也会考虑自己的做法是否真的给你带来了伤害。

  受原生家庭的影响和成长环境的感染,我们总是习惯在别人身上找毛病、挑剔。喜欢给别人贴上这样或者那样的标签,要么抬高自己,要么给自己开脱。看起来我们给自己套上了厚厚的壳,保护自己,也给别人贴了一脸的即时贴。这不仅拉远了人的距离,也让自己学会了逃避,蒙蔽了自己的双眼。我们看不到自己的需要,看不到自己的渴望,更看不到别人行为的.原因和需求。可能是男生工作时间长、社会经验丰富的原因,有时候他对于女生问的问题或说的话,都会表现出一种很不屑的态度。这种态度对于女生来说,是很难说服自己冷静的去接受的。

  因为这种不屑,在某些程度上已经活生生的把夫妻间的亲切感抹杀了。结果,女生也完全没有用非暴力沟通的方法去表达内心真正的需求和想法。 这近半年的婚姻生活让我更加深刻地明白,夫妻关系不是亲子关系,我们无法找到一个时刻以我们为中心,能给我们“无条件的爱”的父母型爱人,如果你是带着这样的奢望进入婚姻的,必将以失败而告终。爱人并不是你的心理咨询师。

  就像老公经常跟我说,他以前有很多心理问题。但是其实我只是听闻,我也没办法有能力真正去理解他的过往给他带来过的创伤。咨访关系的本身是要求咨询师放下自己来全身心关注你,但是婚姻中如果你要求对方放下自己,来关注你,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平等的行为。所以,做自己喜欢、觉得是正确的事情,而并不是把对方当成你生活的全部,奢望你的另一半去关注你。我也重新审视了自己对于这份感情的态度。我是一个比较独立有自己的想法的女孩,很多想法和行为也不会过于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婚后的我依然有自己喜欢的生活,也并没有过度的依附这份感情,太过于理想和饱满的期待值会导致在这段感情中失去一些东西,爱得太用力让对方呼吸困难,爱得太薄情也让对方屡屡受挫,得到的永远是负反馈。因此,运用非暴力沟通的方法,表达自己内心的欲望和需求,让爱更好的融入生活。

  你取之于我,是我得到的最好的礼物。当你知道我因施于你而快乐,你明白我的给予不是让你欠我人情,而是因为我想活出对你的爱。欣然的接受或许是最佳的赏赐。我无法将二者分开。当你施与我,我给你我的接纳。当你取之于我,我感激你的赐予。 我是梦婷,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可以加我的微信,我希望在茫茫人海中能够与你邂逅相遇。

  几年前就买了这本书的纸质版,看了三十多页,感觉和结果导向思维有点相似,因为个人原因搁置了。想着等以后再看,通常等以后再看的书都等不到以后了,书太多,能静下心来看完的很少。

  前几天你给我发了张照片,是这本书的封面。我才又找到这本书读了起来。因为是同读一本书,所以看的很认真。慢慢的发现这确实是结果导向思维。不过更有艺术,既看到自己真实的内心也关注对方真实的内心。不带评论的表述事件,艺术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请求别人帮助自己,又不强求别人满足自己。 如何表达愤怒这章,我看的哈哈大笑。因为电子书有很多人的评论。每个人都会有愤怒的时候,当出现这种情绪时,请关心我们自己的内心,我内心有什么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有什么好方法可以满足我的需求呢?

  我想,非暴力沟通大概就是用艺术找到真实的自己,关心爱护真实的自己。也引导他人找到真实的自我,关心爱护真实的自我。

  古人书籍,近人著述,浩如烟海,因你而遇见它,也遇见我。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15

  《非暴力沟通》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博士马歇尔·卢森堡的畅销之作。在读本书之前,我并不认为有时候自己的谈话方式是带有“暴力”的,即使在与别人的言语中会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和矛盾,我也会想当然的认为是自己的糟糕的脾气导致的。当我仔细阅读了《非暴力沟通》这本书后,我最大的收获是:在与别人的交流中,可以使用“非暴力”的方式谈话和聆听,而不再是条件反射式的反应。只有在彼此的`沟通中明了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愿望,有意识地使用语言,才能让彼此情意相通、乐于互助。而本文中对“非暴力”一词的解释也充满了诗意。——“暴力消退后,自然流露的爱”。

  让爱融入于生活之中,是本书中讲到的沟通的最终愿景。我也一直相信:每个人都是天生热爱生命、乐于助人的。然而在现实生活工作中,无论是与人交谈,还是小组内的讨论,有些语言和沟通方式总是产生负面的影响,伤人伤己的同时,也达不成最终的结果。道德评判、进行比较、回避责任,强人所难等,种种原因都会导致这样的结果。我们每个人因为生活环境、人生阅历,有着自己独特的价值观,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价值观,当某个人的行为不符合我们的价值观期望时,我们不应该对这个人进行评判。比较伤害的只有自己,我们在做比较时,应该用心体会差别。对于回避责任,我们应该尽量少使用“不得不”、“你让我”这样的短语,我们应该做自己意识的主人,不唯唯诺诺、不唯命是从。强人所难,我们对别人的要求往往暗含了威胁:如果不配合,他们就会受到惩罚。但是回头想一想,如果我真的用惩罚那么做了,他们迟早也会想出办法来对付我,让我们彼此产生心灵上的隔阂。

  非暴力沟通的第一要素是观察。能够仔细观察正在发生的事情并清楚地说出观察结果,我相信大部分人都能够做到。但是能够将观察结果客观、不带任何评论的说出的人估计很少。我们在生活中、工作中的与人沟通中基本忽略了这一点,殊不知,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很多人都将评论听成了是对自己的批评,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使沟通陷入僵局。在非暴力沟通中,我们学的第一堂课就是要处理好观察与评论的关系,要永远相信没有绝对化的评论。

  感受是非暴力沟通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而能够用合适的词汇将内心的感受清楚地表达出来,是我们建立与人沟通的重要一步。它区别于想法,感受根源于我们自身的需要。他人的言行也许和我们的感受有关,但并不是我们感受的起因。当我们听到不中听的话时,我们可能责备自己,又或者是指责他人。它反映了我们的需要,但是这样并不能够解决问题,只有直接说出我们的需要,才有可能获得其他人积极的回应。

  非暴力沟通的最后一个要素是请求。当我们表达了观察、感受和需要之后,我们又该以何种方式提出请求才能得到积极的响应呢?我们应该将我们的请求描述得更加清晰、更加具体。例如在集体讨论中发言时,我们需要清楚地表明我们的期待。请求不是命令,不是强人所难。

  作为沟通的一方,倾听也很重要。在沟通中我们要用心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并给予对方反馈。

  最后别忘了爱自己。非暴力沟通最重要的应用也许在于培养对自己的爱。当我们的表现不完美时,我们可以通过体会忧伤和自我宽恕,来看清个人成长的方向,以及避免自我惩罚。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相关文章: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05-24

非暴力沟通心得体会02-16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05-17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03-12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05-18

《非暴力沟通》读书心得01-05

[优秀]《非暴力沟通》读后感05-22

(实用)非暴力沟通读后感06-13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精选11篇)08-23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优秀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