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度量》教案

时间:2024-06-09 16:26:27 教案 我要投稿

《角的度量》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角的度量》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角的度量》教案

《角的度量》教案1

  四年级上册第2单元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

  2、使学生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和按指定度数画角。过程与方法:

  1、注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适度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2、加强动手操作,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能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学。

  单元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

  2、使学生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和按指定度数画角。

  课时安排:4课时

  第1课时直线、射线和角

  第2课时角的度量

《角的度量》教案2

  一、教材分析

  《角的度量》是课程标准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40-41页的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角会判断角的种类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角的度量,它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也是教学难点。而为了突破这个重难点,教材编写的意图是设计了大量的学生活动,希望学生能在操作活动中实现由静止的课本知识向动态的学生探索活动转变。学生学好这节课不仅能为他们后续学习角的分类和画角打下基础,同时也为学生今后学习几何知识创造条件。

  角的度量是测量教学中难度较大的一个知识点。教材把这部分安排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角,明确了角的概念,知道角有大小之分的基础上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了很多的大小不同的角,但对角的度量的知识生活中接触很少,显得比较抽象。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依然以形象具体思维为主,分析、综合、归纳、概括能力较弱,有待进一步培养。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四年级学生。本套教材分三个阶段编排“角的认识”这一内容。第一个阶段在二年级上册,是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尺画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画直角。第二个阶段在二年级下册,是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能借助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一个角是直角、锐角和钝角。第三个阶段就是本册教材这一单元,让学生进一步学习角的度量。有了前面两个阶段的学习基础,学生对角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一部分学生对量角器有初步了解,但多数学生几乎没有用量角器测量角的体验,学生对它的认识是陌生的。因此在认识量角器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要充分估计学生学习的起点,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本节课我力图采用直观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一步步发现“简易量角器”测量方法的不足,使学生在直观感受、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获取角的度量方法,形成自己独有的数学体验。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体会统一角的计量单位和度量工具的必要性,建立1度角的表象。会用量角器量不同位置的角,在量角中感受角的大小与所画边的长短无关。

  2.过程与方法:在观察、交流的基础上,认识量角器的构成,以及一度角的由来,通过探索、实践,归纳量角器量角的一般步骤,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积极参与量角的学习活动,在探索角的度量方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数学的简洁严谨,激发学好数学的愿望。

  四、教学重难点

  1.认识量角器的构造,会使用量角器正确量角。

  2.量角时能正确读出角的度数,知道什么时候看内圈,什么时候看外圈。

  五、板书设计

  角的度量

  角 量角器

  顶点 重合 中心点

  一条边 重合 0度刻度线

  另一条边读 指向的刻度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揭示课题隐藏内容

  (1)视频引入

  ①播放《愤怒的小鸟》视频

  ②提问:孩子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游戏吗?喜欢玩吗?

  ③出示3张弹弓图片,哪个弹弓更好玩呢?为什么?

  (2)复习角的知识

  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如果要制作一个2号弹弓,我们需要知道角的什么信息?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角的度量。(板书:角的度量)

  师:看到标题你有什么疑问?

  生:角怎么度量,用什么量呢?

  (3)复习长度的测量

  播放微课视频

  长度的测量是由直尺上的小线段去量长的的.线段,那我们可不可以用小角去量大角呢?

  (二)探究新知隐藏内容

  1.活动一:弹弓2角的大小

  (1)用老师给的小角量一量、比一比,老师给的小角是10度

  ①小组合作:用给定的小角量大角

  ②汇报交流:说一说怎么量的?量的结果是怎样的?

  用小角量大角,当角度不够时怎么办?进一步把角细化成1度

  ③质疑:我们用三角尺也不能准确地知道角2到底有多大,怎么办?

  生:测量出角的大小,角2有5个小角那么大,及时上传学生活动的照片和视频,对于正确和错误的进行点评,用班级授课大师分组给学生加分。

  (2)介绍1度角

  ①谈话:对,要准确测量一个角的大小,需要有一个合适的角作单位来量,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角的单位。

  ②课件演示:人们将半圆平均分成18份,每份是10度,是一个小角,再将小角平均分成10份,其中1份所对的角作为度量角的单位,它的大小就是1度,记作1度。

  ③直观感受1度角有多大。

  2.创作量角器

  (1)认识量角器:半圆形,平均分成了180份,有一个中心点,两圈刻度,分别从0度到180度;,每两个数字之间相差10度,有两条0度刻度线等。

  (2)指名读给定角的度数,学生辨析。

  (3)猜一猜,让学生猜出给定角的度数,说一说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3.用量角器量角──教学例1

  (1)出示例1:怎样用量角器量出∠1的度数?

  (2)学生独立尝试量角,小组交流量角方法。

  (3)教师展示学生量角的过程,学生辨析。(用101教育PPT拍视频展示在屏幕上)

  (4)小组长汇报量角的步骤。

  ①把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0度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

  ②角的另一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4.小结量角的方法

  (三)巩固深化

  完成活动三,量出给定角的度数,教师巡视拍照,将图片和量角视频传到屏幕上。

  (1)学生独立完成(3分钟)

  (2)教师评价量角的方法。

  (3)教师揭晓:为什么2号角最适合做弹弓。

  教师提问:你觉得这个角熟悉吗?在哪里见过啊?弹弓2的角的度数是50度,教师向学生讲解弹弓原理。

  (四)总结与课后拓展

  (1)出示拓展题,让孩子上台操作量角器量角,布置课后拓展作业,画一个五角星。

  (2)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3)小组评价:得分最多的小组获胜。

《角的度量》教案3

  一、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121122页,练习二十八第13题。

  二、教学目标:

  1、认识直线、线段和射线,能正确识别直线、线段和射线,掌握它们的联系和区别。

  2、认识角和角的符号,知道角的顶点、边和角的大小。

  3、学生可以用画图工具来角。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射线和角;知道角的顶点、边。

  难点:总结画角的方法;角的大小比较方法。

  四、教学设计理念:

  基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课程的生成性,以小组学习的形式,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基础上,师生共同生成新知识。

  五、教具和学具准备:

  教具:三角板一副、小黑板、投影片、活动角。

  学具:学生三角板一副、活动角。

  六、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师:孩子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地方运用了线。例如:木工师傅、建筑工程师、缝纫工人、我们的课间游戏活动跳皮筋等。在我们以前的学习中已见到过线。现在就请孩子们在纸上画一条线(板书:线)

  生:操作。(期望:学生能够画出:直线、曲线、线段)

  (补救方案一:如果学生都画出直线,教师出示曲线凸现直线的直)

  师:你两(生1画的是直线,生2画的是曲线)画的线有什么区别吗?

