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教案

时间:2023-09-27 10:10:15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新课程标准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新课程标准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新课程标准教案

新课程标准教案1

  教学目的:

  1、理解感受老舍先生对北平的眷恋深情。

  2、由老舍文章中从小处入手的写作方法引领学生在写作时注意抓细微之处。

  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流溢在字里行间的怀乡之情。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注意写作是抓住细微之处的能力。教学媒体:多媒体

  教学方法:

  以朗读、讨论、交流作为学习本文的方法。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体会作者的感情。

  2、查找有关怀乡的诗文并谈感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台湾现代诗人余光中先生曾经写过一首名为《乡愁》的诗(背诵)。小时侯,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师:余光中先生由“小时侯”、“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几个不同的时间段,写出了他一生的不同时期对故乡的怀念之情,而结尾处更是由期盼海峡两岸的统一写出了自己深深的思乡之情。其实类似于余光中的《乡愁》诗所表达的主题思想的文学作品在中国文学一直是层出不穷,例如咱们曾经学过的李白的《静夜思》生齐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打对应的诗文幻灯片)师:外还有贺之章的《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该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打出相应的诗文的幻灯片)

  师:另外还有些的诗句如: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月是故乡明等。今天我们就共同学习一篇同样是表达怀乡之情的作品,那就是老舍先生的《想北平》。(打出相应的幻灯片)

  二、作者简介:

  师:说到老舍先生咱们不得不了解一下有关老舍先生的生平。老舍(1899—1966),北京人,满族。原名舒

  庆春,字舍予。现代作家。主要作品《老张的哲学》、《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边说边打出老舍的相关图片和资料)

  三、文章背景简介(由对题目的解析入手)

  师:同学们,大家都看到了文章的题目是“想北平”,既然是想北平,那说明作者当时在不在北平啊?生:不在。

  师:的确。老舍先生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是一九三六年,当时他正住在青岛,那时日本帝国主义正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北平正处于危难之中,老舍作为这样一位爱国的知识分子,他对作为他的故乡的北平的怀念就可想而知了,现在就让我们一块来看一下老舍先生是如何表达他的这种思乡之情的?四、读课文并思考讨论问题a)作者说他爱北平但是又说不出来,为什么?

  作者说他说不出,其实他还是说出来了,他是如何说的,以及说出了北平的那些特点?(生齐读课文,然后讨论问题,进行归纳并总结)

  爱北平像爱母亲一样

  说不出

  不是诗人,道不出我的爱

  复杂又有边际

  动中有静对北平的布置匀调深沉的爱

  说出人为之中显自然

  书多古物多物质丰富

  四、写作指引

  师:通过学习咱们大家估计会发现,老舍先生在文中写到了许多不为人所注意的一些较小的事物,比如长

  着红酸枣的老城墙、水中的小蝌蚪、苇叶上的嫩蜻蜓等,大家不妨回顾一下咱们刚刚学习过的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看看他的诗中又写到了那些意象?学生回答:河畔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

  五、布置作业:

  师:结合课文的学习咱们根据本课的学习,写一篇作文,具体要求如下:请以思乡为主题,写一篇800字

  左右的文章。注意要从细微处入手,小切点,深挖掘。教案说明:

  1、《想北平》是高一语文第二学期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文章以“人类的栖居地”为专题,旨在观照两半球中的城乡变迁,了解历史文明的进程和发展走向,展示在特定生存境地中的人类情怀。《想北平》则用热烈而蕴藉的情思写出了与老舍先生“心灵相黏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写出了老舍先生对北平的深刻的思念之情。

  文章中老舍先生先说他说不出对北平的爱,后又将北平与伦敦、巴黎、罗马等古代历史都城相比较,写出了北平的特点,其实就是变相写出了对北平的情有独钟和满腔热情,抓住由说不出到说出这个问题也就将整篇文章的脉络把握清楚了。所以授课时将对文章的理解的重点就放在了这两个问题上,即老舍先生爱北平但又说不出,这是为什么?以及老舍先生说他说不出,其实他还是说出来了,他是怎样说出来的,说出了北平的那些特点?