  生:(一直,一曲。)(板书:直)

  师:我们把这种线叫做什么?(直线)

  师问生1:你画的这条直线还可以像这样一直画下去吗?(可以)

  师:那么,我们能量出直线的长度吗?(不能)为什么?(没有尽头,无法量)

  师:所以,我们可以总结出直线有什么特点?(无限长、没有端点。完成板书)

  师讲述:我们在画直线时,只画出其中一部分就可以了。(板画: )

  过渡:在实际的生活、学习中,我们很少用无限长的直线,只用其中的一段。展示生3所画的线段(有明显的两个端点)。

  (补救方案二:如果没有学生画出线段,由教师画线段)

  师:这条线与直线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都是直的、直线没有端点、线段有两个端点)(板书:两个端点)线段可以量出长度吗?为什么?

  师讲述:实际上这种线是直线的一段,我们以前把它叫做什么?(线段)在数学中科学的说是:直线上两点之间的一段。(板书:直线上两点间的一段)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射线

  引言:刚才我们进一步认识了直线和线段,下面我们来看看这条线。

  如果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了一条新的线。(教师版画: )

  大家看,这条线有什么特点?(直、有一个端点、无限长)(板书:一个端点、无限长)(如果学生不能说出无限长,引导学生可否把无端点的一边无限延长?)

  师讲述:这种只有一个端点的线称为射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射线的例子,比如:手电筒发出的光、电灯射出来的光线、太阳射出来的光线,都可以把它们看成是射线。

  师出示小黑板:判断下面图形,哪些是直线?哪些是线段?哪些是线段?

  引导学生想象:从一点可以引出无数条射线,为学习角做铺垫。

  师:我们已经知道,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看,这里有一个点(投影)我从这个点引出了一条射线,从这一点能不能再引出一条射线?还可以吗?

  让学生想一想:从这一点可以引出多少条射线?(无数条)

  (师演示后只留下两条射线。)

  2、认识角

  师:孩子们,这个图形,我们以前好象见过,叫什么?(角)(板书:角)

  (补救方案三:如果学生说不出来,出示三角板,让学生指一指三角板的三个角在哪儿,形状是什么样)

  师:请孩子们试着画一个角。再画几个。在小组内交流你自己是怎样画的?

  学生操作后讨论。

  (学生可能说:画两条线。进一步引导:是两条什么线?教师补充是共同用一个端点的两条射线)

  那么我们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板书:一点 两条射线)。师生同时画一个角。

  师:根据你们画角的方法,试着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是角?

  生在小组内交流,汇报。(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完成板书)

  师:根据你们总结的角的`概念,以后我们要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角,该怎样判断?(看它是不是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在定义中的一点、引出两条射线下面加着重号)

  师讲解:我们把这一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板书:顶点、边、边)

  师出示小黑板:判断下面哪些图形是角?并请学生上台来指一指角的顶点和边。

  过渡:在以后我们研究的图形中往往是很多个角,例如:以前学习的正方形、长方形就有四个角,那么我们怎样来区别它们呢?出示小黑板。

  师讲解:角通常用符号 来表示。(板书)读作角。(生读)角的符号和以前学过的小于符号 < 有一点像,但不完全一样,角的符号第二笔是平的,以后在书写时要注意。(学生练习)角多了,为了叙述方便,我们可以给它编上号,在角的符号内写1、2、3、4,分别记作23 4

  3、角的大小比较

  师:出示活动角

  我这里有两根硬纸条,现在并拢在一起,大家看,我把两根硬纸条怎样了?

  师把=根硬纸条叉开。(生可能说分开、张开、叉开、撑开等)

  师:看起来,同学们心里明白是怎么回事了,我们就说成这两根硬纸条是叉开了。

  师讲述:现在把两根硬纸条看作是角的两条边, 1两条边是这样叉开的, 3两条边呢?(叉开的比 1大) , 2两条边呢?(叉开的比 3小)

  教师利用活动角的投影片演示,使学生知道角的两条边叉开得大,角就大;叉开得小,角就小。出现在投影片上。

  师问:看起来,角的大小跟角的什么有关系?(两条边叉开的程度)

  师出示小黑板:下面的角谁比谁大?(属于直观的判断)

  在投影片上比较,着重比较的过程。

  (三)巩固扩展

  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三角板,随意的比较角的大小,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你比较的是哪两个角?结果是怎样的?是怎样比较的?

  生操作后回报。

  师引导:两重合一观察。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共同研讨了些什么问题呢?(完成板书课题:直线 射线 线段和角)你能用吗?试试看。

  (五)布置作业

  书上第126页练习二十八第1、2、3题。

《角的度量》教案4

  教学目标:

  1、明确角的大小同边的长短、两条边叉开大小的关系。

  2、使学生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并比较角的大小。

  3、使学生经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抽象能力,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

  4、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经验,建立自信心。通过生活的情境创设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掌握角的正确度量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量角器等,人手一个量角器。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现在,请同学们画一个角。(生画角)

  师:好,同桌之间比较一下,谁的角比较大?

  师:觉得自己画的角比较大的同学请举起手来。(发现有些学生比较犹豫)同学们都知道,量线段的`长短我们可以用尺子;量物体的质量可以用称;那么量角我们可以用什么呢?

  (有学生会说量角器,教师直接引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角的度量”。(板书:角的度量)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1、 观察量角器,认识量角器

  师: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量角器,它是什么形状的?(生:半圆)

  师:在量角器上面,你还观察到了一些什么?

  学生汇报自己观察的结果,尽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问题还可以让学生来解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要说明哪里是量角器的中心,哪里是0度刻度线及内刻度和外刻度,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等。根据回答作出下列板书:中心、0度刻度线、内刻度和外刻度,如果学生答不到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教师可提下列问题启发:根据量角器上的刻度和数,你想一想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多少份的?)

  师:有没有同学来说说,这2个角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1:相同点是都是50°,不同点是它们开口的方向不同。

  生2:它们边对应的内外刻度不同。

  师:其实啊,我们主要看的是0刻度线,0刻度在内圈,我们就读内圈刻度,0刻度在外圈,我们就读外圈刻度。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这几个角的度数。

  3、 尝试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试着量一量题纸上题二的角1吧。(生尝试量角,师巡视)

  师:好,有些同学已经量出了角1的度数,让我们听听他们是怎么量角的吧!

  生:……(生边说量角方法,师利用投影仪展示量法,引导学生如何正确量角)

  师:同学们都说的非常好,第一步,使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第二步,使量角器的零刻度线与角一条边重合;第三步,看角的另一条边所对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为了方便记忆,老师把你们的方法归纳成了一首儿歌:“中心对顶点,零线对一边,刻度看另边,内外要分辨。”

  让学生解释对这首儿歌的理解

  学生量题纸上的角2,深化学生对儿歌的理解。

  师:现在,我们一起观察下大屏幕上的两个角,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边的长短不一样。但是他们大小相等。

  师:也就是说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

  师:那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啊?

  从学生回答中归纳出: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叉开得越大,角越大。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师:现在,我们一起再来量一量上课开始我们自己画的角,同桌之间再比较下,到底谁画的角大,大多少?

  2、量一量生活中的角。

  师:我们看下书本38页做一做的第二题,先来看看这面少先队队旗。谁来估计一下,角1大概有几度?角2呢?角3呢?

  (学生量角,交流)

  师:我们再来量量,五角星上的角4和角5分别是几度。

  四、回顾整理 反思提升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课后延伸:找一找、量一量生活中的角。

《角的度量》教案5

  一、知识结构

  本书首先结合实例引入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的概念,然后通过三个例题说明利用数轴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方法,最后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步骤进行了总结.

  二、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步骤并准确地求出解集.难点是正确应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对不等式进行变形、求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不等式在中学代数中是研究问题的重要工具,例如求函数的定义域、值域、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求最大值、最小值,一元二次方程根的讨论等,都要用到不等式的知识.不等式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数学内容的基础.学习和掌握不等式的求解和不等式的证明方法,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也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处理解不等式的`问题中,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解各类不等式的问题都可以归结为解一些由简单不等式所组成的不等式组.

  1.在构成不等式组的几个不等式中

  ①这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必须含有同一个未知数;②这里的“几个”并未确定不等式的个数,只要不是一个,两个,三个,四个……都行.

  2.当几个不等式的解集没有公共部分时,我们就说这个不等式组无解.

  3.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的解集,共归结为下面四种基本情况:

  【注意】①其中第(4)个不等式组,实质上是矛盾不等式组,任何数? 都不能使两个不等式同时成立.所以说这个不等式组无解或说其解集为空集.②从上面列出的表中,我们可以概括出来不等式组公共解的一规律:同大取大,同小取小,一大一小中间找.

  三、教法建议

  1.解本节的引例及例1、例2、例3时,注意把解不等式组的思路讲清楚,即先分别解每一个不等式,求出解集,再求这些解集的公共部分.求公共部分的过程一定要结合数轴来讲.

  2.这节课的讲解自始至终要突出解不等式组的基本思想以及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步骤这两个重点.准确熟练地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以及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是这节课的基础,因此讲新课之前要复习提问这些内容.

  3.求公共解集是这节课的新授内容, 要充分利用数轴表示不等式解集具有形象、直观、易于说明问题这些优点.解集的公共部分可用彩笔在数轴的相应部分描画出来,使学生感到醒目,便于理解记忆.

  4.每组不等式不要超过三个,关键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解不等式组的基本思想和两个步骤,不宜做过于难、过于多、重复的机械计算.

《角的度量》教案6

  教学内容:第20、2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量角器量角的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测量

  2、通过测量,多了解一些常识性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区别“错误”与“误差”

  1、画一个角,量一量,比如:在30 ~40之间

  指出:当发现这个角不是正好几十度的时候,就可能产生误差,像这个角,可以说成35或是34 、36,允许有一、两度的误差,都能算对。但不能有太大的误差,比如明显觉得在30~40之间,却说成是四十几或是二十几度都是错误的。

  还有一种错误是看成了140~150之间,写成了145 。这种错误在于看错了内圈和外圈,可以用锐角或钝角来很快地判断

  2、把刚才画的角改成一个三角形

  指出:正如刚才所说,在测量的时候是允许有一两度的误差,那像这个三角形,如果每个角都有一两度的'误差,在最后算三个角的总度数的时候就回有更大的误差,比如:35 、50 、90,加起来就是185 。但我们上一节课已经知道三角形三个角加起来应该是180的,这就不对了。遇到这种情况,我们要仔细再找一找,怎么会多出来了5,然后再调整,最后算得的结果只能是180 。

  二、正确测量:

  1、判断下面的量法是否正确,并量出各角的度数(p.20第6题)

  分别要求学生说出错误的地方,如:第1题点没对齐,第2题0刻度线没对齐,第3题另一条边没有对齐某条刻度线,第4题是正确的

  再说说每个角的正确的度数

  2、大家动手量,分别指名说说量得的度数(p.20第4、5题)

  3、生活中很多物品上也是有角,请大家找一找,量一量(p.20第7题)

  适当补充:滑滑梯的角度是40度,这个角度更适合一个小朋友从上面滑下来。我们后面会带大家做实验,研究不同的度数对物体下滑各有什么影响

  跷跷板上有两个角,这两个角加起来是多少度?为什么会这样的呢?

  ……

  4、先估计队旗上三个角各是多少度?再量一量

  指出:在测量的时候可能会有一点误差,但在制作的时候,它是有严格规定的,所以我们要记住这三个角的度数:90 、55 、110 。

  5、经过纸上的2个点可以画一条直线;

  经过3个点中的每两个点画直线,最多可以化3条(画一画);

  经过4个点中的每两个点呢?(学生动手试)

  5个点呢?(交流你有什么发现?)