  2、本课的学习分为六个环节来进行:首先是导入,由台湾现代诗人余光中的《乡愁》诗以及回顾以往学生学过的'相同主题的诗句来引入,旨在使学生尽快进入一种学习情境,以便使他们融入到老舍先生所营造的这种思想之情中;其次是对老舍先生的简介,老舍先生作为中国现代文学一位重要的作家,有必要让学生了解其相关的文学作品;再次是四文章写作背景的说明,文章的写作是建立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以及与作者相关的人生经历和心态上的,并且也与之息息相关,了解相关的写作背景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第四就是让学生齐读课文并思考讨论问题,使学生熟悉课文,并通过这种手段进一步深化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达到有效把握文章主旨、体会作者情感的目的。第五步安排了将课文与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的对比,一则意在在写作上找突破口,二则使学生也有一个整体的单元意识,在写作上找突破口主要是抓取生活中的细微之处,小切口,深挖掘,并以此作为情感抒发的媒介。最后是根据文章的学习布置作业,以达到有效锻炼承前所学内容的目的。

新课程标准教案2

  1、树立大作文的教学观

  《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作文更是如此。“现实生活是文学写作的唯一源泉”。学生写出来的文章之所以言之无物,内容空洞,苍白无力,没有时代感,其根本原因是学生远离了文章的源泉——生活,或更准确地说没有真正接触过生活。其实校园无闲事,家庭有新闻,社会有热点,孩子间有生活,值得学生思考或者众说纷纭的话题应该是很多的。把作文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走作文生活化的道路,拓宽学生的视野,学生的.写作素材自然会丰富起来,写作时也就会少些无奈。

  2、减少束缚,引导自由表达

  《新课程标准》强调,作文教学要“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本次习作打破传统的教学框框,没有统一命题,没有对习作要求做过多的分析,而是把习作指导渗透在作前谈话,交流和作后评议之中,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自然而然进入无拘无束,敢说敢写,自由奔放的习作状态。

  3、诱发兴趣,引导真情流露

  兴趣是写好文章的基础。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中,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的词语。”习作也是一种情感得体验、流露、交流的需要。注重在教学中通过,情景引发——闭目回忆——互谈发现(说与写)——品读交流等形式,引发学生情感兴奋,开启学生心扉,引吐内心真情,确实把课堂当作一种情感体验与交流的场所,把习作当作情感倾诉体验交流的需要,真正做到“为情而造文”,使“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的作文宗旨得以实现。

新课程标准教案3

  教学目标:

  1、理解文言文中虚词的含义。

  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结合课后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知文言文和议论文的意义,感受舍生取义的真谛。

  重难点:

  理解文言文中虚词的含义。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教材分析:

  《舍生取义》节选自孟子的《鱼我所欲也》,是一篇富含哲理的议论文。“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个论点是有“鱼”和“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为美者。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更为美者合乎情理也呵护逻辑。

  教学设想:

  学生由浅入深的理解课文,从题意入手,层层深入,理解舍生取义的真谛。

  教学过程:

  一、 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五年的语文了,你们一定积累了很多的成语,今天,我们来玩个成语接龙的游戏好不好?师:眉开眼笑。生接龙。我们再来玩个看字想成语的游戏,师板书:义。你们想到了哪些成语?生答。(随机板书:大义凛然、义不容辞、义无反顾)

  师:看到这些成语,你们想到了哪些人谁?用上这些词。(学生回答想到的.英雄)

  师:这三个成语中,你认为哪个字的分量最重?生答:义。

  师:因为义,才不畏惧,因为义才不容辞,因为义才无反顾。义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一起看看两千多年前的孟子是怎么说的。

  二、 初读课文,走进作者

  1、 出示竖版文言文

  师:我们这是第几次接触文言文了?(第二次)对于学习文言文,你们有哪些好的方法?生答。那么这篇文言文和我们以往学过的有什么不同?(竖版的,没有标点)有谁知道这其中的原因呢?