  比如:每个点都会有4次机会,5个点就会有5个4次机会,但都重复了一次,所以可以用542=10来算

  抽象:点子数(点子数-1)2=线数

  用这个规律,算一算6个点的情况。

  自己补充一题,算一算能画几条线。

  交流。

  6、介绍放风筝,让学生说说其中的道理。

  简单介绍自己这次到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看到的放风筝情况

  三、测量并设疑

  1、观察第21页第8题的四张图,你有什么发现?

  (边都一样长,角越来越大,角也一样大……)

  动手量一量,说说每个图形的角各是多少度?

  交流:正三角形每个角都是60度。

  问:你还有别的方法验证这个答案是正确的么?

  (三角形三个角的总度数是180,1803=60)

  正方形每个角是90度,五边形每个角的度数是110,六边形每个角是120

  补充:把正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180+180=360,3604=90

  说明通过计算,同样能得到每个角是90度

  考考大家,用分割成三角形,再算一算的方法,我们会检查出后面的图形中有的角是有误差的。看谁爱动脑,课后可以试一试。

《角的度量》教案7

  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它是本册教学几何初步知识的第二节课。学生已经在二年级上册的时候初步认识了角,知道了角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也已经初步感知角的大小跟角的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跟角的边长的长短无关。但是第一学段的学习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进行感知,而四年级的学生正是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转折点,所以本单元主要学习的是抽象出来角的各个特征。同时在这个单元的第一课时,学生也学习了直线、射线、知道了角是有两条射线组成的。这节课是学生在此基础上认识量角器,进一步学习角的测量,会用度数来表示角的大小,更进一步体会角的大小跟角的边长的长短无关,跟角的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同时这节课的学习是学生下节课学习画精确的角的基础,也是学生进行角的分类以及四年级下册学习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基础。因此,本节课的内容掌握对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

  为使学生对平面图形的最基本概念有比较清楚的认识。本节课内容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从直观演示,旧知过渡,设疑引入,感受新知。通过师生的画角操作,引出比较两个角的大小,通过直接的比较,学生初步理解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为引入角的度量进行间接比较角的大小作了铺垫。

  第二部分,认识量角器。让学生观察,初步认识量角器上的各部分名称及作用,建立角的计量单位度和符号“°”

  第三部分,教学角的度量。在学生认识度量工具——量角器,及其单位、符号的基础上,再介绍量角器的使用方法,最后通过实际测量说明:角的'大小要看两边叉开的大小,与边长无关。

  在教学中,我把重点放在了集中教学角的度量上,使学生在牢固掌握了角的度量方法,为下几节课教学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打好基础。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观察,相互介绍来认识量角器各部分的名称,了解角的计量单位。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汇报,自主归纳出角的测量方法,并能运用量角器进行角的测量,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3、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测量,进一步体会角的大小跟角的两边叉开有关,而与边长的长短无关。

  4、通过上面的一系列的操作和活动,逐步形成自主学习,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同时在交流汇报时,学会倾听。

  教学重点:

  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进行测量角的大小,会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教学难点:

  自主归纳出测量角的度数的方法,以及内外圈刻度线的认识。

  量角器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也是本节课学习的重点。但对于量角器上面的内圈与外圈两个刻度线学生很难区分开来。读度数的时候不知道是看内圈还是外圈,因此我设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准备:

  为较好的完成本节教学任务,必须认真作好课前准备工作,要求学生带好量角器、三角板等,教师准备好作业纸张(上面有两个不同的角,就是情境中的角1和角2)。

《角的度量》教案8

  一、教学内容

  1.认识线段、直线、射线。

  2.角的度量。

  二、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4点)

  三、具体内容

  1.线段、直线、射线。

  有的教材是先讲直线、再讲线段和射线,这里的编排是从学生已有的关于线段的认知经验出发,先讲线段,在认识线段的基础上,再认识直线和射线。关于线段的编排,先直观呈现拉直的线、绷紧的弦等,再语言描述、最后给出符号表示。虽然直线和射线的概念比较抽象,还是结合了一些学生生活中的事例来体会“无限”“延伸”等特点。如手电光、汽车灯光、探照灯光等,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最后,教材提示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直线、射线与线段的区别。清楚地呈现了比较的3个维度。

  2.角

  教材从学生直观认识锐角、直角、钝角出发,结合刚刚所学射线特征说明角的含义,既是“角”的概念归纳,又是角的特征的进一步认识。

  3.角的度量。

  角的度量编排的重点是引出角的单位,因为量角的本质就是要找出一个角里包含了多少个角的单位。也就是角的单位的产生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给出了1°的概念,也就是角的单位,利用角的单位就介绍了量角的工具——量角器,从而也说明了量角器的制作原理,为学生在使用量角器量角时,更好掌握操作方法提供了帮助。

  4.量角。

  与实验教材相比,修订教材不但给出了量角的'直观图,而且还强调对操作步骤的梳理。后面“做一做”第1题两个角的开口方向不同,需要依据起始边认读角的度数,是正确读出角的度数的技能训练;第2题则意在引导学生深化认识“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两边的长短无关”的道理,强化对角的特征的理解。

  5.角的分类。

  学生在二年级已经认识了直角,通过测量,让学生发现直角等于90°。关于“平角”和“周角”的认识,从角的动态定义引出的,有两个优势,一是通过动态的角度就容易看出它们的形成过程,平角的两条边在同一直线上,而周角的两条边重合了,让学生理解“平角”和“周角”的概念;二是可以更清楚地看出它们的度数,也与角的单位是把一个圆周平均分成360份这一定义相呼应。与此同时,对锐角、钝角的认识,同样需要从角的单位出发,利用度数范围来重新定义这两种角。

  后面的例5则教学5种角之间的关系。这里的核心是从度数出发,从大小排序和倍数这两个角度探讨了它们之间的关系。

  6.画角。

  与量角一样,教材仍然关注画角的步骤的整理,分三步:第一步,定线;第二步,定点;第三步,连线。并且,图示与文字对应,有利于学生较快地掌握画角技能。

  四、课后练习

  五、 教学建议

  1.准确把握学习起点,恰当定位教学目标。

  二年级上册已经涉及到“角的认识”的一些基本内容,已经知道的直角、钝角、锐角的大小关系,如关于“线段”的认识,以此为基础,进行直线、射线的特征认识教学。只有恰当定位教学目标,才能引导学生通过本单元内容的学习有新的收获。

  2.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关注方法的适度提炼。

  本单元内容的一大特点是操作活动多,也可先让学生尝试,当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直观经验之后,再引导学生对操作过程进行归纳,提炼出一般的操作要点,形成一定的操作程序。

  3.结合相关知识的学习,体验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

  如在理解直线、射线的特性时,“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等,便隐含了极限的思想。

  4.强调基本内容的掌握,适度拓展提升。

  比如在“画指定度数的角”的学习中,除了引导学生掌握用量角器画出指定度数的角(这是画角的一般方法)之外,可适时引导学生用三角尺画一些特定度数的角,比如画30°、45°、60°、90°、120°等。这样处理已不仅仅停留在画角的层面上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体验特殊三角形间角的关系。此外,还可引导学生量一些超过180°的角的度数,拓展对“角”的认识(例如教材第46页第14题)。

《角的度量》教案9

  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备课时间:任课教师:

  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的编排注重数学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从直观过度到抽象。学生在二年级上册认识长度单位时,就已经初步认识了线段。本单元教材一开始就借助直观,引入了射线和直线的概念,并让学生讨论线段、射线、直线的联系与区别。在此基础上教学角的概念和角的表示符号。然后在角的.度量的知识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平角和周角,教学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

  2.使学生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和按指定度数画角

  教学重难点

  1.线段、直线、射线的区别与联系

  2、角的度量、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

  课时安排

  4课时

  课时教案

  课题线段、直线、射线和角课型新授执教人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

  内容课本38、39页

  教材

  分析

  本课时分三个小层次,第一个层次通过实验,直观描述什么是射线和直线,第二个层次,让学生讨论直线射线和线段有什么联系和区别?第三个层次,利用射线的概念给角下定义,复习角的各部分名称及角的表示方法和读法。

《角的度量》教案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射线,明确掌握直线、线段和射线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角的概念,会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

  教学重点和难点:

  建立射线的概念,掌握直线、线段和射线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以及建立角的概念是教学的重点。

  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是学习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认识射线、理解直线、线段和射线的联系和区别。

  1.拿出一条长线,用两手把一部分拉直,两个学生把一部分拉直。

  问:这是一条什么线?(直线)

  我们已经学过直线,说说直线有什么特点?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说明:直线的特点首先是直,是无限长的,可以延伸得很长很长,不管延伸多长,都是直的。直线没有端点,但实际画直线时,不可能画出无限长的直线,只能用不画端点来表示,没有端点就表示可以无限延长。

  板书:直线 无限长 没有端点

  2.教学线段。

  师在直线上点两个点,板书:

  问:直线上两点间的一段叫做什么?(线段)线段有什么特点?(线段也是直的,有两个端点)线段和直线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明确:线段长度是有限的,它是直线的一部分。

  板书:线段 有限长 两上端点 是直线的一部分

  3.教学射线。

  师先画一条线段,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

  问:这个图形叫直线吗?它还是线段吗?为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它不同于直线,因它有一个端点;它也不同于线段,它只有一个端点,我们叫它射线。

  问:射线有什么特点?和直线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明确:射线也是无限长的,只有一个端点,不能度量长短,它也是直线的一部分。

  板书:射线 无限长 一个端点 是直线的一部分

  4.引导学生比较直线、射线和线段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填表:

  名称 长度 端点个数 与直线的关系 图示

  直线

  射线

  线段

  反馈:

  1.下面图形,说出哪些是线段,哪些是直线?哪些是射线?

  2.从一点可以画出几条射线?

  学生动手画,得出可以画无数条。

  二、建立角的概念。

  1.启发学生自己举例,哪些图形是角?角有几条边?角的边是直线、线段还是射线?

  学生通过三角板看出:角有两条边,角的边是射线,因为角只有一个端点。

  2.师在黑板上画有,画角的步骤如下:

  画出一点,从这一点引出一条射线。

  从这一点再引出另一条射线。

  写出各部分名称,用∠1表示。

  3.启发学生总结角的概念。

  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4.通过操作,引导学生找出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

  学生用准备的两个硬纸条做成一活动角,按住一个纸条不动,转动另一个纸条,可以出现各种形状、大小不同的角。

  怎样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呢?

  指导学生,先使两个角的一边重合,再看另一条边,哪个角的边在外面,哪个角就大,如右图。如果另一条边也重合,说明这两个角相等。

  总结性提问:

  (1)角的概念是什么?

  (2)角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3)怎样确定一个角比另一个角大、还是小、还是相等。

  (三)角的度量。

  1.首先说明要准确地比较角的大小,需要有度量的工具,就是量角器。还要确定计算角的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

  观察半圆仪,平分成180份,1份就是1度,用表示。

  2.量角器的使用方法。

  先让学生认识量角器,观察它的构造,有两圈刻度,中心点和零刻度线。

  指导学生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关键是使量角器的中心点和角的顶点重合,然后使零刻度线和角的第一条边重合,在哪一个圈上,就在哪个圈上找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教师边演示边说明,边引导学生观察。

  学生阅读课本,并用量角器测量131页上的两个角,各是多少度。教师巡视加以指导。

  3.研究角的大小与边长的关系。

  师在黑板上出示一个的角,延长角的两条边,让学生观察,角的大小有没有变化?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与什么没有关系?

  引导学生明确:延长角的两条边,角的大小要看角的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叉开的越大,角就越大。

  想一想,在本上画一个的角,两条边长都是3厘米,在操场上画同样的角,两条边长都是3米。这两个角的大小有区别吗?为什么?

  反馈:完成131页的“做一做”

  (四)总结提问:

  1.射线、直线和线段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2.什么样的图形叫做角?

  3.怎样使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

  4.角的大小是上什么决定的?与边长有什么关系?

  (五)作业。

  练习二十八第1-3题。

《角的度量》教案11

  【教学内容】教材第26-2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会在量角器上找出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数。加深对角的意义的理解。

  (2)通过一些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初步建立1°角、30°角、60°角、120°角的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3)在画角和量角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操作的良好习惯。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形成度量角的技能,同时使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2)通过先估后量,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基本方法,能灵活、正确地测量各种不同位置的角。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材分析】

  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是认识量角器,能用量角器量角和画角。为此,教材提出了四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认识量角的工具-----量角器;第二个问题是用量角器找角、画角;第三个问题是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第四个问题是掌握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

  教学难点:会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

  【教学用具】

  班班通课件、量角器、三角板、牙签。

  【教学过程】

  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角的相关知识,下面和老师一起来复习吧!