  2、 初读文言文

  自由读一读这没有标点的文章,看谁能读好?(指名读文)

  师:现在我们将这段文字还原成今天的写法,谁有信心读得更好?(再指名读文)

  3、 走进作者

  我们看文中说“孟子曰”,曰是什么意思?孟子又是谁呢?谁能把你课前了解的孟子介绍给大家?(生利用课前搜集的资料汇报)师出示关于孟子的资料。

  4、 揭示课题

  孟子共说了几句话?指名分别读句子。孟子的话说了几层意思呢?(两层)分层读句子。孟子的话道出了一个什么观点?用一个词来概括。(舍生取义)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三、 再读课文,理解意思

  1、 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课文,看一看你们有什么发现?生答。

  师:也字在句子末尾有什么作用呢?(也是语气词)你们还知道哪些语气词呢?那么也字在句子中该读哪一种语气呢?出示句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指名读句子)者也又是怎么读呢?出示: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两句放一起,你再来读一读,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那么下两句怎么读呢?

  2、 现在老师考一考大家,得兼,我们现在怎么说?(兼得)为何古人说得兼呢?(古汉语倒装现象)

  3、 打开书,默读课文和注释,你又会有什么发现?(注释给的不同)谁来读一读注释?我们知道了大意之后,就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给这篇文言文字词做注释。(小组推荐一名汇报注释)

  4、 尝试给文言文做注释,让我们对课文有了更深的理解。现在我们来看“生与义”选择,孟子的观点我们队容易捕捉的一种选择是?(舍生取义)

  那是不是孟子就不珍爱生命了呢?从哪看出来的?(生,亦我所欲也。)孟子最不希望看到的选择是?(舍义取生)孟子的担心是不是多余的,我们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人?以下的种种行为,你会想到哪些成语?用上“义”字。

  (出示漫画)不法商贩为 一己之私不惜坑蒙拐骗。凶残的狼要吃掉救其生命的东郭先生。德国法西斯撕毁与苏联签订的互不侵犯条约,出动5000多架飞机向苏联发动袭击。师板书:见利忘义、忘恩负义、背信弃义

  5、 舍义取生者在,舍生取义者更在。古往今来,又有多少人追随孟子先贤?

  出示: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这句话里体现出义了吗?用诗句中的词表示?对于谭嗣同而言他所追求的义师生命?

  出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齐读。这里有没有义?哪个词告诉我们了?你还搜集了哪些这样个关于舍生取义的诗句。

  时代不同,人物不同,但是他们却用相同的行动追寻孟子先贤,做出了人生的抉择。齐读。

  文天祥英勇就义后,人们在他的衣袋间找到这样的人生绝笔:(出示句子)谁来读读?找到孟子说的话了吗?谁能解释一下这句话?文天祥他后悔了吗?从哪看出来的?面对生与义抉择,她会义无反顾的说,齐读句子。

  四、 拓展延伸

  师:生命诚可贵,道义价更高。我们来听一段老艺术家的诗歌朗诵《相信》。听一听,这段朗诵中赞扬了那些人?他们的义在哪里?

  这是现在的义。这是繁体的义,上面是一个羊但不出头,下面是一个我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繁体的义多么复杂,今天的义看似简单,却又多么不简单。几千年来,义字由繁到简,但内涵去亘古不变。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一切正是缘于他们不同的选择,看看这些成语,假如这就是我们认识需要面对的选择,你会擦去哪个?

  五、 总结

  同学们读得好,说得好,也要做得好,将来,也许你们会成为英雄,也许平凡一生,但老师希望“舍生取义”成为你们永恒的追求。

新课程标准教案4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理解新词。

  2、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吹泡泡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欢乐。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著名作家冰心写自己小时候和小伙伴们吹肥皂泡泡的童年趣事。表达了冰心对自己童年时代快乐生活的留恋之情。要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吹泡泡的,体会冰心奶奶是怎样仔细观察事物,把吹泡泡的过程写清楚的。

  教学方法:

  以读代讲法、图文结合法

  教学过程

  一、出示插图,导入新课。

  观察画面,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的心情怎么样?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二、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

  说说自己喜欢吹泡泡吗?为什么喜欢吹?

  2、分自然段读,并说出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3、组织讨论。

  ⑴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⑵说说为什么喜欢?

  ⑶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

  ⑷理解句子。

  三、学习生字:

  1.认读生字词:齐读生字、词卡片。

  2.强调易错字:

  四、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新课程标准教案】相关文章:

新课程标准培训总结12-27

小学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04-27

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03-30

新课程标准的心得体会11-30

《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06-07

新课程标准的解读心得体会01-03

新课程标准个人学习心得05-23

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11-12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