  (一)角的'概念和各部分的名称

  1.提问:(1)怎样的图形叫做角?黑板上画1个角。(2)说一说角各部分的名称。书写:边、顶点、边。并演示延长。

  (预设:根据学生的回答抓住角的两边都是射线,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教师用直线笔延长演示,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无限延伸的含义。)

  2.出示几个角。

  (1)让学生把这些角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给它们排队。(见班班通课件)

  (2)教师继续追问:“你知道角3比角1大多少吗?”

  3.揭示课题

  师小结:如果我们能够度量出这两个角的大小,问题就可以解决了。你们想不想知道它们究竟相差多少呢?(揭示课题:角的度量(二))

  (设计意图:“思起于疑”,在导入环节,在让学生指出各部分的名称之后,将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你知道角3比角1大多少吗?”抛给学生,由于无法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这个问题,一下激起了学生的疑问,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二)探究新知

  揭示课题后,教师顺势提出,要知道“角3比角1大多少,可以使用什么方法?”

  (1)目测:用某个固定大小的角去比和量。

  (2)用量角器。板书“量角的大小,用量角器”。

  1.认识量角器。

  (1)课件出示量角器。学生观察黑板上的或者自己的量角器上有什么。

  (2)让部分学生尝试说一说量角器上各部分的名称。

  (3)教师小结归纳(课件出示)。

  (4)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量角器各部分的名称。

  (5)师结合学生讨论并出示课件(建立1度的观念)

  (6)认识几度。让学生量角器上找出50度、140度的角,并分别在上面的图上画出来。后请一学生在黑板上指出。(出示课件)

  (设计意图:在认识量角器时,让学生初步整体感知量角器,知道量角的大小,要用量角器,并认识。在让学生认识1度的角时,放手让学生自主观察,紧接着让学生找角,建立使用量角器的表象。)

  2.量角。

  (1)课件上出示书本上的∠1,提问:你能读出这个角的度数吗?该怎么办呢?

  让学生尝试度量书本26页的∠1,并标上度数。教师巡视,注意发现以下几种错误类型的同学,但不急于纠正。

  ①错误类型一:中心点和角的顶点没有重合。②错误类型二:零刻度线与角的边没对齐。③错误类型三:内外圈读数反了。

  (2)学生同桌之间说一说自己度量角的具体步骤。

  (3)请学生说一说量角的方法和步骤。让刚才巡视中注意发现有错误的同学先汇报,同时教师要组织学生说说怎样才能避免以上错误,正确迅速地量出角的度数呢?

  (4)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小结学生的量角的步骤:课件展示。

  (5)教师一边演示量角,一边让学生对着课本上的∠1,跟老师一起用量角器度量。

  (6)课件展示歌谣:(齐读)

  (7)学生自主度量26页的∠2,同时同桌互相交流方法。

  (8)教师再次点一下量角的方法和量角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3.摆角。(每人提供两根牙签)

  (1)在自己的量角器上用牙签摆角:一人板演,在课桌上摆相应角。

  ①摆一个1度的角。指名演示,同桌说说怎么摆的?

  ②摆一个直角。

  ③摆30度、45度、60度、120度的角,同桌互评。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在量角器上摆1度的角、90度的角,帮助学生建立特殊角的表象,再摆30度、45度、60度、120度的角,有利于学生正确判断所摆的角的度数是读内圈,还是外圈,从而解决量角时读数的难点。最后让学生脱离量角器,在桌子上摆角,培养学生对角度大小的初步估量。)

  4、画角:怎么画一个60度的角呢?

  (1)学生自主用量角器画一画;

  (2)师出示课件(边回放边强调)。

  5、巩固环节。(结合教材第27页练一练第1-5题)

  (1)在量角器上找出70度、130度的角,分别在右面的图上画出来。

  (2)用量角器量一量三角尺上每个角各是多少度。

  (3)用先估一估下图中各角的度数,然后量一量,你估得准吗?

  (4)量一量生活中的角。

  6、小节: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学会了什么呢?

  7、作业:完成第27页第6题,数一数一共能拼出多少个角。

  板书:

  1、认识量角器;

  2、在量角器上找角;

  3、量角;

  4、拼角;

  5、画角;

《角的度量》教案12

  知识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交流的基础上,认识量角器各部分的名称,了解角的计量单位。

  2、通过自己的探索、交流、实践,总结出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初步学会用量角器量角。

  3、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测量,进一步体会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而与边的长短无关。

  能力目标:

  通过上面的一系列的操作和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逐步体会并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

  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与他人合作,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重点:

  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进行测量角的大小,能正确读出角的度数。难点:

  掌握量角的方法,正确读出量角器的度数。教学准备:

  量角器,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谈话引入:

  同学们,关于角的知识你们已经掌握了哪些?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随意画出一个角,写出角各部分的名称。

  2、比较角的大小。(引入课题,并板书课题,齐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探究新知:(一)、认识量角器

  1、认识量角器(先自学再课件演示)

  师:让学生仔细观察自己的量角器,说说对量角器的认识。

  学生汇报结果。(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借助课件,要说明哪里是量角器的中心,哪里是0度刻度线及内刻度线和外刻度线、及90度刻度线。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等。根据回答作出下列板书:中心、0度刻度线??)(并对自己的同桌说一说量角器上各部分的名称。)

  2、建立1°角的观念。

  量角器,外形很简单,是一个半圆,所以人们也称半圆仪.

  把半圆平均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叫做一度角,记作“1°”。角的计量单位是“

  度”,用符号“1°”表示。

  提问:你能在量角器上找到1°角吗?让学生感知一度角的大小,并说说小圆圈的写法。

  3、认识5°、10°角。

  三、尝试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

  1、学生尝试用量角器量角。

  提问:请同学们试着用量角器量一量角1,边量边想:先怎么做的,再怎么做的,在量角的时候应注意什么?

  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将量得的结果在下面写∠1=60°用量角器量角的步骤:(师边操作课件,边讲解)

  1、把量角器放在角的上面;使量角器的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即中心对顶点(重合)。

  2、零度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0刻度线对一边(重合)

  3、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度数就看另一边(重合)(师边说边板书以上口决)也可以说成“点对点,线对边,再看另一边”。

  2、课件演示:(突破内、外刻度)

  小结:在量角时,如果角的一条边与内刻度0刻度线重合,就从0开始顺着内刻度找到另一条边看内刻度;如果角的一条边与外刻度线重合,就从0开始顺着外刻度找到另一条边看外刻度。

  3、量出下列角的度数(P27、3)。(突出第二个角的边不够长可以延长边来量,要问学生为什么可以延长边来量的道理)。

  四、角的大小与边的关系:课件演示

  通过测量这两个角的大小,我们发现了什么?课件演示

  小结:通过测量这两个角的大小,我们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与边的长短无关?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5、验证我们的结论:(动画演示)(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小结:角的大小跟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张开得越大,角越大。

  6、(课件演示)(判断下面小鸟、小狗和小猴量角的方法谁对谁错,为什么?)

  五、练习巩固:

  完成教科书P27“做一做”第2题和P285题。

  六:总结:请同学们说说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那些?。板书设计:

  角的度量

  一、量角器

  1、量角器的结构:中心、0刻度线、内刻线、外刻线、刻度

  2、角的单位:度 符号:°

  二、度量角的步骤

  1、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顶点重合2、0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

  3角的另一条边所对应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三、角的大小关系

  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角的度量》教案13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体会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本节内容属于平面几何图形范畴,是在学生认识角、会画角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估计角的大小使学生体会统一度量角的单位的必要性;学会用量角器量角来比较不同角的大小,能否正确使用量角器是学生学习的重点,也是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过程。

  学情分析

  1、结合以往教学经验,学生在正确使用量角器的环节掌握不好,尤其对里圈、外圈两个0°线混淆,导致角度写错。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对于角度相差大的角,学生可直观比较角的大小,但要准确量出角的度数,学生对量主要分析学生现在的认知基础(包括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要形成本节内容应该要走的认知发展线。

  3.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在量角时,没有做到“两重合,一对齐”(中心点与基点重合,0°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另一条边与刻度线对齐。)导致所量的角的度数与实际度数出现错误。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体会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

  2、认知目标: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

  3、能力目标:正确使用量角器,能用量角器,准确量出任意角的度数。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正确使用量角器。

  难点:准确量出任意角的度数。

《角的度量》教案14

  教学内容:

  角的度量和“练一练”,练习二十二第5~7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量角器,知道量角器的刻度结构,能按不同向认识量角器上刻度的排列顺序,知道角的大小的计量单位“度”认识1的角的大小。

  2.使学生初步掌握量角的方法,初步学会用量角器量角。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红色木条做的一个角,师生每人准备一个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

  练习二十二第5题。用小黑板出示,指名学生口算得数。

  2.判断下面哪些图形是角。

  3.直接比较角的大小。

  在黑板上画两个大小不同的角,第一个角稍大一些。再用红色木条做一个角,使它与画的第二个角相等。

  先用木条做的角与第一个角比较。

  提问:哪个角大?是怎样比出来的?你能具体说出大多少吗? (不能)

  再用木条做的角与第二个角比较。

  提问:这两个角的大小怎样?是怎样比的?你能具体说出这两个角都是多大的角吗?(不能)

  如果我能说出红木条的角有多大,你能说出第二个角有多大了吗?

  4.引入课题。

  我们已经能直接比较出两个角的大小,但不能说出它们具体有多大。如果能像量线段那样,能用一种单位去量一量,知道一个角的大小,就能很方便地知道一个角的大小了。那么,究竟用什么去量呢?量出的结果用什么做单位呢?怎样去量角呢?这些就是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角的度量。(板书课题)

  二、认识量角器

  1.认识角的计量单位。

  说明:量角的大小,要用到量角器。这就是一个量角器。(出示量角器)

  我们先来认识一下量角器。(投影出一个量角器)

  提问:量角器是什么形状的?

  现在我们来看这个半圆,从0开始到180为止。想一想,这个半圆被平均分成了多少份?

  说明: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就叫做1度的角。(用一根线穿过量角器的中心,拉出1度的角让学生看)也就是说,计量角的单位是“度”。(板书:度)写“度”可以用一个小圆圈来表示,此为“1度”,我们这样写。(板书:)

  领学生读“1’。

  追问:计量角的单位是什么?1‘的角有多大?(用线拉出角再观察)

  指出:计量角的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

  2.认识量角器的结构。

  (1)把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是1‘,这样的10份所对的角是10度的角,(拉出10度的角,并板书:10。)这样的60份所对的角是60度的角,(拉出60度的角,并板书:60。)这样的90份所对的角是90度的角。(拉出90度的角,并板书:90)

  (2)请同学们继续观察,量角器上这个小圆点(指中心)叫做量角器的中心。(板书:中心)再仔细观察,量角器上有几圈刻度?外圈的刻度0~180‘是按怎样排列的?内圈呢?

  指出:量角器上有两圈刻度,外圈刻度从左往右按顺时针方向从0~180,内圈刻度从右往左按逆时针方向从0~180。同学们看明白了吗?

  (3)现在来观察外圈的刻度线,从左边起看到o’刻度线了吗? (在线一端打结,与中心重合。用线拉00)拉出10、30、90、120、180,分别让学生说出是多少度。

  提问:谁能从左边起找出外圈50的刻度线,请你拉这根线来表示。(指名演示)

  谁再来找出90的刻度线?(指名演示)

  再请哪位同学来找出外圈125的刻度线?(指名演示)180呢?

  外圈的刻度会找到吗?

  (4)从右边起,内圈的刻度怎样找呢?现在谁用线来拉一拉,表示出内圈0的刻度线?(指名演示)45呢?

  哪位同学来找内圈的80?(指名演示)90呢?

  再指名学生用拉线的方法找出140、180的刻度线。

  内圈的刻度会找了吗?

  (5)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量角器。与老师这里的一样吗?你的量,角器上的中心在哪里?

  大家一起来找量角器上的刻度。从左边起,找0刻度线、10刻度线、135刻度线、180颗度线。再从右边起,找0、10、135、180 刻度线。(老师巡视)

  三、教学角的量法

  1.自学课本。

  我们已经认识了量角器,能指出量角器上的度数。怎样用量角器量一个角的度数呢?请大家看课本。从111页倒数第二行看起,到例1完。看完后告诉老师,量角要分几步,哪几步?

  2.提问:量角要分几步进行?哪两步?

  指出:可以把量角的方法归纳为“两重合,一看数”。

  教师用小黑板出示:

  两重合:量角器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o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

  一看数:看角的另一条边对的刻度数。

  3.请大家和老师一起来量这个角的度数。(投影一个40的角) 先要把量角器放在角的上面,然后做到“两重合”。(边说边演示重合的方法)

  再看另一条边对的刻度数。现在知道这个角多少度吗?你是怎样看出来的?为什么要看内圈?

  指出:在量角时要特别注意,弄清看哪一圈的刻度。这里是用右边起内圈的o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的,要按逆时针方向找出另一条边对着多少度。这条边对着40,这个角就是40,可以这样写。(板书:40)

  4.练习。

  请同学们按这样的方法,量一量“练一练”中的三个角各是多少度,写在角的下面。量的时候,把量角器按照图上表示的量角器的位置放。(老师巡视指导)

  提问:量出每个角各是多少度?

  5.提问:请你看一看,第112页例1下面有两个角,它们的大小一样吗?

  想一想,怎样才能知道它们大小是不是一样?

  现在请同学们量一量,这两个角各是多少度,比一比它们的大小。

  提问:左边的角多少度?(板书:30)右边的角呢?(板书:30)

  提问:这两个角大小怎样?为什么?

  刚才比较时,我们看出这两个一样大的角,画的时候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角的大小跟这有没有关系?

  指出:角的两条边是两条射线,可以无限延长。所以,角的大小和画出的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追问:角的大小跟什么有关系?(用木条角再演示,说明跟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系)

  6.比较上课开始时出现的两个角的大小。

  现在我们来量出上课开始时,黑板上的两个角的度数。(师生一起量,写出度数)

  你现在能具体说出这两个角有多大了吗?第一个角比第二个角大多少度?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能具体地知道一个角有多大了,也能知道角的大小具体相差多少了。现在谁来说一说,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会了哪些知识?用量角器要怎样量角?

  说明:用量角器量角时,还要注意应该看哪一圈的度数。

  五、课堂作业

  1.请同学们量出练习二十二第6题里三个角的度数,并把它写在自己的课本上。

  2.练习二十二第7题。

《角的度量》教案15

  一.教学内容:角的度量

  二.数学目标:

  1.知道计量角大小的常用单位是“度”,认识表示度的符号“ 0”

  2.在观察和阅读中,认识量角器的构造,知道量角器各部分名称。

  3.在合作操作实践中,了解和归纳测量角的正确方法,并会正确使用量

  角器测量角,且能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4.会画指定度数的角。

  5.会测量实际生活中一些角的测量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

  ⑴ 媒体出现三组角,比较它们的大小。

  ⑵ 针对第三组角大小比较结果的不同意见,分小组讨论,交流比较的

  不同方法。如:用重叠的方法,用两小木片做的活动角作工具等,

  隐约出现测量角的“尺”的雏形的概念)

  ⑶ 多媒体出示射线OA,围绕O点旋转,留下一组若干个角。

  想象一下,测量角的大小的“尺”将会是怎么样的。

  ⑷ 揭示课题:角的度量

  (二)新授

  1.现在让知识老爷爷介绍一下角的度量单位。(听录音,略)

  这是一种国际通用的角度计量单位。

  认识10的角

  出示一个圆,分成两个半圆,把这样的一个半弧分成180等份,每份所对的角度就是1度角,度就是角的大小单位,通常我们1度用10 表示。

  板书:10 =1度

  2.认识量角器

  (课件) 刚才我们已经把一个半圆分成180份,就得到这样的一个圆形。量角的尺竟然是半圆形的,你想到了吗?

  请小朋友们找一找,文具盒里的这把尺。它叫量角器。

  (1)请学生拿出量角器。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2)这个量角器像一个大迷宫,有4座大“城堡”:中心点、零刻度线、内刻度线、外刻度线

  现在请同学们动手找到几座“城堡”。

  (媒体出示)总结:半圆的.圆心是量角器的中心,内圆称为内刻度线, 外

  圆称为外刻度线,左边和右边各有一条相对于内外刻度线的00 刻度线。

  ⑶ 操练:把“中心点”、“零刻度线”、“内刻度线”、“外刻度线”指

  到相应的部位。

  3.学习量角

  ⑴ 师:那么怎样来量角的大小呢?

  师出示90度的角,请同学们拿出量角器测量一下,并说说量角方法,如不清楚可请书本帮忙P86例1。

  操作并归纳:

  A. 点对点

  B. 线对边

  ⑵ 出示400、1400的角,请学生任选一个角进行测量,然后通过观察比较归纳出测量角的第三步:

  C. 0在外数外,0在内数。

  ⑶ 想一想,角的一条边指着内外刻度线,度数是400、1400,怎么读正确呢。(用零刻度线在内圈的看内圈,在外的看外圈,或者用它们与900比较确定锐角或钝角)

  (三)巩固

  1.测量(边说方法边量角)

  先猜测,再测量量角注。(量角的时候如果边画得不够长,可以延长需读刻度的那条边)

  师: (1)这里有二个角.同学们先不量。先猜一下角的度数

  (2)量一量看看你们有没有猜对

  2.应用

  ⑴有一个角,一部分被东西遮住了,想一想这个角多少度。

  ⑵这是浦东的金海路和杨高路相交的十字路口的示意图。现请同学测量两条相邻分隔线夹角的度数。

  3.让学生任意画一个角,并标出这个角的度数。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学到了什么?你感到那些地方要值得注意的。

【《角的度量》教案】相关文章:

角的度量教案02-09

《角的度量》教案09-15

角的度量教案优秀12-20

《角的度量》教案15篇02-11

《角的度量》教案(15篇)02-21

角的度量教案15篇02-15

在探究与合作中学会角的度量——《角的度量》教学反思01-16

 《角的度量》教学反思03-05

角的度量教学反思06-23

《角的度量》教学反思06-21